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优选20篇)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一篇
在7836年,地球科技格外发达,所有星球生物已被发现并征服,可惟独木星生物尚未发现。这时候的我是一名知名度全球第一的太空特警,我的死党AC爆,PQ?,RW裂也是出色太空特警。
一天,我在家中锻炼枪法,一名邮递ROBOT来到我家,把一包邮件给了我,原来是MUST组织局长发来的,让我立即过去,我立刻上了超时空摩托,2秒之内到达了MUST总局,局长表情严肃,郑重地说:“我们发现了木星人的踪迹,他们比其他星球生物还要厉害,所以我同意你带上你的同伴去征服他们,武器仓有很多世界顶尖武器你们去拿吧!”
我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同伴赶往武器仓,我进去选择了一把AK47-S与M4A1-X的结合体——MK41-S,它可以发射任何炮弹;AC爆选择了BBC火炮;PQ?身强力壮选择了UM-39(一种军刀,四周携带毒刺,碰到异生物立即放射青火);JQ-K4(剑与枪的完美结合)被RW裂选中了……
第二天,我们登上了荒凉的木星,刚着陆,木星异生物就包围了我们与我们开始正面交锋,我们一点也不害怕,PQ?冲上前去,瞬间火光四溅,RW裂用着剑快速飞舞着,后面的枪也一直发射着极光弹,AC爆的大炮威力无穷,发射出的炮弹炸遍了木星的每一片土地,我更是没闲着,飞上天空,换上火焰弹, “嗖嗖”大批异生物丧身火海,可他们越战越勇,激光弹飞舞在木星大地,他们再以势如破竹之势向我们发动猛烈攻击。将我们打回了地球。
他们也知道了我们的存在,想要攻占地球,他们派出了三分之二的兵力,有不死族,迫击组,冲锋队,自爆车……很容易就破了我们的防御屏障,在地球横行霸道,猖狂肆虐。在这危急关头,MUST组织向所有居民发放了M4A7(M4A1改良版)就连一岁婴儿,八旬老人都装上了超级装备,地球掀起了全面反击的热潮。
大街上满是木星人,我们驾着飞行摩托在天空中埋伏着,“啪”战争第一枪打响了,全地球立即陷入了猛烈的枪声之中,如同海啸来袭,雄狮怒吼,大坝决堤……人们开始投放蕴含着三味真火的火焰弹,瞬间地球成了一片汪洋火海,木星人死伤无数,被迫退回了木星。
我立即召集同伴们再度向木星发动攻击,MT博士知道后立即改良了我们的武器;军事总管向我们每人发放了一批太空机械舰队;我们又带上了尼泊尔k3军刀……
过了三天我们再度出发,登陆火星,警报装置立即响了起来:“Danger”“Danger”木星人大批涌来我们毫无惧色,发起奋力一搏,红色的火光,蓝色的火光,绿色的火光飞舞在木星大陆,他们的自爆卡车没有我们逊色,快速驶向我们,轰,他们放射出了无比巨大的烟圈,将我们打趴在地,我们看大事不妙,立刻发动了_,核弹立即飞向他们,终于,木星人被消灭,我们成为了宇宙霸主。
我们终于征服了木星!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二篇
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但是的确有多达1000万吨的钻石可能储存于土星和木星上。
观测到的证据证明,土星上的雷暴可以不断地产生碳粒子。此外,新一轮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显示了碳在极端环境下的特性。因此,两位科学家产生了这样的设想:土星和木星都有可能为钻石的形成提供稳定的环境。
在土星的大气中,大约有为甲烷,在木星的大气中,只有大约为甲烷。然而,在天王星和海王星上,将近15%的大气都是由甲烷构成的。 根据贝恩斯所说,“卡西尼”号太空船在土星的上层云团中发现过巨型闪电雷暴,在木星上也发现过同样的闪电雷暴,这些巨型闪电雷暴可能是导致钻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红外图片上可看到的黑色风暴区域,被认为是甲烷分子分解成碳的区域,这种碳极有可能就是烟灰颗粒。
新理论指出,一旦烟灰颗粒形成,非结晶碳就会在大气中下沉,一直到达密度相同的高度,然后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下转化成为石墨。石墨继续下降到土星更深层的大气中,直到压力和温度不断积累,将石墨转化成为固体钻石。“这样,每年会产生大约1000吨钻石。我估计,在30 000千米厚的含钻层中,以这种方式形成的钻石有大约1000万吨。”贝恩斯说。
在木星大气的最深层,那里的环境非常极端,事实上有可能形成一个液体钻石的海洋。贝恩斯说:“在钻石熔化的那一层之下,含有原子氢和电离氢的大气变得极具破坏力,很可能那里的液体钻石已被转化成为其他材料了。”
但是,亚利桑那大学的行星科学家威廉·哈伯德对这项研究中提出的碳化学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怀疑。他认为,土星上的闪电雷暴所产生的烟灰太少,不足以形成钻石,而且随着飘落到更深层次的大气中,烟灰很可能会被不断增加的压力和不断升高的温度破坏掉。
关于这些宇宙钻石可能会有多大,现在有很多预测。戴丽特斯基认为,这些钻石最初的大小可能只有1微米,就如同闪电产生的烟灰颗粒一般大。随着下降到行星更深层的内部区域,这些颗粒逐渐增大,就像雨滴一般,最终形成起码像豌豆一样大的宝石……有些会变得很大,甚至都可以称之为“钻石冰山”了!“这些钻石很可能要比纳米级钻石大得多,有可能是相当大的厚块,你可以将其握在手中,”戴丽特斯基说,“在久远的未来,机器人探测器将有可能到这些气态巨星的大气深处,去开采这些钻石。”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三篇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员,我会驾驶“神舟七号”飞向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木星上游玩。
早上 七点 整,我来到了木星表面上,那里的地面很粗糙,让我得小心的行走着。那里没有空气,我只好背着沉甸甸的氧气罐一步一步向深处走着。我来到了一个很深的洞口,里面非常黑,我的任务就是在洞里提取一种小草,这种小草很稀少,所以很难找到,这可不是一般的小草,它里面含有一种“生命矿合物”能促进人类的血液平衡,使人类能越活越年轻。怎么样,神奇吧?我打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着,但是又害怕有外星人把我吃了,可是我转念一想:“我是一名合格的宇航员,必须要克服害怕。”想到这里,我就继续往前走,虽然我还是有些害怕,但是我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了那种小草,刚想要拔起来,便觉得后面有人拍我肩膀,我想:“拍我的人是不是外星人?”我想到这里,就下意识的往后一看,那是一种生命体,我就把它一起放进了口袋里。
这时,控制中心叫我赶快返回地球,我就驾驶着“神舟七号”安全地到了地球。就这样,我的木星探险就圆满的结束了。
虽然以上只是假如,但是我会为这个目标努力的!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四篇
美欧将联合探测木星和土星
美国航宇局(NASA)和欧空局决定首先寻求联合开展一项任务,对木星及其4颗最大的卫星进行研究,并对探测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和土卫二的另一项任务进行规划。这两个宏大的项目将为未来的行星科学研究搭建舞台。作为旗舰级的外行星探测任务,它们将最终回答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太阳系其它地方是否存在适居条件等问题。
这两项探测任务分别称为“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和“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是将NASA和欧空局各自原有的任务方案合并到一起后形成的。双方的论证和评审表明,“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的技术可行性更高,所以将会首先实施。这项任务将使用两个无人轨道探测器对木星这颗巨大的气体行星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进行前所未有的详细研究。NASA将建造最初称为“木星木卫二轨道器”的探测器,而欧空局将建造起初称“木星木卫三轨道器”的另一个探测器。两个探测器拟于2020年由不同的火箭从不同的发射场发射,将在2026年到达木星系统,然后用至少3年的时间开展研究。它们将花将近1年的时间分别绕木卫二和木卫三做轨道飞行,协同地对木星系统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认识木星系统的形成和演化。合并后的“土卫六土星系统任务”将由一个美国轨道器和一个欧洲轨道器及科研气球组成。这项复杂的任务存在几项技术挑战,需要开展重大的研究和技术开发。
(江山)
欧洲确定火星飞行_组成员
2月26日,欧空局宣布了参加为期105天“火星500”模拟研究的欧洲主机组和后备机组人员。欧洲报名参加这项模拟的约有5600人,其中4名候选者于1月份开始进行模拟飞行前的训练。现在,欧空局又从中选出两人作为主机组成员,而另两人为备份。人选主机组的两人分别是德国陆军机械师克尼克尔和法国航空公司飞行员福尼尔。两名后备机组成员均来自法国。
作为欧空局载人航天署和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合作项目的一部分,从3月31日起,克尼克尔和福尼尔将和4名由俄方选定的机组成员一起进入设在莫斯科的一座特殊隔离设施。在105天的隔离期内,6人将体验模拟火星飞行的各个方面,包括飞往火星、绕火星做轨道飞行、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和返回地球。他们将只能进行相互间的个人接触以及与模拟控制中心和亲友进行语音联络。机组所吃的食品将与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相同。
这次模拟是为“火星500”项目的全面正式模拟做准备。正式模拟将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届时另一个6人机组将隔绝在模拟设施内,经历一次500天的完整火星飞行模拟。该项目旨在获取数据、知识和经验,为将来某一天实际开展载人火星飞行做准备。(江山)
质子号将发射“亚星”5
2月24日,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和亚洲卫星公司宣布双方签署了用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质子号火箭发射“亚星”5卫星的合同。卫星正在由_空间系统公司建造,将在今年夏初运往拜科努尔发射场,并在第三季度实施发射。“亚星”5卫星采用1300LL系列平台,重吨,载有26路C波段和14路Ku波段转发器,将部署在东经度的轨位,用于取代“亚星”2,可提供增强的全亚洲C波段覆盖,设有覆盖东亚和南亚的大功率Ku波段波束,并设有一个可在轨改变指向的Ku波段波束,设计寿命15年。
据报道,亚星公司是在取消与海射公司的“亚星”5发射合同后同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签订这份发射合同的。取消合同是因为海射公司的陆射项目目前看要到2010年年中才能安排这次发射。改换火箭将让亚星公司多花约3500万美元的发射费用,但将使“亚星”5能提早一年入轨服役。(阳光)
进步M66飞船飞向空间站
2月10日,俄罗斯联盟U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进步M66货运飞船。飞船于2月13日与空间站顺利对接,为站上送去了超过吨货物,包括衣物、食品、氧、医疗补给、燃料和一套新航天服,同时也包括站上科研工作所需的设备。
(江山)
阿里安5发射4颗卫星
2月12日,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5ECA型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热鸟”10和“新天空卫星”(NSS)9两颗商业通信卫星以及法_方的“红外预警准备系统”(SPIRALE)A和B两颗小型导弹预警试验卫星。这是该公司2009年进行的首次发射,也是阿里安5火箭连续第29次发射成功。(阳光)
