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通用37篇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一篇
摘 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念早已深入每一位父母的头脑中。如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父母们都有清晰的答案呢?从一位小学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家庭教育”的若干问题,在这几个问题上掌握好教育的尺度,理性地实施“家庭教育”。
关键词:小学;家庭教育;理性
一、发生在小学校园的案例
案例一:老师经常在家中或办公室中接到家长打来的类似电话,“老师,您在学校里多管管这个孩子。他不愿学习,只想着玩,不听大人的话,光听老师的。”“老师,您管管俺孩子,给多费点心。”言外之意,比其他的孩子要给予更多关注,不要忽略。基本上,打电话的这些家长多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存在若干不良习惯,或比较调皮,或对学习不大感兴趣的孩子。老师也总是煞费苦心、语重心长地回应:“您在家里也要好好地管管孩子。”
案例二:五年级一班有一位小男孩,天生好动,走路都要连蹦带跳的。有一次,上课时老师发现他的左眼角发青,下课时眼睛肿胀了起来。老师问他怎么弄的,他把经过告诉了老师:是一位同学和他迎面撞上,来不及躲闪,一下子把他推在了墙壁上。看着他那眼睛睁不开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已经是五年级学生,老师叮嘱他回家和妈妈好好解释。第二天,老师问他妈妈怎么说的`,他说:“妈妈没说什么。”这怎么可能?老师反复追问他怎么跟妈妈说的,他说:“我骗妈妈说,我去讲台边上看课程表时,不小心摔倒了。”老师看着他笑了一笑,对这样的孩子,还能再对他说些什么呢?想不到的可能是家长吧!
案例三:班上有位男孩几乎每节课都被点名,自理性较差。几位任课老师都普遍反映这名男孩有同样的毛病:(这名男孩坐在第一排)老师一进入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他的书桌前面或座位下面总有废纸,老师都必须告诉他将废纸扔到垃圾箱内;上课,需要做练习时,随便从书包中取出个本子,放在书桌上就开始写。本子下面垫着的不是书包就是一堆课本;写着写着,一会书包掉落在地,一会课本掉落在地;有时还经常钢笔不下水,再修理钢笔。经常一节课下来,他的书桌前面或座位下面乱糟糟一片。
以上只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案例不胜枚举。当我在学校内忙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时,就经常思考是不是存在一个“事半功倍”的解决办法,于是试图在学校教育的“上游”――家庭教育上推进一步,其实家长们也非常希望和老师一道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二、家长应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1.家长要把握整个小学教育的方向
引用彭泗清博士的一句话:“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而是‘成长’。”孩子的天性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当然学习也不例外,可是造成许多孩子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长把学习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确实,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恐怕是史无前例的。如今就业压力如此之大,足以把家长“逼疯”、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途,不顾一切地逼迫孩子学习。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回避竞争,与其趋之若鹜,倒不如适当淡化它,正确地对待它。试想,当孩子处于健康、阳光、上进的状态时,他的学习成绩不也就会随之提高吗?
2.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权拱手相让,完全寄希望于老师
孩子的“成长”,不仅包括智力的发展,还包括心理和道德健康,以及精神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等非智力因素。其实,家庭才是孩子学习,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主要阵地。现在许多家长在孩子中的威信下滑,总是觉得有求于孩子,可怜巴巴地乞求孩子好好学习,像旧社会大户人家的丫环一样伺候孩子,丧失了家长应有的威严。有时还会看到孩子像斥责仆人一样给家长说话,像使唤下人一样支使父母,而他们的父母居然连大气也不敢出。试想一下,一个不懂得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甚至瞧不起父母、拿父母不当回事的孩子,怎么可能成为一名谦和有礼之人呢?因此,家长要用心教育孩子,千万不要迁就孩子、讨好孩子。
3.家庭教育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靠孩子自己控制自己
家长总会说:“他才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还不懂事。”许多专家也在新闻媒体中宣传:孩子是天使,孩子纯洁无瑕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赏识教育”没有错,当然我们家长和老师也都不会做扼杀孩子的天性的“罪魁祸首”。但是,千万莫把孩子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千万莫把他们完全当做受害者。要知道:对孩子的控制越多越紧,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会越差。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管不住自己,那样家长会更累。我们要对孩子强调:任何人没有不接受教育、不读书的权利,因为我国的义务教育,说白了就是强制教育,不接受教育、不读书就是违犯国家法律的。当然,这是战略上的把握,在具体操作手段要尽可能地灵活,尽可能地让孩子自愿、自觉地接受。凡是存在孩子有希望管控好自己的契机,家长千万要把握好,不要画蛇添足。孩子只有自己战胜自己,战胜懒惰、退缩,抵御各种诱惑,才有可能真正强大起来。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努力战胜自我,而不是“剑拔弩张”地试图战胜孩子。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篇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溺爱型家庭
这种家庭生活富裕,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生活上关怀备至,但缺乏科学的教育,导致子女任性、自私、娇横无理,依赖心重。
(二)放纵型家庭
这种家庭除了生活上保障子女的需要外,对子女的缺点错误,不管不问,不加以约束,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上学不配合学校的教育,还百般为自己的子女进行袒护,造成孩子野蛮无理,随意性强,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专横型家庭
这类家庭为对子女时有教育,但教育不得法,不注重与子女的沟通,父子关系淡漠化,方法简单粗暴,子女一有问题就喝斥、打骂,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导致子女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和产生恐惧心理。
(四)期望型家庭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不考虑子女的差异和具体条件,只抓子女的成绩,不问孩子的品行,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逼孩子考高分、上重点,严重影响了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五)特殊家庭
有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等,这类家庭子女无人管教,生活上无人关心,子女容易和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沾染上许多的恶习,逃学、打架等现象就出现在这类孩子的身上,使孩子出现心理缺陷和性格差异。
(六)留守儿童家庭
由于农村条件的制约,许多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子女身边,有的只有过年回家一趟。其子女一般的由爷爷、奶奶或在亲戚朋友家寄住,有的寄宿学校,这类家庭的子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平时较为自由懒散,手中又常有零花钱,但没有父母的监管,也常常会染上不良的恶习。
以上几种类型的家庭由于教育态度、价值观念、教育方式、家长素质、家庭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不能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乏。
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相适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课外的现象依然存在,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教育方法和要求成人化的倾向还依然存在,致使“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学生要加大力度转变观念,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多、溺爱儿童多,缺乏劳动教育和关爱他人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浅薄的实际情况,坚持开展劳动教育、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教育,树立热爱生活的信念,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小事做起,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实,并将主要内容坚持下去,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从家庭出发,在学校中拓展强化,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完善的教育过程,即使矫正青少年学生中产生的不良行为。
(二)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信息
通过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开设的课程、学习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努力与学校教育相适应,做好子女的家庭教育。要开通开通家长学校电话,及时与家庭联系,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要有重点地进行特殊家庭学生的联系,解决“问题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少年儿童较多,学校应加强寄宿学生的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创设优良的生活环境,解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于学习。
(四)教师通过家长会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家长会是联系家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向家长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并征求家长意见,也是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最好机会,因此要求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会,并主动与老师交流,以达到家长会的目的。
(五)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与能力
现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其目的是提高家长的素质,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学习提供机会。家长学校主要是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与能力,让家长自己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求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娇惯,不纵容,用科学方法教育子女,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子女,使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建立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制度
要建立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卡。只有家长和学校双方都认真填写“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卡”,才能够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
(七)帮助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长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让家长努力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合、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特别要重视孩子的合理意见。不要强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发展,而是去发现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长。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是正确的,但不要为子女设计未来,而应该鼓励他们自由的成长,这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十分有利于孩子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养成。生活中,家长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创造和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如看电视、阅报、家庭书法、绘画、摄影、旅游、体育锻炼等等,不仅能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还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发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维学习。
(八)督促家长做好监管工作
对于自学性不强、自制力低的孩子,学校要督促家长,对子女的动态、心理、行为和表现等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以便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矫正,防止因一些不良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子女沾染不良习气。
(九)关爱特殊家庭的子女
特殊家庭的子女由于无人关爱,心理较为孤独,与众不同,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对这些子女要有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帮助关怀,要在精神方面予以更多的激励,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生活,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三篇
摘要:家庭是幼儿的重要教师,影响其一生,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及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对幼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 幼儿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48-02
社会是由数不清的家庭组成,家庭作为人最初的生存环境,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人如同陶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模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模样的雏形”。那么在家庭这特殊环境中的教育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任,父母是幼儿第一任教师,是开启幼儿心灵的第一把钥匙,所以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及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对幼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中的利弊
家庭环境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中产生的影响,外界的内在都具有,古有“孟母三迁”这一说大家都知道,那么当今社会大部分都是内在因素俱多:一是情绪上的。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口角,使幼儿处在一种高度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下。二是品行上的。家庭成员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没有规律,比如经常性的在家中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使幼我经常饥饱失常、睡眠失调,天长日久也容易染上各种不良嗜好。其次,家庭教育的观念。父母对家庭中的幼儿教育重要性和自身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必要教育,可有的家庭认为学前教育就因是幼儿园的事、老师的事,教育就是教知识,他们对自身文化水平、教育能力缺乏自信,仅仅是幼儿看护、照料其的起居而已。再次,家庭环境对于幼儿过份的溺爱,如今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着一根根“独苗”,现在的父母和上一辈的教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担心幼儿的未来前途,在教养过程中,无原则的溺爱和迁就,过分保护和干涉,家长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幼儿,容易使幼儿形成人云亦云的习惯。
最后,家庭环境中还有不乏的“隔代亲”,不少家庭的老人所占比例较多,祖辈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使人感到隔代特别亲,然而上一辈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知识结构,还有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多少有些根本上的差异,对幼儿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带来负面的影响。
以上的现象,有碍于幼儿家庭环境中培养教育的实施,所以要加以克服这些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幼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为幼儿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首先家庭成员之处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使幼儿快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在情上做到相互交融,使幼儿乐于亲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受到家人的爱护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2.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下就能形成,而是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持之以恒的结果,不论在生活上还是以后的学习中对幼儿都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
3.幼儿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如何
在家庭中要明确幼儿的位置,使他们快乐的成为家中的主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尽可能的满足幼儿的信任、独立、自尊、上进等诸多方面的需要。
4.家庭如何做到真正关心幼儿
这里所提到的家长真正关心幼儿是什么样的程度,是过分的保护还是过分干涉,要么就是家长属严惩型,也常是出于对幼儿的关心,但这种关心容易使幼儿产生逆返心理,往往变成你说让他朝东他却往西,返叛的心态较强,那么做家长,首先要充分的尊重幼儿,切实保护幼儿的自尊心,给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更好的发展其智力和创造力。
以上所讲的内容,家只要把家庭文化、物质环境和家庭关系环境充分和合理安排,才能使幼儿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公如何快乐的成长。
二、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几个方面
现代家庭教育是五花八门,教育种类也是层次不等,但是只要让幼儿在幼儿园规范性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家庭教育,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主要归纳为这几方面:
1.提高家庭教育的全体文化知识
家庭教育是整体而又全面的综合性教育,要想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那么其他家庭成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可以采用“家长学校”(或其他的学习)方式来提高,也可以向有关专家或幼儿老师求学、取经,更好的补充文化,科学知识,对家庭教育认识和实施起到更大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家庭教育能否理想的实施,达到最满意的成果,重要的一点要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全面素质提高是分不开的。
2.给幼儿创设一个合理的独立的自由这间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一个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主动的,可以发展的个体,在与孩子交往,我们只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去做、去努力,尊重孩子的意愿,做到循循善诱即可,对幼儿的正确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是幼儿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愿意和理想的个人发展的内动力,怎样来培养幼儿的自信,首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独立承担一些事,给予幼儿最大的信任,让幼儿从事事情的过程中自己找到自信,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其次,根据孩子特长,让孩子全面的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父母在孩子活动中,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明确自我,树立自信。
最后要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现在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新的世界,因而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强者气质”,敢于向挫折困难挑战,具有一种无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在以后适应,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只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将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4.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能力的表达反映了人的素质,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工具。所以,在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出发,以幼儿的语言要求发展制定,使语言教育为幼儿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素质。一是创建良艰险的语言环境。卡尔威特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在家里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管家忍痛辞掉,就因为老管家的发音有些不标准,会影响孩子的口语发声。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开始。二是引起孩子说话的兴趣,尽可能的为孩子创设一个随意、自然的说话氛围,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接受大量的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体传闻和书刊,扩开孩子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并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把看到的、听到的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当然家长要多给予表扬来激发孩子使其更上一层楼。三是培养幼儿的思维。会说话是一方面,那么怎样才能说的更好呢?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息息相联的,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定向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练习,教孩子在说话前要先想好怎样说,以什么样的顺序来表达,要做到言之有序,时间久了,就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5.如何实施随机教育
教育孩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多种教育的形式,家长要善于观察、运用得当的教育也可以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称为随机教育,孩子对社会、自然等充满了好奇心,经常会碰上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如有教育意义,家长就得好好把握。幼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简单的自然现象,批雷下雨,四季转换、花草树木等这些幼儿都可以亲自经历,家长有随机教育时注意引导,并用科学的理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科学性随和教育的实施,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良好发展和促进作用。
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建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对幼儿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健康发展,培养孩子较强的基础素质,才能迎接精彩和多变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拉巴.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N]. 林芝报,2008-11-19003.
[2]樊利梅. 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成长[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29-30+64.
