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最新6篇)
音乐论文 篇一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古至今,音乐一直扮演着引发情感、表达情感的角色。但是,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清晰。本文将从音乐对情感的影响、音乐与不同情感之间的联系等角度,探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首先,音乐对情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首悲伤的音乐往往会引起听者的悲伤情绪,而一首欢快的音乐则会让人感到开心。这是因为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情感中枢,引发相应的情绪。实验证明,当人们听到悲伤的音乐时,大脑中与悲伤情绪相关的区域会被激活,从而产生悲伤的感觉。因此,音乐可以通过调动人们的情感,使其产生特定的情绪反应。
其次,音乐与不同情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类型的音乐往往能够唤起不同的情感。例如,激昂的音乐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愉悦感,而柔和的音乐则能够带来平静和放松的感觉。此外,音乐也可以通过表达情感来引起听者的共鸣。当一首音乐与听者当前的情感状态相符时,听者会感到与音乐产生了共鸣,进而加强了情感的体验。
然而,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音乐不仅能够被用来表达情感,同时也能够影响和调控人的情感。研究发现,通过选择不同的音乐,人们可以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当人们感到疲惫或沮丧时,他们可以选择听一些欢快、活力的音乐来提振自己的情绪。这表明音乐具有一定的情感调节功能,能够帮助人们调整和管理自己的情感状态。
综上所述,音乐与情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可以通过调动人们的情感中枢,引发特定的情绪反应;不同类型的音乐能够唤起不同的情感;同时,音乐也可以被用来主动调节和管理情感。通过深入研究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作用,也可以更好地运用音乐来表达和调节情感。
音乐论文 篇二
音乐的社交功能
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享受,更是一种社交的媒介。本文将从音乐的社交功能、音乐在社交中的作用等方面,探讨音乐的社交意义。
首先,音乐具有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功能。音乐能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促进交流和沟通。在音乐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共同欣赏、共同演奏或共同创作音乐来建立起联系。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聆听音乐,还是在乐队中合作演奏,人们在共同享受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彼此的情感共鸣,从而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其次,音乐在社交中具有疏导和减轻压力的作用。社交活动往往伴随着紧张和压力,而音乐可以通过提供舒缓的音乐环境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放松身心。研究表明,音乐能够降低人们的心率和血压,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促进社交的顺利进行。
此外,音乐还能够加强社交关系的稳定性和亲密度。共同欣赏音乐或共同参与音乐创作的经历能够增加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研究发现,那些有共同音乐经历的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和亲密。这是因为音乐能够提供一种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情感体验,使人们之间更容易建立起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综上所述,音乐具有丰富的社交功能。音乐能够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交流和沟通;音乐能够减轻社交压力,帮助人们放松身心;音乐能够加强社交关系的稳定性和亲密度。通过深入研究音乐的社交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作用,并且更好地运用音乐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音乐论文 篇三
1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运用
1.1拓展教学内容,奠定鉴赏基础
了解更多的音乐作品可以为音乐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要积极拓展音乐内容,丰富课题教学,培养学生兼容并收的心态,因此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到更宽范围的不同文化和音乐,教师应该从多媒体技术出发,在课程内容里增加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和文化;另一方面,对本土的音乐文化依旧需要怀有一种自信、尊重的感情而不能因此而丢在一旁,同时也要对外来的音乐和文化持有尊重和理解。比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既要对我国本土的各类优秀音乐作品传授讲解,也要让学生感受其他外来的优秀作品,从而学习更多的知识。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丰富课堂的教学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中征集各种不同种类、包含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作品以及各种类型乐器的著名作品,让学生共同分享交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了解多媒体技术加深映像。
1.2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鉴赏
初中的音乐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激发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的热情,主要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灵动形式,而使其内容生动活泼,更大层次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比如在学习《红旗颂》时,在制作多媒体时可以查找一些抗战时期的优美图片,介绍歌曲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同时还可以引入相关的演唱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音乐活动,如“世界音乐竞猜王”,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音乐文化知识。
1.3丰富教学形式,提高鉴赏效率
音乐是一种美的象征与体现,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挑那些旋律优美、轻快、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可以增加课本以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比如,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涉及欧美地区音乐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播放《美丽的小天使》和《生命之杯》等这些地区所广泛流传的代表歌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此类音乐起源、发展史等知识,进而达到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领悟感受能力。只有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才能为后面鉴赏多种类型的世界音乐做好准备。
2结束语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不断学习,加强信息资源收集的能力以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整理能力。为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更快的适应多媒体技术背景,在学校方面应积极营造一个开放的多媒体技术环境,组织音乐鉴赏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音乐论文 篇四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课标下中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与中学音乐教育密切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改革的建议,以寻求可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思考
