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音乐摘要范文通用7篇
学前教育音乐摘要范文 第一篇
一、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必要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是提高学前音乐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二)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有助于实现民族传统音乐的再发展
民族传统音乐在我国音乐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音乐全面发展与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已成为民族音乐再发展的新形式与新机会,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促进作用。因此,明确在学前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的必要性,是民族传统音乐取得发展与壮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来说,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民族传统音乐才能保持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因此,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的结合,是民族传统音乐十分重要的发展手段与措施,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三、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音乐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前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音乐结合存在的问题
学前音乐教育结合民族传统音乐,可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但现阶段,在二者的结合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教学师资与配套设备不完善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导致学前音乐教学无法广泛开展与民族传统音乐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现阶段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缺乏必要的专业音乐教学设备,没有配备拥有专业教学资格的教师,使民族传统音乐无法在学前音乐教育教学中获得深入的开展和良好传承,这阻碍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提高民族传统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必须首先配备专业教学设备及高素质的师资。
2、教学模式陈旧
学前教育音乐摘要范文 第二篇
摘要: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对我国未来的人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就学前教育来讲,现代父母更注重对孩子的全方位教育与培养,逐渐加大了对孩子艺术方面的教育比重。学前音乐教育是目前学前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也就对我国高校的学前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本文将针对高校学前音乐教育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学前音乐教育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音乐;文化
学前教育是个人教育的开始,优质的学前教育能为给人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音乐是一门积聚审美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学科。从儿童时期开始,广泛的接触音乐,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增加审美修养的目的。因此,现在的家长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及学前音乐教育。为了使幼年学生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学前音乐教育,优秀的师资条件必不可少。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力度,培养出更为专业的学前音乐教师。
1高校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学前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音乐教育人才。进而可以对我国的儿童教育起到重要作用,能够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同时也能够保住学校儿童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十分有必要。
对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优秀的外来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引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在接触国外不同类型的音乐,了解国外的音乐文化及其发展,更多的关注到了国外音乐的魅力,但却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接受、传播和继承。目前,多数年轻人对国外的歌唱技巧、乐器演奏及音乐历史的了解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音乐。外国音乐在国内的广泛传播,一方面丰富了人们选择音乐的范围,但另一方面,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音乐的传播,并不仅仅是对几个音符或是一段旋律的传承,更重要的是透过一段音乐能够使一段文化得以渗透,进而传递给更多的人,被更多人所了解。音乐文化,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独特的优点,才在各国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开始学会聆听音乐、培养音乐感觉的开始。因此,学前音乐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与发展。各个教育机构,应该通过科学的学前音乐教育,使幼儿学生学会去接受优秀的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才能对民族文化有所了解。而想要培养幼儿学生去接受和了解民族音乐,对学前音乐教师的要求就相应增多。高校是优秀人才的重要发源地,因增加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投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工作要求的优秀教师。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指路人,只有足够优秀的教师,才能是幼儿学生在学习的最佳时期接受到适合他们的优秀民族音乐教育。进而为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尖山水平打好基础。
对学生人生观的构建。幼儿时期,对个人的品德和人格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会对个人的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音乐可以传递文化,影响个人的思想形成。优秀的学前音乐教育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各个高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培养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人才,才能够在之后的学前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音乐本身能够传递文化,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秀音乐文化的吸收能够对学前儿童的整体素质带来一定的提升。儿童音乐作品中通常包含了正确的人生观和对美的理解,对这些作品的传递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做好了这项工作,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有重要意义。
2对高校学前音乐教育文化内涵的加强
为提升学前教育工作人员的音乐教学水平,高校应采取合理的手段,增加对学前音乐教育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
提高教师团队水平。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加关注与尊重多元文化和艺术,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在学前音乐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导学生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和艺术,积极借鉴和学习别国文化及艺术,感受音乐不同的美、艺术形式、文化内涵等。其次,主动通过学习等增强自身素质。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开展的基础,高校学前音乐教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主动学习增强专业知识及技能功底,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文化和艺术素养,并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模式,主动利用视频、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敢于创造性的尝试和运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互助教学法等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进而增强高校学前音乐教育的文化和艺术性,提高教学效果。
校学前音乐教育必须有合理的课程设置。学前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培养,学前音乐教育因为教学内容的特殊性,除了音乐、舞蹈和乐器的学习外,还需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等知识教学课程需要向声乐、舞蹈和器乐结合的方向改革,将传统的音乐理论、乐器演奏技巧和舞蹈等课程的教学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使课程更加贴近课程教学的实际比如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需要适当考虑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儿童的需求,在将声乐、舞蹈和器乐结合的同时适当降低对音乐演唱技巧的要求,增加关于儿童歌曲演唱方法的内容,将学前音乐教育课程和其他学利课程紧密结合,促进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
3结论
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学习和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在培养学前音乐教育人才时,应注重对学生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意识到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的深刻必要。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理念,进而把更多优质文化传递给学前幼儿。
参考文献
[1]李晓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69-171.