[3]王瑾. 探析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社会公德的培养[J]. 内蒙古教育,2010,10:16-18.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四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目标缺乏理性
许多家长给孩子确立家庭教育目标时,总是从自身考虑出发,以自己的经验和爱好作为依据,而很少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社会的需求、现实的可能性等。所以,出现目标定位过高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态。这种高的目标的追求,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个性发展不健康。
2.家庭教育内容欠合理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缺乏理性的教育目标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不合理。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父母就是尽责了,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却少之又少。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受现有的学校教育、人事制度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高智力是高成就的前提,甚至更有人认为高智力等于高成就,将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3.家庭教育方式欠科学
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许多不良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姑息溺爱型。表现为家长把子女当作宝贝,如果是独生子女,更是如此。使子女长期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大人都围着孩子转。第二种是专制粗暴型。表现为家长对子女管教过严过多,大事小事都由家长说了算。子女稍有差错,或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轻的严加训斥,重则棍棒相加。第三种是撒手放纵型。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第四种是矛盾型。家长对孩子先是百依百顺、百般宠爱,等到宠坏了孩子,又心急火燎、粗暴专制;或家庭成员严宽不一致,一个粗暴打骂,一个护短溺爱,让孩子无所适从,学会利用“保护伞”。
二、农村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笔者认为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途径来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1.指导家长具有理性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明确,家长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成材观,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理性地对家庭教育进行定位,民主平等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避免盲目的横向攀比。
2.指导家长摆正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长既要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培养孩子从小就具有高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具有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自信心、自尊心。
3.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许多优秀家长,既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又很讲究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存在好的愿望,但常因缺少方法而苦恼,当前教育方法上有简单化的倾向,有些家长企图通过说教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成长中的不同问题,应采取不同方法,这就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孩子的实际,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出发,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改进言教,言教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孩子提高认识、明辨是非,虽然言教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言教要多鼓励、多肯定,不要总盯住缺点和不足不放,要从肯定积极因素入手,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使孩子在肯定中获得信心,得到经验,明确方向,不断进步,谈话要讲究时机,不要总在饭桌上谈话。要耐心地反复做工作,要讲究言教艺术,使谈话富于美感和新颖性,同一道理不要简单重复,使孩子感到乏味,影响教育效果。
重视身教,身教就是父母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这是一个不能回避必须解决而又难度较大的任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早、最直接、最经常,中小学生模仿性大,可塑性强,对父母尊敬和信任,他们第一个也是经常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在孩子眼里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父母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化修养、个性特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熏陶感染着孩子,对孩子的智力发展,特别是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有专家指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身教”。也有人说,“一两身教胜过一吨言教。”它是一种身边的活的榜样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当今家庭教育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好症结就在这里。
优化境教,境教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离不开环境,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是家庭环境,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物质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孩子的消费过高。要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在精神环境方面,要重视创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情感气氛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愉快宁静的家庭气氛和家庭环境,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平时用亲切的口吻、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对话,要重视听取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爱护、互相沟通,形成一种温馨和睦的家庭情感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要重视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五篇
本学期是学校开展《牵手两代》家庭教育活动第二个年头。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认为孩子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学期期末阶段,老师很忙碌,孩子们也很忙碌,大家都在盘点自己的收获。其实对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磨炼,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次自我认识。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源头教育,诸事皆可实验,唯教子不能重来!家教必得法,法无定法,这就需要家长不断细心观察,不断学习。
譬如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许多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但家长需要做些什么,也许大多数家长不太清楚的。
现在的小学生,年龄一般都在813岁之间,他们的阅厉、经历和所具有的科学知识基础、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乃至人文、法制的基础知识少之又少;加之他们心理、生理、自控能力与好奇心,甚至冒险精神不成正比,看问题简单化,片面性,再加之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娇惯孩子,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如“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养成孩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俗望得不到满足,就很易走上邪路;“高压型”的家庭教育在棍棒的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自卑,人格和逆反心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甚至放任不管,容易使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冷漠,一遇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学校的正面引导、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现在大多数是半住校;有相当多的同学仍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他们对父母、亲属的依赖性,对家庭成员的亲密性及其信任感都占有一定地位,而本身的血缘关系,生育养育的恩情,决定了教育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而亲情教育在这个年龄阶段中最富有教育的成效性,家庭教育的多样性,只要教育的方式方法既正确又科学,就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一些缺陷,它还可以起到其它教育不可比拟的作用和无法替代的效果;当然学校教育、班级教师的教育又具有广泛的针对性,紧跟社会和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的同步性、实时性、专业性、普遍性。这样,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能紧密地配合起来,就可以取长补短,趋利避害,相得益彰,更加凸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必要性。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有少数家长错误地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教育得好与坏与家长无关,教育是学校的事。”因此,在有的家庭,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一旦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家长便指责学校没有尽到责任。其实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家庭教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家里谈什么、做什么、看些什么,给孩子教些什么,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有的家长爱看科技节目,时间长了,孩子也爱看,不仅学到不少知识,还培养了孩子强烈的科学意识;有的家长爱看武打片,时间一长,孩子也迷上了。因此,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就这一点,我们有不少家长意识不到,而作为学校也往往因各种原因将这种状况忽视了,从而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家校配合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校携手配合,努力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指导孩子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爱劳动、爱清洁、讲卫生、文明礼貌、不说脏话、不打骂同学、自觉刻苦学习、尊敬教师,增强组织纪律性,增强法律意识。这些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材。”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六篇
摘要: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来讲,父母是主要组成人员。特殊家庭,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父母身上,也就是说,父母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的特殊性。父母冲突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表现在忽视儿女的感受和对儿女的教育上。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郁闷。在世界观形成阶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导。让这些孩子感到无人关心,精神无处寄托,思想感情上受到了极大创伤,在同学、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于是,孤僻、沉默成了他们重要的特点。
关键词:特殊家庭;父母冲突;父母言行
笔者在调查、阅读、思考中,总结出因父母的特殊性,形成家庭的特殊性,形成对孩子教育的不完善,而导致孩子走上犯罪之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冲突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有很多人成婚后,摆不端正自己的位置,不懂得怎样经营家庭,以小肚鸡肠的胸怀处理家庭琐事。于是夫妻双方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斗嘴打架成了家庭生活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注意力用在永无休止的家庭纠纷中,忽视儿女的感受和对儿女的教育。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心情痛苦、郁闷。在世界观形成阶段,得不到必要的引导。最后自暴自弃,在良莠不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盲目闯荡,企图从眼前“难以捉摸”和“扑朔迷离”的景象里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时只要有人稍加引诱,在寻找“关心”和“疼爱”的他们便会毫无顾忌地投入对方的怀抱接受恩赐。殊不知,在坏人的引诱之下一步步向犯罪深渊滑去。
二、父母言行不检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父母言行决定家庭气氛,家庭气氛可以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和睦、不和睦的家庭气氛与违法行为率关系甚大。不和睦的家庭比和睦的家庭,其子女违法行为者明显多。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经常吵骂、指责、揭短、厮打,弥漫着一种冲突或不和谐的气氛,会给子女带来极大的挫折感和不安全感,长此下去会造成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等人格障碍。有些子女为逃避这种不和睦的家庭气氛,极易离家出走,流落街头,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融于平时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是“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教育。因此,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良的言行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母亲贤惠、善良、正直的品行会给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础。
三、家庭不健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许多观念都在发生变化,离婚率也居高不下,一些父母,为求男欢女爱,置亲生子女于不顾,形成离婚家庭这种特殊家庭。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子女,此时需要完整的父母之爱,家庭的天伦之乐。而有的父母都忙于再婚,冷落子女。使子女感到孤苦伶仃,心灵备受伤害。组成新的家庭后,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关系又很难处理得当。
1.减少家庭暴力,给孩子以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暴力。作为青少年的榜样,如果家庭成员整天争斗不休,习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无异会使青少年形成一种用暴力来处理问题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暴力攻击行为,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很多父母习惯采用粗暴野蛮的教育方式,会形成孩子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生活在习惯于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家庭中的青少年,形成了其固有的性格特征,在心理上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一旦这些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性行为。
2.尽量减少人为的家庭不健全
在青少年教育中,父母是第一位老师,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能够让青少年体会到亲情可贵,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信任。如果家庭结构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婚姻失败、家庭失和,以致放弃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使子女得不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心灵将遭到致命的摧残。他们目睹了父母是如何从和睦恩爱走向势不两立,从而会使青少年怀疑人间的真情,觉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谨言慎行
家庭中的社会化很多都是在无形中进行的,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青少年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青少年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卖淫、等不良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要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品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能有不良行为,要举止得体,言语文雅,给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表明了人的一生与后天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作为孩子的父母,其言传身教的影响更是非常重要。教孩子学好不难,难的是家长要努力克服自身上的缺点及多年养成的坏习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这篇文章中的特殊家庭所指较为狭义,但代表突出的特殊家庭表现形式。总之,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应该考虑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才能谈及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史焕章,武汉.犯罪学概论.华东政法学院,1993-05.
[2]阙贵善.江西省青少年犯罪与综合治理.1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12.
[3]王春光.澳洲反家庭暴力法律机制及启示.法律适用,2004(10).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七篇
摘要:守规则是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关于规则方面的素质往往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而规则的养成又往往依赖于幼儿时期家庭间的教育,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中关于幼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继而针对问题,阐述了幼儿规则养成在家庭教育中的对策以及建议。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规则养成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规则是对空间以及自由所提出来的某种意义上相对的约束和限制,规则是一种很好的秩序与规范,能够使人的各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发挥出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培养,就能够使幼儿规则意识以及行为得到巩固,为孩子未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关于规则意识方面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完成并且见效的,这需要家长以及老师在教育中点点滴滴渗透,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及规则执行能力,使幼儿更加适应以后的校园生活,更加适应社会生活。
1 目前家庭教育中关于幼儿规则养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居高临下,意识缺乏
目前,存在一些家长,他们与孩子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在孩子面前总是会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这样是很不恰当的,对孩子在规则养成方面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因而,家长应该摒弃“家长说的话都是权威的,是不可改变的”这样的观点。因为父母往往也是存在着缺点的,也往往会有讲错话的时候。家长在家庭生活以及家庭教育中都要尊重孩子,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应该是贴心的,应该是孩子可以向其倾诉的朋友。同时,家长也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如果说错话或者做错事都要勇于承认,而且,如果孩子的观点是正确的话,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
有的家长认为幼儿现在年龄还小,如果对他们确立规则的话就有些早了,也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教育一直大力提倡要充分展现孩子的个性,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性,如果加强对幼儿规则方面的培养那么就会违背这个原则,对幼儿管得太紧也会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展现。这些观念都致使了一些家长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规则的养成而有所忽视。正如孔子曾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说明自由是那种可以随心所欲的境界,然而,自由却也是建立在所有人都能够遵守规则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关于规则的教育并不是限制自由。
自相矛盾,方法不当
部分家长意识到孩子如果在幼年的时候没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这将会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多障碍,因此,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给孩子制订了很多家规。然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之中,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方法不当这一问题。除此之外,有些家长不能够以身作则,却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儿要遵守规则,自己却不按照规则来行事;有的家长之间对于规则教育的理念不一致,比如爸爸要求要这么做,但是妈妈却又要求要那么做,这会导致幼儿无所适从,有的孩子还会趁机利用家长之间的分歧来“投机取巧”。还有的家长存在着对规则的程度把握不准的问题,例如,有的家长规则过度,然而有的家长却规则淡漠。
自暴自弃,执行困难
有的家长在谈到给孩子确立了许多规则要求的时候,总是会抱怨执行起来十分困难。家长往往都有这样的抱怨:“我已经厌倦了整日对他们唠叨个不停,却一点效果都没有。”“规则对他们似乎一点都不管用,每次我都得不断重复提醒。”由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性的制约,他们一般无法具备很强的规则行为以及规则意识。因此,家长肩负教导幼儿的义务以及责任,不能听任孩子自由发展,正因这样,家长才更需要加强引导与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规则行为的养成。
2 家庭教育中关于幼儿规则养成的对策
体验后果,增强规则意识
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有时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够使得幼儿由他律转变到自律。适当地让幼儿接受一定的自然后果法,是有必要的。“自然后果法”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他主张对儿童反复的过失采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凭自己的直接经验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守规则。
当然,这种方法是要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还要和引导说理相结合,要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爱意,让孩子能够慢慢感悟,逐渐变得懂事起来。
巧用方法,理解规则
孩子的规则教育不应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如果家长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让幼儿识记规则,那么,可能只会是暂时记住,真正的执行效果并不会很好,这是由于幼小的孩子无法一直自然而然地记住并且遵守规则。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幼儿都喜欢游戏活动、爱听故事这些特点,增加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东西在规则教育当中。这些方法能够让幼儿更加容易地接受并且理解规则,效果也会比直接的强制命令要好得多。
创造条件,执行规则
有的时候,当孩子具备了一些的规则意识,但是却仍会出现时常违规的情况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去执行规则,从而加深对规则的理解。例如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经常带宝宝到有孩子的朋友家里去,或鼓励宝宝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给孩子们提供在一起玩的机会,这时成人最好不去关注他们。尽管孩子之间不时会发生磕碰,但恰恰是彼此之间的冲突,使孩子们懂得了哪样做行得通,哪样做是行不通的。
及时鼓励,巩固规则意识
鼓励以及表扬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但要有物质上的满足,还要用点头、微笑、抚摸等肢体动作,来对幼儿某一遵守规则的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对孩子的肯定,都是一种表扬,从而让幼儿巩固规则意识。
3 结语
规则意识以及规则执行能力,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作用,社会任何地方都会存在着不同的规则,同时,不同的社会角色也需要遵守不同的规则。如果社会没有规则,那么这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一定会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甚至是无法生存的社会。但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并且见效的,这需要反复、长期的引导,只要家长用自己的耐心以及细心去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一定能够使得幼儿把各种规则,化为他们自觉的、自主的良好行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参考文献
[1] 陈露露,袁鲁.谈论幼儿的家庭教育.文学教育(中),2011(1).
[2] 孙丽娟.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性.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4).
[3] 方智力.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探究.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1).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八篇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对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也决定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本次对本地区的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研,将有助于家校的相互配合,提高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二、地区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沟口办事处,距离城区较远,学校服务范围4平方公里,人口9千人,本地主要经营果园和农产品,经济产品比较单一,被规划为防护林带。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速,本地区人口逐渐减少,有75%居住的是老人,还有一些是租地种粮和租果园的,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是这一地区家庭的特点。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为小学二至九年级学生的家长,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
四、结果与分析
对问卷所得资料进行了定性分析,再结合访谈所得的材料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1.55%;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
(二)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家庭收入不容乐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约占,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约占,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约占。
(三)从家长的教育观念来看:几乎所有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品德教育,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是智力开发。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从“投资让孩子课余参加培训”来看,小学家长比较重视“唱歌、跳舞、美术”等,而初中学生家长比较重视“文化课补习”,从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满意看,小学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高,而初中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低。
(四)从家长的教育内容来看:还是重视书本知识,课外阅读书籍极少,但从“您孩子经常做的家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扫地倒垃圾、洗衣服、做饭”方面做得比较好。
(五)从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来看:大部分家庭民主氛围较浓,从“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采取的教育手段”来看,大多数家长都是“谈心”,“责骂、打罚”较少。从“您教育孩子最大的烦恼”来看,“孩子个性强,不听话”较多,其次是“没时间”。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很大改善。
五、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责任观念仍然落后
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学校的事了,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近些年,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些家长从来不到学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连家长会也不来参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对孩子学习情况就更不清楚了。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有些家长还习惯替子女说话,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部分家长与学校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成效减弱。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九篇
一、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适度的亲子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交往活动,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父母在“养育”和“教育”的关系中准确地定位。
1、家长不应只是管理者,还应是示范者。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的。这个理论对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优良品质和不良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复制。所以,家长首先要做一个好的示范者,他的生活态度、言谈举止都是孩子源源不断的学习资源。
2、家长不应只是“法官”,更应该做孩子的支持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问题,总是以“法官”自居,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无益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这样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便能够以孩子的“支持者”不断施加教育影响力,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二、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家长树立“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品格决定命运”的观念。
1、家庭教育从习惯培养开始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开端。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教师要使家长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塑造人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劳动,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人格是与习惯相辅相成的,习惯是影响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勤劳、诚实、爱心、合作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通过一些细节习惯的培养来铸造孩子的品格。
三、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那么怎样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呢?
