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
《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良好的常规对于班级保教秩序和幼儿的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又该如何引导幼儿自觉地遵守常规呢?一直以来,老师们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都感到常规的培养最棘手。特别是班里那几个顽皮的幼儿,常常让我们感到很头疼。然而一个班级没有常规又不行的。所以,我们老师成了“警察”,时刻监督着幼儿,怕幼儿出事,稍有“风吹草动”就及时遏止。对于如何培养幼儿的常规,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方法。从上个学期到现在,我一直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方面进行摸索、探讨,并从不断地探索中,发现以下几种方法对培养幼儿的常规有一定的作用。
一、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了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通过谈话、故事、儿歌等形式,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
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形象、不断变化的故事,是幼儿所喜欢的活动之一,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所以,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时,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故事等,以此来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
1、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弱化其自我中心意识方面:
首先设置了值日生,并让每个幼儿轮流担任。让值日生担负起提醒同伴的责任,这样做效果很好。每天要值日的幼儿因为要提醒别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几个值日生担负起原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干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而且,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每人都有提醒别人的义务,这样责任感就培养起来了。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其次通过看图讲述“班级小主人”,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再者,学习儿歌《值日生》,不断强化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最后是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
2、在培养幼儿合作方面:
我们开展了《我会商量》的活动。首先是教给幼儿基本的协商语言和方法。其次学习儿歌《做游戏》等,培养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商量做游戏,不争不抢,开心快乐地共同游戏,并让幼儿从家里带来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还有就是开展角色游戏《娃娃家》、《小吃店》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扮演角色,学会协商。这样通过一些活动,并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幼儿逐渐有了合作的意识。
3、在培养幼儿倾听方面:
我们开展了《我的耳朵灵》的活动,引导幼儿在别人说话时,尊重他人,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主要有游戏:“猜猜我是谁”、“按指令行事”、“传话”等培养幼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通过故事“性急的小猴”,教育幼儿听话要听完整。在平时的谈话中,提醒幼儿不插嘴,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谈话,等别人说完后才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学期下来,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
4、在培养幼儿轻轻做事情方面:
我们开展了《轻轻地》活动,让幼儿懂得要轻轻做事,不干扰别人,养成关心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主要活动有:儿歌“轻轻”;情境表演“你喜欢谁”,使幼儿感受到做事轻轻的人才会手大家的喜爱;讨论活动,“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时候需要轻轻说话、轻轻做事;”在图书角、医院等游戏中,强化幼儿做事轻轻的习惯。
5、在进餐方面:
为了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组织幼儿学习了《样样饭菜吃得香》的儿歌、古诗《悯农》,并向幼儿介绍了诗中的含义,让幼儿了解粮食来得不容易。还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已没有了,在进餐时,桌子上、地上、衣服上的饭粒也明显少了,挑食的幼儿也基本没有了。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我们还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三、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
四、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重得到强化。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置了“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还是不错的。
总之,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时一会儿、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因此在任
何活动中,我们都注意要求在先,让幼儿明确规则。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