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精简3篇)
读《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 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经典之一,《论语》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文化艺术而被世人所推崇。在阅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之后,我对《论语》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特别是关于天地人之道的思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论语》中提到了天地人之道,这是孔子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一种总结和规范。天地人之道是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人与自己和谐发展的理念。
首先,天地人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这告诉我们,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要不断地自我修养,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其次,天地人之道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是一种处世的准则,也是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守社会的规则,以和谐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保持稳定,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
最后,天地人之道体现了人与自己的和谐发展。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实现和谐的人生,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同时也要顾及家庭和社会的利益,努力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与自己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阅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对于天地人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天地人之道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关系的理念,它体现了和谐共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思想。只有按照天地人之道的原则行事,我们才能实现与自然、社会、自己的和谐,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深感《论语》的智慧和价值,也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读《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 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通过阅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对于《论语》中关于天地人之道的理解更加深入,这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论语》中提到了天地人之道,这是孔子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总结和规范。天地人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己的和谐发展。
首先,天地人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这告诉我们,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天地人之道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这是一种处世的准则,也是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守社会的规则,以和谐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最后,天地人之道体现了人与自己的和谐发展。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实现和谐的人生,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只有修身齐家,才能实现个人与自己的和谐发展。
通过阅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对于天地人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天地人之道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关系的理念,它体现了和谐共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思想。只有按照天地人之道的原则行事,我们才能实现与自然、社会、自己的和谐,实现人生的全面发展。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深感《论语》的智慧和价值,也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读《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 篇三
读《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
天地人之道1.《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此而无比强大。
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2.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他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这是一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
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就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3.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也就是说,评价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的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们觉得安全吗?他们快乐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真正有认同吗?
我国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调查,数据显示,当时我们的国民幸福指数只有64%左右。91年再次参加调查,升到了73%左右,而96年又下跌到了68%。这是一件很令人困惑的事。它说明,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极大繁荣,享受着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有可能存在极为复杂的心理困惑。
所以孔子说:“贤哉,回也!”,因为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与安宁。
4.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而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
,看心灵太少。孔夫子给我们的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如何去找寻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士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陶渊明。陶渊明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在诗文中购置了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里颇有些不思进取的味道。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子贡问孔子:“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孔子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字,大约就是‘恕’字吧!”,孔子对“恕”字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他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就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
5.《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是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一个是“仁”字。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那就要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进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人是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