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近代史综述范文优选7篇
大学近代史综述范文 第一篇
大一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虽然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也学过历史知识,但是可能是因为我们在那个时候还小的原因,我只是死记硬背。上大学以后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真正的社会,觉得学这些历史知识真的很重要,这个社会,政治的问题真是太复杂了。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感到我国近代史是太苦难了,深深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真的来之不易的。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_领导中国人民_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_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_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1840年_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段的表现先是近乎_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_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
结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主要考察近代以来发生的历史巨变,我觉得把1840至1949年所经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的近代史,是符合中国历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的。1949年10月_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开始了独立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国历史越出了近代,进入了自己的现代时期。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前辈们的汗血换来的,我们不得不要学好历史来积累经验知识来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大学近代史综述范文 第二篇
不知不觉这门课程已经过去,虽然很短暂,只是概括地叙述了这段历史,但这门课程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_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锁住了自己。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当时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_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_战争以前的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_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己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_才能将他彻底打败,这是一种什么实力,这更可突出实力的重要性。我们渴望和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来争取。
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可靠的。
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_领导的国民_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赶到台湾,而中国_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却是越勇,兵力越强大,最终取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关键是中国_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了农民关心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不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农民的利益为主要目的,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为自己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使广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一致抗敌,最后在劣势情况下取得胜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里面的每个片段都记载了各阶层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能胜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已流传了千代,但真正能够弄懂的却是没有几个,中国_的出现将这一理论运用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最终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
如今历代_都非常注意发展及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科学地发展观,废除“皇粮国税”,正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端,我们有信心在中国_的正确领导下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已经在不远处向我们挥手致意。
大学近代史综述范文 第三篇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_领导中国人民_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套,不能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_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_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1840年_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_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_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
地主阶级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
我始终认为革命党人的“民智未开则以革命开之”这句话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他们显然过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确迫在眉睫,但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承袭,其养成是几十年的耳濡目染,几十代的薪火相传,希望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是不现实的,对于传统只有程度的接近它,然后才谈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尤其需要如此。
大学近代史综述范文 第四篇
这个学期我们开始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在近几个星期的学习中我对学习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记录了从1840至今一百年多年里中国历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期间中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中国人民也经历了各种磨难。其中有屈辱,有抗争,有懦夫,有英雄。有令人唾弃言行,也有大量的令人感动的为中华民族发展而不懈努力地人和事。
这些历史在今天看来就像一个一个的故事,但现今有些人觉得这段历史并不是那么的清晰与深刻,更有甚者公开对历史进行诽谤,诋毁英雄的形象,这些都是历史知识的匮乏所造成的。中国这一百多年经历的血雨腥风是绝对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百折不挠求发展的真实记录。在这一百年的历史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值得我们去挖掘。同时这不平凡的一百多年也使得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升华。
所以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历史的学习,而且我们应给努力把它学好,在学习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爱国品质以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学会利用历史这份宝贵的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这一远大目标提供借鉴。总之学习历史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我们学习历史态度要端正,要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历史,努力学习好历史,并在学习中深刻总结中国历的所得所失,以史为鉴,并牢记自己的责任,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继承先辈们的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更积极与老师配合,共同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过程,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大学近代史综述范文 第五篇
【摘 要】世界近代史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任务。本文通过对世界近代史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模式进行思考,认为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将世界历史有机地联系起来,突出重点;在学生培养上,注重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采用学研合一、针对性教学及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对学生科研、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世界近代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67-01
世界近代史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教学上多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主研究为辅的教育模式。本文就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提出几点思考,旨在探讨通过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思维的改变,使世界近代史教学更为贴近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 对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形式的思考
