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学校参观心得【经典3篇】
课改学校参观心得 篇一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所课改学校,深受教育理念的启发和教学模式的冲击。这所学校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和积极的教学氛围而闻名于当地。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巨大影响。
首先,这所课改学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参观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并没有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课,而是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他们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分配任务。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们不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还能在小组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课改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参观中,我发现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设有多个实践基地,如实验室、图书馆和艺术工作室等,供学生们进行实践探究和创新实践。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研究,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和社团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
最后,课改学校强调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授课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们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们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课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课改的教育模式将会在更多的学校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机会。
课改学校参观心得 篇二
近日,我参观了一所课改学校,对其教学模式和学生表现深感震撼。这所学校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而闻名于当地。在这次参观中,我深切领悟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影响。
首先,这所课改学校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并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他们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和分配任务。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课改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参观中,我看到学校设有多个实践基地,如实验室、图书馆和艺术工作室等,供学生们进行实践探究和创新实践。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实践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课改学校注重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在参观过程中,我注意到教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授课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们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们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课改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课改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我相信,这种课改的教育模式将会在更多的学校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机会。
课改学校参观心得 篇三
在十一月秋高气爽的一天,田稻中学百余名老师乘车来到了“桃花源里的城市”—常德。因为有亲人住在这里,我对常德并不陌生。再次来到这座熟悉的城市,我感觉十分亲切。但是在这里深入一所学校听课、学习还是第一次。
在一个薄雾笼罩的清晨,老师们早早起床,准备好听课本,步行到了常德五中的校园。从马路上转入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路两边墙上的汉字演变图:从甲骨文发展到铭文再到各种体的书法形式。这是在给学生无声无息地渗透汉字演变的知识,汉字是很美的文字,每天孩子们从这条路上进出校园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中国汉字的历史,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再往里看,一座大气的教学楼矗立在面前,三四层楼高的粗大柱子支撑起一条宽阔的道路供师生出入。柱子下面展览了学生的剪纸作品。红艳艳的剪纸精致漂亮,显示出孩子们的心灵手巧。终于走进了这座城市里闹中取静的中学,三栋教学大楼呈直线排列,每栋之间有宽阔的空间,特别是中心广场上,还有一块黄褐色的景观石,上面用红色的阴文书有费孝通的几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什么意思呢?初见之时,我不太理解,这几句话和这所学校有什么联系呢?其他学校的标语,诸如: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能明白。但这几句似乎和学校无关的话为什么会被摆放到一所学校的中心位置?很快,我找到了答案,那是在听了常德五中何晓明校长的办学报告之后明白的。
我们几个英语老师选择了初一、初二的两个班听课。还没进入教室,发现学生都是六个人为一组相对而坐,这样更利于小组活动时的对话和讨论。课堂中,英语老师使用了一样我们都没见过的设备播放听力,让在座的各位老师都羡慕不已。有了那支像录音笔一样的东西,我们可以不再那么被束缚在讲台上,而能走下讲台在学生之间巡视,随时检查他们的听力完成情况,真的很方便啊。希望田稻中学也能给英语、语文老师配备这么好的教具。在听了第一,二节英语课之后,我们参观了大课间活动,广播操、兔子舞和感恩操与田稻中学的大课间并无二致,但最后一个环节,常德五中的学生们共同舞出了一段太极扇,近千人一起打开扇子时和空气摩擦出的风声令人激动。太极优雅飘逸的动作令我神往。一个字:美。这里果然与众不同啊!
终于到了听校长报告的时间了,我很想知道费孝通那四句话之于这所学校的意义何在,希望能从何校长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在报告的开头,我们了解了常德五中的历史,让我惊讶的是何校长竟然在这里工作了十五年时间。他放弃了调动升迁的机会,一直苦心,潜心,静心地在这片校园上耕耘,守着这片天地,究其原因是为了在五中这
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教学理想,贯彻自己的教学理念。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思考者和实践者,批判者和建设者。不断的学习是思考的基础。何校长说,在中国办教育需要为建设现代化服务,更需要创新。教育的本质要落在人的和谐发展上,我们应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人生的和美幸福,这解释了“各美其美”这句话。“美人之美”是什么意思呢?那便是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可以帮助的人实现他人人生的幸福和美。做到了前两点,即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报告中,我不仅找到了这四句话的.释义和教育的关系,听到最多的词便是“人文关怀”,“人文底蕴”等等。一所学校需要有她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全校师生在长期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思想体系。不同的学科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课型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以不同的学校也会有不一样的校园文化。归根结底可以浓缩成八个字:上善若水,和而不同。
在何校长的报告中,我最喜欢他对老师的定义:我们只是埋种子的人。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只是在他们人生的萌芽阶段做了些启发的工作,至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成长需要靠他们自己。我们只求在埋种子时做到问心无愧,便对得起“老师”这个名称了。
套用何校长的话:任何学校的发展都在路上,任何校长的发展都在路上,任何老师的发展都在路上。我们都在路上,这条路上也许有坎坷不平,我们把职业当事业,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这便是一条“和”、“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