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论文【经典3篇】
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篇一
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
摘要: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麦肯锡7S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应用该模型进行创新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对7S模型各要素的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麦肯锡7S模型;高职教学;管理创新;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一、引言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教学管理的创新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麦肯锡7S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型,它包括了策略、结构、系统、共享价值观、技能、员工和风险管理七个要素。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应用麦肯锡7S模型进行高职教学管理的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麦肯锡7S模型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 策略要素:高职教育的策略应该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结构要素:高职教育的结构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行业需求的变化。
3. 系统要素:高职教育的系统应该具有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共享价值观要素:高职教育的共享价值观应该强调学生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技能要素:高职教育的技能要素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 员工要素:高职教育的员工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7. 风险管理要素:高职教育的风险管理要素应该注重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1. 优化教学策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结构: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行业需求的变化,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管理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强调学生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5.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 培养教师能力: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
7. 控制教学风险:注重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案例分析
通过对某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发现该学校在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应用麦肯锡7S模型进行创新之后,该学校调整了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完善了教学管理机制,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改进措施,该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五、结论
本文以麦肯锡7S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应用该模型进行创新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对7S模型各要素的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这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Peters T, Waterman R H.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M]. Harper & Row, 1982.
[2] Pascale R T, Athos A G. The art of Japanese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for American executives[M]. Simon and Schuster, 1981.
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篇二
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
摘要: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麦肯锡7S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型,它包括了策略、结构、系统、共享价值观、技能、员工和风险管理七个要素。本文以麦肯锡7S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应用该模型进行创新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对7S模型各要素的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麦肯锡7S模型;高职教学;管理创新;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一、引言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教学管理的创新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麦肯锡7S模型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型,它包括了策略、结构、系统、共享价值观、技能、员工和风险管理七个要素。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应用麦肯锡7S模型进行高职教学管理的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麦肯锡7S模型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 策略要素:高职教育的策略应该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结构要素:高职教育的结构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行业需求的变化。
3. 系统要素:高职教育的系统应该具有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共享价值观要素:高职教育的共享价值观应该强调学生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技能要素:高职教育的技能要素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 员工要素:高职教育的员工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7. 风险管理要素:高职教育的风险管理要素应该注重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1. 优化教学策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结构: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行业需求的变化,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管理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强调学生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5.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6. 培养教师能力: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
7. 控制教学风险:注重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案例分析
通过对某高职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分析,发现该学校在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应用麦肯锡7S模型进行创新之后,该学校调整了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完善了教学管理机制,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改进措施,该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五、结论
本文以麦肯锡7S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应用该模型进行创新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对7S模型各要素的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这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Peters T, Waterman R H.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M]. Harper & Row, 1982.
[2] Pascale R T, Athos A G. The art of Japanese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for American executives[M]. Simon and Schuster, 1981.
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篇三
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教学管理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以麦肯锡7S模型为分析框架,从价值观(sharedvision)、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术(skill)七个维度,剖析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进展和取向。
论文关键词:麦肯锡7S模型;教学管理创新;精益教学战略;网络教学空间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现状与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改革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在价值观、战略、结构、制度、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有必要运用体现系统思维的麦肯锡7S模型,全面审视、综合评价和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创新。
一、麦肯锡7S模型
美国麦肯锡顾问公司所构建的7S模型是体现系统思维方法的一个著名模型。该模型指出组织在变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价值观(sharedvision)、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术(skill)。由于这七个要素都是以字母S开头,所以简称7S模型。
麦肯锡7S模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组织是既包括战略、结构、制度等“硬件”,也包括风格、人员、技术、共同价值观等“软件”的复杂系统。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和灵魂,以组织为主体的价值取向,是组织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战略”是根本,是组织为了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做的较长时间的总体谋划,它是组织价值观的体现;“结构”和“制度”是手段,服务于组织战略;风格、人员、技术是支撑,为“硬件要素”的有效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麦肯锡7S模型已经成为了人们分析组织变革和创新的有效工具之一,鉴于此,笔者以麦肯锡7S模型为基本框架,探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变革和创新问题。
二、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
(一)教学管理的价值观创新:以人为本
