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优选6篇】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一:智能手环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进步,智能手环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创新小发明,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手环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智能算法,能够监测人体生理参数、运动状态以及环境信息等,并实现与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数据交互。本文将从智能手环的功能、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智能手环具有多种实用的功能。智能手环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生理参数,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智能手环还可以记录运动轨迹、消耗的卡路里等数据,帮助人们科学地进行运动锻炼。另外,智能手环还能提醒人们长时间静坐、疲劳驾驶等不良习惯,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智能手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目前,智能手环主要应用于健康管理、运动监测和生活辅助等方面。在健康管理方面,智能手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医疗效率。在运动监测方面,智能手环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运动数据的分析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高运动表现。在生活辅助方面,智能手环可以与智能家居设备相连,实现智能化控制,提升生活品质。
最后,智能手环的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期待。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智能手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的智能手环有望实现更加精准、全面的生理参数监测,为人们提供更准确的健康数据。同时,智能手环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大数据来预测疾病风险和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此外,智能手环的外观设计也将越来越注重时尚与美感,让人们在佩戴时既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能展示个人品味。
综上所述,智能手环作为一种科技创新小发明,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智能手环通过其多种功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辅助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环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篇二:智能眼镜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增加,智能眼镜作为一种科技创新小发明,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眼镜通过将显示屏和传感器等技术应用于眼镜中,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显示信息、拍照、导航等。本文将从智能眼镜的应用领域、技术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智能眼镜的应用领域多种多样。目前,智能眼镜主要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护理、教育培训和智能交通等领域。在工业制造方面,智能眼镜可以实时显示工作指导和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医疗护理方面,智能眼镜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和病历记录,提高医疗质量。在教育培训方面,智能眼镜可以提供实时的教学辅助和虚拟实境体验,提升学习效果。在智能交通方面,智能眼镜可以提供导航和实时交通信息,减少交通事故和堵车情况。
其次,智能眼镜的技术挑战还比较多。智能眼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显示屏分辨率、电池续航时间、交互方式以及人机界面等。由于智能眼镜的显示面积相对较小,分辨率的提升是技术挑战之一。另外,智能眼镜的电池续航时间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满足人们长时间使用的需求。此外,智能眼镜的交互方式和人机界面也需要更加智能和便捷,以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智能眼镜的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眼镜有望实现更加轻巧、便携和智能化。未来的智能眼镜有望实现语音识别、眼动追踪等功能,提供更加自然和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同时,智能眼镜还可以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虚拟信息的叠加显示,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此外,智能眼镜的外观设计也将越来越注重时尚和舒适性,让人们在佩戴时既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又能展示个人品味。
综上所述,智能眼镜作为一种科技创新小发明,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智能眼镜通过其多种应用领域和功能,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尽管智能眼镜还面临一些技术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眼镜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三
摘要:
是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或劳动时遇到的不方便、不顺手和不称心的事物,进行改进和创造性地设计制造的新产品。这类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科学实践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
提出问题;自主创造;制作
一、提出科技创新问题
在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用课本上和通过其他途径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和实验,获得创造知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教师的辅导下,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制订计划和亲身实践,在实验中积累数据,在研究中分析数据,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或创造出有价值的科技作品。
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他们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学会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在科技创新活动时,学生提出一些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我校是农村学校,夏季学生家里苍蝇很多,胡婷玉同学在灭蝇时发现问题:用苍蝇拍虽能打死苍蝇,但会留下死苍蝇的内脏污点,很不卫生;如果用粘苍蝇纸,只等苍蝇“自投罗网”,不能主动出击,效果不佳。在教师的指导,从研究苍蝇拍开始,直至设计制作卫生灭蝇兜。
卫生灭蝇兜不但能灭停着不飞的苍蝇,而且还能逮住在空中乱飞的苍蝇;还会让苍蝇“自投罗网”。这个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借书后,借书证放在图书室内。当学生到图书室还书时,图书管理员要在一个班的借书证中,找到还书学生的借书证,不是件容易事。来还书借书的人多时,学生要排着长队等候。
为此,一对同胞姐妹郭婴、郭婴霞动起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反复尝试,动手实践,不断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向前跨了一步,终于设计制作出“寻找方便的借书证”。这个小发明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探究科技自主创造
