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精选26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精选2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
蒋书芬,47岁,梁二庄镇前郎二寨村人。
蒋书芬在别人眼里,是了不起的。她一边要照顾植物人丈夫,一边要照料有些痴傻的公公,同时,她还培养出了一对大学生儿女。但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的辛酸,大儿子因贫困中途退了学,只能边打工边供妹妹上大学。5年前,其丈夫在盖房借下一身外债的情况下,得了重病。蒋书芬带着丈夫跑遍各大医院,钱花了不少,病情却没有减轻。如今,成了一个只会哭的“植物人”,全身瘫痪,甚至连吃饭都是自己一口一口地嚼着喂。但5年来,蒋书芬坚持了下来,生活还要继续,她靠着姊妹们的帮助开了小卖部来维持生计。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2
麻春秀,古城营乡霍漳逯村人。
10年前,因患重病失去劳动能力的霍连银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10年后,拄着双拐行走的他却笑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份幸福正是源于他的妻子麻春秀,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用用真爱和坚持守护着自己的亲人,患难与共、不离不弃,让这个不幸的家充满了温暖与感动。2006年,丈夫被诊断出股骨头坏死,后病情加重,不能行走,从那以后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为了照顾好丈夫,麻春秀没睡过一个囫囵觉。虽然日子苦,可麻春秀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用她柔弱的肩膀扛着这个不幸的家。丈夫霍连银说:“她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很感激她,有这样的媳妇,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3
木祥芳,48岁,陈村乡陈四村人。
自从进了丈夫的家门起,她一直把公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身体都不好,丈夫在姊妹5人中又排行老大,她遇事总是替丈夫着想,做姊妹们的榜样。平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总是先想着公婆,公婆有个头痛脑热的,她比谁都着急,跑前跑后,端汤拿药,不怕苦累。在公婆眼里,她比自己的儿子还亲,是她时时提醒公婆按时加衣吃药,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买回来,从不让公婆操心。她热心照顾着老人,一照顾就是二十六年,她无怨无悔。公婆逢人常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4
刘敬芹,58岁,南辛店乡东倪宋村人。
在邱县书画界,说起烙画人王成林,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事迹被河北电台,新华社,港澳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他创作烙画作品达300多件,其中唐伯虎的《四美图》、朗世宁的《百骏图》以及《金陵十二钗》被省内外收藏家珍藏,《清明上河图》、《福娃》多次在省、市展出并获奖。王成林说,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多亏了他的妻子刘敬芹。她性格开朗、对人热情,为了支持丈夫的梦想,她把家务、农活、门诊的杂事统统揽在她自己身上。“他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当看到人们对他作品的认可,对于我来说,再苦再累也值得!我会一直支持他走下去。”这就是刘敬芹,为支持丈夫事业,一位在“幕后”默默奉献的农家妇女。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5
梁凤军,女,49岁,梁二庄镇东梁二庄村人。
1998年,梁凤军的丈夫耿丙海在建筑工地干活,不幸被建筑构件砸中腰椎,造成下肢高位截瘫。照顾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人,困难不言而喻。每天三顿饭、每天擦洗一次身体,端屎端尿成为梁凤军雷打不动的“功课”,这一坚持就是19年。原来婆婆还能帮着自己照顾丈夫,现在婆婆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也需要人来照顾。梁凤军也就担负起了照顾两个人的重任,平时一有时间,她还要为生计四处找零活干。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6
丹玉先,49岁,陈村乡陈一村人
丹玉先永远不会忘记1995年,公公突发脑血栓,生活丧失自理能力,丈夫是小学教师,伺候公公的重担突然落在了自己的头上。那时,她带着两个刚3、4岁的孩子,但丹玉先总是准时给老人做好饭,按时喂好药。她侍奉公公,从没叫过苦和累,直到公公去世。后来,婆婆又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她在病榻前更是寸步不离。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丹玉先让老人和自己同住。2013年,婆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重担再次落在了丹玉先一个人身上,给老人喂饭、端屎、擦澡、按摩、守夜等成了家常便饭。如今三年过去了,她从无怨言,她每天都会让老人看到一张充满爱意的笑脸。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7
杨宁宁,古城营乡北王楼村
自从嫁进这个家,杨宁宁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起家里的97岁的奶奶,每天为奶奶洗脸、梳头、捶背,剪指甲,喂水喂饭,从不厌烦。如今,老人身体硬朗、精神舒畅,邻居说她有福气,老人说:“都是儿媳妇照顾的好”。2015年,她的家庭被评选为“星级文明户”。几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人人都夸她是难得的好媳妇。杨宁宁在家孝顺公婆,嫁进来后从来没有跟公婆拌过一句嘴,家庭和睦,有口皆碑。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8
