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选6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一

标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旨在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能力。通过对文言文教学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本文总结了一系列可行的教学策略,包括兴趣激发、多样化教学、知识系统化等方面。希望本文能对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策略、学习兴趣、能力提高

1.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和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能力较弱。因此,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 兴趣激发

为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文言文文本,如古诗词、古典小说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言文的美和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文言文与现代生活相联系,通过举例说明文言文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样化教学

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翻译句子、仿写文言文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呈现文言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知识系统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文言文的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如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文言文阅读、写作、翻译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 结论

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兴趣激发、多样化教学和知识系统化是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探索和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晓瑜.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2): 45-50.

[2] 李文英.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4): 56-60.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二

标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通过对阅读教学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本文总结了一系列可行的教学策略,包括提前预习、多层次阅读、思维导图等方面。希望本文能对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教学策略、阅读理解、阅读兴趣

1.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阅读的复杂性和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对阅读教学缺乏兴趣,阅读理解能力也较弱。因此,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 提前预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提前预习。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新知、提供背景知识等方式,让学生对文本有所了解和预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预习心得和疑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多层次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层次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略读,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仔细理解文章的细节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思考文章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多层次的阅读,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思维导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思维脉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的主题和段落标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导图。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的细节和例证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详细的思维导图。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思考,将文章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其他知识进行联系,形成一个拓展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结论

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提前预习、多层次阅读和思维导图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阅读和思考,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3): 35-40.

[2] 张静.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2): 50-55.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三

  1、当前教学无效或低效的体现

  1。1学习模式无效或低效

  新课程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变为大部分教师渴望达成的目标和成绩。但教师通常习惯地将几种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上教授给学生,导致其很难独立思考、阅读、感悟。如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对要求提出、内容设计、小组分配等方面缺少合理安排,导致大部分合作学习呈无效、无序状态。

  1。2课堂提问无效或低效

  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多提问,以致每讲一两句都要问“对吗”、“好吗”等,而学生也只是按程序地跟着异口同声“对”、“好”。事实上,教师问了什么问题,学生是不清楚的,因为没有过多时间去思考。一堂课过去了,提了一大堆问题,看上去气氛激烈,实际上较为空泛。还有的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过难,远离学生现实的知识层面,导致学生无从回答,头绪混乱,造成课堂氛围沉寂。

  1。3对学生激励无效或低效

  激励不能过当,有的老师一节课除了说“你真棒”、“不错,请坐”等,好像评价性语言只能固定使用一样,倘若学生回答的没有意义或似是而非时,也会进行激励、表扬,不论如何都不会有纠正、争议、批评,导致学生随波逐流、心思浮躁,不利于其个性发展和思维踊跃。

  1。4教师语言无效或低效

  繁冗拖沓、机械重复、了无生气、平淡乏味是教学中语言无效或低效最明显的表现。一些教师总为让学生能听懂课程,觉得所讲的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导致一个问题要讲上几遍,毫不厌烦,殊不知学生早已没了耐性,而结果就是教师的课程虽然讲了许多,但教学效果却不好。因此,呆板无趣的语言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效率了。

  2、提升阅读有效教学途径

  2。1用生活经验解读阅读

  语文教学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就会变得空洞无物、乏味枯燥,但结合生活就不一样了,不但丰富了内容,也牵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其充实活力。倘若让学生把已有生活经验引入阅读中,对阅读内容体验进一步加深,再把体验延伸到生活中,和生活进行比较,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阅读真本领。比如在学习《再别康桥》的时候,诗歌的主题是离别的伤感与眷恋,而对于“离别”学生是有切身的感受和经历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经验就能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

  2。2突出阅读中的体验与感悟

  还原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教育,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才能实现阅读目标、完成阅读过程、达到阅读高质量,其学生是最后的根本点、落脚点。可见,在阅读中,应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本着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服务,引导阅读思想的出发点,遵循学生一般学习和阅读思路,尊重学生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在阅读中,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不论学生提出问题是否难易、大或小,教师都要耐心并加以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把教师思路和学生思路合二为一,形成推动深入阅读的合力,尊重学生个性与共性发展,即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

  2。3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主体情感态度应被重视,阅读主体对阅读内容不断内化过程,即为积极阅读过程。脱离阅读主体的积极感情需求或态度是不可能有内化的。因此,阅读主体的情感态度问题是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在阅读教学策略中,怎样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保持情感张力是重中之重。当阅读材料、阅读情境与读者心境体现一致性时,阅读效果可谓最好。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在情感方面强化刺激力度,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产生内心上的阅读需求。比如上《声声慢》时候,教师可以播放歌曲《一剪梅》,在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阅读情境的同时,可以了解李清照前期词的写作特色,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