世界近代史课程是通过对近代世界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研究,探讨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甚至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世界近代史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史,从时间上来看,始于1500年地理的大发现,而止于1900年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这段历史时间跨度长,涉及多个国家、地区,甚至对当代社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起来头绪复杂。但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仍多从政治讲起,从而扩展到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学生听起来不免有乏味、枯燥的感觉。教师在此可基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利用多媒体、历史地图等手段将一段时期的历史事件全部整合起来,打破各个国家隔绝的状态,将国家的历史变迁与世界发展进程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可使学生理解当时世界发展变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加入中国近代史的讲解。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时间,与中国近代史开始时间不一致,要注意引导学生与中国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相区分。
由于世界近代史知识点众多,教师在讲解时应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要领,不宜面面俱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哪些内容应该掌握,哪些需要重点掌握,其他知识可以当作自学内容适当进行补充。重点的讲解要讲透难点,为学生自学扫清障碍。
此外,教师还可以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由教师主导型改变为学生科研型课堂,即教师通过将当前学术界比较热点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与学生探讨,让学生提出质疑,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分析问题,通过研讨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可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二 对世界近代史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世界近代史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注重人才的培养。历史教学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应用学科不同,对学生自主学习、科研能力有一定要求。在教学世界近代史课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学研结合
根据教学内容与目的,提出科研题目,将学生分成几个科研小组,通过小组分工,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分析、总结,教师作为指导者,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分析思路等,但研究方式、方法要由学生自主研究。学生也可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解释,对于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在此,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扮演着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这种科研小组式的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针对性教学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与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指导,对于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可培养其扩散思维,即指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看书,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通过改进考试方法,对学生的考查不仅为知识点的记忆,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知行合一的培养方式
注重对学生论文能力的培养,这项工作需要在开学初期便要有计划地进行,由教师指定一个或几个选题,要求论文有前言、摘要、正文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形式形成论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论文创作一般要在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完成后由学生小组就文章内容、观点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之,世界近代史教学已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式讲解,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其荣、邢来顺、曾晓祥等.世界近代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6)
[2]王诗成、项福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法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南昌高专学报,2010(6)
[3]王晴、胡耀忠、张义成.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思考[J].文教资料,2009(13)
[4]徐永军、付秀荣.近四年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
大学近代史综述范文 第六篇
摘 要:历史是十分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我国几千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优秀夺目,璀璨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气度,形成了不屈不饶、艰苦奋斗的民族气质。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不尽其数的历史人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历史的脊梁,是华夏文化的脊梁,以他们为中心孕育的博大精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质是大学生开展思想品德修养十分难得的知识宝库。本文拟就中古近代史教育与大学生品德修养的辩证关系做一点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高校教育 近代历史;大学生;品德修养
中华民族的历史素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大学近代史的教育可以综合和整理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这一历史阶段的丰富的历史史料,历史思维,历史人物,把这些生动的历史史料,丰富的历史思维,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入大学近代史教育之中,让历史的品质去锻造和修炼现代的人才。历史课程的人文性、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决定了大学历史教育是可以充分承载起大学的德育场的功能的,是可以充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可贵的教育素材的。笔者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高等学校在开展中国近代史历史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历史素材和历史美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
一、充分利用大学近代史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本来就是相互衔接和贯通的。古人讲,以时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可以从历史当中学会很多知识,包括治国理政、人生修养,历史规律,为人处世等等。开展大学生近代史教育,就是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在近代史的学习中,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如何充分挖掘历史事件里面的活的灵魂,用这样的活的灵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干点和方法贯彻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同时,可以再分析历史和审视历史的同时,对照自己的生活,修正自己,提升境界。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必须“居安思危”, “以古(历史)为镜”,因为我们后人传承历史人物优秀的思想,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就是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作家、诗人王夫之曰“一部历史,得可资,失亦可资也!”_主席十分喜欢研读《资治通鉴》,在上面做了很多批语,也十分喜欢王夫之的评价,正式善于用历史的眼光总结历史问题,所以近代史上,_同时利用正确的分析历史和归纳历史的方法,认真反思和总结了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经验,正确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_同志探寻的改革开放之路,也是认真总结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认真分析了_的错误做法,及时用正确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眼光纠正了错误,,大胆地提出了搞改革开放的路子。所以,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会认识国情,只有认识国情,才会探寻出适合中华民族的道路和制度。[2]
二、充分利用大学近代史教育,逐渐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精神
