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的鉴赏心得【精彩3篇】
书画作品的鉴赏心得 篇一
在我看来,书画作品的鉴赏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和体验。书法和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通过欣赏和鉴赏书画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美的升华。
首先,书画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作品都经过了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和雕琢。在欣赏一幅书画作品时,我会被其独特的笔墨、线条和色彩所吸引。比如,在一幅山水画中,我可以感受到艺术家通过精心构图和运用不同的墨色,将山水的壮丽与恬静展示得淋漓尽致。这种美的享受,能够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沉浸其中,忘却外界的喧嚣和压力。
其次,书画作品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书法和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欣赏一幅古代书画作品时,我会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细节,尝试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比如,一幅古代书法作品中的字体和笔画,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风格。通过对书画作品的鉴赏,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最后,书画作品引发了我对艺术的思考和感悟。每当我欣赏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时,我会思考艺术家的用心和创作意图。我会思考艺术家是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念的。这种思考和感悟,使我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感受艺术,也提升了我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书画作品的鉴赏,我激发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更加享受艺术带来的心灵愉悦。
总的来说,书画作品的鉴赏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享受。通过欣赏和鉴赏书画作品,我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还能够了解历史文化和思考艺术的意义。这种鉴赏经历,让我更加热爱艺术,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感激之情。
书画作品的鉴赏心得 篇二
书画作品的鉴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它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在我看来,欣赏书画作品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艺术家智慧和创作灵感的尊重。
首先,书画作品给我带来了审美的享受。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将自然、人物、动物等元素以独特的笔墨和线条表现出来。当我欣赏一幅山水画时,我可以感受到艺术家通过墨色的深浅、线条的粗细以及画面的布局来表达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恬静。这种美的享受,能够让我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愉悦。
其次,书画作品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书法和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欣赏一幅古代书画作品时,我会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细节,并尝试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比如,一幅古代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服饰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特点。通过对书画作品的鉴赏,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最后,书画作品激发了我对艺术的思考和感悟。每当我欣赏一幅优秀的书画作品时,我会思考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语言。我会思考艺术家是如何通过笔墨和构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这种思考和感悟,让我更加敏锐地观察和感受艺术,也提升了我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书画作品的鉴赏,我激发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书画作品的鉴赏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和享受。通过欣赏和鉴赏书画作品,我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还能够了解历史文化和思考艺术的意义。这种鉴赏经历,让我更加热爱艺术,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感激之情。
书画作品的鉴赏心得 篇三
书画作品的鉴赏心得
学习鉴定,首先要丰富知识。不论是喜欢古代书画还是喜欢现、当代书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产生的书画作品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先读些美术史。这些知识是必备的,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这方面的修养。
在字画收藏中应有一定的判断和研究水平,因为收藏大家的作品,在当今国家繁荣稳定、市场经济逐渐成熟时期,其应有的市场价较高。个别作品由于市场炒作和作者在艺坛的地位,其作品升值的空间已经很小,有的作品甚至会因画家在艺术界位置的变动,价格还有下滑的可能。
收藏者应注意一些中青年艺术家的艺术根基及发展趋势,可将他们的作品在低价位收藏作为长线投资。纵观艺术品市场拍卖情况,收藏的作品尺幅不宜过大。作为个人收藏,作品的尺寸不宜超过六尺,收藏四尺整张、斗方或四尺三裁的作品为宜。
众所周知,名家的作品大多价位较高,以平方尺论价,作品太大,价位会过高,不利于作品在市场的流通,也不便于一般私人收藏。从创作水平上看,大作品一般精品很少,如果其拍价很低,作品将失去收藏者对它的兴趣。收藏品也不宜太小,画幅小价位自然不会高,另外作品也失去了展示悬挂的效果。
再有就是进入收藏界,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常心”。平和的心态,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是在鉴藏活动中逐渐修炼出来的。面对一件藏品,只有心气平和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获得自己满意的作品。
书画知识讲堂(一)中国国的艺术追求
中国艺术不同历史时期造型样式不同,但艺术思维及艺术追求是一致的,即“象”的思维意识及造型观念,“象”的造型追求“朴、无形与自然”。
形
“形”是对客观的理解与认识。六法中讲“应物象形”,这并非单纯的'形似,而是要“法像于物,成象于形”。“形”要“真”,要有“生命”。
1、首先是为人“真诚”,中国画讲“画如其人”,为人要真,要素朴,而唯有“朴”才“真”才“美”,所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重主体内心的真诚及感觉的真实,不重视觉的形似,“正确未必真实”。
2、客体之真不是“形似之真”而是“神似之真”。面对客体要“度物象而取其真”。不要先入为主的认识自然,要放下自我的偏见,以虚静之心体认万物。“真”是蕴藏在物象内部的本质,“真”乃物之“质”。
3、在技法上。抛弃风格,忘掉技巧,画面不见“法”,是被“真”所感动到心底,这时一切技巧都已到了完满的地步,正所谓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中国艺术之“技”不同于西方艺术模仿客体之“科技”,中国艺术之“技”近乎“道”。
意
意与象在造型中是两个分开的概念。
首先,意是心意、是情,指主体内在的心意与情思。即主观情思、主体生命的表达。心,“于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即得无形忘有形,忘形是突破形似。有情、有物、用心处,“总包万虑谓之心”,“意”主体内心所产生的情感、性情。情感要与主体的内在心里及精神相一致,要“情发于中”。
其次,客体的“意”,在具体作品中与表现时靠“象”来具体落实。
象
我们近百年的中国画关注的是“形”,而不是“象”,“形”是处于“像”的层面,并非中国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像”是代表实像的,“象”是代表抽象的。”像”重视视觉效法与模仿,“象”则诉诸心灵的感悟。
1、同“道”,老子以道喻象,由“象”显道。
2、“象”是认识万物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认识,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有文化的共识,也有个人的体验。首先是象的概括性,象以简来概括万物之“理”。
3、象是“人心营构之象”。是由记忆与心灵感知体验的。
4、象追求的是“自然”,追求素朴、不雕琢,这同“逸格”的目标是一致的。
5、类,触类而长之,属象征范畴,是在物象中寻求一物与他物相仿或相类的生命“感觉”,取象时不住于象“异类而求之”。
品
中国艺术的三品、四格、五等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逸格”,也即“自然”的境界。笔者认为逸格可为三解:
1、不拘常法。
首先是作画过程的自然状态,其次是艺术作品本身不拘常法。
2、简与自然。
超越形似与人为的雕琢,即“不求形似”,“逸品”是相对于“精、能”而言的,“笔简形具”其目的不在于形,而在于“笔简意繁”“得之自然”;
3、画外之境。
“逸格”的艺术作品,必有“境”。“意到笔不到处”、“笔简形具”、“比才一二,象已生焉”皆是在追求“象外之象”。
境
这里主要探讨画面所引起的神思及怎样的形式能唤起一种象外之象
1、借有形物象——唤起想象。
2、借笔法的抽象符号——唤起想象,借“纵横有可象者”的生命形式唤起想象。
3、借“无形”、“无象”唤起想象。
“无”在绘画上,则是虚处、空白处及虚无、空白之外的想象空间。“大象无形”实际上是一种“无画之画,无声之乐,无言之美”的境界,笪重光《画筌》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也即同于“大象无形”的境界,都注重的是“言外之意”与“弦外之音”。柯林伍德指出:“真正的艺术作品本质上只是存在于艺术家心中的总体想象性经验,艺术语言所能传达出来的只是艺术想象活动的一部分,……总体想象性经验有赖于观众在自己头脑中完成”。这正道出了中国艺术“象”在无形之外的价值,也即是“象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