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优秀6篇)
《红楼梦》读后感 篇一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震撼和感动。《红楼梦》以其丰富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和行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贾宝玉是一个善良、敏感而多愁善感的人,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真情的珍惜让人深受触动。林黛玉则是一个独立、聪明而又忧郁的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忧伤和痛苦,但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这些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他们的命运和情感产生了共鸣。
其次,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红楼梦》以贾宝玉的成长为主线,通过贾府内外的各种事件和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展现了一个庞大而繁复的家族的兴衰和人生百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每一个情节,使得整个故事情节连贯紧凑,读起来让人难以放下。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和遭遇都让人动容,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时流下眼泪。
最重要的是,《红楼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小说中的贾府是一个充斥着虚荣、贪欲和腐败的地方,贾府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都充满了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人性的扭曲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的剖析让人深思。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深刻、情节引人入胜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洞察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也对美的追求和真情的珍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红楼梦》将会一直影响着人们,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读后感 篇二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丰满而多样,她们各有特点,塑造了一个个独立自主、聪明睿智的女性形象。例如,林黛玉是一个情感丰富、聪明敏感的女子,她对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命运充满了疑惑和忧虑。她对美的追求和对真情的执着让人动容。另外,薛宝钗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心机深沉的女子,她通过巧妙的手段和智慧的头脑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这些女性形象都具有独立自主的个性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然而,尽管这些女性形象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和智慧,但她们的命运却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她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是被迫接受封建礼教和家族的安排。她们的命运和幸福往往取决于她们的出生和地位,而不是她们的努力和才华。这让我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和不平感到深深的痛心。
通过阅读《红楼梦》,我对女性的地位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尽管女性在小说中展示了巨大的智慧和魅力,但她们依然受到封建社会的束缚和限制。这让我深感女性的命运受到了不公和不平等的对待。然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依然令人敬佩和钦佩,她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展示了女性的力量和魅力。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深刻、情节引人入胜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女性命运的思考更加深入,也对女性的智慧和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红楼梦》将会一直影响着人们,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读后感 篇三