欧洲第二艘货船取名为“开普勒”
为纪念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欧空局为国际空间站项目建造的第二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船将以他的名字命名。“开普勒”这一名字反映出欧洲在载人航天和空间探索领域的角色植根于其长期的科技进步传统。开普勒生于1571年,1630年去世,是第一位正确解释了行星运动的科学家。2008年3月发射的首艘ATV飞船是以19世纪科幻作家凡尔纳的名字命名的。“开普勒”飞船目前正由EADS阿斯特里姆公司建造,定于2010年发射。(阳光)
下一代铱星轨道不变
2月26日,铱卫星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该公司认为在其一颗卫星与俄罗斯一颗退役卫星发生碰撞后,“铱”卫星轨道上的碰撞风险只是略有增加,所以该公司的第二代低轨卫星星座预计还将采用与现役卫星相同的轨道。
(阳光)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五篇
第一个访问木星的探测器
第一个访问木星的探测器是“先驱者”(Pioneer)10号,它于1972年3月发射,穿过危险的小行星带,闯过木星周围的强辐射区,于1973年12月到达木星轨道。它飞临木星时,沿木星赤道平面从木星右侧绕过,在距木星云顶万千米处,拍摄了第一张木星照片。
“先驱者”11号探测器于1974年12月接近木星,离木星云顶仅仅万千米(这个距离是地球到月亮的十分之一),拍下高清晰度的木星照片。“先驱者”11号拍摄的木星照片使得科学家发现并确认了木星的光环。不仅如此,它们还收集了有关木星磁场、辐射带、温度、大气环境等数据,并探测了木星南极。
“尤利西斯”号探测器顺访木星
“尤利西斯”号(Ulysses)是由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的一颗太阳探测器,用希腊神话中智勇双全的奥德修斯的拉丁名字命名。“尤利西斯”号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太阳,因此,它的轨道与黄道平面几乎垂直。为了到达这样的一条轨道,“尤利西斯”号首先接近木星,而后借助木星的引力调整到太阳极轨上。它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释放后,经过16个月的航行,于1992年2月到达木星轨道。
在途经木星轨道时,“尤利西斯”号利用12天的时间,探测了木星强大的磁场及辐射区数据,还探测到了源于木星或木星卫星以28天为周期的尘埃风暴。
两个探测器木星相会
“卡西尼/惠更斯号”是由美国、欧洲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项目,于1997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卡西尼号/惠更斯”号先后两次经过金星,中途掠过地球、木星,最后进入土星轨道。
2000年10月1日至2001年3月31日期间,“卡西尼/惠更斯号”途经木星,此时“伽利略”号也在木星轨道上运行,于是两颗探测器获得的木星数据正好处于同一时间内,所获得的数据具有极大的参考比对价值。
“卡西尼/惠更斯号”对木星进行观测,最惊人的莫过于在2000年12月30日,它飞近木星,拍摄到了木星的彩色照片,它在9个小时的时间内,共拍摄到36幅图片。
“伽利略”号深入木星家族
“伽利略”号是美国航宇局研制的木星探测器,也是美国航宇局发射的最成功的航天器之一。
_年10月18日,
“伽利略”号升空。为了到达预期的轨道,首先进入金星的轨道,借助金星引力加速,又两度折回地球加速,然后前往木星。“伽利略”号于1995年12月8日进入木星轨道,就在这之前的一天,它6个月前释放的着陆探测器已经进入木星的云层中了。“伽利略”号释放的着陆探测器带有隔热保护装置,在高速坠入木星过程中,不断发回木星云层中温度、风速、气压和组成等信息。为有利于探测,在下落分钟后,探测器自动释放减速降落伞,当速度降低到每小时153千米的速度时,开始收集数据,共收集了58分钟,然后这些数据被传送到“伽利略”号轨道器上,再发回到地面。当下落分钟后,着陆器因为木星内部难以置信的压力以及高温而停止了工作,最后在木星炽热的大气环境中被融化和蒸发而消失了。
“伽利略”号发现了什么?
“伽利略”号释放的着陆器进入木星后,发现木星温度和压力极高,并再次证明木星里含有大量来自于太阳之外的热能。还发现了木星含有丰富的氢和氦物质,且接近于太阳。与太阳不同的是,木星还含有丰富的其它元素,如氧、碳、氖和氮等,但氧元素不及碳元素丰富,因为碳元素是以甲烷的形式存在,所以更加丰富。
天文学家认为木星表面的氦元素不应该如此丰富,因为氦元素应该沉积到木星的中心,但探测结果证明却恰恰相反。
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木星深度大气层内有速度为700千米/小时的风暴。太阳光不可能穿透这个深度的木星大气,所以这些风暴是由木星本身的能量所引起的。
“朱诺”号计划怎样探测木星?
美国的“朱诺”(Juno)号是以罗马神话中朱庇特妻子的名字来命名的探测器,它将用五年的时间前往木星,帮助科学家了解木星起源和演化情况。“朱诺”号探测器于2011年升空,飞行32亿千米后,预期将于2016年进入木星轨道,在木星上空5000千米的高度飞行,比以前的任何航天器都要更接近木星。“朱诺”号将在木星辐射带中运行一年,围绕木星极地飞行33圈。科学家希望通过它了解木星是否存在水和固体内核,并研究其内部构造、大气、极光和磁场等,我们将拭目以待。
下期预告:
从航天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研究证明,木星有较强的磁场,比地球表面磁场强得多,也是偶极的,并且磁轴和自转轴也有倾角。但木星磁场和地球磁场不一样,木星正磁极指的不是北极,而是南极,这与地球的情况正好相反。下期名为“解密木星磁场”,主要围绕木星磁场、木星的范艾伦射线带、为什么木星如此巨大、木星上的条纹为什么会消失等问题进行介绍。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六篇
史上最强的探测器
2011年8月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朱诺”号探测器顺利升空,开启了远征木星之旅。无论是探索浩瀚的宇宙还是神秘的海底,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必须具备在极端环境下既能高效作业又能自我保护的能力。木星是太阳系中环境最为恶劣的星球之一,但“朱诺”号也绝非等闲之辈。她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强悍的宇宙探测器”,使用了由高强度钛合金制成的保护壳,暴露在外的感应装置则使用了足以抵御宇宙射线和电荷侵袭的特殊材料。几个月来的飞行证明,“朱诺”号的自我保护措施十分有效。在保护壳之内,线缆的温度通常在0-40摄氏度之间,而接收器和其他电子元件受到的辐射甚至比许多绕地球飞行的航天器受到的辐射还少。
由于远离太阳,光照十分微弱,之前前往木星的探测器使用的都是“放射性同位素温差发电器”,但“朱诺”号却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她携带了3块超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每块宽米,长米,能为探测器中的所有仪器、设备提供足够的能量。它还携带了一台常规发动机,主要用于中途修正飞行轨道和进入木星轨道时的切人制动。
“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前两年的任务是绕太阳飞行,然后将返回并飞越地球,借助地球引力加速飞向木星,预计将于2016年8月抵达小星。之后它将在这个气体行星上空约5000千米处运行,并从木星的北极进入木星射线带,细致观测木星深层大气、重力场、磁场等,并寻找氧气。木星,这个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老大哥”,一直是天文学家十分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虽然此前的多次探测活动已经带回了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但仍然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例如,木星上有多少水?木星的中心是否有重物质核,或者全部都是气体?所有这些未解之谜也正是“朱诺”号此行所要探索的。
邀请“伽利略”同行
为了提高年轻人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作为面向大众的科普教育的一部分,除了最先进的科学仪器,“朱诺”号探测器还搭载了三位特殊的“客人”一同前往木星。他们是三个乐高玩偶:罗马神话中的天神朱庇特、朱庇特的妻子朱诺以及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
木星的英文名字是Jupiter,在罗马神话中代表天神“朱庇特”,而朱庇特的妻子就叫“朱诺”。或许他们在希腊神话中的名字你更熟悉:“宙斯”和“赫拉”。传说天神朱庇特能施展法力用云雾遮住自己,但是朱诺却能看透这些云雾,了解朱庇特的真面目。木星探测器取名“朱诺”,并带上了他们的玩偶,也是借用其寓意,希望它能解开木星这颗云遮雾绕的气态行星隐藏的秘密。
高约厘米的白色小玩偶伽利略,左手托着木星模型,有手握着望远镜,目光远眺,若有所思,仿佛正思考着重大天文发现。之所以邀请“伽利略”同行,是因为他对木星观测作出过开创性的卓越贡献,包括发现了现在被称为“伽利略卫星”的4颗最大的木星卫星。事实上,人类第一个围绕木星运行的探测器就是以伽利略的名字命名的。除了伽利略玩偶,“朱诺”号还携带了一块由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伽利略箴言铭牌,上面有伽利略的头像,以及当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木星时记录的笔记原文。
太阳系中的巨无霸
木星是太阳系中除了太阳之外当之无愧的巨无霸。这颗巨大的气态行星的质量相当于318个地球,是太阳系中其他所有行星质量之和的两倍还多;体积更是地球的1300倍以上,被认为是太阳周边首个成形的行星。木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5倍,每4331个地球日,约合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目前已知,木星拥有64颗卫星及4道光环。其中最大的4颗卫星是400多年前由伽利略首先发现的。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地球之外的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运行,给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致命的一击。
作为一颗气态行星,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组成,还有极微量的其他气体,包括甲烷和氨。木星大气中最广为人知的要数“大红斑”了。人们已经观测这个巨大的气旋长达180年,但它却从未消退过。由于云层阻挡,我们看不到木星的深处。天文学家想深入了解木星云层中那些色彩斑斓的云带、大红斑、大白斑究竟向下延伸到多少深度?它们是怎么形成的?“朱诺”号将进行木星全球大气运动情况探测,首次测量其深层气流的运动速度,并探测不同深度上云层的化学成分、温度等数据。
“朱诺”是第九颗访问木星的探测器。最早造访木星的探测器,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先驱者10”号。这艘飞船于1972年3月3日发射升空,并于1973年12月飞掠木星,最近时的距离为20万千米。值得一提的是,“先驱者一10”号也是第一艘突破太阳逃逸速度的飞船,在飞掠木星之后,它继续向着太阳系之外飞去。2003年1月23口地面控制中心收到它发来的最后一条信息,当时它距离地球约80亿千米。有朝一日它会被“外星人”俘获吗?
