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共11篇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一篇
尊敬的长城风景区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冒昧打搅了您们的工作,真对不起!我是一名小学生,我是看到了一则关于长城被破坏的报道,才想起给您们写这封建议书。当我看到这则报道时,我感到非常羞愧,我们中国人怎么一点儿文明都没有!破坏长城也就等于是在侮辱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啊!他们就是我们的祖先啊!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想过,他们正在破坏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可能是他们自己的祖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为此,我感到非常痛心。于是我为保护长城提出了几点建议:
1、让游客们自己带垃圾袋;并且在每隔100米处建设一个垃圾桶。
2、安装摄像头、广播;再找人巡逻,然后被发现的人在破坏长城罚款。
3、让那些住在长城附近的无业游民来当长城的保护员。
4、向政府建议:保护区内要少建房、并且要建必须建成风格统一的公用设施。
以上,是我为保护长城贡献出的一小点儿力量,希望各位领导不要见意。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二篇
文化遗产是人类千百万年来积累起来的最丰富的连接历史记忆、应对未来挑战的发展资源。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作为惟一没有中断、连续5020xx年发展至今的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留下了数不清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这些依附着民族魂魄的珍贵文化遗产,尤其需要我们倍加呵护,依法保护,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化的继往开来。
作为长期活跃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的民间志愿者,我们目睹了全国各地在大拆大建中迅速消失的历史文化遗产,深感责任在肩。为了唤起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切实的落实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作为首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奖和年度贡献奖获得者,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加大《_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克服阻力、排除困难,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呼吁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加大对破坏文物的刑责惩处力度。
第二,停止对历史文化名城核心老城区的大拆大建。将文物保护纳入政府的城市规划中去,对历史城区、街区实施成片保护。设立历史城区、街区保护委员会等机构,以应对非法拆迁对文物的破坏。
第三,对暂时不具备文物身份的历史建筑,采取谨慎处理、保护为主的方针。
第四,加大对文物日常维护的投入。对文物的修复,实行严格监督,杜绝肆意篡改、拆后重建等有悖于文物保护精神行为。
第五,大力扶植各类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究不可移动文物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民间团体及个人参与监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唤醒全民文保意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设立私人博物馆,鼓励将私有文物捐献国家,化私为公。
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最大限度地留住承载着数千年中华文明史精髓的物质和精神!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三篇
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而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20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旨在从全民的高度将文化遗产的薪火传承不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为中国历史文化根脉的永续发展贡献切实的力量,为此,我们作为上海、北京、西安的大学生向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 加强对中国“文化遗产日”的认知,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现状,充分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成立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社团,在广大师生中间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定期组织报告及演出等活动,促进老艺人与师生的交流。
三、·· 探讨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常态性机制,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深厚国学根基,结合专业特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及数据库建设。
四、·· 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积极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公益活动,加大社区宣导力度,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五、··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的方式。通过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
六、·· 高校与政府及民间形成合力,认真贯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为了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请您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中来。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四篇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一个平板电脑的时刻,一个砖和石头,是冷凝他们的智慧,保留了一千年的历史文明,不可估量的价值。
为了加强文物保护的,我提出了各界人士的倡议:
1、一个与《_文物保护-法作为标准,法律法规对文物保护的标准化的行为;
2、认真落实“保护第一,拯救它们的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保护文物倡议书的原则,有效地完成工作文物保护;
3、我们需要文物和走私的文物,偷窃,破坏文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斗争的积极协助_门开裂情况的文物。
保持文物,是保持文化的血脉,是尊重他们的历史,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立一个对话和沟通的桥梁。让我们携起手来,构建精神家园。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五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姓名:常凯峰
班级:06051202
学号:2012301532