自主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探究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教育实践中,要使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就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大胆地去设计,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打破常规,而产生新的设想。特别是对那些有新意、有创见的方面,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如,朱懿超同学发现:不少人爱用一次性杯子,尤其是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而客人也喜欢用一次性杯子喝水喝茶,认为这样干净卫生。但是,目前的一次性杯子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的杯子是一模一样的。在人多的场合,杯子放手后,往往由于认不准自己喝过茶水的那个杯子,而再用新杯,造成严重浪费,污染环境。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减少一次性杯子的浪费呢?朱懿超同学进行了研究,想到了多种方法,最后设计了:“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是把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给每个杯上分别印上不同的编号:1、2、3……,再在杯上写上“用杯记号,再喝找它,减少用杯,环保第一”的字样。
用简单的编号来区分一次性杯子,避免人们在一个场合用两个以上的杯子,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这个“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实践科技制作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点,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努力营造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做科技创新的主人。
如,在船模活动中,船模制作完毕,要进行试航。船模试航是调整船模的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的重要措施。但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船模试航活动的水域,校园内没有供学生船模活动的水域,妨碍学生船模活动正常展开。以前,我校船模活动只能组织学生跑到校外的池塘边去试航,要花很多的时间,又不安全,特别危险。
在船模活动中,李伟同学想到,学生中午洗饭碗的地方,有个长方形的水槽,只要堵住出水洞,在水槽中可做船模试航,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李伟同学的船模在水池内试验中发现:船模的航行方向,当船艏前面顶住池壁,船艉向左摆动,船艏是向右偏航,船艉向右摆动,船艏是向左偏航,只要调整到船艉不摆动,船模的方向就准了。
船模的航行方向解决了,航行速度怎样测试?李伟同学想到了科学课上做实验时的测力器,把测力器钩船模的尾部,拉力大,就是航行速度快。通过用测力器,试验船模的航行速度果然很好。
实践证明,船模试航用仪器在水池中可以进行水密性、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测量得到正确的数据。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十分方便,更安全,可以边做边试验,大大提高了研制船模的工作效率。我校船模选手在我的指导下,参加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比赛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研制船模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在研制船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树立了创新观念!
这个小发明为广大船模活动爱好者解决了没地方试航的问题。这篇《船模在普通家用水池中试航的研究报告》科技小论文获得桐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我们的船模活动,不但与课本知识、科技创新、技能技巧相结合,而且把这个科技创新活动的收获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内容,他们将不断地开拓思路,不断有新的尝试,新的创造,不断进入自身理想驰骋的新境界。
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开展培养小学生科技小发明活动的研究,促进小学生在家庭里、校园内、生活中、社会上,学习运用科学知识,发挥每一位小学生各自的潜力和创造性,是我们要培养的目的。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四
【内容摘要】
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优势和劣势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通过对广州市建设基础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其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发展目标、建设原则和总体战略;进而提出搭建创新平台、支持创新机构、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强化创新服务的六大实施方案框架,并建议采用“四轮驱动”的推进模式;可为广州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型城市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突破珠三角区域发展瓶颈的必由之路,而转型升级必须依托创新驱动发展。广州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的创新驱动发展对珠三角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决定性作用和重要意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珠三角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都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提升,广州自然成为该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提升的发动机。在此背景下,广州在准确把握自身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城市发展战略,与“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共同构成广州的“三大枢纽”战略。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发展目标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是带动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州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部署。如何更好更快地将广州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而,有必要对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础条件、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发展战略、实施方案、驱动模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本条件
(一)优势与机遇
。第一,广州作为国际重要的商贸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中国南方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其所具备良好的法治化环境、丰富的科教资源、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具备建成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础优势条件;第二,广州作为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门户城市之一,具有密切联络国内外各类要素、资源和市场的经验,更具有引进国外创新技术,输出国内创新产品的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第三,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市场体系和创新体系开放互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升级背景下,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具备外部大环境的历史机遇;第四,当前工业4.0、互联网+、大数据、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对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将带来难得的产业环境机遇。
(二)不足和挑战。
第一,广州在资源、环境、土地、人力成本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颈约束。同时,广州在创新投入、创新动力、成果转化、核心技术、领军人才等方面或多或少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存在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因素;第二,当今全球各个国家对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争夺加剧。发达国家力图维持和强化其创新资源的垄断优势,发展中国家力图进一步追赶和争夺全球创新市场,这对我国和广州的创新发展带来挑战;第三,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其他同类城市也加紧实施国际性创新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形成竞争性挑战。
