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9篇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 第一篇
调查时间:20××年4月
调查地点:日照
调查内容:关于日照留守儿童的调查
调查方式:摸底造册
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辖 62 个行政村, 万口人,全镇现有中学 3 所 , 小学 11 所.根据爱心联盟的初步统计,仅镇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就共有留守儿童130余名。若是1、按照全国共有留守儿童5800万的比例来计算,三庄镇有留守儿童300余名,还不包括单亲家庭和父母双双不在身边的。
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出现了数目巨大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问题最为突出,最急需解决,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帮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两会”期间,有46位农民工兄弟参加了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农民工朋友的心声和愿望。在46位参与者中,有67%的农民工兄弟两年及两年以上时间才能和孩子见一次面。他们中间85%以上都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所以没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而条件不允许到底指什么呢?其中选择收入低,在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大的占到42%;选择工作时间长的占到7%,而30%的农民工兄弟选择了孩子上学有困难,18%选择了住房条件不允许,还有3%选择了其它因素。而离开孩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教育,选择这两个选项的分别占到28%和46%。当被问到希望孩子简单的学一些知识就外出打工还是希望他们一直上学时?参与调查的所有农民工兄弟都选择了后者。从这些调查结果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对孩子的牵挂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农民工兄弟希望政府能把教育办得更好,让更多农村孩子能够成才。
日照爱心联盟作为民间公益力量,一直在关心着留守儿童,寻找突破口,和三庄镇学校协商沟通,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懈的努力。
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培养导致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心理状况、人身安全等三大问题比较突出。
“早上醒来,爸爸、妈妈就不见了。”
“爷爷奶奶对我很好,每天都给我做饭,洗衣服,放学时去学校接我。”孩子们遗憾的是,有许多心里话和爷爷奶奶说时,他们听不懂,只能等到见爸爸妈妈时再说。
虽然爷爷奶奶很疼爱孩子,但营养健康状况不佳和性格内向是留守儿童突出表现的两大问题。隔代培养,提供给孩子的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而孩子们需要的是营养丰富的饮食和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的亲情关爱。
事实上,在精神层面,除性格内向外,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尤其令人担忧。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易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厌学情绪。”学校的老师多这样说,学校里差生多为留守儿童,中途辍学的也以留守儿童居多。“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放弃学业,走上人生歧路。”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是其他儿童的数倍。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和祖国的未来发展。”
爱心联盟和三庄镇的主要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造册,基本摸清了三庄镇留守儿童的情况。学校和老师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倡导关爱-----走进学生家”的活动早已开展。竖旗中心小学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许多老师在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走进学生家里,进行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环境。学校的老师和许多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帮一”固定关爱对子,范丰路老师代管的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张宝华,赵庆祝老师代管孔东云,校政教主任平传亮代管单亲学生—孟艳红------。问题在于老师的数量远远不能和留守儿童的数量成为比例,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显然是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杯水车薪。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到了迫不及缓的程度,仅仅依靠民间公益组织和学校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必须由政府出面,统筹安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就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在和竖旗中心小学负责人交流中,有一个很好的建议,由社区提供场所,组织志愿者队伍,每逢周末进驻到社区,和留守儿童近距离密切接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 第二篇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致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就越来越多。我们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市几个村的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提出我们的建议。
关键字: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国家近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关心,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况,让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进入到人们关注的视线之中,让他们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帮助。为此,贵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安顺市平坝县开展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
1 调研时间
xx年7月23日——xx年7月25日
2 样本选取