2015年4月3日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基本特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2、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原则与范围
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根据逐级申报的原则,向单位或居住地所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
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比如:日本引入了欧美等国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录制度,就是将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注册、登记,通过登录认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确定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条例加以约束,并通过大众媒体公布于众,进行舆论宣传,提高大众的保护意识,推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韩国对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始逐渐走向商业化和旅游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现代观光旅游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那些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现已濒临消亡的、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进行保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根据前人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主要应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a、立法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保证 b、科学的管理机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 c、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d、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 e、加大财政投入,广开财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保障 f、采取系统科学的有效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环节 g、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途径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2003年9月29日至10月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32届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用以敦促世界各国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十一届_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11年2月25日以155票赞成、2票反对通过《_非物质文化遗产法》,__签署第4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_2011年2月25日受权全文播发。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除此之外,还有各省、自治区、特区公布的符合自身实际的相关法律法规。
5、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目前为止,构建了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定位和目标,建立了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a、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调研结果
绘脸谱
古代织布机
剪纸 b、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有问题
(1)非遗的“物质化”功利倾向严重。近年来,各地“申遗”普遍呈现出哄抢态势:“牛郎织女”的故事有6个省去争;“梁祝故里”的传说引得十几个城市抢夺。一方面,要奋力挤进国家级“遗产名录”;另一方面,对一些文化遗产过度开发。某些地区特定时期的生活习俗,如“裸体拉纤”、“走婚”、“裸浴”等在一些地方被滥用。其中很多表演是为了迎合游客口味的“大胆创新”,完全改变了原生态内涵。很多地方把文化遗产变成了一种卖点,迫不及待地挂出去展览,或贴上醒目的商标变成商品卖个好价。掠夺性开发、破坏性建设、企业式经营等现象,已成为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难点。我认为,这和地方政府抓住文化遗产热这个机遇来“跑马圈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工作思路密不可分。
(2)行政干预过强,以“官俗”代替“民俗”现象普遍。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问题不是无人参与,而是在参与过程中,弄乱了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一些地方政府认为只有自己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救世主,急于求政绩,导致以政府取代民间,以官俗取代民俗,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保护性破坏”。曾经争夺“牛郎织女故乡”的十堰市郧西县耗资数亿元的“七夕工程”,至今仍被当地百姓质疑为形象工程。
(3)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非遗保护工作只做表面文章,发掘、认定非遗传承人的过程不科学、不客观;重申报、重数量、重开发;轻保护、轻质量、轻管理,从而导致部分非遗传承人权益得不到保障,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不高;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处于无人继承甚至濒临消亡的境地。
与此同时,各地非遗保护工作还缺乏严格的制度要求、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缺乏考核、监督机制;传统的征集、收藏手段难以实现规范、安全、快速的信息交流;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养等工作相当薄弱。
c、保护对策
第一,加强法规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坚持依法保护。在已有的行政法规的基础上,推进_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第二,健全保护机制,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类别,深入研究每一类项目不同的保护措施,分门别类制定保护与传承的指导意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机制、退出机制,对保护不力的项目和单位予以警告和摘牌。完善教育传承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焕发时代的活力。
