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共11篇)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一篇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学习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知识链接:查阅、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及名言。
学习课时: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过程:
一、走近孔子
同学们,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组课文,就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今天,我们要走进这扇门,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现在就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近伟人,去寻找“孔子拜师”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和字词交朋友
1、读课文,我能把生字读准字音,还能写下来。
wén chén pú pú nà mèn zhǐ jìng
( )名 风( ) ( ) ( )
shòu pǐn xíng yíng děng
传 ( ) ( ) ( )候 ( )候
2、我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字容易写错,比如:“尘”字的第一笔是( );“迎”字共( )笔,它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出现了一些生词,我能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其他办法弄懂它们的意思。
渊博:
拜访:
纳闷: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4、我能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速适当,读出自己对语句的理解。
5、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读课文,我能读懂
1.我能默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简单地概括出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我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这篇课文先写孔子___________,再写他_____________,最后写他 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受到人们的敬重.其中,课文主要的是: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学习难点:懂得学无止境,为学要勤奋、谦虚,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上节课我学会了
1、上节课我从课文中学到了几个四字成语,我能把它们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用这几个词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过大型动画片《孔子》,我觉得孔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读了课后的资料袋,我还了解到:孔子,名( ),字( ),是我国伟大的( )和( )。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 》,我最喜欢的孔子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眼中的孔子
课文最后一段说“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我要仔细读一读课文,我想知道:人们为什么佩服孔子和老子?人们敬重他们的什么品行?我要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
1、字里行间寻足迹
a、读了第一自然段,我知道了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还要去拜老子为师,是因为他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我读出了孔子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在后面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也有一句话表明了他拜师的原因,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我能把它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__,我在实际生活中也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仔细品读了第二自然段,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关键词体到了孔子拜师之旅的艰辛,从而感受到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c、这一段详细写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我从他们的对话中,找到了几个近义词:( )—( )、( )—( ),从这四个词我体会到老子和孔子都是非常____________。
d、读了他们的对话,眼前仿佛出现了当时的情景,我想跟同桌分角色好好读一读这一段。
c、第三自然段中,我感受最深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看出孔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老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他们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
学习了这篇课文,孔子和老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把我的感受说一说:
我心中的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中的老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写的真感人,我很受启发,我想带着感情再读一读。
三、课后超链接
1、课后,我想再找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书籍来读,进一步了解他们。
2、我要摘抄并背诵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二篇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板书:孔子)我们要学习他(板书:拜师)的一件事。
师:那你对孔子有多少了解?
生:不知道
师:打开课本52页,看看你从资料袋中能知道多少?
生: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纪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那有哪些影响呢?
生:孔子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
师:那你们对孔子……
生:尊敬
师:好,现在大家齐读课题。
生:孔子拜师。
师:读了课题,你能告诉我,你想问什么?
生:孔子拜谁为师?
a生:拜老子为师。
师:那你们了解老子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特意搜集了老子的资料,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著《老子》也称《道德经》。
生:老师,为什么孔子,名丘,字仲尼,老子也叫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而我们则称他们为孔子和老子?
师:其实呢,在古代“子”,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特别有学问或者较有道德的贵族才能用的尊称。
师:你还想问什么?
生:a、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b、孔子怎么拜师的?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本中,只要我们仔细认真的读课文,一定能找到。
生阅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后,你从书中知道了什么?我们一起来找到答案
师: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什么原因,谁来说说?
生:他总觉的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访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你觉得他的知识怎么样?
生:渊博
师:那你理解渊博是什么意思?
生:知识很多
师:那丰富也是很多的意思,为什么不用丰富?多到怎么样才算渊博。
师:知识多到怎么样?那个词最能看出?
生:远近闻名。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词?
生:名气很大,很多人都知道
师:既然他远近闻名,为什么还要拜师呢?从这能看出什么?
生:a、孔子非常喜欢学习
b、空子很谦虚
师:孔子非常(板书:谦虚好学)
师: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孔子在哪?
生:曲阜(板书)
师:去哪拜师?