本文基于笔者带学生实习的经验,对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问题作一再度审视,并据此从与中学音乐教育直接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寻求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1.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被视为“副科”的印记丝毫没有减弱,一些乡镇学校的领导仍然把音乐同美术、体育一起称为“小三门”,打入冷宫,课表上的课往往是做样子的,有领导来检查时才上。稍好一点的学校,音乐课程也开,但挤占现象严重。
2.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教师资源匮乏
“我国初中音乐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6%”,多数音乐教师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上课死板,不够灵活,仅仅局限于书面的那点知识,没有发散、没有扩散。有许多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同时由于中学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师待遇不好,而不愿意去做一位中学教师,这使得中学音乐教师人才匮乏。
3.“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缺乏
相关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唱歌、感情处理得好;能弹一手好钢琴,还能会一两件其他乐器,能伴奏好,能自弹自唱,能指挥学生处理好歌曲,希望老师能为学生编排简单舞蹈。事实上,现在的音乐老师是不能满足学生这些要求的,“一专多能式”综合型音乐教师非常缺乏。
4.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不科学性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填鸭式”“、接受式”教育教学模式仍然严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对音乐的兴趣。有的教师甚至仍然以培养一两个高考生而沾沾自喜。还有的一些教师甚至仅以能否参加地方文艺演出来衡量教师的水平。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对策思考
从务实角度出发,笔者仅就与培养中学音乐师资密切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谈一点看法,以便从一定层面间接地去改变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能胜任中学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多项音乐专业基本技能技巧的能力”“,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和多元文化、学科综合的知识和能力”“,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应包括:
1.音乐感受与欣赏方面,开设如基本乐理、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等课程
2.基本技能技巧,表现方面,要开设视唱练耳课程,以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识读谱和听辨能力。另外,学生在学好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舞蹈、指挥的同时选修两件以上的中外管弦乐器,在钢琴必修2年基础上加修手风琴。同时还应加强自弹自唱这项重要技能的训练。
3.在音乐创造方面,高师可开设诸如歌曲作法、复调、曲式、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注
4.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相关学科的内在和外在综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学校综合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要求高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的改变,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功的同时选修一些美术鉴赏、舞蹈鉴赏、戏剧戏曲鉴赏、影视文化鉴赏等课程,注意音乐与人文社会科学、历史、社会、自然的综合。
5.音乐教学法,“中学教材教法”、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论等重要的应用课程,是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所必须掌握的。在当前中学中,经常有一些音乐教师钢琴弹得水平很高了,但教起学生来却不知从何教起,歌唱的不错,却听不出学生歌唱的毛病,听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纠正一些错误。教师的音乐感受能力较强,但是却只会给学生说“好,不错”,当问起为什么不错时,意外的答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育仅仅培养了个别的“人才”。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音乐教学法”、“中学教材教法”、“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等等重要的应用课程。加强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以中学音乐教材为内容,使学生尽早熟悉中学音乐教材,开设一些“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讲授课。同时,应该加强教育实践能力,课堂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开演唱(奏)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演出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舞台、讲台经验。这些都有助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从而自如地发挥自己的专长,轻松驾驭中学音乐教学工作。
6.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也是高师学生所必备的基本技能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有趣,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还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简单的投影以及课件省去许多麻烦的板书,从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7.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对民族音乐教育、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高师音乐教育应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兴民族音乐教育、增强民族意识为己任,提高民族音乐、本土文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比重。尽快建立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主体,欧洲音乐为辅助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需要在高师课程设置上做些相应的调整,开设诸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族音乐欣赏、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民族舞蹈、民族器乐等课程。在声乐教学中,增大中国作品的演唱曲目比例,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着重训练学生理解作品、演绎作品的能力,提高演唱技巧和传授知识的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能演唱一些西方音乐作品。
显然,存在的问题不能掩盖中国中学音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确实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中学音乐教育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些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这甚至根本不是什么理论问题。同时,在考虑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学音乐教育接规时,不能仅考虑与先进地区接规,更多的要考虑如何如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接规问题。惟有这样,才能使理论落到实处,政策走向基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01).
