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设计专业介绍范文5篇
天美设计专业介绍范文 第一篇
1. 2015年1月,获得天津美术学院2014年年度考核优秀人员;
2. 2014年12月,设计作品《华明赤土——生态农业园概念规划设计》,获得“新视野、 新精彩” 天津市第五届青年美术节——“未来生活” 环境艺术设计展二等奖,设计作品《津溪桃园露天浴场景观规划设计》获得优秀奖,主办单位: 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剧、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天津市美术家协会;
3. 2013年12月,《生态文明视角下天津湿地生态保护策略研究》,荣获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2013)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主办单位: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4. 2013年5月,荣获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美术作品大奖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主办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美术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美术专业委员会;
5. 2011年11月,《顺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获得2011年度天津市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主办单位:天津市规划局、天津市城市规划协会,主要编制人员总排名第六;
6. 2009年8月,在南开大学首批万载博士、硕士生服务团社会实践中积极参加挂职锻炼和课题研究,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被评为“先进个人”。主办单位:xxx万载县委、万载县人民政府、南开大学;
天美设计专业介绍范文 第二篇
一帆风顺酒店外檐设计
航天环境工程公司综合楼首层室内装饰设计 2016年
殴堡西餐酒吧室内装饰设计 2012年
三联大厦首层室内装饰设计 2010年
研究方向,光环境设计研究及材料应用
98
景育民
景育民,1956年出生于山东。现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文化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展览部长、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中国雕塑院特聘专家、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天津雕塑学会会长、天津美术学院雕塑学硕导、天津大学建筑学博导。历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
他曾为xxx第七届城市运动会、xxx第十三届运动会、xxx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主火炬。他是今年国庆庆典上“新时代·新天津”彩车的总设计师。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部分作品被有关机构或个人收藏。作为中国公共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景育民一直在艺术作品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将当代艺术根植于大地。
展览经历
2020年
《树影》新时代-匠永恒—公共艺术展 厦门
2019年《行囊》新时代——公共艺术邀请展 厦门《蓝色的风》中国首届户外动态艺术作品展 北海
《高山流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重庆
《树影》中国重庆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 重庆
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主火炬塔《生命辉煌·逐梦远航》 天津
2018年
《树影》、《行囊--深圳人的种植》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 深圳
《树影》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 长春
《面壁》中国(惠阳)当代艺术邀请展 广东
《寂静的莽原》首届2018中国·民勤沙雕艺术国际创作营” 甘肃
《镜山静水》 中国•福清首届国际雕塑艺术展 福建
《行囊》、《面壁》 艺术北京2018 北京
《梦的舟》光影万象·2018南京江宁区秦淮河国际光影艺术展 南京
2017年
《无形之境》2017海南国际当代艺术大展 深圳
《无形之境》2017首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精英赛 深圳
《达摩·面壁》 中国姿态·2017首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 温州
《行囊》“观世界·世界观:漳州国际当代艺术展 漳州
xxx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主火炬塔《逐梦远航》 天津
新加坡国际微型雕塑展 新加坡当代美术馆 新加坡
2016年 《无形之境》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景育民当代雕塑作品展 澳门科技大学
《面壁》马来西亚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吉隆坡·马来西亚
《行囊》澳大利亚悉尼海滩雕塑展 悉尼·澳大利亚
《静观》系列第三十三届国际雕塑展 冈布茨画廊•澳大利亚
《无形之境》首届海南国际艺术双年展 海南海口
《达摩·面壁》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 圣乌尔班美术馆•瑞士
《行囊》澳大利亚佩斯海滩雕塑展 佩斯·澳大利亚
2015年
《景育民创作手卷》中国·澳大利亚双年展 墨尔本·澳大利亚
《达摩·面壁》当代中国-水墨与雕塑艺术展 迭戈·里维拉美术馆 墨西哥
《无形之境》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 太原美术馆
《无形之境》《大地延伸线》艺术红岛—公共雕塑作品展 山东青岛
《行囊》韩国釜山国际艺术设计展 “最高奖” 釜山•韩国
2014年
《春江夜》“中国意象-中国当代水墨与雕塑艺术展” 巴黎 ·法国
《黑雨》 天津美展“金奖”、全国美展 “优秀作品奖” 北京
《行囊-从长春到N个城市》 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 “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山东济南
2013年
《达摩·面壁 》国际当代雕塑作品展 法国·巴黎(卢浮宫)
《切脉》中国雕塑学会20年优秀作品回顾展 深圳