  2。4强化语言训练意识

  阅读教学以教材为模版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把学生吸取课本语言精华、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不能以做习题替代真正的语言训练,那会失去语文课原有的个性和特色。目前,一些语文公开课和竞赛课的阅读教学表面是认真走过程,实则糊涂得结论,对学生语言品味、形象感悟、思想升华并不重视。倘若语言品味全无,如何真正感悟文章主旨?在阅读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揣摩和感知,加强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还语文阅读教学本来面目。苏轼《赤壁怀古》中,是“拍岸”好还是“裂岸”好,是“樯橹”好还是“强虏”好,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语言品析鉴赏的能力。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其效果直接影响语文教学品质提升。不少一线语文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品质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四

  一、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

  1.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

  高中语文的内容已经进入到一个中级阶段,相对于初中来说更上了一个层次,对于很多文章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有时候需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心情和用意。所以对于高中的语文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教师也应该多多阅读课外知识,保证自己对文章的深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学生讲解彻底。成功的教学是将自己所懂的知识有效的传授给了学生,而不是像溢出来的水,完全没有吸收,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

  2.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

  不得不说,高中语文学习有时会很枯燥乏味,例如文言文的讲解,现在的人都习惯于用简单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受,当看到古文的会有一种发懵的感觉,对文言文也提不上多大的兴趣。特别的当教师在对于一个字深入的讲解时,更会让学生失去耐心。高中的语文也是学习的一大难点,要求学生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力,要不断的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兴趣。古文的讲课的课堂氛围是沉闷无趣的。教师需要转换一种教学方式去解决这种问题,不要只是一味的去灌输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要用有趣味的风格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他们认为比较枯燥的课堂产生兴趣,这是教师应该做到的。

  3.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学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让学习在大量的重复背诵和学习中来达到对课文的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也会让学生产很极大的心理压力。强迫式学习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这是不被教育趋势所需要的,现在教育的发展趋势是联合科技与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国外的教育方式是放羊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科目加强,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与国外教育方式完全相反,中国式的教育注重于量,认为熟能生巧,中国的学生一般很少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有了时间都被父母逼迫去参加各种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书海里。而整合式的教学方式将逐渐改变这种形式。

  二、整合式教学的背景

  1.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不合理。

  传统语文教学一般来说,是片段式和独立式的教学,教师注重不断的灌输自己所懂得的知识,学习根本无法吸收那么多,教师等同于是做了无用功,而学生也会慢慢对学习语文失去的兴趣。整合式教学是适合新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解和方案,是对应应试考试体制下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新的大胆的改革和尝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开创一片心新的教学天地和新的学习氛围。

  2.整合式教学具体有哪些。

  整合式教学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是将独立的、脱节的教学方式转换为多元化的、整体的教学。从内容上来讲,并不仅仅是课堂资源的整合或者是某一个单元上课题的整合,主要是指在课题教学中为了完成多个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的整合从而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整合,不仅是量的整合,还有质的提升。这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有很高的需求。整合式教学是时代教育的要求,是新的提升。

  三、结语

  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整合式教学对于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帮助。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要求教师将繁琐的教学过程整合起来,巧妙的安排练习,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再感到反感。教师对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不需要开展大量的低效果的长篇大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由此来达到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整合式教学。此外,教师应该注重于学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交流,因为对学生不仅要成为学习上的导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学生的主导,做学生一个导航的指南针,给学生前进的方向,这才不失为一名合格而优秀的教师。学会整合式教学,学会与学生良好的相处,一起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奋斗前行。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五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素质差异,有些教师没能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盲目追求形式主义,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收效甚微。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病”得不轻,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教学内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度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课时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新课程实施以后,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语文课上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课”,淡化了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看不到对文本字斟句酌,欣赏不到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这种“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功能,导致学生读起课文断断续续,写起文章空洞无物,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何谈语文素养的提升,更谈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了。

  二、教学方式重活动,轻训练

  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不是从根本上去转变教学观念,而是过分放大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过度在活动的多样性和新奇性上下工夫。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热闹的活动,滥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议一议,这样似乎是丰富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课文却被放到了一边,大量的活动挤占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挤去了对学生字词句篇的训练,挤去了学生对课文谋篇布局的揣摩,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丧失殆尽,这样的语文课还能算是语文课吗?

