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精选18篇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一篇
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过好传统节日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更是对中华儿女身份的重要认同。
过好中国节,保证传统是前提。传统既是文化、习俗既是文化,传统文化蕴含在生活之中,也体现在每个传统节日里。传统节日之所以和平常的日子不一样就在于这一天就要做和平常不一样的事情。春节,我们要阖家团圆,辞旧迎新;清明,我们要踏青郊游,追思故人;端午,我们要划龙舟,吃粽子;中秋,我们要团团圆圆,赏月吃月饼等等。传统活动和习俗的继承是中国节是还是中国节的保证。
过好中国节,生活热情是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现在我们不用等春节才能有新衣服穿,想吃月饼、粽子超市里随时可以买,好像年味变淡了,节日放假也变得没那么期待了。其实传统节日还是那个传统节日,变得是我们。我们习惯了平平淡淡的生活,每天过的如出一辙,生活变成了复制粘贴,我们变得不知道如何打扮自己的生活。传统节日其实是平淡日子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在这些日子里可以有更多的仪式感,只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多那么些热情。
过好中国节,文化自信是根本。文化自信更多的是自我认同,我以我是中华儿女为豪,我的行为习惯是符合中华儿女的设定要求的。中华儿女的样子就是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惯,过着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的人的样子。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才会觉得传统节日是我们理所当然应该过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市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辅以自身对生活的热情,过最地道的中国节。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二篇
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对联、书法、茶艺……等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种,中国结。
我的中国结是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中间有金黄色的触角,被一个红角圆圈围住。我想大家一定知道,红色被认为是吉祥、平安的象征。这个中国结很漂亮,我非常喜欢。
中国结就像书法,对联,茶艺一样,很能反映中国,所以北京奥运会还用它作为会徽呢!中国结代表着和谐、团结,它也分为好几种类型,比如双蝶结、平安结等。
古代的时候,有的人经常把玉佩挂在身上,人们常说的玉佩就是我们知道的中国结的起源啦!外国人一下就会认出来这是中国结的原因是它太有中国味了。
我喜欢中国结,它代表了中国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文化流传!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三篇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直是我们炎黄之孙的骄傲。而现在却出现分歧------传统文化需要被传承吗?
毋庸置疑,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二十四节气确实“己在生活中不常用到”,但是,如果因为不常用到,便要摒弃之,这显然也是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二十四节气的存在价值,除了古时农业的应用价值外,它更体现出一种文化标签价值,正如入遗标准中的“杰出的文化代表”,既然是有文化的代表性价值,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的。
泰戈尔说过一句话:“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所以,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不应该被遗忘,被抛弃,而是更好,更应该传承,让孩子们在心理上形成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才能一代一代的将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下去。现今天看来,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是四大文明,万里长城,京剧昆曲等。传统精神和历史古迹又一次受到冲击,那些西方文化使现在的民族文化生存越是艰难,几乎是空谷绝响。
近2017年初,“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引得各界人士议论纷纷,多方评价。有人说:需要被抢救;有人说:没有实际价值;有人说:只有传承和革新才会有更大的价值。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却现在别搞得乱七八糟,不知对错。
另外,需要明确的是,二十四节气入遗,一方面的确是说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代表性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反映出这种文化遗产需要切实保护。而入遗后是最好的保护,但这也不是最终目的,更大的价值在于传承和发扬。
然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同质化,单一化,唯其多样,世界文化才会更美!中国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怎能让它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融合,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四篇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我要爱。在特大地震中,我们泪流满面,在巨大困难面前,所有同胞众志成城;2008,中国北京。在xxx遭遇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在08奥运之风吹遍世界的时候,炎黄子孙热情欢迎各国各族人民。这,不就是中国文化所倡导的吗?这,不就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吗?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五篇
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论语》到《离骚》,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华夏子孙的文化血脉。然而现如今,传统文化“任性而为”却成为不争的事实:抗日神剧,歪曲历史史实,用手撕日本鬼子的片段满足国人的疯狂、扭曲的娱乐之心;热门手游,利用历史角色却歪曲事实真相,影响青少年最基本的历史认知……传统文化的任性而为,于历史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于未来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任性,才是应有之义。