二、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从创新活动的创造、技术、服务三要素出发,本文建议将广州定位为“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全球技术创新引擎”、“全球创新服务中心”。将其作为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创新枢纽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坚持自主创新和价值创造、坚持全球视野和开发合作、坚持基础培育和环境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和循序渐进的四项原则,以保障其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
(二)发展战略。
基于目前的基本条件和建设目标,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总体发展战略:一是知识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战略。具体包括加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建设,完善知识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体系;二是高技术产业化与创新企业孵化战略。具体体现在加快创新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国家创新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高技术产业化和价值化。三是科技创新基础支撑体系与环境打造战略。具体从推动标准化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创新企业总部、金融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政策环境体系建设方面推动;四是科技创新交易与服务平台建设战略。着力培育和支持研发、技术、认证、检测、孵化、咨询、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易、转化、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的创新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创新服务中心和服务节点,构建高效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
三、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实施方案框架和模式建议
(一)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建设高科技园区、工程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创新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等多种创新载体,为创新活动提供必需的空间和平台支持;二是支持创新机构。加强对大学、研究机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机构的培育与支持,进一步激发其创新驱动能力;三是集聚创新资源。积极实施创新人才吸引、创新信息集聚、创新知识汇聚、创新经费支持等创新工程,为创新枢纽的建设提供持续的优质资源支撑;四是完善创新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为创新枢纽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五是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金融政策、文化氛围、信息网络、科研设施等方面综合提升,打造优良的制度、文化、基础设施环境;六是强化创新服务。提升创新交易服务、投资服务、产权服务、标准体系服务、品牌运营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为创新枢纽城市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二)推动模式建议。
建议广州市采用“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创新驱动+服务创新驱动+政府创新驱动”的“四轮驱动”模式推动其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其中,科技创新驱动模式是指依托科学城、知识城、大学城、研究机构等载体,推动科技创新;工业创新驱动主要体现在依托高科技含量、高增值性、低能耗和低污染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创新;服务创新驱动重点在于依托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保障创新;政府创新驱动的关键是依托政府引导,加强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
四、结语
在对广州自身创新发展条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从搭建创新平台、支持创新机构、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强化创新服务六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方案框架;建议广州采用“科技创新驱动+工业创新驱动+服务创新驱动+政府创新驱动”的“四轮驱动”模式。期望该成果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进而推动广州更快更好地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参考文献】
[1]刘燕华,王文涛.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对创新服务体系的认识[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3~11
[2]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Z].2011
[3]王洋,吴康敏,叶玉瑶.广州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枢纽城市的实现路径[J].城市学刊,2017,38(2):62~65.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五
摘要:
本文研究我院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状况,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创新意识、创新氛围、指导教师力度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对策。这些措施涉及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对我院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现状;对策;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可以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了解众多的领域和学科知识,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则无从谈起,因此科技创新活动又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及领域的主动性。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面临的问题
1.1缺乏科技创新意识
我们对我院不同专业的4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科技创新活动,更没有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而没有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的原因多是“没有获得比赛信息”、“对科技创新类竞赛没兴趣”、“认为自己做不了,不自信”。另外,我院学生工作主要是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制度不完善,缺少活动的组织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不利于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另外,我院经常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及社会团体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开办学术讲座,但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学生人数很少,大部分学生是出于组织者的硬性要求或其他原因去参加的,因而很难达到学术讲座的预期效果。另外,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高考分数相对不是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许多学生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他们缺少毅力,意志力不强,思想上不愿付出更多,对学校开展的一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1.2教师指导力度欠缺