任重道远的“朱诺”真的难以想象,在木星巨厚的大气层之下,压力何等惊人。科学家认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氢会被压缩成一种称为“金属氢”的奇异形态。这种奇异物质被认为是木星强大磁场的来源。而正是这个强大的磁场和高能粒子相互作用,产生了太阳系中最明亮的极光。“朱诺”号探测器将直接对这些高能粒子进行取样,并通过紫外波段观测木星的极光现象。对这种与地球迥然不同的行星极光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极光现象的本质。
根据目前公认的理论,太阳系形成于一团巨大的宇宙尘埃的塌缩,其中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处于中央位置的太阳。和太阳一样,木星的组成也是氢和氦。因此,木星必定形成于太阳系早期,因而能够捕获大量尚未散去的气体物质。但是这一过程具体是如何进行的,木星究竟是首先形成了一个较小的原始行星,并借助其引力捕获周边物质,还是一团不稳定的尘埃云直接塌缩并形成了木星?天文学界至今仍无结论。如果“朱诺”号探测器能帮助我们对此加深了解,将极大地有助于我们理解包括地球在内的其他行星最初的形成模式。
“朱诺”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演化历程。和地球不同,木星强大的引力使其能将大量的原始物质保存至今,让我们得以追溯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借助其搭载的科学设备,“朱诺”号将揭示木星的内部构造,探明木星是否存在一个固体内核。如果存在一个固体的内核,就测出其质量。“朱诺”号还将探测木星深层大气中的水分和氨,绘制木星的高强度磁场图等等。总之,“朱诺”号将大大加深我们对巨型气态行星的形成,以及它们对整个太阳系作用的理解。
难得一见的“地月合影”
2011年8月26日,飞往木星途中的“朱诺”号探测器,在升空25天之后,传回了它用自身携带的照相机为地球和月球拍摄的惊人的合影,展示了我们的星球从900多万千米外看起来的样子。照片显示了地球像广阔黑色视野上的一个明亮的白色圆盘,月球看起来像是在地球右面的一个小光斑。这既是“朱诺”号对自身照相系统的一次测试,也是她在启程飞向木星之际对地月系统所做的一个告别。“朱诺”号探测项目的负责人说:“这是所有人都很少见的情景,这个视角显示了从外面看地球是什么样子,通过一个特殊的视角描绘了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地位。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微不足道,但很漂亮的故乡。”作为“朱诺”号探测器携带的9大科学仪器之一,“朱诺相机”将拍摄木星的彩色图像,既可供科学家进行目视观察,选定观测目标,又可对公众发布精美的木星图像。
其实,“朱诺”号传回的这幅“地月合影”照片,并非人类发射的太空飞行器第一次拍摄到的此类照片。1977年9月18日,“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166万千米处也曾拍摄过“地月合影”。那张照片显示了明亮的地球上的蓝色海洋和白云,以及位于地球上方的一弯新月。由于地球要比月球亮很多,为了使两个天体能清楚地呈现在一起,因此照片中的月球是人工曾亮过的。在那张具有标志性的地月照片出现34年之后,“朱诺”号又一次拍摄了难得一见的“地月合影”。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七篇
2050年,我们已经可以随便住在哪个星球上了,我和爸爸、妈妈住到了木星上,那里有三大部分组成:_、海洋国和水果园。我们先住进了_,哇,大地是超大弹簧床,我们一蹦,一跳,一蹦,一跳,真有趣,我在弹簧床上学小兔跳,妈呀,我竟然蹦到天上,“啊”我张大了嘴,结果等我落下来时,嘴边贴满了奶油,细细一尝,嘿,好好吃耶!原来天是蛋糕做的!来到“一家三口”乐园,妈妈进了“蔬菜门”去学炒菜,等回到地球上让我看看妈妈学做的“木星蔬菜”。爸爸进了口腔牙科医生门”,因为爸爸整天嚷着,不是嘴巴那里痛,就是这里痒,现在可好了,再也不用捂耳朵了听他唠叨了。我嘛,进了“书海”,啥叫书海呢?就是书的海洋,我可以整天坐在那里看书,看也看不完,因为你看完一本书,机器人又会拿来十本新书。我们就这样在_住了两年。然后我们来到海洋国,哇,好奇怪,一个虾士兵说了声:“欢迎光临鄙国!”就塞给我们每人一大串河蚌珍珠走了,我们定睛一看,好大的珍珠,我发傻了,大喊一声:dididudidi”这时,锣鼓,鞭炮声声响起,把龙王给招来了,后面还跟着三公主呢……接着我们来到水果园,哇,水果房子好气派!水果们都邀请我们住进“水果别墅”,那里真是太漂亮了,香蕉沙发,苹果桌子,西瓜摇椅,还有石榴灯呢!水果园的菜更是丰富多彩,我们在那里常吃的菜就有什么水果鬼脸,水果补身子啦,等等……我一口气还说不完呢!还有水果玩具,最好玩的是石榴云梯和香蕉滑梯,如果你爬云梯累了,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就能吃到一个小石榴,如果你滑滑梯想多滑几次,只要稍微用一点力气,等你滑到快要结束的时候……
我来到了二十年后的世间。啊!我来到这儿,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亭台楼阁,假山怪石,映在青松翠柏之中;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在其间。我真的不相信眼前的这一切这还是人间吗?简直就是天堂。
接着,我到了一家高科技公司。这里好大好有气派啊!四周紫红的柱子上雕刻着尊贵的龙凤,栩栩如生,仿佛它们正在欢乐地飞腾跳舞;抬头一看,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的光芒。再一看工作人员,竟是几个机器人。哦,原来是工作人员把机器人调整好并让它按程序办事,而真正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在旁边观测它们的动作是否正确。我仔细一看,机器人正在进行一种试验,它们用一种微小的东西放在耳边,就可以听见自己想听见的声音。
最后,我来到公园。在金色的阳光下,公园显得更加色彩斑斓,优雅怡人。园内,奇石累累,小路幽幽……这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把整个公园打扮得如人间仙境一般。
好了,我们就“旅游”到这吧。
我坐着时光飞机回到了二十年前,让我不免有些不太适应。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一切都会变成现实。
陕西省略阳县东关小学五年级:***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八篇
太阳系中磁场最大的行星是哪一个?
众所周知磁场是看不见的,在太阳系中,仅仅有6个行星有磁场,它们分别是水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这6个行星中,木星的磁场是最大和最强的,其赤道附近的磁场密度为4高斯,比地球磁场大10倍。木星的磁气圈也大得惊人,它的范围甚至超过了木星的环系,半径约为640万千米,可以装数千个太阳。
类似地球磁气圈上的效应,太阳风也将木星的磁气圈吹出一个长长的尾巴。由于木星的磁气圈范围很大,所以太阳风的“拉拽”形成了很长的尾巴,大约为6000万千米,甚至超过了土星运行的轨道。
木星的强大磁场是由木星内部液态金属氢的对流运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而产生的,同时将木星自身产生的热量带走。
木星周围有范艾伦带吗?
范艾伦辐射带,是指在地球近地空間中存在一个包围着地球的高能的电子辐射带。这个高能的电子辐射带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范,艾伦最先发现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木星磁场强度比地球磁场强度大2万倍,在木星附近也有类似于地球的范艾伦射线带,其高能带电粒子束与地球比较,有一些共同特征,但不同于地球的是,其低频无线电波可能来自“木卫一”和“木卫二”。
目前人类对于木星的范艾伦带所知甚少,只有“伽利略”号航天器环绕着木星的大气层进行长达8年多的探测,测量到关于木星内部磁场的电子辐射运动信息。
什么是类木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统统称为类木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组成成份类似,主要由氢、氦、冰、甲烷、氨等构成,而石质和铁质的成份只占极小的比例,它们的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但密度却较低。
此外,类木行星还有3个特征,一是具有行星环的结构;二是星体的密度较低,例如,土星的密度甚至比水还要低;三是具有比较多的卫星,有些卫星周围还有一圈圈光环。其中木星的引力最大,所以拥有的卫星最多。
为什么木星如此巨大?
木星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按照太阳系形成理论,在太阳形成初期,由于宇宙里的冰块、尘埃粒子的旋转和塌陷,进而扎堆形成越来越大的碎片,其中的一些碎片继续组合,导致木星及其它行星的形成,还有一些更小的碎片独立存在,形成了围绕太阳旋转的陨石。离太阳近的行星,因为那里比较热,所以一般由岩石和金属组成;离太阳远的行星,因为那里比较冷,所以一般是由气体、冰块及岩石组成。
最新发现,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很多气体和尘埃,进入外层太阳系,在木星和土星的引力作用下,导致今天人们看到了木星和土星周围被厚厚气体包围着。
为什么木星表面失去一道条纹
木星上的天气是多变的,下面两张木星照片分别拍摄于2009年6月和2010年5月,通过两张照片的对比,可以发现木星赤道以南表面的云带逐渐消失了。天文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气的变化而导致消失的。
通过观察还发现,随着南半球云带的消失,木星上的大红斑开始向北半球推移。天文学家认为木星的大红斑已经持续300多年,它是强大的风暴,它覆盖的面积比2倍地球还要大,目前似乎萎缩。自2008年以来,其它的小红斑也像似暴风,随着南半球云带消失,其变化似乎也缓慢了。
如何在晴朗的夜空找到木星?
在晴朗的夜晚,木星非常明亮,很容易发现它。除了月亮,你只要先排除金星这个更明亮的行星就行。
下图是一张拍摄于2008年12月某一个晴朗夜晚的照片,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情景,金星、木星和月亮组合,形成了一张笑脸夜空,下一次这样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将是在2054年。
土星周围有磁场存在吗?