  如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有一位教师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和神态的变化,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学生还没能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就匆匆上台表演,结果导致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无法进行下去。这样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生动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更需要的是让学生动静结合,静心思考,潜心会文,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使之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三、学习方式重形式,轻效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发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的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于是有些教师就错误地以为合作学习使用得越多越好,课堂上合作学习到处可见。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讨论声、争吵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热闹非凡。

  可是嘈杂的背后,学生究竟有多少收获呢?其一,这样的分组学习缺少合理、明确的分工,没有建立小组合作机制,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则作壁上观,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闲话家常;其二,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前,没有事先布置学生进行充足的准备,如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等,因此学生的讨论浮于表面,不够深刻,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其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袖手旁观,放任自流,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学生的讨论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中心和重点;最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合作学习,过于简单、缺乏思考性的问题只能是浪费时间。

  如在教授《宽容序言》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二是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感受其形象特点,理解深层的含义。由于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独立解决,根本不需要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反而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多能参与讨论,但在大组交流时只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讨论的质量也不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要也罢。

  其实,真正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讨论前必须让学生明确本小组的“共同任务”,以及自己担任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只有这样,小组内的成员才能人人参与讨论,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内涵。否则,合作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

  总之,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广大语文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正确解读和践行新课程标准,把准语文教学的“脉”,对症下药,才能使语文教学健健康康地走进新课程。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篇六

  一、培养学生阅读随写的习惯

  语文课堂不一定单单是讲解课文、处理习题,也可以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家电、药物等说明书,先让学生阅读说明,然后给大家具体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的事项,如果有不好理解的地方,不妨对照说明书边操作、边讲解,学以致用,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口语表达达到一定的水准。中学生一提到作文训练就头疼,不知如何下笔,究其根本就在于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不妨让学生准备一个“随记本”,遇到好的情境,鲜活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感触,都可以抄记下来,做日常生活的刻录机,积累多了就不怕没得材料写,作文水平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另外,学生热衷于“快餐文化”,对篇幅长的文章难于读完、读懂并深刻理解,我们不妨让学生当一当编剧,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自编自导,起初可能剧情幼稚,语言欠熟练,但学生热情高,参与积极性高,久而久之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培养学实践调查的习惯

  语文学习也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我们可以多采用综合实践、社会调查的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晰的对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经过调查之后,再让学生针对这些在生活中既普遍遇到而又认识很难统一的问题展开讨论,经过思考、辩论,不但能提高认识能力,收到思想教育和思维训练的作用,还能提高口头训练能力,并促进写作。例如,本学期我班进行了“学生带手机与学习成绩”调查和“假期与网络使用”调查,通过这两次调查,学生都进行了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通讯网络的逐渐覆盖,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现象日趋普遍,即使学校明令禁止也不可能杜绝,且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2)学生自制力差,网络和手机上的游戏等不良信息诱惑着学生,大部分带手机上学和有网瘾的学生其成绩必然大幅度下降,这成为当今社会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3)合理利用手机和网络,充分发挥手机和网络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手机和网络转变为教育教学资源是当务之急。学生将调查、讨论的内容写成了作文或者调查报告,本学期内手机作弊、网聊、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有了明确的好转。我们做到了语文的生活化,学生不觉得语文枯燥,学习兴趣自然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通过语文生活化的转变,扩大了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的积极心和进取心,还养成了关心社会生活的自觉性,使学生最终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关文章

BMP家族的研究近况(优选3篇)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组具有类似结构的高度保守的功能蛋白,能够在体内诱导骨和腱样组织形成,在肢体生长、软骨内骨化、骨折早期及肌腱修复时表达,从而发挥其骨发生、骨诱导、骨修复及肌腱修复作用.此外,骨形态发生...
论文2017-03-06
BMP家族的研究近况(优选3篇)

成语中的异读例谈(实用3篇)

成语中存在...
论文2014-06-06
成语中的异读例谈(实用3篇)

常见的毕业论文格式要求【通用3篇】

第一、构成项目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论文2014-04-04
常见的毕业论文格式要求【通用3篇】

翻转课堂在中职历史教学的尝试论文(精简3篇)

一、“翻转课堂”给中职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的新气象 “翻转课堂”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其强调在学科学习中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即其颠倒了传统教学思路中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这样一个时空关系,而是将学生的自主权还给...
论文2014-04-06
翻转课堂在中职历史教学的尝试论文(精简3篇)

学前教育大专论文(精选3篇)

导语: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以下是小编整理学前教育大专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极其重要 学前期是个...
论文2015-01-01
学前教育大专论文(精选3篇)

统计数据质量论文【实用3篇】

1统计信息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提供准确的信息源 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到一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效果,关系到医院的基本医疗质量和社会信誉。利用统计综合分析中的医疗指标、质量指标来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来源。加强医...
论文2014-09-03
统计数据质量论文【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