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心得体会(优秀3篇)
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篇一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理论的重要性。教学理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教学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学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教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教育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变化和完善的。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改进。只有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理论要贴近学生。教学理论不仅仅是教师的工具,更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理论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只有贴近学生,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教学理论要注重教师的反思与反馈。教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同时,教师也需要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只有通过反思与反馈,教师才能不断成长和提高。
最后,教学理论要具有创新性。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领域,教学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理论时要具有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只有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理论,才能够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
总之,教学理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它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该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贴近学生,注重反思与反馈,并具有创新意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篇二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理论的重要性。教学理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教学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学理论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理论,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学理论也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教学理论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运用教学理论,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学习教学理论,教师可以了解到教育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师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教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学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教学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只有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教师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作用。
最后,教学理论是教师不断反思的重要工具。教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教学理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它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不断学习和运用教学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篇三
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
首先,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其次,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再次,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
2009年4月26日,国家“十五”课题“诱思探究教学论”总课题组组长、陕西师大教授张熊飞教授莅临我校,进行了为期4天的讲学。在这期间,张教授向我校全体教师传授了“诱思探究教学论”的理论和经验,并为几位开课的老师提出系统科学的指导性建议,然后其中几位老师又马上实践,张教授再作出综合性评价。张教授的讲学,给我校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给同学们传授了积极有益的学习方法,促进了我校教研水平和教学成绩的提高。
一直以来,人们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主要的依据便是“升学率”,家长们普遍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学生和教师面临的升学压力很大。在这种环境下,学校的教学气氛普遍十分沉闷,教师默默讲,学生默默听,大打题海战,升学率也有所成效,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过重,事倍而功半。针对教学出现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课堂50分钟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理论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作为一个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我想大家的感受最多的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最多的感叹就是“唉!现在的学生怎么那么笨啊?讲了那么多遍怎么还是不会?”,但是张教授的一句话让我忽然醒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向课堂要教学质量,提高课题教学效率”,虽然当时自己有些不户不服,为什么说学生不会是老师的责任呢?但是在后来听完教授的介绍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自己想通了: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即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去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每个教学策略,不仅要考虑自己怎样教,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怎样学。
学习“诱思探究理论”的几点思考:
1、课堂教学: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三是以教师指导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诱导、疏导等作用。
2、教与学的定位:一是教师角色由“主宰”变为“主导”,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二是学生的地位由“他主”变为“自主”,学生有学习的.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学活动失去控制。教师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3、教学形式多样化。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参与探究的空间
(1)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产生认同,他们会把探究方法应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改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将对他们学会自我学习、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2)在集体教学中增加个别教学形式。一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讨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指导式讨论,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教师则不时地参与讨论,或作一些提示、释疑;也有自主式讨论,就是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自由式的讨论,寻找答案。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
,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精心设计讨论题,是一节讨论课成功的前提。二是组织学习“互助组”。就是让同座或邻座的二至四位同学组成学习“互助组”,让这些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时交头接耳,商量答案,然后答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增加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互相帮助,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溉要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不能使讨论偏离主题,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恰当的诱导。适时的点拨,使“诱”和“思”不断地转化和升华,以利教学目标的实现。(3)进行师生易位,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个内容或某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上讲台教授给其他同学,听课的同学可以向授课的“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教师则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机会说的平台,或把讲台分一半给他们,在一定的形式上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这样做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兴趣的提高,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同时也对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严谨的思维方式,培养细致耐心的实验操作技能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讲台,传统意义上是老师“传经布道”的地方,通过这一讲台把大量的信息向学生发送,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讲台是神圣的,权威的,让人景仰;但从学生主体参与积极学习的角度看,讲台又不是老师一人独享的,讲台应该是师生这个学习共同体共有的舞台,谁都有权利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发展自己。让学生上讲台来介绍对人有启发的好题,做到精品共享;让同学当小老师执教预习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伙伴式互教互助,互相激励;创设质疑释疑氛围,不断进行思辩,感悟科学真谛;最后由老师总结,画龙点睛,提纲挈领掌握所学知识;还有布置作业环节,以每课一谜来拓展思维)等。这自然就涉及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除让学生做小老师上课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出试卷,进行自测,等等。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