抽取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齐伯乡的4个村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收回率92%,在调研过程中,以匿名的形式实施调查,并分层随机抽取50名儿童进行了个别访谈。
齐伯乡位于平坝县西北部,东接清镇市犁倭乡,南接十字乡,西接乐平乡,北连织金县,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其中省级一类贫困村十个,二类贫困村3个,全乡总人口万人,大概有5千人外出打工。乡民知识文化相对偏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外出打工的情况十分普遍,导致滞留在家的儿童达到大约1200人。
3 调研过程和方法
齐伯乡地处偏远(据县城28公里),山势起伏较大(南高北低),地势险要,平坝县最高和最低的地方都在齐伯乡。为了全面了解齐伯乡留守儿童的现况,我们在乡团委的帮助下对齐伯乡的齐伯村、下寨村、跑马村、格支村四个村进行抽样调研。为了更多的收集信息,我们采取徒步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在调研地点,深入到每户农家 ,对农村留守儿童采取问卷调查及对儿童和监护人访谈的形式来了解儿童的现状。
4 调研结果及分析
结合此次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统计总体状况如下:
生活状况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是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其余一部分跟其他亲戚住在一起,还有极小部分自己单独住。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主要责任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监督他们的学习,但能给留守童辅导作业和在思想上进行教育的监护人很少。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左右的监护人能够辅导儿童做业和进行思想上的教育,60%的留守儿童会自己做饭,洗衣服,独立生活,40%的父母会经常打电话回来和孩子通话。
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容易发现但其影响较大。根据我们走访四个村的留守儿童家庭所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以下三个问题:
1、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没有父母关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18%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7%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与孩子分开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需要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孤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心理上的寂寞与生活上的不足,造成孩子封闭自己,害怕与陌生人交流的畸形心理。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留守儿童很少参加集体活动,33%希望在学习上得到老师的关注。
3、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20%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会时常产生矛盾,特别是爷爷奶奶管不了就放任自流。7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导致一些孩子也想读几年的书就出去打工。因此,关注他们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的。
学习、教育状况
在齐伯乡四个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主要有三个因素导致儿童的学习下降:
1、结果显示,85%的儿童喜欢学习。但是学习成绩55%的都是在中等,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只有25%的同学会去问老师,其余50%希望父母帮他们解决,但是父母不在,这些问题就一直积压而又的不到解决,就导致了他们成绩的下降。
2、留守儿童放学回家,50%的学生会先做完作业,然后在去干其他的事情。但是其他一半的人分别是去看电视或是找其他朋友玩。据我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但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的监护人会监督他们学习,而孩子不愿意被监督认真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大多数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调查结果中,50%的监护人的文化程度都是小学,只有8%的监护人是高中以上文化。这也导致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关键因素。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及时的解决,成绩的下降也就必然了。
5 对关注留守儿童给出我们的建议
留守儿童,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配合,只靠学校教育是很困难的,“留守儿童”离开校园后接触不良社会风气,又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得出,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家庭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应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家关注。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首先,学生的后天性格与能力的好坏有大部门和学校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应该对带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我们调查结果显示有33%的留守儿童希望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老师关注,这对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重要;其次,学校在教学资源分配上对于留守儿童应该给予更多的分配,建立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设立“留守儿童”档案,经常性地与他们沟通情感,弥补其缺失的亲情,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得到生活上温暖。第三、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通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社会方面