1、树立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过程中,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通过赏识教育来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杜绝那种把唠叨数落,肆意打骂等不明智的做法当作教育的做法,因为那样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2、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够严格,而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阻塞了孩子的兴趣。教师要帮助家长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利用暗示、目标、计划等策略去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中,家长不可能事必躬亲地教给孩子所有的知识,但是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和专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可以说,在这个方面花再多的工夫,都是值得的,因为这将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
四、引导家长重视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长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家长应努力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合,合拍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特别要重视孩子的合理意见。不要强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发展,而是去发展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长。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是正确的,但不要去为子女设计未来,而应该鼓励他们自由的成长,这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十分有利于孩子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养成。生活中,家长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创造丰富家庭生活,如看电视,阅读,家庭书法,绘画,摄影,旅游,体育锻炼等等,不仅能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还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发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维学习。
总之,教师要引导家长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发挥家长作为“示范者、引领者、教育者、管理者”的作用,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篇
论文摘要: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儿童期的智力发展最快,是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又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此时,不仅是孩子打好学业基础的关键期,更是知识技能、个性特征、情感态度、良好习惯、社会品质各方面养成的敏感期和最佳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与新教育理念的逐步推进,以儿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新形势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个目标性的要求。大量事实也证明了成功的孩子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孩子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可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实现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论文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
由于我国教育理念处于转变的过渡期,我国多数家庭教育,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教育仍然不被重视。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又是学校教育,导致父母更多的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忽视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自己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加有意识,但却仍然不稳定。这时期的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或是家庭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使得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输在家庭教育这条起跑线上。这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重要程度。
一、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
1.亲子活动较少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普遍原因
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付完全责任。”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人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渡过,父母对儿童有着足够的权威和支配作用。如果此时家长不能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那么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降低。
2.缺乏科学理念做指导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
当今社会不再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儿童的发展,需要的是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也日趋科学化。
很多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传统的“家长制”观念较强,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训条,对孩子的发展有强硬的较高要求,将自己固定在老一辈对于自己的教育模式内,认为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在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在变化,旧的一套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抑或是,过于关注社会的变化,一味地迎合社会用材的需要培养孩子,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特别热衷于凑热闹,赶时髦,强要孩子学拉小提琴、弹钢琴、绘画,逼迫孩子走一条由家长规划好的路,这不但会使孩子过早的失去了童心,更会造成中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断裂和失传。
3.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关键原因
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于社会将普遍的关注焦点放到了学校教育身上,导致父母对于学校教育的依赖变强,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而从学校的性质来看,它们更多地将学生知识的获得作为最重要的方面。
二、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低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人脑在9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这个时期大脑的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在儿童期的中期阶段。此阶段的儿童,玩的天性开始消退;大脑的抑制能力加强,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更有意识,但自控能力较差,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水平不断增强;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在这个由量变到质变飞跃过程的关键期。
2.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社会化发生了质的转变
此时的儿童到了学龄初期,开始背起书包上学了。从踏入小学的那一刻起,儿童的社会化也将发生质的转变。进入学校意味着学生要开始接受学校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识品德等各方面的培养,“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三、寓教于“乐”,全面培养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是孩子对学习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推动和增效作用。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此阶段儿童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好奇”“爱问”,而玩又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家长不能毫无道理地对孩子的天性予以剥夺,而要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认清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明确良好的学习态度离不开学习兴趣的支持,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要了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的特点,如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等。
家长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喜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吝啬鼓励;营造民主、平等、求知的家庭氛围,儿童一起学习,寓教于乐,善于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善于利用闲暇时间中对孩子进行培养,让孩子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得到舒缓,也可以适当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制订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突然间要负起很多的责任,由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父母依赖性大,因此家庭应更多的承担起帮助孩子成功地由一名“小朋友”向“小学生”转型的重任,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家长在给孩子制订目标时,应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订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尽可能把目标设置得详细,这样,孩子在努力的时候也就越有方向。
3.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我们既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又要把孩子当成独立发展的社会个体,这就需要家长在充分了解与尊重此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尊重与爱的权利和义务、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选择正确休闲方式的能力、树立合理消费观等常识性能力。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促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陈黎霞.入学适应不良学生.2009-09-17.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一篇
一、导言:
1、调查的目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长江委幼儿园的孩子,共发放情况调查表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7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从事个体经营、及工人的约占。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家长问卷形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幼儿园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我园是委属机关幼儿园,家长的家庭收入比较稳定。以接受调查的227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另外,许多孩子的家庭中还有老人资助。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日后能出人头地。他们都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园幼儿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博士的约占总数的;父母亲是大本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父母亲是大专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市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当国家公务员”的占,“参军或当警察”的占,“听其自然”的占。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有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每月200~300元的占,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舞蹈、围棋、英语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环境是教育的基础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意识薄弱,觉得我交了钱,你们是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全交给老师了,处于被动的状态。
由此可见,加强家园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余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承认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腊,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请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自然的发展。
(四)加强家园之间的沟通: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幼儿园教育要通过家访、家长联系本、亲子活动等方式充分和家长联系。
2、针对家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体育节、艺术节中的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等。
4、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的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二篇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成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素质的高低,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影响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实施好家庭教育首先要了解孩子,要有科学的成才观念和因人因事制宜的方法,身教重于言教。
中小学生 家庭教育 方法
我国具有悠久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母亲均是实践家庭教育的模范,三岁成孤的孔子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孟母三迁”、“断机教子”是流传至今的家庭教育的故事,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家的苏氏父子被后人推崇,作为苏洵之妻、苏轼、苏辙之母的程氏夫人,其相夫教子的促成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直至现代,家教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家长如何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
一是应该首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先导。家长要知晓孩子各个年龄段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同特点,不做拔苗助长的事。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发生的中学生弃学离家出走“闯天下”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能完全归咎是学校、家长管教不严的结果。由于营养的充足和信息媒介的发达,致使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早熟”,而中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不通畅和家庭过度的呵护,造成中学生自理能力和自治能力差,心理的早熟和自治能力差的矛盾是初中学生的一个特点。了解这个特点并寻求教育方法的革新是家长们面临的新课题。另外,家长还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活动内容、课程进度、交往等,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而不是坐等教师的家访,要耐心听孩子讲话,及时帮助孩子解除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制定和调整成长目标。
二是要有科学的成才观念。所谓人才,是指那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出贡献而被人们认可的人。在同一个年龄段的人群里,能考上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那百分之七八十上不了大学的人就不能成才了吗?衡量成才的标准不是他们职业的优劣,学位的高低,而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有了贡献而被人们认可,他就有了承担更重要职务的实力与可能,也就为他进一步成才创造了条件。今后,好的职业也是要靠竞争才能获得的,要竞争就要有真才实学。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人才又是分层次的,各行各业都可能产生自己的优秀人才。对于处于人生起点的中小学生来说,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走向社会是个好公民则是最基本的成长目标。家长可以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引导孩子,为孩子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好基础,克服“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的倾向。
三是注意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在许多父母特别重视子女的智力发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一好百好,前途就会一片光明。然而,事情往往并不象父母期望的那样,有的原本挺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糟,有的孩子对学习一点也没有兴趣,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再学习下去,为此,不少父母感到苦恼不安,困惑不解。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望子成龙,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能力,忽视了培养孩子非智力的心理品质。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那些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为智力因素,主要指记忆、思维、感知和想象等,而把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意志、情感、性格、兴趣、心理健康水平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了那一方面人都难以正常发展。
笔者一个朋友的女儿是个三好生,但从上初二时表现出了性格孤傲,学习上的“光环效应”使她失去了许多昔日的好伙伴,开始关注起“歌星”、“影星”来。越来越讲究穿戴,我的朋友注意到了女儿的这些变化,时常以古今中外优秀人才成长的故事引导女儿走全面发展之路,并书写了“秀才不怕衣衫破,只怕肚里没有货”的条幅挂在女儿床头,现在这个女孩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心理素质稳定发展,由于品学兼优,被推荐为一所完全中学的学生会干部。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智力发展与个性品质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就一般人而言,他们的智力差别并不十分巨大,他们之间成就大小的区别,以及他们能否适应现实社会,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着优良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如自信、意志坚强、富于责任心与合作能力、心胸豁达、勇敢执著,“志不强者智不达”,假如我们把智力比喻为一粒种子,而把非智力因素比喻为土壤的话,那么智慧的花朵只能开放在具有优秀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土壤”上。
四是培养兴趣,加强学习指导。培养中小学生广泛的兴趣,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率,不仅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倡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的中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建设者,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今天我们培养的目标,家长有责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比如对动、植物的兴趣,对体育、艺术、天文、文学、无线电、机械等都可能产生兴趣,都是孩子智慧和理想的闪光,如果能被家长及时发现,爱护和尊重,就完全可以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方面来。所以,让孩子自觉学习的关键之一,便是培养孩子形成有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自己的兴趣与未来的理想相联系,则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
学习指导从内容上看,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有对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成果的检测等,而它的最大功能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孩子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地学习,保持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指导孩子学习,要求家长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灵活有效的措施。但是,虽然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而培养出了优秀子女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原因是这些家长具有很好的个人品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清晰,做事有条理,身教重于言教,给子女作出了榜样。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三篇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既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前提。为了总结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进展和新经验,研究家庭教育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霸州市教育局家教管理服务中心于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霸州市区10所中小学所辖范围内,开展了规模较大的家庭教育状况的专题调研,以期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市家庭教育的状况,讨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观察、访问和座谈等形式,主要围绕青少年家庭的结构情况、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方如何有机结合等方面展开,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比较全面、详实地了解了我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调研结果:?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成员构成情况。家庭成员是指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长、孩子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家庭成员结构决定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和受教育的位置。据初步调查统计,我市城区95%的家庭是比较正常和稳定的,问题家庭(包括离异家庭、缺损家庭、不良家庭)数约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4%。绝大多数被调查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
2.家长职业状况和文化水平。家长的职业状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霸州市属新建市,市区大部地区还是农村,既城中村占大部分。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农民、个体工商户大约占60%,工人大约占20%,失业及下岗者大约占5%,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大约占15%。家长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家长学历大专文化以上的约占10%;高中初中生文化学历的约占75%。初中学历一下的大约占15%。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家长的职业层次一致,说明了家长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二)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
家庭教育观念反映教育者对教育孩子的基本态度以及对家庭教育方法和措施的认知程度。应该说,家庭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具体实施。当然,家庭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方法之间还有着一定的距离,会因人因时或因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别。?
1.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国人历来重视教育自己的孩子,努力培养后代构成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目前我很少有人把教育孩子看作是法律的限制规定,而认为是作为家长天经地义的道德义务。在认识层面上,几乎人人都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教育目标上,”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能够自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当然也有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处于漠不关心的态度。?
2.家庭教育的方向。重视培养孩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共识。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决定着这三方面教育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重点。在选择家庭教育的重点方面,大多数的家长选择的是品德和能力。对孩子品德的重视,是目前整个社会及家庭的一致要求。过去那种家庭只顾孩子的学业而不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的倾向得到了认识和扭转。在这里,至少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上出现的重智轻德倾向并非出于家庭或家长的本意,而是与应试教育中的某些弊端有紧密关联。?
3.家庭教育的期望值。热心于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希望孩子尽快成才,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社会期望。这些社会期望主要表现为学历期望和职业期望两种形式。总的看来,父母亲对孩子的期望的平均值都大大高于现实,其共同点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将来能超越自己的现在水平,处于社会的较高层次。同时也存在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能自己取得温饱即可的思想。?
4.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主要是从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作为被教育者的孩子两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的。关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其中,很多家庭开始采用较为科学民主的方式。过去是训斥和打骂的多,说理引导的少;而今通过家长们的揣摩和学习,情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方面,在孩子犯错误时,约30%的家长能采取循循善诱,说理的教育方式;说理为主有时也训斥和轻微打骂的占70%,说明大多数家庭中仍存在打骂的教育方式,同时半数家庭中的青少年基本默认了此种受教育的方式,虽然约95%的青少年希望家长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自己;80%的家长在孩子有大错的情况下打孩子,表明了家长教育方式上的”望子成龙”和”独生宝贝”的矛盾心态,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实在”的方式-”打”;而主要靠训斥和打骂的约占10%以上;采取严重体罚方式的仍是极少数。另一方面调查显示,60%的青少年在家长打骂时表示顺从家长的意愿,尚有约15%的青少年采取反抗和逃跑来抗议的打骂。而事实上大多数的家庭通过教育,取得了成效;20%家庭反映孩子不听话打骂,没有作用或者是由于方法不当而起到了负作用。?
(三)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不良教育方式。调查表明,当前在部分家庭中尤其是问题家庭的家长因为在处理不好生活问题的同时也不能正确地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七种不良教育方式:?
一是恶性循环型: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行习惯。?
二是冷落受气型:由于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三是简单粗暴型:由于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犯错时,多采取打骂,使子女无所适从,容易流浪社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四是娇惯溺爱型:由于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易受坏人引诱,以至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五是放任型: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挣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些家长因处理不好生活问题,都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无计可施而放任自流。?
六是矛盾型: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一致,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七是心理虐待型:目前打骂虐待孩子的少了,但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心理虐待现象极为严重。一是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游戏、自尊等。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发,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二是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跟踪等,在他们眼里孩子总是不够好。孩子好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或逆反,成了问题青少年。?
2.有心无力,家长教育能力极度缺乏。我们通常认为简单粗暴和放任的教育方式是不良的教育方式,而说服教育是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调查来看,采取简单粗暴教育方式的平均10%,而平均有70%的父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服教育可以奏效,应该有相当多的孩子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就是说,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影响教育效果,但并不决定教育效果,决定教育效果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即帮助孩子和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能力。即使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说服孩子,同样会使孩子反感。因此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教育能力就非常重要。在本次调查中,通过一些座谈我们看到,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还表现在了解孩子的能力、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等等诸多方面。?
在了解孩子的能力方面:对孩子不了解便无从教育,而有的家长直到孩子出了事才知道孩子做了些什么。正是父母缺乏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使教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在协调与孩子关系的能力方面:在家庭中,父母不会协调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利用长者权威凌驾于孩子之上的情况存在,这对处于青春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在评价孩子的能力方面: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对孩子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眼睛只盯着他们身上的问题,只看到孩子的毛病,整天指责孩子的不是,而看不到哪怕是一点儿的优点和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了,而得不到良性的激励,逆反心理油然而生,身上的问题更是被强化,甚至”破罐破摔”,直到触犯法律。在保护孩子的能力方面:保护未成年的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在这方面父母能力的欠缺,很容易使孩子到社会上寻求保护,被坏人教唆。父母的失职,把孩子推进了”黑社会”。?
