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优秀3篇)
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 篇一
标题:黄鳍鲷养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引言:
黄鳍鲷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对海洋资源的逐渐耗竭,黄鳍鲷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本篇论文将介绍黄鳍鲷养殖技术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黄鳍鲷养殖技术的现状
1. 养殖水体的选择与准备
黄鳍鲷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水体的选择和准备是成功养殖的关键。通常情况下,黄鳍鲷适宜在水温保持在20-25摄氏度、盐度为30-35‰的海水中生长。此外,养殖水体的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也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2. 种苗的选育与培育
种苗的选育是养殖成功的基础。目前,常用的种苗来源包括自然捕捞和人工繁育两种方式。自然捕捞的种苗质量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人工繁育已成为主流。人工繁育的优势在于可以选择优良的亲本,提高种苗的质量和产量。
3. 养殖环境的控制
黄鳍鲷对养殖环境的控制要求较高。养殖池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到黄鳍鲷的活动空间、水质交换和底负荷等因素。此外,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及时调整和处理。
二、黄鳍鲷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利用现代技术改进养殖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在黄鳍鲷养殖中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黄鳍鲷的遗传性状,提高其生长速度和耐病能力;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实现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2. 提高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率
为了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提高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率。通过合理设计和运行养殖系统,实现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结论:
黄鳍鲷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黄鳍鲷养殖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改进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
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 篇二
标题:黄鳍鲷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引言:
黄鳍鲷养殖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本篇论文将介绍黄鳍鲷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挑战。
一、黄鳍鲷养殖中的常见问题
1. 疾病防治问题
黄鳍鲷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的感染。常见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黄鳍鲷的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
2. 饲料与营养问题
黄鳍鲷对饲料的要求较高,饲料的质量和种类直接影响其生长和养殖效益。常见的问题包括饲料的选择不当、饲料营养成分不平衡等。
3. 水质问题
黄鳍鲷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水质污染会导致鱼只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溶解氧不足等。
二、黄鳍鲷养殖中的解决措施
1. 疾病防治措施
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加强养殖水体的消毒和治理,定期检查和监测鱼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黄鳍鲷的免疫力。
2. 饲料与营养管理措施
选择优质饲料,并根据黄鳍鲷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饲喂。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确保其符合黄鳍鲷的需求。
3. 水质管理措施
加强养殖水体的监测和调控,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养殖水体的PH值、溶解氧含量和氨氮等指标。同时,加强养殖水体的通风和曝气,提高溶解氧含量。
