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优选23篇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一篇
陈建能于20xx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二篇
中药材种植林业专业合作社事迹材料
盘活林地资源,促进林农增收
————记中药材种植林业专业合作社
中药材种植林业专业合作社于10月注册正式挂牌成立,位于白岩乡檀木村,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出现的农村林业新型经营实体,是我市林改后出现的首家中药材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各级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湘西州湘泉制药厂和吉首市武陵山
地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两个战略合作伙伴,将中药材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了合作社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富有本地特色的现代生态中药材种植产业。
目前合作社辐射周边6个行政村,现有社员228户,参加意向报名加入合作社组织的农户300多户,固定资产500万元,实现林地流转3500亩,总产值达3XXXX年,每年按70元/亩支付租金,共计年租金万元。
通过流转让农村闲置林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为实现现代林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保障。
二是投入财力人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合作社投入资金90万元,劳动力2XXXX年实现赢利500万元。
二是农户不仅有土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收益13180元。
三是得到战略合作伙伴湘泉制药等企业的扶持,共同谋划基地发展,湘泉制药等企业先期垫付成本(如:苗木、种子、化肥和除病药物),统一收购时剔除成本,获得赢利160万元。
四是支部赢利。
“公司+基地+支部+合作社+成员”的运作模式,每年从收益中提取2万元资助所在地党支部投资当地公益事业。
五是老百姓赢利。
合作社不仅发展了基地,而且争取了上级150万元资金支持,硬化村道公里,方便了附近村老百姓出行。
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基地和所在村基础设施都得到很大改善。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三篇
记那长村委会种蔗女能手农秀万
农秀万,现年50岁,高中文化,壮族,2005年11月加入中国xxx。现有甘蔗种植面积170多亩,年仅甘蔗这一项纯收入就达5万元,是我镇远近闻名的种蔗女能手。20多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心为民,带领全村的妇女共同致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富宁县剥隘镇那长村委属于山区,山高田地多是最大的特点,多年以来都是以种植粮食、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在2000年以前,当地的群众生活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多数群众存在着“粮满仓,油满缸是小康”的观念,超生现象严重,子女多成为了阻碍家庭致富奔小康的障碍。
2009年,正是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如何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了妇女主任农秀万经常思考的问题。她觉得:“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其说给村民们听,不如做给他们看”,她考虑到:我县既然已经办起了糖厂,利用县委、政府对种植甘蔗的多种扶持政策的同时,结合当地多年种植甘蔗的经验,决定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把种植甘蔗这一项作为重点产业来抓。
为了确保甘蔗种植能够取得成功,她先后多次外出到广西多处甘蔗种植主产区考察学习。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甘蔗种植培训班学习,率先在那长村种植80亩甘蔗,对于她的这一举动,当地的群众都是持着怀疑的态度观望着。此后她全身心的投入了甘蔗种植管理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向镇甘蔗技术人员请教,边学习边管理。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年尾砍蔗出售后,她家仅甘蔗这一项纯收入就有16万元左右,这个数目可是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收入的几倍。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她在村里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楼房,整齐干净的楼房让村民们羡慕不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了种蔗带来的甜头,2010年那长村委的许多群众都抛弃了“种蔗苦,种蔗累,种蔗不赚钱”的观念,纷纷调出土地种植甘蔗,仅2010年一年那长村委会发展新植甘蔗面积达1300余亩。这时的她致富不忘乡邻,响应镇党委、政府“传、帮、带”的致富精神,先后组织了那长村委的80多名群众外出考察和参加甘蔗种植培训班学习,联系剥隘甘蔗站帮助村民调回蔗种,联系机耕平整土地,并在甘蔗种植过程中言传身教认真做好村民的技术指导。在种植过程中,她能够认真分析、总结自己的种植经验,鼓励村民大量采取“宽行深耕”的种蔗方式,这样的做法是能够确保在天气干旱的情况下也能稳定甘蔗的产量。看到村民们的种蔗热情高涨,她心里由衷的感到欣慰。甘蔗榨季将要来临,甘蔗丰收了劳动力缺和乏运输成了问题。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甘蔗砍运季节一到劳动力成了一大问题。为此,她组织村民成立甘蔗砍运互助小组,五户为一个互助小组轮流帮助同一小组的成员砍运甘蔗。甘蔗砍好了运输成了问题,许多蔗区道路需要拓宽平整,但群众缺乏修路资金。为解决这一难题,她协助村委主任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维修蔗区道路的申请,向上争取道路维修资金,通过组织村民们义务投工投劳等方式,共维修了两条蔗区路主干道,支线7条。今年那长村委会甘蔗运输难问题得到了解决。至2011年3月止,那长村委的甘蔗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560亩猛增到3600余亩,今年甘蔗年产量预计达14000吨,由于农秀万“传、帮、带”的示范带动作用,甘蔗种植成了一定的规模,让甘蔗种植收入成为了那长村委会群众的又一经济收入重要来源。甘蔗种植的发展不仅为群众增加了经济收入,还使得群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村子里发展甘蔗种植的群众多起来后,这些蔗农就经常聚在一起交流种植经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群众一心谋发展,以前逢年过节聚众赌博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文化活动。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四篇
熊小宁,男,汉族,1969年7月出生,初中文化,现任东岸村党支部书记。近几年来,东岸村在熊小宁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86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他带领群众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文明富裕,率先奔上小康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乡第一,达到人均7369元;实现了100%的组通公路,100%的农户通自来水,用卫生厕,100%的农户拥有高等家用电器和农用机械;在外包田居全县之首,达到一万亩;群众在县城购买商品房30套,在村庄户户建有楼房。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诚心、热心、积极发展粮食生产
2003年刚进入村委会工作,本地粮食市场疲软,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外出打工农民骤增。有的土地荒芜,有的庄稼种后无劳动力管理,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粮食生产。熊小宁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与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的他盘算着:这么好的地荒芜了多可惜啊!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市场的疲软应该是暂时的。古人曾说“逢俏莫赶,逢疲莫懒”,我何不把外出打工人员的土地承包过来,既使他们能安心地在外工作,又能增加我的收入。当年就承包耕地100余亩。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当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尝到甜头以后,熊小宁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11年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粮食产量达180万公斤,他的示范带头作用,立即为当地群众吃下“定心丸”。他们纷纷找到书记,要求熊小宁牵头走出东岸,来到了与其相隔一岸的成新、朱港农场,找到他们的领导,逐年把两个xxx农场的田全部承包过来,转给本村群众承包,实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他的事迹,很快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在全镇广泛宣传和推广。目前我镇已涌现出规模种粮户722户,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规模种植已构成我镇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熊小宁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不让土地闲置,想尽办法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每年科技下乡、农机推广,他都热情欢迎。陪同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因为他心里想到的不仅是自己要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每年村民开展技术培训,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村民中有思想不通、不乐意接受新技术的,他帮忙做动员工作;有没领会技术要点的,他用认真听讲、勤奋实践得来的知识无私地帮助别人弄懂。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殆。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加智慧,获得粮食产量达1000公斤的好收成。