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可以说是家庭教育失败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长期困扰大多数家长的问题之一。?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四篇
家庭教育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儿工委工作的一个主要“板块”,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为积极探索我县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笔者针对县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家教观念较为落后
一是农村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科学育儿的基础知识;二是相当部分家长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三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往往为了繁重的农活而把子女当作生产、生活上的帮工,有的父母甚至因为缺少劳力不愿送子女接受教育,向子女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受到抑制;四是相当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天天轮流“夹攻”,时时语言“轰炸”,造成孩子心里负担过重而“物极必反”;五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好坏,个性天成”,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在调查的13934名留守少年儿童中,绝大多数外出父母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导致留守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管教而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突出。
(二)教育方法适用错误,家庭学校沟通堵塞
在调查中,大多数家长也急于教育好、培养好孩子,但由于方式方法多半是哄吓法、武断法、支配法、“棍棒”法、“变调”法、遥控法等,再加上重言教,轻身教,致使家庭教育起不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在对680名农村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有的家长缺乏与学校沟通,不少家长甚至认为交了学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业和品行出现了问题,应由学校来承担,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家长把教育子女应尽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从而与学校、与老师缺乏沟通,造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断层。
(三)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家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全县有家长学校49所。但由于没有经费投入,家长课多半是“考试分数通报会”,有的学校甚至很少召开或不开家长课,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其主要原因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无时间和精力研究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家庭教育资料欠缺;三是牵头单位无此项业务经费,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县”位居“五大战略”之首,使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就广大农村家庭而言,家庭教育仍不容乐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家庭教育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规划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发展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指导能力强、业务过硬的稳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讲师团队伍以及老干部、骨干教师及优秀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划拨一定的专款经费,用于聘请教师、购买教材、树宣典型等开支,做到每学校每学年至少可以开课一次,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根据儿童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数量的目标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努力在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使其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家长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家长学校学习资料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开办家长课列入各校年度工作计划中,使家长培训课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家庭教育工作面
一是聘请专家对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和较高层次的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优秀“二传手”;二是改变单一的家长课模式,变单向式、传统式家长会为双向式、开放式家长会;三是拓展家庭教学内容,使其更全面、更系统、更切合农村实际;四是结合家访、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把校内家长会延伸到校外,利用农闲把家长会开到村、到组、到户,为农村家长输送科学的家教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树立典型,强化宣传
一是创建家庭教育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二是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父母成为学习型家长;三是继续培养和评选“优秀家长”、“双合格家庭”、“优秀家长学校”活动,在对家教成功的好典型进行表彰的同时着重大力宣传,通过带动辐射,使科学的家教知识逐步深入广大农村。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
尤其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其义务和责任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防止对留守、流动儿童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现象发生。
家庭教育情况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五篇
家庭教育问题初探
【摘要】针对小学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笔者将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小学指导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对小学段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策略;指导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发生了巨大变革。面对开放的环境,多元的信息,繁重的学习压力,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增多,自杀趋于低龄化,恶性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等状况,令一部分家长寝食不安。因此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积极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新世纪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正因为如此,人们越来越强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保持一致性,这也就突显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是,从教育实践的发展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际需求考察,基础教育中的学校指导农村家庭教育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方式单一
据调查显示27%教师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愿意为家长教育子女出谋划策的。这些教师主要是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非班主任教师)几乎没有。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调查中,98%教师表示通常在学生成绩下降或行为有偏差的时候才会及时和家长联系。联系的过程大多是对事情的陈述,而没有进行及时、针对地的家庭教育指导。59%的教师反映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内容主要集中学习成绩和方法方面的指导,单一的指导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各类家庭家长的需求,也不能对学生家长实施“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指导。32%的家长反映学校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2、学校对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疏于管理监督
领导者的管理意识不够,其根源在于,过多强调教育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互补的,未充分认识到要想发挥最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此外,学校对家委会的家校联系工作也是断断续续的。指导工作没有连续性,更不重视管理,这就导致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
3、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意识观念淡薄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他们的教育观念陈旧,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对孩子人格培养,不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造成和孩子沟通不畅;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将对孩子教育这一责任推给学校或是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时间与精力的投入甚少,更有家长采取极端做法或是溺爱或放任,这些都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的误区。这些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意识观念淡薄,给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带来许多困惑和矛盾,直接影响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开展。
二、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体制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组织管理上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组织管理上是由妇联牵头,教育部门、xxx门以及社区、青保等分工协作,这种机制不利于发挥和调动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因为妇联不是行政机构,它对学校没有制约能力,这也是导致当前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低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2)在家庭教育工作的投入低
在家庭教育工作的投入上,据一项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没有资金的保障,很多工作就不可能有效的开展。这也是导致学校对这项工作不积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改善当前家庭教育指导的低效状况,必须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才能从人员、组织、质量等方面得到提高。
(3)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及师资培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从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及师资培训的课程设置来看,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能力和技巧来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这就导致教师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感到吃力和困惑,这也是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和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2、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应试教育的局限性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大部分学校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上,根本无暇顾及其它方面。这也是为何现在的“家长学校”走形式的居多,而真正用心举办的较少的主要原因。
(2)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简单化
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计划是实现指导目的的基本保证。系统、周密、科学和具体的活动计划不仅是指导活动开展的指南,而且能对指导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学校一般是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具体整体的工作计划,往往是教师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情况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既使是开展的一些活动,如家访、家长学校、帮教活动、分层教育等也是与其他的内容相混杂,缺乏活动记录、总结和专题研究;组织管理上也缺乏系统,没有专人负责,没有专门的指导人员,缺乏明确的考核要求和反馈监督等。
3、家长方面的原因
相关调查和研究都反映出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在教师指导家庭教育中的投入不足;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缺乏配合意识,对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等。 三、改进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应对之策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考评机制
教育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同样需要政府的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措施的出台无疑能为指导家庭教育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尽管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社会各界对于家庭教育的关注程度也非常高,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并没有关于家庭教育的立法,家庭教育在国家教育体制中的应有地位远没有得到确立。1992年xxx颁布实施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强家庭教育立法的要求,因此,应当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赋予家庭教育应有的法律地位,以便实现家庭教育法制化,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各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将指导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日常考察的项目之中,应该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避免走形式化。从学校管理层来说,应该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此项工作的制度。应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师考核,调动一线教师和热心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商讨出一套适时可行的考核标准。
2、完善学校组织管理体系
从学校的管理层来说,要在对教师岗位要求基础之上,从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确立目标,透过发挥学校管理职能,坚持“管培”结合,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
此外还应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相应增加精神物质鼓励和奖励,如增加班主任的津贴,要求并鼓励其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鼓励其对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等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和钻研。
3、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
教师应该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方法,帮助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为此,学校在与家庭进行课题合作教育中,应坚持“管培”结合,在对全程科学管理的同时,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源于教育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教师工作实际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教师在课题合作教育中非常需要得到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这个需要的产生是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的好契机。包括科研方面的培训,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培训等。
4、借助社会力量,满足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需求
我们需要构建家庭教育专业咨询模式,此时需要采用市场化管理机制,此种机制主要提供的是个性化、个别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这种管理和运行机制能够极大的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效率和效果,能够满足一部分家庭对优质教育服务的需求,并且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其现实的局限性,不可能满足所有家庭的教育指导需求。因此,有必要建立家庭教育专业指导模式与其它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系统结合体系,构建立体化的家庭教育体系,实现各种功能互补,最终使得教育、指导、咨询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发挥最大的效能。
看了“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六篇
一、流动儿童家庭状况
1.家庭经济条件流动儿童家长外出务工,经济收入基本令人满意,有半数家庭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但百户家庭中也有47%的属于经济“困难型”,月收入千元以内的6人,1000-2000元的17人,2000-3000元的24人。家庭住房条件相对拥挤,29%的家庭孩子没有独立的房间,家庭成员多人一起居住的达15%。另外,他们中有一半以上家庭育有两个孩子,13%的家庭有三个及以上孩子。
2.家庭教育情况
(1)家长育儿观念相对落后。从孩子入学看,超过6周岁入小学的共34人,其中5人9周岁以上才入学。从学生转学看“,随亲就读”是流动儿童的就读的主要形式,32%的学生有过两次及以上的转学经历,就读学校成为孩子一次一次被动适应的“托儿所”。
(2)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有97%的家长认为孩子必须要上学,96%的家长认为在人生的成功中学历起很大作用,希望孩子获得大专或大学以上学历,有42%的家长还期望孩子上到研究生及以上,这与自身学历实际形成鲜明对比。另外,83%家长把孩子带在身边,而且60%的家长能抽时间关注甚至辅导孩子的作业。
(3)家长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的达92%,而当孩子学习成绩退步,能和老师、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孩子,增强其自信心的达72%,能与学校老师经常联系或偶尔联系的占84%,27%的家长也经常和孩子一起活动。
(4)亲子关系一般较为和谐。每天和孩子交流的达到57%,几天一次的也有21%,孩子对家长管教能积极听取,心服口服的达56%,85%的家长认为自家类型属于民主型和随意型,能在双休日带孩子去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的达74%;孩子能主动与家长说心里话或当遇到烦恼时,最喜欢找父母诉说的占54%。
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归因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1.家长家教知识贫乏。从流动儿童家长的学历与职业看,他们在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上都存在不足。百户家庭中,有45%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家教知识一般水平,33%的家长觉得自己家教知识贫乏,另外,有44%的家长觉得“不知道教育方法”是教育孩子方面最大的烦恼。
2.家庭教育时间不足。调查中发现,有17%的流动儿童不和父母住一起,有31%的家长感觉“没时间教育孩子”,日常几乎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的占14%,从不会在双休日带孩子去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的占26%。
3.家庭教育品次不高。
(1)少部分家长的一些“陋习”对孩子影响是消极的。例如:有26%的家长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64%的家长很少、有时、甚至经常会在孩子面前吸烟、喝酒、打牌,而面对孩子学习成绩退步,有4%的家长会选择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
(2)少部分孩子在家里属于“散养式”。家作辅导靠爷爷、奶奶、家教班老师或无人辅导的占39%,而晚上大部分时间是自娱自乐的,包括看电视、与同伴玩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占33%。
(3)一部分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确实比较贫困,再加“儿多女多”,因而对孩子的成长环境的优化也就“顾不许多”了。
4.教育子女依赖性强有些家长思想上存在“学校依赖症”,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过于依赖老师,认为“家长只要保证孩子吃好穿暖就行,教育则是老师的事”,有15%的家长“从不”主动与学校老师交流沟通,他们期待学校给予其“顺向”的引导帮助和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归因
1.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是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根本制约因素。流动儿童家庭月收入大多低于本地居住户的平均水平,改善家庭经济现状成为广大家长迫切而现实的目标,因而,他们在快节奏的城镇生活中“没时间陪孩子学习、没时间找孩子谈心、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就可以理解了。
2.家长个人素质。流动儿童家长的自身素质也影响了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首先,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品次不高,有时甚至是消极的。其次,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教育孩子的知识,因而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简单化、机械化,有时是“粗糙”甚至是“粗鲁”。
3.儿童自身发展。家庭经济条件的差距,地区教育质量的悬殊,新旧生活环境的对比,让大多数流动儿童感到自信心不足、交往有压力,时常会表现出“担心别人看不起”,遇有烦恼“不告诉任何人”。另外,流动儿童家庭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大多都比较“野”,性格倔强、不听话。对家长管教“置之不理“”一时管用“”怀有敌意或对立情绪”有近一半的孩子。
4.学校老师责任。面对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而此时老师却不太理解家长的“苦衷”,总认为家长管教孩子“不配合”,显得无力又无能,因而对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帮助引导也就“怠慢”了。
三、解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1.成立“家长学校”为加强家校联系,我校建立了“流动儿童家长学校”,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和校内的德育名师组成“讲师团”,利用双休日召开家长会,有针对性地为流动家长和儿童上课。内容有“家长言传身教“”学生习惯养成“”亲子交流沟通“”儿童适应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向流动儿童家长推介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读物,下发由我校课题组编撰的《家庭教育读本》。
2.举办“家教沙龙”家教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师及专家备咨询。家长们的“共同语言”很多,经验也好,困惑也罢,这些都是鲜活的教育资源。而和专家、老师的“对话”更能让家长们找到成功教育的理论支点。
3.开设“亲子课堂”为解决流动儿童家庭中一些“沟通难”的问题,我们组织了一些亲子活动。流动儿童家长应邀走进课堂,了解孩子在新环境里的精神状态、心理负担和学习情况,感受新学习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体验孩子在学习与交往中的喜悦与失落。我们还创设一定的“互动情境”,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共同想方设法,携手解决问题。亲子课堂拉近了亲子距离,增进了亲子感情。
4.搭建“交流平台”传统家长会及家访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老师、学生、家长一起面对面地交流,非常有针对性和感染力,但信息社会一些新的交流平台也以其便捷高效、形象生动、互动性强的特点正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如:、家校通、班级博客、家长交流的群等,正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青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相辅相成,紧密配合。作为家长,要多学习家教知识,多树立榜样,多陪陪孩子,多与学校沟通;作为学校,对流动儿童要多一些关注、关心、关爱,而对家长也要有一份理解与宽容,并主动担当起家校沟通的义务,多渠道、多形式地给予帮助与指导。这样,流动儿童———这朵家校合育之花才会越开越艳。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七篇
【摘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中国学生最主要的三大教育方式。在这三种教育方式中,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也是对学生影响非常深刻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教育不同,家庭的教育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小学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清晰建立的时候,尤其是对于中高年纪的小学生。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针对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策略,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小学生;家庭教育;措施
前言
现代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家庭带给学生什么样的环境,注入什么样的思想,小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思想。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教育思想落后、方式陈旧、不能够正确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现今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发展教育思想、提升教育手段、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看待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现在我国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自古以来,中国的家长都秉持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来进行子女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从根本上是为子女着想,但是一味要求成绩的思想观念会损害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一些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时候,他们喜欢去拆解自己游戏机,家里的电器,这个时候,家长不仅不会对孩子进行引导,而是进行苛责,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失去研究的兴趣,更有可能导致对学习的反感情绪。2.家庭教育手段陈旧。“棍棒出孝子”这是中华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的教育手段。不仅如此,在家庭的教育之中,很多的家长也急功近利,希望能够快速的提高孩子的成绩。例如为三年级的孩子报四年级甚至是五年级的补习课程,为孩子报课外舞蹈班、绘画班、外语班。希望能够更多更快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事实上,“棍棒下出孝子”的做法会很大程度上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过度为孩子补习,更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消极的影响。3.家长与孩子关系处理不当。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不能够期望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一样。每个孩子,就算是小学生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一直以较高的姿态俯看孩子是现今大多数家长的做法,这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会导致双方关系的恶化,进而对小学生未来思想和学习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思想观念。时代进步,家长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家长应该更加注意和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不能够单一的以成绩衡量孩子的发展状态。例如在孩子调皮的时候,要找到他调皮的原因。在看待拆解玩具的情况,要看孩子在拆解之后能否自己再次组装,当孩子组装出现问题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帮助,这样更加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2.改进教育方式。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第一应该做到冷静对待,不能够打骂解决问题。尤其是中高年纪的小学生,自尊心非常强烈。当不得不为孩子报课外补习班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结果自然会事半功倍。3.正确处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要做到适时而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转变,不能一直强硬或者一直的宠溺。例如在小学生犯错时,要充当教师的角色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孩子游戏的时候,可以与孩子成为伙伴;当孩子有心事的时候,可以变成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进行对话、谈心。在不同的时刻,家长应找好自身的定位,真正做到与孩子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这样家长能够做好与孩子的交流,就能够更加了解小学生内心的想法,能够根据小学生的思想变化做出教育方式的改变,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最终提升小学生的水平的提高。4.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在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家长的影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之中,家长要不断的替身自身的素质,多补充知识,在孩子面前建立榜样。对于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家长可以多补充小学科目内的知识和课外应用知识,对孩子进行教导。此外,家庭还要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小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起点之处,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解决的策略,找到家庭教育的正确发展之路。在未来家庭教育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如何将家庭教育的效用最大化也是一门学问。积极发展家庭教育,让小学生更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和水平,为我国培养未来的发展人才,助力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立敏.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7:6.
[2]伍青.新时期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34-35.