社会是将来孩子们所必需走上的人生舞台,社会的关注对于留守儿童极为重要,社会关注、支持。会让他们更快的学会感恩,人学会感恩了方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孩子们对社会一个很好的理解,是他们走入社会的必要过程,提前认识到社会的光明,然后在看到社会的另外一方面,那么他们会尝试着去改善社会,使社会充满光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孩子的影响缺一不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人生就像一张白字,是这三个因素给了颜料,但是图画的绘制是他自己来完成。我们所能做的是怎样使得我们给予他们的颜料更加的丰富阳光。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 第三篇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朱寨村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条连接市区与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较为特殊的农村。该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务工人员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七。农民土地较少(每人约7分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该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为情感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时间分离,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该地留守儿童比例达百分之57,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 第四篇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违纪违法事件。例如有个孩子,作业不按时完成,成绩很差,甚至在上学途中突然走失,和其他同学相邀一起打牌,家人以为在校读书,学校以为生病在家,影响非常恶劣。找到他爷爷和奶奶协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说:“教育孩子我们也不懂,我们给他吃饱穿暖就尽到责任了,全靠老师帮忙教育。”对此我们有何话可说呢。
虽然在生活上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关心,但是我们在孩子的学习,心理、生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又给予了多少关心和关注呢?比如孩子在校干什么?表现如何?及时回家吗?……这些我们关心了吗?虽然孩子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不离爱”,为了提高大家的教育方法与管理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在家,生活成了孩子的主要顾虑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像新娘一样对待孩子,解决孩子的生活问题。大家都知道亲娘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不计得失,不图回报,含亲茹苦,只求孩子成材,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贪图将来他们对我们的报答,因为这些无私的付出会密切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将是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二、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把孩子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心理健康问题已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2、有自卑心理情绪。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3、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如:与家人顶撞,不听亲人劝告;不听老师的教导,与教师对着干。
4、产生怨恨父母心理。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问题,其中年齡越小的孩子表现比较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 ,所以我们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谨慎。
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
三、正确的教育孩子。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老师的工作就更是复杂了,那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比如:
1、我们怀疑孩子说谎时,怎么办?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
2、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怎么办?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千万不要支持孩子说谎,推缷责任。
3、当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怎么办?我们要充分冷静,等双方都冷静后,我们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并说:“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
4、当孩子缺乏自信的时候,怎么办?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她):“孩子,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
5、当孩子受到委屈的时候,我们可以帮他们擦去眼泪,并安慰他们说:“孩子,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会受到委屈的,我相信你最坚强,以后别人会理解你的。”
6、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表扬可以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们鼓掌,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 第五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其中一部分群体赴韩务工,一部分涌入经济发达城市,而他们的子女大多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照顾,从而形成了一支特殊的“留守儿童”队伍。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正常的爱护、教育和关怀,有的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社会习气,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其教育问题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我市有中小学校共计28所,农村中小学14所;其中汉校有6所、朝校有4所、民族联校有4所。从留守儿童分布情况看,汉族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6%~68%之间;朝xxx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2%~90%之间;民族联校留守儿童基本是朝xxx学生。从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比较高,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接近极化,尤其是朝xxx学校留守儿童所占比更为突出,民族联校和汉校的留守儿童也多是朝xxx学生。
