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推荐14篇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
—3+(+5)=
2、-(-2)= -[-(+23)]=,+[-(-2)]=
3、20_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例1 计算:
(1) 0-()(2)(-10)-(-6)(3)-
解:(1)0-()=0+
(2)(-10)-(-6)=(-10)+6=-4
(3)-=+=1
2、课内练习:、2、3
3、游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游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每人每次出一张牌,两人轮流先出(先出者为被减数),先求出这两张牌点数之差者获胜,直至其中一人手中无牌为止)。
四、总结反思
(1)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先变为加法,再改变减数的符号,最后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五、作业
习题组1、2、5、6
备选题
填空:比2小-9的数是 。
а比а+2小 。
若а小于0,е是非负数,则2а-3е 0。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二篇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模板
【篇1: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四、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
【教师活动】(出示教具)
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理论认知】
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
信不信?
【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
【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取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100t+120t+120×()=220t-60
100t-120()=100t-120t-120×()=-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120t-60③
-120()=-120+60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二、范例学习
例1.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点拨: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
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行驶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千米/时,乙船速度为(50-a)千米/时,2小时后,甲船行程为2(50+a)千米,乙船行程为(50-a)千米.两船从同一洪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
解答过程按课本.
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8页练习1、2题.
2.计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点拨: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四、课堂小结
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71页习题第2、3、5、8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五篇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试讲人:谭笑
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教学形式:例题演示,加深印象!学完即用,巩固记忆!你问我答,有来有往!
1、自我介绍:30s 大家下午好!我叫谭笑,2014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学的行政管理,现在教的是初中数学,希望能与大家有一个愉快的下午!
2、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系数、根的判别式:8min30s 我们今天的课堂内容是复习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4个等式,请判断等式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请说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
(1)x²-10x+9=0 是 1-10 9(2)x²+2=0 是 1 0 2(3)ax²+bx+c=0 不是 a必须不等于0(追问为什么)
(4)3x²-5x=3x² 不是 整理式子得-5x=0所以为一元一次方程(追问为什么)好,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我们所说的一元二次方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从它的名字可以得出它的定义!一元:只含一个未知数
二次: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为2 方程:一个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²+bx+c=0(a≠0)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记住,a一定不为0,b、c都有可能等于0,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大家要注意找系数时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至于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有没有根怎么判断,有同学能告诉老师吗?(没有就自己讲),好非常好!我们知道Δ是等于b2-4ac的,当Δ>0时,方程有2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无实根。那我们在求方程根之前先利用Δ判断一下根的情况,如果小于0,那么就直接判断无解,如果大于等于0,则需要进一步求方程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0min 那说到求方程的根我们究竟学了几种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呢?我知道同学们肯定心里有答案,就让老师为你们一一梳理~(1)直接开方法
遇到形如x²=n的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直接使用开方法来求解。若n<0,方程无解;若n=0,则x=0,若n>0,则x=±n。同学们能明白吗?(2)配方法 大家觉得直接开平方好不好用?简不简单?那大家肯定都想用直接开方法来做题,是吧?当然,中考题简单也不至于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来将方程往完全平方形式变化。配方法我们通过2道例题来巩固一下: 简单的一眼看出来的:x²-2x+1=0(x-1)²=0(让同学回答)需要变换的:2x²+4x-8=0 步骤: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左右同除2得:x²+2x-4=0 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得:x²+2x=4 左右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x²+2x+1=4+1 所以有方程为:(x+1)²=5 形似 x²=n 然后用直接开平方解得x+1=±5 x=±5-1
大家能听懂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练习题,2min时间,大家一起报个答案给我!
题目:1/2x²-5x-1=0 答案:x=±7+5 大家都会做吗?还需要讲解详细步骤吗?
(3)讲完了直接开方法、配方法之后我们来讲一个万能的公式法。只要知道abc,没有公式法求不出来的解,当然啦,除非是无解~ 首先,公式法里面的公式大家还记得吗? x=(-b±b2-4ac)/2a 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有同学知道的吗?就是将一般式配方法得到的x的表达式,大家记住,会用就可以了,如果有兴趣可以课后试着用配方法进行推导,也欢迎课后找我探讨~这个公式法用起来非常简单,一找数、二代入、三化简。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例题: 3x²-2x-4=0 其中a=3,b=-2,c=-4 带入公式得:x=((-(-2))±(2)2-4*(-4)*3/(2*3)化简得:x1=(1-13)/3 x2=(1+13)/3 同学们你们解对了吗?