[3]董会芹.影响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03:99-109.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八篇
俗话说得好,xxx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xxx.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xxx望子成龙xxx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xxx遗憾xxx,用最美好的xxx希望xxx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xxx成才xxx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xxx学xxx而优则xxx奖xxx,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xxx学习至上,成绩至上xxx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xxx杂活xxx,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xxx阳光灿烂的日子xxx;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一、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xxx家教xxx、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xxx责任xxx.(二)xxx顺其自然xxx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其一、xxx代理家长xxx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xxx隔代人xxx.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xxx重心xxx、xxx中心xxx、xxx轴心xxx.xxx吃什么xxx、xxx穿什么xxx、xxx用什么xxx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xxx特别的爱xxx,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xxx关爱xxx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xxx希望xxx和教育xxx方法xxx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xxx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xxx.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xxx宝贝xxx而找老师xxx告状xxx、xxx述苦xxx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xxx无从下手xxx、xxx伤脑筋xxx.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xxx望子成龙xxx和xxx顺其自然xxx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xxx超现实性xxx,是指家长对待孩子xxx严xxx而出xxx格xxx.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xxx不一致性xxx,是指家长教育孩子xxx严xxx不入xxx格xxx.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xxx顶嘴xxx、xxx自私xxx、xxx不招呼客人xxx、xxx不孝敬老人xxx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xxx乖乖娃xxx成了家里的xxx小霸王xxx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xxx下暴xxx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xxx崇拜金钱xxx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xxx达标xxx后的xxx奖金xxx;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xxx零钞碎票xxx;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xxx帮工钱xxx;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xxx得来全不费功夫xxx,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xxx冷宫xxx.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xxx棒棒xxx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xxx饭来张口,衣来伸手xxx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xxx喂xxx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xxx我xxx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xxx信任孩子xxx.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xxx赏识孩子xxx.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xxx如何做xxx,家庭重在xxx怎么做xxx.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xxx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xxx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xxx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xxx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xxx妈妈好xxx、xxx祝福老人xxx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xxx我爱我家xxx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xxx情感xxx的桥梁,以xxx亲情xxx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xxx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xxx,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十九篇
家庭教育同其它工作一样,领导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领导重视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总开关,这个闸门不开启,要抓好家教工作,就是一句空话。在家教组织工作中我乡抓好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家教工作责任心。
我乡家教委一班人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充分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成长。做好家教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是推进我乡教育整体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基于以上认识,我乡分管的党委副书记亲自抓。并定期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对家教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3、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体系。在工作中,我乡按照年初的家教计划,有针对性制定考评制度,如:家庭教育工作制度,检查汇报制度,评比表彰制度,监测评估制度等,基本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家教工作列入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月度、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直接与奖金挂钩。
二、广泛宣传,深度发动,营造出重视家教的社会氛围。
家庭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必须加大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全社会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家教工作的开展。我乡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1、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家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方法。村利用公开栏,学校利用橱窗,乡政府利用机关干部每月的学习日介绍家教的基础知识。乡妇联、工会、共青团还联合学校利用“三·八”“五·四”“六·一”节,印发宣传家教的材料。据初步统计几年来共印发材料1000多份。实验中学在开学时还向学生家长发放公开信,倡导家长重视家教、科学家教。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家教工作的实效性。活动是开展工作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近几年来,我乡共开展家长培训会38场,培训家长26600人次。
3、培养骨干,壮大队伍。培养一支观念新、知识新、有事业心、责任心的家教队伍,是做好家教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乡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本地与外地之间,开展学习交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家教队伍的水平。
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家庭教育与社会事业互动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综合性工作,是分散性教育。我乡家教委只是起到牵头的作用,大量细致复杂的工作还需要上级的关心、下级的支持,才能有效地推进家教工作。几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并结合其它工作一道做,才能取得实效。在工作中,我乡做到“二个结合”:
一是家庭教育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相结合。让群众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遵纪守法,促进家庭和睦作用,明确优化家庭环境与子女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使优化家庭环境成为家长的自觉行动,通过“十星级文明户”的深入开展,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婚育观”,促进了文明新风的形成。
二是家庭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利用五五普法,加强、的普及力度,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促使家长依法教子,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
我乡的家教工作虽然取得一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乡将不断探索,积极进取,进一步把我乡家教水平提高到新台阶!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十篇
疽庭教育是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养、品格情操陶冶,文化积淀和智力开发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重视和发展农村家庭教育也是促进人才培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金坛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现状
奎年来,金坛市妇联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面向社会,服务家庭,积极开展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服务,注重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卡设,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普及科学的家庭知识与方法,家长的教育素质、教育能力等显著改善,家庭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金坛以妇儿办公室为载体,加强与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制订了《金坛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规划》,认真贯彻落实了《xxx中央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各成员单位把家庭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及成员单位职责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并配备了强有力的专兼职干部,形成了指导家庭教育的合力和可控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市、镇(区)联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到妇联目标管理考核范畴,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注重实效,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金坛妇联向全市广大农村家庭发出“学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倡议。采取举办讲座、张贴标语、开办专栏、设咨询台等方式大力宣传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各镇区妇联和村妇代会通过开展“学习家庭”、“才艺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有计划地推荐一批家庭道德教育指导用书和通俗读物,为家长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金坛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在全市开展了儿童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每年全市各下发宣传资料万份,宣传标语2019幅,版报60块,新闻专题,讲座540讲,参与的家长近万人次。薛埠镇妇联以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开展老区妇女读书活动,将书本送入农户家中,扩展了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覆盖面。开发区妇联充分发挥了“五老”志愿者的作用,成立讲师团,传授革命传统,先后至学校、机关、农村共举行了12场报告会,受教育人数近万人次。金坛计生委利用各级学校、指导站和幼儿园,开办“婴幼儿家长”培训班。近年来,金坛市累计开辟家庭教育专栏76个,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报告会50余场次,受益家长达5多万人次。
四是深入实际调研,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适应新形势下儿童成长和家庭教育的新特点,金坛不定期举办家农村庭教育工作理论研讨会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具有前瞻性和涉及热点、难点的重大家庭教育课题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在合格“小公民”的道德标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共开展农村家庭教育专题调研10次,形成提案议案建议7份,使家庭教育理论不断有新的创新和发展,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受经济基础、人员素质等影响,金坛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一是认识不足,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个别镇区和部门领导对家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家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缺乏全市统一的家庭教育领导体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部门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协调配合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导致金坛市的家庭教育工作相对滞后,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二是家庭教育经费的制约。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已近二十年,但金坛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仍未纳入财政预算,目前仍处于“妇联年年要,财政年年挤”的状态,致使家教工作滞后。由于欠缺经费保障,家长学校缺乏系统规范的教材,对不同年龄儿童家长的指导性不强;有的学校只能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提取精其有限的一点经费苦苦支撑;有的学校让上课的教师兼职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无法保证。由于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一些必要的宣传教育活动、调查研究、师资培训、教材编写、评选表彰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这与家教工作的需要是很不适应的。
三是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着误区。很多农村家长由于把“子女分数第一,学业至上”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忽视孩子的心灵成长,普遍存在重养育轻教育现象、重智育轻德育、重言教轻身教、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的现象,导致部分孩子产生不良思想行为。由于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未能加强自身相关知识的学习,导致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落后,或暴力替代教育,或溺爱教育,新旧家庭教育观之间互相碰撞,亲子之间感情隔阂,关系紧张,父母痛苦,孩子出现反叛心态和“过激’行为,对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产生了不良影响。特别是在茅山老区,大多数家庭很少看得见纸笔和书籍,大部分家长或代理监护人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功课,在成长进程中缺乏家庭教育的条件和机会,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家庭破裂、父母离异、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对孩子的监管不及时或无人管理,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正常生活,往往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建议和对策
推进和发展农村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从源头上推动农村家庭教育工作齐抓共管。加强领导,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妇联、教育、团委、关工委、计生委、卫生局、宣传、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工作机制,共同参与,各司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协调解决儿童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与金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家庭教育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主要用于媒体宣传、骨干培训、课题研究、阵地建设和表彰先进等,为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十一篇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差异明显,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怎样整合农村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西周镇小学生调查问卷,了解了西周镇“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教育资源家校合作
城乡教育均衡化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的状况,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相比差异明显,不可同级而语。绝大多数人认为,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在于硬件,在于师资,在于生源。其实不然,硬件可以提升,师资可以培养,生源也并无绝对优劣。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背后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的差异或者说是家长素养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差异不全指家庭的贫富,家长的学识,家长的社会地位,而是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一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是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阶段,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加强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调查和分析家长目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的正式问卷于20xx年10月中旬发放到西周镇小学二、四、六年级家长手上。共计发放问卷708份,约占全校学生的60%。由班主任教师请学生将问卷带回家,请学生家长填写。11月中旬共回收到问卷597份,回收率为,剔除无效问卷43份,得到有效问卷556份,问卷有效率为,问卷的填写和回收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问卷发放与回收的具体情况见表1。
2、西周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结果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西周镇小学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水平,笔者分别算出了所有被调查家长的总体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的总体平均分,并进一步算出各自的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包含9个题目,其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的总体平均值/9,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与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计算同理。在比较平均值中,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较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较好”,5分表示“很好”。具体填答情况如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西周镇小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及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均在3—4分之间,其中教育态度的得分略高些,为分,教育能力的得分略低些,为分。可见,西周镇小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总体教育素质都很“一般”,从而说明,西周镇小学生家长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程度、教育态度的理性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行为的科学化程度均处在“一般”水平。就总体水平而言,我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的水平尚可,但还存在很多比较薄弱的方面。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在小学学生家长中,教育观念“好”的占总人数的22%,“中”的占64%,“差”的占14%;教育态度“好”的占总人数的30%,“中”的占60%,“差”的占10%;教育能力“好”的占总人数的34%“中”的占52%,“差”的占14%;教育行为“好”的占总人数的39%,“中”的占49%,“差”的占12%;总教育素质“好”的占总人数的31%,“中”的占56%,“差”的占13%。
3、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期望值高。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其二,过度溺爱。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庭劳动,的学生只参加每周一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正因为如此,的学生不会洗衣、做饭,的学生需要家长在上下学时接送,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能“讲究卫生”,的家长给孩子端洗脚水(“经常如此”的占)。其三,重物轻育。这种类型的家长不在少数,基本表现是:平时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成长不闻不问。然而,一旦出现问题则暴跳如雷,对学校、老师横加指责,对子女则非打即骂,或者干脆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其结果往往是招致孩子更加强烈的叛逆,从而破罐破摔、离家出走,甚至于对人生彻底丧失信心而走上绝路。
二、构建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表明,农村学校要创建优质教育的障碍很大程度来自家庭和家长的差异。学校只有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才可能有条件创建优质的教育。同样从学习心理科学来讲,“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有效学习的外部条件之一。这“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占很重大比例的肯定是家庭的文化环境以及一定范围之内的社区环境。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家校合作的优劣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班风、学风和孩子的学业成绩。因此,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家庭、学校、社区”齐心合力有三个关键策略:
策略一:创造家校相互理解互动氛围
杭州大学刘力教授将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三个层次。(1)“形式的参与”。这是最表面化的参与层次。家长在得到邀请时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作业展览等活动。(2)“人际的参与”。这是一种双向交流式参与,家长与教师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和建议。像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等均可列入此类。(3)“管理的参与”。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把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低层次参与和高层次参与。低层次参与仅仅享有知情权,而高层次参与则享有决策权,可以协助学校运作,参与学校决策。农村孩子学前教育的相对薄弱,新课程容量大灵活性强的特点,导致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教学内容上,再加上教学行政部门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增强,师资队伍的快速更替,从而使教师这一职业逐渐显现纯技术的特征。
另一方面,农村乡镇范围内各村小完小的撤并,通讯手段的日益便捷,都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以往家校之间的亲情日渐消失,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教学应有的魅力。如何改善这种局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发挥现代通讯的优势,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使用大容量高速度的校讯通平台之外,学校还是要和家长及社区建立更为人性化的沟通渠道。首先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学期至少一次的家访活动。对交通不便的村庄社区,学校应该组织集体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建立所有学生的成长档案,共同和孩子家长一起制定孩子的发展计划,从而使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赢得家长的自觉支持。其次,欢迎不同年级的家长走进学校大门,走进学生课堂,走进校园生活。在参观和交流中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增进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作为学校和教师,只要把握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小步行进、渗透指导的原则,定能创设家校联系的喜人局面。
策略二:建立家长学校长效学习机制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农村家长和城镇家长一样具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但缺少方法和相应的环境。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是难教育。其实,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观念决定行动,意识决定未来。一个不具备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怎么能面对新时代的孩子呢?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现代家长必须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家校的脱节,沟通不良甚至误解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农村学校在办学中越来越显得势单力薄。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对应,就要建立学习型家庭。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配置一定的学习时间,增加家庭教育投入中文化投入和时间精力的投入,形成家长带头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作为现代家长,在加强自身学习以及陪孩子共同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地指导孩子学会学习。重点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指导:第一,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热爱学习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第二,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培养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时时事事处处学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学习。