耿秀香,58岁,梁二庄镇卢兴平村人。
婚后第四年,丈夫因意外事故导致精神分裂,40年来毫无怨言的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公公又患脑血栓丧失劳动能力,耿秀香无怨无悔地照顾公公直至去世。2006年,婆婆因脑出血成了植物人,使这个家更加雪上加霜。但耿秀香没有放弃,她坚持与婆婆同屋同住,同时照顾着丈夫。生活的艰辛让她骨瘦如柴,但她不屈服。她对家人的呵护、对老人照顾成为村里人学习的楷模。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9
张芝利,32岁,南辛店乡前大河套村人。
今年31岁的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2009年,不幸降临到她丈夫身上,丈夫得了一场大病后瘫痪在床,张芝利和公公一起带着丈夫四处治疗,可无情的病魔还是在2011年夺去她丈夫年轻的生命。丈夫的离去,不但让这个家失去了顶梁柱,还背上了因治病欠下的十几万元债务。处理完丈夫的后事,望着眼前因失去爱子痛苦的父母亲,她知道他们比自己更伤心难过。她把泪水的伤痛埋在了心底。她告诉父母:自己不会离开家的,她会替丈夫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把两个年幼的儿子抚养大,替他侍奉老人。几年来,她白天在纱厂上班,回家去地里帮父母干活。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0
李玉红,43岁,邱城南街村。
公公因病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丈夫患有精神障碍,伺候公公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头上。三年前的一天,婆婆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腿部骨折。在住院治疗期间,照顾老人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李玉红一个人身上,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喂饭、端屎、擦澡、按摩、守夜。婆婆出院后,行动上不如以前灵便,李玉红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有时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1
尤立梅,49岁,邱县华勤小区。
1987年她与丈夫结婚,一直孝敬公婆,不幸的是婆婆于2007年正月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她每天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吃饭。在日常照顾中,她很重视老人心理需求,一有时间就陪婆婆聊天,遇到与婆婆有分歧的事情,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和婆婆沟通交流、消除隔阂。同龄的老太太经常开玩笑:“一看你就不像在儿媳妇跟前受委屈的,穿得好,脸色也好!” 婆婆也会说:“我这个媳妇啊,比女儿还贴心!”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2
王桂平,34岁,新马头镇小郭斗村人。
她在家人心里是一个顶梁柱。多年来,她悉心照顾年老多病的公婆。婆婆患有严重的高血压,为了随时了解婆婆的血压情况,她每天坚持为婆婆测量。在婆婆住院期间,她朝夕陪伴照顾,给婆婆擦洗身体,端饭喂饭,坚持给婆婆按摩。平时,每次都把所需的药品买齐给婆婆送去,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她还经常教育女儿要懂规矩,走正道,讲孝心。在她的教育下,孩子尊师敬长,孝顺父母,经常帮助人。邻里之间,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她都二话不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他人。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3
张化香,70岁,家住新华街华光巷。
老婆婆今年101岁,2008年摔倒骨折,至今瘫痪在床已经9年。在这9年里,老婆婆经过张化香等妯娌四人的精心照顾,不但没有得褥疮,反而吃得香、睡得好,满面红光。每逢轮到张化香的时候,她就和婆婆住在一起,老人有喜欢喝水的习惯,不管白天黑夜,还是春夏秋冬,她啥时要就及时给她倒好,喂她喝。每隔半小时左右,老人就要小便一次,每次小便完就给她擦洗,晚上张化香从没睡过囫囵觉。老人每天要吃六、七种药,张化香都能准确记牢,精心喂服。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4
靳爱珍,46岁,香城固镇杜庄村人。
靳爱珍的婆婆一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生活不能自理,为看病,家里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生活一直很困难。15年前,不嫌弃侯家家境贫寒的她,嫁给了丈夫侯店峰。踏进侯家门,她就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投入到这个并不富裕的家中,用她那瘦弱的身体,一刻也不停地忙碌着,全心照顾着久病十多年的婆婆。2013年,婆婆又被检查出肺癌,为了治好婆婆的病,她四处求医,并学会了病人护理技能,亲自扶婆婆大小便,给婆婆穿衣服、梳头、洗脸、剪指甲,端荼送水,她千方百计让婆婆吃好、住好,并经常开导老人,使婆婆生活开心。通过多年精心护理,目前婆婆病情和精神状态大有好转。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5
刘春风,49岁,新马头镇布路店村人。
自结婚之日起,她就和婆婆相处的十分融洽。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孝顺就要顺着老人,让老人顺心”。她对老人的关心是时时刻刻的,做饭照顾老人的口味,说话照顾老人的情绪,做事以老人为中心。每天都想着法儿给老人做好吃的,丈夫有时情绪不好语言冲撞了老老人,刘春风从中当“灭火器”。丈夫心里一直敬佩刘春风的耐心。刘春风就是用二十几年的点点滴滴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6
张爱英,53岁,城区街道办建设街