底线意识,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定力。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其中就蕴含着有底线、讲规则的真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每一代人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风格,但是也需要有亘古不变的坚守与原则,要能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篡改历史的事情不可为,这样会歪曲事实,会让传统文化本身变得含糊不清,更何谈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过分娱乐化的事情不可为,这样会喧嚣尘上,会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丧失殆尽,哄哄吵吵之中消逝了文化本身的深邃;形式至上的事情不可为,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国学培训班,从穿戴到外形都刻意模仿,但对于内容本身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这样的学习与传承,毫无生命力可言。我们应当懂得底线,应当在正确的道路上,传承传统、弘扬文化。
培养人才,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动力。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司马相如的疾呼犹在耳畔,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醍醐灌顶的奇效。人才对于各行各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来说,亦是如此。然而当前,传统文化后继无人成为了一大痛点:文化类尤其是考古、历史、中文等相关专业学习人员稀少,人才资源不足;从业人员迫于经济压力,能够持续学习、从事传统文化工作的人寥寥无几,流失率居高不下。长此以往,传统文化将面临消失、湮灭的境地。唯有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自觉喜爱、自发学习,有更多的人员加入传承和弘扬的行列;唯有切实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各类保障,让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毫无后顾之忧、潜心钻研,才是良方。
传统文化,犹如一股清流,为物欲横流、喧嚣尘上的现代社会,带来一份精神滋养;传统文化,犹如一盏明灯,为快速疾驰、换挡前进中的中国列车,照亮前行的道路。唯有以底线意识为帆,以人才培养为桨,以创新发展为引擎,最终才能让传统文化的这艘巨轮行稳致远、劈波斩浪,让华夏子孙分得文化的一杯羹,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六篇
因为我们中国最著名的经典之一——茶,所以中国有很浓厚的茶文化。中国地广物博,所以我们的茶的种类也是一定很多的,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几种名茶吧!
第一种名茶:西湖龙井。这种茶居中国茶之冠,生产在杭州西湖畔的高山之中。在杭州,不仅西湖美,这种茶更美。西湖龙井有四百年的历史了。龙井茶外形扁平俊秀,泡后香气清高持久,喝后令人回味无穷。第二种名茶: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我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它产于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的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条条纤细,卷曲成螺,穿着一层茸毛,泡后清香芬芳。第三种名茶:安溪铁观音。它是茶中之王,出生在雍正年间。如果想得一壶好的铁观音,就必须经过晒青、凉青、做青(摇青一摊置)、炒青、揉捻、初培、复培、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这些名茶让茶文化诞生,茶文化是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领略等多种品茶过程。茶文化不仅是中国的经典文化,在世界其他国家影响也很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品茶。你想呀,全世界的人一起来品茶,大家会彼此更了解并且成为好朋友。
我们有那么好的茶文化是因为有勤劳智慧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机智的人。所以我们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更加要好好学习,继续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七篇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我最喜欢的有:中国剪纸、中国戏曲、中国皮影等等。
中国的剪纸文化非常有趣、好玩。我们可以剪出花鸟鱼虫、梅兰竹菊。我见过剪出的花鸟鱼虫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我还见过剪出的梅兰竹菊,看着这些花花草草感觉就能闻到花香。
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我都听过的戏曲有:豫剧、京剧、黄梅戏、昆曲等等。我刚刚听到这些戏曲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在唱些什么,后来妈妈说:那戏曲里都在讲述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让我学到了很多道理。
中国的皮影戏就更美了。我看过武松打虎、美猴王、三打白骨精。这些皮影戏做工精良、惟妙惟肖,一根根丝线牵着皮影的手脚一上一下,特别好看、好玩。
这就是中国美丽的传统文化,我欢迎五洲四海的游客常来中国玩,我们也要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八篇
习xxx说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战线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月18日是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是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这一天我们门插艾、吃粽子、赛龙舟,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纪念、发扬我们的传统端午文化。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怎么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件小趣事做起。
一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家风教育中。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子女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多数是有文化的。而对于传统文化,更需要长者们言传身教、社会营造氛围,尽量让大家在小时候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家长、老师等可多带孩子参加、观看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或者一些讨论,如有条件可以在外出旅游时带孩子参观各地的博物馆,亲临一场传统文化展、感受文化带来的震撼。