二、无私、诚信,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
熊小宁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他却比任何人都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农技部门安排在他那里的试验田,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减产,农业部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我不要你们补钱,那样就见外了。我把你们当作亲人,让我和你们一起做点事,筛选出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哪些品种好,我们老百姓照着买,买到放心的品种,我只有高兴的份,哪儿会要你们的钱。”一席话,说得农业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熊小宁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私、诚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识确实也感染了一些村民,大家纷纷消除成见,乐意跟农技干部聊天了,乐意跟干部们接近,学技术了。东岸村的粮食生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产量突飞猛进,成为当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村。
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匮乏和机械紧张的矛盾,他率先购进了排灌机械和收割机械等机具6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在他的带动下,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进购进了小型收割机、化肥深施器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共238台(套)。探索出了适合该村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年机耕作业面积可达98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村党支部连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他个人连年被评为县、镇优秀xxx员、南昌市劳动模范。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五篇
张村任,原本是泽州县晋煤集团赵庄煤矿的一名矿机维修工人,可政府的一项政策却改变了他的人生。2011年县政府积极扶持南部山区发展万亩核桃基地,向全县果农免费提供核桃苗木,这个政策让他动心了。于是带头承包了村里400多亩弃荒地,带动全村人员,打坑栽树,见空地就栽,连田间路塄上都栽得满满当当的。结果县林业局技术人员看了后,说栽的太密了不合理,又返工移植。
终于,树栽下了,他又去煤矿上班。想着过几年核桃树结果,卖了果就可以把钱赚回来,只是他把核桃树种植技术想的太简单了。
当年快立冬的时候才发现核桃地草比树还高,许多苗都干枯了。由于栽植核桃苗死亡多损失大,县林业技术人员知道后和他在地里找原因。告诉他“树栽活了仅是个开端,400亩核桃园没有专人管理、没有劳力投入是见不到效益的”。
带头管理:严格按照县林业局“提质增效项目”要求,他和表哥迅速组建了“群山绿果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25户,其中贫困户19户。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来管理核桃园,同时聘请核桃专家指导讲解,从一般防治常识学起,刨根问底甚至到为难老师的地步。不仅请进来,他还跑出去,到运城,下河南,去汾阳,上新疆,哪里有不错的核桃园,就去哪里学习取经。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丰富着他的管理技术,现在他已成了泽州有名的核桃土专家。
2018年举办在全市举办的“十棵树”核桃整形修剪比赛中,张村任和他表哥搭档,十棵树修剪第一完成,展示岀精湛的修剪技术功底。今年“十棵树”回头看,哥俩修剪的树形合理,挂果率高,又给来年丰收打下了基础。
县林业局局长赵亮福带队深入到万杴村进行核桃管理调研指导。当看到400亩核桃园全部“清杂涂白”,果园干净整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村任说,“县里给我们铺好了种植核桃产业道路,市里给了茁壮成长的养份,省里给了提质增效的机会,才使我们走上了规模化核桃种植产业的道路”。
带头致富:核桃产量向质量转变,张村任去年引进的大个好品相青皮核桃,在市场试着每斤卖到3元以上,而且供不应求。他激动的说,计划在三年内,把400亩品种杂、产量低卖不起价格的核桃利用“提质增效项目”全部改良,不但我自己改良,也要向种植核桃户推广,让村里人有活干、不漂泊,不岀村有产业,我这辈子咬定核桃不放松,实现群山绿果累累,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万杴村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绿水青
山”正在变成老百姓眼前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六篇
致富带头人——种植户先进事迹材料汇报
致富带头人——种植户先进事迹材料汇报
估计不足、造成葡萄种植资金周转不灵、连群众地租都难以维系、种植技术缺乏、葡萄病虫害严重,卢发应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 / 2 致富带头人——种植户先进事迹材料汇报
时间不等人啊、多年打工收入10来万元眼看血本无归。卢发应确实着急上火、找到村里、看能不能给其出过主意,结合国家创业贷款政策扶持、资金总算有了着落、但技术呢?咋办、得、一事不烦二主、当年结合对口帮扶断桥镇安顺职院,报名了种植技术培训班。这看的真不如干的、通过学习、自身钻研、同行交流、如今其种植技术也小有成就。在国家工商小微企业政策支持下,葡萄产业种植是越做越大,现今种植面积也达60余亩。亩产1800斤、平均价格8元/斤、毛利润在86万元、卢发应同志严格按照一名xxx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考虑到提子种植前景不太乐观、他又将其目光投入到枇杷种植产业上。到目前为止、也邀请农户组团进行枇杷种植、邀请枇杷种植技术人员到村进行枇杷种植指导、预测种植面积300余亩、创收120万元、户均增收2万,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切实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卢发应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2 / 2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七篇
劳动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分享,分享劳动,也就是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实。从一个人对劳动的看法中,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文体活动方面 自我鉴定 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文体活动方面自我鉴定1
为提高社区居民 文化 和身体素质,东园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社区居民身心需要为出发点,以社区党员、群众、青少年为载体,以社区居民满意为目标,用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下方将社区文体工作具体开展状况汇报如下:
二、整合和优化社区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社区现有四处文体活动场地,分别是_____;其中,东园新村小区1#、3#楼楼后、12号楼楼下、活动场地还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设有健身路径,较好的为社区居民带给了晨练、晚练场地。同时,社区内建有市民学校,社区及辖区内各物业小区、社会单位还建有图书室以及各类宣传橱窗、宣传栏,为社区居民群众带给生活、学习以及交流环境,满足了社区不一样人员的文化需求,奠定了社区文化 教育 工作的阵地资源。其次,充分挖掘社区内各类文体人才资源,培育组建社区文体各种活动队伍。社区干部透过深入社区,走访居民,了解掌握了社区文体人才资源,以社区党员为龙头,发动、鼓励居民群众、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参与到社区文体队伍和活动中来。建立了社区人才资源库,成立了社区腰鼓队、 太极拳 剑队、舞蹈队、 乒乓球 队、 健身操 队、象棋队等文体活动队伍。这些队伍的建立,繁荣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礼貌程度,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了社区民心。同时,也有力地抑制了xxx组织的浸入。
三、社区文体活动开展正常有序、成效显著新春佳节期间,社区举办了活动,有余名社区居民用心参与。
结合“三八”节社区举办庆“三八”妇女代表座谈会及庆“三八”等活动,。
结合计划生育的重大节日组织社区居民及计生信息员出版报期。在建党__周年之际,社区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到市博物馆参观了,在社区文化广场与共同举办了文艺汇演,有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10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影片。
为庆祝 重阳节 、丰富和活跃社区老年朋友们的精神生活,重阳节那天社区与社区舞蹈队等到博爱敬老院举办了活动。
鉴定今年的工作,我社区用心响应全民健身事业的号召,真正做到了活动质量高、形式活泼多样,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了本辖区的精神礼貌建设,并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明年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社区文体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一是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在人力、物力上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和帮忙,并且在活动经费上争取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文体节目资料,不断提高文体工作效率。三是做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开展社区文体工作是一条坚苦、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鉴定以往的工作 经验 ,弥补此刻工作中的不足,使社区文体工作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共同努力奋斗!
