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我还是面试你
诚然,3月份是招聘和跳槽的高峰期,那么按照道理我也应该和大部分的招聘HR一样在筛选简历、初试、复试等一大堆的招聘工作中忙碌着,做一个严谨而挑剔的面试官,但是相反,我没有,我坐在了面试官对面,成立一个应聘者。原因很简单,我辞职了,成了跳槽大军中的一员,并且在各个面试场所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
在接到第一家面试通知的时候,说实话我很开心,因为我的简历得到别人的认可,我的能力有人肯定。但是,紧张?这个时候是真的没有,因为我觉得我已经面试过很多人了,各个岗位和人群,我不认为会对面试产生类似于紧张这样的情绪。
然而,当我被面试官接进会议室,坐在实现准备好的座位上,面对着坐在我对面面容严肃的面试官时,我觉得我是紧张的,心跳加速,语无伦次。之前想好的说辞一句也记不清楚,脑袋里面一片空白,这或许和面试官刻意营造的面试氛围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我太过自信,没有对面试做充足的准备。当我数次被问的哑口无言之后,也终于意识到原来面试别人和被别人面试是不一样的,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即使你清楚的知道什么样的答案最会令面试官接受,什么样的答案他会追问,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被问和发问能一样吗?
不用说,这场面试我失败了,没有接到任何复试的消息,显然这是一个教训。于是,在此后的面试中,我开始有所准备,上帝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充足的面试功课让我在第一时间取得了面试官的好感,在不紧张的情况下我开始于不同的面试官交流,并且在她们面试我的时候我开始观察她们的言行举止。倪萍的姥姥语录貌似有句话大致的意思是说,当你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把它反过来想。当人开始站在对立面想问题的时候也许会豁然开朗。当我坐在应聘者的位置上看着对面的面试官一张一合的嘴介绍公司的时候,我觉得我也是在面试他,我在想她穿的西装是不是公司规定的制服,是不是每天上班都要这样穿啊;我在想她在说某句话的时候为什么眼睛眨的很厉害啊;我在想这家公司的会议室或者洽谈室设计合不合理;我在想她刚才说的薪水是不是还有谈判的可能.......原来,在面试官在面试我的时候我同时也在面试他,并不是出于我个人职业习惯的考量,而是每一个应聘者都会有的心里,应聘者都会从面试官的身上看到很多公司东西,比如着装,比如言谈,比如薪资,比如休息休假等等。
选择,是相互的。面试,也是相互的。
所谓市场,就会遵循市场规律,供给和需求,虽说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地域的限制性这些问题对于人才市场来说依然存在。于是在整个人才市场上总是会出现企业找不到人
,求职者难找工作的现象,但是究竟是哪个比较难呢?到底是企业选人更有优势还是求职者应聘更加便利,到底是我面试你还是你面试我?招聘,对于现在的我来所就是应聘,招聘与应聘 ,面试官和应聘者,在文法上和逻辑上都是相互对立的,面试,其实也是相互的。一个最恰当不过的比喻,相亲,单向的好感不能算作什么,只有双方达成满意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在面试中也是一样,当面试官用他那挑剔的、带着厚厚镜片的眼睛审视我的时候,我其实也在观察他,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就如同他做的一样,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职业习惯,我想每一个应聘者都想更加了解他所应聘的公司,而他们最先接触到的人物就是他了解公司的突破口,面试官的一言一行,面试场所的环境等等因素都会是影响应聘者的因素。
一个专业的面试官,招聘已经成功了一半。在我所经历的面试中,所面对的面试规模有大有小,有简单又复杂大的,有初试复试,但是无疑面试官都起到相当的作用。在我看到,面试我的人是一个刚毕业半年的应届生或者是一个已经有5年招聘经验的招聘专员,这两者的差别无疑使巨大的,孰优孰劣,结果不言而喻。不是危言耸听,就算是人资管理专业毕业高材生,仅仅一年半年的阅历能积累的东西毕竟有限,又怎么能跟阅人无数的职场老鸟相提并论。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能够控制整个面试的场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出应聘者的潜质,诱导应聘者回答你想要的真是答案,而不是是想准备好的官话和套话。
人们都说金三银四,三月份是一年当中人才市场最活跃的时候也是招聘专员们最忙碌的时候,在一场接一场的面试当时斗智斗勇,在忙碌的同时别忘了做好被面试的准备,当应聘者口若悬河的时候别忘了他其实也在面试你。
[面试我还是面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