生:洛阳(板书)
师板书曲阜、洛阳,用曲线连接起来。
师:你知道从曲阜到洛阳有多远?
生:上千里。(板书)
师:从这能看出?
生:路途遥远。
师:这么远的路,他是怎样来的?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生:a、吃、住都在外面
b、白天、晚上都不停赶路
师:即便是这样走,他还是走了多长时间
生:几个月(板书)
师:这拜师之路走的真是艰难呐!
师: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在洛阳城外,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你是不是很急于知道他见到老师后的情况?
生:是。
师:从课文中找出他们的对话,谈谈,看看你能从对话中读出什么?
生阅读课文
师:大家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你读出点什么没有?
生无语。
师:那咱们再来读一读。我跟大家一起去体会。
师:你想扮演谁?
生争先恐后。
师:好,我来分配一下,女生读孔子,男生读老子,我呢,旁白,不过,不要抢,一句一句得来,边读边体会。
全班分角色朗读。
师: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
女生:“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师:读完这一句,你又什么感受?
生:很有礼貌。
师:从哪体会到的?
生:上前行礼。
师:这是从孔子的哪方面看出的?
生:行动上。
师:还有呢?
生:老人家、您
师:这是哪方面?
生:语言方面。
师:从这能看出孔子真的是非常(板书:有礼貌)。
师:我们接着往下读。
男生:“你是——”。
师: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师:读这一句,你又什么体会或不明白、不理解的
生:a、风尘仆仆的意思
b、纳闷的意思
师:从字面上看,你会怎么理解?
生:a、风吹得满身都是沙
b、不明白的意思
师:在描写哪些情况,些前提会用到风尘仆仆这个词?
生:赶路、在路上的情况下。
师:我们已经知道孔子这一路走的十分……
生:艰辛。
师:风尘仆仆就是形容旅途劳累的。以后写作文,你也可以用到这个词。
师:纳闷,就是因为不懂、不会而产生的不理解。说白点,就是不明白的意思。
师:那我们接着往下读。
师:孔子连忙说:
女生:“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吧。”
师:要拜师,对老师要怎样?
生:尊敬。
师:说话也要?
生:有礼貌,很诚恳。
师:所以读这一句时,语气一定要很有礼貌,很诚恳。自己再试一下。
生自由练习。
师:好,找同学起来说说看。
生起来发言
师:大家说的都很棒,老师能听出你们都很有诚意,有礼貌。我们接着看老子是怎么说的。
师:老子说:
男生:“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们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读这一句,你觉得老子怎么样?
生:有礼貌。
师:从哪看出来?
生: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师:为什么?
生:老子是老师,孔子是要来拜老子为师的,可老师却在洛阳城外迎候学生,就是从这看出的。
师:对呀,老子没有因为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的孔子来拜他为师而骄傲自满,而是在城外迎候,老子真是谦和、知礼。
师:那孔子怎样说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
女生:“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师: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生:有礼貌、谦虚好学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再次行礼、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学无止境
师: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括?
生: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师:非常好!
师:那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自己说一下。
生没有反应
师:小组讨论。师伺机辅导
师:谁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说出“学无止境”?
生: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了,每天晚上干完活后还要带着老花镜看书。
师:非常棒!那我们也要做这种“学无止境”的人。
师:既然孔子是这样想的,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师:那从这你能看出孔子怎么样?
生:孔子谦虚好学
师:学生这么好学,那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生: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师:老子对待学生的态度是?
生:毫无保留(板书)。
师:老子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毫无保留的态度用哪个词概括最形象?
生: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板书)
师:正因为孔子如此谦虚好学,老子如此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所以……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板书(受到人们尊敬)
师:这就是孔子拜师的经过,(对照板书)学完课文,我们也要学习孔子、老子,有礼貌、谦虚好学的精神,也成为受人们尊敬的人。
师:翻开课本52页:孔子的名言,看看谁最棒,,最先记下来。下课后大家可以搜集更多关于孔子和老子的名言。
下课!