文体活动方面自我鉴定2
___村位于镇中心东郊,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1037户,3029人。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太阳庙村“两委”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好建设文化任务,现将工作鉴定如下:
一、体育健身
我村共有一个室内健身房、一个 篮球 场和一个乒乓球室,透过这些设施来宣传和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在天气许可的前提下,村民会用心的利用空余时光有仪式的锻炼身体,氛围浓厚。
二、文化活动
在村文化活动方面,我村经会请相关部门给村民宣传科学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村民的素质。我村今年共举办有关科普、消防安全、卫生和农业等方面的讲座共计20余次。
在文化素质方面,我村的农家书屋每周开放5天,有专人负责,满足了村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今年,我村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成立了由包村工作组、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建设方案。工作中,我们用心进行宣传,为强化申报“农家书屋”建设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建设用心性。包村干部及村组干严格按照《农家书屋工程 实施方案 》要求,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农家书屋”建设进行指导,安排了一间面积达30多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农家书屋活动室,现我村有6张图书厨具,累计共有二千五百多册图书,涉及科技、文化、艺术等多学科,并将配套的照明、书架、桌椅等设施配备到位,明确了图书管理人员,增加了600多册图书,目前图书共计2500册,并且不断加强完善做好图书上架和借阅工作,并结合本村实际状况,做好“农家书屋”的编目登记、分类陈列、借阅登记等工作,使村“农家书屋”实现科学规范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我村将农村远程教育与农家书屋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推进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切实增强农家书屋的实用性。
“农家书屋”的建设,惠及了全村的农民群众,也丰富确农村的文化生活。此刻,“农家书屋”每一天都聚集一些爱看书的群众,有的看文学作品,有的看美食烹饪,有的看种养技术资料,看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时尚、一种乐趣,赌博的吵闹的少了,发家的致富的多了,“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的朋友,成了提升素质、丰富业务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
透过一年来的文体活动,让我又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透过活动,不仅仅增进了村民间的情感,还增强了村委文化氛围,这一年活动样式丰富,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但需要我们改善工作的不足还有很多,为了更好的做好明年的文体工作,我村20__年的计划如下:
奋斗目标:以十八大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丰富的村委文化生活为主题,以构成特色和强化优势为标志,以整体推进和服务中心为目的,建立和完善与我村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体发展格局,构筑与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服务体系,用先进文化全面占领村级文化阵地,不断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一、加强村级文体工作队伍的素质潜力
加强村级文体工作队伍的个人素质潜力,组织必须的培训,多向别的村学习,吸取经验,结合本村特点用心动脑,创造出富有本村特色的节目、活动。
二、用心开展村级文化体育活动
搜集村内人才库,整理一套各个方面有特长、才艺的人员名单,扩大村级文艺队伍,充分利用村级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继续做好村级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文化环境
做一些贴近村民生活的文体活动,能够结合实际状况,开展灵活多样的户与户、组与组的文化活动,用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大家参与村级文化的用心性,使村级文化工作的重点从阵地建设逐步向活动开展转移,构成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氛围。为了给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满足村民的生活质量,对村民的特长 爱好 进行详细摸底,为日后的文体活动奠定必须基础。充分发挥辖区人才优势,做到整合资源、优势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村级问题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在繁荣村级文化活动的同事,根据本村特点,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村级性的文艺汇演,使外来打工者获得充分展示的机会。开展村级文体工作需要我们投入时光和感情,仅有真正的热爱这项工作,才能用心的开动脑筋,挖掘潜力,不断创新。我村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的投身文体工作,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使村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文体活动方面自我鉴定3
一年来,我公司工会文体活动方面,在公司党政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能,为建设和谐单位、进一步活动公司的文化氛围,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用心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使广大员工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营造了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文化、体育活动氛围。现将全年文体活动开展状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支持,活动开展点多面广
回顾20__年,在省市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分公司的文体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我司共组织各种活动15项,有6县1市,9个支部600多人参加了活动,切实做到体育活动有创新、文艺活动有亮点,参与人员点多面广的局面,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二、用心宣传,文体氛围活跃有序
活动之初,我分公司公司针对每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透过OA、内部QQ、油站宣传栏等广为宣传;其次,制定活动方案,设臵奖励制度,做好鉴定评比,确实提高员工用心性、参与性、互动性。
三、活动资料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1、圆满完成竞赛比武活动
根据安徽石油分公司20__年技术比武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和部署,我分公司组织了532人参加零售竞赛比武初赛,66人参加非油品竞赛比武初赛,10人参加商客的竞赛比武初赛,2人参加信息竞赛比武初赛,5人参加安全数质量竞赛比武初赛,1人参加企管竞赛比武初赛。透过努力,零售线条技能大比武取得了团体第五名好成绩,零售非油品技术比武荣获全省团体第7名好成绩。
2、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 事迹 报告 会
4月20日省公司举办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经过激烈的竞争,我分公司代表队便利店优秀服务标兵徐庭超以“跑腿服务送货到家”感人事迹和生动演讲取得了全省第二好成绩。
3、踊跃参加“青春〃职责”中华经典作品朗诵赛
5月我分公司参加了省公司举办的“青春〃职责”中华经典作品诵读比赛。全省共有十七支代表队组织参加了诵读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司代表队徐庭超、汪程以诗歌《翻开五月的日历》勇夺三等奖。
4、用心参与职工书画、摄影大赛奖
我分公司在中国石化安徽石油分公司纪念建党91周年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上,我司刘勇拍摄的《送油到田间》荣获摄影类二等奖,魏玉刚的作品《芙蓉》荣获绘画类三等奖。
5、组织参加市直 羽毛球 比赛
三八节来临之际,我分公司参加了我市总工会举办的庆“三八”女职工羽毛球赛,我司胡晓冬和工王桂红代表经过比智、比勇、比体力的激烈对抗,在参赛的19支队伍中获得团体第三的好成绩。
6、参加市团委举办的趣味运动会
5月2日,我分公司2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团市委开展的“五四 青年节 趣味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上,我司团委共参加了“投掷沙袋”和“时代列车”两项团体赛。经过激烈角逐,我司青年获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
7、用心推广第九套广播 体操
我分公司用心响应省公司普及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的通知,召开动员大会,用心组建参赛人员,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训练。此项活动,推广普及了第九套广播体操,营造了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
8、用心筹拍微电影,展现企业形象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八篇
中药材种植林业专业合作社事迹材料
记中药材种植林业专业合作社一、合理利用闲置林地,全面发展药材种植二、规范流转林地资源,实现林业集约经营
节约、集约利用林地是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根据以用为先、依法进行、分类处理、集约利用的原则,林权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做好林地资源管理工作,向合作社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实现了林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在有限的空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流转数量增加和规模逐步扩大。合作社自成立起就开始注重林地流转,在自有500亩林地的基础上通过互换、入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目前已将4个村(白岩乡作落村、檀木村、桥六村和马颈坳镇汩比村)集体和农户承包的3000亩林地流转连片使用。签订流转合同手续的农户有228户,流转林地3500亩,流转期20年,每年按70元/亩支付租金,共计年租金万元。通过流转让农村闲置林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为实现现代林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保障。
二是投入财力人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投入资金90万元,劳动力2200个,整治林地3500亩,人行道路7300米,兴修排水渠2400米,灌溉池320口,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了林地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极力创建就业平台四、林权改革效益突显,合作经营实现五赢
中药材种植林业专业合作社在林地流转中使农户、支部及合作伙伴得到实惠,实现了森林资源资产要素与市场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林业的规模经营,激活了林业要素市场。实现了五赢: 一是专业合作社股东每年实现赢利500万元。
二是农户不仅有土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收益13180元。三是得到战略合作伙伴湘泉制药等企业的扶持,共同谋划基地发展,湘泉制药等企业先期垫付成本(如:苗木、种子、化肥和除病药物),统一收购时剔除成本,获得赢利160万元。
四是支部赢利。公司+基地+支部+合作社+成员的运作模式,每年从收益中提取2万元资助所在地党支部投资当地公益事业。五是老百姓赢利。合作社不仅发展了基地,而且争取了上级150万元资金支持,硬化村道公里,方便了附近村老百姓出行。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各级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基地和所在村基础设施都得到很大改善。
一年前的这个日子,我就是坐在这个透明的茶几前,对着黑色的笔记本,然后地动天摇,躲在厕所里,脚颤抖的频率远远大过地面波动的频率,直到自己拼命告诉自己,不要怕不要怕,不要抖了不要抖了,最后终于能镇定地站在厕所里,任它甩得天昏地暗。
认识的人们都还在,不认识的许多人们却突然离开了。
记忆里的罗浮山温泉,银厂沟也还在,现实里的它们也永远告别了我们的暑假。
那场地震已经停止震动了365天,那这片土地上的人呢?要多久他们才能不再害怕不再颤抖才能镇定从容地走出地震?
