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心得体会【最新6篇】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我曾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深深感受到了它对我造成的伤害。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校园欺凌的危害,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校园欺凌不仅仅是对个体学生的伤害,还对整个班集体和校园氛围造成了负面影响。在被欺凌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无助和孤独,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低落,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况。同时,我也注意到班级和校园的氛围变得紧张和不友好,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减少,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也降低。因此,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对整个学校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我学会了坚守自己的底线和保护自己。在经历校园欺凌时,我曾尝试忍受和逃避,但这只会让欺凌行为变本加厉。后来,我明白了只有坚守自己的底线,勇敢站出来,才能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我向班主任和家长倾诉了我的遭遇,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也主动寻求心理辅导,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学习一些应对欺凌的方法,逐渐恢复了自信和快乐。
最后,我认识到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深刻明白了校园欺凌对学生的伤害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反欺凌活动,向其他同学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并教育他们如何防范和应对校园欺凌。我还与班级同学一起建立了一个互助小组,定期举行座谈会,讨论班级内存在的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班级氛围。
通过这次校园欺凌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也学到了如何保护自己和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同学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二
校园欺凌是一种严重侵害学生权益的现象,我曾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校园欺凌的痛苦和伤害。通过这次经历,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校园欺凌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在被欺凌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和伤害,这让我对欺凌者产生了愤怒和不满。通过和班主任、家长的沟通和支持,我明白了校园欺凌是违法行为,应该得到及时制止和处理。我积极配合学校的调查和处理,通过法律途径保护了自己的权益。
其次,我学会了自我调节情绪和保持积极心态。在经历校园欺凌时,我曾感到自卑和无助,情绪低落,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后来,我明白了只有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调节,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我主动寻求心理辅导,学习了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参加社团活动,逐渐恢复了自信和快乐。
最后,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校园欺凌的存在,不仅需要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和关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从而共同努力,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的发生。因此,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反欺凌活动,向其他同学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并教育他们如何防范和应对校园欺凌。
通过这次校园欺凌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校园欺凌的痛苦和伤害,也学到了如何保护自己和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制止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同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三
一场如“厮杀”的战争,武器的“啪啪”声响,周围弥漫着那紧张而恐怖的氛围,让每个人胆战心惊!同学们夹杂着尖叫,慌张地逃到远处。那带着杀气的歹徒手持一把刀,在要挟着门卫们。
这只是个演习,但整个过程是十分逼真的,假如我们学校也遭遇了这些状况,我们应怎么办?警察们在和我们认真的讲解,遇到这样的恐怖袭击,应当立即冷静下来,听老师的指挥到安全地带,尽量不要喧哗大叫,以免会引起歹徒的注意。
这个演习活生生的为我们展现出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情景,在校门口,为我们表演了歹徒闯进了校园。学生们在活动的时候,歹徒以见校长的借口想趁机溜进来。门卫立刻感到不对劲儿,就跑进门卫室里拿武器。不妙的是,歹徒“破门而入”了。好在老师与门卫及时的营救,把歹徒强力制止。我们人类为什么会那么残忍?就连无辜的孩子都不放过。
安全教育往往比文化教育重要得多,只有学会了自救自卫的方法,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更好的学习与生活。
另一个剧情:歹徒闯进了教学楼,老师学生们有意识的赶紧关上门窗。歹徒用刀砸碎了玻璃窗,那如“火箭”般的玻璃碎真令人害怕。老师试图用语言来安抚他,可这并不是办法,甚至拿一个学生去当人质。有两个同学趁机走进教室,又引起了歹徒的注意。门卫及时感到,在与歹徒斗争的时候不小心伤了手。
手持武器的歹徒向他冲去,差一点就没了性命。可知道,安全教育对我们而言是多么重要!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想将学生劫持拿去卖掉,甚至更残忍的会把值钱的肾脏拿去非法买卖,这是很可怕的。
假如我们被当人质了,我们应该乖乖服从歹徒的命令,这样可以使他放松警惕,如果越反抗,他的情绪就越激动,下一秒,那就不省人事了。
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校园安全关系你我他,只要每个学生多一份安全思想,少一分事故发生。珍爱自己,关乎校园安全!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四
校园,我们学习的的乐园、成长的摇篮。我们渴望在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
然而,校园里也时常有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因为一个误会,有人恶语相加;也许因为一次无意犯错,有人挥起了拳头……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校园暴力》,它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免受他人的侵害。《校园暴力》讲述的是一位叫翔翔男孩的故事。一天,妈妈叫翔翔出来吃饭,叫了半天,却没有看见他出来,走进房间,发现翔翔在地上呕吐不止。妈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翔翔是因为暴饮暴食才导致现在这样。”妈妈觉得很奇怪,在妈妈一直追问下,苏醒后的祥祥只好向家人说出了自己遭到敲诈的真相。原来祥祥受到高年级同学的敲诈,每天都要给他们钱,而且一次比一次多。每次翔翔给他们钱后,回到家就猛吃东西,不敢告诉父母和老师,才造成今天的后果。
同学们,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你会怎么做呢?有的同学说:“我可以抓住一切机会,撒腿就跑”。假如跑不掉呢,难道像翔翔那样,乖乖的把钱奉上吗?有的同学说:“我和他们拼了,就是不给他们钱。”这样一来,可能自己的生命安全就要受到威胁了。有的同学又说:“告诉爸爸,让爸爸狠狠地揍他们一顿!”