这节课我准备了好几天,请教了很多老师,在这里首先要谢谢孙主任、董主任、侯老师、彩霞老师、房姐姐、权姐姐等老师给我的帮助,侯老师用一天的时间帮我想导入,整理过程。直到听课的头一节课,还在彩霞老师班讲了一遍,让我心里有底。讲完课后孙主任和董主任还给我分析了我的课。
其实这节课,并不成熟,特别是孔子如何拜师这一段,我不知道如何让学生抓出能体现孔子有礼貌、谦虚好学的关键词,只好一句一句,边读边分析,这样的结果是课显得很乱,感觉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走,可我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讲这节课之前,我很害怕,头一天晚上睡觉时,我还在默默想着过程,记不起来,就用手机看一下,当天早上4点起床,在办公室默默地背,生怕还像第一年那样,课堂上什么都记不起来。终于要讲了,在讲台上站好,抬头看这台下,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可是一讲起来,我的记忆又恢复了,能够把我备的课,流利的讲下去。虽然我很害怕,可这样的活动很好,可以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课,还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三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我国政府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我国台湾地区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作为教师节;美国也于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把每年的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故事,不仅见于《史记》等正史记载,也见于老子彩图(相传春秋末期)和汉画像砖。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碑楼,据传就是孔子入周问礼处。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春秋末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关于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先秦古籍如《庄子·天下》,称老子为老聃,以老为姓,以聃为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经》五千言。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道教将他尊奉为祖师。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曲阜“三孔”: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揭林立。
曲阜“三孔” 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四篇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孔子和老子的形象并没有在交流中饱满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课后我反复思索:怎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走得更近,在深入思考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于是我改进设计,有了这第二次教学。
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齐读)
师:他们是谁?
生:孔子和老子。
师:“人们”指的是哪些人?
生1:老百姓。
生2:孔子和老子的学生。
生3:一些和孔子、老子一样有学问的人。
生4:所有认识他们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对“人们”这个词理解很到位?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学生齐读句子)
[自评:理解由浅入深,为后面问题的提出做了铺垫。]
师: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冒出了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佩服、敬重孔子和老子?
生2:孔子和老子什么样的品行受到人们的佩服、敬重?
师:真是提问题的高手,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用书中的话回答。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自评: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冒出了什么问题”这一启发诱导,营造了浓浓的问题情境,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
交流一:
生:“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谁注意了“老师”前面的一个词?
生:“老师”前面的这个词是“远近闻名”。
师:用心把“远近闻名的老师”念上两遍,怎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是远近闻名?
生1:一定是很有学问的老师。
生2:一定看过很多书。
生3:学生一定很喜欢他,很佩服他。
生4:我想,会有很多人想拜他为师。
师:你猜对了,知道孔子有多少弟子吗?(学生摇头)
师:(课件出示孔子简介)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可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看过很多书,学生很喜欢、很佩服,有很多人想拜他为师的远近闻名的老师却总觉得——(生接读)“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自评:通过推想形成前后反差,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行,请用课文中孔子说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板书:学无止境)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写道(课件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大声齐读)
交流二:
生:“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师:孩子,我听明白了,你把“七十多岁”、“头发胡子全白了”读得特别重,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老子年龄那么大,连头发胡子都白了,还亲自来迎候他的学生,我很佩服。
师:老师迎候学生让你很佩服,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师可能在这儿等候了一个小时,也可能等候了——
生: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一个上午,一整天……
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亲自迎候远道而来的学生。所以,文章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课件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大声齐读)
交流三:
生:“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赶到了洛阳。”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让你体会到孔子去洛阳拜师的艰难。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师: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最能表达孔子去洛阳拜师艰难的词,你会选择哪个词?
生:“终于”。
师:整整几个月,一百多天呀,他可能在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1:走路口渴了,没有水喝。
生2:还会经常饿肚子。
生3:如果找不到住的地方,就只能在路边睡觉。
师:这就叫“露宿”。
生1:他会感到很孤独,说不定会遇到强盗。
生2:晚上不能休息,要赶路。
师:是呀,日夜兼程地赶路为的就是早日见到老师。同学们,带着你们的理解,再来读读这段文字,相信这次你一定有更好的表达。
(指名读,齐读)
师:为了拜师求学,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所以,文章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学生大声齐读)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五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自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学生的评价中,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技能。】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通过准备实践活动,制定合作计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2.提问: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吗?怎么理解呢?