公公1998年患上肺癌,她和丈夫四处求医问药,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最终却没能战胜病魔。公公去世后,家里只剩下婆婆一人,怕老人孤单,就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平时,她特别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常买一些戏曲光碟让老人看。2013年,婆婆又被检查出患有脑部小血管栓塞,她把老人送到医院,在医院每天给老人做她最喜欢的饭菜。出院后怕病情反复,她坚持每天给老人量血压,监督老人按时吃药。现在婆婆已是90岁了,但身体硬朗、精神舒畅。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7
石玉霞,47岁,新马头镇布路店村人。
她是村里孝老敬亲的典范。多年来,她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忙里忙外,任劳任怨,结婚近30年了,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石玉霞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人承担起照顾公婆的重任,老人的健康是石玉霞最挂念的,每次听到有治婆婆的病根的偏方,她都要试一试;每次听到有治疗公公的病的好医生,她都要问一问;那年婆婆住院,她在病床前悉心照顾,做饭送汤,忙里忙外,累得腰酸背疼。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二字。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8
牛建梅,35岁,香城固镇东赵屯村人。
自结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时二老均已年过六旬,体弱多病,牛建梅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婆婆腿部骨折,她在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喂饭、端屎、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护。她还是村里先进模范带头人,看到有村里很多人没有贫困,她积极给村里献计献策,先后订阅并购买农业科技书籍二百多本,积极向邻里们推广传授科技种田知识,推广良种,被村民亲切的称为“种地行家”,“农技技术员”。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19
刘奎秀,66岁,南辛店乡东潘官寨村人
婆婆冯赵氏今年已经107岁,但依然精神矍铄。多年来,多亏了刘奎秀的耐心操持,这一大家子才能平安、幸福、和谐。因为儿子儿媳常年外出打工,除了照顾卧床的婆婆,还要照顾两个年幼上学的孩子,她的每天都是忙碌的。接送孩子上下学、买菜、做可口的饭菜......她丈夫深有感触地说“是媳妇给了他家人的温暖和幸福,她是我们家的调和剂,她为家里付出的太多了!”而她却乐呵呵的深感知足和欣慰,她认为做一个好媳妇、好妻子、家人在一起平安、开心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20
李新华,42岁,古城营乡花台村人。
结婚后李新华和公公婆婆一直住在一起。多年的共同生活使本来互不认识的婆媳之间产生了浓浓的亲情。由刚结婚时的不适应,发展到相濡以沫,靠的是二人的相互宽容。在日常生活上她特别注意老人的心理需求,闲时陪他们说说话,回忆回忆以前的事情,还给她们讲解电视中的新闻,并买来些古装戏及现代戏光碟丰富他们的生活,老人对现实中事情的认识水平基本和年轻人一样。当她骑着电动车带着老人孩子外出走亲戚、逛庙会,邻居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21
郭吕村群众对她的称赞,她总是淡淡的说:“我只是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职责。”村里明白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她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婆对她的评价是,“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2003年,21岁的她带着女孩儿的纯真走进了这个家庭,十多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庭任劳任怨的奉献着,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6月,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丈夫因车祸撒手西归,留下年幼的孩子,年迈的公婆和孤苦无依的妻子,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她的身上,让她饱尝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滋味。但困境没有让她退却,反而激发了她掌舵家庭之船在风雨中前进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力量。这些年来,她辛苦持家,抚育儿子长大成人,她侍奉公婆,端水送羹,洗脚擦身无微不至。几年来,她对公婆和言细语,依顺细腻,体贴入微,她的事迹就像小巷里的更声,平淡而修深,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经历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
