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共19篇)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一篇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规范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行为,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既相互监督又相互制约,促进单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单位经济决策的质量和效益,根据《_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党内有关法规要求,特制定本控制制度。

第二条 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机制的基本要求是:

(一)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机制既要求过程的分离,又要求岗位的分离。

(二)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机制建设应当适应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三条 议事决策机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

(二)采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方式;

(三)建立审核审批制度;

(四)做好决策纪要的记录、传阅和保存工作;

(五)加强对决策执行的追踪问效,建立可操作性的决策问责制度。

第四条 下列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实行单位办公联席会议或专题讨论会制度。

(一)研究本单位年度预算、审核年终决算;

(二)1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的使用;

(三)大宗设备、服务的采购,1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添置、书刊印刷等项目的开支。

(四)基本建设项目;

(五)重大外包业务;

(六)对外投资和融资业务;

(七)重要资产处置;

(八)信息化建设以及预算调整;

(九)其他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

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单位资金使用或支出1万元以上的,资产处置或其他事项金额超过1万元的,属于重大经济事项。

第五条 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重大经济事项,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集体议事,并以会议表决形式体现领导集体的意志,不得以传阅会签或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

第六条 重大经济议事决策原则

(一)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领导班子职责范围内决定的事项,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程序,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允许保留个人意见,但必须无条件执行会议形成的决定。

(三)保密原则。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领导班子会议讨论或决定的有关事项,不宜公布的或领导班子正式通知或传达之前,与会者不得泄露。

第七条 凡是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的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领导成员到会方可举行,其中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成员、纪检部门负责人必须到会。

第八条 单位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重大经济事项,按下述程序进行:

(一)会前协调。研究决定重大问题的会议不得搞临时动议(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紧急情况除外)。议题应在相关领导成员之间作会前协调,然后由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上会。

(二)准备材料。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准备规范化的上会材料,包括议案本身和科学论证材料。未广泛征求意见、无科学论证材料的,不得进入议事程序,且与会人员可以此为由宣布弃权,并将弃权理由载入会议记录。

(三)提前通知。会议通知(含议题及科学论证等有关资料)一般提前2个工作日书面送达应到会人员,并履行签收手续。确实无法书面送达的,应设法用电话或其它形式通知。

(四)充分讨论。会议由主要负责人主持。会议先由分管领导或有关部门介绍情况,然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讨论时主要负责人不应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须听取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因故未到会的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五)逐项表决。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可否进入表决程序。意见比较一致时,可进行表决;持赞成与反对意见(含未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书面意见)的人数接近时,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表决,留待下次会议讨论。

会议实行逐项表决。表决一般采用记名形式(含口头和书面等形式),须将每位班子成员的表决意见记录在案,以示负责。未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书面意见可事后传达记录,政策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非领导班子成员不参加表决。与会人员会后有权查阅会议记录。

(六)做出决策。决策的形成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和单位领导最后决定相结合的形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赞成票数超过应到会领导班子成员的半数为通过;单位领导应充分尊重表决结果,最终形成会议决定。

(七)形成纪要。会议须形成“单位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纪要”,按独立序列实行年度编号。除了有特殊保密需要的议题,内容可以从简外,会议纪要须记录每个议题的讨论、表决情况及最后的决定,说明形成决定的依据和理由,明确落实决定的责任及实施监督的办法。重大经济事项会议纪要除发给领导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外,还需按有关规定上报上级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单位领导否定多数人的意见做出最后决定的,须在纪要中说明理由,并承担责任。

第九条 会议应及时制作会议档案,包括会议通知、议案、科学论证材料、会议原始纪录、会议纪要等有关文件。会议档案须永久保存。

第十条 领导班子决议形成后,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向领导班子报告执行情况。办公室负责对决议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办。

第十一条 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部门应根据本制度和岗位职责权限对领导班子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领导班子。

第十二条 因领导班子违反决策程序造成决策失误或涉嫌违纪违法的,应在查明情况,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分别追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分管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第十三条 由于领导班子成员或有关职能部门未向会议提供真实情况,而使领导班子集体造成错误决策的,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责任追究的方式有责令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免职、责令辞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责任追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二篇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北京**实业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采取自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我们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公司经理层声明

公司经理层及全体成员保证本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对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

公司经理办公会授权综合管理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和事项进行评价。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及****两公司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工作办公室,负责内控实施与评价工作,其成员由公司资产运营部、综合办公室、财务审计部、人力资源部、安全保卫部共同参与组成。公司综合管理部(综合办公室)为内控实施与评价工作牵头单位。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涵盖了公司的主要业务和事项,评价范围占公司总资产100%,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和事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资金活动、资产管理、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等;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安全生产、重大投资等事项。

(一)纳入评价范围的业务和事项包括

1、组织架构

公司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设立了经理办公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确保了公司经理办公会操作规范、运作有效。公司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了与公司生产经营和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分层级管理的内控组织架构体系。各职能机构根据管理职责制定了的工作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完整、合规、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

2、发展战略

认真贯彻两公司依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方向,继续落实“两个一体化”战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公司下一步的工作:

启动沿海战略:继黄骅实现实际推动和宁波合作调查工作的全面启动,我们的设想是:2017年沧州**参股,完善调研浙江***项目,2018年争取实现入股浙江***;2019年争取实现天津基地合资,总体要求是每个项目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并具备上市条件。

和谐、合理地安置好职工:因为停产造成公司冗员,将在2017年彻底得到合理、人性化的安置,我们将比照**化工厂的相关条件把职工的未来安排好。我们将严格按照《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办事。

打造**的工匠精神:继续大力宣传公司里埋头苦干的一大批优秀优秀职工,“让好人不吃亏,让老实人不吃亏,让努力工作的人不吃亏”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

继续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及6s管理工作:继续进行企业内控体系管理升级工作,通过贯彻6s管理体系,达到为公司转型升级和异地建设、京外布局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继续加大科研体系建设:借助于****中央研究院的平台,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加快新产品的投放速度,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巩固“三个中心一个盘活”战略:继续做好资产盘活与利用工作,巩固成果,为公司发展、职工队伍稳定添砖加瓦。

3、人力资源

公司建立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员工培训、考核、薪酬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司制订了《劳动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管理规定》、《薪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通过人力资源的调配管理办法,充分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公司运营水平。在员工招聘、管理、使用、辞退与辞职等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严格按劳动合同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在培训方面,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在每年年初制定当年培训计划,按培训计划实施各项培训。在薪酬、考核、晋升等各方面,设置了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结构工资制,员工工资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 年功工资、月奖和年度奖励等部分构成。检查中发现员工培训记录不够及时准确,提出口头整改。

4、资金活动

公司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了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严格按照《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资金收付。严格执行对款项收付的稽核及审查,货款的支付均需填制付款申请单报批后支付。同时注重对票据、印章等和货币资金有关事项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和银行对账,确保货币资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报告期内公司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事项发生。

5、财务报告

为了规范财务报告,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合法,公司制定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制度,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处理等流程。公司健全了财务报告编制、对外披露和分析利用各环节的授权批准制度,通过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记录的编制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同时从根本上防范了编造虚假交易,虚构收入、费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程序,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实施管理和控制,规范会计核算,保证了公司财务活动按章有序地进行,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也为公司进行重大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6、全面预算

公司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预算审计制度》、《预算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明确公司预算管理机构、职责、编制依据、审批程序、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方面管理内容。在预算编制方面,公司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子公司编制年度预算,结合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市场环境、行业趋势、公司竞争能力变化等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上期预算执行情况,充分预计预算期内公司资源状况、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等自身环境的变化,以历史资料、定额制定与管理及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作为预算编制依据来编制年度预算方案。同时根据经营业务的具体实施情况,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 以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过预算管理,对各职能部门和子公司的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减少预算的盲目性,增强预算的可行性,使公司预算更符合战略发展的需要,更能有效保证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7、资产管理