[2]胡静,于丽.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方向[J].戏剧之家,2016(2):154+158.
[3]马媛.音乐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与融合[J].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
学前教育音乐摘要范文 第
三篇目前,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基本是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培养出来的。从现状来看,在职前我们重视了专业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职后我们无论是专业的培养还是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没有重视起来。特别是大专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师都感觉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要专业不错,面对幼儿能歌善舞,那就合格了。其实,我们把专业和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忽视了,就像是现在社会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一样,结果导致了除了有钱什么都缺的的令人悲哀的社会现象。这不是一种好结果。
目前,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基本是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培养出来的,培养音乐教师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是,从现状来看,在职前我们重视了专业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职后我们无论是专业的培养还是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没有重视起来。所以,我们把专业和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忽视了,就像是现在社会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一样,结果导致了除了有钱什么都缺的的令人悲哀的社会现象。这不是一种好结果。
一、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职前问题浅析:
1.教师培养目标不一致
大专学前音乐教育培养的音乐教师是主要是面对小学和幼儿园的。但是大专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大都是专业高等音乐院校毕业而且专业不错的人才。而大学学前教育毕业的专业教师在音乐方面又不是特别出色,所以他们在工作之后主要从事了学前教育方面的学科,比如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等的课程。从事大专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老师往往都是高师音乐院系毕业,具有较高音乐水平的,但对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的人。所以,在进入高校之前,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没明确,我们已经在进入高校之前把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给生生地分离了。虽然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也开设音乐课,但是本身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一定多高,而且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上都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而高校音乐院系的音乐课设置和训练时间。训练强度完全是按照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设置的,他们的音乐水平相对较高。毕业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从事了纯音乐专业方面的工作,很多人则在毕业后进入了教育系统,也包括从事了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工作,但这部分人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也就是说,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音乐教师没有融合为一体,在工作中,各行其事,毫无联系。
2.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以上已经提到过,当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就不重视音乐课,主要还是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的专业课程,对音乐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少,训练时间以及训练强度就不够,加上学前教育的学生本身音乐方面的素质就不是很高,所以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是偏向了文化课的发展。而音乐院系的课程设置则正好相反,音乐课程安排时间多,学生训练时间多,训练强度大,文化课是大学语文、政治、英语、法学等,与学前教育的课程毫不相干。课程设置缺乏实效性。没有哪个高校,真正的招生的时候把学前教育的考生的音乐素质看的很重,而是意思一下就行,形式上考一下,文化课过来也就录取了。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从事大专学前教育的老师,还是没法从事学前教育和音乐教育合二为一的方式,音乐课只能有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来上,而他们有没有在大学的时候学过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导致了学前教育的教学和音乐教学不能向同一个目标前进的局面。
二、大专学前专业音乐教师职后问题浅析: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教育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根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这不只是自学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在职进行进修和培训。其次,作为学校,还要形成一种制度,给教师提高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许多发达国家,每隔一定的时间,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到高层次的部门进修培训,工资照发。但是在我国,只有少部分老师积极主动的有进一步深造的思想,大部分教师主观还是没有进修培训的机会,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已经足够了,在家里靠自学一些新知识、新观念,也就够教学生的了,根本没有必要费神劳力的到更高层次的部门进修、培训。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认识教师职后培训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师进修培训的投入上没有体现,不去扶持,只是在改善硬件设备上舍得投入,比如增添教学设备,大量改建教学大楼等。1931年12月2日,创办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就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的著名论断,但现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面积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繁华,人文气息、人文素养却越来越淡了。学校是有文化氛围的地方,大学是文化的象征。大学和大学教师代表的是文化,那么大学和大学教师和就必须担负起文化的传承。学无止境,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学校要给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特别是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所从事的科目,是学前教育和音乐共同发展的,是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结合,即面对大专学前教育专的学生,又面对将来祖国的花朵。职前如果没跟上,职后的进修深造如果也引不起教师个人和学校的重视,那么,我们的教育永远是滞后的,没有前途的。