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读《红楼梦》。当时我12岁,在城关中学上初一,吴晓冰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她的言传身教令我如沐春风,使我对语文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那年寒假,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阅读一本名著。
我的母亲,对我有着重要影响的又一位女性,她从不吝惜给我买书钱,即使那时家里并不宽裕。她带我到书店,我在书架前徘徊了很久,终于挑了一本《红楼梦》,彼时在我年幼的心中,《红楼梦》是一本最的名著,更何况它的价格,在四大名著中也是最贵的。
但一个12岁的孩童,想要读懂红楼梦,并非一件易事。果然翻了几页,我就读不下去了,开篇讲的神话故事,绕得我云里雾里,并不熟悉的表达方式,令我懵懵懂懂,不肯再读。
但也就是因为家里并不宽裕,没有其他的游戏方式,过了几天,只好重新拿出来再读,跳过晦涩难懂的部分,这一次我很快被它所吸引。我不得不承认,那种吸引首先是豪门大户里的富贵生活对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女孩的吸引。书中写到的每一处院落,每一件华服,每一道美食都令我神往。做法考究的茄鲞,刘姥姥夹不起来的鹌鹑蛋,宝钗送给黛玉的燕窝,宝玉挨打之后想吃的小荷叶小莲蓬的汤,贾母嫌太油腻的鸭子肉粥,宝玉给晴雯留的豆腐皮包子,秦可卿病中能吃得动的枣泥馅儿的山药糕,不胜枚举,给了我一场想象中的美食盛宴。
也想在大观园中分得一处院落来住着,闲时串串门子,拜访好友,吟诗作赋;也想拿手帕拢一包花瓣,枕在落花纷纷的石榻上浅睡;也想在飘雪的琉璃世界,和一众好友围炉烤鹿肉,饮温酒。我像初进贾府的林黛玉,小心翼翼地揣摩各类人物的心境;也像刚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贪看富贵人家的一饮一食。书中仍有些不能理解的文辞和欣赏不来的诗词,不妨碍阅读,便暂且割下。
日复一日,很快《红楼梦》就被我读完了,每每合上书,只觉唇齿留香,舍不得束之高阁,于是我开始了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这一次阅读,我不是从头到尾细读,乃是随性所至,翻到哪一页便从哪一页读起。读熟了之后,心里想看哪一段,就翻到哪一页。记得那时最爱读的,是宝玉同黛玉吵架,老妈子同小丫头吵架,当姨娘的排揎当小姐的,当主子的掌掴当奴才的,当老子的教训当儿子的,当丈夫的要杀当媳妇的,当主母的陷害当姨娘的。品之如饴,嚼之有味。尤其是探春和宝钗在荣国府兴利除弊,撑起贾府改革事项那一节,引发各类矛盾冲突,更是百读不厌。
后来随着年龄增加,学识增长,阅历丰厚,书中那些不懂的词也懂了,不能欣赏的诗句也能欣赏了。于是就特别爱读书中所写到的诗句,它们或长或短,却都和人物性格命运息息相关。_中,群芳夜宴,众人占花名儿,宝钗抽到牡丹,签曰“任是无情也动人”,不就是宝钗这个“气一暖,就吹化了”的冰雪美人的注解吗。湘云生日,宝钗替她张罗请众人吃螃蟹赏菊作诗,黛玉《问菊》中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不就是她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写照吗。
香菱学诗时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这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似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短短一句,就道出了诗歌的说不出来的好处。语文课上解析再多,不如原句精妙无双。宝钗进入大观园,黛玉对她一直很冷淡,后来宝玉觉察到黛玉对宝钗的态度转好,用《西厢记》里的一处戏文问黛玉道“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借用“举案齐眉”这个典故说明每每只是孟光对梁鸿尊敬有加,何时梁鸿也能对孟光举案齐眉,把钗黛之间微妙的小儿女的心思一语道中却又未曾戳破,比直言问她几时接纳了宝钗强上千百倍,黛玉不仅不恼,还称赞说“这一句原问得好,你问得也好。”
再后来,年岁增长了些,对书的理解也更深一些。我开始懂得黛玉和宝玉从未互相说过一句喜欢的爱情更加纯粹而彻底;也开始理解黛玉非死不可,而宝钗对于自己即将嫁给宝玉这件事只能暗自垂泪,我知道他们三人的爱情悲剧正是身处这座院子带来的悲剧。繁琐华丽的高门大户像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旗袍,早已腐朽了。我儿时所理解的作者曹雪芹的辛酸泪与荒唐言不过十分之一。