(二)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者,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的生活几乎处于无限制状态,缺乏正常、积极的教育和引导。而且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与父母进行沟通和感情培养,长此以往,大多数留守儿童会变得感情冷漠,容易形成内向、自卑、孤僻等性格特征。可以说,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越长,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化就越大;儿童年龄越小,变化就会越快。亲情缺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人格形成以及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人际交往不和谐。一是由于外出父母回家频率很低,与孩子联系较少,导致亲子关系相对而言比较淡薄,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正常交流关系慢慢淡化,使留守儿童难以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二是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最关键的社会化主体,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老师并没有对留守儿童给予较其他儿童更多的呵护,师生关系不密切。三是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留守儿童可以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约束。留守儿童与同伴,虽然能够相互倾诉或简单劝解,但由于他们社会交往阅历浅,交往能力差,不能够完全相互指正各自的问题。
(四)社会救助不完善。随着留守儿童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上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社会救助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得到社会救助的留守儿童家庭比例小,另一方面是在接受救助的留守儿童中,接受一次性救助多,接受长期救助少,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困境。而且,大部分救助形式主要是物资帮助,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持。
(一)家庭收入低。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收入的总体水平直接决定着家庭的生活状况,也决定着孩子的教育支出。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到韩国或者是经济发达城市务工经商。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兼顾外出务工与子女教育,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多数会选择前者。简言之,较低的经济收入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父母监护缺位,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的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有逃课、打架等现象发生,而部分学校教师对此感到无能为力,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行,有时对留守儿童采取放任的态度。而且,大部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里课程,配备的心理辅导教师也是由其他任课老师兼任,缺乏专业性。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学校教师往往力不从心,很难做到给每个学生做家访。
(三)同龄群体负面影响较多。由于许多留守儿童与监护人关系不和谐,使得他们更愿意与其同龄伙伴交流。一方面,留守儿童的同龄群体与他们年龄相当,对社会的价值观与他们一样存在歪曲的方面;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同伴往往还是留守儿童,他们有共同的弱点,这就使得他们之间容易达成某些共识,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三个纳入”,即坚持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评范畴,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全面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组织领导和专项考评机制,制定工作规划,完善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二)强化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和各学校应及时收集留守儿童的资料,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身心
发展,及时与孩子外出父母联系,共同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为改善儿童的教育环境提供更具科学性的决策。同时,要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比较集中学校的师资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提高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强化老师们的引导和教育能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学校社会环境。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 第六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在如今特殊的历史时代中,大量的农村劳力涌向城市,在这股社会洪流中,堡子镇这个小镇自然也融入了社会大潮。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走出了家门,只剩下了老人与小孩子们,留守的爷爷奶奶与留守儿童太多太多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牵扯着老师们的心,留守儿童的教育被学校高度重视,为更好地教育好祖国的新一代,让留守儿童在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堡子小学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并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重点针对四、五、六三个年级进行,因为这些年级感知认知能力较强了,对于父母外出的感受更加深刻,并且能表述清楚自己的感情。
一、 堡子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堡子镇在会同县来说是一个相对较大的镇,全校学生共861人,其中留守儿童有569名,占全校总人数的66。而四、五、六三个年级的留守儿童只这几个年级总数的58。出现了低年级留守儿童相对较多,高年级的相对较少的情况。老师行了分析,其原因可能有这些,首先是因为孩子的原因,因为长年的在外打工生活,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远了,起初并不太引起父母的关注,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因为长期缺少父母关爱而长大的孩子,性格方面与父母所期望的相差太远了,家长们感觉已经管不住孩子们了,想在他们这个时候努一把力,挽回一点,尽自己为人父母的心意吧。另一个原因是经过几年资本的积累,早年出去打工的父母现在有了一定的本钱,回来自己家乡发展了,少挣点钱,孩子是最重要的。