使用公式法时要注意的点:系数的符号要看准、代入和化简要细心,不要马失前蹄哈~(4)今天的第四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大家会吗?好那今天由我来带大家一起见识一下因式分解的魅力!
简单来说,因式分解就是将多项式化为式子的乘积形式。比如说ab+a²b可以化成ab(1+a)的乘积形式。
那么对于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其化成(mx+a)*(nx+b)=0 这样就可以解出x=-a/m x=-b/n 我们一起做一个例题巩固一下:4x²+5x+1=0 则可以化成4x²+x+4x+1=0 x(4x+1)+(4x+1)=0(x+1)(4x+1)=0 所以有x=-1 x=-1/4 同学们都能明白吗?就是找出公因式,将多项式化为因式的乘积形式从而求解。练习题:x²-5x+6=0 x=2 x=3 x²-9=0 x=3 x=-3
4、总结:1min 好,复习完了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熟知它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项最高次数为2的等式,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我们还要会找abc系数,会用Δ=b²-4ac来判别方程实根的情况。还需要熟悉四种方程的解法,这是中考的重点考察内容。当然,具体用哪一种解题方法就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来选择了。如果形式简单可以直接用开平方则直接用开平方,否则首选因式分解法,再者选择配方法,最后的底线是公式法~当然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熟悉的方法也不一样,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万无一失的方法,像老师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用公式法,哈哈哈哈~好啦,上完这一个复习课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同时非常感谢同学们能够来上我的第一堂课,以后一定会有第二堂、第三堂...欢迎课后骚扰~
联系方式:*** 联系邮箱:Samantha_Tan@ Wechat:smiletantan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六篇
英语试讲10分钟教案
【篇1:小学二年级英语十分钟试讲教案】 【篇2:面试高中英语教师要试讲十分钟】
面试高中英语教师要试讲十分钟,要如何准备阅读课和语法课? 2012-06-06 20:548961277| 分类:求职就业| 浏览3896次
我打算面试一个高中的英语教师,试讲十分钟,不过没有学生,现在也不知道试讲哪课、哪个部分,讲课要中英结合,因为评委不是全部都是英语专业的,有校长、教育局那些人,请问讲什么内容比较好?没有教材,评委也不一定听得懂英语,我觉得讲阅读不太好,但是讲语法的话又会很枯燥。
我打算准备两种课型,阅读课和语法课,请问我该如何准备? 提问者采纳 2012-06-06 21:48
应该是面试的时候会给你一篇文章,一般来说是高中课本随机的课文,给你一段时间准备,然后让你根据课文实时上课,你以前有哪个英语老师上课方式你比较欣赏的,你可以模仿他的来做准备,高中上课基本都是阅读与语法同时讲,很少只讲阅读(评委会觉得你只是在做精读),或者只讲语法(如你所说,十分枯燥,而且很难讲),切记不要慌,讲课时要面向评委,板书时注意不要让身体挡住黑板,如果你的基本功扎实,十分钟都不够你讲,如果你基本功有所欠缺,放慢语速是不错的选择,将重点放在你擅长的知识面,多举几个例句,说的详细一点,应该没什么问题,祝你好运!
追问 我主要是想到,不一定有时间准备,然后没有教材,没有学生,不可能说:下面快速阅读……,这样就会让试讲很无聊。讲阅读课的话,就是前面热身部分,设计一些问题,还有假设一些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再总结一下,尽量在这部分设计的有趣一点。然后接下来,我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了你能给点意见吗?我看你说的意思,是我自己抽出一段,讲一下语言点和语法?