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足了,娱乐方式丰富多样,电子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处在终端的我们如上瘾一般一条又一条的刷新消息,却静不下心来去一遍又一遍阅读同一本书。我十分怀念那个坐在小小的房间里心无旁骛翻阅一本书的小小的自己,那是生命最虔诚的模样。
《红楼梦》读后感 篇四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点曹雪芹绝对不同意。
红楼女子个个美丽,这不是他们的特别动人之处,个个有才华,这才是曹雪芹要讲的重点。
大观园里起诗社,颇有兰亭雅集之韵,这里面最耀眼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论文采,二人不分伯仲,不同在于林黛玉的生命里,诗是万万不可缺少的,于薛宝钗却不尽然。黛玉的文字全部是个人生命的表达,宝钗的诗作无一例外是经世致用的指导。黛玉夺菊花诗魁,宝钗就来一首咏螃蟹绝唱。黛玉的《葬花吟》一字一滴血,宝钗的《海棠诗》几乎可以作为人生坐标。林黛玉重建桃花社,薛宝钗的柳絮词就是她个人价值观的直白表达。二人合体共用一词一曲,双双登顶女主宝座。论外貌神韵、综合素质实力,其它的人物都要逊色一筹了。这里面的核心支撑就是二人在文化上和众人的距离。
红楼女子第一梯队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之所以是第一梯队,恐怕二人文化上的优势是重中之重的。
再看第二梯队,这里面的人物包括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和妙玉。
元春同样才华横溢,血缘上,她是宝玉的大姐,文化上,她是宝玉的启蒙老师。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的文采把靠文化吃饭的那些个酸腐相公们秒成了渣。小说老是在讲宝玉不喜欢读书,不求上进,一副草囊饭袋的样子,这一回算是贾宝玉的正传,给他平反了,是曹雪芹的春秋笔法罢了。读者正叫好,元春省亲夸完宝玉果然是进步了之后,就将他的题联一一作了修改。这里至少有一个用意就是为了表现元春的文采是高于宝玉的,如此也就呼应了小说开篇说:
“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
小说虽然没有突出探春的文学才华,但她在书法上的造诣在众姐妹里是最好的,尤其是她的理家之才还有家国情怀,那个年代对于女子的称谓加个“小”是很正常的,但探春显然不属于这一类,她是实实在在的“大女子”。探春赢得人的敬重,就得益于她的“才具”。
史湘云在文学水平上是可以比肩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她得曹雪芹偏爱,实在没有给她什么像样的缺点,十二钗里,她的读者缘极好,几乎没有谁讨厌甚至不喜欢这个姑娘。海棠诗,探春做得稍有吃力,宝玉干脆弄了个磕磕巴巴,湘云一来轻松两首,把宝玉都惊呆了。每次诗会,史湘云都是最积极的那个,她和黛玉中秋联诗,黛玉每有奇句,她必定要压一头才罢,读者却不会认为她要强,只会觉得她太爱作诗还有这样的活动,而且更突显她性格的可爱。湘云最出彩的几处无疑都是她大展才华之时。
妙玉是十二钗里的异数,妙玉是黛玉的一个分身,高洁孤僻比黛玉更甚,文采上,她只有一次展示,就是76回的中秋夜联诗,她对黛玉湘云的联诗给予了认可,却认为太过悲戚,于是妙玉续诗将此诗气氛来了一个大反转,由悲戚转为岁月静好了。妙玉面对黛湘完全是长姐对待小妹的态度,很有长者训导幼者之感,而且黛玉湘云对妙玉十分的佩服,说我们守着这样的诗仙却不自知。妙玉列十二钗第六位,是因为她完全不是四大家族之人,感情上,她与宝玉的关系比前几位也远得多。
十二钗里的第三梯队是迎春、惜春,迎春善弈,惜春的笔墨丹青是最好的。虽说二人在诗词上比不上姐妹们,也没有什么大才干,但是每次诗社,迎春惜春定韵做裁判,没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是不行的,加上黛钗湘探等人太过光芒万丈,显不出罢了。
巧姐从头至尾都是一个小孩子不细说,凤姐不识字,曹雪芹写她所费笔墨超过黛玉宝钗,而且她的出类拔萃的治家能力哪一个不佩服,就因为不识字,她就落到了第十位。李纨是能作诗的,只不过文采略逊,李纨孀居能入列十二钗,她出身书香绝对是她的加分项。论美丽和头脑清醒,秦可卿在十二钗里都是佼佼者,但对于她文化学识,根据她的出身,大概率和凤姐差不多,而且秦家也谈不上书香。秦可卿在私德上有失,对于她的学识曹雪芹一字不提,甚至不给于她文化上的认可。
金陵十二钗的排位遵守一个原则,就是和宝玉感情纠葛以及血缘的远近为标准。可是曹雪芹可能是潜意识,更可能是故意,让贾宝玉用心的程度,就是这个女子的文化水平的高低为依据。金陵十二钗的排位可以看作是一个文化水平的排座次。这在《红楼梦》所处的那个物化女子的时代是极其不容易的。
读者读红楼,对于读书爱书和不读书不爱书的女子,曹雪芹所给的待遇截然不同,延展到小说里,体现在贾宝玉所敬所爱的程度与之一脉相承。
《红楼梦》读后感 篇五
“开篇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一句话
点明了《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界的地位,在《红楼梦》中,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宝黛钗三人的爱情纠葛。
在这段感情中,大家可能会觉得最受伤的是林黛玉,明明她和黛玉是郎有情妾有意,凤姐也希望她和宝玉成亲。而她却在宝玉成亲之日含泪而终。实在可怜。对于林黛玉的死,我是惋惜的。但是,我是作者的话,我也会让林黛玉这样死去。为什么?