本次重点调研的孩子在9到12岁之间,从孩子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学习状况、心理状况三个方面进行调。首先家庭环境方面,在这些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占了三分之二,这此孩子百分之九十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其余是和亲戚住在一起,这种隔代教育或者隔了一层山的教育最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父母一年回来一次的占了百分之八十多,其余是半年回来一次,虽然孩子们表示自己的父母每个星期都给自己打电话联系沟通,但因为长期不见面,电话上的话有的也少得很。但另一方面又都强烈是自然地想念远方的双亲。但内心有的已经慢慢地疏远了。所以他们一遇到困难,就只能向同学和朋友诉说,很少选择向父母诉说的。而与他们玩得最多的是同学和朋友,父母远在天涯,而爷爷奶奶老了,有的还要照顾好几个孙子孙女,能管好吃喝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经过调研总结出留守儿童的特点有: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能力差
因为留守儿童是祖父母与亲戚带的,他们一般只管好孩子的吃穿住就行了,没有精力出没有责任去管理孩子们的学习,学习上没有人督促与监控,加上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这种能力得到了空前的膨胀,很容易形成学习上懒散的习惯。在学校违犯纪律,拖欠作业,不爱学习的留守儿童占的比例很多,是一大片。老师们感觉,现在教书压力很重,学生真的好难教。
(二)性格孤僻但暴躁,内向而易逆反
在调研中与老师们交谈中发现,每个班都有几个这方面极典型的例子,内向的学生一问三不理,与同学老师都不愿意交流,对一切失去兴趣。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却又不能冷静对待,而是以极端的方式发泄,或者更加沉默,或者极力反抗,有的甚至一怒就动武。就算是老师也一样的顶撞不误,长幼观念全无,难以疏导。
(三)物质上的富有,感情和亲情的淡漠,
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在这种缺少关爱的环境下成长,尽管监护人如爷爷奶奶也疼他们,但哪比得上父母的爱呢?这是一种世间最亲最本能的感情,从小就让他体会得少,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对周围的人与事产生多么深厚的感情呢?有的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们的亏欠,有的每天给孩子五元或者三元的零花钱。但这钱不是感情的缝合剂,只会让孩子养成对物质过分的追求与依赖,更加地缺少感情。
二、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进行的一些教育方法。
其实这几年来,为了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学校是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具体大的举措有如下这些。
(一) 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百名老师下农庄”的大型家访活动。
这个活动已经在堡小进行了两年了,每个学期,学校规定每个班确定家访对象,特别是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家访对象,老师们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经过家访,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很不容乐观。祖父母表示对孙子孙女的教育力不从心,事务多,孩子们不听管教,反而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有的监护人则根本不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家访的老师在田间地头找家长们说了几句话,他们又忙着去做事了,根本没时间和老师们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说随其自然吧。但有一部分还是起作用了的,家访的老师与监护人互相把孩子在学校与家庭的情况做了沟通,达成了教育共识,找到适合教育孩子的切入点,这样对留守儿童好一些。尽管如此,堡子小学一如既往地坚持大型家访活动,终于让家长们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答应与老师共同管理好孩子。另一方面我们也更加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个性了,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了,而是想办法耐心疏导与教育他们。
(二) 对留守家长开培训会,让他们掌握教育留守儿童的一些方法与技巧。
学校每个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其实就是留守家长会议,会和留守家长们沟通,建议几种能让他们接受的一些教育子女的建议,如提醒他们,要怎样不溺爱,做到爱得有度,孩子们使性子爷爷奶奶一定得怎么办等。学校还召开了寄宿生家长会议,因为寄宿生其实基本上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了,而寄宿的话有老师管理,有的还有生活补贴,干脆放学校寄宿算了。这些留守儿童是最让老师们费尽心思的学生,对于调皮的难管的学生除了学校就没地方管了。于是又专门召开寄宿生家长会
议,让学生辅导员与家长面对面谈话,互相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做好家校教育的衔接工作。(三) 师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象。
每个老师都指定两名到三名左右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象,就象母子父女一样,抽一定的时间陪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好有的放矢进行及时的教育,让他们的困难得以及时有人发现,有人诉说,有人解决,尽量让问题儿童不成为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不光是老师的问题,也是全中国的问题,是时代造成的,但原留守儿童时代早日结束,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社会也会更加安定和谐。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 第七篇
一、调研背景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服务地广西省田阳县的四所小学,选取了400名留守儿童开展了有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调研。本次调研立足于支教团所服务的广西四所小学的留守儿童,希望通过本次调研了解服务学校内留守儿童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及需求,为今后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工作奠定基础。
在调研问卷环节中,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我们特意选取四至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填写,并在填写过程中对调研目的、个别问题进行说明。调研数据真实可靠,统计认真负责,是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此次调研的真实体现。此外,我们还通过留守儿童家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情况,以确保调研的真实可靠。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现将调研分析与报告公布如下,期待各位领导、专家与老师进行批评与指导。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家庭经济情况不佳,日常抚养人关护能力有限。