第三,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自觉参与保护的意识。让民众广泛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来,使非遗得到传承。真正做到社会公众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在保护_享保护成果。第四,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以科学的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要继续以建立健全四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重视生产性保护,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等方式,科学、全面、系统地抢救和保护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的方式要以正确的原则为指导,一是要坚持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积极保护的原则;三是要坚持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从保护方式和形成立体的保护生态两个方面去活态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学习借鉴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及具体工作情况,建设符合中国自身特点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制度和体系。第六,加强非遗保护的理论研究。比如,阚如良、汪胜华、梅雪研究的文化空间分级理论,参考自然保护区的划分,将文化遗产空间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将民族舞蹈、民间戏剧、民俗等发源地核心区,保护好当时生产力状态下的生活环境,再现当时的生活原型;缓冲区主要以培养传承人和科学研究为主,建成非遗的传承区,如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杂技与竞技、传统医药可以在缓冲区进行保护;在文化实验区一般是以旅游开发为主,以非遗的内核为依托,注入现代元素,一方面可兴建非遗的主题公园,另一方面可开发修学系列的旅游产品。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六篇
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兰香艺校)关于要求建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义昆曲)传承基地的报告
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为深入贯彻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做好非遗----“武义昆曲”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根据《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鼓励、支持教育机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内容,建立传承教学基地,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规定,我们要求批准本校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义昆曲)传承基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领导机构,加强传承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建立“武义职业技术学校(兰香艺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潘苍红(副校长)
副组长张穗萍(兰香艺校负责人)
何苏生(武义昆曲代表性传人)
组员徐为(戏曲专业班主任)
胡发亮、郑雅如、胡飞平
二、强化“非遗”传承的意识,加强戏曲专业建设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是昆曲兴起后最先广为传播的地区之一,金华形成通俗的“金昆”,通称“草昆”,而武义是草昆的主要生长地。1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武义岭下汤村最早创办了“太和会昆曲坐唱班”。1909年,原宣平县桃溪镇陶村的一些昆曲爱好者,在陶村建立了“儒琴堂昆曲坐唱班”,1934年成立了“昆曲民生乐社”(演出班社)。解放后,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武义县昆剧团。随着社会的变迁,在武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昆曲慢慢走向尽头。因此,传承和发展武义昆曲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更好地做好武义昆曲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投入更大的精力、财力和物力,做好武义昆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首先是在艺校招收中,加大招生力度,拓展低龄学生入学,以提高学生基本功训练的适应性;其次是继续将昆曲表演纳入基本功训练课程,以提高戏曲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再次是将加大戏曲专业的投资力度,充实更新戏曲专业教学设备,加强戏曲专业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引进的工作,大力培养戏曲专业人才,繁荣戏曲事业,抢救和保护武义昆曲,将昆曲表演艺术传承下去。
三、建章立制,加强考核
学校非常重视非遗传承工作,专门建立了各项戏曲专业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并把非遗传承教育、非遗进校园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安排,把非遗创建工作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把非遗传承考评工作纳入班级、教师的年度考核。
四、编制教材,加强教改
根据本专业的一系列课程安排,非遗项目——“武义昆曲”已作为重点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开设武义昆曲史专修课程,以专著《武义草昆》作为武义昆曲史的历史教材。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编著昆曲专业教材,定期为学生教授武义昆曲表演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承活动。
五、办学条件优越,专项经费保障
本校戏曲专业各项条件均有一定规模,各项设施、设备、场地齐全。校内的“艺术楼”为戏曲专业与传承基地共用,现有专业办公室二处,资料室一处(内设非遗专柜);练功房四处,其中设有专科琴房,集体练乐兼教室一处;排练演出小剧场一幢;还有文化课教室、舞台灯光及服装仓库数间。
现有经历年搜集整理的“武义昆曲”折子戏剧本、曲谱和有关非遗的各种音像、图书等资料和电教器材。备有全堂古装传统“行头”包括服装、盔帽、导具和灯光、幕布、软硬布景及音响字幕等演出设备。
学校设有专项经费,作为该专业和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保障,且成效显著。
六、师资队伍精良,教学效果显著
我校现有一支良好的“非遗”传承教育师资队伍,在职戏曲专业教师有国家二级演员(中学高级)二名,三级演员(演奏员)三名,四级演员一名,其中武义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一名。外聘原武义昆曲著名老艺人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其中有乐队专科教师胡奇之(国家二级作曲)、傅鸿飞(昆曲正吹、副研究馆员)、谢正平(昆曲鼓板,二级演奏员)、演员专科教师陶远升(工“净”,国家二级演员)、周竹芳
(工“生”国家二级演员),以及小生、花旦等多名昆曲艺人进校授课。
几年来,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训练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化了“非遗”的保护工作,加大非遗传承工作力度。科研与保护成果多次在省、市级相关竞赛中获奖。按教学计划,不断地由武义昆曲传人为在职的全体老师开展“非遗”培训,参训率达百分之百。通过折子戏的排练(培训)、演出(实践)和相互间的观摩,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在每个学期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研究,排练昆曲精品唱段、选段及折子戏,结合本专业演出实践,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非遗”活动和教学活动,成果显著。