其实,只要学校积极主动引导家长参与进来,就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让人头疼的家庭作业监管不力,质量不佳问题。针对农村家长素养欠缺的现状,要让家长有效参与,必须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如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学习潜能开发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等一系列专题性的培训辅导项目,使家长和孩子全程参与,同步提升。为了提升家长素养,农村学校也可开展“亲子共读,快乐同行”为主题的亲子素养提升工程,让家长和孩子在共读中增长知识,转变理念,提升能力,增强农村家庭的书香气息。
xx学年度,学校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王鹏博士作了一个精彩的“感恩教育”报告,现场感动和震撼了上千名家长和学生。一些家长热泪盈眶,纷纷表示以后要把孩子当作独立、平等、发展的个体,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做到家庭教育和谐、融洽,爱严有度、宽严相济,尊重孩子的一切权利和合理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发展,不能将孩子“私有化”。同时,很多学生含着眼泪表示:以后要爱父母、爱学习,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策略三:整合社区村、镇有效教育资源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因此,让教育依托社区就变得日益需要。家校合作要求家庭与学校除应努力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外,还应重视其彼此之间以及与社区之间重叠影响力的发挥,在孩子发展的任何阶段,学校都应主动设法将家长和社区对学生的影响力纳入学校教育过程中。
1、抓好社区、村庄的团队作用。建立社区或村庄学习小组,为孩子们提供共同学习、交流的场所;发挥高段学生的帮带作用,营造浓浓的区域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成绩。
2、发挥镇妇联的关爱作用。西周镇妇联建有巾帼联谊会,由女企业家和各村妇女主任组成,联谊会与学校一起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争心妈妈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寂寞的花朵绽开了笑脸。
3、重视关工委的帮扶作用。老教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老教师的威望、学识、经验、亲情、时空是做好关工事业的最大资源。西周镇关工委老教师积极开展对“德困、学困、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并自发筹资每年1万元钱设立奖学基金,奖励“双优生”和“进步生”,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三、结语
目前,为了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已经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提高学校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更新教师观念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教师都有这种意识了,并能主动积极与家庭、社区配合,必能体现出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创造出明天教育的全新景象。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十二篇
为使我校的全体学生能健康成长并全面发展,我校结合县局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认真贯彻落实了此项工作。我校一直将家庭教育工作列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
依托的三结合教育环境,增强了学校教育的合力。现将我校本学期家庭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推动素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环节。我校家庭教育工作在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家庭教育领导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管理,逐步形成了上下协调、多方协作的家庭教育管理模式,增强了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实效。
二、制度保障,机构健全。
我校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家长学校制度,保证了家长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目前建立的家长学校的制度有:《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委员会制度》《学校领导机构》《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开放日活动制度》。为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出谋献策,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成员有各班级推荐产生,每学年初在原有家委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出入情况适当调整家长名单,形成比较完整固定的家长委员会,以保证家委会工作的持续性。学校在每学期初召开家委会会议,介绍学校、年级、班级近阶段开展的工作和学校收费情况通报,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建议。
三、形式灵活,成效显著。
我校学生的家长主要来自农村,他们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的生活环境都是社会的最低层。多数家庭缺乏文明教育。家长们语言粗鲁、口无遮拦,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是满嘴脏话、言语污秽;个别还经常酗酒、赌博,严重污染了家庭的育人环境。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长学校要起点低,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1)通过积极开展各种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新颖活泼、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教子知识和方法。
(2)通过开设xxx家长热线电话xxx、xxx家长访校接待日xxx和校讯通。让一些工作忙碌或在外打工难以亲临学校的家长,能够通过电话与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等情况,从而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3)在举行大型活动如开展毕业生中考动员会、故事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时,把家长请到学校观看或与师生同台表演,同台献技,共同参与,为学生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家长、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 (4)通过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母亲节期间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六一
儿童节期间开展我与家长共舞活动;在端午节开展我与家长共同包粽子、做香包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在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方面的雏型。因此,我校对家庭教育特别重视,在家长学校工作中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地措施,并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但仍有今后工作中需完善的地方:
1、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认为只管吃饱喝足为本份,学习成绩有学校,一遇到学生成绩下滑,直接指责教师。这种家长的片面认识还需耐心疏导。
2、参加家庭教育理论培训的人员偏少,应该加大家长委员会的宣传力度,让家庭教育越来越优。
3、多次、及时地向家长们普及教育科学知识,及时传播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配合学校教育完成学生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会更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及时
了解广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帮助措施,继续推进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
十里坪镇白鲁础九年制学校
20__年6月16日
十里坪镇白鲁础九年制学校20__年6月16日印发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十三篇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长;影响
如今的父母认为,生养一个孩子,让他好好学习都是为他好,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小孩没有期待,不管他怎样我们都爱他,我们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下面我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1.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家庭教育是不可以完全以孩子为中心的,应该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地位去陪伴孩子成长。如果以孩子为中心,他就会在溺爱中成长,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我们这一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有的孩子在读书阶段,什么都不做,只要你在学习,家里的电视开静音,一家人只看图片,或者戴耳机。本来读书是一件重要的事,但是试问,毕业后还会遇到工作,成家、生孩子等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去考虑你的感受吗?我们只能适应社会,越早适应,今后受的苦越少。
2.不要一手包办
孩子从有行为能力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鼓励和引导孩子学习独立性,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理自立的好习惯。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自己成了孩子的CEO,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补课,奥数,画画,大点了加上语文,后来又是英语,等等,一个周末,1天半补课,1个假期,1个半月补课,成天只学习,不用做家务,不和同龄孩子耍,孩子小,没有反抗,一旦到了青春期,有自己的意识加上荷尔蒙作祟,突然变得很暴躁,父母的任何话都可能成为激怒他的理由。
3.不要有求必应
孩子要求得到的东西,家长要有原则性地衡量是否可以买,是否有必要买,买了有什么作用。盲目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无疑是害了孩子。有的父母觉得只要孩子考得好,几百上千的条件都能够满足,殊不知,父母的钱也是风里来雨里去,用汗水换回来的。
4.培养孩子守时和诚信
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总是迟到,也不是非要迟到很久,就是那么两三分钟。其实这个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比如有的父母给孩子在课外报培训班,马上上课了,心情一不好,不去了,家长马上给老师打电话说孩子不舒服,说把课程换到明天。孩子觉得原来所有事情可以靠父母一句话就够了,于是动不动就不去上课。久而久之,他就没有了纪律观念,学校的课也就不重视了。他认为父母会帮自己的,迟到,甚至逃课、旷课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6.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很听话的孩子,之后变得叛逆、厌学,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有恐惧心理,总害怕孩子以后不成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对他期望值高,要求高,管得太多太死。这样的教育违背了人成长的规律,使孩子头脑知识多了,空间少了,智慧少了。同时由于压力过大,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应从这样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使孩子走上正常轨道。
7.结语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父母。
参考文献:
[1]张秀平.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2]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
[3]高天明,王塞景,贺玉峰.加强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
[4]安丽琴.如何开展家庭教育[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一)[C].2006.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十四篇
摘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小学生;家庭;教育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1、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1)民主的或宽容的;
(2)权威的或独断的;
(3)放纵的或溺爱的。
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十五篇
《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培养和影响》
摘 要:家庭是幼儿的重要教师,影响其一生,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及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对幼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 幼儿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48-02
社会是由数不清的家庭组成,家庭作为人最初的生存环境,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人如同陶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模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模样的雏形”。那么在家庭这特殊环境中的教育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任,父母是幼儿第一任教师,是开启幼儿心灵的第一把钥匙,所以家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及家庭成员的关系等都对幼儿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中的利弊
家庭环境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家庭环境对幼儿成长中产生的影响,外界的内在都具有,古有“孟母三迁”这一说大家都知道,那么当今社会大部分都是内在因素俱多:一是情绪上的。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口角,使幼儿处在一种高度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下。二是品行上的。家庭成员没有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没有规律,比如经常性的在家中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使幼我经常饥饱失常、睡眠失调,天长日久也容易染上各种不良嗜好。其次,家庭教育的观念。父母对家庭中的幼儿教育重要性和自身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必要教育,可有的家庭认为学前教育就因是幼儿园的事、老师的事,教育就是教知识,他们对自身文化水平、教育能力缺乏自信,仅仅是幼儿看护、照料其的起居而已。再次,家庭环境对于幼儿过份的溺爱,如今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着一根根“独苗”,现在的父母和上一辈的教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担心幼儿的未来前途,在教养过程中,无原则的溺爱和迁就,过分保护和干涉,家长总是按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幼儿,容易使幼儿形成人云亦云的习惯。
最后,家庭环境中还有不乏的“隔代亲”,不少家庭的老人所占比例较多,祖辈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使人感到隔代特别亲,然而上一辈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知识结构,还有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多少有些根本上的差异,对幼儿的独立性和判断力带来负面的影响。
以上的现象,有碍于幼儿家庭环境中培养教育的实施,所以要加以克服这些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给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幼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为幼儿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首先家庭成员之处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使幼儿快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在情上做到相互交融,使幼儿乐于亲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一名成员,受到家人的爱护和重视,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2.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下就能形成,而是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持之以恒的结果,不论在生活上还是以后的学习中对幼儿都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
3.幼儿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如何
在家庭中要明确幼儿的位置,使他们快乐的成为家中的主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尽可能的满足幼儿的信任、独立、自尊、上进等诸多方面的需要。
4.家庭如何做到真正关心幼儿
这里所提到的家长真正关心幼儿是什么样的程度,是过分的保护还是过分干涉,要么就是家长属严惩型,也常是出于对幼儿的关心,但这种关心容易使幼儿产生逆返心理,往往变成你说让他朝东他却往西,返叛的心态较强,那么做家长,首先要充分的尊重幼儿,切实保护幼儿的自尊心,给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更好的发展其智力和创造力。
以上所讲的内容,家只要把家庭文化、物质环境和家庭关系环境充分和合理安排,才能使幼儿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公如何快乐的成长。
二、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几个方面
现代家庭教育是五花八门,教育种类也是层次不等,但是只要让幼儿在幼儿园规范性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家庭教育,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主要归纳为这几方面:
1.提高家庭教育的全体文化知识
家庭教育是整体而又全面的综合性教育,要想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那么其他家庭成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可以采用“家长学校”(或其他的学习)方式来提高,也可以向有关专家或幼儿老师求学、取经,更好的补充文化,科学知识,对家庭教育认识和实施起到更大推动作用。总而言之,家庭教育能否理想的实施,达到最满意的成果,重要的一点要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全面素质提高是分不开的。
2.给幼儿创设一个合理的独立的自由这间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一个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主动的,可以发展的个体,在与孩子交往,我们只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去做、去努力,尊重孩子的意愿,做到循循善诱即可,对幼儿的正确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是幼儿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愿意和理想的个人发展的内动力,怎样来培养幼儿的自信,首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独立承担一些事,给予幼儿最大的信任,让幼儿从事事情的过程中自己找到自信,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其次,根据孩子特长,让孩子全面的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父母在孩子活动中,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明确自我,树立自信。
最后要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现在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迎接他们的将是新的世界,因而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强者气质”,敢于向挫折困难挑战,具有一种无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在以后适应,复杂多变、充满竞争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只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将来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4.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能力的表达反映了人的素质,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学习的工具。所以,在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的需要出发,以幼儿的语言要求发展制定,使语言教育为幼儿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素质。一是创建良艰险的语言环境。卡尔威特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在家里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老管家忍痛辞掉,就因为老管家的发音有些不标准,会影响孩子的口语发声。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开始。二是引起孩子说话的兴趣,尽可能的为孩子创设一个随意、自然的说话氛围,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接受大量的有益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体传闻和书刊,扩开孩子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并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把看到的、听到的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当然家长要多给予表扬来激发孩子使其更上一层楼。三是培养幼儿的思维。会说话是一方面,那么怎样才能说的更好呢?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息息相联的,家长必须重视对孩子进行定向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练习,教孩子在说话前要先想好怎样说,以什么样的顺序来表达,要做到言之有序,时间久了,就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5.如何实施随机教育
教育孩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多种教育的形式,家长要善于观察、运用得当的教育也可以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称为随机教育,孩子对社会、自然等充满了好奇心,经常会碰上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如有教育意义,家长就得好好把握。幼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简单的自然现象,批雷下雨,四季转换、花草树木等这些幼儿都可以亲自经历,家长有随机教育时注意引导,并用科学的理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科学性随和教育的实施,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良好发展和促进作用。
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建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对幼儿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健康发展,培养孩子较强的基础素质,才能迎接精彩和多变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拉巴. 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N]. 林芝报,2008-11-19003.
[2]樊利梅. 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成长[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29-30+64.
[3]王瑾. 探析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社会公德的培养[J]. 内蒙古教育,2010,10:16-18.
童年离不开童话的滋育,童心离不开童话的孵化,童话永远是儿童最珍贵的礼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没有了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了童话,周围世界...
日期:2020-03-16
2022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心得体会十篇学习了省党代会的重要内容后,我深刻感受到这既是团结振奋的宣言,更是奋勇争先的号角。下面
日期:2022-07-08
喜迎十二大主题讲座心得体会喜迎十二大主题讲座心得体会一通过此次主题讲座,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
日期:2022-06-02
D2089司机xxx事迹个人心得体会D2089司机xxx事迹个人心得体会一D2809次司机xxx是用生命拉下了最后一把闸。根据车载数据的分
日期:2022-06-20
xxx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集锦xxx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2022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喜迎xxx,永远跟党
日期:2022-06-02
入党政审亲属证明模板5篇政审指政治审查。政审工作一般应由基层党组织负责进行,这只是检验党员的一个过程,也是考验党员党性的一种途
日期:2022-01-11
全市2022年8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案时间安排2022年8月5日(星期四)活动主题锤炼党性修养 争做先锋表率主要内容
日期:2022-07-05
2022年党建+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精编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文明创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推进市教体局争创全国文
日期:2022-03-23
奋进新征程、喜迎xxx铁路职工心得体会奋进新征程、喜迎xxx铁路职工心得体会一新发展阶段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宣讲中提到
日期:2022-06-02
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方案为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党支部工作水平,进一步将支部标准化建设引向深入,XXXX邮政管理局决定开展“五心向党‘邮’支部”党建品牌创...
日期:2022-04-13
日期:2020-03-04
法院调查取证申请书范本10篇法院调查取证申请书范本一申请人:______,男,______年___月___日出生,农民,住址:__省__县__镇__村
日期:2022-04-14
幼儿园安全教案《危险的小物品》5篇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
日期:2022-05-27
日期:2020-03-03
全区2022年集中隔离点工作职责及流程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部门职责(一)总体原则区防控领导小组统筹设置本区集中隔离医学
日期:2022-05-24
最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及全文内容解读一、《纲要》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二、全面
日期:2020-08-21
日期:2020-03-07
2021教育基础知识精选试题(附答案)1、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反对“进步教育
日期:2021-03-17
日期:2020-02-28
日期:2022-05-27
2020摆地摊社会实践报告3篇【篇一】摆地摊社会实践报告一觉起来伸个懒腰,彷佛又是昨天。这样一遍遍
日期:2020-10-06
建言献策内容怎么写党员建言献策范文篇一一是各部门要通过召开员工大会,采取讨论、征求意见等形式,确立
日期:2020-09-28
日期:2020-02-29
日期:2020-03-03
12021年收受红包礼金问题整治工作总结材料33篇一宣传部署全面传达文件精神收到县纪委开展专项治
日期:2020-12-17
日期:2020-03-18