忽然之间铺天盖地的纪念活动扑面而来,报纸上每篇文章都如此慷慨激昂感叹号和数据相映成趣,诗歌与悼文齐飞。
不是我没有回忆没有感慨没有悲痛不想大书特书,只是突然发现,这么多的背后,我们最欠缺的一样东西还是欠缺着。理性的审思。
不是说没有,是依然很少。
谣言止于智者。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谣言,可笑又可恨的谣言。是什么造成全城的恐慌,是什么造成全城的断水?那个可恶的水污染谣言。是什么造成全城车辆出动堵塞了道路,是什么造成我们半夜依然守在广场上等待那未知的1点到3点的余震?那些善意却依然可恶的余震误报。我庆幸大脑让我在那个混乱的时候一个都没有相信,但是我一个人告诉我的妈妈我的奶奶又有什么用呢?如果那时人们可以更理智些,如果以后我们可以更理智些,我们的抗震救灾也会更顺利些,更有效些。如果我们一味沉浸在悲痛抑或重建成功的喜悦里,那么下次,更加愚蠢的谣言在四川人民中依然会如鱼得水。灾难总是让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就像它让曾经默默无闻的志愿者行为变成一种大众性全民性的行为。每一个志愿者面试,我总想好一句台词,看起来很傻,但是说出来很帅:因为我来自四川,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曾经那样帮助过我们,我也想做一名志愿者。虽然不曾有机会来说,但那些地震中全国各地志愿者的身影,所有四川人都不会忘记。古有湖广填四川,今有八方助四川,四川啊四川,紫色盆地,天府之国,何其有幸!可是,不怕泼一盆冷水,志愿者的蜂拥而至也曾造成过麻烦。各地的自驾车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路口一堵,救灾的物资车,挖掘机统统进不去,也不难想象,志愿者这家串了走那家,人来人往,无法保证每户都得到相同相应的照应。如果,如果曾经有过一些有效的组织,适当的安排,如果志愿者也能稍微统一地调配,统一地分发物资,帮助群众,是不是抗震救灾的工作也会顺利那么一点点?
一头本地的猪告诉我,当外地的同学一致用“灾区”这个称呼代替了“四川”时,她非常非常的戈应。“灾区”称呼四川,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四川就是灾区。那么直呼残疾人“你这个残疾人”也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他就是残疾人。四川为什么要重建,因为他不想成为祖国永远的一道疤,残疾人为什么要努力站起来,因为他不想看起来像个弱者。灾区有灾区的尊严,请直呼我们四川,四川还是四川,她还立着,还骄傲着,她瘸过残过受伤过,但她永远不是一个弱者。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是没有记下地震期间手机里的那些短信。那些代表着乐观快乐成都人的短信,那些苦中作乐的短信,带来的安慰却是难以估计的。想起那些震后依然在路边打麻将的四川人,想起今天电视中重新展露笑颜的四川人,想起回国时候看到那些淳朴而傻呵呵的笑脸。我为什么喜欢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就喜欢那些烂兮兮的墙,破烂烂的房,那些皮肤黝黑穿着廉价衬衫蹬着破三轮的老农民,那些睡在棚里唱着烂俗大调踏着脏拖鞋的老民工,总是快乐,总是有开不完的玩笑,说不完的幽默,再差劲的条件,还是乐观,还是从容。快乐的四川人,若有谁还记得那些短信,请不吝传我一些。多难兴邦。若还有一个词在去年能安慰我们中国人,那就只有这个词了。多难为什么兴邦,因为经历过,才不再害怕不再颤抖不再茫然,因为思考过,才会更好应对才更加坚强。因为悲伤过,才团结才勇敢才可重新来过。
还记得全国悼念日那天的**广场,那时的热泪盈眶:四川加油,中国加油!
我们都活下来了,我们都该思考啦,我们是怎样活下来的?或者,我们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xxx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
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
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
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
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
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
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九篇
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另外,刘小燕的甘蔗田除了2个固定的长工之外,每到甘蔗的收获季节还请了十几个农村妇女帮忙打理田地和清洗甘蔗,为附近的剩余妇女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篇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一篇
百里杜鹃x乡永兴村条件艰苦,土地贫瘠,村民生活水平差。一直以来,过着“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的日子。近年来,在xxxxxx和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民众的思想在开放,路子在拓宽,日子也在进步。这不?村支部主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从当年打工仔摇身变成了今天的致富能手,不仅为x村的人民群众指明了道路、树立了楷模,还为自己的致富之路建立了身价。多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极力响应党工委管委会的号召,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大胆探索,多方了解,亲身体验,将平时只能种植玉米、土豆的土地开拓出来种植经济作物,开创在荒山上种植金银花,收效明显,这不仅保护了生态,美化了荒山,保持了水土,还能为人民群众带来经济利益,为家乡人民群众开辟了致富之路。
“林药结合之路”在x村小有成就,也让民众尝到了甜头。
早在x年,金银花种植就已初具规模,x乡党委高度重视,将金银花种植发展列为x乡农村产业化调整的重点,把这一种植技术作为推荐品牌,要求大规模种植,创建了“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金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为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金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金银花保健茶”,作为风景区的名优特产上市销售,全年收入达50余万元。如今,该公司已拥有苗圃基地一个,面积200多亩,育种子苗、杆插苗300多万株,可以满足上万亩的种植面积。
今年,还将在x乡创建几个基地,已经流转土地5000余亩,培训种植农户120人,争取在杜鹃、永兴、竹盈三个村大规模种植,把金银花产业做大做强。誓把百姓带上致富路,为创建“一乡多业、一村一品”的事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为建设和谐文明新做贡献,为百里杜鹃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做贡献。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二篇
张树芹同志开展“包村联户”工作
先进典型材料
6月10日,“县千名干部包村联户”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张树芹同志被委派到金乡街道春秋社区担任“包村联户”工作组组长,还未到岗,她已深感责任重大,暗下决心,要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农村这个大家庭中。她清楚地记得,县委张书记在大会上讲的“要紧紧围绕察民情、联民心、解民忧、帮民富这条主线”,自己重新定位,转换角色,由机关干部到农村干部的身份转变、由机关到基层的环境转变,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到包村联户的紧张工作中,深的群众好评。
村里来了个“自家人”
到社区当天,她就从社区干部那里搜集社区各种情况介绍和信息统计表,通过这些信息了解了村上的基本情况。她了解到,春秋社区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原有村民都分散居住各处,联系不便,而包村联户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为此她想尽办法:召开全体党员大会,传达送到;育龄妇女查体日,她顶着烈日守在查体室外一整天;流火七月,她每天一早就深入田间地头,不到半小时汗水就湿透了衣襟。她说,初到农村很多东西都还不懂,一定要与群众多交流,她的电话为村民24小时开
机,不管群众有什么事,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帮忙。
现在每当她与群众交流时,不由自主地会说“咱们村…”,回家和亲人朋友谈论工作的事情,时常会说道“我们村…”,她把自己当成了社区的一员。现在群众们每次看见她,都要热情地拉她到家里坐坐。群众的接受和认可,成为她扎根春秋社区最大的动力和支持。
一心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
8月10日,张树芹正在办公室与社区干部讨论下步的工作打算,一对母女敲开了办公室的门,进门便失声痛哭。原来,她们是原后台子高庄的村民,妇女的丈夫高某在拆迁前遭遇到严重车祸,至今昏迷不醒,飞来横祸使一家人生活极度困难,面临无家可归。得知这个情况,张树芹顾不上吃午饭,马不停蹄地辗转民政局、街道办、水电部门、物业公司,最后在九星花园为其安排了一个三十余平米的车库并解决了水电问题,此时已经是华灯初上,疲惫不堪的她将母女俩接到房中,母女二人眼中已经噙满泪水。
在田间地头发放便民服务卡时,原春秋庄妇女李某向张树芹倾诉,自己长年患病,每年仅医药费就要上万元,一家人不堪重负。经过调查,她发现李某的情况完全符合新农合的相关报销规定,她将这个情况告诉了李某,并给她详细介绍了新农合的内容和报销方式,每年能为其报销五千元的医疗费用,为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张树芹做得每一件好事、办的每一件实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无不交口称赞。张树芹平时跟群众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党把我派到这里,就是让我给这里的老百姓解决问题的,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丝不能怠慢,一刻不能耽误。
抓党建,平凡岗位创新奉献
7月1日,张树芹来到社区召集全体党员开了一次党员大会,经过会议上讨论交流,她发现春秋社区的党建工作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党员活动不规范、学习缺乏长效机制、老龄化现象突出等。围绕“建设一个好班子”,她积极协调社区党总支,深入开展“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有些党员因为居住不便、年龄偏大,或有工作生意要忙,对党员生活不积极。她一方面对这部分党员进行谈心教育,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另一方面,每次会议召开前几天,她就着手准备本次会议的内容议程,使每次会议都不流于形式,都能贴近民生。在她的努力下,春秋社区的每次例会几乎都无人缺席,气氛热烈。一名党员代表说:“给群众办实事,我就是生意不做了也得来。”