土星也有磁场,而且整个磁气圈具有不同的磁场强度。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在土星的南北极也会产生极光,与地球不同的是,这些极光无法用肉眼观察,因为土星极光放射出的是紫外线。极光是由于太阳辐射的粒子流,在行星的磁场环境作用下产生的。下图是哈勃空間望远镜于1997年拍摄的土星极光照片。
天文学家一直不知道土星上有磁场,直到1979年“先驱者”11号经过土星时才发现。磁场在赤道的强度为高斯,大约是木星磁场的20分之一,由于强度远比木星的微弱,因此土星的磁层仅延伸至土卫六轨道之外。
下期预告:
气体行星位于外层太阳系,离地球比较远,除了看起来格外漂亮之外,还经常呈现出一些神秘的现象。前几期对木星的现象进行了介绍,下期名为“气体行星的奇异现象”,主要围绕着海王星和天王星进行讨论,如海王星的巨大黑点是什么、为什么海王星和天王星保持着很多原始物质、海王星的环系能否永久存在、为什么海王星比天王星温度更高、“海卫一”来自哪里、“海卫六”的未来会怎样等问题进行介绍。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九篇
众所周知,木星的表面覆盖着以氢、氧为主的液体,一片汪洋。人类不是浮游生物,显然无法直接定居在木星表面的海洋里。对此,科学家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案,让人类在木星上也能够如在地球表面一般生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在木星的外面包裹一层人造地壳。
制造人造地壳
当然,按常规的方法,不可能在木星上为人造的地壳筑起地基。科学家考虑的方法是,利用木星的引力场本身,在其轨道上放置大量的物质,通过这些物质的质量产生的剩余离心力,用来支撑人造地壳的负荷。
首先,在木星赤道上距木星中心大约倍半径的地方,放一个围绕木星的空心环,环中充填大量物质。其内部物质通过马达驱动,维持环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环的半径之所以被定为木星半径的倍,是因为在这个距离上产生的木星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相同,都是米/秒2,再者,环内部的物质只做轨道运动,目的是继续保持环对木星重心的相对位置。如果环的运动量足够大,其产生的剩余离心力就能支撑很大的质量负荷。接着沿着木星的经线方向,放与前一个环垂直的第二个环。然后,又在分别垂直于这两个环的经线方向上放第三个环,即用围绕木星的3个环把木星的外层空间分成X、Y、Z三个象限。
在完成这3条环之后,接着在平行于各环的方向上不断支起规模越来越小的环。这些环内部的物质在高速旋转中会产生一点离心力,但被其自身重量抵消。
让人造地壳转动
地壳完成之后,下一个是自转的问题。因为在木星周围,没有外力作用,人造地壳相对木星重力场会保持静止状态。如果置之不理,那么在人造地壳上一天等于木星的公转周期,即为12年,因此有必要给人造地壳施加力量,使它按地球上的24小时周期自转。
为此,科学家通过计算后设想,所有环不应成单层的,而应该是双层的。让两个环各自的内部质量按相反的方向旋转。如果两个环的质量拥有的角动量数值完全一致,则环是静止的。如果只要两个环的角动量数值稍微有点差异,就产生了转矩,地壳就可以转动起来,而且能够把任意的速度设定为白转速度。这样,自转的问题就解决了。
充足的阳光
要在人造地壳上舒适地居住,还要解决太阳能的问题。即使木星1天的时间长度与地球相同,木星轨道附近的太阳能密度也只有地球的%,这显然不足以养育生命。因此,科学家提出,还要在木星与太阳之间的拉格朗日点附近放置一块相当于木星截面积20倍以上的聚光镜,以收集足够的太阳光。这个透镜应是由极薄的聚合物膜上镀敷金属的镜子和支撑它的离心力环构成。将它做成圆锥形那样多个重叠,借助每个镜子的连接巧妙地将光反射,像透镜那样弯曲光的线路,让光线最终汇聚到木星外层的人造地壳上。
这个面积巨大却又极为轻薄的聚光镜本身受到来自太阳的光压,被推到比拉格朗日点更靠近木星的地方。长此以往,镜子最终将坠落在木星上。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还必须在木星周围的轨道上安置一个反射镜,用反射光把透镜顶住,让透镜始终处在太阳和木星之间,并保持其位置。
将来如果人类能够开发出建造人造地壳的技术,则不仅可以把木星建成适合人类居住的场所,甚至有可能把存在于这个宇宙的一切天体都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个构想值得人们去仔细推敲。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篇
早晨,我带着机器人A和船员们上了宇宙飞船,随着一声“起飞”,飞船启动了,船舱里一百多名工作人员都认真地工作着。“张船长,还10分钟就到达木星了。”我的助理小王说。我吩咐船员们穿好宇宙服,准备着陆。船舱门打开了,哇!外面有不少红色的“小东西”,飞来飞去,还不时发出红光。在地面有许多圆的石球,轻轻一踢,它就会飞很远。这是因为木星引力很小的.原因。
下了船,我和船员们向木星树林走去。这里的树木全都是红色的,树木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我们走了不久,突然雷达接收器报告,有不明飞行物出现。抬头一看,正前方的上空有一个巨大的光体正垂直降落下来,接着,是一声巨大爆炸。
我们很快来到了爆炸地点,一百多只一米多高的超大蜥蜴,正在那里不停地咬周围的树,不到几分钟就咬掉了一大片。
“跟我走!”我说。一边说一边带领船员朝木星唯一的大河木木亲亲河撤退,还不时用激光枪“激”火蜥。到了木木亲亲河,我叫船员们都跳进河里。用激光枪不停地打,把火蜥引下水。它们下水了,由于水的作用,它们的速度慢了许多,火势也弱了,但仍不停向我们喷火。我见时机成熟,一边命令船员迅速上岸,一边按动了快速制冷按钮。随着“嗦嗦”几声巨响,木木亲亲河一下子冻上了,火蜥全部被冻在了厚厚的冰里。15分钟后,火蜥全被冻死。我又按动了解除按钮,木木亲亲河又恢复了原样。
船员都笑了,我们又踏上新的旅途。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一篇
那景色是超自然的,闪电不断,暴雨倾盆,高达48千米的塔状云团一面翻滚聚集,变幻无常,一面被时速160千米的风驱赶着在天空狂奔,那云团比地球上的高3倍,闪电的强度是地球上的近10倍,雷暴的范围超过960平方千米。不错,这里不是地球,欢迎你来到了木星。
木星只是一团气体,你没有一寸落脚的地方,所以你只能不停地往下坠,往下坠,没完没了……1995年7月13日,“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释放了一个子探测器,这枚子探测器于12月8日一头扎进了木星大气层中。从它发回的数据中,人们知道了它在木星上的遭遇。在离木星云层5万千米的地方,它发现了强烈的辐射带,然后是云层,在云层的下方,它遇到了极强烈的风,风速达到每秒150米。这枚探测器发回了57分钟的探测数据,深入木星大气层160千米。在那以后,它继续向木星的深处坠落,最终化为木星的一部分。
木星的绝大部分是气体,其中约90%为氢,10%为氦,还有一些氨和甲烷等。气体的下面被认为是液态的氢和氦。2008年,美国科学家布克哈德・米利泽和他的同事通过模拟证实,木星的中心是一个岩质的核,其大小超过以前认为的两倍,外面包着一层甲烷和氨形成的冰层,岩核的正中心是一个金属球,由铁和镍组成。
“大红斑”的发现
在某些晴朗的夜晚,假若你有一架好一点的天文望远镜,你便能欣赏到美丽的木星,它看上去像一只彩绘的盘子,上面有与赤道平行的白色、黄色和红褐色的条纹和暗红色的斑块,最大的斑块叫“大红斑”,它位于木星的南半球,有好几个地球大,自1665年天文学家卡西尼描述了它的存在以来,它便一直在那里。现在我们知道,那些条纹是木星稠密的云系,而暗红色的斑块则是木星上超大规模的气旋。1665年,卡西尼还通过追踪木星上相对固定的移动标志测算了木星的自转周期,他发现木星自转得很快,自转一圈不到10小时。今天的精确测量表明,木星自转的周期是9小时50分。观察者注意到这颗星球的形状有点扁,这便是由木星的高速自转造成的,由于自转的速度高,木星出现了赤道区域隆起而两极之处扁平的现象。
木星是如此之大,你可以在它的肚子里装进1300个地球,而木星表面上那些条纹和斑块则表明它上面的气体运动十分剧烈,那里一刻不停地在发生着剧烈的风暴。那些风暴是怎样的?和地球上的风暴有什么不同呢?
风暴永不停息
为了探索木星风暴的细节,科学家仔细研究了大红斑西部的一个地区,它位于木星的南赤道带。科学家们发现,这里的风暴很像地球上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即产生在地球上中纬度地区的一种活跃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很多突发性的暴雨和洪水都与这种系统有关。在地球上,太阳的热量驱动了“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它覆盖了辽阔的地区,持续的时间达几小时甚至几天,并且带来强烈的降雨。
然而,木星离太阳很远,接受到的太阳光非常少,阳光不可能驱动木星上如此剧烈的风暴,那么它的热量来自哪里呢?20世纪70年代,“先驱者”号系列探测器飞掠木星,它们首先发现,木星具有自己的内部热源,因为探测器测出木星的辐射量大于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这一发现为了解木星的大气运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木星内部的热量产生于它形成的时候,并在随后的岁月里被持续不断地释放出来。正是这些热量驱动了木星上蔚为壮观的风暴系统,那些巨大的风暴通常可以持续12小时,甚至几个地球日,并且给广阔的地区带来猛烈的降雨。
在地球上,“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总是伴随着闪电,这种景象时常被邀游于太空的航天飞机观测到,那么在木星上,其风暴系统中是否也存在闪电呢?回答是肯定的,虽然“伽利略”号上的仪器未能直接测到木星白天的闪电,但一旦风暴进入黑夜的区域,天文学家们便能看到闪电的存在,他们测到的木星闪电比地球上的大好多倍。
木星上的风暴不仅雄伟壮观,而且还对整个木星气候系统的循环起着推动的作用:风暴不断发展壮大,然后降雨,雨滴在抵达木星核前被蒸发,又以蒸汽的形式再度上升并孕育下一轮的风暴……由此循环往复,永无休止。
红斑的“演义”
尽管人类的探测器对木星进行过多次访问,对木星的大气现象进行过反复的观测,但木星大气的谜团依然没有最终解开,相反,疑惑反而越来越多了。17世纪,人类开始持续地观测木星的“大红斑”,研究显示,这个“大红斑”是木星大气中一片压力非常高的反气旋构造,它处于快速的旋转之中,平均每6个地球日旋转一周。几百年来,“大红斑”虽然始终没有消失,但和当初比起来,现在的大红斑已经缩小了一半,其东西长为万~4万千米,南北宽为万~万千米。
大红斑的颜色是一个谜。有人认为,它的红色来自于木星大气中的硫化物,但今年3月,科学家宣布说,他们动用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拍摄了大红斑的热成像图,结果显示,大红斑的颜色变化很有可能与环境变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还显示,大红斑的内部存在着复杂的天气和温度变化,它的结构很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复杂得多,其中最红的部分是风暴系统中的热核。
2000年,人们在赤道附近又发现了一个新斑块,但颜色为白色。2006年,这个斑块演变成红色,它只有“大红斑”一半大小,成了和“大红斑”相对应的“小红斑”。2008年5月,哈勃太空望远镜又发现了第三个斑块,大小只有“小红斑”的一半。开始的时候,这个斑块也是白的,后来渐渐演变成红色。
观测显示,木星上的斑纹和斑块正在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它带状条纹的白色区域正在慢慢地变成褐色,而原来褐色区域的颜色却交得越来越淡;另一方面,木星“小红斑”的运动速度和规模正在提升,而“大红斑”则在逐渐地缩小,科学家推测,这个至少持续了300多年的反气旋风暴的规模有可能最终被“小红斑”所超越。这些现象都表明,木星正在经历一次剧烈的大气变化。
对于木星,科学家们将展开新一轮的探测,一艘名为“朱诺”的探测器将于2011年8月飞往木星,并在2016年抵达木星。它将在木星轨道上对这颗气体巨行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进行广泛的研究,相信木星上的风暴之谜也会得到进一步的解释。
至于上文提到的“第三个红斑”,它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它曾一度向“大红斑”移动,并试图从“大红斑”和“小红斑”中间穿过。但不幸的是,它停在了这两个红斑的中间。2008年7月3日前后,它终于和它们发生了相撞,结果遭到了解体,只留下了一些碎片,这应该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吧!(文章代码:101512)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二篇
猜猜看:哪一颗是能吃的木星?