学前教育音乐摘要范文 第四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传统学前音乐教育方式都是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唱孩子跟。孩子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另外,很多学前音乐教师对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比较枯乏,教育中照本宣科,侧重理论讲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孩子多是溜号状态,积极性也不高,经常表现出不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区别,打破了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的模式,将课程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则成了引导者、诱导者,教师并不直接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而通过诱导手段,帮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知识,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快乐自主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创立,自该方法创立就被广泛应用到了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该教学法对世界教育都产生着深远影响。这种教育方法的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教育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只有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应用和推广这种教育方法,才能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有效性和质量达到学前音乐教学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音乐基础理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乐理和视唱基础,但实际上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育并不注重这两门科目的学习,甚至不开设这两门科目,加之孩子自身又没有乐理视唱知识,所以表现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两门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识谱、读谱、唱谱,让学生产生音乐兴趣,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乐理视唱基础的学习应用了格子节奏练习法,将不同音调的音符放入不同的格子中。这种教学方式将死板学习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有趣音乐教学内容,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欢声笑语中孩子就学会了音乐知识。另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这种音乐方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使抽象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二)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想要保障学前音乐教学有效性必须强化歌唱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歌唱教学环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不再是教师领唱,而是转变成了个体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多形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这不仅仅丰富了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歌唱形式,更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了学生音乐素养。目前学前音乐歌唱教学多以教师唱和集体唱为主。在集体唱中引入一些奥尔夫教学的系列曲目,能够有效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这些曲目不仅清新流程,且曲风优美婉转,十分适合学前音乐教育。
(三)乐器教育中的应用
乐器教育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另一大重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互动和表演融合起来,构建了适合幼儿参与的音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小乐器的操作,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乐器节奏和风格,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例如碰铃、角铁、木鱼等等。在乐器游戏中,通过让不同乐器发声,进而让孩子对乐器产生好奇,便会自主去探索音乐规律。
三、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学前教育音乐摘要范文 第五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它是由奥尔夫先生创造的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以不同于传统的观念和方法,让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照我国音乐教育的构成现状,绝大多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仍然是以新生一入学就学习乐理、声乐、钢琴、视唱练耳等具体专业技能知识,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音乐知识掌握极度的贫乏、了解不多、兴趣不足的特点。
本文以湛江市女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索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前期如何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以期让她们能从简单的儿歌、歌唱、律动、打击乐器等形式入手轻松自然的接触音乐,为后面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引导。
学前教育音乐摘要范文 第六篇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目前许多大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乐理课教学都已经脱离了审美教育的主旨,没有起到为学生塑造审美观的作用,给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基本乐理课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已经十分明确的出现在现实当中,所以要实现此课程教学的更好发展就必须明确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乐理课的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在基本乐理课上,许多教师知识的讲解偏重于理论,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赏析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这种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违背了音乐艺术应该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使原本生动、美好的音乐艺术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例如:在节奏节拍这个章节的授课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是理论的讲解,照本宣科。教师只是很浅显的告诉学生“节奏是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转调则是从一个调转到另一个调。”这就使得学生只是从知识的角度在理论层面上懂得了音乐理论的基本知识,这既不深刻,也不实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则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根本不能把老师所讲授的基本乐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能使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得到真正的运用,这就使得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学计划难以完成。
2基本乐理课教学方式单调,缺乏新意音乐基本乐理教学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由于乐理课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比较强,这就使得上课的知识内容不容易被学生记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现有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而没有太多的动手环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也很难生动有趣的讲解,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下,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途径也只是能通过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实现。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只是对上课内容的简单复习与巩固,许多学生因为上课学习效率不高,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存在很大的困难。这种课上教学和课下复习效率双低的尴尬局面使得乐理教学步履维艰。