经过两个月的工作,春秋社区的党建工作有了质了变化:实行了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承诺制,强化了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每月定期召开社区党员大会、社区两委联席会和党课学习会,健全规范了党员活动;推选出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村务公开监督员,加强了后备干部的培养,也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
在做好日常党建工作的同时,张树芹还创新手段,在办公室设立了党务村务宣传摄影展栏,将社区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以影像配文字说明的形式上墙,既宣传了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行动,也使村务更加公开透明,深受群众欢迎。街道其它社区、周边县区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学习,春秋社区的党建工作在她的带领下俨然已经成为我县的排头标兵。
如今,群众对这个看似瘦弱的女包村干部真是刮目相看,赞叹不已。而张树芹却没有沾沾自喜,她对我们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尤其是在“三比三创”活动中,自身还发现的许多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仍要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把为群众服务和廉洁自律结合起来,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村民谋利益,真正关心、关注、解决好“三农”问题,用实际行动,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三篇
高焕球,男,1973年9月出生,汉族,东风桥镇新东坡村一组村民,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有成员5人,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谱写了种粮新篇章。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他坚持农业产业标准化,注重农业科技的运用,努力降低种田成本。一是应用优质的品种。在粮食品种选择上,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种。二是积极应用免耕。抓好除草关、水分管理关。根据测产验收,利用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每亩能增收节支120多元。三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水稻配方施肥建议卡,按卡施肥,施配方肥,有效地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在病虫防治方面上。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控制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自己创收之余,他注重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承包农户的耕地,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出租金的方式,不断拾起石门桥镇、德山镇等地方村民抛荒的田地,综合应用农艺与农机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水稻亩产最高达700公斤,他雇佣部分农民参加土地托管,并付给相应工资,这样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劳作,却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种种合作关系,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05年至今累计完成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6万亩,为当地农民新增收入400多万元。
最近几年,他先后投入50多万元,用于扩大种植面积和购买农业机械,每年在水利方面都投入一万多元进行沟渠疏浚,虽然投入多,但是效益巨大。现在农业机械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用于出租,目前年收益在四十万元以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第一眼看上去不像一个老板,而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真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我镇很多群众带来了新的种粮模式,不仅自己创收,还带动了周边很多群众。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四篇
梁学强,男,汉族,1977年6月出生,系宣和镇敬农村一队村民,于2010年6月加入中国xxx。他时刻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真正发挥出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致富带头作用。
万事开头难,在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种植苹果树之初,为了响应号召,支持村“两委”的决定,当时还不是党员的梁学强就身先士卒,还动员了十几户群众一起种植,并主动组织群众到其它村学习先进经验。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善于思考的头脑,梁学强逐渐成为敬农村苹果产业第一人。成为党员后的他更是积极主动、无私奉献,将自己总结经验、赴外省学习的先进技术无私的教授给群众,让群众少走弯路、科学种植,提高果品的数量和质量。
2012年,梁学强成立了瓜果流通合作社,建起了400吨冷藏保鲜库,先后有本村150户村民入社,农忙时能带动300名群众就业。成立合作社以后,干劲儿十足的梁学强积极联系各地苹果商贩前来合作社订购,采取收购、销售、储存一条龙服务,使本村苹果运销到东北、内蒙古等地,甚至出口到印度等国家,从而解决了本村群众苹果销售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如今,只要提起敬农村的苹果产业,群众都要说一说梁学强这个致富带头人,只要提起敬农村的优秀党员,群众还是要说一说梁学强这个好典范。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五篇
绿水镇烤烟种植大户推荐材料——高庭伟先进事迹坪庄村幅员面积xxx平方公里,坪庄村辖7个组、有农户486户,共1976人,属彝汉杂居地区。本地气候适合发展烤烟生产,烤烟种植大户高庭伟的家就住在坪庄村xx组,而本人又是坪庄村村主任。今年他承包了xx亩田,种植烤烟。今年,他种植的xx亩烤烟,收入xx万元,亩收入达xx元。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坪庄村有xx户种植烤烟,种植面积达xx亩,烟农平均亩收入达xx元,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道路,为绿水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高庭伟是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年青人,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就是要带领全村人民种好烟,利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掌握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管理和烘烤技术。从大棚育苗,到**移栽,田间管理到烟叶烘烤,分级扎把等这一系列过程。他的烤烟生产技术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在烟用物资上,做到一个“足”字。今年,xx共投入烤烟专用复**xx包,钾肥xx包,农家肥xx万斤,微肥xx袋、地膜xx公斤,充分保证了xx亩育苗和**移栽所需。二是在在起垄上,突出一个“规范”。今年,高庭伟种植的xx亩烤烟,烟地全部实行机耕、机垄。严格按照行距规格开厢提埂。三是在种植烟苗上,做到一个“早”字。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六篇
纪xx,有道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初心难忘,从最初到外地打工的几年时间里,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从北方到南方,从小饭馆的小老板到中介公司的总经理,努力赚钱成了她一切初始的动力。直到2010年,她回到了家乡,感受到了家乡急剧发展的脉动,欣欣向荣的气象,让她触景生情,激发了内心中一直潜藏的一个梦想。回家乡创业,为家乡父老做些事情。改变他们的面貌,也改变她自己的人生。
经过对家乡环境考察,纪xx信心满满地回到了家乡,自筹资金180万元,在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龙背村建了肉鸡的饲养场。创业计划得到了灯塔镇党委、村党支部的一致支持,找场地,建鸡舍,通水通电。功夫不负有心人,肉鸡养殖场很快就建立起来,当年第一批肉鸡出栏8000多只,赚了11万多。村里的百姓看到她的收益,纷纷都向她学习养鸡技术。但纪xx却非常顾虑,害怕带不了这个头,如果村民们跟着赚不到钱怎么办?而这个时候,镇党委的支持和鼓励给了她信心,2011年,她联合多家养殖户,创办了辽源市西安区元丰养殖专业合作社,龙背村的肉鸡存栏很快发展到了10万只。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养鸡收入就实现150余万元。每个养殖户的纯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2013年8月,纪xx组织成立了辽源市西安区有邻养殖专业合作社联社。2013年9月,注册2000万元,吉林有道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搞养殖、做企业的过程中,某一天,一位老党员不经意地问起纪xx是不是党员,这个问题让她心头一颤,“我可以入党吗”,她在心里自问。尽管心底的答案有些模糊,自身有许多缺点,但不忘初心,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改变,去帮助,去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因此,她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那时候起,便努力地向党靠近,学习理论思想,向身边的老党员学习,以身做责。并在2015年,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事业的成功并不足以让纪xx欣喜若狂,2016年7月1日,面向党旗,大声宣誓,成为一名中国xxx党员。从此,便拥有了另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也拥有了矢志终身的信仰和追求。
