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认识GRE
宏观认识GRE
从设计初衷看,GRE是被看作一种aptitude test的,目的就是检测考生是不是做研究的材料,因而考生在该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就被作为研究院的录取依据之一。
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算是做研究的好材料呢?比较本质的要素应该包括合理分析论证的能力,以及大脑固有的“分辨率”—GRE的命题(语文、数学、作文以及已故的逻辑)也大致是瞄准这些质素来的。
以上两项
最本质的特征只是针对美国本土的学生而言的;对于中国考生来说,英文的熟练程度(主要为词汇能力和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研究质素的展示。另外,GRE既然是一个人为设计的考试,那么考生对于题目的适应性、对于其规律性的把握以及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也必然影响其考试表现。这样,对于典型的中国考生而言,其GRE考试成绩就取决于以下四个主要的方面:(1)大脑的“分辨率”(2)逻辑思维能力(3)英文熟练程度(4)应试训练。其中任何一项严重欠缺都难以期望有出色的考试表现。以上4项中,大脑的分辨率是固有的,而且对中国考生来说这块都够用,无须努力也无从努力。英文基础的改变需要较为长期的努力,但这方面的要求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并非高不可攀,具备4、6级水平再加上一年半载的恶补也能基本达到要求(尤其是词汇)。逻辑思维的类型是因人而异的,有差距的同学需要有意识地提高;并非需要专门去补论理学,只要在做题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思路并用题目修正思维就可以了,也就是说通过应试、答题的训练是可以改善思维习惯的——如果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的话。要到GRE的老家去做研究,你的思维就必须与GRE合拍。逻辑思维方面的修正虽然可以结合应试训练进行,但它与其他的应试技能还是有区别的:后者考试过后就成了过去,前者则还会继续陪伴你走的更远。
见效最快、大家讨论最多也最需要着力的就是最后一项的应试技术及训练方法了。相应于每种题型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和专门的技术,各有其环节和阶段之划分(比如词汇题的训练就可分为不限时冥思苦想、不限时斟酌推敲、思路及词义理解修正、重复加速、火中取栗等阶段。当然,实际的训练过程必然是边摸索边进行,未必这般自觉,这般系统、条理(It appears neat only in retrospect)具体题型训练方法的探讨不在本文进一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