中元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广大市民朋友:值此中元节(农历七月半)来临之际,为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传统美德,摒弃陋习、倡导文明、绿色、环保祭祀,我们倡议左玉婷,卢珊,周芸芸,曹梦希.孤独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及焦虑抑郁状况――融合教育与特殊教育机构的比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李佰战.制约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因素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3(06)
[3]鲍娜娜.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十七篇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家教观念较为落后
一是农村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科学育儿的基础知识;二是相当部分家长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三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往往为了繁重的农活而把子女当作生产、生活上的帮工,有的父母甚至因为缺少劳力不愿送子女接受教育,向子女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受到抑制;四是相当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天天轮流“夹攻”,时时语言“轰炸”,造成孩子心里负担过重而“物极必反”;五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好坏,个性天成”,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在调查的13934名留守少年儿童中,绝大多数外出父母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导致留守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管教而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突出。
(二)教育方法适用错误,家庭学校沟通堵塞
在调查中,大多数家长也急于教育好、培养好孩子,但由于方式方法多半是哄吓法、武断法、支配法、“棍棒”法、“变调”法、遥控法等,再加上重言教,轻身教,致使家庭教育起不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在对680名农村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有的家长缺乏与学校沟通,不少家长甚至认为交了学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业和品行出现了问题,应由学校来承担,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家长把教育子女应尽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从而与学校、与老师缺乏沟通,造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断层。
(三)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家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全县有家长学校49所。但由于没有经费投入,家长课多半是“考试分数通报会”,有的学校甚至很少召开或不开家长课,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其主要原因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无时间和精力研究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家庭教育资料欠缺;三是牵头单位无此项业务经费,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县”位居“五大战略”之首,使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就广大农村家庭而言,家庭教育仍不容乐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家庭教育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规划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发展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指导能力强、业务过硬的稳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讲师团队伍以及老干部、骨干教师及优秀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划拨一定的专款经费,用于聘请教师、购买教材、树宣典型等开支,做到每学校每学年至少可以开课一次,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根据儿童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数量的目标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努力在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使其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家长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家长学校学习资料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开办家长课列入各校年度工作计划中,使家长培训课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家庭教育工作面
一是聘请专家对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和较高层次的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优秀“二传手”;二是改变单一的家长课模式,变单向式、传统式家长会为双向式、开放式家长会;三是拓展家庭教学内容,使其更全面、更系统、更切合农村实际;四是结合家访、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把校内家长会延伸到校外,利用农闲把家长会开到村、到组、到户,为农村家长输送科学的家教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树立典型,强化宣传
一是创建家庭教育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二是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父母成为学习型家长;三是继续培养和评选“优秀家长”、“双合格家庭”、“优秀家长学校”活动,在对家教成功的好典型进行表彰的同时着重大力宣传,通过带动辐射,使科学的家教知识逐步深入广大农村。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
尤其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其义务和责任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防止对留守、流动儿童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现象发生。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十八篇
一、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误区
目前学期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区:
1、儿童观落后。如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学知识不足、孩子是附属品、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传,而出现拔苗助长现象。
2、教育目标失衡。如家长过高的文化期望、职业期望、心理预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入校后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体,一味满足吃穿;轻心理健康,这么小,认为他们不需要或漠视忽略了。
3、教育方式不科学。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如认为孩子小或是自己忙,造成教养分离;极端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过分亲昵、照顾、纵容、包办、甚至不适当的满足一切需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起适得其反作用。
4、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如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而老师则支持在游戏中学习;父母从自己愿望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而老师则孩子自由发展。教育内容偏差,导致教育力衰弱。
(二)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纵观以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家庭结构、父母价值观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大教育观——由狭义的家庭教育向广义的家庭教育发展。以往人们把家庭教育单纯的理解为关心孩子的学习,现在更多的家庭关注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等,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单向的家长向孩子实施教育走向双向的家长和孩子相互教育;关注家庭结构、父母婚姻关系、家庭人际关系等家庭生态因素对孩子成长带来的潜在影响;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多种角度来考察儿童家庭教育等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逐渐丰富起来。
3、走向学习型家庭。建设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旋律,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每个家庭开启21世纪大门的钥匙。学习型家庭是一种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学习型家庭中,儿童和家长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每个学期儿童都是家庭的活跃因素,他们与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续地、生态地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启蒙性。教给孩子的东西,必须是他们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
2、复杂性。家长不但要抚养孩子,还要促其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促其社会适应。
3、亲情性。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亲密度的制约,孩子越小感染越大,效果越显著。
4、生活性。由于思维幼儿的直接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决定他们是从生活中的父母和家人身上学习的,必须关注自身的形象。
5、细致性。大事因小事,家长应给予孩子细致的照顾和教育,切不可粗心大意。
6、权威性。由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需依附与家长,家长在家庭中这种独特的作用决定崇高威信。
7、个性性。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需给予幼儿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须知
(一)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是指三岁至六七岁这一时期,因为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时期。又因为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神经系统方面。脑重量的增加,3岁儿童的脑重约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基本已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成人平均为1400克);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脑电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5~6岁左右是脑电发展的第一个明显加速时期;约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清醒时间相对延长,3岁儿童睡眠时间为12~13小时,5~7岁只需11~12小时。
2、幼儿的游戏方面。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主要有: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如爬、跳等。
3、言语的发展方面。幼儿期是一种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其3~4岁词汇数量的年增长率最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词汇内容丰富和深化,词类范围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积极词汇较婴儿期大大增长;语法的掌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认知的发展方面。随着言语的发展,记忆在不断的发展,与婴儿期相比,幼儿的信息储存容量相对增长,对信息的接受和编码也在不断的改进,记忆的策略和元记忆初步形成;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最初实物、数和类的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5、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方面。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社会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中自尊感稳定与学年初期,应着重培养。自我意识发展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思维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倾犯行为和社会行为最早出现在此期,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要求,儿童逐步学会控制侵犯行为和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同伴关系,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总概括为:
第一,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形式;
第二,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
第三,是口头言语熟练掌握的关键时期;
第四,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课题;
第五,同伴关系尤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
第六,品德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第七,自尊感稳定于学前期。
(二)了解家庭氛围中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居住条件。居住条件的好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休息的质量,也影响着身心的发展。如随着城市独门独户的增加,给孩子的同伴交往带来减少问题应引起注意。
2、家庭物质条件。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家长不会吝惜,但应注意理智。
3、家庭结构。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也要保持完整的家庭,有益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4、家庭氛围。氛围是一种精神环境。家庭氛围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平等、开放、快乐的家庭气氛。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正影响例子
一个男孩子懂得“一个有良心的孩子都要回报养育之恩”的道理后,过生日时,不在吵着向父母要好吃好玩的,而是去问妈妈:“我是怎样长大的?”妈妈告诉他:“你小时候我的工作很忙,是姥姥把你养大的。”男孩很感动,当他听说姥姥60岁生日快到了,便利用课余时间悄悄地折了60只纸鹤。姥姥生日那天,待全家人的生日礼物都送完后,他把纸鹤窜起的花环戴到姥姥的脖颈上,并轻吻了姥姥。姥姥感动得哭了,她说,这是她今天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二)负影响例子
六岁女孩被祖母关进鸡笼致手脚退化,并失语。她未被关进鸡笼时,会说话,活蹦乱跳;他在竹块编制的鸡笼里生活了一年多,春夏秋冬没衣服穿,饿哭时靠邻居丢点土豆或红薯进鸡笼充饥,且鸡笼里没碗;他的妈妈已死,爸爸出门打工去了。他的祖母63岁,他说:“我不但靠不住竹子(指女孩父亲),更想不到笋子(指女孩)的福。”他的祖母由于伴侣已死去在和别人谈恋爱、她只关心她会自己不会坐牢、她还嫌给女孩洗衣服麻烦。
无论从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健康方面来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让我们觉得舒心,无疑是正面影响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更需要实际行动。让我们相信,播种爱,收获爱。
五、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
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
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
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
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二)家庭教育切记误区
1、心理误区。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我们不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教育误区。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撒一粒种子,生长出来的的确还是瓜和豆,关键在于他们有什么作用。
4、行为误区。耳濡目染,定型思维,驱之不去。父母的行为,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影响着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则,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他们成为明天社会所需要的一代。
5、语言误区。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爱的语言多了,有一天会有爱的成果收获。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信息,让他们相信自己,才会有迈出前脚的一步。
(三)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并丢掉不健康心态
1、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质。
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养,要自尊自爱自强,充满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等和不断学习。如归因方面,父母对孩子应有正确的归因,避免归因偏见,例如行为中心偏见在知觉他人时,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而不是认为许多情景因素在影响他的行为;自我暴露方面,可适当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处,也需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和我们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沟通,做到榜样效应,让孩子知道回报;学习方面,没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学去做怎样做父母的父母。
2、丢掉不健康心态。
一是丢掉补偿心。目的在于找回平常心,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创造出平常中的不平常。有了平常心,多几分理智多几分爱,毕竟目前我们知晓的一代圣君朱元璋,一代伟人如xxx等,他们的成长经过或长或短的历练。他们的父母也是平常人,奉献的是一颗平常心,拥有的是一个不平常的孩子。当然,英才豪杰毕竟也只是少数的少数,不可以把昨天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给他爱。
二是丢掉反常心。父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总是没有尽头的,用一颗平常心去培养孩子,相信有一天,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许还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比毕竟是有害的,花时间去吹捧,还不如花时间去赏识孩子的长处,让他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是丢掉虚荣心。孩子考试好了,到处炫耀,好似在自己脸上贴了金。反之,则拳打脚踢、冷眼相待,把缺点看成是孩子的耻辱,把特长当成孩子的摇钱树……虚荣,跨进了门槛,你意识到了吗?作为父母,只是一个领路人,陪伴者,只是一段路陪孩子走而已,不能追寻他们一生,虚荣会害了孩子,也会害了自己。
四是丢掉惧怕心。生个女孩怕受欺,生个男孩怕学坏。父母要培养女孩勇敢面对的精神,遇事不慌不乱,授予她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男孩的责任心,告诉他的责任是什么,如在家保护家园,长大保卫祖国等。惧怕并不会解决什么,关键在于怎么样才是保护。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关注
1、衣与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买时,应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单独洗涤护理,衣服注意储存,出现霉斑会伤害到孩子;服装原料为棉、麻等,种植中使用杀虫剂、化肥和草剂等,导致农药残留于纤维中,伤害宝宝的皮肤;储存面料时使用的防腐剂,会导致过敏,呼吸道疾病。
2、食与健康。合理膳食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全面供给、平衡供给、合理烹调。
3、住与健康。如噪声影响身心健康,一般认为强度在55~65分贝以上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的声音便是噪声。如水受到污染,人体的健康首当其冲受到伤害,有可能导致某XI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避免噪声。孩子的生存空间不外乎三个: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学校空间。家居空间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是第一位的;居住环境,孩子的玩伴应是父母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因数;优美的校园景观、奋发向上的同学、爱业敬业的老师构成整个学校空间。
4、行与健康。人的行为是健康状态的反映。对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着重在于培养行为,以促其社会适应。需要从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能力等方面来培养。
(五)手拉手——反馈检验
1、帮孩子开启“我能行”大门。卢勤把“我能行”归为六种力量:
一是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成人赏识的目光,能使孩子创造出奇迹;
二是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
三是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学会用发现的力量,金子就在你身边;
四是评价的力量——你真棒。评价是一种力量,适当的评价能生发出一种能力;
五是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学会与人合作市成功的开始。
六是创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成功只留给那些具有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人。
2、幼儿心理健康标准检验。有正常的智力活动,能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符的行为和能力;乐于同人交往,如乐于交朋友、待人热情;情绪饱满愉快,如对事物能够表现出情绪安定、愉快、乐观向上;性格开朗活泼,如心情开阔、天真、乐观、积极向上、心地善良;能够悦纳自己,如自信心强,能努力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有良好的适应性,如能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生活自理能力较强,面对困难勇敢克服;有正常的行为方式,表现为:行为举止与年龄相一致、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相一致、行为总体一致,不是忽冷忽热喜怒无常。
3、家长的角色。家庭环境中家长应扮演什么角色?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领导、孩子的兼职教师、孩子的保健医生、孩子的榜样和导游。家长要尊重和信任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平时做孩子的朋友,关键时做孩子的领导,在一些原则问题和重大事项上必须由家长做最终的决策,而不能迁就孩子的任性;做孩子的兼职教师,讲应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身教比言教更有效,更重要,每一位家长都应给孩子树立榜样,带着孩子去做;开明的家长不做“轿夫”,而当“导游”,引导孩子在人生旅途中前行凭借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向孩子介绍“旅行”路线;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69.[/M]
[2]吴增强等.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05).a,411-,422.[/M]
[3]张瑞芳.纵观我国学前儿童家教的历史和现状[EB/OL].
[4]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09).a,7-,31—44.[/M]
[5]卢勤.好父母好孩子[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04).a,6-,139-,201-219.[/M]
[6]宋宁等.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幼儿版[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05).4-6.[/M]
[7]郑晓边.心理变态与健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M]
[8]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08).252-271.[/M]
[9]乐茗.身边的危险之劣质童装[J].家庭教育.2008(1):26.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二十九篇
一个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我班有一个叫小环的学生,跟邻班同学小飞打了架。两个班班主任仔细了解了事情始末后,耐心给俩孩子讲团结友爱的道理,终于使他们认识了各自的错误,分别写下保证书,并在老师的面前握手言和。我们俩班主任都舒了口气:为两个孩子的勇于认错感到欣慰,可以安心度周末了。
星期一下午,小环的父母来到我班教室门口,激动地说:“昨天,邻班小飞叫了一帮校外人员殴打了我儿子,打得大腿根肿起,贴着膏药呢!气死了!现在的学校教育真有问题!”
原来,上周五俩孩子在老师面前握手言和后,小环又叫了他的几个所谓的朋友打了小飞,又吓唬小飞,说还要找人打他。小飞也赶紧叫上一帮校外人员殴打小环,好像还打伤了。
我赶紧联系小飞班主任,又联系到小飞家长,希望双方家长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毕竟俩孩子都有错。但小环家长同时带来小环叔叔、表哥等多人,人多势众,只要为小环被打伤讨回公道:“无论如何,打伤人就是不对,要赔偿!”
又过了几天,小环借口同学看见他撒尿而殴打同学。我了解后,一边苦口婆心对他进行帮助教育,使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一边通知了双方家长到学校沟通并共同引导孩子。谁知,小环妈妈又带了小环的表哥,还有另外的一青年来到学校。一见到她儿子就生气地说:“我不相信,经过上次教训,我儿子会无故打人。”果然,小环一经提醒,马上哭起来,说:“是他先打我的,老师不让我说话,还冤枉我!”好在,我们又找来其他同学作证,小环才很不服气地低下了头……
我请小环家长就孩子爱动手打人的坏习惯协助学校共同教育孩子,小环妈妈表示同意,但她带来的人还是愤愤不平。
一、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思想认识有偏差
山西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马荣红在接受《小学生心理成长导刊》执行主编采访时说:“父母的学习问题是个大问题。父母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观念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现实需要。”
前几年教育专家提出一个父母要领取“上岗执照”问题,还有些地方办起了“家长学校”。我认为,多数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问题,更多的还不仅仅是方法问题,更有思想观念问题,认识问题。比如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对待孩子与同学相处,对待孩子看课外书,甚至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等等问题,大多数家长都存在这样那样的认识偏差。
所以,家长一定要多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注意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另外,现在比较好的家教类书也不少,应该看看。
二、大人之间口径不一,甚至互相唱反调
有的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时要求不一致,一个说东,一个指西,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孩子从父母身上看不到互相的尊重。我们又怎么能希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能学会尊重别人呢?
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么是被父亲、奶奶严禁与母亲见面,要么是被母亲严禁与父亲见面……我们又怎么能希冀这样的孩子学会宽容和友好呢?
所以,家长真应该多多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三、溺爱孩子,单从感情出发,不能理智地教育孩子
请看这个镜头:一家老少在餐厅吃饭,父母争着把好吃的都夹到孩子碗里。爷爷夹起鸡腿刚要吃,母亲说:“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跟孩子抢吃的呢!”
我们做小学教师的,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难教:“孩子比我还凶呢”;“孩子在家常常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拜倒在孩子脚下的父母们难道不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已经给孩子过多的照顾?我们是否正在培养一个个家庭的“小皇帝”?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孩子就不需要学会关心他人,而只会接受别人的照顾吗?
