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教学心得(经典3篇)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教学心得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接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将数学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对于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非常有效。
首先,我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教授比例时,我会给学生一些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计算不同商品的价格比较和折扣比例。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物体或场景,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和景物,发现其中的几何图形。我还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物体,让他们通过测量和观察来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法地解决问题。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我们也应不断探索和研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教学心得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接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对于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非常有效。
首先,我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相联系。在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与食物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计算食物的比例、配方和折扣等。通过这样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且对数学产生兴趣。
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践。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物体或场景,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和景物,发现其中的几何图形。我还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物体,让他们通过测量和观察来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我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法地解决问题。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我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我们也应不断探索和研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教学心得 篇三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教学心得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
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