音乐论文 篇五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必须抓好抓实,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的培育并不光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重视的,我们有责任在自己的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就谈谈我在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音乐课堂要求与养成教育的融合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离不开规矩。能不能够上好一节课,学生的课堂常规是非常重要的。而课堂常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提出音乐课的要求。如:
1、让每名学生在音乐课前准备好音乐书和笔,这样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作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2、养成排队到音乐教室的好习惯。在出发去音乐教室前,我都会先提出具体要求并让班干部监督。
3、养成进教室后安静的习惯――到音乐教室后,听音乐进教室,做到“静、速、准”:静,是安静,不讲话;速,是迅速,不拖拖拉拉;准,是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以后将书具放在座位前。
4、音乐指挥一切的习惯培养――如当老师弹奏“停止、安静”的主题音乐时,不管学生此时在干什么,都要做端正,闭上嘴巴,眼看老师。这些要求每一节音乐课学生们都会在班干部和音乐老师的监督下执行,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样学生在不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音乐课堂教学与养成教育的融合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对每个中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这样才能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在排练合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时候,一开始的第一个乐段比较舒缓,长的乐句比较多,这时需要在常规的换气的地方之外设计若干个气口,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定的换气点,在经过分组训练后形成各自固定的换气点,这样才能保证乐句、乐段的完整。可见,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话,很难保证排练和演出的效果。
同样的,在排练比较复杂节奏的段落时,更需要学生高度的精力集中,才能协力完成作品的演唱。通过这样耐心的排练,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集中、专注的良好习惯,也为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好的帮助。
2、音乐课通过歌曲学唱让细心成为习惯
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做事马虎毛糙,老师批评时却往往振振有词:我习惯了。教学中我发现通过音乐课上歌曲的学习,完全可以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逐步做到有条不紊、明察秋毫的。
在一年级《小雨沙沙沙》的教学时,其中开始的乐句“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沙”和结束乐句的歌词是一样的,但旋律是不一样的,学生如果不仔细看歌谱是非常容易唱成一样的,在学唱之前我会提醒他们,我说我们来找一找这两个乐句有什么不同,比一比哪个同学小眼睛看得最仔细。这个时候大家都在仔细地看书,这样再学唱歌曲时就不会唱错,每当歌曲中出现音符、节奏的变化,出现力度的标记、表情记号时,我都让学生仔细观察,经过学习,学生会发现,如果不细心的话,是不可能正确、完整的表现音乐的内涵的,一首好的作品必须有好的表达,才能给观众带来好的享受。这样经过积累就慢慢的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牛顿、瓦特,这些大发明家的成功都离不开生活中对细节的关注和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正是这些小的细节成就了他们最后的成功。
三、音乐活动与养成教育的融合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有求必应,不少孩子也渐渐养成了惟我独尊、自私、孤僻的性格。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必要。学校合唱社团每周的排练就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好时机。合唱是集体艺术,和谐与均衡是合唱的基本要求,因此,排练中要求每一个队员尽量克服自己的个性,做到姿势统一、呼吸统一、音量统一、音色统一、起声统一、共鸣统一和咬字吐词统一。大家在实践中,不仅要演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聆听本声部其他人的演唱,同时还要聆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各声部成为一个整体。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的做到各种因素的高度统一,使合唱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
四、音乐教材的使用与养成教育的融合
每一首歌曲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主题思想及情感要求,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并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到自己的言行当中去,通过身边的实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用集体的舆论去帮助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早日改正、并养成良好习惯。
如在执教低年级《小胖胖》这首歌时,我问同学们,小胖胖开始的行为你觉得对吗?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同学呢?同学们都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就这样通过歌曲的教学让学生去发现身边那些不礼貌的行为,同时也寻找身边有礼貌的同学,为大家树立榜样。在执教《小蚂蚁》这首歌曲时,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学习小蚂蚁走路排队有秩序。在执教五年级《手拉手、地球村》时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关爱地球,保护地球,树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更应在小学阶段这一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体会到,养成教育也可以在五线谱上跳动,就让音乐为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在人生的跑道上展翅腾飞吧!
