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论文(优质3篇)
谈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一
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从而培养他们的创编能力。本文将从舞蹈教学的目标、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舞蹈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首先,舞蹈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学生具备出色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包括形体控制、动作技巧、舞蹈节奏等方面的训练。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作和表达。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音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地编排出一段舞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编能力。
其次,舞蹈教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关键。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舞蹈中的细节和美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舞蹈创作的全过程,包括编舞、排练和演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创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舞蹈教学的实践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基础。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创编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的比赛或展示,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团体或社团活动,与其他舞蹈爱好者一起交流和学习,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舞蹈教学的目标、方法和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舞蹈人才。
谈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二
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之一。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创新性和表现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艺术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本文将从舞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首先,舞蹈教学的策略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基础。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促进他们的创编能力的发展。例如,对于初学者,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和动作。对于进阶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创作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舞蹈中的细节和美感。
其次,舞蹈教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关键。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完成一段舞蹈的编排和表演,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舞蹈元素和技巧,创造出独特的舞蹈作品。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舞蹈比赛和演出,提供更多的舞台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最后,舞蹈教学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编作品的评价和反馈。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审,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创编能力。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通过舞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评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反馈,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舞蹈人才。
谈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三
谈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本文以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为主题,根据培养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等,阐述了如何完成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能力 创编能力 培养目标 基本途径 艺术实践
从中小学反馈的信息表明,舞蹈教育虽没被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训练校内舞蹈队伍,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演出及舞蹈比赛,很需要具有音乐知识同时又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选相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性要强,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舞蹈教学中,要求老师不但会跳,还要会编,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舞蹈风格种类要丰富多样,技能技巧难度适中即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形体基训,学习芭蕾舞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除此之外,还应学习现代舞,编舞基本技巧和中学生舞蹈。只有在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舞蹈,并对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想象力才会丰富,创编起来才能融入贯通。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中,除了基本功训练外,同时要学习风格不同的各种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实际地精选好教材。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训练学生直、立、灵活、协调感觉为主,腰腿的软度和技能的练习为辅。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不仅进行形体训练,又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为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学期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要从各种民间舞的实用性上来进行综合选择,使其对以后编舞具有很强的使用性。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灵活性、协调性并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表现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编、教舞蹈做好能力准备。
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学生学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近一步提高,我在第二年开设舞蹈选修提高课,使一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扩展舞蹈教学内容,除了继续进行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编舞技法课的学习外,外国代表性舞蹈,国际标准交舞以及爵士舞和现代舞均占一席之地,采取了这种扩大容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吸收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精华,广收博采有利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和创编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学生基本素质着重从舞蹈实践可行性角度考虑,确定几项必备能力作为舞蹈必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未来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从主要面向中小学从教的实际出发,音乐专业学生在舞蹈课学习时必须掌握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能力和编排舞蹈小节目能力。
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进一步阐述: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习思考、反复实践至成熟。课堂提问内容主要是舞蹈基本动作的要领、作用、目的、舞蹈术语等,以加强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规格动作要领的技巧语言传授给学生,懂得让学生不照搬教科书上内容的情形下,用自己的流利动作要领按顺序步骤讲解下来,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对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可选择几个典型的动作进行实分析比较,辩别异同。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动作时,可把已学过的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和代表性动作的“迎风展翅”(Arabesqe)和“鹤立式”(Attitade)典型的动作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和典型动作中的“顺风旗”“商羊脚”进行对比,可从两种手位、脚位、身体姿态、运动轨迹、内在气质、舞蹈风格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芭蕾特点是“开、蹦、直、立”,舞姿长而舒展延伸,动作多表现在下肢,线条清新等,与之相比中国古典舞特点是“圆曲、圆弧”,还有回旋,舞姿婉转修长,上下身配合,线条曲折等,通过对不同风格认识更清晰,动作要领更准确,这样也就提高了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最后3—5分钟,对课堂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技巧让学生来进行总结。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人体规律之后,接着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时可以有侧重地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改进发展已掌握的技能,使自己从舞蹈基本能力向舞蹈编排能力方面发展。
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动作时,学生学会了“里绕花”这一主要绕花后,不要按一般规律那样接着就教“双绕花”、“交替花“等动作,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编舞发展动作技法去延伸想象,去进行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的想象。结果产生出比教材中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花动作,如“上下绕,左右绕,前后绕,站、跑、跳、坐绕,还有翻滚、仰、俯绕”等,然后再将即兴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教材中的手位动作相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编舞创造能为。
在舞蹈整体组合教学时,结合讲授舞蹈构图和画面的基本规律进行教学,让一组人表演,另一组人进行观察评议,通过直观教学向学生讲解各种不同的舞蹈构图的动用和表现特点以及使用手,让学生明白舞蹈构图不在于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在于运动中怎么变,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创造美。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以利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考试是检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考试可以采用课堂现场表演这一形式,同时也应进行笔试和口试,笔式可以考察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口试可以综合考察学生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舞蹈评分期采取平时分和末考试分数两部分相结合的做法,有利检验学生综合舞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激励他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在改进考试方法的同时,必须抓编舞、艺术实践,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编排舞蹈,突出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通过学习自己习作的排练检验对学过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理解相应用。
我们可以抓住音乐专业优势,以音乐特有的形式与内涵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音乐所示的特定内容,进行编排舞蹈,让学生随着音乐即兴编舞,学会确立主题动作,进而变化和发展主题变化动作,并注意音乐色彩结构及音程关系,知道如何开头,如何使动作体现高潮,动作与音乐吻合或体现不同,如何设置结局等。通过舞蹈短句和舞蹈的习作,再编成相对稳定的舞蹈组合,最后发展成舞蹈小节目,使学生循续渐进掌握舞蹈方法,再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设想,提倡个性差别与审美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全方位地提高舞蹈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切合实际地精选教材是达到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预期目标的基本前提条件,舞蹈教学基本技能的具备是取得成效的桥梁,考试方法的改进及教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舞蹈教学能力形成的不可缺少的配套措施,只要我们有步骤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