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教育心得体会三字经【通用6篇】
圣贤教育心得体会三字经 篇一
《三字经》是一本脍炙人口的儿童启蒙读物,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圣贤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圣贤教育注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三字经》中强调了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品德,这些品德是人们为了和谐共处而必须具备的。例如,其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导我们要以孝敬父母为基本准则。而“朋友违,道自悔,亲戚疏,友要谨”则告诉我们要以诚信待人,在友情和亲情之间要有所选择。通过学习《三字经》,我明白了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对自己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圣贤教育重视知识的学习。《三字经》中包含了很多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能够了解到道德准则,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相符合。而“水落石出,一把抓稳”这一句则让我了解到地质学中关于地壳运动的知识。通过学习《三字经》,我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最后,圣贤教育注重实践和应用。《三字经》中的每一句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它们都是在实际生活中得出的结论。例如,“人怀敬,必毋僭”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要越过底线。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则教导我们在不同情况下要有不同的行为准则。通过学习《三字经》,我明白了知识的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有将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总的来说,圣贤教育的经典之作《三字经》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它不仅培养了我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并教会了我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将会一直坚持学习圣贤教育的理念,用心体会《三字经》中的智慧,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
圣贤教育心得体会三字经 篇二
作为一本经典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重要的道理和智慧。
首先,我深深体会到了《三字经》中所强调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父母呼,应勿缓”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字经》中的每一句都在提醒我们要尊重父母,要明辨是非,要做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这些道理都是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强调和教导的,通过学习《三字经》,我更加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
其次,我通过《三字经》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其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有通过教育和修养才能成为真正的圣人。而“立志欲坚,欲求真”则教导我们要有追求真理的决心和毅力。这些道理启示了我要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我从《三字经》中学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论是“水落石出,一把抓稳”还是“勿谓言之不预也,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些句子都在告诫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要坚持自己的目标。通过学习《三字经》,我明白了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总的来说,《三字经》是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读物。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处事,培养了我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我将会一直铭记其中的智慧,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知识储备并不断追求进步的人。
圣贤教育心得体会三字经 篇三
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圣贤教育心得体会三字经 篇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记得5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并要求我背出来了,那时的我因为觉得简单,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所以作为一种乐趣来唱读的,但并不知道其中含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日积月累,我渐渐知道了三字经里有着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是说人应该首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增长见识,学习知识。读着这些内容,我不禁感到一阵阵脸红。我是爷爷奶奶的长孙子,所以爷爷奶奶比较宠爱我,只要我开口,要什么就有什么,所以我一直以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想到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我比较贪玩,还迷上了看电视,玩游戏……,每当父母要求我去学习、复习功课时,我都会感觉他们好过分,在剥夺我的快乐童年,我还会为此和他们大吵大闹,乱发脾气!想到这些,我真是无地自容啊!明白“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的意思后我才深深懂得,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自私,今后,我要改变自己,多体谅爸爸妈妈,多为他们着想,尽量少让他们为我操心。我还要自觉地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少操劳,多点时间休息!
以前,我总以为学习的机会还有很多,时间还很长,不必这么累这么认真地学习,现在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可以留着一些知识以后慢慢学。现在我才知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学习的机会错过一次就少一次,甚至错过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年少的时候不学习,到老了就没有什么作为。学习就如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不能为了玩而停下学习的脚步。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性的快乐,如果一味贪图快乐,就会无心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性的快乐,它能充实我们的头脑,能让我们知书达理……我们要学会做长久的快乐,“勤有功,戏无益”不就告诉我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的人是一定会后悔的吗!
《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在这样的经典诗文中,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洗涤。在这些精炼短小的语句中,让我明辨是非,学会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
圣贤教育心得体会三字经 篇五
《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必不可却的入门之书。据材料引见,《三字经》是中国近年来传布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丛书》。全文结构严谨,文笔天然流利,深入浅出,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很是适合背诵识记,百读不厌。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普遍流传而又言简意赅。
如今的每个家庭都只要一个独生后代,许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呈现都是家庭作风不良或教育不严而形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严格要求后代的重要性。此刻的独生后代有许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三字经》教育人们孝敬父母,友好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果我们的教育以身作则、从小学起,经常给孩子讲“汉代的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夏天为父母摇扇子,冬天以身体为父母温暖床席。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长辈,吃梨时挑小的,大的让兄长吃。那这个社会还会呈现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吗?
《三字经》作者具有不凡的归纳综合和言语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髓,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之意。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数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建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头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硕的知识。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是并非枯燥的说教,它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吊颈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结交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三字经》在结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给子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作者的立场是”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独一经。“他说世人留下许多金银财富给儿女,我呢?教育后代,唯有一册经书而已。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很附和现代观念。
解读《三字经》能让更多文化并不高的人也能理解文化,使文化通俗化。读完《三字经》,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认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涵养,弘扬正气。
圣贤教育心得体会三字经 篇六
以前有“三、百、千必读”的说法,这的意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必须读!
三字经的特点是三字一句,简介明了。别看它简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着生后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奥: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传统当中,有三派说法。一派,孔子的说法。他的说法是什么呢?就是后六个字“性相近,习相远”孔子认为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孔子的说法。换句话说,孔子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孔子置而不论(意思是他不说),留个悬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极深关系的荀子的看法。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的天性本来就是恶的'这是荀子的看法,他这个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我们看一个小婴儿生下来,他饿了就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很辛苦吗?他会管母亲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是不是生病了吗?都不会,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谈不上善良。
那么《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谁的思想呢?是“亚圣”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却不明确。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确意见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为人的本性是会变的,向孙悟空会72变一样,有时候是善,有时候是恶……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