公司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各类固定资产的新增、日常购置、内部调拨、维修保养、处置等工作流程和授权审批事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规定固定资产实行由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归口分级管理的原则,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负责实物的直接管理责任,财务部门负核算和监督、检查的管理责任。 通过采取职责分工、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实物资产的失窃、毁损和重大流失。

8、合同管理

公司制定了《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和《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规定了合同管理的机构和职能,合同的审批、签订及履行、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纠纷处理等管理内容。 公司配备了专职或兼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负责法律事务工作,形成了上下一体相互配合的法律工作组织体系。为促进公司依法依规运行、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奠定了基础。

9、内部信息的传递

公司建立了内部信息传递的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生产经营信息传递、公文信息传递、财务信息传递、会议信息传递等业务操作。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确保内部信息传递及时、渠道通畅。公司定期召开经理办公会、调度会研究、总结和部署重点工作,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党群系统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工会研讨会,推动信息交流。

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人员(包括财务会计人员)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公司管理层提供了适当的人力、财力以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公司制定了《保密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信息披露的原则、内容、程序、保密机制等,并明确了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符合监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报告期内,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公平地对外披露各种信息,未发生违反规定的事项。

10、企业文化

公司制定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公司经理办公会是公司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审议确定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审批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对涉及企业文化的各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逐步形成了“团结、关爱、进取、拼搏”的企业文化体系。公司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学习、宣传、培训等活动,让企业文化理念扎根在基层,在公司内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干部职工凝神聚力坚守企业生存发展的阵地,攻坚克难不断提高科技驱动和产业调整升级,精心筹划实施未来发展前景,为企业生存发展和集团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三篇

1.内部控制建设基础不牢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制建设制度规范发布实施时间不长,制度宣传训练不足,单位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不熟悉内部控制建设的理念、规范,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被监督的阶段,工作量增加也有抵抗感,从上到下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受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架构和人员编制的影响,单独设立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困难,多由领导部门和临时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独立性和专业性难以保证。

一些单位受到人手不足的限制,不相容的单位分离等内部风险控制措施无法实施。在业务控制层面,虽然有一些控制制度和程序,但都比较零散,没有系统,没有将内部控制的理念设计和嵌入到各个业务环节和风险控制点,形成系统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流程。重财务审查执行和资金安全控制,轻视其他业务环节的控制。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不足,评价和监督成为无源水,无本木监督的效果无法谈论。

2.评价和监督体系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是单位内部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现行各行政事业监督管理体系对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资产安全和使用的有效性和行政功能的发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内部评估机构不清楚,评估效果难以发挥。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通常由综合部门或财务部门代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功能,独立性和专业性难以保证,导致自我评价效果差,无法科学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二是内部监管机制难以建立。内部监督是单位对自身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监督和执行分离的基本原理,内部监督部门应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和管理部门。一般来说,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应履行监督职能,但由于机构设置不足,没有设立相关内部监督联合工作组,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职能无法发挥。

三是外部监督滞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控制的外部监督主要是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财政部门以财政监督检查的形式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部门主要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专业审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两者在监监督的频率和时效性,事后监督难以完全避免内部控制失效。检查工作受时间和人员的限制,不能进行深入的检查,只能走形式和过程,影响政府监督的效力。同时,一些政府监督人员素质不高,主观随意性大,情面放弃原则,政府监督效果差。

3.内部评价缺乏评价功能和动力。

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制度的实施对严格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避免坐支挪用收费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收入和支出的完全脱节,单位缺乏内化约束和激励机制,部分地区仍实施会计委派制度等剥夺单位会计管理权限的管理措施,单位内部管理意识和内部管理积极性下降。机构安装上也没有对内部控制评估和监管机构的明确要求,缺乏内部评估和监管的功能。

从监督的动力来看,单位负责人是各制度的审查执行人,也是内部控制度的有效性负责人,在没有设立内部纪律检查部门的前提下,内部评价和监督是单位负责人的评价和监督,负责人和监督者之间具有主体的一致性。单位内部控制人或财务人员依赖单位,实际利益由单位领导掌握,对单位领导违规审批和财务制度违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可能因监管而受到不必要的打击。这样的监管即使成功了,财务人员也不能获得多少切实的利润,但是如果不成功,可能会失去现有的利润。这种机制的存在导致单位内部监管动力不足,运行不畅。

4.外部监督规范需要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外部监管主要表现为财政部门监管和审计部门监管。实践中,财政部门监督检查主要依据的《会计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门制定的其他各种财务规则、政策性文件等,主要着重于预算编制和执行、财务合规性和各项支出标准的执行情况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注不足,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不足。检查的时间、频率等没有制度规范,主要受到财政部门人员和当年重点工作安排,内部监督的制度性和规范性不强。

审计部门的内部监督监督主要是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其他专业工作审计中受到适当关注,在内容复杂的单位审计工作中,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通常只有一次,没有上升的探索和可行的改善意见和建议,很难真正发挥审计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监督的作用。两个部门的监督检查没有横向的信息交流机制,检查结果不一致,有时结论相互矛盾。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四篇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的防火墙,对企业如此,对行政事业单位也然。根据《_会计法》、《_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已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各级事业单位参照该规范,已经建立或完善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本文仅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评价与监督的角度,阐述内部控制的几个关键节点,以期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职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职能部门,关系国计民生。事业单位非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他们的宗旨是提高服务效率,服务于广大民众。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其职能得以实现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搞好内部控制,能够起到制度笼子的作用。实施内部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减少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和余地,用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类型众多,业务活动纷繁复杂。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比如单位发生的资金收支业务或涉及到公共经济资源在单位内部的运转,属于单位自身的经济活动,而公安机关的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活动、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医疗、疗养机构的医疗活动等则是单位的专业业务活动,相对而言属于单位的非经济活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同时也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者,所以不论何种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其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共资金,都需要对其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因此,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分别对二者加以阐述。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对内部控制进行实施效果的评价,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全面性原则:应当包含设计和运行,对实现各个控制目标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评价的评价。

重要性原则:以风险为导向,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需要评价的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客观性原则:应结合事业单位所处行业环境、地域、业务特点等实际,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内控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适应性原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具体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内容包括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个层次。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评价,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须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一般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主要关注一下要素:

1、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有助于事业单位提高经营或者办事效率和效果,实现其发展战略。

任何事业单位都有其发展规划,那么,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服务于其发展规划,为发展规划的实现保驾护航。反之,不利于其发展规划的内部控制设计就不具有有效性。

2、相关控制的设计是否能够保证单位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为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划定的高压线,碰触不得。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能够保证单位遵循法律法规或者规避掉法律风险。

3、是否为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重大错报而设计了相应的控制。

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必须真实、准确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以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重大错报为目的而进行控制,这是毋容置疑的。

4、是否为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而设计了相应的控制。

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是事业单位最基本的要求。内部控制设计的内部控制,应以达到这个目的或给予合理保证为目的。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评价

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评价其有效性,应充分考虑:

1、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一般按照内部控制运行程序来分析评价其可行性。

2、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实施控制的人员权限需要授权即可,能力必须是可以胜任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没有持续一致的运行,再好的内部控制设计也是枉然。

4、相关控制运行的方式,一般包括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根据其控制运行方式,判断运行中是否可能存在漏洞等。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一般内审部门为实施主体,评价内容主要有:内部控制的设计的合理、合法性;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适应性。与上述设计和运行评价基本雷同,这里不再赘述。负责部门或机构在完成评价工作后,应当编写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指出其缺陷,并提出整改建议。评价报告应当提交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拟采取的整改措施作出决定,并督促落实。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

根据监督与执行分离的基本原理,内部控制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一般有独立审计部门或者专职内审岗位负责实施。监督主体要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相对密集一些,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以及时促进内部体制体系建立和执行的改进和完善;因外部环境重大变化、单位经济活动重大调整和管理要求提高等引起内部控制体系发生重大变动,应当及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逐步稳定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开展各项检查、抽查等监督检查工作。 (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五篇

1.内控建设评估。

内部控制的评估,主要是检查预设目标是否达成。达成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建设,相反失效或效果未达到预期的内部控制建设。

