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你懂吗?
学生的心你懂吗?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12-01 21:07, 缪向光 当教师为学生听不进自己的谆谆教导而苦恼时,是否应当反思:我们的良苦用心学生明白吗?我们的“教育要求”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了吗?怎样才能将我们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呢? 学生的需要主要有: 对爱的需要 学生心灵深处,是一个千变万化、博奥精深的世界,要想接近它、了解它,必须捧出教育者的心来作通行证。教师以一颗赤诚的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你会发现,学生需要的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爱,这种爱能给他安全感,对他有无条件的包容,没有侮辱、威胁和体罚,能让他拥有自信心和勇气,能帮助他勇敢地去冒险、去尝试、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是他们前进的心理支持。 对尊重的需要 这包括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尊的需要、上进的愿望和强烈的荣誉感。倘若教师不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要,学生一旦犯错,便采取打击、讽刺、挖苦等侮辱性手段,让其当众出丑,必然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难堪,甚至无地自容,遂产生自卑、逃避、反抗或逆反报复等不良行为。 对理解的需要 学生需要理解,理解也是爱的体现。不理解学生,教育就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收到好的效果。理解学生,才能从学生角度体验和思考,即使学生的行为是明显失当的,也要具体分析原因。若教师能宽容对待学生,分析其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因材施教,就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对玩乐的渴望 有一定的玩乐时间是学生的权利。近年来,孩子为抗议家长逼迫自己学这学那而无暇玩耍,不惜自伤自残的案例不止一个。玩乐不是坏事,不是学习的天敌。如果爱玩是天性,会玩则需要技巧,要玩好、玩出点门道来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引导学生把玩乐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内化为持久的兴趣动力。通过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细致、耐心、塌实的良好性格品质。 对成功的需要 没有哪个学生不渴望成功,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有的学生遭遇失败的煎熬,以至自卑、自暴自弃。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只要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就可能会激起他们追求千百次成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