中国的近代史曲折和复杂的发展给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就是改革是一个民族的出路,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_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近代史从1840年_战争开始,大致经过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即1840年_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历史学家把这一部分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_成立,历史学家把这一部分称之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两个阶段历史我们都知道,清政府因为没有创新,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完全与外界国通,夜郎自大,认为自己的国中之国。殊不知其他国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科技革命,而我们还在自己做自己的黄粱美梦。五四运动后,中国有了革命的种子和希望,1921年7月,中国_成立,有了建设新中国的领导核心的雏形,以_同志为首的第一批中国_人,创新思维,科学客观地判断当前的中国国情、内外环境,拟定了纲领,带领中国人民搞革命,缔造了_。曲折复杂的近代史证明,创新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因此,在开展大学生近代历史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近代史料,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充分利用大学近代史教育,逐渐培养学生对国家的情感认同
大学教育阶段正式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并固化的阶段,这一阶段要充分历史近代史中历史名人典范,培养大学的民族节气,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历史课程的教育实践中,利用历史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深化学生对于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于中国_的领导的认同。让大学生们在历史素质教育中,真切感受到历史人物的脉搏跳动与生命气息,真正激发青少年“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构建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肩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凝聚了优秀的中华文明,凝聚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想、感情、智慧、意志、力量。
一言以蔽之,大学近代史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串始终,让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与传承真正在青年一代人身上流淌和继承。
参考文献:
[1] 黄蓉芳.略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02)
[2] 梁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06)
大学近代史综述范文 第七篇
[摘 要]当前在应应用型教学思维下,高校世界近代史课程设置存在如学生不重视,课时压缩,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与中国近代史相断层等各种问题,如何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特点,通过改进世界近代史教学方式、方法等,达到通过世界近代史的教学,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成为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分析认为,可通过在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工具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等,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对当前学术界相关信息与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培养其科研能力等。
[关键词]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管理;问题分析;方法探讨
如何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特点,通过改进世界近代史教学方式、方法等,达到通过世界近代史的教学,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成为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目前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改革对策,旨在为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型教学思维下使世界近代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近几年,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进行了不小的改革,除增加了适应当前社会要求的应用型课程外,还增加了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性课程、实践等,这虽然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受这种应用型学习思维的影响,许多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对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热情上也对这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比之下,虽然世界近代史课程同样也培养学生能力,但受学生、教师的关注度不够,这也是造成世界近代史课程的教学时间受到压缩。世界近代史课程被严重压缩,但是,教学大纳及教学要求没有改变,这就要求世界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内容全部讲完,这必然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形成教学质量下降、学习关注点降低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二)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陈旧
世界近代史课程的教学应以教师阐述历史为主,通过对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真实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活动的阐述,通过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反思,研究,达到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的目的。但是,目前高校世界近代史课程仍以政治性分析为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仍以背诵标准答案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学习过程僵化,无自主能力,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失去对学生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的作用。
目前,部分高校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仍像高中教学一样,以教师课上讲解,学生被动听讲、记笔记的方式为主,教师只重视课程内容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力的培养。单一、重复的教学方式,易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心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世界近代史教学与中国近代史等相关学科断层
部分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本上的内容,而忽略了与本时代历史事件相关连的中国近代史的讲解,与相关历史知识断层的问题,使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在分析历史事件时,仅将之作为一件独立的事件来看待,缺乏连续性、全面性的思考,使历史事件、人物分析相对片面。
二、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改革初探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多样,课堂重视学生参与度
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不仅以教授知识为中心,更重要的还是要重视对学生查阅史实、分析史实的能力培养为主,因此,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注意将课堂多放给学生,通过布置资料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要学习的历史时期的全部史实,由学生向学生讲解的方式,达到学生间相互学习的目的,这也是对学生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工具选择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图册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历史图册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画展示,向学生讲解相关历史。在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历史图册向学生展示所要讲解的历史史实的脉络,引导学生清晰地了解当时世界各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面貌,与此同时也可与中国近代史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建立全面性、系统的历史观。
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得到不断的应用,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影像资料的展示,向学生展示更为真实的世界历史,有利于学生记忆。如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课程学习中,我们通过播放关于二战史实的资料影片,配合教师前期的讲解,加深学生对二战的认识,同时向学生布置作业,指导学生通过到图书馆自行查找资料,分析二战对当今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许多学生在分析这个问题时,甚至提出了如果没有发生二战,当今世界的社会、经济、文化又将如何的反思。
(三)介绍学术界相关研究信息与成果,让学生自行分析
通过向学生介绍世界近代史当前的相关研究信息与学术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历史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对这些学术信息与成果
进行质疑,发表不同观点,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告知学生,通过抛砖引玉的形式,由学生向这些学术信息与成果提出问题,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此教师应注意对学术信息与成果进行合理筛选,选择适宜学生理解的问题。总之,高校世界近代史教学可通过改革教学形式、应用多种教学工具,通过对现有的学术信息与成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研的能力,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使世界近代史课_正达到其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大学,李芳洲.世界近代史立体化教学模式探微[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37(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