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院教师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本身就很重,因此和学生交流的时间有限,更谈不上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从事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缺乏科研经验,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作用不明显,或是没有足够的能力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因而造成科技创新活动创作的作品含金量不够高。
1.3理论和实践脱节
我院现行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被形象地称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的研究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出现了死学知识和高分低能的状况。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我院虽然也开设了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但是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因此,独立学院应该适当改变教学方法,调整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4创新活动层次不高
我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数量小、规模小、组织能力弱,科技创新活动水平不高,尤其是一些国家级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1.5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不浓目前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由团委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开展,由于目前教学体制和教学资源有限,学校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更多的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发展规模;虽然我院建立了很多社团和各种协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但是这么多社团真正和科技主题有关的却没有几个,且社团和协会的活动缺少学术气氛,科技含量不高,这与当初建立社团和协会的初衷相悖,对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帮助较少,使得校园学术氛围不浓;另一方面,当前的培养方案也不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科研氛围,为了让学生修够学分,培养方案里每学期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排得很满,使得学生除了完成学业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科研创新。另外,学生的生活状态也是各不相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很积极地想参与科技创新,但对科研不知从何下手;大二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专业课,时间比较紧;而大三的学生又要准备考研或是考取其他的一些证件,比如,教师资格证、会计证、计算机证等等;大四考研的学生正在加紧时间备考,不考研的学生正在积极找工作,很难有学生把精力放在科技创新活动上来,而指导教师也很难找到真正对科技创新感兴趣而且优秀的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从目前来看,我院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从整体上出现逐年增加的良好趋势,但是很多学生投机取巧,不做潜心研究,仅是靠短时间内将别人的成果进行拼凑来突击完成任务,导致学生的高水平的重大发明、科技成果很少,并且长期坚持研究的学生非常少,学生从事科技活动高水平的少,粗枝大叶的多。以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我院还没有获得过国家奖。这种状况从侧面反映出我院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培养方面尚欠缺有效的措施。
2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水平的对策
2.1扩大宣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活动不同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生是否参加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因此要做好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校报专栏、简报的形式和利用校内广播、校园网等途径,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同时,积极邀请校内外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大学生来校现身说法,邀请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赛事的宣讲团来校给学生作报告。另外,学校还可以设置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体会创造成果的同时,也能为自己创造升学和就业的好机会。
2.2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来。其次,指导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和指导,逐步把学生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坚持长期的科技创新,并由此带动其他学生的科技创新想法。
2.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
建设教师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证,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指导,就不会有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很难出来高水平的成果,因此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组织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一支知识面宽广、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
2.4建立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
首先,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措施。比如,学校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积极拓宽校外实践渠道,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其次,开设与活动有关的创新课程,加强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在教师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时把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同时,对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记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对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且记一定的学分,该学分可以用来抵充公共选修课学分和专业选修课学分;并且和学生的评奖评优挂钩,对参与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个人或团队要给予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在入党时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徐才千.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241(7):97-98.
[2]蔡韦,余波,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166.
[3]杨振海.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学报,2010(6):81-83.
[4]景爱欣,景爱霞.对于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2(10):9-10.
[5]任小龙,陈晏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80-81.