四、只重视孩子的生活和安全,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
篇头出现的小环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只是想着怎么在外人面前逞威风,争好处;只知道宝贝自己的儿子,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点的委屈。
这样的家长总是不管自己的孩子有错没错,先埋怨别人要紧。他们并没想到,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先学到的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以配合家长的无理取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教育家长开始,家庭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三十篇
我处于农村基层教育这中,所面临的学生是来自经济落后知识匮乏的家庭,对于这种我们无力改变家庭现状的教育,我们该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呢,这是每一个山村基层教育者的难题。农村家庭现状可总结如下:
__镇地处海拔米,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毫米,主要以种植玉米、洋芋、烤烟等农作物,由于土地贫瘠产量效益差。收入极不平衡。从而迫使部分家庭不得不外出务工,于是就出现了下列情况:
就我班上而言,现一年级共有学生74名,其中有留守儿童近20名,单亲家庭近10人。留守儿童多部分是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有甚者是只有稍大点的哥哥姐姐带着。单亲家庭的原因是有的不幸离世,有的妈妈不堪生活的拮据丢下家庭孩子离家出走。跟着祖辈的孩子他们在知识上得不到益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是父还是母一天为了生计而奔波也无暇照顾孩子学习。这样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使孩子心理上出现偏差。给学习带来障碍。
有些家庭的父母报着这样一种观念,把学生交到学校学校就得包干,他们除了给学生吃住外,几乎不再过问什么。这些孩子虽然饿不着冻不着但精神安慰上或是跟家长沟通的机会上基本没有。导致在家家长基本不管、学习基本不动。
教育是三方面的即学校、家庭、社会。只有三方面合作共管才有教育的成效。就家庭而言我们能做的有:
(1)精确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要精确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家访,在进行家访进我们要先预设一些有针对性问话,以便了解家长的思想,并做好记录。回校后及时整理总结,达到些次家访的目的。跟学生拉拢关系,了解其动态。
(2)班主任老师要不定时召开家长会,而且尽量全员参与。
利用家长会这个时间就家访中所了解的情况对家长进行培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例如在孩子面前不讲粗话,不不酗酒。克制家庭吵架等等。让家长给孩子树典范做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总之,提高家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难点,不是一两次的交流和培训就能解决的,可能有些错误观念已经在他们脑里根深蒂固,甚至用小学阶段都无法扭转,那么就需要我们另找路子。教师要做好这种心理准备,反正孩子是天性善良的,本质是质朴的。用我们的耐心和诚心就算把石头捂出一点温度也是一种成功吧!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三十一篇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制设置,使其家庭教育逐渐趋于边缘化。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制时间与普通学校一样,分为春秋两个学期。一般情况下,其春季学期为每年3月1日开学,7月10日放假;其秋季学期为每年9月1日开学,1月10日放假。学生在学期间的法定节假日,有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节假日时间共计14天。其周末时间全年共计74天左右,寒暑假时间全年共计101天左右。以上三项节假日时间累计共189天。以一年365天计算,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全年在校时间共计176天左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学生每周均从星期天下午入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放学离校,中途不回家。也就是说,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学生是在学校度过的。在这段时间内,其家长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空间距离拉大,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这一学制设置,十分不利于家长与孩子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致使其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显性地位下降,影响力减弱。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模式,在责任和义务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由于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全程食宿和相关教育,为农村家庭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只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
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寄宿制学校的产生,使学生家长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不仅不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用为孩子提供食宿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从而在形式和实质上,使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一种“在家父母管,在校学校管”的不利思想。与此同时,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其家庭教育文化含量缺失。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92位受访者中,有3.3%的家长表示没有听说过或者不知道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96.7%的家长听说过或者知道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76%的家长(包括没听说过家庭教育的)不知道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只有24%的家长认为,自己能够进行家庭教育,但其对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却不是很清楚。家庭教育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完成的。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则直接与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成正比。所谓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是指家长在对孩子世界观形成上的有效影响力,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与方式的指导能力,以及提升孩子人际交往、认知自我等能力的总和。[2]家长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就越高。调查发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人数为0,拥有高中学历者也只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7%。家长文化水平的极度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我国目前有近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在一些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体是其祖辈。农村老年人多是文盲、半文盲,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凤毛麟角。他们不仅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照料,且其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法上,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由于孩子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缺乏应有的父母关爱,致使其对父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由于祖辈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修养的提升,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部分孩子不懂文明礼貌,学习成绩差,乃至性格孤僻。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侧重于道德伦理教育,往往将孩子的价值与家庭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学家科尔曼曾将孩子的家庭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利用孩子的劳动力;第二阶段,将孩子的教育视为家庭投资;第三阶段,孩子的最终学习成就与家庭利益关系不大。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儿童与其家庭之间的关系,往往处于科尔曼所谓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相关实地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据调查,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家长,往往利用孩子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时间,让孩子为家庭干活,以减轻家庭生活压力;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家长,往往将孩子入读寄宿学校的相关费用开支,视为家庭投资。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需要利用孩子的劳动力,以分担家庭生产劳动;另一方面,他们又强烈地希望,通过接受应有的教育,孩子日后能肩负起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由于农村地区小学生家庭普遍认为,孩子的价值,仅体现在其为家庭所做贡献的大小,以及其今后能否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上,因此,在对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其家庭成员(家长)缺乏对儿童学习的有效指导和规划,致使其家庭教育始终无法达致科尔曼所谓的第三个阶段———孩子的最终学习成就与家庭利益关系不大(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而只是专注于培育儿童)。
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受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忙于生计等原因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沟通甚少。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均是星期天由家长送到学校,星期五再由家长接回家。在此期间,其家长虽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多,但是沟通很少。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都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身体健康,不哭不闹就行,因而其很少给老师打电话,或者以其他方式,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4~5年级)学生,由于其大多结伴上学回家,其家长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其除了参加学校指定的家长会之外,一般不会主动到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甚至无法参加必需的家长会。由于家校沟通不畅,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教育无法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二、对策建议
由于受历史传统、地理人文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城镇地区。落后的经济,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使农民从为家庭生存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如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及充裕的经济能力,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有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活动。对此,可依托工会、妇联、团委组成专业服务队或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其力量,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开展定点定期帮扶,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城镇小学相比,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相对匮乏。自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以充分保障农村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此基础上,相关教育部门除应继续在住宿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投入外,更应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其教师待遇,并为其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心理教师、安保人员等教辅人员,以缓解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因教学基础设施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而带来的办学压力,使其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帮助。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借助民间力量,以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途径单一的问题。对此,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大力扶持各种非政府组织,为其提供相对宽松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支持,使其成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有益补充,以助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畅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平台。家长学校设立的初衷,旨在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的教育素质,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目的。
据调查,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虽都开设有家长学校,但或因学校教学资源紧张,或因学校忙于学生教学管理,或因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生产生活繁忙等诸多原因,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从未开展过针对学生家长的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致使其家长学校的实际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重要纽带,因此,要切实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应切实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培训与指导,以形成家校共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局面。
三、总结
克林齐指出,家庭应当成为学校最恰当的隐喻词。鉴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为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应努力将农村寄宿制小学打造成为孩子另一个意义上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教师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教师,同时也应是学生的父母。教师在承担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学生父母的角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以与其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三十二篇
未成年人是青少年时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教育培养好未成年人,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的努力,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如实了解我市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的现状,讨论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从宏观上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我们下发了《xxxxx市关于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以我市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市四所中学、6所小学五、六年级的3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下发调查问卷3000份,收回问卷2988份(问卷由学生本人填写),收回率为。通过调查,对我市家庭教育状况有了较为全面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一、家庭教育现状与特点
二、问题与原因
从调查中反映出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仍然存在,影响了家庭教育效果。简单、粗暴式家庭教育方式还普遍存在,调查中显示:33%的学生不希望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自己,甚至的有父母对孩子说,“如果这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将你赶出家门”,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2、父母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家长的人格和言行是一种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它对子女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家长的道德品质不仅是子女学习的内容,也是子女学习的直接榜样,家长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对父母是否满意一栏中,满意占60%,基本满意占38%,不满意占2%,父母经常不回家、回家晚、不关心自己是学生对父母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30%的学生看不惯父母打仗、骂人的行为。
3、家长注意孩子思想品德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考试分数最终决定升学的因素,使得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调查中,一方面对于“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种选择中,95%的学生选择的是父母注重对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1%的学生选择父母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思想品德的占4%。而另一方面“在你记忆中父母对你伤害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中,回答“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没出息”“学习成绩这么差,你还能干什么”占9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上一度出现的重智轻德倾向并非出于家庭或家长的本意,而是与应试教育中的某些弊端有紧密关联。
4、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包办较多,孩子自主自立较少,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对孩子宠爱有加,娇生惯养,形成孩子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善待他人,追求享受,不能吃苦等思想品格方面的缺陷。调查中最不希望父母为你做什么一栏中:“不希望父母过分爱我”、“不希望父母太过分关心我”占55%。“不希望父母让自己做一些自己不爱做的事”占40%,“不希望父母为我做我做会的事”占5%。
5、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正确的家庭教育。有的父母离婚后,在生活、学习上很少关心他们,教育不好,他们就会走极端,成为问题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家庭的温暖。调查中显示,“我不希望父母离婚,好让他们多给我一点关爱”、“我希望父母能够给我一个完整的家,让他们一起来爱我,不要不管我”占3%,单亲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照顾。
三、对策与建议
1、认真学习贯彻xxx中央x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一定要深刻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自觉性。
2、要继续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对家长学校进行分类管理,以学校、社区、农村中心户为依托,办好家长学校,将家庭教育纳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家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家长的素质。定期监测评估,使家长学校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保证家长学校持续、稳定地发展,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创造条件。
3、要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调查研究。各级妇联和家庭教育学会要组织家庭教育理事和社会热心人士,认真研究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趋势,针对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将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家庭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家庭教育工作更贴近家长的需要,为指导和推动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三十三篇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对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也决定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本次对本地区的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研,将有助于家校的相互配合,提高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二、地区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沟口办事处,距离城区较远,学校服务范围4平方公里,人口9千人,本地主要经营果园和农产品,经济产品比较单一,被规划为防护林带。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速,本地区人口逐渐减少,有75%居住的是老人,还有一些是租地种粮和租果园的,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是这一地区家庭的特点。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为小学二至九年级学生的家长,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
四、结果与分析
对问卷所得资料进行了定性分析,再结合访谈所得的材料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1.55%;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
(二)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家庭收入不容乐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约占,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约占,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约占。
(三)从家长的教育观念来看:几乎所有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品德教育,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是智力开发。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从“投资让孩子课余参加培训”来看,小学家长比较重视“唱歌、跳舞、美术”等,而初中学生家长比较重视“文化课补习”,从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满意看,小学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高,而初中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低。
(四)从家长的教育内容来看:还是重视书本知识,课外阅读书籍极少,但从“您孩子经常做的家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扫地倒垃圾、洗衣服、做饭”方面做得比较好。
(五)从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来看:大部分家庭民主氛围较浓,从“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采取的教育手段”来看,大多数家长都是“谈心”,“责骂、打罚”较少。从“您教育孩子最大的烦恼”来看,“孩子个性强,不听话”较多,其次是“没时间”。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很大改善。
五、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责任观念仍然落后
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学校的事了,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近些年,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些家长从来不到学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连家长会也不来参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对孩子学习情况就更不清楚了。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有些家长还习惯替子女说话,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部分家长与学校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成效减弱。
(二)家长不主动与学校的联系
被调查的老师均表示,目前家长与学校联系的较少,很多家长不主动与老师联系,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思想状况。目前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有些家长还不一定到,来的家长大多数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二是班主任老师电话联系,有的以没时间为理由拒绝来学校。三是教师不定期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家长在家。
(三)家庭缺失家教知识不足
从我校学生家庭结构变化看,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的主流格局,还出现了较多的流动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多种类型的家庭,家庭的缺失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困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良好夙愿仍旧是每一名学生家长的共同心声,当家长发现孩子做错事情,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会严肃批评教育,但总感现在的孩子不服管、不听话,所掌握的家教知识不足,远远满足不了目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六、建议和对策
(一)家庭层面
社会在发展,竞争在加剧,家长应把子女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每一位家长都要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要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要过分依赖学校,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并且积极主动寻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习惯良好的好孩子。
(二)学校层面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师的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改变家长会形式,制定家长学校章程和考核办法,落实好家长学校的任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指导要跟上形式的发展。要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密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三)社会层面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三十四篇
【摘 要】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经验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
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待享受即可,导致其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营养的过分吸入,体质差,锻炼少,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响。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由于孩子已经习惯于祖辈家长凡事都听从自己的意见,走出家门后,当面对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会去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溺爱导致儿童独立性差,儿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辈承包,自己无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一旦需要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为中心。
由于在家庭中,儿童就是中心,祖辈围绕他转,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后,容易导致情绪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爱导致自私,儿童习惯于被照顾,根本就没有关心照顾他人的概念,所以,虽然老人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二)阻滞儿童智能的开发。
对于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些。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为他们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识,早教观念不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下降。
最为突出的是,儿童此时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如生活常识还好解决,但当孩子问及科学知识或其他知识的时候(如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些问题),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识面狭窄而回答不出来,而此时如果他们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问题,又或者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来敷衍、误导孩子,很有可能就导致孩子的积极性降低,不再对知识有渴求欲,不再对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对事物有创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这个世界的秘密,这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滞了儿童智能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而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现的很多问题就较难解决了。
(三)易养成儿童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就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会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道德习惯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这年龄段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极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对其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喜忧参半。
很多祖辈家长们,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在这方面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是令人担忧。例如有些老人个人卫生做不好,有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很有可能被孩子记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识正是最强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了,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终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冲突。
祖辈家长由于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要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
祖辈和父辈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这就使祖辈和父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方法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易导致家庭教育冲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家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不能有统一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
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教育, 2008(5): 11.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8): 137-139.
[7]刘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学与管理,2005(12): 29-31.
[8]夏为菊,王邦虎。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经济学论文xxx target=xxx_blankxxx>经济学院学报, 2007(3): 159-160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三十五篇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开放的城市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使得年轻的劳动力难以在农村生存,因此诱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潮。
但这些农民工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付出的却是远离子女的代价。在农民工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于此形成了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基本属于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料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据此,启东市妇联以汇龙镇爱新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概况
拥有3000多人口的爱新村,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左右,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20%,约有180人左右。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与母亲住一起的,与父亲住一起的有,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一起的有,与叔伯婶姨住一起的有,其余寄托在其他人那的有;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一年之内见过父母1-2次的占56%,见过3次以上的占15%,一年内未见父母的有29%,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
二、存在问题
以上数据说明了农村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健康与成长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的最好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营养,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体体质偏低等问题。
3.心理与品行方面: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坐标,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又缺少正确
的是非观念,极易养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习惯。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影响,遇到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三、建议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个选择,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慎重选择外出务工,要把家庭教育摆在当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金钱;引导外出父母切实负起养育责任,尽量改善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家长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沟通方式担负责任,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要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给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全面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开展教师帮扶留守学生活动,定期家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了解家庭生活环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学校应开展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会。政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制定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地开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优质的入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村妇女儿童之家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劳动知识培训,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成立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村干部实行包片负责,组织老教师做好代理家长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强大。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三十六篇
儿童学前教育是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并重的的阶段性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是孩子步入ji体生活的第一步,老师为他们开启德育双馨的天空。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将提高和改善幼儿园教育水平作为我市儿童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人口xx万人,3-6岁儿童xx万人,公办幼儿园xx家、民办幼儿园xxx家,入园率达到分别达到xx%、xx%,各类家长学校数达到xx个,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为100%。
二、具体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经济发展的希望,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学前教育工作,形成了“市委重视,政府负责,部门主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列入了学前教育工作计划中。由市政府副市长王静慧同志亲自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具体负责,由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协助负责,各街道、乡镇参与负责的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我市儿童学前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注重教育引导,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市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有效的平台,通过聘请儿童家庭教育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开展家长座谈会交流育儿经验和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广大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有了可喜的变化,家庭教育更加民主开放。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会教育方面以加强舆论引导为主,让孩子看到更多的好电视、好电影,接触到更多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从小塑造积极美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是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健康学习氛围。教育局每年定期进行教师过级考核制度,严把教师质量关;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将好的经验和做法被己所用,让生活在县级市的儿童能体验到地级市儿童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氛围;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实现了家园共育和谐发展。
三、取得实效
我市儿童学前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分为个别指导与ji体指导两种方式。个别方式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家长间一对一地联系与进行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ji体方式是指对家长群体进行工作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专题讲座、家教经验交流、各种亲子活动、家教园地、组织面向家长的开放日等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必须将ji体方式与个别方式有机的结合交替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是丰富活动载体。幼儿园开辟的家教园地、学习天空、亲子阅读、校园预览、安全小贴士等栏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保证每月更换相应的幼儿学习、生活、安全、卫生常识等内容以及本班幼儿的活动内容及需家长配合的事宜。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态、班级的重大活动、教育内容和交流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通过展示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内容、精神,逐渐地渗透到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在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家长的热情和参与的比例在逐步的提高。
二是组织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多渠道的宣传,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在礼让方面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对长辈对邻居等要主动礼让不争吵,主动关心帮助,带动孩子,从小以礼待人,乐于助人。
家庭教育的研究范文 第三十七篇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季的落叶,寒冬的白雪,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家长掐着时令带孩子郊游,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唤回家长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
跟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览时,若家长能做精辟的讲解,孩子是最为佩服;如显知识不足,则会迫使家长去翻书查资料,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购物。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跟家长逛商店,顺便要点民爱之物,家长可乘机介绍商品知识,灌输勤俭持家的道理。孩子长大一点了,可以为家、为自己购物,家长陪着当参谋,边买边谈,边看边谈,边走边谈,两代人之间相互没有戒备,是教育的好机会。
跟孩子一起娱乐。晚饭后,节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长,吹拉弹唱,谈天说地,让家庭充满欢乐的气氛,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