计算利润账户。

利益不能一概而论地取代经济利益。利益的范畴有公益利益、政治利益等。

招商引资,私营企业计算经济账户,企业在这里生产,能否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没有很大的风险

国家企业计算经济会计、责任会计,如大型能源企业的选址,必须考虑政府发展的导向,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出去的战略也是承担自己责任的表现。

作为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为国家解决忧虑,在能源领域不下雨,建立能源安全体系

政府机关计算民生账户、环境账户、发展账户等,大力发展经济可以拉动国家GDP增长率,但同时需要评价环境污染、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市场容量问题等。

中石化的社会责任。

失效的内部控制建设,费用支出失控,潜在损失增加,制度管理混乱。

例如,一些民营企业为了活跃经济,允许部门经理支出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适用范围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监督机制,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赤字,本来赤字的企业雪上加霜。

企业利益驱动下的污染。

一些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物资采购制度松弛,库存采购、检查、保管、运输、支付等责任未严格分离,库存发行未按规定程序处理,未及时与会计记录核对,发行的货款也未能及时回收,多年损失、废弃、不足、积压、滞销等未处理,巨额损失隐藏在库存中,经济往来审查制度不健全等因素

过度招待。

一些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物资采购制度松弛,库存采购、检查、保管、运输、支付等责任未严格分离,库存发行未按规定程序处理,未及时与会计记录核对,发行的货款也未能及时回收,多年损失、废弃、不足、积压、滞销等未处理,巨额损失隐藏在库存中,经济往来审查制度不健全等因素

虚假的清算。

二是管理会计。

主要看政令是否畅通。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形状相似,有些制度本身不合理,不健全,有些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各行各业,制度形状相同。

一些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账损失和商品削减损失往往是数千万元,一次报告数亿元损失,企业经营状况变脸时发生。

有些公司信息层次失真,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和业绩需要,包装真正的业绩,在主要领导的指示下误解投资者。由于管理不当,一些单位成为犯罪的温床,经常出现违法违纪现象。例如,国有企业的业务主管部门以借用的名义从国有企业获得豪华车辆的使用权。

最近爆炸的会计挪用公款欣赏女播音员事件是人员管理的异常。

.......

内控建设监管。

一是制定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人性恶的一面不仅仅是教育,更重要的是制约。

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水平:

第一层相互制约,建立以防为中心的日常监视防线。

第二个层次是事后监督,在会计部门的正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单位、各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建立以_为中心的监视防线。

第三个层次是以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职审计、通报、监督审查的报告等手段,对内部各科构建有效的_;调查_;主要的监督防线。

以上三个_;防、堵塞、调查_;递进式监督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始终贯穿该功能。

二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实施情况的检查和审查。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违反者,坚决处理,与职务升降有关。

只有结合压力和动力,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是加强内部控制行为主体。

_;人_;的控制。

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现场。

不管是哪的内部控制,行为主体都是人。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掌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做好内控工作。

领导者除了以身作则发挥表率的作用外,还必须做以下工作

●第一,要及时掌握内部人员的思想行为情况。行,必有其动机,着重了解赌博、炒股、做生意、与社会劣质人员交流、追求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有关人员犯罪的原因,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

●第二,对业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用周围的人说周围的事,加强基础教育。

●第三,加强对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工作能力,减少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四是接受和加强外部监督。

要确立前期不怕出问题,中期不怕阵痛,后期不怕负担的思想。

接受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协会、消费者等多维外部监督。最终,将问题分解到内部建设中,避免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六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_会计法》、 《_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_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 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

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第九条 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 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第十条 单位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是否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是否建立单位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和联动 机制。

(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 监督是否实现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

(三)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执行是否有效。

(四)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五)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包括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六)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预算管理情况。包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二)收支管理情况。包括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四)资产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包括是否按照概算投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存在截留、 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六)合同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七)其他情况。

第十二条 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归口管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 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五)财产保护控制。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六)会计控制。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七)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八)信息内部公开。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2]

第三章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四条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 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 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第十六条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单位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七条 单位应当根据《_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 单位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第四章

第四章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一节

第一节 预算业务控制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条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一)单位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相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相关规定。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 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 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

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第二节

第二节 收支业务控制

第二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 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二十六条 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

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项 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 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 挪用或者私分。

第二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第二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三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一)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三)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四)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单位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第三节

第三节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第三十二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单位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三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的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 制。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 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

第三十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 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应当加强内部审核,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第三十六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 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第三十七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的管理。指定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业务质疑投诉答复工作。

第三十八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内部进行通报。

第三十九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安全保密的管理。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应当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

第四节

第四节 资产控制

第四十条 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第四十一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一)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二)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三)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第四十二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 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

第四十三条 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 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四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

(一)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应当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

(二)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三)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 理。

(四)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第四十五条 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对外投资的管理。

(一)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对外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对外投资决策与执行、对外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二)单位对外投资,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及时、全面、准确地记录对外投资的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情况。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 未履行集体决策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部门及人员,应 当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五节

第五节 建设项目控制

第四十六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第四十七条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 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第四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第四十九条 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单位应当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第五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支付资金。

第五十一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第五十二条 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有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

单位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第五十三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

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第六节

第六节 合同控制

第五十四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单位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第五十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订立的管理,明确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律、技术、财会等工作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相关工作。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应当予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第五十六条 单位应当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对方或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按时履行的,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单位应当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对合同履行中签订补充合同,或变更、解除合同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第五十七条 财会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财会部门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第五十八条 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合同登记的管理,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详细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情况,实行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与单位经济活动相关的合同应当同时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单位应当加强合同信息安全保密的工作,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

第五十九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合同发生纠纷的,单位应当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解决的,经办人员应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根据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

第五章

第五章 评价与监督

第六十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内部监督应当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保持相对独立。

第六十一条 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十二条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和频率。

第六十三条 单位负责人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第六十四条 _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_审计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当调查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有效性,揭示相关内部控制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第六章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五条 本规范自20__年1月1日起施行。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七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必须包括以下1-7项制度,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还必须包括第8项制度,以上8项制度必须单项制定,其它相关的制度内容可并入以上8项制度中,亦可单项制定。

一、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岗位责任制

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的会计法规,结合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财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制定职责分明的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包括:财务机构内部岗位设置及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必须设置财务管理员岗位)。重点应当明确单位领导对财务机构的领导职责权限;财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出纳人员的职责权限;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在财务机构内部建立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回避制度:出纳以外的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证券和票据;出纳人员应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储蓄日记账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本单位的会计或者出纳;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主要负责人的近亲不得在本单位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近亲属不得在同一会计机构担任会计工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主要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因执行公务发生的财务收支,本人不得审批。

二、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一)、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明确现金开支范围。

2、根据单位日常零星支出的需要,明确库存现金(或备用金)限额的管理措施。

3、明确各项现金收入账时间,制定控制坐支现金行为的管理措施。

4、建立库存现金的盘存制度,保证账实相符,并对可能发生的现金长短款的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二)银行储蓄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银行储蓄开户、使用以及销户的管理措施。对出租、出借银行卡号、签发空头支票及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公款私存等事项的处理办法应当明确。

2、明确核对银行账务的管理措施。

(三)、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1、单位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2、明确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措施。对办理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应分开保管的制度应当明确。

三、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根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财产物资管理等文件规定,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实物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领用、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毁损和流失。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1、明确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管理措施。

2、为防止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毁损,各单位应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修管理措施。

3、为防止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损失及舞弊行为,各单位应当明确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措施。

4、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并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的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5、对重要固定资产的保险制度应当明确。

(二)、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制度。

1、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请购、验收程序及管理措施。

2、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专人保管制度;明确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及有关奖惩办法。

3、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清查盘存制度。

四、建立健全往来款项管理制度

1、明确职工借支的审批程序及归还时间,对不按期归还借款的处理办法应当明确。

2、制定往来款项的定期清理和核对的管理措施。对清理和核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程序和办法应当明确。