第一,大家都知道,贾宝玉的前身是赤霞宫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仙草。前世,神瑛侍者用水救活了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就像来世用眼泪来报答这个神瑛侍者。所以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多愁善感的,动不动就落泪,这一切是有原因的。等林黛玉的恩报完了,她该流的泪流干,她自然要回归天界,没有再留在人间的道理。
第二、在宝玉成亲之日,还有一个人也死了,那就是贾府的靠山——贾妃贾元春,她的死无疑是为后文贾府抄家做铺垫,想想,那时若是贾府抄家了,林黛玉一个弱女子又会是怎样的结局?探春远嫁,迎春嫁给了孙绍祖后被虐而死,惜春做了尼姑,整个贾府就黛玉一个姑娘了,我想那时,黛玉的结局也不会比现在好太多。趁着现在贾府还没有倒台,死了还有人,有钱给她料理后世,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说完了黛玉的结局,我们再说说谁支持宝黛姻缘。第一个便是贾母了,从“一对小冤家”,“两个玉儿”可以看出,贾母是支持“草木前盟”的。而且,贾母并不喜欢薛宝钗,贾母喜欢机灵的活泼的,像凤姐,黛玉,宝玉。而薛宝钗的性子恰恰相反。其次,贾母也批评过薛宝钗。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一行人去薛宝钗房中游览时,贾母的话中表达了一个意思:一个年轻姑娘的屋子,如此素净,让我们这些老婆子无地自容。但她并没有明确的表达出来,而是把事情推到了王熙凤头上来,说她照顾不周。但后来因为王夫人,薛姨妈的干涉,和林黛玉身体的原因,此事就此作罢。(此是后话)
第二个便是王熙凤了,其实,王熙凤支持“木石前盟”跟贾母有些关系。那就是她要讨好贾母,贾母对林黛玉那么的宠爱王熙凤不会看不出,所以也跟着贾母,支持“木石前盟”。但我觉得更大的是因为利益,王熙凤手里紧攥着管家权,利用这管家权,王熙凤明里暗里敛了多少财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倘若薛宝钗成了二少奶奶,加上王夫人的支持薛宝钗,这管家权归谁可说不准,薛宝钗那么精明能干,身体有那么好。可若是林黛玉成了二少奶奶,这管家权王熙凤便可以攥紧。林黛玉不会管家,且林黛玉体弱多病,也无法管家。这自然而然的由王熙凤继续管家。但无论是因为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王熙凤也不喜欢薛宝钗。纵观全书,王熙凤很少和薛宝钗有过交集,也不曾开过薛宝钗的玩笑,她们之间始终有隔阂。王熙凤也评价薛宝钗说:“不关己事不张嘴,一问摇头三不知。”反观她和林黛玉,关系就亲密很多,不然她也不会说:“既喝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这话明摆着是支持宝黛婚姻,就连兴儿也说:“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但影响宝黛姻缘最重要的一点是——贾元春!贾元春是贾府的靠山,又是宫里的贵妃,说的话自然有分量。她在端午节礼物上就有玄机——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礼物是一模一样的,这不明摆着是赐婚薛宝钗和贾宝玉吗?有人说,是元春不喜欢林黛玉,喜欢薛宝钗。实则不然,在元妃省亲的时候,大家作诗的时候说了:“终是薛林两位妹妹与众不同!”再就是元春赏赐龄官,这表面上是赏赐龄官,实则是暗赏林黛玉。史湘云也说了,龄官也说了,龄官像林黛玉。再看元春送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礼物:宫扇两柄,红麝香串两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咱们重点看凤尾罗和芙蓉簟。“凤”,大家想想林黛玉住的地方的匾额是什么?有凤来仪啊!而“芙蓉”又不得不说另一个人——晴雯。晴雯死的时候,丫鬟们哄贾宝玉说晴雯去做了芙蓉花神,贾宝玉又写了《芙蓉女儿诔》,但大家都知道“晴为黛影”。这一切都暗示了,原本贾元春赏赐,黛玉和宝玉的是一样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王夫人调换了礼物。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古代封建制度严酷,不可能出现调换赏赐的现象。但话又说回来,即使王夫人调换了礼物也不会怎么样,即使被人发现了调换赏赐,贾元春是她的女儿肯定会帮着母亲说话,这件事也会不了了之。原著中说过,让贾宝玉去谢恩,在谢恩的同时,贾宝玉肯定会和元春说起赏赐事件。元春自己也是个苦命人,年纪轻轻就入了宫,她的爱情是悲哀的,是没有选择的。而贾宝玉是有选择的,他的心上人就是林黛玉,元春不会看着自己的弟弟娶他不爱的人。所以赐婚之事再无后文。贾母在清虚观打醮时,也用“宝玉年纪小”而搪塞了张道士的话。
不管怎么样,黛玉于宝玉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我相信,这也是她最好的归宿。爱情是美好的,幻想也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忍的。但在我相信,终有一世,他们会终成眷属。
