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经典3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一
标题:《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改进
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探讨了如何优化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内容过于理论化等,然后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引入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及增加实际案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最后,通过实践教学实施的效果评估,发现改进后的《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环境工程概论;教学优化;教学改进;案例分析;实践操作
引言:《环境工程概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无法满足他们实践应用的需求。因此,如何优化和改进《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问题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和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2. 解决方案
2.1 引入案例分析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环境工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实践操作
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操作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或工程设计,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可以利用实验室和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
2.3 增加实际案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实践环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的实际应用。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工程的实际工作。
3. 效果评估
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对改进后的《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进行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结论:通过优化和改进《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引入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讨论等教学方法,增加实际案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得到了验证。
参考文献:
[1] 张三.《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 环境科学导刊, 2018, 37(6): 89-92.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二
标题:《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实践,探讨了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案例教学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中的适用性和优势。接着,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揭示了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最后,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验证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概论;案例教学;学习效果;实际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引言: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案例教学具有真实性、问题导向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案例教学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中的适用性和优势
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中,案例教学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优势。一方面,环境工程领域具有复杂性和实际性,通过引入具体的环境工程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案例教学的实施和效果评估
通过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中引入具体的环境工程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结论:通过在《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实施案例教学并进行效果评估,验证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四.《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J]. 环境科学导刊, 2019, 38(5): 78-82.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三
关于《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身边及生活中获取的各种课题为学习载体,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开展主动性研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不断构建及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研究方法,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f},研究型课程能够极大调动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研究型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3, 4]因此,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侧重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目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对研究型课程的开设方式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或者只进行了小范围的探讨,或者未开设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环境工程概论课》为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研究型课程理念的课程设计方案及学生能力培养方法
一、课程改革目标分析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该课程通常作为针对非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环境现状,是当代大学生环境素质教育的基础课之一,使非环境专业学生能够对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等污染的治理方法和原理有所了解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的深人贯彻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环境工程概论》成为环境类专业新生学习的第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新生的人门课程,《环境工程概论》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概论类课程的共同特点是涵盖内容多、知识更新速度快,基本内容既包含了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物理性污染的控制及治理原理与方法,也涵盖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同时还介绍了环境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每一章节的内容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多,知识点零散,传统的单个教师主讲的“灌人式”全讲课模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仅让授课老师上课吃力,浅显且泛泛的内容对学生也缺乏说服力,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课堂气氛不活跃
对于刚人校的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只局限在媒体报道的“雾霆”、“温室效应”、“富营养化”及各种污染事件上,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的具体方向及内容在此情况下,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应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总体讲授,使学生对环境专业有总体认识然后,学生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结合身边环境问题,成立课题小组,开展一些研究型课题的学习这些研究型教学课题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社会实践调查等,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发生根源、基本原理、解决措施等进行深人了解这样,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同时,既熟悉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研究方法,了解到环境工程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又激发了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工程概论研究型教学的具体实践
根据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课程的研究型教学由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成果评价三部分组成
(一)课题设计
课题设计是研究型教学的基础,是以课题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的重新规划根据学生人数,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结合桂林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取得的成果,将《环境工程概论》教学内容课题设计为以学生调查实践为主题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所作的汇报作为各章内容的开题,进而引出各章理论主题内容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研究内容进行总体讲授、指导,使得课程生动、课堂气氛热烈,进而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桂林市水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大气污染状况调查、桂林市固体废物状况调查、桂林市声环境以及桂林市的生态之城建设五个部分
(二)课题实施
1.成立课题小组课程第一堂课为导论课,由教师对目前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工程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总体讲授,布置研究型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说明课后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报名,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微调,保持各组同学水平相当,每组6名同学
2方案设计与实施各小组成员首先根据课题题目,明确完成目标,讨论课题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组内分工,完成资料收集、查阅、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汇总、书面总结及口头汇报等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以课下业余时间完成为主,教师轮流跟组进行指导、答疑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补充,帮助学生解决在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完成过程中,数据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统计年鉴、环境公报等纸质资料,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CNKI数据库等,以及环保局网站、环保局实时监测系统等网络数据资源然后,再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完成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成果评价
1.成果展示与评价首先由组长作为代表对课题完成内容进行汇报,同时对课题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介绍,课题组成员共同对其他小组的提问进行解答根据汇报结果和答疑情况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三部分组成:组间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课题小组根据评价内容对课题内容进行进一步修改,并形成书面报告上交
2.成绩评定研究型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6]其中课程总成绩由学生个人的平时表现(包括课题表现、对小组课题项目的贡献)、所在课题小组成绩(要求3}4名环境工程专业老师对小组作品进行评定,取平均分)、期末考试成绩(闭卷考试)三部分组成
三、总结与反思
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两点需要进一步完善
1.完善学生在课题完成过程中的过程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应记录下课题完成过程中的日记与心得,不断总结课题完成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无改进措施,如成员分工情况是否合理、时间安排是否得当等
2.教师对课题完成过程的反思如根据每个课题完成情况,评价课题设计是否合理、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研究开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型教学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