当然,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守”和“变”、“中”和“外”的关系,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树立更正确的文化自信!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九篇
生活中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元宵节吃饺子、吹春节放鞭炮。
就拿“春节放鞭炮”来说吧!过年为什么有放鞭炮?原来传说从前,又叫“年”的怪兽,每年大年三十就会到村子里去危害人类。村子李德仁大惊失色,吓得魂飞鬼散,却毫无还手之力,只好多一天是一天。因为:“年”一口能吃掉整个村子里的人,搞的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这个叫“年”的怪兽又来了。天渐渐黑了起来,一位大胆的老人点起了火堆,顿时熊熊的大火燃烧起来。就当火快灭时,一个小孩找了根竹节扔进了火堆,那是“年”正要吃人,被这突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吓得狼狈地落慌而逃。
虽然从此“年”不来了,但人们仍旧担心它还会再来骚扰。就这样“过年放鞭炮”的习俗就形成了。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十篇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数我和小伙伴一起放烟火。晚上吃完年夜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烟花朝门外奔去,一出门就听见小伙伴们的欢呼声。原来,在二村的小花园里正举行烟花比赛呢!只听见天空中“砰,砰”几声,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形态各异,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云宵,还有像一个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见这样美丽的烟花心里想:“我的烟花一定比他们的烟花好看几十万倍。”于是,我赶紧拿出自己的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之后向着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烟花朝天空中直飞而去,这时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嘿,嘿,”我这烟花一定比你们的好看,可是,当我抬头望着天空时却呆若木鸡了,原来这种烟花叫“花生米爆炸”,这烟火就像一颗花生米一样飞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的一声就结束了,一点也不漂亮。真让我大失所望。不过一转眼我就溶入到这节日的喜庆之中去了,看着天空被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装扮的绚丽多彩,我们个个欢呼雀跃,开心极了!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十一篇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要让国家在解决矛盾的同时继续发展,不仅需要运用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也需要运用历史文化的积累和储备。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座宝库,如何将这座宝库里的资源“古为今用”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需。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弘扬传统文化。
一从上而下进行传统文化弘扬。xxx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委推出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国家古籍保护、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传统戏曲振兴、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项目。
二发挥文艺作品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作用。文学作品方面,要推出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中华传统文化古代典籍普及读本,从不同角度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剖析、提炼和解读,以带领我们窥见文明宝库的瑰丽。影视作品方面,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掘深厚的人文意蕴和文化品格,从人民群众中寻找源头活水,和社会热点相契合,与观众的情感相融合,讲中国故事、扬中国精神,传中国文化。
三发挥博物馆对文化的传承推广作用。博物馆要以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将博物馆的古籍、文物资源保护功能与人们的文化需求相结合,让文物活起来。可以系统梳理藏品、持续推进文物建筑修缮、科学规划设计参观布局、改善观众参观服务设施、加强科研交流与合作、创新文化产品开发、扩大文化传播,向世人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全社会对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形成一种自觉,各地结合本地节日节庆、文化特色和民族风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各种电视节目,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影响广大观众。相信在全社会的上下联动,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开花结果,我国的文化经济发展枝繁叶茂。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十二篇
传统文化是每个国家独有的文化,是祖先在漫长时间里的积累,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性的商业化,所有一切都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祖辈留传下来的精华正在慢慢的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现在随着西方各种节日的攻陷,传统节日却被渐渐淡化了,鲜少有人重视传统节日,像端午节赛龙舟吃棕子、重阳节插茱萸、中秋节时赏月亮、腊八节时喝腊八粥等等。只有老一辈的人才能记得,总是遵循留传下来的传统,过好每一个自己的节日。而一些年青人年少轻狂,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可是一到洋人的节日就大肆铺张、大办特办,好像他才是外国人。他们总是热火朝天地庆祝西方节日,我好想问问他们:中国人的节日呢?习俗呢?传统呢?早就被抛之脑后,飞到九宵云外去了……
其次就是传统歌舞。扭秧歌是很经典的例子,老人们在公园里卖力地扭着,年轻人却带着讽剌之心在嘲笑,他们喜欢的是西方的街舞、交谊舞等,这些更受他们的捧场,好像跳扭秧歌是奇耻大辱似的。再看看京剧,它有浓厚的历史、精彩的对白,这可是老一辈人的最爱啊!是我们的国粹啊!可是现在有几个人能看得懂,哪怕坐下来静静的观看10分钟都难呢!