3、明确呆账、坏账的审批处理程序。

五、建立健全收入支出管理制度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单位收入范围和入账时间。 2、各项收入的取得,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对非税收入,必须执行_收支两条线_管理。

3、以财务独立核算为标准,单位的各项收入支出由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4、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明确各项支出的审批程序和支出手续,明确领导的审批权限;明确与支出有关的相关人员的签字手续等。明确重大支出项目的标准及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办法和程序。

5、建立严格的开支标准制度。对各项支出,国家有规定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并明确因情况特殊超标准开支的处理程序;对国家无规定而由单位自定的,应当明确其报批的程序和标准,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6、对单位的专项资金应根据专款专用的原则,明确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和核算办法;明确专项项目的完工验收及检查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结余的处理办法。

六、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1、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资产使用、支出情况、人员增减变化等。

2、财务会计分析的有关指标,至少应当包括:各项收入、支出绝对数及对比指标、预算内拨款占总收入的比率、非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非税收入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等,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增加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

3、明确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报送时间和部门。各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报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七、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各单位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措施》制定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明确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装订成册制度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的编制办法。

2、明确会计档案的保管、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3、明确会计档案的销毁管理措施。

八、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_会计法》和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一)、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包括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制度及内部牵制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范围。

(二)、明确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明确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程序、操作权限;明确操作密码的管理措施等。

(三)、明确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的打印时间。当天凭证必须当天打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应满页打印;总账应于月末3日内打印;明细账及其他辅助账可按季、半年或壹年在规定时间内打印;月报应于次月3日内打印;季报应于次月5日内打印;年报应于次月15日内打印。

(四)、明确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据的管理制度。对各种计算机硬件、软件进行修改升级的程序和审批手续应当明确。

(五)、明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八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促进学校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和《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等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学校自行对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监督,是指学校内部审计与_门,对学校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

第三条学校要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监督意见、建议的作用,高度重视内外部审计、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风险和提出的整改建议,积极整改落实,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组织

第四条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评审工作小组),评审工作小组由审计处牵头,成员包括监察处、学校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第五条内部控制评价原则上一年一次,以每年的12月31日作为评价报告的基准日,于次年的6月30日前完成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第六条内部控制监督主要以内部控制审计的形式进行,也可结合其他审计或相关检查工作灵活开展。

第七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可以由学校审计处具体实施,也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具备良好资质和信誉的中介机构承担。

第八条学校各二级单位应按照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通过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实施内控措施和执行有关程序完善自身内控建设。要建立经常性的内部控制建设自评与自查机制,积极主动接受学校和外部相关机构组织的评价监督。

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内容

第九条评价学校内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主要侧重以下方面:

(一)合法合规性。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全面性。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覆盖了学校及所属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各相关部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和相关工作任务。

(三)重要性。内部控制的建立对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是否给予足够关注,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否重点关注了学校的各关键部门和岗位、重大政策落实、重点专项执行和高风险领域。

(四)适应性。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自身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第十条评价学校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一)各项经济业务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否按规定运行。

(二)各项经济业务控制是否得到持续、一致的执行。

(三)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四)执行业务控制的相关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资格和能力。

第四章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第十一条内部控制评审工作小组或学校委托的中介机构,应当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内部控制风险。

第十二条评审工作小组或中介机构,应当根据现场调查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认定,按影响程度分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

重大风险,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风险的组合,可能导致学校严重偏离控制目标,严重影响学校的事业发展。重要风险,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风险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风险,但仍有可能导致学校偏离控制目标,影响学校事业发展。一般风险,是指除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之外的其他风险。

第十三条评审工作小组或中介机构,应当编制内部控制风险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风险及其成因、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后提出认定意见。

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认定,应当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为基础,结合年度内部控制评估,由内部控制评审工作小组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后予以最终认定。

第十四条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包括真实性声明、评价工作总体情况、评价依据、评价范围、评价程序和方法、风险及其认定、风险整改及对重大风险拟采取的控制措施、评价结论等内容。

第十五条评价报告应提交给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学校负责人,以及内部控制归口管理部门。学校的内部控制归口管理及相关部门应根据评价报告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关文件资料、工作底稿和证明材料等应当妥善保管、及时归档。

第五章内部控制监督

第十七条学校要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应主动接受校内外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内部控制监督主要以内部控制审计的方式进行。审计处要将内部控制纳入内部审计范围,将内部控制审计列为内部审计日常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切实防范风险。

第十九条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审计的方法、范围和频率,重点业务、重要经济事项的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专项审计形式进行,一般的日常监督可以结合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工程审计等工作进行。

第二十条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参照学校内部审计相关规程进行。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审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九篇

一、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岗位责任制

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的会计法规,结合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财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制定职责分明的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包括:财务机构内部岗位设置及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必须设置财务管理员岗位)。重点应当明确单位领导对财务机构的领导职责权限;财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出纳人员的职责权限;其他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在财务机构内部建立必要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回避制度:出纳以外的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证券和票据;出纳人员应做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储蓄日记账的登记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本单位的会计或者出纳;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主要负责人的近亲不得在本单位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近亲属不得在同一会计机构担任会计工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其他主要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因执行公务发生的财务收支,本人不得审批。

二、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一)、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明确现金开支范围。

2、根据单位日常零星支出的需要,明确库存现金(或备用金)限额的管理措施。

3、明确各项现金收入账时间,制定控制坐支现金行为的管理措施。

4、建立库存现金的盘存制度,保证账实相符,并对可能发生的现金长短款的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二)银行储蓄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1、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银行储蓄开户、使用以及销户的管理措施。对出租、出借银行卡号、签发空头支票及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公款私存等事项的处理办法应当明确。

2、明确核对银行账务的管理措施。

(三)、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

1、单位应当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2、明确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措施。对办理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应分开保管的制度应当明确。

三、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单位应当根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财产物资管理等文件规定,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实物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领用、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毁损和流失。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1、明确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管理措施。

2、为防止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毁损,各单位应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修管理措施。

3、为防止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损失及舞弊行为,各单位应当明确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措施。

4、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并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的处理做出明确规定。

5、对重要固定资产的保险制度应当明确。

(二)、材料、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制度。

1、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请购、验收程序及管理措施。

2、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专人保管制度;明确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及有关奖惩办法。

3、明确材料、低值易耗品的清查盘存制度。

四、建立健全往来款项管理制度

1、明确职工借支的审批程序及归还时间,对不按期归还借款的处理办法应当明确。

2、制定往来款项的定期清理和核对的管理措施。对清理和核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程序和办法应当明确。

3、明确呆账、坏账的审批处理程序。

五、建立健全收入支出管理制度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单位收入范围和入账时间。

2、各项收入的取得,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对非税收入,必须执行_收支两条线_管理。

3、以财务独立核算为标准,单位的各项收入支出由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4、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明确各项支出的审批程序和支出手续,明确领导的审批权限;明确与支出有关的相关人员的签字手续等。明确重大支出项目的标准及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办法和程序。

5、建立严格的开支标准制度。对各项支出,国家有规定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并明确因情况特殊超标准开支的处理程序;对国家无规定而由单位自定的,应当明确其报批的程序和标准,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6、对单位的专项资金应根据专款专用的原则,明确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和核算办法;明确专项项目的完工验收及检查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结余的处理办法。

六、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1、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资产使用、支出情况、人员增减变化等。

2、财务会计分析的有关指标,至少应当包括:各项收入、支出绝对数及对比指标、预算内拨款占总收入的比率、非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率、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非税收入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等,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增加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

3、明确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报送时间和部门。各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报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七、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各单位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措施》制定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明确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装订成册制度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的编制办法。

2、明确会计档案的保管、查阅、复制登记制度。

3、明确会计档案的销毁管理措施。

八、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_会计法》和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一)、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包括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制度及内部牵制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范围。

(二)、明确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明确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程序、操作权限;明确操作密码的管理措施等。

