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区域活动中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提高区域活动中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黄有芳/福建省福州市儿童学园)一、观察记录的基本方法
在区域活动中,为使观察记录科学有效,进而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服务,我们用“定人、定点、幼儿自我记录”等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一)定人观察
班上两位教师每次各可选取5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教师跟随他们更换区域内容,了解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创新性、专注性及兴趣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每一个月教师能对全班每个幼儿都观察一次。观察中,教师同每个幼儿实际互动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而且也有积极的效果。之后两位教师再在一起相互对照观察记录内容,从而使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做出较一致的分析判断,正确把握幼儿的个性发展状态,为选择适宜的指导方法提供依据。
(二)定点观察
班上两位教师分工负责,各参与到某个区域中,以幼儿个人或自然形成的小组为对象进行观察记录,主要记录该区幼儿合作和使用材料等的情况,详尽了解幼儿在特定区域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从而方便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提供更适宜的材料。如:在对表演区进行观察时,发现幼儿在表演“老鼠嫁女”故事前都先选择各自的头饰,但明显可见所提供的部分头饰幼儿不感兴趣,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这启示我们要提供多变的材料,让孩子们自主加工所需的饰物。
(三)幼儿自我记录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教师指导不过来的情况而设置,目的是方便教师在入区时一目了然地了解幼儿在各区完成活动的情况。其方法是:各区域张贴一张幼儿活动记录表,用来记录幼儿在该区完成活动的情况,教师通过表格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幼儿在这里做了什么,是分几次完成的。如:在美工区,幼儿在制作故事书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在当天的区域活动中完成,幼儿在记录表的红旗处就不能打五角星,可在下次完成时再记上时间与次数,这就让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活动进展情况,并能给予适当的指导。
二、观察记录需要强化的内容
教师观察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解和研究幼儿,并为接下来的活动指导提供依据。为此,观察记录中需要重点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记录中的“分析”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留下的各种痕迹(记录纸、计划本、语言等)都是教师观察的对象,
教师要及时地收集并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意义的语言表述要当场记录下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操作过程记录纸要当天收集整理;幼儿的进区记录本应当周浏览一次,以了解幼儿的兴趣。同时,还要及时吸收来自幼儿方面的其他“信息”进行分析,以了解幼儿的想法、幼儿的思路,明确幼儿探索的方向。(二)观察记录中的“询问”
当教师在观察记录中发现幼儿有问题或障碍时,不要急于进行指导,而要采取多形式的“问”与幼儿互动,如:“为什么?”“真的吗?”“你认为呢?”“你看呢?”“这样做可以吗?”“不那样做会怎样?”等等,以此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倾向。
(三)观察记录中的“反思”
为分析投放材料与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做出调整,观察记录时必须进行反思。如:在结构区幼儿合作建构城堡,要求幼儿分工要细,并记录在计划纸上。飞飞负责围合城墙,在建构过程中他说:“这好像谜宫。”于是他转向建构谜宫,结果围墙无人搭,这与预成的计划产生冲突。在建构谜宫时,他能边搭边设置障碍物,投入更多的热情。在观察记录中,教师根据幼儿建构的情况加以反思,觉得幼儿兴趣发生转移时,还是要顺应幼儿的兴趣,但为了不让个人影响到集体计划,可另外开辟一个场地,让幼儿充分自主地玩。这种反思便有利于接下来区域活动指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