上图右边才是用小麦粉、糖、可食用墨水等打造出的木星蛋糕!它们真的很像,不是吗?连木星那标志性的大红斑都一模一样!蛋糕师花了8小时才完成表面纹路的绘制工作呢。这颗“星球”从里到外分别是深褐色的枣泥、白色的杏仁奶油蛋糕、蓝色的香草海绵蛋糕、棉花糖做的翻糖。现在,想来上一块吗?
“猫咪市长”巡街“遇刺”
这只名叫斯塔布斯的猫咪,已连任美国阿拉斯加州塔尔基特纳市荣誉市长16年。16年来,该市被“治理”得井井有条。不过,几个月前,“猫咪市长”在“视察”辖区时遭受恶狗袭击,受了工伤。
我的家去哪儿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只考拉外出归来,发现家园一片荒芜,只剩下砍伐后的碎木屑。据当地人说,它在原地呆坐了一个多小时……
发现宇宙“最冷地”
智利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星状星云,距离地球约5 000光年。那里的温度只有-272℃,是“宇宙已知的最冷天体”!
另类!小人儿组成明星像
美国画家克雷格・艾伦想到了一个画人物肖像的奇妙点子:画出一个个小人儿,再画上小人儿的影子,使整幅画看上去就像是航拍照片,而这些小人儿,还刚好组成了一张明星的肖像!
飞机像蝗虫飞满天空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三篇
《每日邮报》报道,为了研究不同重力条件下的油炸薯条味道,改善未来宇航员的太空食物,欧洲宇航局出资赞助希腊研究人员花费近百万英镑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木星上炸薯条最好吃。
研究人员先斥巨资将一个旋转式工业用炸锅改装成重力仿真器,然后又花钱租了一个专门训练飞行员和宇航员的可以产生相当于地球地心吸引力9倍的离心机。他们用离心机创造不同的重力条件,以研究重力加速度对土豆条在炸制过程中酥皮厚度和水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更高的引力能增加热油和土豆之间的热传递,缩短油炸时间,导致薯条的外壳更厚更酥脆。在地心吸引力为地球3倍的地方炸薯条最好吃,而木星正好符合这一条件。他们准备为这个研究申请专利,叫做“高重力环境炸薯条机”。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在地心引力较弱的火星或月球上烹调,薯条则会比较软。在零重力环境中炸薯条,薯条将无法产生气泡,口感变得像煮的一样,而非炸薯条,非常难吃。
秘鲁大厨的社会抱负
根据秘鲁烹饪协会Apega的数据,最近几年,秘鲁食品行业平均以7%至8%的速度增长,餐馆数量从2005年的万家增至2013年的10万家,翻了一番还多。约550万秘鲁人直接或间接受益于食品行业。
在这个大约三分之一人口仍生活在贫困之中的国家,阿克瑞奥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美食家。他希望在食品行业推动民主,弥合城乡区别,拉近贫困农民与要求越来越高的顾客之间的差距。怀着这种理念,他在利马最贫穷的社区之一与人合作成立了Pachacútec烹饪学院。在过去6年里,这所学校每年培养出约100名厨师。
19种方法改变世界
“在结束聚会或离开房间前随手关灯,这么做不仅能够节省能源,而且还能够削减自己的电费。这是如此简单,连一只猫都能做到。”世界银行第一条建议的配图是一只一跃而起的猫咪,奋力关上屋顶吊灯的动态萌图。随后的建议包括:更多地乘坐公共汽车、花3分钟时间了解一下世界的贫困状况、回收旧物品和包装罐、节能、为人和蔼可亲、说谢谢、吃健康食品、戒除吸烟恶习、把业余时间花在有益于社区的事情上、加入消除贫困的全球性运动等。
自发布以来,这一在线问答得到了全球公众的热情响应,已经获得了100多万个“赞”。
极冷天气催热“寒潮经济”
20年来最冷的寒流继续侵袭美国中西部,并向东岸地区移动。美国国家气象局称,强烈的寒风使某些地区的温度甚至下降到零下51摄氏度。在户外待上五分钟就有可能冻伤皮肤,危及生命。当局呼吁居民留在室内,并储备粮食和必需品。
一些零售商也在这股寒流中迎来“春天”。手套、帽子、围巾等保暖用品销量激增,牛奶、鸡蛋、果汁等生活必需品在一些商店脱销。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气温一天之内由零上13摄氏度骤降至零下13摄氏度。经营柴火生意的布拉德利・海特说,他简直有些忙不过来。俄亥俄州一家食杂店老板雅尼娜・顿迈尔说,除了鸡蛋、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几乎抢购一空外,一些非必需品如薯片也卖得不错,“好像每个人都计划未来两天待在家中吃零食。”
过度表扬害孩子?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四篇
经过5年的漫长飞行,“朱诺”号木星探测器终于在7月4日进入木星轨道,但“朱诺”号上的科学仪器并未启动,这时的轨道很大,每53天绕木星一周。到8月下旬,“朱诺”号启动携带的科学仪器开始近距离探测木星。到10月,“朱诺”号将进入一个每14天绕木星一周的稳定轨道,然后从事长达一年半的木星探测。那么,“朱诺”号将如何探测木星呢?与此前的探测器相比,“朱诺”号又有哪些非凡之处呢?
木星云下的秘密
木星被称为“朱庇特”,在罗马神话中是“众神之王”的意思。木星当之无愧是太阳系行星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王者”:木星的质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倍以上,它可能将很多小行星和彗星带到了太阳系,为地球带来了水,也可能抢夺了不少原本属于火星的物质,还可能把天王星和海王星挤到了太阳系的外侧。木星还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其气体物质记录了40多亿年前行星形成时太阳系的环境。
人类研究木星的历史已超过4个世纪,已有8艘探测器先后造访过它,然而,木星厚重的气体云隐藏了它的内部信息,所以有关行星形成的一些最需要了解的秘密现在依然不得而知。“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正是为改变这种状态而飞向木星的。假若一切顺利,“朱诺”号将测量木星云下隐藏着多少水,将绘制木星的内部结构,还将完成人类首次对木星极区的观测。
多数科学家都是用望远镜和探测器研究木星表面的云层以了解木星,所以对木星的内部并不十分清楚。可能它有一个固体的核,作为行星成长的“种子”,在核的外围可能有一个液态的氢海,一并组成一个庞大的导电体,制造了木星影响广泛的磁场。人们猜想,在木星的云层下会存在丰富的水蒸气。这些问题都是“朱诺”号要研究和发现的。
来自这艘新探测器的研究数据还将帮助人们了解46亿年前木星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家认为,木星形成时吸收了周围的气体,并使之形成了今天的木星;木星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材料的样本,这种材料在太阳诞生时就围绕在太阳周围,然后,它们储存在了大大小小的“仓库”里,这些“仓库”就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行星。
在行星形成的过程中,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探测木星气体中的水可以让我们知道木星是在太阳系的什么地方形成的,还可以告诉我们早期太阳系的环境是怎样的。在太阳系里,巨大的行星形成于离太阳很远的地方,那里温度很低,水凝结成冰,大量的固体颗粒也存在于那里,所以木星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一个由岩石和水冰组成的球,质量是地球的好几倍。这个球可能吸引了附近大量的氢和氦,于是形成了一颗巨大的行星。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曾试图确定木星大气中水的含量,它靠近木星释放了一枚子探测器以探测大气中的温度、压力和化学组成。这枚子探测器进入木星大气的深度超出了科学家们的预期,然而它下落的位置很不理想,恰巧进入到一个被科学家称为“热点”的地方,相当于木星上的“撒哈拉沙漠”。 那里十分干燥,当这枚子探测器运行到有木星水存在的地方时,它已停止了传送数据。
科学家认为,如果再试一次,在一次太空任务中在木星的四周释放多个探测器,那么它们或许可以进入到更深的地方,了解到更多的未知。这促成了“朱诺”号木星探测计划的形成。
奇异的绕木轨道
从木星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在冷却。在冷却的过程中,木星也在释放微波能,而水则擅长在特殊频率下吸收微波能。“朱诺”号多次绕木星飞行,在这个过程中,它将记录在不同频率下微波的强度,从而让科学家们推算出木星云下隐藏着多少水。
然而,仅仅探测水并不能回答有关木星诞生的所有问题,科学家还需要知道,木星是否拥有一个固体的核。一种观点认为,一颗巨大的行星要形成,它首先需要一个由岩石和冰组成的“种子”,然后在“种子”的吸引下形成膨胀的大气;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先有一团由氢和氦组成的气体,然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成气体行星,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固体的核。“朱诺”号要终结这两种观点的争论,当它围绕木星运行时,速度会时快时慢,这是木星引力的大小变化所引起的。通过追踪“朱诺”号的速度变化,科学家们能算出木星内部质量的分布情况,这将告诉人们木星的内部是否真的有一个密集的核。
和其他早期环绕过木星飞行的探测器相比,“朱诺”号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的飞行轨道更靠近木星并且和木星赤道相垂直,这将使它能扫描木星从低纬到高纬的所有地区,包括南北两极。此前的“伽利略”号只能和木星保持相当距离,并且从未远离木星的赤道,而“朱诺”号则可以全面了解这个星球的内部情况。
木星有高能辐射带,那里的带电粒子环绕着木星,它们对探测器上的仪器会产生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诺”号上的仪器都封闭在一个重200千克的钛制穹顶状保护装置中,探测器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只能通过沉重的屏蔽电缆完成。
“朱诺”号携带有照相机、分光计、磁力计以及一些探测等离子体、宇宙微粒的仪器,当然,它还拥有一个微波传感器和一架天线。科学家的计划是让这艘探测器靠近木星,然后迅速离开,如此不断地重复。每一次绕木飞行,它大部分时间都离木星较远,以远离辐射的威胁。
木星探索,任重道远
木星的自转轴和它的运行轨道是垂直的,这意味着它的两极从地球上几乎看不到。以前绝大多数访问过木星的探测器都靠近赤道运行。1974年,“先驱者”11号在离开木星前往土星时,为木星照了一个模糊的北极快照。到了1992年,太阳探测器“尤利西斯”号在前往太阳的途中飞越了木星的两极,然而“尤利西斯”号没有携带照相机,虽然它靠近木星的距离和“朱诺”号相差无几,但它一无所获。
此次,“朱诺”号将使科学家们得以近距离地观察木星极光,这种极光和地球上的极光相同,但亮度比地球上的极光强1000倍。极光来自太阳风和行星磁场的相互作用,所以木星的极光将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考察行星磁场的途径。
“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曾于2004年从土星发回数据,通过这些丰富的数据,人们发现了很多令人惊讶的现象,比如在土星的极区存在很像飓风的气旋,它的中心像一个正在放水的排水孔。这暗示在木星的极区,可能也有很多新奇的现象等待着人们去发现。科学家很想知道,存在于土星极区的现象究竟为土星所特有,还是巨行星上的普遍现象?