(三)、明确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的打印时间。当天凭证必须当天打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应满页打印;总账应于月末3日内打印;明细账及其他辅助账可按季、半年或壹年在规定时间内打印;月报应于次月3日内打印;季报应于次月5日内打印;年报应于次月15日内打印。

(四)、明确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据的管理制度。对各种计算机硬件、软件进行修改升级的程序和审批手续应当明确。

(五)、明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建设,根据《中国_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机关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监督管理的对象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体公务员、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以及挂职、借用、聘用人员。

第三条机关工作作风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存在党员不佩戴党徽上岗及应佩戴场合不佩戴党徽的现象,以及衣冠不整、穿拖鞋上班的现象;

(二)是否存在不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到岗,上班时间擅自缺岗、脱岗、离岗和无故串岗、无故关门办公的现象;

(四)是否存在办公室脏乱差,办公桌杂乱无章,档案资料随意堆放,故意不接听办公电话的现象;

(五)是否存在对群众和服务对象态度生硬,“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六)是否存在故意错拨去向标识牌,或不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导致群众或服务对象往返多次而被投诉的现象;

(七)是否存在因工作推诿扯皮、懈怠拖沓、效率低下,被群众或服务对象投诉的现象;

(八)是否存在不执行首问负责制,不敢担责,接待群众来访躲、避、绕,不按规定反馈群众投诉反映问题的现象;

(九)是否存在不执行会风会纪,参加会议表态发言随意偏离主题、信口开河甚至罔故合法合规要求的现象;

(十)是否存在不服从管理,随意“讲条件”、“撂挑子”,故意不履行岗位职责,或者只履职不尽责的现象;

(十一)是否存在敷衍塞责,不按规定和要求向上级提交材料或意见,不及时答复同级或下级意见的现象;

(十二)是否存在拒不接受监督检查或在接受监督检查和工作安排过程中出现咆哮、谩骂等扰乱工作秩序的现象;

(十三)是否存在其他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

第四条机关工作效能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存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不及时、不彻底、不全面的问题;

(二)是否存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及时、不彻底、不全面的问题;

(三)是否存在贯彻落实省自然资源厅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不及时、不彻底、不全面的问题;

(四)是否存在贯彻落实省自然资源厅和市领导指示批示不及时、不彻底、不全面的问题;

(五)是否存在落实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业务会、信访专题会等会议决策事项不及时、不彻底、不全面的问题;

(六)是否存在落实局领导或科室、分局、单位负责人交办事项和各类会议交办单明确事项不及时、不彻底、不全面的问题;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一篇

如何完善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

内部控制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组织、人事和财务管理等多方面。针对主要领导人和大部分科研人员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的情况,应该加强关于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强化主要领导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分析

各项收支应编制预算,统一核算;预算一经下达执行,不得调整,如需追加,应严格审批制度;应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并采取改进措施;明确规定财政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超出限额的实行集体审批,重大项目支出由单位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加强单位内部牵制制度

对具体业务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人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检查。比如授权批准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

加强审计监督职能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能否切实实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和外部力量共同予以保证。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资讯,帮助科学事业单位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的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另外还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关再对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

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

目前,计算机已在各行业得到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基本实现,但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制度往往被忽视了。特别是在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方面,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没有严格的岗位和职责分工,岗位权限没有设置,不使用密码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控制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岗位轮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二篇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若干围绕具体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机构成的,每个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持续改进才是最具体的和有效的,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审计哪些内容,实质就是每个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容。

企业需要围绕具体业务所建立的现存内部控制体系在覆盖业务循环活动全过程与目标,满足内部控制预期要求的程度进行审计,以证实和评价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充分性

怎样来证明企业所建立的针对某具体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是否存在真空,这就需要对一些条件和要求进行测试,看其是否符合企业内控制度的政策、流程、方法与责任,就是我们所要讲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审计哪些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就是一个用来指导企业的内部控制完善性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准,它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权威指南。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评估与监控。

同时按照风险管理理论的观点,企业组织应对组织活动所面临的显性和隐性的风险尽可能的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管理。从内控风险出发,对于任何一项具体业务对象,我们给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审计需要测试的通用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

2、内部控制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

3、内部控制措施与控制活动情况;

4、内部信息识别与管理;

5、内部控制监督、评审、纠偏与改进情况。

审计的对象是企业组织为某业务活动和结果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部内容。测试的结果为有制定和没有制定两种情况。

一、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指企业组织内的某类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其内部控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包括诚信观,道德观,胜任能力,目标设定,内部治理,审计、监督、决策层作用,管理风格,管理哲学,内部控制认识,组织结构,权利与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及实施情况,行为要求,规模,跨度,管理链情况等。

1、权力制衡情况: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的设置与职责分布;

2、三个层面岗位的设置情况与岗位职责,特别是关键岗位的设置与岗位职责;

3、内部控制目标设定情况如经济指标、参数等;

4、人力资源政策、培训制度、岗位能力要求等制定情况;

5、管理层内部控制认识、管理风格;

6、岗位配置人员的素质情况;

7、员工道德要求与行为规范。

二、内部控制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

1、内部控制潜在风险识别情况;

2、内部控制潜在风险程度评估情况;

3、内外环境变化时,内部控制潜在风险再识别与再评估及时性情况;

4、内部控制潜在风险防范措施。

三、内部控制措施与控制活动情况

1、为保证内部控制目标实现而制定的政策、制度、规定、业务流程等;

2、授权与分权情况;

3、经济活动运行的报告、统计情况;

4、复核情况;

5、业务检查与监督情况;

6、非相容岗位的分离设置情况

7、关键过程或环节的控制情况。

四、内部信息识别与管理

1、内部控制信息体系的建立与保持情况;

2、内部控制信息的识别、处理、沟通与反馈;

3、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

4、内部控制记录的管理,特别是关键内部控制记录的管理。

五、内部控制监督、评审、纠偏与改进情况

1、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情况;

2、内部控制体系的评审情况;

3、自身效能监察情况;

4、对违规、违纪等偏离情况的整改处置、纠正与预防措施;

5、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情况。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三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展了内部控制制度广阔的发展空间,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我国内控制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作些调查研究。

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基本上可用几句话来概括:国有企事业单位比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文字要求写得好,执行得不够好;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比国有小型企业的要好些;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在体系上较国有企业差;股份制单位、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内控制度比国有企业执行得好些。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由于我国管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一般说都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说基本业务内部管理都有章可循。但是,特别突出的问题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循与不循、究与不究,一切以法人代表的意志为转移。

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处于发展初期,在内控制度建设上虽然一般没有国有企业搞得好,但他们的老板却自觉地去实施内部控制。这是因为,他们的产权十分明晰!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一是货币资金,二是采购业务。资金使用的随意性,采购业务中弄虚作假,吃“回扣”等现象较为严重。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之,小型企业有之。此外,由于国有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因此,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由于存在以上四种情况,加剧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循与不循、究与不究,以法人代表意志为转移的情况。

二、产生上述现状的成因简析

(一)产权不明晰。为什么公有单位没有非公有单位的内控制度执行得好?从根本上讲,是产权不明晰所致。公有(特别是国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而在非公有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产权明确、权责清楚,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也很明确。因此,对这些单位,无需法律、法规的强制,无需行政干预,私人老板自然会加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没有形成法制制约的大环境。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大环境,因此,在一个单位也就很难形成有章必媚,违章必究的局面。

(三)人员素质低。“水至清则无鱼”。内控制度加强了,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就难了。那些私心重、想“捞一把”的法人代表,以及某些员工就不那么愿意了。还有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国有单位的“老板”,自然讨厌约束自己的内控制度,喜欢约束别人的“内控制度”。也有一些国企_老板_业务素质低,不懂内控制度为何物,当然谈不上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了。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化。

(二)加强法制建设。在增强普法教育的同时,要注重法人代表的法制教育,真正提高其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作用。财政部门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应当充当基本内控制度制订者和裁判者角色,发挥引导、督查和处罚三大作用。

