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专业论文【通用3篇】

汉语言专业论文 篇一

标题:汉字的演变与现代汉语教学

摘要: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本篇论文旨在探讨汉字的演变对现代汉语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字演变、现代汉语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具有独特的演变历程。汉字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古代汉字的形态和音韵的变化,同时也揭示了汉字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汉字的演变对于现代汉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汉字的演变过程,并探讨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正文:汉字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汉字、中古汉字和现代汉字。古代汉字是指从商朝到东汉时期的汉字,其特点是形态复杂,音韵规律不完善。中古汉字是指从南北朝到唐朝时期的汉字,其特点是形态简化,音韵规律逐渐完善。现代汉字是指从宋朝到现代的汉字,其特点是形态更加简化,音韵规律完善。汉字的演变不仅仅是形态和音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变迁。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现代汉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汉字的演变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汉字识读和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态和意义。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汉字的构造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和读音。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汉字拼图游戏、汉字造句比赛等,提高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

结论:汉字的演变对于现代汉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因此,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汉字的演变知识,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汉字识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汉字的演变与现代汉语教学[J]. 汉语学报,2010,20(2):50-60.

2. 王五,赵六. 汉字演变对现代汉语教学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0(3):70-80.

汉语言专业论文 篇二

标题: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摘要:汉语口语教学是汉语言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化因素在口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旨在探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语口语教学、文化因素、教学策略

引言:汉语是一门富含文化内涵的语言,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汉语口语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正文: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语言习惯、社交礼仪、文化背景等。首先,语言习惯是指汉语中的一些特殊表达方式,如成语、谚语、口头禅等。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语言习惯,并在口语教学中进行实际运用。其次,社交礼仪是指在交际中的礼貌用语、礼仪规范等。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最后,文化背景是指汉语中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传统习俗。教师应该讲解这些文化背景,并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文化讲座、文化体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在汉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化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汉语口语中的文化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特殊表达方式。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汉语社交礼仪,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际技巧。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文化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结论: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汉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并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汉语言专业论文 篇三

  《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 》

  摘要: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通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历史进行回顾,指出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巧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提高目前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汉语言文学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汉语言文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出语言学和文艺学方面的优秀人才,更要培养出具有民族气节、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但是,现在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进行创新。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招生质量、师资力量、社会风气及学科本身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如今,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一方面,不多的师资力量被名校垄断;另一方面,许多学校招不到学生,教师又面临着无课可上的窘境[1],继而无法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导致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授课水平持续下降,其表现主要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强烈的文科性质,使得阅读在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对大量的文字资料照本宣科,使得教学过程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的必要性产生质疑。许多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首先阅读著作,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都在日复一日地阅读[2]。这样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地会产生问题,学生需要极大的兴趣支撑才能在本专业的学习中继续下去。文学艺术和语言学本来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这种魅力,才能保证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本活力。但许多教师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过于依赖,对于文学艺术普遍缺乏自己的理解,难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3]。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创新,许多教师讲授的内容许多年都没有变化。教学时只是对书本内容逐句进行讲解,没有创新,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有的课程在开设了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之后,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学生学习许多课程都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的[4]。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多年以来始终缺乏变化,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甚至是几十年前编订的。部分教师以为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都是已经确定的,不会再发生什么变化,只要照着书本研究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成果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国际文学界的变革毫不清楚。相比于语言学教育,文艺学尤其是最应该与时俱进的文学理论更加落后。不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对国际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涉及,不利于具有理论研究能力人才的培养。汉语言文学教育多年来倾向于研究历史,而忽视了当今文学的发展[5]。许多学校的当代文学史课程只到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的几十年。以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只能根据个人兴趣对当代国际文学界进行了解。对于新的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流行原因和形成机制缺乏思考。甚至现今活跃在文坛上的严肃文学作家在大学中文系也缺乏知名度。当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令人担忧。不少中文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的仍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较为通俗的文学。言诗则是席慕容、汪国真,言小说则是《平凡的世界》,对于今天的文坛流行趋势缺乏了解。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学生找不到接触新鲜世界的窗口。