“朱诺”号没有像“伽利略”号那样使用核能,而是依靠3个10米长的太阳能电池板满足探测活动中对电能的需求,这在人类的木星探测活动中是史无前例的。到2018年2月,也就是抵达木星一年半以后,“朱诺”号将扎进木星大气中结束使命,这样的方式同“伽利略”号结束使命的方式是一样的。科学家不想让“朱诺”号撞上木星的冰卫星,如木卫二等,因为那里的地下海洋中有可能存在生命,外来的“朱诺”号可能会污染那里的地外生命系统。
木卫二是木星任务的下一个目标。2020年左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发射另一艘飞往木星系统的太空船,它将反复地飞掠有冰冻外壳的木卫二;而欧空局的“木星冰月探测器”也计划于2022年发射并将于2030年抵达木星。“木星冰月探测器”将研究木星系统中所有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卫星,它还将最终进入木卫三的环绕轨道,这颗卫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
对木星的探测将不仅仅有助于回答有关巨行星的诸多问题,还有助于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当“伽利略”号的子探测器进入到木星大气中后,它发现那里有丰富的生命元素,如碳和氮等。这类元素是生命组成的关键部分。在早期的太阳系中,这些封存于行星中的生命元素究竟经历了什么?“朱诺”号的一些发现将能帮助人们解开这个疑问。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五篇
发现第3个红斑
科学家从哈勃空间望远镜在2008年5月9日拍摄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中发现,木星上一个白色气漩变成了深红色,出现第3个红斑,天文学家将这些红斑称作“行星麻疹”。木星大气中经常会出现剧烈的风暴,不过最大风暴为什么是红颜色至今仍是个谜。早期的观测资料指出,大红斑持续了200年到350年,小红斑在2006年出现。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最新图片也支持木星正在经历全球气候变化的观点。这颗巨大的行星赤道附近不断升温和南极持续变冷,将打破南半球的平衡,导致急流变得更加疯狂,并产生新风暴。
不过,2008年7月3日前后,木星的第3大红斑与其他2个红斑发生碰撞后严重受损,可能无法幸存下来。第3个红斑好像被撕成了碎片。当时,它挤在两个比它大的红斑――“大红斑”和“小红斑”中间。“尽管依然有些红色碎片,但再也找不到一个整体红斑了。那像是拼凑起来的一样,是个碎片的集合。”
木星的红斑实际上是体积很大、像飓风一样的风暴。大红斑的直径是地球的3倍。小红斑还叫“椭斑”,在2006年变红。没有人知道木星的这3个红斑变红的真正原因,但有个理论认为,特别强烈的风暴从木星大气深处卷起空间物质,例如含磷的微粒等。受到日光照射,它就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这些颗粒变红。第3个红斑曾一度向大红斑移动,不幸的是停在了大红斑和小红斑中间。
这个新生红斑的最后命运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其部分或整体部有可能被拖进大红斑。但是,幸存下来的残留物会形成一个小一点的红斑。在接下来观察木星第3个红斑的运动轨迹能为天文学家提供这些风暴漩涡的未来变化情况,还能帮他们更多地了解关于这些风暴进入大气有多远。
发现木卫二有水
2008年,科学家们发现木卫二的极地旋转轴偏移了近90°,像这样的极端变化表明在木卫二冰壳表面之下蕴藏着液态海洋,这将进一步说明木卫二很可能孕育着地外生命体。科学家用旅行者号、伽利略号和新视野号拍摄的图片绘制了木卫二表面上直径超过500千米的大型弧状盆地。据悉,木卫二的半径为1500千米,略微地比月球要小一些。
通过对比木卫二极地旋转轴偏移施压形成的盆地断裂地形特征,研究人员测量极地旋转轴偏移了80多度,之前旋转轴位于当前赤道旁10°左右位置。木卫二极地旋转轴猛烈的偏移很可能是由于极地表面以下存在着厚厚的冰层。旋转体需要在最大程度的旋转轴变化基础上寻求稳定平衡。对于木卫二而言,其外壳的厚度不一致将导致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因此木卫二在运行中必须改变旋转轴寻求新的稳定状态。像这样的变化被称为“真实极地偏移”,并不像由于板地筑造学上的视觉漂移。在地球、火星和土星的土卫二上也存在着真实极地偏移。所以需要对木卫二进行更多的重新定位研究。这项研究暗示着木卫二内部有液态水存在,科学家基于空间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曾猜测这颗行星有广阔的地下海洋,这些照片揭示木卫二表面以下有断裂的冰表面。木卫二重力作用形成的潮汐力可将地下冰壳海洋加热成为热态水,即使地下海洋切断了太阳能来源,但是热量和液态水也有可以孕育生命。
科学家们依据伽利略号和旅行者二号探测器获取的资料,在2007年,绘制出了首张木卫二全球地质构造图。根据目前获取的资料科学家们推断称,木卫二表面的地质构造不但比较年轻而且富于变化,因此其地表很少有火山活动。它上面存在的诸多巨型裂谷很可能是木星强大的引力所致。绘制木卫二地质图最大的困难在于科学家们不得不单纯依赖探测器所传回的探测数据。
那些认为木卫二上有生命存在的科学家们表示,木卫二拥有生命诞生所必需的一切条件:液态水、丰富的能源(主要指木星的强大引力)和有机化合物。如果木卫二上真存在生命,那么这些生命将类似于地球上那些在深海热水条件下生存的有机体。
用于对木星和木卫二进行勘测的探测器预计将在2015年后发射。科学家们还在设想向木卫二发射1个可钻入冰层下进行研究的机器人探测器,以便深入到木卫二冰层以下对可能存在的海洋进行研究。
美将发射朱诺号
2008年11月24日,美国航宇局宣布,将于2011年8月发射朱诺号新型木星探测器,对木星开展深入探测。该探测器由美国洛马公司制造,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整个探测任务的运行。该计划将对木星进行首度深入研究:将一个空间探测器置于木星的极轨上,研究它冰冻的岩石核,测量全球大气层中水及氨的含量,研究大气中的对流及深层风速分布,研究木星磁场的起源,以及勘测其两极磁气圈。
朱诺号将于2016年飞抵绕木星运行的轨道上。它每年大约可绕木星运转32圈,通过它的探测,科学家希望了解木星这颗巨行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斯科特・博尔顿说,木星形成得非常早,捕获了太阳形成后遗留下的许多星际物质,堪称太阳系巨行星的“原始模型”。与地球不同,木星的超大质量使得它的原始成分得以保留下来,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回溯太阳系历史的途径。
虽然木星距离太阳超过亿千米,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5倍,但朱诺号供电系统仍设计成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形式,因此它的能效设计要求极高。
朱诺号是美国航宇局“新疆界”计划实施的第2个探测项目,第1个探测项目是2006年1月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
另据国外媒体2008年1月报道,美国诺格公司正在为美国航宇局研制一种可长时间在轨运行的新型核动力探测器――“木星冰卫轨道器”,它将用于对木星的数颗卫星进行探测。这个核动力探测器将被命名为普罗米修斯号,预计其升空时间将不会早于2012年。它主要用于对木卫二、三、四的表面情况进行研究,广泛研究每个冰冷卫星的构成、历史,以及支持生命的潜能。科学家们希望能够获取有关这些卫星地质成分和形成时间等的详细数据,并确定在它们厚重冰层下的海洋中是否有可能存在某种生命形态。
木卫二-木星系任务
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目前正在共同实施“木卫二-木星系任务”。该任务由二个轨道器组成,携带多种仪器,可在木星恶劣的辐射环境下运行:美国负责木卫二探测器,它携带1台相机、1台光谱仪和一套强大的雷达系统,探测器借助此雷达系统将可以穿透木卫二的冰层,计算出冰层到底有多厚,其一部分设计目的是研究这颗卫星上的海洋的天体生物学意义,因此它将更加关注有关海洋和保持它呈液态的潮汐可挠性的直接迹象;欧洲空间局负责木卫三探测器,它也将携带1台相机、1台光谱仪、1台尘埃分析器、质谱仪或者磁力计,用于研究木卫三的表面成分及其周围的太空环境,更加关注从这颗卫星内部到它的磁气圈的地球物理过程。这2个合作的
探测器还将对木卫一和木卫四以及木星进行有限的研究。
“木卫二-木星系任务”的空间探测器将在7年内到达目的地。此次任务还将使用多功能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式发电机。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源于海洋里的火山喷射口。他们猜测,由于受到木星的重力影响,木卫二也存在类似的火山活动。当木卫二围绕木星轨道从它的一侧飞往另一侧时,这颗行星会挤压木卫二,导致木卫二的核心保持熔融状态,从而引起火山活动,这就像木卫二的邻居木卫一那样。木卫一的运行轨道比木卫二更靠近木星,火山活动在它表面留下的千疮百孔不断向太空喷发出硫磺和其他化学物质。在地球上的热液喷口处也能发现很多同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能与地球上的早期生命有关。木卫二-木星系任务将帮助科学家缩小可能存在生命的范围,更加清楚、更应该仔细地观察哪些地方。
此外,据国际文传电讯社2008年1月7日援引一位高级研究员的话说,俄罗斯计划参与欧洲的一项任务,以便研究木星的卫星木卫二,寻找简单的生命形式。俄罗斯将参与列入欧洲空间局2015年至2025年空间研究计划,这一项目以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命名。俄罗斯已经提出将在木卫二的冰外壳的一个裂缝处降落空间探测器。探测器着陆后将融化一些冰,开始寻找生命形式。如果那里有海洋,生命将会出现。在这个方面,继火星之后的木卫二可能是太阳系中最有吸引力的天体。
研究群狼探测战术
近年,美国还在研究以群狼战术来探测木卫二的方案,它是一项有关进行星际探测的全新理念:建造一大批尺寸仅相当于硬币、厚度与纸板相当的微型探测器编队来执行对其他星球的探测任务。在这些微型探测器的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获得足够的电能,维持各种设备的运行。而最有可能成为微型探测器首选探测目标的将是木卫二。届时,在微型探测器升空后,它们将首先绕地球飞行一年的时间,以便获取足够的速度飞往木星。按照设想,将会有数以千计的微型探测器有可能到达木卫二。在降落过程中,微型探测器上配备的微型火箭发动机还可不断修正其飞行轨迹。据估算,从地球飞往木星需要2年~4年的时间,在此之后,大批的微型探测器将转向木卫二。由于它们的质量非常轻,而且体积也很小,因此基本上不会在进入木卫二大气的过程中被烧毁。一旦降落成功,它们将会像雨点那样均匀地散布在木卫二表面。