《达摩·面壁 》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第22届作品年展 广州
2012年《行囊-芜湖站》获第三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评委奖”
2011年xxx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主火炬
塔《传承之炬》设计、监制 获住建部“中国环境艺术最佳范例奖”《福•禄•寿•喜系列NO.福》开悟·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 大同
《对接·启程》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中国公共艺术学术奖”
《春江花月夜》凝固的旋律——国家大剧院雕塑作品邀请展 北京
《惊悸》蓝色交响·中国南戴河国际雕塑展 南戴河
2010年
《切脉》第二届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 北京
《凝视》韩国高阳国际雕塑营 韩国·高阳
《山水行云系列·时速180》中国当代艺术纽约展 美国·纽约
《怒潮》获全国城市雕塑60年成就提名奖 中国·北京
2009年
《记忆的残片》永久建于上海世博园区
《切脉》全国城市雕塑徐悲鸿大展 获“优秀作品奖” 宜兴
《切脉》文化部“中国美术六十年大展”
《东归·土尔扈特的史诗》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雕塑类最高奖)
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内蒙古博物馆、天津美术馆、上海雕塑馆、长春雕塑馆、青岛雕塑馆及国内外多处雕塑公园、海外机构与个人收藏。
研究方向,景观装置研究
99
李迅
天美设计专业介绍范文 第三篇
天津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装饰艺术专业,是原特种工艺专业发展而来,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由于社会、市场和客观条件转变等各方面因素,该专业的定位、方向和内涵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至使其生存与发展历尽周折,时常处于尴尬境地。1995年特种工艺专业更名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2008年该专业与公共艺术专业合并成立公共艺术系,2011年公共艺术专业与装饰艺术专业拆分各自成立系。从而也结束了多年来由于各方原因造成的装饰艺术专业摇摆不定的局面。装饰艺术系的成立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对装饰专业学科的发展会更加有力。 回顾装饰艺术专业的发展历程,在历经近四十年的变革和不懈的努力中,装饰艺术系在老一辈艺术家王之江先生、吴纯斌先生、马玉明先生、王家斌先生几代人的付出与呵护下逐步成长壮大起来。他们为装饰艺术设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装饰艺术专业在不断地变革中,遇到的困难是旁人无法想象的,面对困难进行反思,调整专业结构,找准方向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是该专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装饰艺术专业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该专业发展成效显著并,不论是在教学、创作,还是在专业基础理论建设上都取得一定的成绩。教学人数从过去的十几名学生,发展到如今的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内近二百名学生的规模。 在装饰艺术专业走过的几十年教学中,回头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成绩和经验是财富。对已过去的成绩和经验我们应如何对待,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成绩和经验能给我们树立继续办好专业的信心和力量,同时必须认识到成绩和经验有可能会变成教学改革创新的包袱。 装饰艺术专业是直接面向社会的实用专业与雕塑、绘画、设计有不尽相同的功能和标准,不同的课程的制定,有着很大的弹性和变通。调整教学结构,如何使课程设置系统性更强,专业基础教学与专业创作形成一定的合理途径,以装饰艺术教学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是我们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的原则,课程设置是否合理需在具体实践中检验并修正。
天美设计专业介绍范文 第四篇
1.绘画专业
专业定义:绘画专业建设,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以及建国后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长足发展,吸引了诸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在本专业从事研究与教学,为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绘画专业的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教育家的薪火相传,在20世纪50-60年代已经构建了该专业的合理格局,形成了以孙其峰、李骆公、王颂余、王麦秆、秦征、张世范、白庚延、陈冬至、吕云所等为教学骨干的师资梯队,他们的艺术成就及教学实践构成了该专业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课程体系:其专业方向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等传统画种,以及新兴专业方向——综合绘画,是天津市市级重点学科——美术学科的核心专业;油画、版画联合申报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优秀作品:
2.艺术设计
专业定义:首先学院是我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最早的院校之一,具有办学百年的历史积淀,在相关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二是具有一整套体系完备,符合本专业发展方向且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三是有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专业教师队伍;四是以市级优秀实验室——设计艺术实验中心及十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基础的平台建设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创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鲜明的特色集中体现在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中形成的教学、科研及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显著的教学科研成果。
