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书心得【优选5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书心得 篇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语文教育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我深知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教授语文知识。近日,我读完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课文与语文的关系。作者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教授课文的内容,而忽略了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然而,语文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课文内容。
其次,这本书对于语文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择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引导讨论、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也应该注重质量和适用性,不能仅仅追求教材的新颖和热门。只有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
最后,这本书还对于评价与考核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功利化,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与考核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如作文、口语表达、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通过阅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我也意识到语文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庭共同合作。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出优秀的语文人才。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书心得 篇二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语文教育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最近,我读完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语文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作者认为,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注重质量和适用性,不能仅仅追求教材的新颖和热门。只有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教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作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教授课文的内容,而忽略了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课文内容。可以通过讲故事、引导讨论、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这本书还提出了评价与考核的问题。作者认为,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功利化,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与考核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考核,如作文、口语表达、小组合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通过阅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我也意识到语文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庭共同合作。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出优秀的语文人才。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书心得 篇三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一书,引起了我对语文教育的思考。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传统的课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语文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传统的课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的思考和参与。而《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作者强调了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进行思考、讨论和创作。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此外,传统的课文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缺乏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强调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此外,《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还提出了注重实践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传统的课文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操作。而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写作、演讲、阅读等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和成长。
通过阅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我对语文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我相信,通过这些改变,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乐趣。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书心得 篇四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读书心得 篇五
说起语文,就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而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它是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要讲求实用性。所以我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提出来的“关注语用,言意兼得”的研讨主题,我听后内心是澎湃的,非常赞同,这一举措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受益匪浅。那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呢?
教研室推荐的读物《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从理论的高度,从实践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怎样才是“教语文”,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一条可行的路。这本书指出言意兼得,就是语言文字和课文思想内容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通过研讨,我们发现课堂的“言”、“意”兼得应从词语品味中、段落结构间、词语推敲时、思维记忆里去追寻。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关注言语本身,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感悟语言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在领悟“意象、意境、意蕴”的同时,关注语言表达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从而领略到文本中融合的言和意。
附:言意兼得理论体系下的《爱如茉莉》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生活中平淡却深厚的爱的情感。
二、学习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三、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
学习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
评: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准确地反映出语文本体性任务与人文教化任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认识细节,描写品味真爱
在教学第九小节时,认识描写细节好处。出示两段文字对比朗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你感觉哪一段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1.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直手机握着,妈妈的手都扶在床沿边睡着了。
2.妈妈睡在病床上,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都负载床沿边睡着了。
读这段文字,体会课文表达的爸爸妈妈之间的真情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把父母之间的这种申请具体细腻的表达出
来的?
这两段话写的是同一个情景,但是表达效果却有很大的区别,第一段话加上妈妈恬静的微笑,这个细微的神态和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这个细微的'动作,咱们将这个平平淡淡的情景写得不平凡,从而能活灵活现的描写出爸爸妈妈之间深厚的情感,让人对这个画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
出示:细节描写的对象是比较细小的,描写手法是比较细腻的,但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点燃环境气氛发展故事情节,可以起到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前面围绕着核心概念细节描写的认识,精心设计了四步指导过程,先是通过两段文字的比较认识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但是通过交流学生的认识体会,然后通过朗读回到具体的语境中,深入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最后再进行总结,是细节描写的定义及加深学生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没有简单的要求学生画出哪些是细节描写,而是将细节描写的认识与表达效果的体会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言语兼得的关系。
(二)、接下来请学生找出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爱如茉莉?请圈出课文中其他的细节描写,做好批注说明其表达效果。
经过前两步的指导,学生对什么是细节描写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特别有阅读方法及教学目标,不应该只停留在认识,而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认识到会运用,必须有一个实践操作的步骤。
(三)、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阅读方法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关注细节,并尝试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这堂课,由于教学目标和重点非常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阅读方法的教学设计的,因此师生的总结就很自然的围绕着课文中学到抓住细节描写进行阅读的方法展开。
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阅读中发生的感人故事,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神态…..去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读中感悟,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知道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真正感受到“爱如茉莉”。
当我们从文本解读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方法学习式的教学模式,也会感到知识的储备和掌握情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为了能够真正落实好“关注语用,言意兼得”,我会潜心研究这套理论体系,扎实推进自己的语文课堂中,并带动我校更多的语文教师做好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