“拜访”和“拜见”呢?
4.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交往时表示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5.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三、读书汇报(二选一)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谈谈)
2.摘抄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鼓励学生自主汇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学生的语汇。】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分别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为了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开启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
2.明确责任:推荐组长,负责小组活动。
3.商定方案:商定内容、活动,具体分工,形成方案。
【拓展活动不仅让学生去发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课外实践作业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六篇
《孔子拜师》案例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结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六、综合性学习:
1、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七、生字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课堂
需要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上完《孔子拜师》以后,心中颇多感受。仔细回想自己的课堂和老师们的点评,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反思。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课堂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还有不足,还需改进。结合大家的点评,我对自己的课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几点概括。
一、课堂整体把握不够:课堂中虽然我以一条线来贯穿全文,但是在谈论孔子的品行时,没有整体把握。学生逐句找出写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读、理解、再读,缺少与文本语言环境的相结合。特别时在处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时,我把它们割裂了开来,并没有进行朗读对话,孔子的语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语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实他们的话时相互的,从一个人的语言中不仅看出某个人的品行,还可以看出另一个人的品行,有种侧面衬托的作用,而我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使体会显得单一、显得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了整体感。
二、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
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在本堂课中我原本预设在了解孔子的资料以后写“丘”字的。但是当时我忘了问学生孔子名什么,所以并没有引出这个字,后来就没有写了。其实课文中也提到过孔子名丘,那么在学生初读以后还可以请学生说说孔子名什么,再写“丘”字,可是当时我想这样一来可能会打乱下面的教学环节,结果这个字就没有让学生写。这也是造成我这节课没有写的时间的原因之一。还有当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七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综合性学习
布置任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一、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再读全文,再感受。
三、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17 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学生拜师
课后反思:
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八篇
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九篇
一、读课题
课文是围绕那个自然段写的?第四自然段,齐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向老子拜师?
生: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多。
师,其实他的学识怎样?(远近闻名)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学着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多,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谦虚、好学。
师:怎么读?读出他的敬佩!
指名读,齐读。
三、孔子拜师是怎么做的?齐读第2段,
1、句子比较:1、课文原句
2、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后,到了洛阳。
引导理解词语:风餐露宿——在什么地方吃饭?在什么地方住宿。看到他停下来了没有?
日夜兼程——白天、夜晚 都在走路。
白天走就算了,夜晚也赶路,他急着去干吗?拜师。可见,他求知若渴。
出示地图,山东曲阜 河南洛阳
我想问一下上星期校运会,跑 400米的同学。感觉怎样?(生:孔子又不是跑步的)
换算,100里,相当于50万米
2、途中他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
“烈日当空,孔子冒着酷暑继续赶路。”
( ),孔子( )
生:每当夜深人静时,人家都在睡觉,他还在赶路。
生:突然刮起大风,孔子冒着大风继续赶路。
生:寒风萧萧,孔子不畏寒冷继续赶路。
生:略
小结: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孔子不分昼夜,奔赴前方。再读。
有个问题:会不会迷路啊?
3、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从头到脚会怎样?(衣服被荆棘刺破、黑眼圈非常厉害、汗流浃背、衣服全湿了。)问个问题:为什么不能骑马去呢?远近闻名,应该有钱?老师问回去查查资料,看他当时是不是大富豪?(那时没有大富豪)
课文用了个什么词?风尘仆仆。全身上下变成一个沙人。
4、孔子好不容易长途跋涉到达洛阳,师生会面,课文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
·默读,把孔子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老子的话用——画出来。
·自由读读,体会体会。
·同桌交流,他们说了什么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孔子说的第一句话,谁来读。
生: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这是想的话)
师:我把他想的、动作和他的话打出来,齐读。体会彬彬有礼。齐读、男生读
生: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很有礼貌
师:你还读出了什么?要不同的。(生说:“特地”,说明好学。)
指导朗读,女生读。
师:孔子还说了什么话?