3各相关的学科缺乏有效的知识交流基本乐理课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许多与音乐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学生对许多与音乐相关专业的学习都是以乐理知识的学习为起点,只有乐理知识掌握的扎实,最终才能具备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的能力。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都是采用专人教授专课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得相关的课程之间缺乏相应的穿插渗透,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致使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例如:转调、音程、节奏等相关的课程在视唱练耳课上也会讲到,但是这就出现了课程相互重叠的现象。这样不但没有使课堂效果提高,反而因为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厌烦。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之间缺乏知识交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乐理课知识没有为该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知识做好铺垫,减少学习音乐的难度,而是出现了一种脱节的状态,使得乐理知识的基础作用在学生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的建议
1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音乐基本乐理教学与其他的教学具有一样的终极教学目标,那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中国从古至今文化的传承,是中国所有教育的根基所在。课堂是教师接触学生的最佳场所,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艺术观的最佳时刻。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乐理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教书育人为目标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上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专业所学知识的态度不够端正,那么这个学生在学前教育这条路上也很难取得重大成就。
2改变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观念在已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基本乐理课的教学不受重视,这就导致了此专业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在音乐造诣上很难有重大的突破。为了帮此专业的学生把基础打好,教师必须重视乐理课的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对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持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学生的观念才可能得到改变。音乐是具有形象生动的感染力的,要想改变教育观念,就必须把基本理论教学与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才能感兴趣,实现乐理知识水平的逐渐提高。在教学上,我们还要努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经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使乐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教师由单一的教授音乐理论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转变,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整合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内容基本乐理课教育教学内容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工作能力的好坏。因此,为了更好地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合格人才,各院校应当针对自身院校教学内容的薄弱点和欠缺点进行教育内容的必要整合,使得此课程的教育内容能够完备、合理。在此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教材是知识的承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最基本的工具。教材内容应该同时照顾到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这三个方面。只有包含这三方面的教材,才能称之为优秀的音乐基本乐理教学教材。但是,目前这样的教材还是十分少有的,这就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实际的情况,学校应该积极寻找相关的专家学者编著更加符合音乐乐理教学教材,帮助此专业的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第二,教学内容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深入地去学习乐理知识,并且将乐理知识转化为自己学习音乐的能力、鉴赏音乐的能力、创作音乐的能力。因此,各院校对教材和教育内容进行切合实际的整合将是学生学习进步和成功的重要保障。
4改进音乐基本乐理课教学方法教师在上乐理课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实现理性教学和感性教学的充分结合,这样就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第一,教师可以采取肢体教学法来实现乐理教学的生动和形象,避免教学过程的过度枯燥。例如:教师可采用著名音乐家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在教学中不再总是枯燥的用嘴去说,在讲解的同时,用手做出高低起伏的手势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变化,让学生既可以从听觉知晓音乐节奏的变化,又能从视觉的角度获得音乐节奏的变化状况。听觉感受与视觉感受的结合就提高了乐理教学的效果,降低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基本乐理知识的难度。
第二,随着国家对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培养的越来越重视,各个院校一般都为音乐相关专业的学习配备了钢琴或者电子琴等硬件设备。教师在乐理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抽选一些音乐片段声情并茂的为学生演奏出来,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上更加的专注听讲,掌握课上教师所讲解的乐理知识,降低以后学习音乐的难度。
第三,大部分院校都为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经典的音乐片段,课上播放给学生听,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五线谱和键盘图投放到屏幕上,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一目了然,跟随教师的讲解学习乐理知识。以上仅仅是实现生动教学的三个简单的切入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完善,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5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已往的乐理课堂上,乐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过于偏向理论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成为我国幼教事业中的主要力量去教授幼儿相关的音乐知识,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这就要求此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音乐自学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种能力的形成既要靠学生的自身努力,也要靠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乐理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提升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度上来,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提高。同时,乐理课教学也是十分忌讳空谈乐理的教学模式,教学需要和实际音乐作品的赏析结合起来,教师应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使学生既学到音乐知识,又增加了对音乐作品的深入了解,真正做到知识从实践中来,运用到实践中去。