1、制定基本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简单地讲,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个人,乃至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这些权利和责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样一个制度系统,其核心是控制,核心系统就是会计控制系统,其基本功能是:“防假”和“效益”。因此,中央财政部不可能制订适用于成千上万个单位千差万别的内控制度,也不可能制订包括一个单位人、财、物、供、产、销方方面面在内的内控制度,只能制定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控制度,只能制订与经济运行直接相关的那些方面的内控制度(两个“不能”两个“只能”),或称基本内控制度。在制订权限上,要给地方财政部门制定补充规定或具体操作办法的自主权,要给各单位制定具体办法的自主权(两个“自主权”);在制定依据上要以《会计法》规定的内控制度“四大”基本要求为指导思想;在制订步骤上,要针对内控制度薄弱环节,分别轻重缓急,制订货币资金、供应业务、对外投资、资产处置、销售业务、费用报销、财产清查以及内部审计等内控制度。

2、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条例。制定一系列基本内控制度,只是对《会计法》部分内容的细化。但除此之外,《会计法》还有其他许多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否则不利于内控制度建设。如《会计法》对内控制度的处罚性规定的掌握问题,等等。

3、分类引导、重点督查、严格处罚。由于不同经济性质、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经营规模的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财政部门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一定要区别对待,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督查、严格处罚。一类是国有及国家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单位,对此应当实行重点引导,重点监督检查,严格处罚办法;二类是国家没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大中型的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小型国有企业,对此应实行一般引导、重点抽查、严格处罚;三类是小型的外资、民营等企业,应实行适当放开、重点抽查(不举报不检查)和严格处罚的办法。因为二、三类单位的所有者,一般地讲,会自觉运用内控制度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与完整,提高经济效益。

(四)营造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企业是重点,国有企业是重中之重。因此,营造外部环境,首先,从政府角度,对内控制度的制定、指导、督查和处罚等只能归口财政。审计、税务、工商行政管理、银行及主管部门等都无需介入,以免再度形成多头管理、重复检查等现象。其次,社会中介机构要把对单位内控制度的检查作为查账的重点,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没有处罚权。反过来说,如果所作的评价不够客观公正,应给予适当处罚。第三,企业工委在考核企业干部时,应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对被考核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意见,尽可能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虽然内控制度刚刚从我国法律中分离出来,但我们相信,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和各级财政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内控制度建设一定会健康发展起来!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四篇

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内部授权、预算管理、流程控制、会计控制与监督等方式强化内部管理与业务监督。与经济组织的职能有很大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管理和服务为主,比较重视服务性与公益性建设,而对内控制度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执行活动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不强,内控制度建设滞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率低下,有时还会引发社会不满。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结合单位业务运行特点,做好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不断加强内控管理,促进单位运行效率提升,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一、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制定并实施内控制度,目的是为了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职责权限,进行内部制衡,保证管理规范、运营有序,从而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服务好经济建设。然而,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缺失,内控制衡不力,内部运行混乱,将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开展不利,影响其职能履行,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当今复杂的形势下,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内部约束,促进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如果一个组织的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运行环节将会存在较大漏洞,内部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将会影响内部运行效率提升,这对组织的发展将极为不利。而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对内控管理进一步优化,堵塞内部管理漏洞,加强内部监督与约束,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规范运行。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完善内控制度,优化运行流程,在内部业务运行中实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各项业务按流程有序运行,从而保证业务运行方便快捷,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有利于厉行节约,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由于制定了规范化的内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有据可依,执行管理标准,执行收支预算,按照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办理,财务浪费现象将会受到限制,支出主要用于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上,从而保证支出管理更规范,用途更合理。在财务报销环节,由于有规范的报账审批流程,以预算为依据,推行公务卡结算,开支中的不合法行为大大减少,费用支出与发票来源都必须合法有据,有利于节约开支,防止资金流失。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将更多的支出用在改善管理条件与服务环境上,更好地提供服务,从而有利于管理与服务效率提高。

(三)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国资安全提供保障内控不力,管理混乱,将会造成国资流失,资产利用效率不高,资金风险加大,给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加强内控建设,就要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围绕资产、资金管理做文章,做好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流程与运行机制,强化内部岗位责任,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内控管理得到加强,保证资产安全运行,资金运用规范有序。因此,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利于强化内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并为国有资产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内控意识不强。内控制度执行源于先进内控管理理念,融入了执行者的日常行为中,这是各项制度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然而,在管理实践中不少行政单位的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管理者缺乏内控管理知识,缺少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内部意识淡薄。在执行内控制度时,没有意识到内控体系不完善给单位造成的风险,忽视了单位业务营运与管理中的风险。二是内控制度不全,内控方式落后。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建设较为薄弱,内控执行没有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内控管理中的“人治”现象突出,单位领导人的个人影响力较大,而对“领导人”的行为缺乏相应约束,“领导人”对整个内控体系有着极大影响。在制度建设上相对固化,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有的照搬其他单位的内控制度,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导致内控制度难以执行,也不能保证内部运行规范有序,约束力不强导致内部实施中风险较大,资金安全保障性差。三是财务预算体系不完善,预算收支执行不严。不少行政单位表面上设计了较为健全的财务制度,而实际运行时并未严格遵守并依此执行。表现为预算意识差,财务预算体系不完善,在预算编制上没有精细化,预算执行不严,并没有严格落实财务收支预算。四是资产管理较为弱化,资产利用率不高。不少行政单位缺乏资产管理的概念,重购入轻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对资产管理不严,没有进行统一登记,没有严格执行领用制度,资产只在某个部门使用,没有在单位内部实现共享,空置率较高。在资产报废上不规范,处置随意,有的处置收益没有入账,导致收益流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优化建议

(一)树立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强化内控管理意识要保证一个单位内部控制有序执行,单位领导人就要转变内控观念,解决思想问题。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要加强内控理念知识学习,树立先进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将这一理念植入到日常管理活动中,在单位形成制度效应,从而对内部管理起到导向作用,时刻加强内控运行情况检查,检验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从而保证本单位内控执行规范化。

二是要组织内部培训,单位内部要开展内控知识培训,增强员工的内控意识,从而在实践中自觉遵守并按规范要求执行。

三是重视风险管理。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履职活动中也面临着极大风险,为此要树立风险意识,对风险保持警惕,做好风险管理,对潜在风险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堵塞漏洞,加强防范。

(二)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采用科学的内控管理方式要保持内控制度有序实施,必须事先做好内控制度设计,保证内控执行有据可依。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内控体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单位的业务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原有的内控制度与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对相关制度进一步清理、优化,使之更趋完善,从而对单位业务运行和内部管理起到指导作用。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单位职能与业务性质进行分析,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确定部门、岗位职责权限,确保运行流程精简高效,执行规范有序。为此,还需要选择科学的内控管理方法,在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减少“人治化”的影响因素,重点是对单位“一把手”进行权力约束,对“关键人”加强监控,保证内控实施制度化。

(三)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增强预算约束力在内控执行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财务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运行提供着重要保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财务制度建设,结合单位实际对现有制度进一步优化,促进财务管理效率提升。而在财务内控中,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要以“预算”为统领,对单位的收支活动进一步规范,遵行先有预算后有执行的原则,保证财务活动接受预算约束,从而增强预算管理功能。

一是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要按照财政规定的预算口径,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将预算做实、做细,精准到具体项目。

二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财务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保证预算的完整性。在预算中要有详细的资金计划,保证资金科学调度,对应当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要单独列示,编制政府采购计划,保证采购工作规范有序,执行有据。

三是加强预算执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可将财务预算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与其业务管理工作对接,按月进行预算收支兑现,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效能。

(四)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资产的科学利用资产管理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属于一个弱项,必须引起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要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加强购入、领用管理,做好资产使用效益评价。要引入资产管理信息体系,将单位资产全部纳入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促进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对资产在单位内部统一调配,跟踪管理,在内部实行共用共享,提高资产利用率。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顺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内控执行力,构建良好内控环境,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良性发展。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五篇

为贯彻落实《_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构建规范透明、公平竞争、监督到位、严格问责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现就规范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各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统称采购人)政府采购工作有关事项明确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强化责任意识,建立有效制衡的单位政府采购内控机制。