能否联系
生:学无止境,就是学海无涯。
师:哪些人已经很厉害,还在不断学习。
生:老师你就是这样的啊。你已经很厉害的了,可是还经常请教别的老师。
生:有个从日本人来,他还要我教他学习普通话。
生:孙宇。作文已经很厉害了,每天都在认真的看书。
师:读出孔子好学上进的精神。齐读。
师:老子的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你是——”
师:当他指导这位青年是远近文敏的孔子之后,是怎么说的呢?
生:读老子的话。
“迎候”——老聃先生当时已经70多岁了,他完全可以在洛阳城内等候孔子,为什么要到城外迎候呢?
生:老子感觉孔子的精神很可贵,所以亲子来接他。
师:从中你感到老子是个怎样的人?
生:开辆马车来接他。
师:谦虚,并不比自己差。
5、同桌角色扮演。9:05
根据文章提示,讨论该给人物配上怎样的动作比较恰当,发挥想象,配上动作,把见面的情景再现一下。
指名一对同桌来表演。
男生做老子,女生做孔子。做好准备。
6、从此以后,老子是怎样教的?孔子是怎样学的?自由读第3自然段。
生:孔子每天都不离老师左右,天天向老师请教。
师:如果用课后的名言,孔子是怎样学的?(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吾师)
老子是怎么教的?(毫无保留)你想到哪个词?(毫不犹豫、不保留马上传授)
一点私心都没有,一心一意。老师想到一个词语,诲人不倦。积累一个词语。
7、其实,三人行必有吾师。孔子不仅向70岁的老子学习,他还曾向7岁的向橐学习。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宋代是人杨万里也是个不耻下问的人。同步阅读《杨万里拜》
板书: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谦知有礼
求知若渴
彬彬有礼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十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 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教具准备: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17课《孔子拜师》,昨天布置大家预习,不知道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老师现在要检查一下.
师:关于孔子,你了解了多少?(板书孔子)
生:孔子很有学问.
生: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生:老师,我还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老师板书相关内容)我还知道孔子的《论语》.
师:你知道得还真多,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老师,在我们的课文后面有个资料袋,我读了以后知道的.
师:哦,老师还没有注意到呢!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学生一起读资料袋的内容.然后对名和字做简单介绍.
师: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你还了解有关孔子的哪些知识?
.....(生无语)
师:孔子不只是教育家,他还是我们老师的祖师呢!(课件展示有关人们祭孔活动的图片)可是就是这样一 个学识渊博的人却要去拜师,他拜的是谁呢?
生:老子.
师:(板书老子),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孔子为什么要去拜他为师?
生:老子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生:老子是个大思想家.
师:这两位大思想家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仔细来研读课文.
[教学评析]: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听到同级部的老师说,她刚刚上过这课,孩子们对于孔子和老子知之甚少,所以理 解起课文来,有些难度,所以我就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在导入部分和学生一起来详细地了解孔子的有关知 识,使学生对孔子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对于后面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不 过孩子预习的情况不太好,没有搜集多少资料.倒是我展示的图片引起了孩子很大的兴趣.
2.初读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来了解故事的经过.老师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吗?谁有信心读给大家听?
学生抢着举手,指名几个平时较弱的孩子来读.请其他学生认真听.
然后学生进行评价,纠正读错的字音.
师:今天这几个同学读得都有明显的进步,不过有几个词语读得不太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黑板上板书:风餐露宿 老聃 风尘仆仆 仲尼
带领学生一起读.
[教学评析]:
选相对较弱的孩子来读课文,只要他们能读下来,其他的孩子一般就不会有问题了.关于学习生字词 语,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把本课的生字词语全部出现来认读,因为这些生字孩子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 都比较熟悉,我们所应该纠正和学习的是孩子们还不能熟练掌握的部分.所以孩子读书过程中出错的才是 应该重点教学的,这样一来也相对减少了课堂上的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
3.精读课文
师:刚才我们读到了两个词语:风餐露宿和风尘仆仆,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生:老师,我认为风餐露宿是在风里吃饭,住的有露珠.