还有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皮影戏、中国独特的糖人、历史悠久的活化石梨园、传统的书法绘画等都受到严重的冲击。传统思想遭人嫌弃,这种种现象叫人担忧啊!看着它们慢慢地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依然热情的迎接外来文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中华文明早晚不复存在。
该如何保护它啊?要从小培养对它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喜欢,有了喜欢才会关注,有了关注就不会消失。慢慢的越来越多人关注,就会有人去继承发扬,队伍会越来越壮大。国家也要不断的参与进来带头作用,给人舞台展示、鼓励大家积极,把传统发扬到国外,让世界为我中华而激情万丈,,让外国人为我们的传统而折服迷恋。每个人都有义务,在任何场合下都要宣传文化,每个人都是代表大使,做到全民都行动起来,让这种信念,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保护它,每个人都要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十三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重视我们的地球,重视我们的家园。
念及恩情,大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爱无疆”、“大道至简”、“大恩不言谢”;要真知和践行感恩,莫过于孝。如果说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么很难相信他能对别人真诚。没有真诚就谈不上信用。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告诉人们要从真诚开始,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践行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孝,要有一体的观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体的观念落实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们从对父母开始尽孝心,然后推广开来,对兄弟姐妹、对所有的亲人也有这样的爱心;对老师同学、对领导同事、对社会大众,不管到哪里,都用这种爱心对待所有的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爱。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怀,就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续,不仅爱现在的大众,还要爱未来的大众。我们要关照未来,不能因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孙未来的资源糟蹋了。如果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资源被破坏,将来吞咽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长久发展,就要对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亲人,感恩社会。孔子的门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谓“忠恕”?尽已之为忠,就是要竭尽自己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学、同事、亲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认真对待工作,处理好各种关系,就能够“团结干事”。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就于和谐。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民族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十四篇
最近霸占荧屏的宫廷大剧从《延禧攻略》到《如懿传》都让人为之疯狂,但是这大都是对历史的改编,我们不能忘记《三字经》、《弟子规》、《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也是华夏子孙的文化血脉,我们要将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播,然而现如今,传统文化“任性而为”却成为不争的事实:抗日神剧,歪曲历史史实,用手撕日本鬼子的片段满足国人娱乐之心;热门手游,利用历史角色却歪曲事实真相,影响青少年最基本的历史认知……传统文化的任性而为,对历史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对未来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任性,才是应有之义。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应有底线意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每一代人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风格,但是也需要有亘古不变的坚守与原则,要能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篡改历史的事情不可为,这样会歪曲事实,会让传统文化本身变得含糊不清,更何谈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形式至上的事情不可为,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国学培训班,从穿戴到外形都刻意模仿,但对于内容本身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这样的学习与传承,毫无生命力可言。我们应当懂得底线,应当在正确的道路上,传承传统、弘扬文化。
传统文化,犹如一股清流,为物欲横流、喧嚣尘上的现代社会,带来一份精神滋养;传统文化,犹如一盏明灯,为快速疾驰、换挡前进中的中国列车,照亮前行的道路。唯有以底线意识为帆,以人才培养为桨,以创新发展为引擎,最终才能让传统文化的这艘巨轮行稳致远、劈波斩浪,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十五篇
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被印尼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04年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05年,韩国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民俗被抢的消息传到国内,国人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则是无奈和痛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xxx,热恋圣诞节。然而,在崇尚洋节时,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