试讲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面试的人当做学生,就像你真的是在上课一样,只是面试官当然不会与你互动,所以这一点一定要自己把握好,可以在自己家里做一下练习,虽然把面试官当学生,但你不要指望他们会回答你的问题,所以停顿时间的把握与自问自答的衔接很重要,否则的话一定尴尬的想死掉;第二种面试是将自己的讲课思路做一下阐述,不涉及到知识点,也就是说你只要告诉评委你打算怎么来上这节课,这个看上去简单一点,但往往四五分钟就说完了,然后就是你和评委大眼瞪小眼,所以可以在准备的时候尽量分的细一点,宁愿十分钟不够(会让评委觉得你有料,只是没有经验没安排好),也不要多出时间不知道怎么办。
到时候面试的人会告诉你是哪一种,万一他们没说,自己先问一下,省得你想按第一种说他们打断你说是第二种,这样会让你变得有一点紧张
我觉得是评委不会回答问题的那种,所以只能自问自答。到时候如果我问了,他们回答了,那么我就要灵机应变。我现在想了一下,阅读课应该不好讲,我打算讲词汇或者短语,要不就讲语法,这样的话互动比较少,但是也减少了尴尬,你觉得呢?你觉得准备什么课型比较好?
你不可以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准备,就像我说的,虽然是试讲,但是也分很多种,而且每个地方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一定相同,所以要按照试讲评委的要求来,而不是你自顾自准备好了,结果到时候他们的要求与你准备的并不一样。
最常见的是给你课本指定第几课要你试讲,没有别的要求,给一点时间做准备就开始。你可以结合阅读与词汇,语法讲课,也就是英语精读与语法的结合,将重点放在你擅长的地方,尽量使讲课流畅,有内容。如果你不喜欢这样的方式,退一步的选择是只讲词汇和语法,这个要你把握好时间,另外对你的基本功要求非常高;但是千万不要只讲阅读,分数一定会很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要以为评委不懂英语就不知道你讲课的好坏。最好的建议是:找上一届应聘同一所学校的老师问一下,当初他们是怎么试讲的,有的放矢才能增加胜算,祝你成功。
同学和老师我都问了,不过我觉得没什么建设性的东西。按你说的讲精读,那我必须有教材,这样我就先提前准备一下讲精读的内容讲阅读的时候把翻译、language points和语法都讲,十分钟的话应该就是一两段。不过如果到时他安排的是另外一本书,那我就完蛋了,没准备
恩,你不要纠结于是否一定要讲完整这个问题,说到底,大家都知道刚开始讲课的老师没有经验,因此时间的安排只要不是特别的离谱,这方面一般来说扣分都不会很多,你要弄清楚评委最在意的是哪些方面,当然是你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其实不管最后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只要自己有料都不怕,如果现在给你随便一篇课文,你准备半小时后能够知道如何讲授,就没有问题了。
如果到时候他给你的文章是你没有准备的,也不要慌张,最坏的是把文章从头到尾分析一遍,将其中的词汇,词组提炼出来,将语法点找出来,逐句分析,高中英语一篇课文讲十分钟完全没有问题,万一到时候时间多了,建议你附加课后练习拖时间,至于你说的假装提问我倒不建议,与其说:do you know……?不如说:we know…….追问
很感激你,请问可以跟你要个qq吗?我觉得你可以教我很多东西,有什么问题都想咨询一下你
可以的,280113677,我很少上线,有问题你可以给我留言,写上我的百度名,不然可能会被我忽略掉了 评论(10)| 22
欢乐拔丝薯|四级采纳率37%
擅长:英语考试地下城与勇士欧美流行乐宠物电影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4条回答
2012-06-06 21:54tjt555|四级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七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时,y=—4。
8、直线y=—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八篇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x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
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
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ax+bx+c=0(a≠0)的两根是x1,x2,那么x1+x2=,x1x2=。
问题6.在方程ax+bx+c=0(a≠0)中,a、b、c的作用吗?①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零,决定着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②当a≠0时,b=0,a、c异号,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③当a≠0时,△=b-4ac可判定根的情况;④当a≠0,b-4ac≥0时,x1+x2=,x1x2=。⑤当a≠0,c=0时,方程必有一根为0。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分析、观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反思: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它深化了两根的和与积同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主要工具,必须熟记,为进一步使用打下基础。