在公婆眼里,她是“贴心棉袄”,在儿子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妈妈”,在邻居眼里她是“竖起大拇指的好儿媳妇”,在村民眼中她是“孝心奉献给长辈的楷模”,在许多人眼里她是“身边的礼貌之星”。她侍奉公婆,抚育儿女,是她应该做的份内事,这世上有苦才有甜,此刻的她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一点一滴凝往昔。走进这个家,她正在给刚起床的婆婆梳洗,一大早她给婆婆炖好了木耳百合羹,盛好端到小桌上,招呼婆婆吃早餐。婆婆今年70多岁了,身体硬朗,生活基本自理,看得出来多年的婆媳生活,使得两人亲密无间,她对婆婆说,这两天你感冒,煮点木耳,让你补补身体,配点百合,给你润润肺。婆婆在媳妇的相劝下,一勺一勺的吃了早餐。郭翠粉在一旁一点儿也没闲着,细心的替婆婆擦拭嘴角,不让一粒饭粒一滴汤水落到她的脖子和衣服上,等婆婆用完早餐,为了防潮保暖,她把婆婆睡过的被褥晾晒到阳台上。每天早晨起来,她如常的用温水把婆婆的脸和手清洗的干干净净,这一切的一切她做的信手拈来,仿佛孀居的漫长岁月里与婆婆相厮相守的日子就在弹指一挥间。近距离接触她,看到的是她斑白的两鬓,那发梢滑过青春的印迹,听到的是她温和的话语,那是历经沧桑的安宁,感受到她脸上淡定的容光,那是她秉持孝老美德的聚现,在她的叙述中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幅弱肩挑重担的画面。她擦干眼泪,挑起家庭的重担,一路上公婆就是她的“大福”,给她力量,帮她分担;下班回到家,饭桌上已有热菜热饭,公婆和孩子等着一块吃饭;公爹为了帮补家里也出门干点零活,挣点钱,这钱从来都是放在抽屉里,谁用谁取;孩子学习时,婆婆虽然不识字,但默默的坐在一旁,满心欢喜的听着。看着孩子慢慢成长,相信一家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一生一世相厮守。从走进了这个家庭后,和公婆一辈子没分家的她把家当成爱的港湾,在公婆眼里永远是那个知冷知热的好媳妇,已是花甲老人的公婆满头白发,总算公爹的身体还好,不用怎么照顾。一日三餐她给公婆做合口味的饭菜,冬天来临的时候,用手捂在婆婆的腰处,减其疼痛,婆婆爱看电视剧,但视力衰退,看不大清楚剧情,她总是陪在身边细细的解说。有一次婆婆感冒,翠粉的脚扭伤正在床上休养,她还是坚持拄着拐杖,下床摸到药给老人服药,在她和公爹的细心照料下,婆婆康复了。
公婆用完早餐,婆婆脚上套着郭翠粉专门用毛线为她编织的厚绒鞋,坐在儿媳妇为她铺就厚棉垫的太师椅上闭目养神,时不时对她的讲话表上两句。她说她是贫苦农民出身,失去儿子,不知到那辈子修来的福气,碰上了这么一个好媳妇,简直是晚福非浅。听了这翻发自内心的话语,让人为之感动和赞叹。是的,她的家是一个传统美德之家,遵循的是“敬老爱幼,勤俭自强”。
孝行天下,淡泊从容的人生品格,这传统美德给她们一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让她们获得精神力量源泉,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们相持相扶,彼此关爱,度过生活的难关,在漫长的生活长河里,她们宽容以对,互为慰藉,共享人生的平实和精彩,这细水长流般的爱,将会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体味情、弘扬善、享受美。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22
王方方,一位名字简单,生活简单,热爱教育的普通乡村教师,土生土长的开封人。2013年毕业以后,就走上了我们濮阳县神圣的三尺讲台,是濮阳县鲁河镇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出生在开封市杞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们家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五个,她排行老四,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是家里的宠儿,有爸妈的疼爱,兄弟姐妹的关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父母从小就教育她:百善孝为先。
2010年9月——2013年7月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毕业之后因为热爱濮阳这个城市,所以选择留在这里,经过努力顺利的通过特岗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农村教师。2016年6月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为人正派、有担当的男孩,品行端庄的两个年轻人在一起谈理想、谈追求,谈如何孝敬父母,一呼一应,心心相印,从相识、相恋到相爱,终成眷属,幸福的结合在一起。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2016年11月她与丈夫结婚,公公婆婆有两个儿子,没有闺女,她对公公婆婆说,“你们以前没闺女,现在我来了,我就是你们的闺女”。因为她的老公是老大,弟弟还在上学,所以为了相互有个照应,一直与公公婆婆一直生活在一起,相处这么长时间,一家人其乐融融,从未发生过矛盾和摩擦,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可是好景不长,2018年大年凌晨四点,她的婆婆突患脑梗塞,公公和老公都没在家,听到婆婆的喊声,她一下从梦中惊醒了,立马跑到婆婆房间,看到婆婆靠在床边上,胳膊和腿都没有了力气,她自己试图将婆婆从地上拉到床上,可是她拉不动,就赶忙喊醒了还在熟睡的弟弟,他们两人一起把婆婆抬到了床上,她让弟弟准备去医院的东西,自己赶紧去开车。冬天的凌晨四点天还未亮,一向胆小的她此刻忘记了害怕,心里只想着要赶快开车送婆婆去医院接受治疗,送到濮阳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生检查之后,确诊脑梗,血压190多,她的头轰轰的,但是在心里她告诫自己,要挺住,要对婆婆有信心。在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每天她都陪在病房,为婆婆按摩,喂婆婆吃饭,给她换洗衣物,协助她上厕所,同病房的就问公公,这是你们家闺女吗?公公笑了,他说不是,这是我儿媳妇,病友就说:真是太好了,很少见到这么好的儿媳妇,真羡慕。但是王方方她并未觉得自己有多好,她觉得只是做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公公婆婆对她一直都特别好,把她当自己亲孩子看待,她只是人心换人心,做了她分内的事情。
