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最新6篇】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一
中职学生是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他们具有一些独特的心理特点。首先,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他们在选择中职教育的时候,往往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且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因此,他们对学习的态度积极认真,对知识的渴求度较高。
其次,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相对较强。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提升。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再次,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都需要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因此他们往往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团队环境。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协作,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优势,同时也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融入团队。
最后,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强。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他们通常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能够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职业发展。他们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逆境应对能力,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自我意识相对较强,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心理素质相对较强。这些心理特点使得中职学生在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培养和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二
中职学生是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群体,他们具有一些独特的心理特点。首先,中职学生普遍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更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相对较为困难,但在实践中往往能够表现出色。
其次,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较强。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因此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会更加注重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强,往往会主动参与与自己职业相关的活动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再次,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会面临各种实际问题,他们能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方案。中职学生通常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中职学生的自信心相对较强。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果,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自信。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和实践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对未来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意识较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强和自信心较强的特点。这些心理特点使得中职学生在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培养和完善自身的其他心理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三
中等职校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容易出现许多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和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职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普遍存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自感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觉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有自卑情绪,上了职业学校,不好意思见人;看看自己学习成绩,又长期不理想,丧失了信心。个别学生从小就学习基础差,常常自暴自弃,对前途缺乏信心,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父母对他们抱有一定的期望,但对他们的表现却无可奈何。
二、对学习存在惧怕心理,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的惧怕心理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对整个学习生活的惧怕心理,表现在对各门课程的学习均缺乏兴趣,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他们通常是普通高中上不了;直接参加就业,既缺乏技能,年龄也太小;呆在家里家长也嫌烦,所以在家长的逼迫下来到职校;另一种是有指向性的,即对学习某门课程存在惧怕心理,表现在对学习某门课或某门课教师的恐惧感,如英语、数学等课程经常使他们无所适从。这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比较普遍。
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有社会的影响,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学校方面的原因。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某些教材内容过难,要求过高,或者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难以完成学习任务,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甚至遭到家长的打骂,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对学习产生自卑情绪和恐惧心理,而且这种情绪又会严重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开展,造成情绪与成绩间的恶性循环。
三、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逆反心理强烈
中等职校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及成人感迅速增强,表现为渴望独立,渴望摆脱对成人依附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他们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自控能力较差,稍遇刺激,极易爆发,出现偏激行为。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其次,职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从小就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管不得,惹不起,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往往凭感情办事,自我约束力差,意志力薄弱,情绪波动大,容易形成任性和逆反心理。
第三,职校的学生在初中时成绩大多处于中下游。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初级中学在升学率、重点高中录取率的压迫下,老师花大精力用在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致使这部分孩子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他们平时受批评多、受表扬少,在学习成绩面前,“老师不疼,家长不爱”;久而久之,酿成了他们纪律散漫,吸烟、喝酒,甚至骂人打架,自我控制能力差。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这几年的职校生活,也将是他们踏上社会,直面人生之前提高心理素质和陶冶良好人格的最后一次机会。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四
【摘要】
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心理的健康。尤其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在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着如自卑、逆反、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心理疾病呢?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重任我们社会、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学生本人兼而有之。
【关键词】
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对策
何谓健康.健康有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一、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大部分中职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也有想学好的愿望,但是他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缺乏动力和毅力,所以成绩不理想。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普遍就被认为“成绩差、没出息”。老师的阳光不会照射到他们那个角落。家长也普遍认为孩子成绩这么差,考不上高中给自己“丢了脸”。学生自己也认为自己“脑子笨”,这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放大自己的不足,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呢.通俗的说就是:你要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你不准我做的事,我非做不可。我所教的商贸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任课老师在下课铃响后没有及时下课,班里一名学生大声喊“下课了”,见老师没理他就又大声喊“下课了”。老师让他站起来,他不但不站反而和老师顶撞起来。事后,这名学生表示他其实不想这样,但每次都很烦,想发火,甚至把事情闹大才痛快,但事后又总后悔。像他这种明显有冲动性、敌对性特点的行为,即青春期逆反心理所引发的行为。中职学生普遍都处在17~2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处在青春期,有易冲动和易焦虑的特点,从而导致某些逆反行为的发生。
3.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我教学的几年时间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如果我叫其回答问题,他必定会低着头站起来小声说句“我不会”。如果我一步一步的启发他、诱导他,他也能一步步的解决问题。但下次再叫他回答问题时还会出现“我不会”的情况。其实,他不是不会,而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学生常常怀疑自己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在学习结果尚未出现之时就抱有负面的期待,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即使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有的干脆放弃努力,躲避学习行为,使学业更加落后,失败的结果出现后又进一步的催生了他们的厌学思想,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4.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
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环境的学生来说,职业学校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习方法、生活方式较以前更加宽松灵活。面对新生活、新环境,有的同学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的由此产生厌倦和烦闷情绪;有的则表现出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
二、积极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科学评价自我
人生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要勇敢迎接挫折和困难带来的挑战,成为生活的强者。要学会科学的评价自己,尤其要扬其所长,消除不良情结,换个角度看待自身。虽然我们不少职专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却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同样能做出惊人的贡献。 2.转变观念,加强交往,密切感情
首先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主动与学生亲近,用亲情唤起学生的信任。其次,家长要转变思想,要明白学生上中职学校不是丢父母的面子,事实上只是分工不同,并无地位的差异。再次,还要逐渐转变社会上的偏见。上中职的孩子并不差,他们可能在语数外上成绩差,但并不代表他们在其他方面也逊色于其他孩子。每个学生都有值得人们去认可、去赞许的地方,人们应该去做些什么来支持、鼓励他们。我们应该学会体会每个人心中那份渴望被关注、被呵护的心情。
3.正确认识逆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使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和追求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是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但是也要看到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如不分是非,盲目冲动等。如果逆反心理过重,而自己又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自身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还容易造成与家长、教师、亲朋好友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因此,对于逆反,我们中职学生要学会接纳,但又要学会调节,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其化为成长的动力。我们所有的家长和教师也要努力为青春期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宽松、接纳的成长环境,帮助其顺利走过“疾风骤雨”的青春期。
4.在职校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解室
在职校开设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让学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课,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不但增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由我校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还从医院聘请了心理医师定期来我校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
5.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自信心
学生学习成绩差是造成学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应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切实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如春风化雨一般,不着痕迹的、用无私的爱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使他们最终走出心理问题的阴霾。
参考文献
[1]付金霞.职业中专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对策[J].水产职业教育,2004(4):39.