2.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与推导,向学生展示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提倡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借此锻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选择,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频率较高,也常与几何、二次函数等问题结合考查,是考试的热点,它是方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开阔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增强择优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注意引导。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九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x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kg苹果和3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当x=2时,y=;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
6、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7、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十篇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十一篇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举出几个函数的例子。
新课讲解:
可以选用提问时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可以直接采用教科书中的四个函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例子(实际上均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x,s=3t等。观察时,可以按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些式子表示的是什么关系?(在学生明确这些式子表示函数关系后,可指出,这是函数。)
(2)这些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在学生分清后,可指出,式子中等号左边的y与s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代数式,其中的字母x与t是自变量。)
(3)在这些函数式中,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分别是关于自变量的什么式呢?(这题牵扯到有关整式的基本概念,表示函数的自变量的式子也就是等号右边的式子,都是关于自变量的一次式。)
(4)x的'一次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x的一次式是kx+b(k≠0)的形式。)
由以上的层层设问,最后给出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对这个定义,要注意:
(1)x是变量,k,b是常数;
(2)k≠0 (当k=0时,式子变形成y=b的形式。b是x的0次式,y=b叫做常数函数,这点,不一定向学生讲述。)
由一次函数出发,当常数b=0时,一次函数kx+b(k≠0)就成为:y=kx(k是常数,k≠0)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
在讲述正比例函数时,首先,要注意适当复习小学学过的正比例关系,小学数学是这样陈述的: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写成式子是(一定)
需指出,小学因为没有学过负数,实际的例子都是k>0的例子,对于正比例函数,k也为负数。
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课堂练习:
教科书13、4节练习第1题.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十二篇
幼儿园10分钟试讲教案
【篇1: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试讲教案】
大班科学常识活动示范试讲教案:神奇的蛋壳 教学名称: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让幼儿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拱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体验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结果的快乐。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拱形弧度的大小与所承受压力的关系,即拱形弧度越大,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手指游戏:手指上课
物质准备:蛋壳(半个大小)2个/人,铅笔1支/人,小鱼片插塑5个/组(两人一组),小纸桥1份/组(包括制作纸桥用的纸条2条/组),小纸桥承重统计表1份/组,小托盘1份/组(内装幼儿每人或每组一份的操作材料),教师用一盘矿泉水、一个蛋壳(半个大小),一支记号笔,凹凸面图片、小鸡出壳、石拱桥、蒙古包、窑洞、隧道图片各1张(共6张)及教师用小纸桥承重统计表一张(记录幼儿实验结果用)。
备 注:制作纸桥用的纸条大小及纸张要求:素描纸
纸条长:;宽:.大拱跨度:;小拱跨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谜语:小鸡“远看黄澄澄,近看毛茸茸,叽叽叽叽叫,最爱吃小虫。”
(二)激趣导入,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谈话:小鸡从哪里来?怎样从蛋壳里出来?
出示小鸡出壳图片,讲解:小鸡从母鸡妈妈孵的鸡蛋中来,是用嘴啄破蛋壳出来的。
2、疑问:小鸡有那么大的力量把蛋壳啄破吗?
幼儿实验,尝试用笔尖代替小鸡的嘴巴在蛋壳里面(凹面)啄一啄,看看是很容易啄破吗?
3、再尝试另外一面(凸面),看看情况怎样? 4、教师总结:用笔尖代替小鸡的嘴巴在蛋壳的凹面啄,很容易啄破;而在凸面啄,却需要较大的力量。
(三)实验:感受力的分散