1、落实应采尽采。 采购人使用财政性资金(即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都应纳入政府采购。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资金,视同财政性资金;采购项目既使用财政性资金又使用非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的部分适用政府采购;财政性资金与非财政性资金无法分割采购的,统一适用政府采购。应当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而未依法实行政府采购的,财政部门一律不予支付采购资金,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采购项目由国家保密行政部门认定,采购人应及时报财政部门备案。

2、严格依法采购。 采购人要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依法采购理念,严格遵照《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开展政府采购活动,落实采购主体的相关职责。不得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拆分政府采购项目,不得违法规避政府采购程序。

采购人应当严格按照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的规定,依法实施政府采购。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外且在限额标准以下的项目,采购人应当按照内部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自行组织采购。

3、建立内控机制。 采购人要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的原则,明确采购、财务、业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相关部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岗位职责,分设需求制订、采购文件审核、组织评审、合同验收等不相容岗位,严格政府采购内部流程控制。

采购人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履约验收管理、项目档案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采购人应加强对采购项目采购文件、采购合同、质疑答复意见的审核,相关文件应在本单位相对应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核后作出。

4、建立纠纷处理工作机制。 采购人应认真应对、妥善处理供应商询问、质疑以及举报案件,建立预防和沟通机制,依法化解纠纷,避免争议升级;采购人在处理采购纠纷时应当依法依规并充分征求本单位法制机构或委托律师的意见进行明确答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供应商的询问、质疑和举报,答复的内容不得回避供应商询问、质疑和举报的实质性内容。委托采购代理机构答复质疑的,须在答复意见书发出前进行书面确认。

对供应商因答复不满意或未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答复而发生投诉事项的,采购人应当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对供应商提出的投诉事项进行处理。

5、加强档案管理。 采购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妥善保管每项采购活动的文件和资料。对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理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活动完成后,采购人应督促采购代理机构将采购项目的文件和资料移交其归档保存。

二、规范采购行为,健全透明高效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

6、强化预算管理。 采购人应按照“应编尽编”的要求在部门预算中编列当年采购项目的政府采购预算,落实采购项目资金来源、明确采购需求、细化采购品目至《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的最末一级。列入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项目,采购人应严格按照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执行并依法对执行结果负责。

采购人更改、调整已批复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品目、采购数量、预算金额或新增政府采购项目等,须在批准的部门预算支出总额内相应调整、追加政府采购预算,并填报《政府采购预算调整申请审批表》(附件一)。未纳入年度政府采购预算或未进行调整或追加政府采购预算的,不得实施政府采购。

年终未使用的政府采购预算和部门预算同步结转,预算指标被收回的,取消已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预算指标同意结转使用的,采购人按照结转后下达的政府采购预算执行,适用新预算年度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及公开招标数额标准。

7、严格计划管理。 采购人应根据经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适时申报政府采购计划和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政府采购计划的采购品目、数量、预算金额等内容应与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保持一致。

采购人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产品配置标准、产品技术参数和合理市场价格等。并根据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申报政府采购计划前详实编制完整、真实、合理、有效的采购需求。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六篇

一、评价范围

根据《x局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规定,内部控制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独立评价两部分,2018年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照此原则进行。

二、工作任务

本次评价工作主要包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层面的评价工作。

在单位层面,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从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两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评价。

在业务层面,对为确保工作目标、工作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实现所设置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评价。

对单位层面的控制是否有效为主线,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对主要业务活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评价工作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涵盖了单位层面的风险和所有重要的业务流程层面的风险。

2.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是否适当,内部控制建设的时间进度安排是否科学、阶段性工作要求是否合理。

3.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组织是否有效,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和授权是否合理。

4.被评价单位是否开展内部控制自查并上报有关自查报告。

5.被评价单位是否建立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和问题整改的机制。

6.被评价单位在评价期间是否出现过重大风险事故等。

三、主要工作流程

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由所属各单位按照局统一安排,自行开展。内控评价股室制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提交局长办公会审议,根据工作方案的时间安排启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下发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表。各相关股室接到自我评价表后,按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的相关要求,成立自我评价工作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本部门进行自我评价工作。评价结果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内控工作小组汇总,内控评价工作组将对各单位的自我评价情况进行分析和审核,并报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审阅。

2.内部控制独立评价

内部控制独立评价,由教体局内控评价工作组综合运用访谈、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广泛收集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研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对各相关部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局内控评价工作组对现场各小组初步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全面复核、分类汇总,初步确认综合独立评价结果,报经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审阅。同时结合提出的内控缺陷整改建议,组织内部控制缺陷整改,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编制

内控评价工作小组在协调各相关部门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及内控评价工作组完成独立测试工作后,结合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和内部控制缺陷汇总表,形成书面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呈交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审阅。

四、进度安排

本次评价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从2018年10月23日至2018年11月10日,自我评价阶段预计从2018年11月13日至2018年12月1日,独立评价现场测试阶段预计从2018年12月4日至2019年1月26日,自我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审定预计从2019年1月29日至2019年2月14日;汇总评价阶段预计从2019年2月22日至2019年3月2日,自我评价结果的汇报、审批、反馈和出具报告预计从2019年3月5日至2019年3月15日。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七篇

当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都有一套自己的内控制度,但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仍然没有一套统一的制度或者方针来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目前还处在发展的雏形阶段。所以我国有关的部门必须尽早地制定一套完善统一的内控制度,否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职能将大打折扣。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社会公共服务,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民族对政府的服务质量以及效率又有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而内控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效率以及意识都起着关键作用。其次,国有资产是财产和属于国家的财产权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应以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资产安全为己任。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可以在规范工作程序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资产流失的可能性,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不足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认知方面都缺乏主动意识。拿财务方面来说,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财务模式仍是传统老旧的方式,重视业务而忽视内控。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以就没有花精力去建设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最终呈现出来的内控制度漏洞百出。当然尽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效力。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完善,无法对重要部门以及岗位实施有效的监督。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形同摆设,执行起来也是走走过场。还有就是没有实行严格的内控管理,只重视管理结果而忽视了内控管理的过程,对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也把握不足。行政事业单位脱离自身实际情况,未能有针对性地对内控制度进行实施,很难发挥出内控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积极作用。

(三)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完整的审计制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票据使用时乱象丛生,另外审计程序的不规范也导致财务支出的审核不够严谨,最后就是审计监督的不严格也导致了支出的合理性缺少了公平的审核。上面这些情况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比如财务超支、资金使用率降低,更严重甚至会出现贪腐情况。

(四)缺乏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部门的员工内控管理没有完整的绩效考评机制,现存的考评也仅仅是书面层面,实际考评过程僵硬且缺乏针对性,考评效果意义不大,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职位来制定不同的考评机制,对员工实施奖励于是根据职位情况来决定的,导致考评丧失了公平性,大大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实施的积极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内控意识的加强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员工,上至领导层,下至各基层员工的教育培训。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教育培训需要设置专门的资金,可以聘请外部机构,或者与高校合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展开内部控制教育专场活动,加强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学习,明确内控制度对自身岗位的责任和义务的要求,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庞大,基于这种情况可采取分批次组织员工参与,以保障培训工作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位员工头上,最终才能整体提升事业单位员工的内控能力和素质。行政事业单位要时事关注相关会议和文件传达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比如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内控意识,做到整个单位的内控意识统一增强。

(二)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的健全涉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例如对差旅费报销、采购管理、库存现金管理、会议费报销等办法以及经费支出的具体标准等进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

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要保证内控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和决策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内控制度必须要渗透到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业务当中,达到全过程管理的效果。

(2)重要性原则。要对各种重大风险、风险关键点以及容易出现风险的岗位进行重点关注。

(3)制衡性原则。内控制度的实施,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以及制约监督,制定科学的制度以促进有效的内控管理。

