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听课心得【精彩3篇】
外出听课心得 篇一
近期,我有幸外出参加了一场关于教育教学的研讨会,并且有幸聆听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课程。这次听课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堂课程的主题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首先,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活动中。接着,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彼此的思维火花,并且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鼓励学生们提出质疑,挑战传统的观念,并且通过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个创新设计的活动。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了许多独特而创新的作品。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这次听课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的关键作用。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展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外出听课心得 篇二
最近,我有幸外出听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课程,这次听课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这堂课的主题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他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和沟通,学会了相互帮助和支持。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这次听课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中的关键作用。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展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出听课心得 篇三
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上区继续教育面近授课程的一些感触,外出听课心得交流发言稿。这学期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找了区内的三个名师开课堂教学艺术的课程,时间是周四晚上。我本来没有报名,因为两点:一、很懒。二、有点自大,不思进取。这些年,学生、家长、同事的认可让我飘飘欲仙,骄傲自满的情绪日益膨胀,非学校硬性规定的听课任务,其它课我打死不愿意去听;教研的时候,我不是顾着睡觉,就是顾着台上讲话的人挑毛病;平时在家里,天天泡论坛聊八卦。
但是接下来发生了两件事促成了我去报名。一是我毕业念高中的学生跟我说他听某老师的课之后,觉得收获很大,他甚至说那感觉就像这辈子他第一次真正听到语文课。我听了之后受到很大的刺激,因为在一年前,这孩子跟我说的是:"老师,非常谢谢你,要没你,我的语文就没救了。"他本来是一个语文成绩中下的孩子,中考的时候,他的语文成绩在120分以上,我认为我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不可替代。二是我有个学生一周没回学校上课,我问他孩子要不要老师给你补习一下,结果学生说:"老师我其它科可能要补习,但语文不用,教材全解上的东西比你上课讲得还详细。"旁边有个学生附和着说:"对的,老师讲课的套路无非就是导入、检查字词、介绍作者和背景、整体感知、探究文本、布置作业,跟《三点一测》上一模一样,一看就懂。"学生的话让我再次深受刺激。
我很爱的我学生,他们认可是我最大的虚荣,发言稿《外出听课心得交流发言稿》。我可以接受别人说我胖说我丑说我蓬头垢面说我幼稚天真冲动无知,我惟独不能接受我的学生说在我的课上学不到东西。我开始觉得我的语文教学是有问题的.,我反问我自己:
1如果我的学生在我的身上只是学到干巴巴的应试技巧,从来不曾在语文课上喜悦过、激动过,我从来没有
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任何影响,那我的工作有何意义?
2在《三点一测》《状元学堂》《中学教材全解》…满天飞的今天,我的课堂对孩子们有多少吸引力?
3、我能接受学生对我喜欢仅是因为我的年轻、活泼、和他们打成一片,而非因为我的学识、才华、我对他们潜移默化的素养熏陶么吗?
我知道,我需要走出来学点东西,改变自己的状况了。
所以,到了区里名师开课的那个周四,我强迫着自己下完班不玩游戏、不上网,老老实实跑去教育发展中心听七中的名老师弓延红讲课。她开篇谈到她的教学追求是给他们参考书上没有的;让他们寻求到参考书上所有的;让他们充满喜悦、激情、幸福地获得。然后将她精彩的设计都给我们讲了一遍,我边听边无比汗颜。我以前我总认为自己的课是有深度,是能给带给学生东西的,但一对比,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
比如说同样是《我的叔叔于勒》这个文章的设计,我是这样的设计的:先从情节和对于勒的称呼入手,引导学生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盼、赞、遇、避中,从"流氓"到"流氓"的评价轮回中得出了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势利、冷酷、吝啬、虚荣。再引导学生认识被金钱异化的亲情
而她的设计是这样的:前面也是让学生从情节和称呼入析,感知菲利浦夫妇的势利、冷酷、吝啬、虚荣,再引导学生认识被金钱异化的亲情。但是她接着追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一、如果从背景入手,将他们的名字改为"一家之父母"再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反复研读文本的细节,读出了菲利蒲夫妇是"在贫困的生活中为难的父母,无奈的父母,一切为了孩子的父母。"在学生沉浸于对人物另一层认识的喜悦的时候,她再抛出一个问题:"那从"我"入手,再看看呢?说不定菲利普夫妇又有不同的面貌哦!"学生再次沸腾。继续研读文本,解读出在"我"这个人物的背后,体现着作者对温暖人性的呼吹,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更为客观:"同情他们的处境,体谅他们的逃避,但不赞成他们的冷酷--他们太自私而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