从家庭情况来看,有95%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基本都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其中有56%的家庭月收入不满千元;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多为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占调研总数的73%。由此可见,家中人口多、收入来源少是西部山区家庭父母纷纷选择外出打工的初衷。然而,当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均外出打工时,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又如何得到保障?调研显示,有68%的留守儿童日常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戚抚养,而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抚养人中文化程度达到初中及以上水平的仅占26%,其余均为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据此可推断,留守儿童们在非父母亲抚养的生活中不但缺失普通孩子们所拥有的父爱、母爱,即使撇开抚养人的责任心不论,其抚养人的文化水平也很难对孩子们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通过“家庭情况”的调研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们经济生活困难、家庭生活缺少父母在旁关怀、日常学习得不到抚养人的有效帮助是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普遍问题。
2心理状况喜忧参半,自立、成熟却不失孤独感。
在初步了解留守儿童们的家庭状况后,问卷以孩子们日常与外出打工父母的了解与交流的角度切入,以对待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日常生活的独立性与处事选择等方面,来探求孩子们的心理状况。
调研显示,父母亲平均每年在家少于3个月的情况分别为78%与74%,与此对应的是,由于长期在外,大部分父母亲对于孩子们的日常教育主要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说教式、理解式的教育;然而,仍有38%的孩子连每月与父母交流一次都达不到。虽然如此,却有26%的留守儿童对于父母不在家表示出了愿意或无所谓的态度,根据课堂及家访的情况反馈,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行为规范往往有待加强;当然,大部分留守儿童们则体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独立性,有83%的孩子会经常或偶尔在父母亲外出打工期间感觉到孤独,但也有60%的学生对父母外出打工表示理解。在“对于父母不在家的感受如何?会痛恨父母吗?”的问题中,留守孩子们也体现了他们较于其他学生群体的懂事。多数学生表示父母不在家会感受到孤独和无助,也会很想念父母,但都表示不会痛恨父母,因为他们都理解父母,知道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家庭生计、为了供他们读书生活;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出对父母的痛恨,父亲或母亲在你年幼时就离开了他,没有让他感受到父爱或母爱。此外,数据表明大部分留守儿童们的心理并不闭塞,当他们心情不好或有心里话时,有近50%的学生选择与自己的朋友进行分享;然而,有些学生仍会选择自行解决与消化自己的情绪与心情,这一比例也达到了35%之多;愿意与自己亲属或老师分享心里话的学生分别只有10%与6%。
这一板块的数据提醒我们,留守儿童们的心理状况值得我们去关注,那些异于同龄人的懂事究竟是不是好事?那些少数极端痛恨父母、遇到问题自我解决的闭塞儿童是否为他们的成长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如何在父母亲不在身边的日子里帮助留守儿童们排除学习、生活、情感中的困难?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索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3学习成绩呈“橄榄形”生活中的小众化问题不能忽视。
在留守儿童日常学习方面,其学习成绩呈现出“橄榄形态”,在班中达到一般及良好水平的学生达68%;生活中,当自己做错事面临长辈及老师的批评时,近9成的孩子都能虚心接受,同时逾9成的孩子们在支配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会选择勤俭节约,而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绝大部分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没有受到影响。这几组在学习与生活上较为乐观的数据都进一步表明了留守儿童们的成熟度与独立性。然而,那一小部分学习不佳、面对错误无所谓、人身安全受到过影响的留守儿童仍然需要我们予以关注。在社会高速发展、公益事业提速的时代下,我们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大众性问题,更应该关注小众化需求。况且,仍有61%的留守儿童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于不在身边是有区别的;更有63%的孩子坚定地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对其学习有影响。根据以上客观选择题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于父母在自己学习生活中重要性的认知总体呈现出3:2的态势,这说明留守儿童们面对父母外出打工这一情况时心情是矛盾的,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了解与疏导的。
这在开放性问题的统计中,孩子们给出的回答也验证了我们的推断。多数学生希望父母能增加在家陪伴自己的时间,也希望他们能多花时间关注自己的学习,但同时又矛盾地希望自己的父母不要过多操心,只要在外打工平安、多打电话和家人沟通交流就好。而对于学习生活中的要求,孩子们大多只表示希望在自己考得不好的时候,父母不要打骂他,如果考得好的话,可以有所奖励,比如带他去百色、陪他玩游戏、为他检查一次作业、在六一的时候给他们买一套新衣服和鞋子等简单的事情。这些平凡的希望体现了孩子们的童真,也真实反应了父母外出打工对于留守儿童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负面影响。
4学校教育关注度低,教师日常关爱度不足。
本次调研从教师家访、学校关爱措施建立等方面就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进行了解,从数据显现,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当地学校几乎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成长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数据显示,每年一次或每学期一次被老师家访过的留守儿童不到30%,而根据支教团调研小组的进一步家访也发现,留守儿童并没有得到学校或班主任教师的特别关注,有60%的孩子表示,上学几年来,老师几乎没有来家访过。此外,所调研的四所小学也几乎没有专职的心理教师与办公机构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情感予以帮助,这样的教育盲点所带来的影响也从孩子们“最希望学校为你们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一题中得以体现:大多数学生希望学校可以延长电话开放的时间或设立信箱,可以让自己多跟父母打电话沟通或者收到父母的信;还有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专门的心里辅导教师或教室,能够有人能听他们倾诉,不再孤独。