学生大笑,举手发表不同意见.
生:不是住的有露珠,这句话不通.
师:那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说不上来.
师:大家都知道,餐是吃饭的意思,宿是住宿的意思,露在这里可不是露珠---
生:老师我知道,露着,孔子住在路边吗?
师生一起笑:大家还记得吗?百花齐放是说一百朵花一齐开放吗?
生:哦,明白了,是说孔子吃得也不好住的也不好.
师:这说明孔子拜师的路上----
生:很辛苦(齐答)
师:那,哪句话说了他的辛苦呢?
生齐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餐风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除了餐风露宿,还有那些词语能看出孔子走得很辛苦?
生:日夜兼程
师: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的走,孩子们,那时候可是2000多年以前,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孔子走了上千 里路,终于走到洛阳,_终于_是说---
生:走得不容易.
指导朗读这句话.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孔子这么有学问,却费了千辛万苦来拜老子为师那么老子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找出些老子的句子读一读.
汇报交流:
1生:我找到的是: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重要?
生:毫无保留,老子全都教给孔子,自己没有留下.
师:从这里看出老子---
生:品德很好.
师:这里仅仅只说了老子吗?还有别人吗?
生:还说了孔子,他不离老师左右.
师:这说明---
生:孔子学得很专心
随时请教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地方吗?谁还找到了和这个同学不一样的地方?
2生:老师我找到的是:你就是仲尼阿.........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老子为什么这样问?
生:因为孔子的学问很好......
师:孔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生齐读孔子的话.
师:有个词语叫:学无止境(板书),你可以从这句话中找到他的解释吗?
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也就是说学习是---
生:学不完的
没有头的
师:举个例子来说
生:你虽然学习很好,可是还是有人会比你学得好
生:世界上有很多知识,我们是学不完的
生:就算你学得很好,你还是会有不懂得知识
师:所以阿,大家当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可千万不要骄傲,要知道:天外有天
生:人外有人
师:在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中,有一对近义词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
生:_迎候_和_等候_.
师:谁来说说他们的区别?
生:迎就是在门外边,等就是等着
生:迎是出来接着,等是在里面
......
师:也就是说,迎候比等候显得更-----
生:尊重
师:那我说句话,大家听合适不合适:妈妈,请你到学校门口迎候我.
生大笑:应该是等候,妈妈是长辈,这样没礼貌.
师:老子说迎候孔子,说明老子怎么样呢?
生:很有礼貌.
[教学评析]:这一部分中我抓了几个重点的句子,通过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帮助学生对孔子和老师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体会人物的品质.在词语的理解上花费了不少功夫,尊重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但是课文读得比较少而且有些支离破碎,所以对于学生对整个拜师的经过的整体认识有些欠缺.
4.总结全文
师:通过读这些句子,你对孔子和老子有什么评价呢?
生:他们都很谦虚
生:很有礼貌
生:很有学问
师:所以人们不但佩服他们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师:那就把你对他们的评价用语言表示出来,我们来一起读读整篇课文.
师生齐读
[教学评析]:
因为前面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在这里没有让学生尽量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课文没有读完就下课了.
在教学本过程中,我重点抓住了课文中出现的两个知识泡泡引导学生来理解课文,对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而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词语,个人认为,我们教语文不是为了教给孩子一篇文章,分析几个人物,重要的是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学会怎样读懂文章. 但是本节课中在注重词语理解的同时忽略了孩子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特别是拜师的过程,关于孔子和老子见面的一部分读得很少,甚至没有读到,孩子对拜师的经过没有形成完整的一个过程.课文读得也比较少,除了开始自由读了2遍,在最后一次通读全文的时候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受教室外面的影响,读的效果不是特别好.
孔子拜师案例分析范文 第十一篇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