一个好的.企业不仅是在市场上搏击风雨,更应该拥有远大志向,承担社会责任。几年来,有道农业公司,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就业100余人,间接带动创业就业500余人次。同时,也非常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每年组织员工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送温暖、帮扶联谊等慰问活动。今年,有道农业计划建设循环农业采摘园、建设特色玉米冷藏基地,并计划在三年内完成特色农产品物流园扩建项目。
在党的光辉、正确领导下,在党的鼓励和帮助下,纪xx和她的有道农业公司将会不断壮大,取得更大的成绩。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七篇
遍野葱葱 科普示范走出致富路
--禄丰县碧城镇万松优质大葱示范基地的先进材料
禄丰县碧城镇万松大葱生产营销专业技术协会的成立,是在碧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科协的帮助、指导下诞生的,他标志着碧城镇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迈向新的进程,是碧城科技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碧城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的种植水平高,镇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发展农业产业化指示精神要求,认真分析研究“三农”问题,把发展优质农产品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结合碧城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发展优质农业,支持引导农民协会——禄丰县碧城镇万松大葱生产营销专业技术协会,进行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做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加快了带动农民增收的步伐。
一、协会、基地基本情况
禄丰县碧城镇万松大葱生产营销专业技术协会成立于2004年9月2日,共有会员310人。优质大葱种植基地一个,面积500亩。协会理事会设会长1人,副会长1人,常务理事2人,秘书长1人,会计、出纳各1人,成员7人。协会负责整个生产环节的科技指导示范服务,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协会以公司为依托,致力于培强做大优质大葱、政府促动、科技推动、协会联动、市场拉动为一体的产业联合体。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协会基地规范发展。
为有效促进协会、基地的规范管理,发展壮大,自成立之初就分别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及财务制度,按年度制定了年度科普工作计划,明确了科普工作目标和任务,对科普工作及科技推广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建立了集科普宣传、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咨询服务、科普示范辐射、科普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普服务站,服务站有科普培训教室、科普图书室,每年组织开展科技培训3场次,培训300余人(次),组织开展科普活动110天,发放科普宣传材料2000余份,受益群众1300人次。
(二)积极推广大葱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动了全乡大葱产业发展,至2015年,带动全镇1200户农户种植大葱,全镇大葱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600亩发展到2015年的1500亩,产量由2014年的1500吨增加到2015年的5000吨;
(三)协会与大葱种植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工作,对所签订的产品一律实行保护价格收购,打消了农户种好卖不掉的后顾之忧,实现销售收入650万元,利润60万元,带动农户1200户,户均增收1500元。协会会员营销户年平均纯收入11000元。
三、取得的成绩
1、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化程度低、专业化服务困难、企业化管理无法进行、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高,是农业综合效益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农技协,把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在不违背土地承包制的前提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协会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及时指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变“我能生产什么就向市场推销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经营什么”,改变粗放经营方式,提高科技含量,发展“优、新、特”品种,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协会采取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分级包装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果农效益,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3、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促进了优质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产品加工、出口的需要,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分散的农户生产,无法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全程控制,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农民素质不高,没有绿色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成本高,无法落实。通过协会,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加工、统一包装销售,有效地推动了优质农业产业带的形成。
4、培养了农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农技协的民主管理是协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员通过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共同管理协会的事务,协会与会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些基本原则、理念和价值,培养了农民参与管理经济生活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农村的民主化进程,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四、下部工作计划及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为此,国家制订若干惠农政策对农民进行扶持。然而光有扶持是不够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劳力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农业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禄丰县碧城镇万松大葱生产营销专业技术协会肩负着我镇农业产业发展的示范推广种植及新品种示范、新科技传播、推广和服务。本协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发展优质农业业的科普宣传、新产品推广种植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了省、州、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农民朋友的好评。为了更好地做好农业科技示范与农产品推广种植,认真履行协会的职责、义务,今后,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科普工作。
(一)、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提高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确保所传技术的先进性,提高服务技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进一步办好科学技术培训,增强培训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在设施上要增加培训教室和培训器材,多途径引进培训师资。在培训方面,要扩大规模,每年争取培训农民50场次、4850人次以上,扩大覆盖面,不但要包括林产品种植和林产品深加工,还要包括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培训等,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增加和订阅农村科普读物、科技书籍,以提高会员及农户的科技知识。
(三)、不断引进新品种,做好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工作,根据市场走向,用新品种替代老劣品种,有效避免市场低迷和产品需求断档。继续扩大大葱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提高产品质量,申报大葱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与推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与营养要求也越来越高。种植绿色、环保、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开发优秀的无公害农产品是我们营销协会的责任。