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及支教团调研小组近一年来的实地了解,我们认为当地学校教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没有给予留守儿童特别的关注。然而,在家庭环境无法提供这些孩子们所需要的教育与关爱的现实情况下,这些责任无疑就要落到学校;再者,作为西部山区的寄宿制学校,教师是与孩子们日常接触最频繁的,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因此,加强学校教育对于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关注度是急需的。
三、留守儿童关爱措施建议
筹建留守儿童办公室,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成立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的办公机构,在关注校内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的同时,要完善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监护人、临时监护人与其父母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要定时、及时地向其监护人、临时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学生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教育局面。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学校、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谈,主动关心关爱,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开展各类结对帮扶工作,提高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亲密信赖度。
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构建全方位的关爱体系
区别于办公机构的基础性设施,学校应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此类真正针对留守儿童开放的关爱场所。从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建立以爱心投递、亲情热线为主的沟通方式,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便利,有条件的校舍可安置电脑,按实际需求为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视频交流的机会;还应建立健全教师家访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真正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与需求,并以此调整关爱措施。此外,要重视临时监护人的教育、监督工作,尽可能向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下教育孩子的常识,开设一些简单易懂的培训,让他们更了解孩子,从而更好地引导、关爱孩子。同时,要充分利用春节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多与留守儿童家庭沟通交流。
将关爱融入日常教育,将关爱行为化作一种习惯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在教育教学工程中,要格外留意留守儿童的情绪变化,要学会默默地予以关爱。可以在班级建设中,增加留守儿童的职责,通过担任班干部、课代表增强其自信心与责任感,以此促进其学习、生活的规范性。此外,应当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一方面能吸引留守儿童兴趣,增加校园生活乐趣,更能缓解部分孩子的厌学情绪;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助筹备“六一晚会”等机会,将活动准备期间的任务更多地让留守儿童们担当,增加他们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留守儿童是敏感的,是需要学校与教师细心去关爱的,只要在日常行为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予以留意,定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支教团调研小组的感悟
留守儿童无疑是一支特殊的群体,我们通过调研不只看到这一群体内心的孤独与闭塞,更能看到这一群体的自立与坚韧。与父母的聚少离多不是他们走向极端的根本原因,他们在生活物质上并不十分匮乏,他们更多是内心世界对爱的一种渴望,这种爱不只是父母可以给予的,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扮演“父母”的角色。在这其中,学校、教师无疑应当承担这样的角色,而作为来这里支教的老师,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协助当地学校引导留守儿童们健康成长。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 第八篇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近段时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座谈等形式,对xxxx市xxxx乡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如下调研意见:
一、基本情况:
xxxx市xxxx乡中心小学共有496名学生,其中有32名学生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这些孩子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监护的。由于老人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父母在外劳作疏于照顾孩子,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有限,留守儿童的安全及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二、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甚至有的监护人放任自流这些孩子,最终使这些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入学率相对高一点,初中阶段则呈下降趋势,更有孩子产生只想读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五是安全问题:由于老人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父母在外劳作疏于照顾孩子,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突出。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有限,正处于玩耍的黄金时期,寒暑假更是他们放松的最佳时间,逃脱了老师严格管理,摆脱了家长严密监管,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这让他们的安全处于一种特别危险的环境,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三、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生活,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困境,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进而使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职责。