出院之后,婆婆并没有完全好,还需要好长时间进行恢复,她为了让但她从未有过怨言,对婆婆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方方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开封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妈妈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她说:“妈,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儿媳,但我却不是一个好女儿,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您啊!”妈妈鼓励安慰她,好好侍奉你婆婆,妈妈会照顾好自己,况且还有你哥哥姐姐呢,你尽管放心。婆婆早日康复,经常陪婆婆练习走路,为婆婆梳头发,剪指甲,为了避免婆婆无聊,经常陪婆婆聊天,开导婆婆,让她保持好心情,放宽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老公说:她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王方方夫妇,结婚几年一直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一起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和打闹,老公在消防队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她就很理解老公,让他安心工作,家里有她在,免了老公的后顾之忧。对邻居,对长辈尊敬、孝顺,真诚善良、平等待人、礼貌待客、互帮互助,从未与邻居发生任何矛盾纠纷,受到众乡邻的敬重。
王方方夫妇几年如一日,一家生活俭朴,洁身自爱,勤劳致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品位,做到老少不欺。她严厉教育两个儿子,让他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礼让别人、勤俭节约。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他们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对兄妹的子女,他们均视如己出,积极帮助村里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们艰苦节约,不会因为追求时尚而乱花钱。
领导说:“她干工作一个顶俩”,她从事教师工作已经五年了,五年来,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耕耘,以校为家,甘于奉献。宿舍是她幸福的小家,学校是她温暖的大家。在工作中发扬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手足”,她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忙。
应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的职责”。明白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她在用自我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孝顺父母,她团结邻里,她勤奋敬业,她关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走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像王方方这样的好媳妇何愁家庭不和睦、四邻不友好、社会不和谐?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23
今年43岁的罗红妹,是麻沿河乡郭川村老庄社一名普通妇女,她十几年如一日,热心伺候公公的.感人事迹,深受街坊邻居的赞扬,村里的人提起她,没有一个不夸她是好媳妇。
20年前未嫌弃张家父子家境贫寒的她,嫁给了丈夫张得俊,张家公公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蔼善良品德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从进门那天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片真情投入到这个并不富裕的家中,今年84岁高龄的公公,因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便,卧床在家。为看病,家里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生活一直很困难,但她无任何抱怨一刻也不停地忙碌着,全心照顾着久病的公公。
她还常对公公说“你一定要战胜病魔,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照顾你,陪伴你”罗红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执着地挑起侍奉老人的重担。她一面操持家务,一面伺候老人,在忙里忙外的同时,她和丈夫四处投医问药给老人治病,平时按时给公公服药,合理安排公公的生活,饮食起居精心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千方百计让公公吃好、住好,每周她定期给公公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换,就这样,她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
为了更好的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罗红妹咨询了很多医务人员,掌握了不少护理知识,通过多年来的精心护理,目前公公病情大有好转。来探视公公的亲属都说:多亏了罗红妹的细心照顾,她每次都腼腆的笑着说:“孝敬公公是我份内的事”,公公也时常激动地说:“很幸运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好媳妇照顾我、鼓励我、自己很高兴,也替儿子高兴”。
生活中这样的细节还很多,不少人问她:“你为什么这样孝敬公公”?她回答说:“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过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公公为教育丈夫成人受尽了苦,我们晚辈应当照顾好老人,让老人家多活几年,才能对得起他,我心里才觉得踏实些,好受些,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这就是质朴、善良的罗红妹。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24
查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二十九个春夏秋冬,诠释“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自从走进这个村,走进这个家,用她年轻、聪慧、吃苦孝道,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责任,是我们邓登垭村人尽皆知的好媳妇!