(五)、建立大葱优质品种种源基地规模,提高育苗品质与质量,使辐射带动面积更为宽广。充分发挥种植示范基地的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种植,使种植户的收入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六)、开展科技外联,这指两个方面,一是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外地同行建立广泛的联系,取得技术支持与经验交流,解决农产品栽培管理问题,从而更好地起到科技示范推广作用。二是加强与农民联系,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把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禄丰县碧城镇万松村委会优质大葱种植示范基地
2016年5月12日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八篇
石根同志出生于1972年,是侯家营子村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他工作认真、负责,内心纯朴、善良。在事业上他没有非凡的业绩;生活中没有动人的事迹,他像草原上一株平凡的小草,但却散发出非凡的魅力。
刚开始务农的时候,由于耕地机械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加上思维局限,他和大部分农牧民一样,小规模种植农作物,虽温饱无忧却难有发展。2008年开始,国土整理项目进入白泥井镇,并率先在侯家营子村开始,土地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2011年到2012年,供港蔬菜基地的建立,极大拓宽了白泥井镇产业发展前景及当地农牧民的视野。受其启发,石根主动出击,联合其他四户农户,于2012年12月成立了升茂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专心发展种养殖,誓要找出一条致富路。
合作社成立以后,石根几乎每天都在奔波,与农户商议土地流转、向企业寻找订单。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首先与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种植豆角、牛心菜等蔬菜,同时发展肉羊养殖。随后,种植业方面,石根利用手头优质耕地资源,不断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作方,从与甘肃马铃薯研究所合作种植马铃薯,逐步加入南瓜、有机青贮玉米等作物,产品远销山东、北京、甘肃等地,得到了很高的评价,马铃薯、南瓜、青贮玉米订单稳步推进。养殖业方面,逐步加入肉牛、地蹼、鸡,现以肉牛养殖为主,品种包括西门塔尔和利木赞。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还不忘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进步。首先,他顾全大局,主动参与、调解周边农户土地方面存在的矛盾纠纷,避免因此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次,他积极引入并配合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开展业务,为农牧民增收广开渠道,比如自治区级涉农龙头企业金泰禾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位于侯家营子村。最后,他鼓励、带动农牧民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在籽粒玉米行情较差的背景下,通过引入利得亨农牧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有机青贮玉米,提高农产品收益。
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石根,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为此,他在辛勤劳作的同时还不忘提升自身素质。2015年,他报名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农林牧渔大类二年制专科农村行政管理的课程,并通过努力学习,于2017年7月31日获得了毕业证书。这为他更好的发展自身、带动周边农牧民共同致富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石根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人,他的默默耕耘铸就了他的平凡,也是这样的平凡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十九篇
李忠义,男,xxx党员,四川夹江县人,1965年12月出生,现任建川村党委副书记、村委委员。老李头发有些许花白,个子虽小,但是说起话来声音洪亮,淳朴亲厚,在建川村,说起李忠义,没有人不熟悉他,他既是村里的“能人老李”,也是大家的贴心书记。
1982年高中毕业后,在家学习种茶、制茶,先后到峨眉、双福茶叶市场考察学习,2020年在村“两委”共同努力下成立了手工制茶作坊,带动村民发展茶叶生产,增加农户收入。
“怀匠心、践匠行”
1990年,在大家经济条件都不是太好的情况下,出生于农村、从小在茶园里长大的李忠义,为了谨记父辈的嘱托,把手工制茶技术作为一生的寄托传承下去。披星戴月,风月兼程,将全部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制茶事业。他就像一个勤劳的勤务兵,在万千制茶军团的最前沿熠熠生辉,无怨无悔。为了制出最自然的茶香,他独自一人,花了整整3年时间跋山涉水,多次外出学习手工制茶技术,1993年学成归来,带领着周围有想法的农户们开始了手工制茶之路,使一部分人腰包鼓了。
细节决定成败。揉茶工艺的水温控制、揉制步骤、揉制手法、力度、速度及外观形状等,李忠义都要求做到认真细致,严谨准确。十年磨一剑,正是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揉茶三十载的xxx拥有一双巧手,技术精湛细微,形成了特有的茶叶揉制能力。“手工制茶是个苦差事,在传统手艺逐渐被冰冷机器替代的年代,虽然辛苦,但意义非凡。”李忠义说,传统制茶技艺是祖辈留下来的财富,从小与茶结缘的我,自然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个传统保持下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李忠义做茶不追求量,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他希望通过他双手的每片叶子都赋予新的生命。2004年到村上任职开始,为提高茶叶质量与产量,他在种茶上大做文章,2012年在原建设村任村主任时带领建设村村民投入50余万元,大力发展“林下种茶”700余亩,大大提升了茶叶质量、产量,每亩产值达5000余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利用中省扶持资金100万元成立了建川村手工制茶专业合作社,在集体土地上修建手工制茶厂房,购买10台手工制茶锅炉,筛选8至10名有制茶基础的村民,由李忠义教授手工制茶技术,同时流转一片茶叶来培育有机茶园,供高端茶原料及游客手工采摘体验,进一步达到了茶旅融合,手工茶合作社年收益达10万余元,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李忠义技术推广支持下,目前建川村共种植茶叶6000余亩,大型绿茶加工厂6家,高峰期每日茶叶鲜叶加工吞吐量达100万斤,有效解决了夹江茶农茶叶销售问题,同时辐射眉山,青神,洪雅等地,6家加工厂综合年产值达6000万,农民人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
坚守一手茶艺,执着一份专注。任众生喧哗,初心不改。李忠义是手工制茶的传承者,更是“农村家庭能人”的典范,他虽平凡但不平庸,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他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他用他的双手,对农村的热爱,带领全村人民在茶叶种植加工上发家致富,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他用尽心尽力的工作,诠释了一位农村能人对手工制茶技艺的热爱和执着。李忠义同志凭借精湛的制茶技艺,2019年荣获第三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制茶项目二等奖;2020年荣获中国夹江首届“青衣江茶”采茶节手工制茶比赛二等奖。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二十篇
xx,女,谷城县石花镇小坦山人,1982年4月出生,2004年毕业。毕业后曾赴广东打工,2010年返乡进入小坦山村委会工作,2011年7月加入中国xxx,2011年9月经换届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现任小坦山村委会委员、村(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团支部书记,分管村内日常工作、共青团工作、财务管理、村级企业、税费结算、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的签订与管理、民政相关事宜,及村内“三资”管理问题的处理。
一、年轻姑娘为尽孝回家乡,志愿服务农村
2006年,xx来到广州东莞打工,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储备、积极认真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性格,很快在公司里做出了自己成绩,被公司任命为部门主管,并被许以高薪。2010年,28岁的xx已经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和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但是她就在这一年决定回到家乡石花镇小坦山村,因为她要照顾日益年长的公公婆婆。她对别人说:“在外面,小家庭过日子当然很轻松,但是家中老人年纪越来越大,我们当小辈的每年紧紧逢年过节回去看望一下、留点儿钱,是绝对不管用的。他们把我们养到这么大,现在该是我们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回到家乡的xx,抱着为家乡做点小贡献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村两委的各项事务中,从最简单的端茶倒水做起,一点一点将自己扎根在这座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里。以对任何事情都是认真的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敢闯敢干的进取精神,得到了村两委的一致好评,也在全村群众中树立了不错的口碑。2011年7月,xx刚加入了中国xxx,同年9月经过公开选举,进入小坦山村委会,成为两委班子成员,并被委以重任,在原有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全村各项工作中。因为xx出了名的“犟脾气、好较真”,全村各项工程建设的进程都由她进行全程监管,工程的各项用材、出工情况、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等问题,都由她参与一一确认。每次见到xx时,她的桌子上总是堆放着各种材料和表格,电脑上总是有正在总结的材料。她总是会笑着说:“事情总是做不完的,但是事情总是要人做的,人怕干活儿,活儿怕人干。”