科技创新小发明小论文 篇六
摘要
: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越来越讲究标准化,且提出了标准化才是企业累计技术、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以及扩散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这一创新思想。本文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标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创新科技;标准化;企业
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全球知识与科技技术的创新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加速趋势。与此同时,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使得国际之间的竞争也越趋白热化,即便如美国、欧盟、俄罗斯一般的科技强国也始终坚持着技术创新战略,可见以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已成为了现代各国不二的选择。我国也在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要想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并增强和我国的综合国力,唯有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满足时代对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也唯有积极促进创新科技与产业变革的融合,才能新时代对企业发展的各方面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我国,以高技术产业为代表,具有明显专利化特征的知识产业也随之崛起,其不仅加快了现代技术产业的产业化速度,更加剧了产品在国际中的竞争。就国内大多高技术企业的现状而言,其企业资产也主要是由产品的知识产权经济价值所构成,这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意识,并让传统的产品竞争战略发生了巨大转变。现代企业或产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产品的竞争,而是各自创新科技能力的竞争。
一、标准化是技术累计的重要平台
要想顺利实现标准化,便需一定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因而标准化的过程,其实质也是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标准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便是普及化的过程,且在此过程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技术与经验,之后,这些经验经过标准修订,又被纳入新的标准中,继而形成了技术的在积累,因此,实质可将标准化中“制定-实施、修灯”等过程实质为经营与技术的“创新-普及-再创新”的过程。作为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平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效避免一切从头开始,进一步提升了创新的水平与效率。为进一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以最大限度的节约产品的研发成本,并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便需努力实现标准化运营。每一家企业,其在生产以及运营过程中,必将积累大量的技术经验与秘密,而标准化的工作便是要将这些技术经验与秘密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标准,让设计人员能可直接使用,并结合现有的科技成果,从而达到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节省产品研发成本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效果。此外,结合标准化,还能进一步加快科技转化为商品的速度。标准化作为企业竞争的技术基础,其不仅为竞争提供了一定的激活素规则,更是实现监督技术的重要依据以及激励的重要支持。其次,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得以立足,标准化便是其唯一的途径,其不仅能让企业更快的适应国际贸易规则,更能有效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标准化为科技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市场竞争越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上。对此,作为创新者,应积极借鉴标准化平台,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创新与开发效率。例如一架飞机全机大概60多万个零件,其中标准件大概就有35万个之多,如果飞机制造企业在标准件上进行减重技术革新,可想而知这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客户的需求也在随之提高。因此,作为企业,其所投放到市场中的产品,唯有不断创新并始终保持良好的质量,才能顺应市场形式变化的要求,进而始终保持强劲的竞争势头。此外,为确保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还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临机应变能力。对此,作为企业应作答如下几点:首先,需围绕标准化原则,为产品的创新提供良好平台。其次,以产品标准化为基础,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与通用化,即创新产品设计原理,唯有如此才能让企业长久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经世界各国企业实践证明,企业唯有通过标准化,积极打造产品创新平台,才能灵活、快速的发展新产品,进而保持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三、标准化是科技创新扩散的最好平台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无论遇到何种都应坚持创新,否则没有成果便注定失败。且目的达成标准并非仅仅是取得成果,而是要推广与应用,尤其是针对重大技术公关,唯有广泛运用才能受到应有的效益,如此才算真正达成创新的目的。换言之,取得良好成果却未能得到良好的推广与应用,那也与失败无异。传播创新成果,其最好的途径也是标准化所创造的平台,原因便在于:现代社会,标准化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一旦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便会产生潜在的使用者;无论何种产品与技术,只要形成标准化,便会有各种各样的客户优先选用,进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四、结语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进而获得经济效益早已是共识,国内许多企业都设有科技和创新管理部门,每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科技成果奖以及专利,但许多企业科技创新的日常工作是以行政管理为主,缺乏规划和评价,更缺乏全局性的标准化研究工作。这就必然造成很多企业从表面上看所进行的科技创新气势很大,但实际上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企业内部广大职工感受不到那些科技成果所带来的效益。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科研管理部门是在围绕着行政权力体系跪拜,而不是流程和标准。
当前各飞机制造公司的经营管理正在从“人治”向“法治”转变,“有系统的思维、有整体的框架,凡事讲流程、工作有标准、执行用表单、过程全受控、效果可量化”的AOS工作氛围已经基本形成,这为我们以标准化全面引领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对科研管理各阶段,如预研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实施阶段、复审阶段等全面实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打造企业的科技标准化平台,让科技创新回归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本位。企业就是企业,不能赔本赚吆喝,这是铁定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