查茹,安康人,2012年,与邓登垭村青年张昌明结婚。婚前,她就知道张昌明有一个身体孱弱的母亲,一个身患脑梗、腿部残疾的父亲,还有一个年迈的爷爷,家庭情况比较困难。但这位善良的姑娘,想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于是,她毫不犹豫的嫁给了这位老实本分的青年。
婚后,查茹和丈夫一边照顾老人,一边忙着地里的农活。她与丈夫打算着,等有了孩子,就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做点小买卖,争取早日过上舒心幸福的生活。
在他们结婚第二年,婆婆突患脑溢血住院,得知消息,在外务工的夫妻二人连夜赶回来。医药告知要马上动手术,需要家属准备钱,对术后能否治疗好不确定。面对突来的灾难,夫妻二人束手无策,是治疗还是放弃?治疗需要很大一笔钱,钱又从哪里来?不治疗,难道眼睁睁看着婆婆死亡?查茹坐地失声痛哭,想到自己失去父母较早,当初嫁过来时,婆婆就像自己亲妈一样待她,在婆家才真正体会到了母爱。她和丈夫商量,就是借钱也要给婆婆治病。东拼西凑,总算给婆婆动了手术。在医院里伺候婆婆她无微不至,亲力亲行,给婆婆洗脸、洗手、喂水喂药、端便盆,从不嫌脏嫌累。一个多月下来,整个人都憔悴了,瘦了整整一圈。住在同一病房的人,都以为查茹是婆婆的亲闺女,得知是儿媳妇的时候,有人对婆婆说:“你有这样一个知疼知热的好媳妇,好有福气呀!”不久,婆婆还是没有挺过来,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婆婆走了,压在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公公腿上有残疾,还患有脑梗,爷爷70多岁了,以前,婆婆在的时候,给一家老小做饭,能帮着照顾家,查茹和丈夫还能安心在外面打工挣钱,可是现在………,查茹明白,才一岁多的女儿,需要她;家里地里的活,需要她;行动不便的公公和年迈的爷爷,需要她。她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思量过后,她让丈夫外出打工,她来照顾家。
自从婆婆走后,公公的脾气变得有点暴躁,一发起火来就控制不住情绪,见谁骂谁,连儿媳妇也不例外。每次被公公骂时,她总是忍者泪水,但绝不还口顶撞。有邻居看不过去,替她鸣不平,她却说:“婆婆没了,公公一定是太孤单了,才会这样,顶撞他,只会让他的火气更大,弄不好还会气伤身体。那样,不只他难受,我们也操心,还不如让他把心里的火发出来,心里舒服些!”过后,公公也很愧疚,觉得对不起这位善良、孝顺的好儿媳。
查茹悉心照料着一家老小,一日三餐,都是热汤热水的伺候,生活虽然艰难,她还是尽最大努力,把生活调剂的好一些,能使老人和孩子吃的高兴。无论再忙再累,她总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一家老小穿的衣服干干净净。都说,20多岁的姑娘正是打扮、赶时髦的时候,但是,也许是生活的逼迫,也许是勤俭的本性,查茹很会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从不铺场浪费。添置家居用品,洗涮买烧能俭则俭,朴素勤俭为本,一家人都没穿过什么名牌,就连桌椅、沙发等家具都是很普通的木质用品。去城里买东西,再晚也舍不得吃一顿饭,就是买几个烧饼回家也是塞给公公、爷爷和孩子手里。走进查茹的家,你会感觉有一股农民质朴的气息,但是简而不乱,物品的摆放井井有条,环境整洁舒适。
在生活中,查茹总是为别人着想,树立榜样,影响全村,团结邻居,她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做到以诚待人。左邻右舍,有什么事都愿意请她帮忙,她也热心周到,随叫随到。种在地里的菜吃不完就给邻居们这个分一点哪个分一点。在邓登垭村生活了6年,从来没和人吵过架,闹过别扭,在邻里之间口碑甚好。
2016年,她们家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能享受到很多国家的优惠政策。查茹并没有像其他贫困户一样等、靠、要,利用扶贫政策,她在自家地里种植中药材,在家里养鸡,养猪。经过三年的努力,夫妻俩还清了当年给婆婆看病欠下的钱。她说,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的好政策,但是,我不能永远当贫困户。人穷不能志短,虽然现在生活是难点,但是我和丈夫还年轻,能吃苦,只要我们勤快点,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就能很快脱下“贫困”这顶帽子。