当然,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可能会损失掉数以百计的微型探测器,但整个任务并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在木卫二表面成功降落后,微型探测器将开始分析其大气和土壤构成。它们配备的微型传感器可通过虹吸原理提取样本。如果这些微型探测器发现生命存在的迹象,相关的信息将通过无线电信号被发送出去。
通过整理大量微弱的信号,科学家们得以确定出,是否有必要向木卫二发射更为先进和复杂的探测器。
按照设想,首批微型探测器将会在2030年前起程前往木卫二。
由上述可见,对于木星的探测正方兴未艾,尤其是木卫二已受到日益广泛的青睐。(下)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六篇
据国外媒体报道,全世界的天文学家正密切注意一颗新发现彗星,即C/2012 S1 (ISON)。目前这颗彗星正运行于木星轨道之外,看上去还只是一个微小的亮点。但是在未来一年内,它或许将成为整个夜空中最明亮的天体。
——_
木星外发现新彗星
据国外媒体报道,全世界的天文学家正密切注意一颗新发现彗星,即C/2012 S1 (ISON)。目前这颗彗星正运行于木星轨道之外,看上去还只是一个微小的亮点。但是在未来一年内,它或许将成为整个夜空中最明亮的天体。
——_
“体胖”真的“心宽”
定义“好看的人”时,大多数人都会列出苗条、富有曲线这样的特征。来自挪威的研究人员则通过样本调查发现,与这些特征越符合的人越在意自身外表,而距离较远的人更满意自己的外表。研究者认为,调查中超重的志愿者会有意降低外表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更加接受不完美的体型,也就更加快乐。
——英国《每日邮报》
科学界的性别偏见
近日,耶鲁大学研究员发表报告显示,科研领域的性别偏见依然存在。美国大学的教授普遍认为女生的竞争力比男生弱,这些教授不大愿意当女生的导师或给她们提供实习机会,即使提供机会,工资也会较低。这一偏见是广泛存在的:无论是男教授还是女教授,无论物理学还是生物学教授——尽管生物学专业的女生人数超过一半。 ——《纽约时报》
“痘痘”克星
在我们的毛孔里,有一种名为丙酸杆菌的细菌,它是“痘痘”的罪魁祸首。因此,目前的治痘方法都集中在“对抗丙酸杆菌”,即抗生素的使用上。不过美国研究者发现,一种生活在我们皮肤上的良性病毒能自动搜索、找到引发“痘痘”的细菌并杀死它们。这种病毒被称为“丙酸杆菌噬菌体”,专门袭击“痘痘”细菌,有望用于临床治疗。——《洛杉矶时报》
难以实现的长寿秘诀
想活到100岁?对男性而言,睾丸的存在可能使得这个理想难以实现。韩国科学家比对了朝鲜王朝王族与同时期太监的寿命,发现睾丸缺失可能带来14~19年的寿命延长。就这一发现,研究者认为关键在睾丸素,它会提高男性患冠心病的几率,并侵害男性免疫系统。同时,有女性倾向的男性睾丸素水平往往较低,更难患男性相关疾病,身体较慢老化。
——《洛杉矶时报》
美国蜜蜂感染寄生虫变僵尸
美国专家表示,让蜜蜂成为“僵尸蜜蜂”的寄生虫已经入侵华盛顿州。“僵尸蜜蜂”夜间也会飞出蜂巢,到处乱飞直至死亡。养蜂新手马克·霍恩在西雅图郊外的住宅发现被感染的蜜蜂,他说:“我跟孩子们开玩笑说,僵尸末日正在我们家里上演。”霍恩几周前度假归来,发现他的蜜蜂死了很多,而且活着的也是疯了一样到处乱飞,直到一头栽到地上死去。 ——英国《每日邮报》
340000
一块月球陨石正在被拍卖,专家估计这块陨石的最终成交价将会在34万美元左右。是迄今拍卖过的最大块月球岩石样品。
研究发现,科伊桑人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更古老,他们已存在了超过10万年。
158
俄罗斯阿尔罗萨宝石公司在俄东北部雅库特共和国境内发现一枚重克拉、市场价格超过150万美元的罕见钻石。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七篇
暂别银幕的赵薇又回来了,《LOVE》中的单身母亲小叶是她复出的第一个角色,有点类似本色出演,大大咧咧甚至稍显疯癫的外表下,有颗最敏感柔软的心。《画皮2》和即将开拍的导演处女作都宣告了她的强势复出,双鱼座的赵薇,在经历了生女的人生大事之后,对待事业和人生的态度,是不是也有所转变?
在赵薇的星盘中,最引入注目的要数水象星座的集中影响,水象女人,往往有种视爱如归的冲动,把感情当作自己的第一寄托,事业成功,对她们来说并不如收获一份完满的爱情来得重要。照理说,赵薇的太阳落于最敏感的双鱼,月亮又恰好在最情绪化的巨蟹,本该是把家居生活奉为人生至高追求的柔弱小女子,但月亮遭到木星的90度刑克,恰恰削弱了这种诉求。事业和家庭,正如鱼与熊掌,对她来说,很难分伯仲,悄然生子和强势复出,都是率性而为,并无主次之分。只不过,奉献和牺牲一向是双鱼座所认同的情感模式,在感情之中,她大概总是视付出为乐,并且一贯甘之如饴。甚至说得玄一点,付出本身,就是让双鱼们非常着迷的一种选择,无论是为家庭而归隐、为感情而放弃良机、为事业痛斩良缘都好,用谁取代谁并不重要,双鱼们真正醉心的,往往正是“牺牲”本身。
对赵薇的演艺事业有最大影响的,大概要数她的木星,赵薇的木星白羊座,落在第十二宫。第十二宫对于投身娱乐圈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宫位,它代表源自内心深处的未知力量或弱点,也投射出一个人埋藏最深的秘密、潜意识和天赋的直觉力,本是十二宫中的“玄秘之宫”。太阳落在第十二宫,有两种可能,一是超级内敛不善表达感情,二则可成为天生的演员,因为表演本身,就是最大的掩饰。借助十二宫的能量,无意识地表演,全情投入一个角色,这类型的演员,常常有“入戏太深”之感,也最容易奉献出让人铭记的角色。
因为月亮跟土星的合相,赵薇虽然看起来心无城府,大大咧咧,但心里的郁结,并不会挥之即去,相反,爽朗的外表很可能只是一个假象。因为“小燕子”的巨大成功,开心果一样的银幕形象,成了她最为人熟知的一面,但真正的她,细腻而又敏感,再加上月亮巨蟹则容易引发极为情绪化的性格,很多时候,月巨蟹表现出来的性格都有点类似表演型人格,让旁观者觉得夸张,很难理解他们的情绪波动,但这恰好是一个演员所必需的,强烈而丰沛的感情。
在一夜走红之后,赵薇也经历过不少低谷,铺天盖地的负面,不愉快的风波,失意的恋情,甚至是“票房毒药”的封号,都没有把她从演艺圈吓退。她还是有好人缘,能遇到好戏拍,有大导演青睐她,身边的人也都爱护她。这些,与金星和木星的合相有关,赵薇的金星与木星成60度,代表乐观、亲善、合群的倾向,这个强大的合相,能使得两颗行星的能量互通,好运气也就随之而来。
木星也是一颗幸运星,依照木星所落宫位的不同,显示着每个人生命轨迹中可延伸的领域。赵薇的这一颗,落旺白羊,扩张、向上的能量直接而又猛烈,带着春雷一般的势头。富有驱动力的木星入驻第十二宫,也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木星会强化双鱼所带来的超强感受力、直觉力、想像力以及丰富的情感。另一方面,相位良好的木星开拓了她的精神领域,她很容易体察他人的情感,善解人意或许还不足以形容这种特质,她应该是那种“人精”,接触过的人都会不由得被她的魅力打动,或许,这正是一颗明星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出生日期:1976年3月12日
星盘解析:
太阳双鱼座,月亮巨蟹座,水星双鱼座,金星水瓶座,火星双子座,木星白羊座,土星巨蟹座,天王星天蝎座,海王星射手座,冥王星天秤座
重要相位:
月亮与土星合相、月亮与木星90度刑克、金星与火星120度合相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八篇
木星探险早上七点整,我来到了木星表面上,那里的地面很粗糙,让我得小心的行走着。那里没有空气,我只好背着沉甸甸的氧气罐一步一步向深处走着。
我来到了一个很深的洞口,里面非常黑,我的任务就是在洞里提取一种小草,这种小草很稀少,所以很难找到,这可不是一般的小草,它里面含有一种“生命矿合物”能促进人类的血液平衡,使人类能越活越年轻。怎么样,神奇吧?我打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着,但是又害怕有外星人把我吃了,可是我转念一想:“我是一名合格的宇航员,必须要克服害怕。”想到这里,我就继续往前走,虽然我还是有些害怕,但是我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了那种小草,刚想要拔起来,便觉得后面有人拍我肩膀,我想:“拍我的人是不是外星人?”我想到这里,就下意识的往后一看,那是一种生命体,我就把它一起放进了口袋里。这时,控制中心叫我赶快返回地球,我就驾驶着“神舟七号”安全地到了地球。
就这样,我的木星探险就圆满的结束了。虽然以上只是假如,但是我会为这个目标努力的!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十九篇
木星(右上最大者)与伽利略卫星,从左上到右下分别为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
2012年8月6日,耗资25亿美元的美国“好奇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对这颗红色星球是否适宜生命存活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
不过在太阳系中,火星并非寻找地外生命的唯一希望。综合考虑生命生存所需的基本元素、热量、液态水,以及相对稳定的环境等条件,更遥远的木星轨道上还有其他有力候选者。
1610年,天文学先驱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这也是人类首次得知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也有“月亮”。400年来,已有66颗木星卫星被发现,4颗伽利略卫星在其中依然鹤立鸡群,也都是整个太阳系里数得着的大卫星。
当然,木星自己更是太阳系行星中的巨人,体积足有地球的1321倍,质量是其他七大行星总和的倍还多。在拉丁文与英文中,木星被称为“朱庇特”,即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的罗马名字。现实中,木星与其卫星则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系统,被天文学家誉为“小太阳系”。宙斯是个风流倜傥、艳遇无数的神,4颗伽利略卫星也都以和他“有染”的美人命名。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共有6个探测器到达过木星轨道,尤其是美国“伽利略号”从1995年起连续工作了8年,今天人类对“四大美人”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它。其中三颗具有丰富的液态水,也尤为吸引天文学家的目光。
木卫二:冰海公主
木卫二芳名“欧罗巴”(Europa),即希腊神话中被宙斯诱拐的腓尼基公主,今天欧洲大陆的名字就源自这段传说。它也是目前除火星外,太阳系中存在地外生命呼声最高的一颗星球。
木卫二是四颗伽利略卫星中最小的,直径3121千米与月球相仿,外表却迥然不同。木卫二的表面有数量众多、不断变化的裂缝,不过总体上仍非常光滑、明亮,既缺乏陨石撞出的环形山,也没有内部地质运动产生的火山。这暗示着,它的表面并不是陆地,而是厚厚的冰层。
像地球一样,木卫二也分为核、幔、壳三层结构。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的研究团队根据“伽利略”探测器的数据,分析木卫二的引力场后认为,其最外部的海洋和冰层共166公里厚,质量则占到整颗星球的10%。也就是说,木卫二上的水总量多达亿亿吨,是地球的3倍以上!
