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通用3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篇一

在《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的力量,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书中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了解到,改革开放的初衷是为了让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中崭露头角,为国家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发展机会。通过引进外资、开展对外贸易、建设经济特区等一系列措施,中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变革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舞台上立足。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过去的中国社会以农村为主体,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城市人口。这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然而,改革开放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使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通过这些变革,我认识到社会结构的调整是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发展。

最后,书中提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许多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然而,改革开放也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外来文化的引进,使得中国文化不再封闭于自身,而是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通过文化的多元化,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提升,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通过阅读《静悄悄的革命》,我对改革开放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革命并不一定要有血腥的战争和动荡的社会,它也可以静悄悄地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来改变社会和国家的面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的发展感到自豪,也深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篇二

《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改革的思考和启示。通过对书中所述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的了解,我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在读书过程中,我被书中所描述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所震撼。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社会结构的变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国家发展,而通过各种创新和改革措施,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让我明白,改革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只有勇于改革创新,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浪潮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时间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然而,改革开放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提升,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这告诉我们,改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变革,也包括文化的变革。只有保持文化的开放和多元性,才能使一个国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书中提到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带来了城乡差距的加大。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然而,改革开放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使他们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通过这些变革,我认识到社会结构的调整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发展。

通过阅读《静悄悄的革命》,我对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改革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革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变革,也包括文化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使国家和社会保持活力,实现长期的繁荣与发展。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将以改革的精神为动力,勇于创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篇三

【引言】《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你是否看过了呢?关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该怎么写呢?大学网小编为您提供几篇相关的读书心得,以便于您的写作。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从教十几年来,上了若干节课,听了若干节课,一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困扰着我:低、中年级的课堂“闹哄哄”,只要老师提一个问题,绝大多数的孩子把手举得高高,当老师提到某位孩子时,班级里就传来一阵叹息声。而高年级的课堂是“静悄悄”。教室里能自主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同学很少,有少部分的学生有想法,却不愿交流,另一半同学表现出观望、漠然的态度,那神态让人看不见他想交流的意愿。这样寂静、沉闷的课堂,让我茫然,疑惑......

直到我手中拥有《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才解开了多年的困惑。造成这一现象有若干原因,诸如班级人数、一统化教学形式、讲究效率的课堂等,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过分追求虚假的主体性教学。教师应当摆脱那种在讲授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教师可以从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而转变为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师”,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师”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静悄悄的革命》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像这样的精辟之言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一到课间,老师就会互相抱怨自己班级的学生不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公开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桌上摆放着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想着自己该说些什么话,该怎样把学生引到自己的教案中来,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预设的答案,我们心里就很急,一急就随便给孩子找个借口让他坐下,或者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还美其名曰:“你是这样认为的……”,课堂上,学生始 终被 老师牵着走,所以长期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就容易陷入一种“齐步走”的框框中。 左滕学 先生说:“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的确,老师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孩子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只有教师俯下身子,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取得教学相长。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这种以倾听为基础的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就是佐藤学先生所言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佐藤学先生认为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师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与每个学生应对的互动,这就是伊藤学所认为的服装裁剪式教学,学生的学习乃是不断地从个体发出,又回归到个体的。另一种是与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认识相互激荡回响的活动。如文字所述,这样的课堂好像不同乐器的声音相互协调的鸣响而产生了交响乐那样,称之为交响乐式教学。书中的 田原 老师很值得我们学习, 田原 老师从“蒲公英”的学习开始。在班级里讨论一位同学带来的蒲公英,怎样寻找到日本的蒲公英。在这一过程中,连作文没写过的学生,竟然以蒲公英为题开始写作文;有的同学还到图书馆到图书馆里查询;妈妈们在星期天也带着孩子到郊外去采集。 田原 老师还和孩子们一起种植蒲公英。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用诗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动。 田原 老师的做法既包含了“量体裁衣 ”般的学生个性,又包含了“交响乐团”般的相互作用,息息相通的润泽的教室才能生成。