  (三)教学过程缺乏交流

  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本就倡导开放性、灵活性,要让大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地方学习,但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则是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学语文教师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中学教师上课生动有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学生发言很不积极,许多教师甚至不给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要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首先要先做到理念的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学生也不是靠背课文和背知识点就能被培养为人才[6]。要做到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致力于培养和提升中文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是区别一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和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的主要方法。对于有家学渊源的学生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教育可通过家庭教育完成。对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来说,不可能所有人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完成了文学启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接受教育的学生不仅包括文学爱好者,也包括文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必须要兼顾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给予他们各自合适的教学资源,推荐阅读各类经典和流行作品,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其次,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核心加以把握。授课教师必须要想明白中文系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希望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或技巧。中文系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在培养具有较高读写能力的应用人才的同时,寻找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人才,这二者缺一不可[7]。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在教学手段创新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文学艺术本就是一门具有很大魅力的学科,只要能让学生初步领略其魅力,就算是达成教学目标后,接下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继续探索。而劣势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充满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要想获得足够的阅读量,必须静下心来专心阅读,对于缺乏定力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未免太过枯燥乏味。创新教学手段可以从脱离书本开始,甚至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堂,要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手段上多想多试,总结经验和教训,力求营造一个生动有活力的课堂。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是十分抽象的,想要了解它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在讲解小说时,试图让学生模仿作家的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创作,这就能使学生对这位作家的风格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以余华的“零度叙事”为例,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零度叙事的写作技巧,以便对作家的水平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分组探讨,提高课堂活力。

  总之,汉语言教育身负前承中华传统文化、后接时代文明成果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尽快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缺乏交流的严重问题。要想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入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表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革新是必要的,这个专业在革新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身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正确地认识教育现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马兵.台湾与大陆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刘颖.基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J].科技资讯,2014(32):154.

  [4]彭小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中国现代文学导读》教学设计[D].广州:暨南大学,2012.

  [5]杨军.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4(5):92-96.

  [6]孙小彬,高文丹,吕勇兵.从高师院校教学现状看教学新理念的价值:以吕梁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1(6):72-75.

  [7]张煦.浅议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218.

相关文章

诗人与山的对话(最新3篇)

诗人与山的对话 河北省沧州市实验小学 马洪新 【教例】三年级第六册《古诗三首》 (几名同学将自己为《独坐敬亭山》一诗所配的画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最后大屏幕上打出其中最...
论文2017-07-03
诗人与山的对话(最新3篇)

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通用3篇)

中国上古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对后代民族性格的形成又起了强化作用.神话中悲壮型英雄在文化底蕴中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们的具体行为是否成功,而在于他们有超越自然的精神力量,塑造了民族坚定顽强、崇尚...
论文2014-02-06
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通用3篇)

Corner-milling of Thin Walled Caviti(精简3篇)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helical end-milling forces through experimental identi...
论文2012-08-01
Corner-milling of Thin Walled Caviti(精简3篇)

工业设计中的陶瓷产品论文(优秀3篇)

人们都知道,工业及日用品性能再好,外表“傻大黑粗”,也没有多大销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工业品竞争力不强,往往输在造型、尺寸、色彩等方面。工业设计就是专门解决工业产品外观造型的科学方法。作为一门学科,在...
论文2016-05-06
工业设计中的陶瓷产品论文(优秀3篇)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论文(优秀3篇)

区域经济实力从根本上说是由其产业结构决定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包括地理区位、生产力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人力资本、货币资本、科学技术及创新、市场规模、国家或区域经济政策等,但以上诸多因素对产业结...
论文2017-04-05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论文(优秀3篇)

楚竹简札记【优选3篇】

在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
论文2018-04-05
楚竹简札记【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