七、广泛参与“非遗”传承活动,取得较好成绩
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活动中,戏曲专业的学生,百分之百地参加“非遗”保护传承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我们还广泛开展课外、校外“非遗”传承演出与纪念活动,以扩大“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影响力。除专业课外,我们还面对全校师生,开办了由戏曲专业老师主讲的“婺(昆)戏剧社”,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我校师生还经常走出校外,面向社会和各中小学开展演出、授课等非遗传承活动。为“非遗”进校园、授课、演出的具体单位有:东干中学、壶山小学、实验小学、熟溪小学和乡镇“非遗”基地——“桃溪镇陶村昆曲延艺社”。学校每年举办的文化艺术周活动和运动会等重大活动,都会将非遗成果向全体师生展演。
与此同时,还积极参加由上级或教育、文化行政部门组织的各
项比赛和展演活动。在戏剧进校园活动中,由我们辅导的昆曲《山门》,于2012年10月18日参加金华市戏曲进校园表演比赛中获表演一等奖;与县文化艺术团合作,专门排练了《狮舞》,于10月21日参加县温泉节演出;由我校教师参加演出的昆曲现代小戏《情系破田坑》在县内展演数十场,并获“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现代戏汇演”银奖,金华市现代小戏(曲艺小品)调演一等奖;11月21日,由全体学生参加演出的《梨园荟萃》节目,参加金华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才艺展示获一等奖,舞台、布景、服装、道具、脸谱展示二等奖;2013年1月8日,参加茭道乡沈家门“百花会”演出;1月9日参加熟溪街道“百花会”演出;1月30日,参加武义县壶山之春文艺晚会(团拜会)演出;6月7日,昆曲《牡丹亭——游园》参加武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启动仪式演出。省“非遗”保护项目《花灯花轿》于6月15日参加在岱山举办的,省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交流演出。
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
武义兰香艺术学校
2013年6月26日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七篇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颍上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之乡,曾经有“千班锣鼓百班灯”的说法。2006年12月由__公布国家文化部颁发《颍上花鼓灯》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鼓灯原名叫“红灯”是沿淮一代老百姓每逢节日庙会或庆祝丰收表达喜悦心情的一种娱乐方式。最初的表演形式非常简单,演员们随着锣鼓的敲打即兴表演
1921年颍上县黄洼村一人唐佩金组织了灯班子,对花鼓灯进行了长时间的改革,从此唐佩金名声大震,四方艺人纷纷前来拜师求艺,在他的传授与带动下,颍上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花鼓灯。如黄西成(黄猴子)蒋茂轩(蒋对子)吴立勤(捧把油罐)王传先(一条绳)和张少白(白栋子),使颍上成为名不虚传的花鼓灯之乡。
在党的“双白”文化方针指引下,中央,省,市对颍上县的花鼓灯进行了多次调研会谈。从1956—1983年间多次对我县进行了专门的采访与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花鼓灯的表演,舞蹈。由大力人士的支持,颍上花鼓灯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颍上花鼓灯是颍上人民世代相传并带有古典色彩又极具乡土气息和地方特的民间歌舞,演员在锣鼓的敲打中翩翩起舞,继而在丝弦的伴奏下载歌载舞,演员舞蹈动作有特定模式,清末民国出名盛行,它是汉族舞蹈的代表舞种之一。它不仅有潇洒奔放的舞姿,而且还有欢快热烈的锣鼓。抒情优美的灯歌,和兴趣盎然的小戏,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淮河流域是颍上花鼓灯的摇篮。在一望无际的淮北平原上,“千班锣鼓百班灯”是颍上人民对自己花鼓灯自豪的描述。十里八乡,每逢节日庙会,丰收喜庆,花鼓灯班云集,锣鼓喧天,载歌载舞,作为一种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颍上成为名不虚传的花鼓灯之乡。
花鼓灯曾受到_总理的高度赞誉,又被艺术家誉为“淮畔幽兰”,它是淮河两岸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形式。
颍上花鼓灯通过民间小调、花鼓灯、花鼓歌、锣鼓、后场“四句推子”小戏等艺术表演形式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八篇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XX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XX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与今人的精神共鸣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
文化传统是一条丰沛的河,源自远古,流向未来。关爱它、保护它,让它川流不息,奔涌向前,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今天,这份责任传递到你我之手,为了使文化遗产与时代同行,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共同愿望,让我们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传承非遗,弘扬传统,美丽人生!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九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
—固镇篇
我的家乡固镇,地处皖北平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4300—46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时期聚落遗址,填补了安徽省无史前城址的空白。在秦朝时固镇县属泗水郡(治今淮北市相山)所辖。秦汉以后,多次设国、郡、州、县、镇;汉高祖刘邦在此设立谷阳县,北魏太和年间改设谷阳镇。后来,于1964年10月31日,_决定以宿县、灵璧、五河和怀远4个县各一部分行政区域设立固镇县。固镇县因此成立。公元前202年,著名的“垓下之战”即发生在固镇县境内,开启了汉王朝400年基业,也留下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动人故事,旅游及考古价值极高,“垓下遗址”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曾在固镇垓下为官,著有《说文解字》,开启了中国字典之先河,固镇县根据史实,在近几年中,在城西公园的对面,建造了许慎公园。固镇县还是天津方言的发源地,就像老师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天津的记者还曾今来此寻根寻缘,跑到了固镇的一些地方进行了寻根之旅。
曾记得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同时,根据《_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通过课堂上的理解,在课余时查找了资料,才发现固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竟也不少,看来我们身边从不缺少非遗文化,缺少的只是我们发现非遗文化的眼睛,就像没有上过老师的课,我竟然从不知道蚌埠的雪园小吃竟然也属于非遗的一部分。通过对资料的理解和整理,现发现出以下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我所在的城关镇而言,最有名的怕是谷阳跑驴。跑驴是一种固镇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文艺,它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跑驴为二人表演一男一女,男为赶驴者,女为骑驴者。两人为夫妻关系。表现的情节是小两口骑驴回娘家,在路上发生了一些趣事,两人通过活泼欢快的表情动作表达了丰富的内心情感,展现了夫妻的真挚爱情和亲昵关系。同时通过上坡过河上桥等过程和驴的走跑进退纵跃弹踢等动作将驴的倔强刻画的维妙维肖,令人忍俊不禁。跑驴受地域习俗的影响情节不尽一致。淮北地区主要有小媳妇回娘家和老大娘赶集两种表现形式。而固镇跑驴则采用前者。固镇跑驴深受群众欢迎。在社火、灯节、庙会中是一项重要表演节目。旧时交通运输极不发达,毛驴曾是农村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之一。也是农民饲养的主要家畜品种之一。因此采用毛驴这一道具进行表演极富生活气息。演出时伴以欢快明亮的锣鼓根据剧情的需要,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张弛有致。而观众也随着剧情的发展和表演者的表情动作情绪热烈,不时伴以笑声掌声欢呼声充满了欢庆喜乐气氛。固镇跑驴的主要特点是:
一、形象逼真,表演的道具主要是毛驴用篾扎制,头部灵活便于操纵远望,如真人骑驴。
二、表演灵活形式多样,除双人表演外也可单人表演,还可多人表演。
三、艺术性强,富于感染力舞蹈动作幅度大动感强,通过上坡下坡过河等情节采用走跑跳纵卧踢等步法身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另外,固镇跑驴的重要价值在于:
1、是本地区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典型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民间舞蹈文艺。
2、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诙谐幽默多年来深受群众的喜爱。
3、是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对于地方的风土人情习俗进行了较好的载录和表述。
4、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除了跑驴,较为著名的非遗活动还有“独赶桥”,固镇县的濠城古名垓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和四月十五举办庙会,举行多种民间技艺表演,独杆轿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所谓“独杆轿”,顾名思义,以独杆作轿,既无轿围,亦无两根轿杆,而是在独杆之前端,设一简易圈椅,用以乘坐。表演时,乘坐者以袍服将圈椅覆盖,使观众以为其是直接坐在独杆尖梢的,给人以惊险之感。且此轿并不刻意保持平衡,而是在另一端由人操纵,一起一落,起落有致,顷刻升至半空,顷刻落至平埃,是在行走间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班子一般由十余人组成。其中一名坐轿者,名“四老爷”,县令打扮,丑角形象。另有三名衙役,四名抬轿轿夫,2-4名操纵轿杆者。独杆轿通过诙谐滑稽的表演和程序化的舞蹈动作,揭露了封建社会贪官污吏鱼肉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恶形象。
除了这些有趣的活动,下面我们就要开始介绍有关吃的方面,而一说到吃的,就不得不提有名的湖沟烧饼。说起湖沟烧饼,还有两个有趣的传说呢,第一个就是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占领大泽乡,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送来烧饼的大婶,因为紧张,烧饼未完全送到骑马将士的手中,掉落在地上,摔成好几块.于是这烧饼还有另一名字'马蹄酥'.虽然是乡野间的普通的饼子,但做法却很考究.用当地雨水充沛收下来的小麦,头磨出来最精细的面粉,为得是做出来的面有弹性,色好.将面粉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涂上油放置一钟头待用.选用上好的驴油,加葱花,盐花,拌成辅料.驴油可增加饼子的酥性.猪油和驴油近似,后来因稀少驴油被猪油代替,将小面团擀成椭圆形,卷上猪油膏后,擀成椭圆,撒上当地产的白芝麻,贴在特制的本地特地烧制的烤炉,2分钟就可以新鲜出炉了.这饼子外酥内软,层数很多,技术好的师傅能做出30多层.对着阳光看都是透亮的.这样看,饼子完全是件艺术品了.好看味道也好.咬一口,满口留香,配上当地的大碗湖沟油茶,才算真正到了湖沟.第二个传说则是,据说很久以前,有个大户人家的女儿生了一种怪病,突然有一天厌起食来,吃什么都没有胃口,而且一见到饭菜就感到恶心。看到日渐憔悴的女儿,财主心急如焚,于是就贴出告示,说谁要能治好他女儿的病,他愿意给20两银子。结果来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好。于是他只好再四处张贴告示,并把酬金从20两增加到50两、100两,最后一直到一半家产,还是没能治好。后来来了一个放牛的穷小伙,愿意一试,条件是他要娶这个大小姐为妻,因为他对小姐仰慕以久,而且还没有妻子。开始的时候财主自然不会答应,直到几天后女儿一次又一次晕倒,他才狠下心来,答应了这一的要求。于是这个青年就做了很多这样的烧饼,治好了小姐的病,并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手艺获得了小姐的芳心。后来财主反悔了,这个青年就和小姐私奔出来,逃到了湖沟,世世代代做起烧饼的生意来。而且随着生意的不断做大,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在做烧饼的闲暇,顺便做些其他的汤面来接济穷人,这就是以后闻名遐迩的湖沟烧饼和湖沟油茶了。其实,蚌埠离固镇的距离很近,老师有时间可以去尝试一下。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十篇
调查目的和意义:
最近党提出了要进行文化改革,所以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了解在当今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和文化建设的进展,增强我们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我们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激发我们参与文化建设以及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热情,增强我们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加深我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使得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下贡献,使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迈进一小步。
调查过程:
在遂溪过年的那段时间去向基层人民了解一下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什么文化生活可以进行
,以及对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他们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样的文化生活。基本情况与分析:
晚上在烈士公园里面,很多妇女聚在一起练练舞蹈,娱乐一下身心,为此不难发现妇女的地位已经是在不断的提高了,以及她们的追求也发生变化了,她们不在满足于家庭主妇的日子了,她们也开始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业余爱好。
其中,有些非物质文化是他们都喜欢的,那就是在遂溪的年例时所举行的舞龙以及醒狮的表演,遂溪作为醒狮之乡,醒狮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到那个时候,男女老少都开始为一年一度的舞龙舞狮节目开始做准备,可谓是全民皆兵了。现如今舞龙醒狮已不再单纯是为了游神而举行的了。它已经是融进了遂溪人民的身躯和血液中的一种文化了。遂溪人民也为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就我调查的家乡居民文化生化来说,他们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提出了一些他们认为是不足的方面。