这样润泽的教室,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

读《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这本书是一年前一次上阮老师课,布置下来要看的书。由于当时没有做硬性的规定,所以也就没有看。当时倒是看了张华老师中国版的《静悄悄的革命》,两本书都可以说是一种田野研究或者质性研究。张华老师是自己深入一所小学,自己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生活的所见所闻,描述的是当代中国教育课堂内发生的人和事,很真实感人,可读性高。今天咱不提这本书而单说说日本教育名家佐藤学的著作。

这本书通俗易懂,不像一些教育学家写的文章,很多人怎么也读不懂,里面主要叙述笔者在一些学校参观时发生的一些事情,在这些事情中确揭露了日本教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换。课堂教学结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思想在慢慢对新课程由批判转变为认同,再到身体力行的去执行新课标。这本书分别从教室布置、教学改革、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等几个方面来讲述日本的课程改革是超前的,而且是静悄悄的。笔者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教育是一个慢的学科,教育改革急躁冒进是很难成功的。

这本书

最大的特征就是通过一件件鲜活的事例来描述当下日本教学改革的实况,我们知道日本的教育教学现状与我国的相差不大。在本书的前面,教室里面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其中一个老师说:“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姿态,看他们是否是持续学习?”这说明新课程里面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已经引起教育评价的注意。一切自主的学习都是理想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学法指导的中心即自主学习能力。

在这本书中提出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形式手势。在教学效果中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不可能发生的。交流不是突然发出信息而得到应答,而是在发出信息之前就想到了对方的“应对”。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这些话让我想到了我国古代的私学,特别是孔子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对话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对话是要把沉默后面蕴藏着的声音转化为语言,对话是学习的核心问题。只有对话才能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所以现在大学里面的读书沙龙对学习十分重要。

此书中有两个形象的关于教师的比喻:服装裁剪和交响乐团。在此书中,服装裁剪是按照每个人的身体尺寸量体裁衣那样去对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课堂。每个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的活动,所以称之为“交响乐团”。

此书中强调的另一个重点是在中小学中的公开课非常重要,因为学校中的教研只有相互之间听课,相互指出缺点,切磋。只有这样每个老师才能共同进步。学校里面的教研才能真正实施,有效进行。我也认为教学行为是一种公共行为,所以开门上课是正常的,推门听课也是每个老师应该接受的。教师上课应该主动让别人听。

综合学习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论题。综合学习是一种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最大的魅力就是从人活生生的现实出发进行学习。综合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开发。我国以后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教师常常爱用“大家”来称呼学生,但是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的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所以教师不应该忽略深入学生内心,来教育他们。班级授课的一个缺点就是老师目中无人,悲哀的事是对待不同的学生用一种方法。这样不利于发现拔尖人才。如果想真正教育一个人,前提条件是了解他们。

教育是一个人人都参与的事情,包括家长。家长应该常常去学校了解教育。此书中,如果学校失去了这些热心于教育和学习的人们,那么,它即使能够招收和训练学生,也不过是一个不能发挥任何创造能力的机构而已。

学会相互倾听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暑期同事借我一本日本学者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可能是民族情结的缘故我不想读,但出于同事的一片热心,只好粗粗一读,我就被佐藤学先生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佐藤学先生是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一线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他在各个教室里观摩,20年一直如此,他发现问题、分析出现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许多学校收益很大。日本同行所碰到的实际问题与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说大同小异,他们对待问题认真、朴实、讲究实效,无不吸引着我去学习。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感受。

在阅览之中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倾听”。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原来我们也一直强调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我们老师是否在认真倾听。佐藤学教授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他认为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鸣。

我们大多数老师要求学生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判断学生是否注意听讲,而很少注意学生是否在在用心倾听。在一个学生表面热闹但没有好的倾听习惯的班级,首先就是教师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

学会倾听 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

真正的倾听 其实就是理解,不要只看学生发言的表面意思,而要认真仔细地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语句来讲解,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

精辟之言!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学生虽需要鼓励,但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也许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佐藤学先生的分析,促进了我对孩子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认识,我也将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培养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的学习者,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学习、成长、快乐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作为临沂六中语文学科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是一个学习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我学习着、成长着并快乐着!