温馨的家庭是和谐社会动力的源泉,查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情系老人,情系村民,彰显了一个先进农民的优质品质。她的爱发自于内心,从没有随着物质浮起,在村民的称赞中,她显得更加简单朴实,她得爱慢慢的沉淀得更深了。沉淀在已经去世的婆婆的灵魂深处,沉淀在和她相伴厮守6载的丈夫的心里,沉淀在深深爱戴她的女儿心里!在日渐喧嚣的世界里,她的爱、她的行动,给我们吹来了一股和谐社会的春风,让所有人的心中也渐渐的沉淀了许多许多得爱。她对老人的孝道,对村民的热情,这种无怨无悔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社会所提倡的吗?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25
她,纤细的双手,却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她,柔弱的肩膀,却扛起家里千斤的重担……她,就是撑着两个家的女强人,年复一年照顾身体残疾的丈夫,没有怨言,没有后悔的祁引萍。
祁引萍,永济市府西小学一名女教师,从教二十六载,当了二十六年的班主任。她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同事的赞许,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认可。她的课堂,生动、形象、平等、和谐、活跃而有序,常常是欢声笑语不断,教学效果极佳。然而,谁能想象到祁引萍内心承受的心酸与苦累。
一个选择让她撑起两个家
她是独生女,为了爱情,为了赡养父母,选择了家处困境的爱人,并招夫入赘。刚结婚爱人家父过世,留下五个男儿,只有大哥成家,剩下三个小子尚未成婚,婆婆身体又不好,没有经济来源。这个家怎么办?她不但管,而且管得比哥哥还多,逢年过节,一定给婆婆拿钱,拿东西,因为眼看小叔子一个一个都超过了结婚年龄,婆婆每天哭的已成泪人。面对实际,生活也很拮据的她,除了开导爱人,安慰婆婆,狠下心决定这个家她也要管。她四处借钱,一年又一年,一个又一个,给小叔子们把媳妇娶回来。婆婆时常哭着对他说:“现在你们帮了他,他过后有了就还你们”。她知道婆婆在安慰她,怕她心里不情愿,怕她的亲生父母反对。她总说:“还什么还,只要大家都过好了,你心安了,我们也就放心了”。多少年过去了,小叔子家的孩子都长大了,这些事她从没在他们的媳妇面前提过,觉得这是她当嫂子应该做的。幸福的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缔造的,她缔造的是多个幸福的家庭。她不与同事们攀比,不慕新潮,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在她多年的辛勤努力下,家里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她不愧是邻里们夸奖的女强人,亲友们称赞的好媳妇。
一次意外让她守护残疾丈夫八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当她的日子逐渐好转时,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她简直无法承受打击,但她依然是坚强地面对。
在2008年的一天早晨,爱人在上班时被高压电击中,造成双上肢截肢,当时爱人万念俱灰无法接受现实,以绝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一个一百六七十斤重的汉子,几天就瘦成了皮包骨,拒绝治疗,拒绝吃饭,医生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她的心也如刀绞,背地里眼泪几乎哭干,但在爱人面前她总是强作笑脸,郑重地给他许诺:“你放心,只要你活着,以后我就是你的双手,我不会离开你,这个家不能没有你,你一定要挺住”。而她心里的酸痛又有谁人能懂。