远离太阳的木卫二寒冷无比,表面平均只有约零下170摄氏度,液态水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要归功于木星强大的引力场,它产生的潮汐力可以成为木卫二内部的热量来源,同时在表面冰层“撕”出裂缝,乃至形成喷发的“冰火山”。再加上木卫二内核可能也有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热量,从而能在地幔与冰层之间维持一个液态水世界,为生命诞生提供条件。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在地球深海海底发现了一种无需阳光的生态系统——热液喷口,各种微生物和鱼、虾、蟹、蠕虫等完全依靠地球内部释放出的热量和养分,食物链低端的部分细菌甚至无需氧气。科学家认为,木卫二海底也可能存在类似的热液喷口生态。
木卫三与木卫四:迥异“双胞胎”
木卫三“甘尼米德”(Ganymede)以被宙斯掳走、后成为众神侍者的美少年命名(就是十二星座中的水瓶座,也是伽利略卫星中唯一以男性命名的),以5268千米的直径成为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也超过水星;木卫四“卡利斯托”(Callisto)则是一名被宙斯_的仙女,后被嫉妒的天后赫拉变为一只熊,也就是大熊座,直径约4821千米。
这两颗卫星大小相近,都由水冰与岩石构成,都可能有液态水构成的地下海洋,以及稀薄的大气,但除此之外差异明显:木卫三地貌更年轻,内核和地幔分层清晰,而且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磁场的卫星。木卫四的表面则像月球一样密密麻麻遍布陨石坑,内部也是乱七八糟混杂一团。
今年1月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认为,这两颗卫星在成长中分道扬镳,是因为木卫三“挨打”更多——木星的质量大、引力大,能像吸尘器一样吸引来自太阳系边缘的彗星撞击自己,其中一部分彗星也会撞在卫星上。木卫三离木星较近,受撞击的概率更高,彗星撞击时的动能也更大,于是被“修理”出了一个由放射性物质组成、更活跃并能散发热量的内核。
正是因为内部热量较多,科学家认为木卫三上存在生命的希望更大一些。不过“伽利略号”的观测表明,覆盖其地下海洋的冰层可能比木卫二还厚,达200千米,是地球南极冰盖平均厚度的80多倍。
木卫四也有自己的长处:它离木星比其他三颗更远,受到的辐射较少,引力也最低,因此被视为未来人类开发木星系统的最佳基地。
木卫一:狂暴星球
木卫一是离木星最近的伽利略卫星,直径3630公里,略大于月球,其名“伊娥”(Io)是一位河神的女儿。宙斯占有她后为欺骗赫拉而把她变为小母牛,但赫拉仍对她百般折磨,一直追到埃及才让她恢复人形。直到20世纪末科学家才知道,以如此柔顺可怜的女子命名的木卫一,却是太阳系行星和卫星中最“狂暴”的。
1970年初,美国“旅行者号”探测器传回资料显示,木卫一表面至少有数百个火山口,其中一些仍然活跃,喷发出硫磺、二氧化硫和硅酸盐等物质,喷发物可高达500千米,落地后形成了红、黑、白等斑斓色彩。数千米高的火山,炽热的硫湖,数百千米长的熔岩流,迄今仍不断改变着木卫一的面貌。
与太阳系的其他卫星相比,木卫一的内部成分与地球最为接近。但其火山的主要能量并非来自内部,而是因为这颗卫星的轨道非常特殊,能与木卫二、木卫三发生共振,同时还受到木星的巨大潮汐力影响,星体不断发生剧烈的扭动、变形,从而产生强烈的地质活动。
活跃的火山、硅酸盐为主的岩石、外加稀薄的大气层,这些都与地球形成初期的情况非常相似,只是由于过度蒸发而只有极少的液态水。加之木卫一的星体表面和大气层完全处于木星的强烈磁场“蹂躏”之下,辐射水平非常高,因此目前认为木卫一基本不适合生命存活。
专家观点:“探木”难度远超“探火”几个数量级
季江徽: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寻找地外生命,首先是寻找“适合生命存在”的宜居行星,对此目前还是以地球生命的生存条件为评判标准。火星与木卫二,有生命存在的呼声都很高,但这两个星球的环境迥然不同,很难说哪一个更适合生命存活。
与火星相比,木卫二的优势是具备大量的液态水,可能有类似地球深海海底的生态环境,但前往木卫二寻找生命的难度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首先是木星属于外行星,距离地球远得多,比如去年升空的美国“朱诺号”探测器,要花5年时间才能抵达木星轨道。远离太阳,对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效率是严峻考验,此外木星还有强大的磁场和辐射,会影响电子设备的运转。迄今为止,“伽利略号”是人类惟一曾在木星轨道上进行长期工作的探测器,在它2003年“寿终正寝”后一直处于空白期。
其次是在登陆卫星表面后,探测器先要钻透厚达数十、上百千米的冰层,再潜入近乎一无所知的冰下海洋。在地球南极大陆钻几千米的冰盖都并非易事,去遥远的外星球,用体积、重量严格受限的探测器完成这些工作,难度可以想见。还有就是必须确保探测器不能携带任何地球上的微生物,以防造成污染。
目前,除了以探测木星本身为主的“朱诺号”,欧洲也在进行用于研究木星系卫星的JUICE计划,准备在2022年发射探测器,它们仍将是在太空轨道上工作。至于如何在卫星表面着陆并钻探、取样,目前仅有一些理论上的设想,凭现有的科技水平还难以实现。至少在本世纪中期以前,人类恐怕还无法窥进这些遥远的外星地下海洋。
木星体内的红色范文 第二十篇
问题:
如果木星撞击太阳,那会发生什么?
答:随着太阳持续许多许多年的逐渐熄灭,将会发生难以想象的灾难。
首先感谢这种极其有趣的问与答。接下来,我会提到一些非常大的数字和惊人之处,虽然令人难以相信,但我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就像天体物理学中的其他事物一样,这里的答案也是反直觉的。你给太阳添加燃料,它却渐渐熄灭。庞大的太阳质量抛射和超亮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极端,下面我们也会讨论到。
请看右面的图片。你看到的太阳表面上的小球就是木星,它们是按照比例绘制的。我们很难相信,一个直径只有太阳直径1/10并且质量只有太阳质量1/1000的行星会给太阳带来明显的降温效果。这就像一只苍蝇落在一头大象上。构成木星的物质中9 0%是氢,这不是与太阳燃烧所需的燃料相同吗?它到底是怎样的构成?现实是,如果木星坠入太阳,它会吸收大量来自太阳的热量。假设我们将木星轻轻地放入太阳,让我们来计算一下:
木星的质量是×1027千克;
太阳的质量是×1030千克;
木星的平均温度为128K;
太阳表面的温度为5778K。
虽然木星大气中有10%的氦,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它全部由氢组成。实际上,这是一个保守的假设,因为与氢相比,氦能产生更糟糕的影响。
效果1:电容冷却。加热氢至太阳表面温度的平均值大约需要17焦耳/千克开尔文。由此,我们就能计算出将木星×1027千克的氢加热至5778K所需的总热量:×1035焦耳。
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要知道,太阳的总功率是×1026瓦。因此,加热木星至太阳表面
温度所需时间为年。
这意味着木星坠入太阳后,太阳要消耗能源加热低温气体,这会导致太阳变暗,并且这一过程将长达近16年。如果你认为这很糟,那还有比这糟糕15倍的事情在等着你。
效果2:电离效应。太阳不仅仅是一个燃烧着的、由氢和氦构成的球体,它实际上是完全电离气体。木星上的气体不是电离态的,在它坠入太阳后,太阳的能量不仅要被用来加热气体,还要在氢融合到太阳之前电离氢原子。电离一个氢原子需要×10-18焦耳的能量。让我们假设木星的所有质量都是氢(这是保守估计,因为电离木星中的氦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木星的氢原子数量为×1054个,电离木星中的氢所需能量为×1036焦耳,这相当于太阳全力输出功率年。
这将会使太阳陷入黑暗中的时间延长近215年!因此,太阳表面将会变黑。在太阳核心,所有的核聚变会继续发生并产生能量,但这些能量将用于加热和电离普通的寒冷物质。在太阳摆脱黑暗、重新回到正常之前,它将完全陷入黑暗长达231年。在现实中,由于传热和介质阻力,这一过程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太阳会发光,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比如在462年时间内减少50%的能量,等等。无论具体过程如何,这将是太阳系的一个大灾难。对一个寿命预期为45亿年或95亿年的重量级星球而言,这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是对太阳系,特别是地球上的生命而言,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长达数十年的黑暗可能会冻结所有的行星,并且会杀死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唯一的例外也许是海底以地热为生的生命。
效果3:动能。问题中假设的场景是在没有详细说明的情况下木星坠入太阳。木星目前是绕太阳运行的,只要它有足够的动能就会一直绕行下去。在它坠入太阳之前,需要吸收能量或者改变行星的轨道。如果能量既没有被吸收也没有被带进太阳,木星合并到太阳所需要的能量将减少。让我们来计算一下能量:
木星质量是×1027千克,平均轨道速度为千米/秒,动能为×1035焦耳。看来,这至少可以提供加热气体达到太阳表面温度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但是,在木星完全并入太阳之前,我们仍将有一个至少年的完全黑暗时期。
还有最后一个细节。木星对太阳的燃料供给有多大贡献呢?这是微不足道的。木星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1/1000,这样的质量对日益增加的重力核心的影响甚微,也不会导致燃烧加速。这些质量的加入会使太阳的生命延长1000万年,却无法改变太阳的燃烧率。但不幸的是,我们都将消失了!
另一个有趣的极端情况是木星急速下降。假设木星不是轻轻地下落至融入太阳,而是自它的轨道以自由落体坠入太阳。随着木星加速奔向太阳,它的重力势能必将转化为动能。换句话说,它仍然吸收来自太阳的能量,但是不会从放射物中吸取能量。让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会提供多少能量:
太阳表面的逃逸速度是千米/秒,木星轨道的逃逸速度是千米/秒,木星在太阳表面的最终速度为千米/秒,木星在太阳表面的动能为×1038焦耳。
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等于太阳31000年的输出。它甚至会导致巨大的类似太阳爆炸时的日冕物质抛射。这对所有的行星将是灾难性的。同时,因为木星也是有重量的,太阳也会坠入木星(它们都落在质心)。所以,在这一过程结束时,太阳会有一个约100万千米的位移。
综上所述,现在有两个极端情形:一个是多年的黑暗与冰冻,另一个是超级明亮的太阳喷射大块的热物质和巨大的辐射进入太空。不管哪种情况,木星坠入太阳都将是灾难性的。而这些,都是科幻电影的素材和气体巨星的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