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我有幸拜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写的一部专著。他在书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书中他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震撼与反思: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怎样的教师才是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以下是我对书中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

一、 教育改革应该从每一间教室和每一节课堂教学开始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阐述到:“可以说没有哪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他的这一阐述,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改变课堂教学,实实在在解决课堂里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到每个教室里去,他还提到“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态度,看他们是否在持续的学习”,这种对教学的评价方式,让我懂得教学中绝对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搞形式主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教学,应该以“投入专注”为要求,而不仅仅以热闹为目的,要让孩子投入专注、持续地学习,而不能只是引发的学生的兴奋。

二、教学中要真实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追求并达到的目标。但是,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曾几何时,认为只有学生发言热烈的课堂才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差不多已经成了我们错误的共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是思考后的结果,惧怕课上的冷场,都曾是自己课堂上的真实写照。正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同伴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抛接球”活动。那些“仅仅是白热化的发言竞争,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举手的教室”和“那些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教室”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同样是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教室。

从书中我认识到,要想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性,首先教师应能很好地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其次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的在教室里构筑一种让学生有“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构建学生间、师生间一种相互交往、共同成长的关系。再有就是教师应做到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家长及教师能够息息相通。书中最令我触动的是作者在结束语中的一句话:“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

三、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不确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地舒一口气,或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回答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上来。对于这种现象,佐藤学先生分析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这就提醒我们,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我们都要重视,尤其是不确定的,包含有创造思维的过程,应该更为重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现相互反响和激荡,课堂的内容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学生思考的威力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个性思维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这些个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创造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响,奏出和谐的音乐。

四、教学中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这个提示,让我意识到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多说更重要。有时候我们虽然“恩、恩”地点着头,热心地听着学生的发言,但其实是希望,可以听到学生的意见和我自己考虑的是一致的。或者到大部分学生发言完毕之后就总结一句“你说的应该是这个意思吧”。所以我们其实并不是在专心接纳学生的话语。我们往往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视某些学生的发言,以至未能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佐藤学先生采用自己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让我看到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读完此书,让我对新课程的改革充满了信心,面对挑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要学会聆听,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的个体,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享受改革所带来的乐趣。最后,就让我以该书最最本质的阐述来表达我的收获,那就是“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愿我们也能学习佐藤学先生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学改革,以取得实质性的成长。

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它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起码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相关文章

大学生律师所实习心得【优秀4篇】

下面是unjs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律师所实习心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大学生律师所实习心得(一)在律所实习的这段时间,一直都是闷着头在办公室里看书,总觉得实习除了每天过来打扫一下卫生什么...
心得体会2015-05-06
大学生律师所实习心得【优秀4篇】

园长幼儿园心得体会(经典6篇)

园长幼儿园心得体会 篇1很荣幸参加洛阳市教育局及洛阳师范学校组织的园长培训活动,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我反思了以往...
心得体会2012-01-02
园长幼儿园心得体会(经典6篇)

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3篇】

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随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培养、培训的要求,开展校本培训成为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模式。 一年来,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逐渐树立了...
心得体会2017-07-02
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3篇】

高尔基《童年》好句摘抄(优选3篇)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高尔基《童年》好句摘抄。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读书笔记比较重要的是好词好句的摘抄。以下是几篇关于...
心得体会2012-09-05
高尔基《童年》好句摘抄(优选3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实用3篇)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此书封面设计简单素淡,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
心得体会2011-02-08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实用3篇)

6s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精简3篇】

十月初以来,公司进行了关于“6S”管理模式的活动,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自己也参加了关于“6S”管理活动的培训,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6S”管理的知识,自...
心得体会2013-01-08
6s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