在她和大家的一再开导下,爱人终于同意治疗,两年内,钱,不知花了多少,路,不知跑了多少。出入院六次,手术做了十几次,真是把人折腾坏了,在医院里,她和另一个人轮班护理,一人十二个小时,除了喂吃喝,照护大小便,护理按摩外,还要给他读书、读报,讲有趣的故事,为了爱人高兴,她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更多的是血和泪。出院时,爱人除了没有双臂,两腿还不能走路,是坐轮椅出来的,虽然保住了命,但行走成了不可能的事。回到家,她立即找医生理疗,自己学着按摩理疗,一点希望都要争取,一丝变化都成了渴望。坚持半年后,能站起来了,坚持了半年,能走十步了。八年,八年如一日,每天除了照顾吃喝拉撒,陪笑脸,陪散心,家庭、工作样样事务都不能落下。邻里和同事都看着痛心,她却说“谁让我们是夫妻,大难临头时就要互相照顾,才能躲过灾难”。祁引萍,朴实地为人,努力地工作,细致地照料丈夫,她的善良,她的默默奉献,温暖了丈夫,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感动了四邻,也照亮了所有知道她故事的人。
爱是伟大的,爱也是平凡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爱着,都在奉献着自己的爱,然而能像祁引萍这样,用一生演绎着这样平平凡凡的爱,正是人间的真爱,是伟大的爱。
十佳好媳妇事迹材料26
1987年,张名利从千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嫁到濮城镇葛楼村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婚后生育两男一女,其中一子脑瘫残疾。孩子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同时也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为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1996年她无奈之下抛下孩子和丈夫婆母,只身一人去北京医院做护工。在外务工期间,张名利一边往返于几个医院之间,一人做几个人的工作,一边坚持自学文化知识,能认识、读写工作生活中的常见字,同时她学会用电脑、手机等智能工具。她的两个孩子在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影响之下,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学经商,实现了自身人生价值。
2001年春,在家的婆母身患重病,无人照顾,她毫不犹豫辞去工作,返家伺候婆母照料孩子。婆母因病不能吃饭,喂饭难以下咽,她利用在北京做护工时学到经验,用几种营养粉、蛋白粉、荷兰奶粉、松花江奶粉和豆奶粉合理搭配,调成糊状物喂婆婆,一日三餐皆如此,一直坚持了18年。
因婆母不能食用面食,靠营养粉维持生命而造成大便干结。为减轻因大便干结给婆母造成的痛苦,她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亲手为婆母挖大便。经人介绍,用咖啡液灌肠可通便,她便改为每次用500毫升咖啡液为老人灌肠。她还长年累月坚持为老人擦洗身体,冬天每周1-2次,夏季每天1-2次。
她还有一位已经28岁的脑瘫儿子,完全丧失生存能力,大小便完全在被窝里或衣裤里。她每天至少一次为儿子和婆母洗衣服被褥,一到冬天,冻得满手都是口子。婆母住北屋两套间,儿子住东间,本可能臭气熏天的房间却无一点异味。她的孝道感动了不少左邻右舍,人们都乐意到她家串门,人们都交口称赞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媳妇和好母亲。
张名利的丈夫于2018年生病住院一个多月未治愈而去世。照顾残儿和伺候98岁婆母的重担落在她一人身上。当邻居和村领导劝她时,她含着眼泪哽咽着说:“以前我把婆母放在第一位,丈夫放在第二,残儿放在第三,我排最后,以后我仍把婆母放到第一位,残儿第二位,我还是最后一位,每当吃饭我先喂婆母,再喂儿子,最后我吃剩菜,有时饭菜凉了,我就少吃一顿,因为有好多洗涮的活还等我。”
因为她的精心照料,残疾儿子能生存到28岁,已18年不食面食的婆母到98岁还面色红润,不能说不是一大奇迹。
她的事迹感动了群众,感动了领导,也感动了各界人士。驻村第一书记王贵月曾多次到她家看望老人,镇卫生院、县医院等医疗机构进村义诊时,总是把医疗器械搬到她家。医生亲自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自2014年连续被葛楼村两委评为“孝敬媳妇”和“最美家庭”,2018年,三八妇女节被镇妇联授予“好媳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