《红楼梦》读后感 篇六
文章的标题的苦和酸字要注意,曹公不光写著作时严谨,标题也有意思。苦尤娘,谁苦呢,王熙凤,为什么要苦尤娘入大观园。我们在书里面很清楚的知道凤姐儿是个了不起的人,是一个狠毒的人,在贾蓉像贾琏献计时,这一小段“自古道欲令智昏,贾琏只顾贪图二姐美色,听了贾蓉一篇话,遂为计出万全,将现今身上有服,并停妻再娶,严父妒妻,种种不妥之处,皆置之度外了”可以知道王熙凤不可能是那种所谓的贤良之人,至少是不愿意贾琏在外面眠花宿柳的,不知道是不是应了那句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句话,总之却是真的给尤二姐买了一个房子,借给大爷办丧事的理由和尤二姐在一块。
可纸里包不住火,还是被凤姐儿注意到了,这可不得了了,真是惹了不该惹的,凤姐那个气,在第六十七回可以发现,当然这里不再描述,因为这第六十八回更更精彩,你既惹了我,我得想个什么法来收拾尤二姐,且不会对自己名声有所影响。我得把尤二姐给弄进来,来好好收拾,贾琏可管不着,因为贾琏现在又不在了。
所以凤姐儿带着平儿,兴儿几个来了尤二姐所住地,尤二姐只得赔笑行礼,凤姐儿的厉害之处呢在这里可不会发火,相反使自己软下来,让尤二姐感到凤姐受了委屈,不是那种厉害见不得再娶妾的人,贾琏错怪凤姐儿了,“真心实意”的把尤二姐带回了贾家,请注意凤姐儿给尤二姐准备的房子是按照凤姐自己的来,是一样的,大家可别以为王熙凤怎么这么贤良,连房子都可以准备的一样的,王熙凤真的厉害,先不发作,还把自己的丫环给了二姐那伺候,名叫善姐的,这里又要真的曹公所用的名字有的是谐音,有的是反义,这里的是第二种情况,善姐这丫鬟可不善的,尤二姐此时入了园子,得了这个住所,又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所。谁知三日之后,丫头善姐便有些不服使唤起来,二姐因说“没了头油了,你去回一声大奶奶,拿些个来”,善姐儿便道“二奶奶,你怎么不知好歹,没眼色?”后面说的就没列举了,看到这里,我们便能发现一个疑点,丫环是可以对主子这样说话的?贾府的规矩如此之严,真真是丫环自己对二姐不耐烦?善姐是王熙凤派出去的,她对二姐的态度其实是王熙凤自己的态度,哪个丫环可以对主子动手动脚的,除非是这个主子在这个环境不得势,王熙凤虽然用好话哄骗二姐入园,打的算盘确是恶毒的,善姐可不会对二姐好,且王熙凤管家非常之严,可不可能自己看中谁,丫环不按她的.意思做,这我们很明显看出来了,哈哈,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在善姐给二姐送饭是早一顿,晚一顿的,王熙凤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这么对付她,凤姐可隔上五日八日就来二姐这里,和颜悦色的,说“倘有下人不到之处,只管告诉我,我打他们”又骂丫头媳妇们,真真精彩,明明自己授意,却来装好人,尤二姐可是老实人,被凤姐这么一表现,不光不告状,还帮丫头们掩护,真真是醉了!
下面更精彩的来了,王熙凤这是不怕闹大了,她让旺儿和张华联系,这个张华就是以前和二姐许了婚的,后贾珍他们给了点钱就强制退婚,现在王熙凤什么心思的,主动联系张华,让张华去都察院告,把事情弄大,反正凤姐自有办法停息,凤姐儿科不这么容易的放过贾珍他们,去宁国府那里大闹了一回,真真精彩厉害极了!在这种情况还说自己为了他们搞出来的事,对尤氏他们说少不得偷把太太的五百两银子拿去打点,在这一回的前面王熙凤确实是拿了银子,可是是三百两,这凤姐的心思不难猜了,真厉害啊,一点亏不吃,而且理在凤姐这,尤氏吃了亏也不能怎么办。且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尤氏在王熙凤眼里可真算不得什么,她对尤氏所说的话可一点客气都没有,当着小丫头的面,又啐尤氏,又搬尤氏的脸,又拉又撒泼,直接说出这么“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敢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里嘴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这话时多么的狠,多么锥心,把往日情面都不顾了,直接把尤氏说哭了,这么大的人,在丫头儿子的面前,可真丢人,可她自己又不站在理的边,能怎么办,忍着呗。
这凤姐气撒了,又来说自己是着急了才这样,希望尤氏理解,又说自己如何如何不容易,尤氏本来就没有注意,就希望凤姐帮忙,说出不会白白亏了王熙凤五百两的银子,王熙凤这是够狠。
这酸凤姐的话题就说到这,还有一个问题可以看出来,贾蓉和王熙凤的关系可不正常,贾蓉自己打自己骂自己又磕头又求饶的,凤姐心都软了,竟然对贾蓉有这么一小句,凤姐把脸却一红,眼圈儿也红了,似有多少委屈的光景,后面的凤姐瞅了贾蓉一眼,啐道“谁信你这......”这句话有没有觉得像是情侣之间吵架时的情景?女生对男生所说的话?
酸凤姐大闹了一回,就回去了,竟然对尤二姐说如何事情的严重,自己如何的打听,须得如此如此,方保的众人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