1、政府在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可能是由于在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出政府业绩增长的原因。县、镇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对于其他方面少得多,某些落后点的地方甚至是零投入,而且这些经费大多为人头经费,为此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就更加是寥寥可数了。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另外由于对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造成某些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或消失的状况。我县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文化站的图书阅读室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或是残旧。
2、日常开展的文化活动过少,居民文化生活贫乏
每年城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县委通过联办、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及棋、球类比赛等。在过年期间相对而言就多点,例如一些猜字谜、玩飞镖,春节演出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镇”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活动形式仅为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广大中老年居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
文化遗产调查范文大全 第十一篇
一、社会调查目的:
1)对自己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以便让自己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家乡;
2)认识自己家乡在镇、县、市、省的一个发展格局及自己家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善的良策,积极配合周边的兄弟地区共同协调发展;
3)了解人民生活状况、幸福指数,了解国家政策在推动“三农”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是否切实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
4)调查人民群众对政府、基础组织的满意指数,并了解政府、乡镇基层组织是否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5)了解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及医疗保险的落实情况,是否还存在上学难、看病贵等现象,了解乡镇医疗卫生状况、硬件设施、人员力量的安排状况及教育设施的建设状况;
7)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条件的改善,交通方面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发展经验;
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分配、协调机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方面有哪些作用、影响及对当地“三农”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哪些深刻影响;
二、社会调查的内容:
1)时间:20xx年1月20日至2013年2月20日 共30天;
2)地点:我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
3)内容:通过实践了解家乡近些年来的宏观(如: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三者发展变化背后的多方面因素)和微观变化;
4)实践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绍家乡状况的文稿材料
b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动笔写作
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某些因素的的影响,导致未能获取全面、综合的信息,通过了解、探究自己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强了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三、实践的结果和体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纲要时,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为此奋斗。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的一个坝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坝子,是滇东粮仓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如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矿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相继在这里开通,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给这里带来巨大改变,反而,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被淘汰出来了,昔日那些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岗位的工厂陆续“下课”??????从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费型的企业。在我的家乡历来以烟草、蚕桑等为重要产业,并且每年能为全县人民带来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业惯性、科技落后、设备老旧等原因,使得与这些相关的产业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这样的状况,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作物(烟草、蚕桑)得到大面积种植,人们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给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染、浪费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人和事,让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颜面为之蒙受损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胁。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难抚平这样“伤口”,看教育办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围有多广、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乡,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设施也不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好的环境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只能治疗精神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还得靠医生。说到这,顺便谈一下人们看病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的实施,国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给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医疗保险,大大解决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水平,节约了农民的血汗钱,也在人民心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