“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在这里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它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以人的实践为依据,尊重人的实践,立足于解放人、为了人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教学管理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价值观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教学管理方面确立和践行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教学管理系统的灵魂,是确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核心。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就应该把人当作主体、本质和目的。
1.以教师为本应该做到: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注重人文关怀,增加教师话语权;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听取教师意见,重视全员参与;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重视教学权威的作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2.以学生为本应该做到:在教学管理制度上体现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和全面和谐发展;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体现全体学生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教学管理的战略创新:精益教学战略
“战略就是规划,是手段,是行动模式,是对整体的把握和未来的看法”。从战略的定义可以看出,它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发展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和创新非常重要。鉴于国内高职院校的现实,笔者认为国内高职院校可以推行精益教学战略。所谓精益教学战略,是以用人单位需求和社会未来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为基本手段,以快速反应为基本特点,对教学管理的一种长远规划和执行手段,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学的整体把握和未来教学发展趋势的看法。
精益教学战略是一个整体,包括拉动式准时化教学、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并行工程等。拉动式准时化教学以用人单位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对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进行解构,然后按工作模块或工作流程重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课程或课程模块学习不再是学期制或学年制,而是依据课程内容或课程模块内容而定;教学过程中的计划与调整实质上是由教研室或教师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协调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强调教学质量管理是全面、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全面的意思就是教学质量管理涉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和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比如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评估与检查;全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即教学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完整循环,通过这个循环不断提高。全员的意思就是教学质量管理必须把学校所有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上自校长、下至普通教师人人关心教学质量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并行工程就是在课程、课程模块或课程体系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相关人员协调配合、团队协作,将工作能力解构、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设计、企业需求、课程的前后衔接等紧密结合起来,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三)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创新:机构设置柔性化、学术性管理分权化、服务性管理扁平化
对于一所高职院校套用任何一种固定的组织结构模式都是不合适的,创新才是永恒的主题。一个好的组织结构模式的标准是:“效率—组织成员可靠地完成任务的能力,以最小出错率和付出努力与资源的经济性来表示;及时性—完成工作的速度和及时性;响应性—满足组织外部环境需求的能力;适应性—组织进行革新和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能力;责任性—使成员对那些对组织有贡献的活动负有责任。”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创新表现为机构设置柔性化、学术性管理分权化、服务性管理扁平化。
在实际运行中,机构设置柔性化表现为各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团队,开展和运行教学项目,实现人员组成、管理、工作时间的柔性;学术性管理分权化是指使从事于教学科研等学术性活动的组织会由紧密性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松散性的联合关系;服务性的管理工作(学籍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等)从各学院(系部)重复设置的机构中解脱出来,按业务性质和效率最优设置机构专门化管理,借助于网络自动替代信息收集整理、上传下达的中间行政管理人员,直接为用户服务,形成大管理幅度、少管理层次、高管理效能的扁平式组织结构。
(四)教学管理的制度创新: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学分制具有课程开放性、资源丰富化、选课自由性、学制弹性化、学习导师制、能力培养个性化等特点。高职院校通过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开放的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允许学生采用灵活的入学方式,在学业导师指导下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课程,可以提前或推迟毕业,甚至允许中途中断学业,在条件允许时再继续完成学业。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教学管理的风格创新:教学服务
由于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来的,长期以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盛行“行政管制”风格,教学管理组织和工作人员在角色定位上仅注重其作为权力者的身份,而忽视其权力的根本来源和权力行使的根本宗旨,从而背离了教学管理组织存在的基本价值。
随着中国高职教育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运行机制已经显现为“以学择教”的趋势,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校就应设法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学生身份发生完全的变化;再加上教师群体是一个自命清高、自尊心极强、从事独立脑力劳动的群体,他们一般都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技能,流动十分容易。学生身份的变化和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的特点,决定了“行政管制”风格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只有“教学服务”风格才有生存的空间。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教学管理从实质上已经演变为一种“教学服务”,尊重并尽力满足师生的教学需要,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六)教学管理的人员创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系统中,人员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是教学管理价值观、教学管理战略、教学管理组织结构、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还是教学管理风格、教学管理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素质优良的教学管理人员。
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创新就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流程和方法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第一,通过岗位分析,按照人岗匹配的原理,能力至上的原则,科学合理选聘教学管理人员;第二,“以人中心”设计相关激励制度。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般“以事为中心”设计激励制度,对教学管理人员也不例外,这是一种落后的工作方式,必须进行变革。代之以更加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的“以人中心”的激励制度;第三,注意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开发。通过培训需求分析,科学设计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开发活动,使教学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教学管理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意识。
(七)教学管理的技术创新;网络教学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下,教学管理所得来的信息并不是直接原始生成的,而是通过调查或网络评价生成的,存在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通过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建设好网络教学空间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伟大技术创新。
建设网络教学空间,不再是简单地上传、下载PPT,而是利用网络教学空间空间做活动的课程,包括电子教案、PPT、资源库、照片库、影像库、案例库、方法库,等等。教师上课只要展示授课提纲,然后利用各种空间上的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讲到案例即打开案例库,讲到实例可打开照片集、影像集,讲到概念也可以打开概念库,讲到方法可以打开方法库,讲到技能可以打开技能库,讲到前沿的东西还可以链接到国外大学的课程,这些都可以在空间上实现,而且可以形成模块的任意组合,课程不再是过去的一本书,也不是最近十多年来的PPT,而是一个空间的某一个子空间,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做出很多不同的课程来。同时利用网络教学空间还可以进行作业布置、问题讨论、学生提问等。
网络教学空间建设起来后,教学管理效率更高,信息更真实。教师上课时的教学状态和学生学习状态好不好,通过点击网络同步直播就可以看得仔仔细细;教师是不是每次都用几年前的老教案,通过点击教案库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教师是不是对学生进行过辅导,通过点击教师评语和回答问题留下的“脚印”看得明明白白;老师的课程学生是否有兴趣、教师是否学生欢迎,通过点击学生访问量、访问记录和学生留言可以看得真真切切。
三、结语
(一)以麦肯锡7S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具有整体性。这就是说,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战略、结构、制度、风格、人员、技术、价值观这七个要素中,价值观是核心和灵魂,战略是根本、“结构”和“体制”是手段、风格、人员、技术是支撑,它们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表明,为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取得成功,必须着眼整体,统筹谋划。
(二)以麦肯锡7S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具有开放性。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之一就是“行业认可、企业欢迎、家长满意、学生受益”。要实现这个目标,高职院校必须不断与行业、企业、家长、学生互动,不断为教学管理系统中的价值观、战略、结构、制度、风格、人员、技术补充新的内容。这表明,为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取得成功,各个要素要不断吸收社会最先进、最新的东西,深化其内涵,拓展其外延。
(三)以麦肯锡7S模型为分析框架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具有动态性。这就是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七个要素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社会发展不断发展变化,补充新的内容,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这表明,为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创新取得成功,各个要素必须保持对社会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