很多中学生能熟练的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对牛顿、培根奉若神明,对老庄、孔子却形同路人;说起西方头头是道,谈到老祖宗一无所知。仔细反思,究竟还有什么传统文化也已濒临失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国人自己的事。我们要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验古人在诗词里面留给我们的意境美;我们要多听《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风姿;我们要过清明节、端午节……,在节日中颔首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道家理论,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以此培育我们中华学子的“中国心”。
如今,国家为保护民俗文化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为了法定节假日。央视《百家讲坛》也先后推出了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钱文忠的《三字经》等,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清明时节的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时与家人的团聚,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读孔子、学老庄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都来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十六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题记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整整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精美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
既淡到传统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传承”二字,优秀的传统文化须得有人继承,再谈发扬,若是不薪火相传,再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我对中华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我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便在“传承”二字上,若连“传承”都做不到,那又何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们展现了许多传统文化。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却能明显感到中国五各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一)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绘画、音乐等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的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书法却被人们遗忘在脑后,毛笔被硬笔所代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很少再有人会拿起毛笔练习书法。
书法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原因是什么?是书法本身不符合时代发展了吗?不,是中国人在“传承”二字上做的不够,本该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文化,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重视之下逐渐被人们淡忘。优秀的传统文化无人重视,无人继承,这是何等悲哀?
(二)传统节日——蕴含中华文化特色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合家团圆的中秋节,龙舟竞赛的端午节,共插茱萸的重阳节,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也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千年传承下来,也成了中国人口口相传,无人不知的故事。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只知情人节,不知七夕节?又是从什么起,本该过重阳节的我们却只知圣诞白胡子老人?
中华传统节日沿续了千年之久,如今却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传统节日渐渐被外国节日所取代,甚至外国节日的`风头隐隐有盖过传统节日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依然是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薄弱。不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盲目追求外国节日的行为在年轻一辈中更是明显,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导致了外国节日逐渐取代中华传统节日成为中国主流节日的现象产生。一个民族如果不热爱本民族的节日,那又怎会去传承。
综上所述,于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便是“传承”二字,“传承”意在为让我们不忘初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壮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这,就是“中华文化之根”,这,便是我对“中华文化之根”的理解。
只有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十七篇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
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赞美传统文化的范文 第十八篇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
十字绣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从最早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到现在的美化居室环境,提高人们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修养的十字绣。
姑姑是十字绣的疯狂痴迷者,我看见一幅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作品从她手中诞生羡慕极了!决定要向姑姑学习十字绣。姑姑说:“其实十字绣的绣法很简单,只要在两个交叉的小洞上绣上一针,然后再绣上一针,这样就绣成了一个十字。把一个个十字拼在一起搭上色彩,一副完好的十字绣完成了。”姑姑找来工具,让我把针引上线,自己动手试试。可我的动作笨拙,细而小的针总是不听我的使唤,老是扎着我的手。
姑姑笑着说;“慢慢练吧!熟能生巧嘛!”听了姑姑的话,我就专心地,认真地练习着,现在,我都可以绣些简单的图案了。
同学们,你们也动手试试吧!十字绣不但可以让一个人改掉粗心大意得坏毛病多多练习还可以让我们变得心灵手巧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