音乐论文 篇六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教育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其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故此,在本文中着重探究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游戏的作用,并对其应用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音乐游戏;应用
引言
毋庸置疑,小学生年龄较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可以积极融入游戏,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1]。此外,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所带来的作用非常明显,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但是因为受到年龄的影响,大多数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可以实现音乐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尤其是小学生面对音乐游戏教学模式的时候,会感受到趣味性与生动性,能够形成乐趣与学习热情,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如此一来便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2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
小学生因为受到生理的限制,其自身逻辑思维比较差,对问题思考有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音乐游戏的方式,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加深音乐知识[2]。通常情况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切身体会,掌握音乐知识,在玩耍的同时加深印象,且会对小学音乐教学有所喜爱,产生学习积极性。
1.3培养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一般而言,在采取音乐游戏之后,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这种模式下小学生需要与同学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正确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意识[3]。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的目标保持一致,并且互相协作,各自分享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并为完成游戏而共同努力,这对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对策
2.1采取情景再现的游戏模式
在采取音乐游戏的时候,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且要保证所制定的游戏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因此笔者认为需要以现实情境作为主要的教学材料,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进行游戏教学。其中音乐教师需要深刻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并在适当的教学时候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情境再现,还可以为学生分配不同角色,指导小学生应该怎样表演,怎样体现出自身特点,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比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为让学生真正对这首歌真正掌握,那么便可以为学生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可以在班级中由教师制作道具,制作一个比较简单的小船,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小船上,感受这首歌所带来的气氛,或者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让小学生观看这首歌的视频,对歌曲中的歌词掌握,成为朗朗上口的歌曲之一。
2.2采取类比模式的游戏模式
在音乐教学中最难的便是音准练习,且因为受到小学生年龄与理解能力的限制,音准练习更是难上加难,如果音乐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提高学生兴趣,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但是采取音乐游戏的方式,便可以打破这一局面。比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倾听不同版本的歌曲,包括儿童版、成人版,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并且在教学中,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两组,比如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女生合唱“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并且在后面部分实现男生与女生合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2.3依据学生特点进行游戏教学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音乐教学并不是让小学生感受到好玩,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且还需要保证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在采取游戏教学的时候,音乐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针对性的设置游戏,比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很容易被比较有趣的活动所吸引,但是中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大,需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不能选择他们不感兴趣或者让他们感到幼稚的游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习兴趣与学习爱好。从另外一点分析,在音乐游戏的时候,需要保证游戏与音乐的相互统一,每一位音乐教师都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在课堂中采取音乐游戏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过分依赖,要灵活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2.4应用主题开展音乐游戏
诚如上文所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其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的时候需要应用主题,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比如在学习《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要将这首歌的主题告诉学生,并且让小学生饱满深情的唱出来[5]。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需要将歌词的含义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小学生学会这首歌,并且也学会成为一个孝敬母亲的孩子。当然,音乐教师还可以将这首歌利用舞台剧的方式进行表演,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3结语
音乐游戏是应用较为频繁的模式,其目的是为小学生带来乐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热情。其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需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情况,并创新教学理念,真正利用游戏带动小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