(4)适应性原则。内控制度的制定的大前提就是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并且要及时根据相关文件对制度进行调整,保证内控制度的时效性和适应性,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审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制度的建立健全就需要强化建设审计机构。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财务审批的权限给予明确的说明,强化审批权责划分,严格规范审批程序。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检查资产审批,审查财务收支情况,并将结果汇报给上级领导,如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寻找解决办法。最后,要有专业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不科学的财务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并及时对内控管理进行整改。还有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关于票据使用的规范性要遵循各项制度,报销票据时要出具完整的签章证等明。为了审计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得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构建检举制度,鼓励员工对内部审计中出现的猫腻积极检举,检举可采取匿名制,一旦检举内容经过核实无误,可根据情况对最终结果进行公开。

(四)构建系统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内控管理的最终效果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系统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要科学地拓宽当前的考评范围以及内容,考评的结果要保证公平性、实用性、适用性等原则。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来看,考评的周期要进行合理的缩减,对各部门的员工要定期根据评估结构实施奖励。为保证考评结果的公平公正,对考评过程以及考评结果采取公示的方式,给反馈意见预留一定的时间。还有就是自我考评机制的建立。员工要积极实施科学的自我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要对自我评价的各项指标进行明确,为员工提供通畅的自我评价报告报送渠道,完善自我评价程序的科学合理性。员工的自我评价定期实施,可采取一年一评或者半年一评。行政事业单位可根据评估结果对评价价值再进行科学的完善,让评价机制更加具有针对性,让绩效考评制度发挥最大的价值。

四、结语

总的来说,行政管理机构作为国家的基层组织,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它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运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八篇

近些年来,国家为达到改善整体水环境,确保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完全的发挥出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运行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正不断的加大水利项目的建设力度,尤其是水利建设项目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__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20__年到20__年,用于水利建设的年平均投入将会在20__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按此推算,未来10年投放于水利建设上的资金将达4万亿,平均每年4000亿。这时,加大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增强对水利专项资金的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的内部控制,提高资金运作能力成为了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我国财政部也先后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给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但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资金管理的缺陷,下面将就如何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内部会计控制的方式来加强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谈一些看法。

一、将会计控制融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完全发挥其财务管理功能

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包括前期的规划、勘测、设计和招投标,随后进入项目的施工、监理以及竣工验收,是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水利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这样五个基本环节:项目决策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勘测设计及资金的概预算控制、招投标过程中的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以及竣工验收控制。财务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丰富了财务管理工作内涵的同时也给工程的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机构在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该选择一个合理的方式来对施工资金预算进行审核。这主要包括:工程定额使用的正确性、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工程建设费用的计取、汇总的合理性等。

在施工管理控制过程中,控制的关键点在于项目施工合同的执行、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工程投资于进度的控制、施工费用的控制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计人员或者是会计机构都应该参与进来,对关键控制点予以重点把握。会计人员应当加强与承包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合同约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不得无故拖欠。因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的,应当提供完整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并经会计机构审核后方可付款。在工程的验收环节,会计人员或者是会计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就项目收尾工作开展全方位的清理工作,对各个施工单位所提交的工程竣工决算书进行审核;之后整理并编制出竣工决算初稿,报请相关管理层进行决算审计;对项目的投入与收益进行分析。在整个竣工验收阶段,会计控制都应该参与进来。

二、针对关键控制点建立岗位责任制,根本上实现内部会计控制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涉及的资金较多,而且牵扯进来的单位较多,参与人员复杂,这给工程的内部会计控制增加了难度。因此,工程建设单位应该根据水利工程的这些特点,以工程的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通过找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点,对工程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控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精简,增加内部会计控制的活力,不会由于制度过多而挫伤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对各个部门及岗位进行设立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将不相容的岗位独立开来,同时采用相互制约及相互监督的方式建立起对应的岗位责任制。

通常而言,岗位业务不相容的主要包括:项目的决策和项目可行性分析工作;资金的概预算与预算审核工作;资金的支付与项目实施的具体运行;竣工审计与竣工决算。同时,还应该根据项目的相关业务建立一个完善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对授权方式、程序以及具体的权力范围等都要有明确的界定和控制,对授权人的职责范围以及工作要求等进行严格要求。再次,在确定岗位时,还应该根据业务人员的具体工作特点,诸如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等来详细考虑,确定其人事厉害关系。只有做到上面几点,才能够保证权力受到控制,有效的防止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做好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完善基础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

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建立起工程项目的监督机制,在对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的人员以及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等加以明确,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之进行检查。作为水利工程项目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内部审计要与工程具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诸如工程投资规模的大小以及工程建设周期的长短等,设立一个具有独立决策与执行能力的内部审计机构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是对所使用的资金的合法性和使用效率进行审计,而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则还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运行情况等纳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监督。

总之,应当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规范水利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评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范文 第十九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指公司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经营运作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第二章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二条 保证公司经营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则自觉形成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

第三条 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和受托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公司的持续、安全、稳健发展。

第四条 确保基金和基金管理人的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准、及时。

第三章 公司内部控制的原则

第五条 健全性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必须覆盖公司所有人员,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应互相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避免只管互相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做法,导致不必要的扯皮和脱节现象。 第六条 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必须讲究效率和效果,所有的控制制度必须得到贯彻执行。公司内部涉及基金管理工作的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

第七条 独立性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的独立性指公司各部门、岗位职责应保持相对独立、基金资产、自有资产、其他资产的运作应当分离。各岗位由专人负责,接受部门领导监督。

第八条 相互制约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的相互制约指公司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衡。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从申请到执行必须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相互监督和核查。

第九条 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指公司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对投资、研究、交易影响范围广的关键点位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而对普通点有一定的监控措施就可以,不必投入过多。

第四章 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控。 第十条 控制环境

公司管理层应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和风险管理理念,努力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一个浓厚的内控文化氛围,保证全体员工及时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使风险意识贯穿到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又互相监督制衡。

第十一条 风险评估

风控部门负责公司内外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分析,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示或报送,以便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

第十二条 控制活动

公司通过授权控制来控制业务活动的运作。股东会和管理层应充分了解各自的职权,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责;公司员工应在规定的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责;公司重大业务的授权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三条 信息沟通

公司管理层有责任保证所有员工得到公司最充分的、最新的公司规章制度和应该得知的信息。公司会定期与员工沟通,以保证员工及时知悉公司的战略方向、经营方针、近期和长期目标等。 第十四条 内部监控

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由监事和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执行。公司定期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根据市场环境、新的金融工具和新的法律法规等情况适时改进。

第五章 公司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第十五条 投资管理业务控制

第十六条 会计系统控制

公司会计由本公司会计人员实行,由公司综合部专人负责检查和复核。

第十七条 信息披露控制

信息披露控制是基金管理人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保证公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由公司综合部专员负责信息披露工作。

相关文章

会员营销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会员营销方案(...
资料大全2018-04-06
会员营销方案

东方之珠

(苏教版语文六年制第五册第15课)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
资料大全2019-05-09
东方之珠

我是环保小卫士300字

我是环保小卫士300字(一)今年寒假,我来到奶奶家。还没等我把椅子坐热,奶奶就迫不及待把我拉去菜市场,因为爷爷马上就要去进货了,奶奶要带我去那边接手爷爷的工作哩。我们来到菜市场,一进门就闻到一阵刺鼻的...
资料大全2017-01-03
我是环保小卫士300字

今年五一高速免费吗

今年“五一”假期,广东省高速公路将免费通行,免费时段为4月30日零时至5月2日24时。由于假期相对较短,预计假期三天车流都在高位,易产生拥堵和事故。其中,预计从假期前一天(4月29日)下午开始,车流量...
资料大全2012-05-08
今年五一高速免费吗

孩子扁桃体肥大的解决措施

孩子扁桃体肥大怎么办1、经常扁桃腺发炎的孩子大多便秘,俗话说“火气大”。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平时宜多喝水,多吃菜,水果宜多食苹果、梨、香蕉,不宜...
资料大全2012-01-05
孩子扁桃体肥大的解决措施

企划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划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
资料大全2019-04-06
企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