要不要追赶,怎样追赶
要不要追赶,怎样追赶
基本困难和追赶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前,我国
大陆自成体系的半导体产业及其发展模式,因和国际水平差距太大而无法继续走下去。转而走类似韩国、台湾的“模仿-创新”(高强度引进消化再创造)的路子,这是一选择是有其必然性的。中华民族有着伟大的创新竞争能力。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一个辉煌例证,台湾半导体的崛起也是一个例证。但20多年来,由于外部内部的种种原因,我们半导体产业的这种创造力被遏制而得不到发挥,从而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下风,事实上已被“锁定”在国际半导体产业链条的低端。我们面临被国际水平越拉越远的现实威胁。
按“比较优势论”,这是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必然结果,不值得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勉强“赶超”。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太多,高科技我们玩不起;老老实实遵照国际分工格局,当好小伙计也能发家致富。
我们不能指望近期就能赶上或超过美国、日本今天的微电子科技水平。中学生一般是没有实力考博士的。但这里讨论的,是我国微电子领域的“追赶”问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谓追赶,就是以自己现有实力为基础,努力追踪国际微电子进步潮流,力图缩小差距(至少不要再扩大),建设起自己能够控制的技术/产业体系。当今的“全球化”,是经济、科技的世界性战场,一个大国,在电子领域中连印度、新加坡都赶不上,终有一天难免被开除“球籍”。所以:
我国加速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必要性——基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
加速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可能性——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他们能成功,我们也不孬。况且海峡两岸的半导体经济圈,正在形成。
现实的追赶战略,基本的原则还是坚持开放政策,在力求高水平的引进中,走出“模仿-创新”的发展道路。
实现追赶战略的基本条件
通过对韩国、台湾和我国大陆半导体发展经验的研究可知,尽管但后进国家(地区)面临的外部环境及条件不同,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路径和机制各有不同,但要有效实现追赶战略,必须克服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市场这些共同障碍。由此,以下几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