方法:教师用实物演示,并结合图片讲解
1、小水滴滴到蛋壳凹面里,小水滴集合成一个大水滴,力集中,作用力就大;
2、滴到凸面,小水滴流到四周,跑掉了,力分散,作用力就小。
(四)知识迁移,了解蛋壳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像拱形的物体?出示图片石拱桥、蒙古包、窑洞、隧道。
2、设疑:它们为什么要制成拱形?说明其作用。
石拱桥:使桥面能承受较大的力;
蒙古包:阻挡风雪;
窑洞:减小土的压力,使窑洞比较牢固(黄土高原地带、陕北地区的建筑特色,窑洞内冬暖夏凉);
隧道:使衬砌承受较大的力。
(五)幼儿操作拱形受力实验 1、提出实验步骤与要求:
(2)制作小纸桥:撕下双面胶纸,将纸桥有红点的一面朝上,将纸桥两侧的折痕对齐双面胶粘上,固定好,制成两座拱形弧度不同的小纸桥:大拱桥和小拱桥;
注意提示:将撕下的双面胶纸放入盒内,保持环境卫生。
(3)在两座小纸桥上分别放置小鱼片插塑,看它们各能承受几个小鱼片插塑;
(4)将实验结果填入“小纸桥承重统计表”中;
(5)整个实验过程由两人合作完成,每人粘一座小纸桥,然后一人实验、一人记录,再交换角色,看两人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 3、展示幼儿实验结果
4、教师总结:虽然大拱桥、小拱桥的长短、宽窄相同,但拱形的弧度不同,受力情况也就不同,拱形弧度越大,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相反,拱形弧度越小,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小。
【篇2:教学试讲教案和讲稿模板】
教 学 试 讲 教 案
教 学 试 讲 讲 稿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篇3:幼儿园上课教案】
示范课25分钟
一、教学对象:3岁以上学前儿童
二、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时25分钟。导1分钟;看会动的字宝宝6分钟左右;检查效果6 分钟;拓展练习10分钟;游戏2分钟。
三、教材内容:本节课教学“鸟鱼马鼠牛鸡象兔龟羊”10个生字。都是动物,对幼儿来说都比较
熟悉。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动画,认识10个生字宝宝,并且能准确地认读;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初步训练幼儿的识字能力;
3.通过图片展示,小朋友学会给生字宝宝找伙伴(扩词),从而初步理解每个生字的意思;
4.通过本节课堂的学习,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度,培养幼儿良好的课堂常规意识,增强幼儿自信心。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果图字生字卡片、娃娃图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㈠新课导入:1分钟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出示课题: 看幻灯1:哇,会动的字宝宝!想不想看啊?
幼:想!
师:但是一定要看仔细哦!看看这些字宝宝都叫什么?看完后我们比一比谁认识字宝宝多!看幻灯2:
㈡播放《会动的字宝宝》6分钟
㈢检查观看效果,6分钟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认真啊!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这些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没有?好,让我们一起
来读一读这些字宝宝吧!
看幻灯3:
师范读:鸟 鸟 鸟——(每个生字读三遍)
① 幼齐读
② 集体抽读:如,3号3号什么字?(3号3号是马字??)
过渡:哇,小朋友真聪明,只一会就认识了10个字宝宝。这10个字宝宝啊,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想不想和字宝宝交朋友呢?
幼:想!
看幻灯4、5、6:玩摘果子游戏,(个别抽读)
师:小朋友看,这些字宝宝啊很顽皮,他们都爬到树上,躲在了水果里面了。以为你们就认不出它们了。但是我们认得出它们吗?
幼:认得出!
师:好,如果能认出躲在水果里面的字宝宝,那个字宝宝就会从树上跑下来和你做朋
友,你们相信吗?
幼:相信(奇怪)!
师:那老师要请你认认看。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哦,认出了字宝宝,字宝宝自然会跑
下来与你交朋友的。请你认一认石榴上躲着那个字宝宝?(牛)对不对呀?那你们要说“对对对,牛牛牛!”(老师再点幻灯,水果就跑下来)
幼:对对对,牛牛牛!
师:橙子上呢???
师:小朋友已经和字宝宝交了朋友,大家开心吗? 幼:开心
过渡:小朋友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同班的朋友是不是呀?字宝宝们也会互相做朋友,他们做了朋友后啊就成了——词宝宝。
看幻灯7: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师:这里有5个字宝宝互相做了好朋友,我们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祝贺他们组
成了3个词宝宝!
过渡:这些字宝宝呀还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呢,但是它们自己不会找,需要小朋友帮帮他们,你们愿意帮它们吗?那么怎么帮呢?别着急,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图片,小朋友看着图片就可以帮字宝宝找到新朋友了。
三、复习巩固、拓展学习,10分钟
①扩词,4分钟
幻灯8:
师:这个字宝宝叫什么?
幼:“鸡”
师:来了一只什么鸡?
幼:“公鸡“
师:对“公鸡 公鸡公鸡 公鸡”(跟读)
又来了两只公鸡,它们还带了谁?对,是“母鸡”。鸡的头上红红的是什么? 师:小朋友真是聪明,一下子就给鸡找了三个新朋友。表扬自己!
幼:嘿嘿!我真棒!耶!
师:我们继续帮字宝宝找新朋友
幻灯9:
师:这个字宝宝叫什么? “龟”,我们看看龟有哪些朋友?
幻灯10:“鱼”幻灯11:“鸟”幻灯12:“马”幻灯13:“鼠”
师:小朋友真厉害,给字宝宝找了那么多新朋友。再一次表扬自己好吗?——嘿,嘿,我真棒!耶!