二、有志青年扎根故土、积极创业求发展
在回到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她看准了村里的苗木花卉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她在工作之余也开始开创自己的苗木花卉种植事业。从品种挑选、幼苗购买再到田间管理、成品销售,xx用所有的业余精力把花花草草事业经营的有声有色。短短三年时间里,她凭着当初的毫不懂行,不认识产品,背着各种苗木花卉的树叶样本去湖南和浙江等全国大型苗木花卉市场找产品、摸行情的冲劲和一手拿鼠标,一手拿锄头的扎实干劲儿,硬着头皮闯到如今发展基地20余亩,年营业额过百万的骄人成绩。就是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带领着xx在自己的创业路上走出了一条通向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
三、心怀乡亲,自己富了不忘家乡人
四、把激情投入到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增强组织活力
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不懈地把村里日常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身为村委会委员和团支部书记的xx,在2000余人的大村里身肩两职,她深知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业务水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行不通的。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业务政策水平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她下决心为自己“充电”。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除了搞好花花草草业务外,还不断的通过各种渠道给自己充电学习,孜孜不倦地追求,使她视野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拓宽,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干起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创造性地组建了由40余名优秀青年组成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了以“阳光家园”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等活动,在支部成立苗木花卉产业服务团小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团小组、特殊群体帮扶团小组及老年人互助照料服务团小组,并长期不间断的开展各类服务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响强烈的活动的开展,使小坦山村级共青团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进一步夯实了小坦山村团的工作基础,让他们不断的在学习中锤炼、在工作中锤炼、在产业中锤炼、在服务中锤炼,进一步提升了团干的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了一支敢于吃苦、群众满意、业绩优良、充满活力的青年团员队伍,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凝聚了合力。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二十一篇
姜州乡烤烟种植大户推荐材料
--xx先进事迹
xx村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5个社,315户,1278人,310省道横穿其中,交通便利,境内有梨园水库,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和水利资源;适合发展烤烟、畜牧业、蚕桑、油菜等,烤烟种植大户xx的家就住在xx村二社,而本人又是xx村村主任。今年他承包了50亩田,种植烤烟。今年,他种植的50亩烤烟,收入万元,亩收入达4129元。在他的带动下,今年xx村有111户种植烤烟,种植面积达1000亩,烟农平均亩收入达8235元,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xx是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年青人,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就是要带领全村人民种好烟,利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掌握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管理和烘烤技术。从大棚育苗,到大田移栽,田间管理到烟叶烘烤,分级扎把等这一系列过程。他的烤烟生产技术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在烟用物资上,做到一个“足”字。今年,xx 共投入烤烟专用复合肥50包,钾肥17包,农家肥10万斤,油枯2500斤,微肥50袋、地膜250公斤充分保证了50亩育苗和大田移栽所需。
二是在在起垄上,突出一个“规范”。今年,xx种植的50亩烤烟,烟地全部实行机耕、机垄。严格按照行距米,株距米,每亩栽烟l000株开厢提埂。
三是在种植烟苗上,做到一个“早”字。俗话说“庄稼要丰收,种在时候上”xx作为一个有丰富烤烟种植经验的种植大户,他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今年,他种植的50亩烤烟,全部在4月上旬就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了开相提埂,5月5日之前全面完成了大田移栽。
四是大田移栽和田间管理上,做到一个“严”字。今年,他种植的50亩烤烟全部100%推广漂浮育苗,严格按照宽厢窄株的要求,根据实际配套推广先膜后烟、打孔移栽、大窝环状施肥等技术。狠抓烤烟防虫治病防治、打顶抹叉,严格做到“田无杂草、顶无烟花、腰无烟叉、沟无积水”。
五是烟叶采收上,到一个“适时”。 为确保采烤质量,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要求在养成熟烟叶上下功夫,不采青叶,不烤青烟;采编上,严格按照采烤标准,适时成熟采摘。
六是烘烤上,到一个“科学”。 完善组织机构创新;组建了烘烤专业化队伍,实现了烘烤专业人员分工,专业烘烤队下设三个烘烤作业组,每个作业组按烘烤量下设烘烤组、采烟组、编烟组、分级扎把组,将所有烟叶分类进行编烟,按质入炉,合理装烟,做到了竿不超重,炉不超容;利用新建智能化烤房实行集中专业化烘烤,提高烘烤水平,降低劳动强度,达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烘烤目的,实现了烟叶的科学高效烘烤。七是分级扎把上,做到一个“细”字。在烟叶烘烤回潮之后,进行等级挑选时,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等级细心挑选,做到不混青混杂,无包心烟,每把烟叶控制在20片叶左右。
这些是xx烤烟生产技术的全部经过,也正是由于他的精心管理和特有的种植技术,才使他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的种烟收入达到万元,他顽强地拼搏,展示出了当代农民的风采,也为xx村老百姓树立了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老百姓种烟积极性高涨,烟农收入从2008年的125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万元,近两年来都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烤烟生产先进集体。
xx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二十二篇
身先士卒敢担当、勇挑重担写忠诚
亮身份、讲党性,组织建设推工作。
自担任双联户长职务以来,该同志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针对***花园退休党员多的特点,在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改选了***社区第三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通过“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教育,进一步激发***花园里的党员党性,3名党员主动至社区申请担任“双联户长”,通过支委会、小组会的方式,每天“双联户长”与社区干部交流一次,每周至社区参加一次警社联动会议,每月形成一份数据报告,每季度***花园的“双联户长”向党支部进行汇报一次,有效的推动“双联户”工作的开展。
俯下身、做表率,尽心尽职保平安。
自担任双联户长职务以来,***风雨无阻的去走访自己包联的10户居民,“阿布都跟老陈又吵架了”“不行,我的去看看”这些琐碎的事情天天挂在***的嘴上,看到这个样子,老伴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你说你年纪一大把,没事找事去吗?”,“我年纪虽然大了,但党和祖国需要我,我这夕阳红还能热一热”,通过走访、调解、串门,***成了邻里邻居的热心肠、和事老,什么问题都喜欢跟老人家唠一唠,促和谐、解疙瘩,邻里之间和事佬。
***花园因为老人多,退休党员多,小纠纷、小矛盾始终没有停止,老人家逐户开展走访,了解掌握每家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成员成分,分析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得到了本单元户主们的一致好评。小区内的经常因为一些收费和卫生打扫不干净的问题发生争执和争吵,他都会第一时间上前进行阻止,他的邻居是也是一名70多岁的老人,女儿和家人很少在身边,他经常召集单元里的人,帮她拎油抬面,邻里之间关系非常融洽,1家有事,9家支援,营造出良好的和谐环境。
脚踏实地是一名老党员的本性、尽职尽责是一名老党员的天性。在他的带领下,***花园小区里邻里和睦、互帮互助。2017年他所在的联户单元受到***市的表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富饶、繁荣的阿克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种植农户简要事迹范文 第二十三篇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xxx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作为一名xxx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xx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