课程体系:该专业培养具备中外艺术设计及其应用、传播的历史知识,掌握全球艺术设计潮流及其应用与传播,具有思考、分析、研究和综合能力,能在相关机构、院校和出版单位以个人从业身份开展专业研究、教学以及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设计概论、世界设计史、设计创意与表现、设计方法学、传播学概论、市场营销学、设计策展、项目设计与策划、设计批评、专业写作等。
优秀作品:
3.雕塑
专业定义: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学开始于1949年,最初以雕塑专业教研室的模式开始教学,从老一辈雕塑家王之江先生、吴纯斌先生奠基至今,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变革和不懈努力,在几代雕塑人的呵护与关爱中,逐渐成长壮大起来。从最初的一、二名雕塑教员,发展到如今的聚集了老、中、青优秀的艺术家的团队规模,这个专业的教学团队继承了中国雕塑的传统并融汇了西方学院派雕塑的精髓,他们思想活跃、思路开阔,善于思考而勇于实践,他们做着授业解惑的工作,同时也是艺术创作的实践者,这在根本上促进了雕塑系的专业教学。
课程体系: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 文化与艺术理论知识,具备立体造型能力,以及应用泥土、木、石、陶、金属、综合材料等 媒材进行具象及抽象造型的能力;能在公共环境雕塑专业领域从事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素描、解剖、透视、陶艺、泥塑、金属锻造、中外古代雕刻临摹、木雕、 石雕、城市雕塑设计、专业考察、毕业创作与实习等。
优秀毕设:
4.工艺美术设计
专业定义:工艺美术系是天津美术学院开设较早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积淀深厚,师资力量雄厚,课程体系完备,专业实用性强,实验室条件完善。长期以来,追求“高素质、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在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基础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科技相结合.
课程体系:将手工艺传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有创新能力,能在文化艺术部门,传统工艺加工领域,设计公司,学校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各种传统与现代工 艺美术品设计与制作,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设计管理方面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高级专门人才。在具体教学中分成四个课程方向:陶瓷玻璃、漆艺、漆画、首饰。
核心课程:器物造型艺术、意象造型研究、陶瓷创作、陶瓷创作Ⅱ、玻璃创作、漆 器造型与创作、漆塑创作、漆画创作Ⅰ、漆画语言探索、首饰设计、专题设计。
优秀毕设:
优秀毕设:
5.动画
专业定义:动画艺术专业发挥美术学院办学的优势,以创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审美、造型三个层次的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良好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技法,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意能力的复合型动画创作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交流与沟通能力、实践能力,以传达社会责任与文化理想为目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为高端创意人才的成长制定合适的发展条件和教学机制,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服务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该专业方向以文学、传播学和视觉文化学为理 论基础,通过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培养具备扎实人文素养和文学知识与能力,掌握动 画专业必要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动画策划、创作与推广技能,能够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 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创作、策划、编剧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视觉思维、动画剧作概论、影视原理、影视美学、分镜头写作、动画剧本 创意与选材、剧本分析与画面表现、镜头实拍与运用、文学作品改编案例分析、类型动画分 析与创作等。
优秀毕设:
6.移动媒体艺术
专业定义:移动媒体艺术教育基于移动媒体和大数据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以当今快速成长的移动媒体产业为平台和目标,强调交叉学科的协作与整合,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科技、人文综合素质并良好地掌握移动媒体艺术专业思维、理论和技能,能够进行此类艺术创作、研究,艺术媒体资产运营及从事艺术教育和其它艺术工作的具有多维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专业艺术人才。
天美设计专业介绍范文 第五篇
《生态与人文价值语境下天津市域绿道规划选线研究》,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2317),天津市教委,2013年9月;(课题主持人,已结题)
蓝湖度假区总体规划
蓝湖度假区总体规划——用地布局
江西省会昌县绵江两岸总体发展规划及城市设计
江西省会昌县绵江两岸总体发展规划及城市设计——总体用地布局
江西省会昌县绵江两岸总体发展规划及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1
江西省会昌县绵江两岸总体发展规划及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2
文安经济开发区大叩皂村整体改造地块规划设计
文安经济开发区大叩皂村整体改造地块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文安经济开发区大叩皂村整体改造地块规划设计——总体鸟瞰图
黄骅港旅游码头概念规划设计
黄骅港旅游码头概念规划设计总平面
黄骅港旅游码头概念规划设计效果图华明·赤土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研究方向,东西方园林艺术与文化比较研究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