③ 句子,分钟
幻灯14:
句1:师引领:今天我们学习的字宝宝有——幼读句子中的“红”字,师读“黑”字。句2:这些动物里面那些动物是吃草的呢?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句话。④ 儿歌,2分钟 幻灯15:
师:这些动物各有各的本领,它们有什么本领呢?我们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四、游戏,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太棒了,所以老师要奖励你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幼:想!
师:怎么玩呢?看老师做一下:
师:呜——咔嚓、咔嚓,我的火车真奇怪,不用你把票来买,只要你叫出字宝宝,字宝宝就带你上火车。拿出手上的字卡,这个字宝宝叫什么?(指名读)幼齐:对对对,鸡鸡鸡。(然后,你就可以上火车了)
(教师可以反复颂,直到孩子全部上火车为止。如果班级人多,每次可以多认几个。)
师:呜——咔嚓、咔嚓,我们火车开回家去啦!小朋友再见!幻灯16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十三篇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篇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顶尖教育初中数学教师招聘试讲教案
二次函数
考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 的二次函数。
y?ax2?bx?c(a,b,c是常数,a?0)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2、二次函数y?ax?bx?c(a,b,c是常数,a?0)中,a、b、c的含义:
有实根x1和x2存在时,二次函数y?ax2?bx?c可转化为两根式
y?a(x?x1)(x?x2)。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x1,0).(x2,0)考点三、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x??
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2a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2、二次函数的性质 函数
a表示开口方向: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
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a∣越大开口越小
y?ax2?bx?c(a,b,c是常数,a?0)
(1)伸;
b与对称轴有关:对称轴为x=?
(0,c)c表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考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y?ax?bx?c(a,b,c是常数,a?0)
已知任意三点坐标
(2)顶点式:y?a(x?h)?k(a,h,k是常数,a?0)
已知顶点坐标、对称轴或最值
(3)当抛物线y?ax?bx?c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方程ax?bx?c?0
(1性质
(2)对称轴是x=?
bb,顶点坐标是(2)对称轴是x=?,顶点坐标是2a2a
b4ac?b2
(?,);
2a4ab
(3)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即当x?
b4ac?b2
(?,);
2a4ab
(3)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即当x?
例2、我区某工艺厂为迎接建国60周年,设计了一款成本为20元 ∕ 件的工艺品投放市场进行试销.经过调查,其中工艺品的销售单价x(元 ∕ 件)
时,y随2a
时,2a
时,y2a
x的增大而增大,简记左减右增;(4)抛物线有最低点,当x=?
随x的增大而减小,简记左增右减;
(4)抛物线有最高点,当x=?
y有最小值,y最小值?
4ac?b 4a
时,2a
与每天销售量
y(件)之间满足如图所示关系.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请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当销售单价定为30元和40元时相应的日销售量;(2)①试求出
y有最大值,y最大值?
4ac?b
②若物价部门规定,该工艺品销售单价最高不能超过45元/件,那么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时,工艺厂试销该工艺品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利润=销售总价-成本总价)。
(2)设cp=x,问当x为何值时△pdq的面积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3)探究:在bc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dqm是菱形?若存在,请找出点m,并求出bm的长;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篇2: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四、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
【教师活动】(出示教具)
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理论认知】
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
信不信?
【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
【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取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
初中数学试讲备课模板范文 第十四篇
一、课题
过三点的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2.. 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难点: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己探索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授
1.过已知一个点A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2.过已知两个点A、B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3.过已知三个点A、B、C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思考、交流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探索成果,在展示后,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
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过两点也可以画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心都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这样的圆只有一个。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给出三角形外接圆的概念: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例:画已知三角形的外接圆。
让学生探索课本第15页习题1。
一起探究
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为老区的小朋友捐款500元,准备为他们购买甲、乙 两种图书共12套。已知甲种图书每套45元,乙种图书每套40元。这些钱最多能买甲种图书多少套?
分析:带领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的表格,并完成2、3 问题,使学生清楚通过列表可以更好的分析题目,对于情景较为复杂的问题情景可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解题。另外通过此题,使学生认识到:在应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当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还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问题的解。
(二)、小结
七、练习设计
P15习题2、3
八、教学后记
后备练习:
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面积等于 。
2. 如图,有A, ,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A.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