为了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我总结了几条安全小贴士:
1、身上不要多带钱和贵重物品,如手机,mp3等。
2、遇事要沉着冷静,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反应和判断。
3、可以给对方一些财物,并寻找时机,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衣着打扮,并及时告诉班主任或家长,也可以告诉警察叔叔,让他们保护自己!
4、学校附近行人稀少的小巷是校园暴力事件的高发区。上学和放学期间不要单独在这样的小巷里行走,尽量结伴同行。
当我们遭遇校园暴力时,千万不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应及时告知老师、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必要时还要寻求法律的保护。同时,也不能不计后果、以牙还牙,恶意报复只会导致雪上加霜。
让我们一起努力,驱散笼罩在校园上空的黑暗!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五
“小打小闹”不再是嬉戏玩耍,而是恶意中伤他人。据新闻报道,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都存在恶意辱骂、殴打,甚至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校园暴力事件性质恶劣,但多数施暴学生因“未成年”“口头批评教育”为借口而免于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七成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七成以上,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多少父母撕心裂肺的泪水与无助。是多少孩子孤寂的夜晚和不可触碰的痛苦回忆。
制度教育,法律先行。有不少网友建议适当提前未成年人的刑事犯罪年龄,细化法律条文。且不说建议是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完善制度教育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操作性高的应急预案配套体系。针对类似校园欺凌事件拟制惩戒教育制度,明确“红线”范围以及触犯成本,让孩子们时刻保持“红线意识”;另一方面,校园是社会的缩影,老师则是这个缩影中的灯塔。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及学习状态,及时的沟通与了解情况能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青少年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是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也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结合青少年的特征,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惩戒教育制度。重点就在于拿捏好度,“盐淡适中”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从心理层面来说,受害学生和施暴学生都是受害者,或多或少在心里层面都存在缺陷,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里疏导,能塑造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完整的人格。与此同时,家长不能抱着“唯成绩论英雄”的态度,应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底线意识与道德操守,学会尊重他人。说到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发生这样的暴力事件,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老是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借口袒护孩子,更不能因此而让孩子产生“我还是未成年,我不用承担责任”的惯性思维。
少些冷漠,多些帮助。当看到青少年被人殴打、辱骂时,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援手,多说几句,多问几句,也许就能避免一次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也能让一个孩子少受些伤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整治校园欺凌事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无论制度多么完善,法律多么健全,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发自内心的善待他人,帮助他人。严格的制度保障和思想教育双管齐下,才是整治校园欺凌事件的一剂良药。
校园欺凌心得体会 篇六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根据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团市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历时一年时间进行的调查表明:来自校外人员实施的欺凌最多,占76.8%,而来自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的侵害只占13.9%。实施校园欺凌最多的是校外人员,其次是本校高年级学生,最后是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
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欺凌简单地分为以下5类:
1.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
2.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
3.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
4.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5.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原因可能是,法律没有被充分认可也导致了校园欺凌的频频发生。侵害弱者是人类的天性,而社会道德的演化和法律的完善会制约、弱化这种以强凌弱的人类天性,使人类得以逐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而这种社会背景就导致弱小的在校学生成为缺乏制约的欺凌行为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