在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学校承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为严防留守儿童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学校应对留守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法律常识等相关知识培训,让家长及监护人明确应承担的监管范围、时间、职责等;结合案例,重点介绍寒暑假期间极易发生的溺水、交通、雷击、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对预防工作和救护措施进行详细讲解。
二是多关心过问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关爱甚少,很容易使留守儿童形成孤僻叛逆、消极自卑、攻击报复的性格。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课,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放学后组织留守儿童集中写作业,老师轮流看管、辅导。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帮助他们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缺失。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为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学校应该组织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使留守儿童获得爱心妈妈的关爱,让爱心妈妈从心理上疏导、生活上关爱、学习上解惑,让孩子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通过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实行假期全程跟踪监管。
寒暑假前,学校应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深入摸底调查,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父母的具体去向及联系方式,并登记造册,形成留守儿童数据库,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最新动态。寒暑假期间,学校应该开展家访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监管、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提出具体的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联系两次,做到学校、监护人、父母互相沟通;学校还应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五是加强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孩子提供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确保留守儿童有个温馨、快乐的家园,使其既愉悦身心,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找到回家的感觉。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之家应该免费为留守儿童开放,不但提供学习场所,而且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真正把留守儿童之家办成留守儿童满意,外出父母放心,社会舆论认可的学习、生活场所。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困境儿童调查问卷范文 第九篇
伴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日益庞大,由于远离父母的直接关爱,在身心健康、安全保护、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孩子的应有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关系着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影响着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广大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现状
受监护状况令人堪忧。留守儿童的受监护权益因父母的外出而得不到充分实现,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角色多由其他人代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单亲监护,父母的一方留在家中照料孩子,现实中多为母亲,母亲一人既要抚养孩子又要料理家务及农活,往往疏于对孩子情感上的沟通和教育上的监督;二是隔代监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在农村中较为普遍,由于祖辈文化水平有限,大多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缺乏情感道德教育,溺爱或者放纵的情况较多;三是代理监护,由亲友代为照料,弊端是监护人的关心程度不高,孩子也缺乏归属感;四是自我监护,孩子自行负责自己的日常生活,主要为部分初中和高中学生,由于没有家庭的教育和关怀,这类孩子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可能性更大,极易产生性格和心理上的偏差。
受教育权保障不充分。部分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仅停留在有学可上的层面,学校、家庭并没能给予全面的保障。存在部分孩子辍学或间歇性上学的现象,不少父母因为孩子的成绩较差而不让孩子上学,或因为自身奔波的缘故让孩子频繁转学、休学,这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无法安定地学习知识,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同时,学校在保障辍学儿童受教育权方面还较为被动,孩子一旦辍学,难以通过约束家长的途径来达到让孩子返校的目的,加之现实中这种通过约束家长来让孩子返校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家长的反感,效果适得其反最新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最新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健康和安全问题突出。一是身体健康水平不理想。由于留守儿童饮食质量与有父母照料的孩子存在一定差距,日常营养得不到保证,身体素质普遍不高。加之留守儿童在生病时得到的照顾较少,医治不及时、不彻底,青春期卫生教育也处于基本空白的状态,身体健康保障还很不足。二是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负面情绪,而家长的情感沟通不足,学校在心理疏导方面的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关注关怀还不够,导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冷漠、孤僻等心理问题,而且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化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三是人身安全保障不足。由于监管看护的不到位,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的情况相对较多,成为犯罪分子侵害对象的几率较大,在受到伤害后,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难以及时有效地开展维权行动,容易导致伤害的加深或者错过了维权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