结论:
黄鳍鲷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大挑战,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加强疾病防治、饲料与营养管理以及水质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黄鳍鲷养殖的效益和产量,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 篇三
黄鳍鲷养殖技术论文
1黄鳍鲷养殖密度
黄鳍鲷养殖分为以池塘饲养和网箱两种,可分为“单养、混养和搭配饲养”三种方式。混养的种类有蓝子鱼、鲻鱼、金钱鱼等;搭配饲养一般是主养黄鳍鲷,搭配放养一个种类,如笛鲷类、鲈鱼和卵形鲳鲹等。放养全长5cm以上黄鳍鲷鱼种。单养方式:黄鳍鲷放养密度为1.5×104尾/hm2-2.2×104尾/hm2;混养方式:黄鳍鲷占总量的60%,其他鱼类约占40%;搭配饲养方式:黄鳍鲷约占总量的80%,搭配种类约占20%。在常见的鱼虾混养塘中,黄鳍鲷和南美白对虾混养密度,根据池塘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常见的方式见下列表1-3。
2黄鳍鲷鱼苗的淡水驯化
黄鳍鲷肉嫩味美,为上等食用鱼类。黄鳍鲷为杂食性鱼类,池塘中混养黄鳍鲷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达到增收的目的。黄鳍鲷是鱼虾混养塘经济效益相对好的品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混养技术的成熟,在淡水池塘中引入该品种进行混养时增加混养塘收益的'重要技术,黄鳍鲷经淡水驯化之后,与南美白对虾进行搭配混养获得成功已经有很多报道。研究表明,黄鳍鲷可以适应淡水环境。淡化盐度下降的最适梯度是:30‰-10‰-5‰-2.5‰-0。值得注意是,10‰为淡化的转折点,鱼苗淡化最适阶段,是全长在3㎝左右的幼鱼。
3黄鳍鲷种苗选择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黄鳍鲷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先后突破了亲鱼驯养、培育、催产、孵化、仔稚幼鱼培育等关键技术,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已成熟。目前,黄鳍鲷养殖苗种来源是从海区捕捞的天然鱼种或通过人工育苗获得,据市场调查发现大多数是海捕苗为主。海捕的苗种供应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海捕苗的种质一般参差不齐、鱼苗规格大小不一致,且捕捞过程中鱼苗损伤厉害,在水温变高季节水体病菌开始肆虐,有伤口的鱼苗易感染细菌导致死亡率过高。建议养殖户要重视苗种的质量,具体是:第一,把握黄鳍鲷繁殖有季节性特点,放苗时间及时安排;第二,鱼苗需要经过标粗,达到一定规格(3~5㎝以上)再转入混养塘;第三,放苗时做好消毒工作,鱼苗标粗期间做好营养强化工作。第四,有区别地对待混养黄鳍鲷和精养出鱼的时间,适当控制混养塘放苗密度,以便更好掌握出鱼规格,混养塘出鱼尽量避开其他精养与类大量上市的时候。
4混养塘饲料选择
据研究报道,网箱养殖黄鳍鲷宜采用蛋白质含量为40%的配合饲料,与对照组相比,黄鳍鲷的相对群体日增重率提高10.7%,每生产1千克商品鱼饲料成本降低3.70元,生物学综合评定值提高15%。而在鱼虾混养塘中,南美白对虾对饲料中蛋白含量要求一般也在38%~40%左右甚至以上才能满足其生长。考虑到鱼虾混养密度的差异和水体中生物饵料丰富程度不同,在整个养殖周期中,湛江南三等区域的养殖户都遵循“养虾收入为主,养鱼收入保本”的理念,所选用混养饲料蛋白含量应尽量以虾类需求为主。这样既满足了对虾正常摄食和健康生长的营养需要,同时也保证黄鳍鲷在既定的时间段有合适上市规格。在福建龙海,同样是黄鳍鲷和南美白对虾混养,则是选用草虾料饲喂。成功的鱼虾混养区域,对混养饲料品种都非常有经验。可见,混养塘饲料如何选择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避免选择低档沉性饲料。诸如淡水草鱼料和罗非料等这类饲料,在原料品质组成、粉碎细度等可能不适合南美白对虾和黄鳍鲷消化吸收,且饲料耐水性方面跟专门的鱼虾混养料和虾料相比都要逊色不少。发现有些养殖户认为这些饲料比较便宜,存在过量投喂的做法,这样饲料不能被鱼虾及时摄食,就容易大量沉底,造成浪费,更糟糕的是导致水质恶化,威胁鱼虾健康;第二,避免选择膨化饲料。鱼虾混养中鱼除了能卖价钱之外,同时不应该忽视它的生态功能,通过黄鳍鲷到底部摄食来搅动水体,起到活水增氧作用。混养塘如果只投喂膨化饲料,不仅对虾不能摄食到食物影响生长,而且也养成黄鳍鲷一直在水面摄食而不到底部搅底,容易造成水体分层,虾生活的底层变成死水;第三,避免选择沉料与膨化料搭配使用。不少养殖户认为混养塘鱼摄食量过大,于是采用膨化料和混养料搭配,认为可以先喂饱鱼再喂虾。其实这种搭配方式不仅出现第二点提到的弊端,又产生新的问题,就是部分比较强壮的鱼摄食量很大,除了采食膨化料外同时还到底层跟虾抢食沉料,而其他鱼可能抢食不到这么多饲料,出现黄鳍鲷摄食量不同,直接导致塘内鱼会出现大小不一致各种规格,影响卖鱼价格。福建龙海当地养殖户,曾经尝试过这种搭配投喂黄鳍鲷和南美白,认为不可取。目前有经验的养殖户的作法是:前期投喂虾料,鱼虾混养料时投喂高档鱼虾混养料。标苗期间,投喂营养充足饲料保障虾苗生长强壮,提高成活率。等鱼虾都放苗后,,考虑经济性和营养搭配合理性,逐渐过渡到投喂高档的鱼虾混养料。
5常见病害以及防治
黄鳍鲷常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6小结
春来水暖说立鱼。如果在鱼虾混养塘中,对黄鳍鲷的养殖密度、淡水驯化、种苗选择、饲料选择以及病害防治等养殖技术要点都下足功夫去精心经营,慢工出细活,黄鳍鲷能养好也不算是难事了。在虾那块已经赚到利润了,如果黄鳍鲷也能够丰收,可谓是一举两得,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