6挖掘音乐乐理知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相关学科知识的相互穿插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减少了重复教学的现象,节约了教育资源。例如:基本乐理可以与和声学实现穿插讲解。和声学是一门需要基本乐理为基础的学科,乐理知识学不好的学生,学习和声学是十分困难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基本乐理知识有的放矢,同样又降低了学生学习和声学的难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关学科教学知识的穿插讲解能够实现教学的双赢。4结束语目前音乐基本乐理知识的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去发现并解决。各院校应当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把音乐基本乐理知识掌握好、使用好,以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提高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水平,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突出贡献。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专业的设立逐步完善,像学前教育这样的与音乐相关的专业还会不断地出现,基本乐理知识成为更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所以,音乐基本乐理的合理教学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学前教育音乐摘要范文 第七篇
摘要:特殊音乐教育是音乐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又是特殊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由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很多音乐教育者都对特殊音乐教育避而远之,导致特殊音乐教育教师匮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特殊音乐教育中的听障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更多的音乐教育从业者关注特殊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从而普及我国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关键词:听障儿童;学前;音乐教育
一、学前特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Kirk,1983)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而这样偏离的情形,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发展其最大潜能程度。学前教育指的是0—6、7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这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其重要性表现为:1.有利于尽早填补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2.有利于改变和优化特殊儿童的大脑结构;3.有利于正确引导和提高特殊儿童的形象思维;4.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特殊儿童心理活动的正常发展。
二、听障儿童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学习语言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听觉障碍也称为听力残疾,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听觉困难,听不到或是听不清环境及言语声音。儿童正处于听觉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听力障碍严重的损害了儿童的语言功能,影响了儿童的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导致许多听障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完善,常出现自闭、内向等性格缺陷。需要注意的是,听障不完全等于聋哑,听障儿童是可以通过助听器去感知和认识这个世界的,也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去练习发声和正常交流的,这些儿童更需要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不少听障儿童在学龄阶段虽然进入正常小学,但在二、三年级以后成绩不断下滑,不能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最后父母还是选择了聋哑学校,造成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听障儿童在学前阶段,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等抽象的思维能力方面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发展,因此,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升高,知识层面的学习越来越抽象,他们无法理解,加上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缺陷,导致成绩直线下滑。因此,听障儿童的教育应该比一般正常儿童的教育更早,而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开发儿童的大脑发育,刺激和训练其听觉、语言表达和认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果错过了某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会对儿童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
对听障儿童进行音乐教育,这听起来好像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事实上,虽然他们不能完全获取和理解音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音乐元素对他们进行音乐启蒙教学和训练。例如:一般的儿童早期教育,教师会选择歌唱、韵律和欣赏等手段对其进行启蒙教育,但这些看似很简单的音乐活动对听障儿童来说却是很困难的。换个角度看,要让听障儿童开口歌唱或许很难,但只要方法适当,韵律活动、倾听感受音乐、音乐欣赏等活动还是可以应用到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启蒙教育中的。
(一)韵律活动。一般的儿童进行韵律活动是训练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而在听障儿童的音乐教育中,韵律活动是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听辨能力。孩子可以通过助听器去听辨节奏的变化,在音节数量、音型、强弱、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中,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听辨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节奏感,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孩子对身边声音的捕捉能力,并快速地反应出来,同时也可促进大脑的发育。
(二)倾听感受音乐。倾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听障儿童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学,播放不同的音乐片段,让孩子告诉老师听到了什么。音乐可以是动物的叫声、乐器的演奏声,也可以是儿歌。通过这样的游戏教育形式,孩子会知道声音有大小、强弱、长短等差别,能够寓教于乐。
(三)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聆听不同的节奏、情绪的音乐来感受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要注意音乐的选择,教师需要选择一些结构简单、节奏明显、易于理解的音乐,还可以带领孩子编排音乐剧,使其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体验音乐的结构,建立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
四、小结
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是特殊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行学前音乐教育帮助孩子感受环境、生活和音乐的美。但需要注意的是,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孩子,不要把学前音乐教育活动变成机械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