[2]戴巍.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其自我调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110.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五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中职生一般处于 15 到 18 岁间, 正处在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期阶段。 因文化基础较差进入中职院校学习,普遍存在厌学、自卑、孤僻等心理。 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和社会、家长应该重视中职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以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一、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学习无成就感的心理,情绪消极、自卑。主要表现在:
1.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中职生对学习认知的动力不足, 目标不明确,且不重视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
2.学习情趣不浓,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职生学习兴趣缺乏。
(二)人际问题人际关系是中职生主要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
1.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
2.师生间的信任感缺乏, 朋友关系不能良好处理;
3.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4.网络关系不能正确对待。
(三)情感问题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而当前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
1.情感心理趋于稳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
2.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用的朝气和热情。
3.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
4.异性间亲密度增强,容易产生早恋。 同时,对两性不能正确看待,而产生性心理问题。
(四)个性问题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中职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 但是中职生因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兴趣特长和爱好,使得他们上进心不强。二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二、 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跟踪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开设心理课程,要重视心理教育。 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 每学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课程,并要强化心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建设;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心理课程,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进行适应心理教学,包括中职校园生活、学习;二年级则开展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绪调控等;三年级则以就业指导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 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二)组织心理课堂,加强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 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等要适时的开展心理课堂,实现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稳度过青春期; 组织开展关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讲座、网络健康教育讲座、职业生涯规范讲座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团体活动,强化心理训练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养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的团体活动。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从“适应能力训练--人际关系、学习动力及情感引导--就业指导”这一过程来进行。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活动,比如,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成长小组及团体心理游戏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指导。
(四)结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 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因此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父母应营造温馨、有爱、融洽的家庭环境,让子女能够感受家庭的关爱。其次,价值应以身作则, 调整自我态度,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性格水平,因为家长的态度、性格和素质对子女有着极大的感染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心理。最后,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态度,不能采取粗暴、打骂等形式来教育,应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教育模式。
三、结论
中职学生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重视。 中职院校、教师、社会及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中职生建立健康、向上、乐观的青春期心理。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简析论文 篇六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不同的生活体验会对思想观念有不同的影响。中职学生中也有这样一些迷茫的少年,他们是经历了长期应试教育影响后的“淘汰产品”,他们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变形记》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一、“南风效应”——用和风细雨打动人心
《变形计》第八季之《少年少年》的廖洪毅一直感念在他饥寒交迫时为他送第一顿饭的老奶奶。在因给猪治病四处借钱,老奶奶递过来仅有的15元钱时,这位平日里一掷千金的富家子再次被感动哭泣。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学“南风效应”的应用。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著名的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先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就证明谁更威猛。北风刮起了猛烈的寒风,行人为了抵御寒风的侵袭,裹紧了衣服。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不自觉地敞开大衣,最终南风取胜。“南风效应”告诉人们温暖胜于严寒。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夏日寒”。教师教书育人,建立好的师生关系,是好的教育的起点。教师日常的关心体贴,嘘寒问暖,非常容易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心近了,学生就能向教师敞开心扉。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会促进教师教育手段的贯彻和执行。
二、“四颗糖果”——用宽容替代惩罚
《变形记》中的城市孩子大多数与父母关系极为紧张。有一位母亲伤心无奈地说:“有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的孩子是来报复的。”为什么母(父)子成仇?仔细观察,他们的父母经常指责、训斥甚至打骂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对抗开始。所以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都会犯错,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呢?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衣食父母”,教师对学生犯错后的处理方式决定着师生关系的走向。鉴于学生已经经历了父母“野蛮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批评惩罚也是苍白无力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用“四颗糖果”的故事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要用宽容去对待学生的错误,用奖励替代惩罚,发现学生行为的闪光点,要尊重学生,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三、“瓦尔赫效应”——发现学生的长处
瓦尔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学过文学和油画,但是因为没有天分,表现平平,老师们认为他是平庸之才。化学老师看中他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把他引领上了化学的道路,使得他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变形记》第八季《远山的抉择》中也记录着同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城市少年高泽文利用英语特长,给农村孩子当起了英语老师,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那个老师眼中在课堂上不是沉睡就是扰乱课堂、逃课的问题少年,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信。瓦尔赫的成功和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都有其强项和弱项。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为普通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可以结合学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手抄报比赛、主持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让同学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特长,增强学生适应生活和走向社会的自信心。
四、“门坎效应”——循序渐进,慢慢地将学生引入健康轨道
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使其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在转变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可以借鉴“门坎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逐步提高目标的层次。综上所述,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漫长的反复的过程。教师在施教时,要耐心、细心,同时还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为能力。如果你把学生看作恶魔,你就如同生活在地狱;如果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