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毕业论文【经典3篇】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篇一: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地位的演变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爱情小说之一。小说中,女性地位的演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本文将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首先,小说中的女性地位在家庭中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里,女性的地位主要是以婚姻为依托的。然而,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班纳特这一角色展示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自主选择。伊丽莎白拒绝了多个有利的婚姻机会,包括达西先生的求婚,她坚持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爱。这种对婚姻自由选择的态度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给了读者以启示和思考。
其次,小说中的女性地位在社会中的转变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通过班纳特家庭的经历展示了中产阶级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局限与困境。班纳特家庭的五个女儿都没有嫁得好,这使得她们更加需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来生活。特别是伊丽莎白,她通过智慧和灵活的言辞成功地应对了种种困境,并最终获得了幸福。这种对女性聪明才智的赞赏和重视,对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小说中的女性地位在爱情观念中的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通过班纳特家庭的故事展示了对婚姻的看法的变化。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里,婚姻主要是为了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考虑,而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然而,小说中的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恋情改变了这种观念。他们的爱情是基于互相了解和尊重的,而不是物质和地位的考虑。这种对爱情真谛的追求对于当时的女性地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地位的演变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包括在家庭中的转变、在社会中的转变以及在爱情观念中的转变。通过这些转变,奥斯汀向读者展示了女性的独立意识、自主选择以及智慧才智的重要性,为当时的女性地位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篇二: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青少年反叛主题的表达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小说中,青少年反叛是一个核心主题,塞林格通过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视角,表达了对成人社会的不满和对纯真世界的向往。本文将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青少年反叛主题的表达,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首先,小说中的青少年反叛主题表现在霍尔顿对成人社会的不满和抵制上。霍尔顿对成人社会的虚伪、冷漠和矫揉造作感到厌倦,他对于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持有批判的态度。他对学校教育的嘲讽、对社交活动的厌恶以及对父母的不理解,都反映了他对成人社会的反叛态度。这种对成人社会的抵制和不满,代表着青少年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
其次,小说中的青少年反叛主题表现在霍尔顿对纯真世界的向往和保护上。霍尔顿对纯真、天真的孩童世界有着特别的眷恋和保护意识。他喜欢和小孩子在一起,觉得他们纯洁无邪、不受现实世界的污染。他试图保护那些他认为还没有被社会毒害的孩子们,以避免他们也像成人一样失去纯真和真实。这种对纯真世界的向往和保护,代表了青少年对美好和意义的追求。
最后,小说中的青少年反叛主题表现在霍尔顿对自我认同和成长的探索上。霍尔顿不满于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和虚伪,他试图通过逃离现实、追寻真实自我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意义。他通过与不同人物的交流和经历,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通过这种对自我认同和成长的探索,塞林格表达了青少年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意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青少年反叛主题的表达是多维度的,包括对成人社会的不满和抵制、对纯真世界的向往和保护,以及对自我认同和成长的探索。通过这些表达,塞林格展示了青少年追求自由、真实和意义的冲动和渴望,对青少年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篇三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也是文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下面外国文学毕业论文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摘要:
外国文学的内容涵盖很广,具有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交融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影视作品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影视作品的选取应遵循目的性、准确性、基础性、创新性、联系性和教学相长的原则。但需明确的是利用网络和影视是教学辅助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文本,提倡文学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影视作品;选取原则
一、影视作品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优势
《教育大辞典》中定义教学组织形式为:“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受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教学任务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处于具体的落脚点的地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行为等要素,最终综合、具体落实到一定的组织形式,借助不同的教与学组合方式,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实现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组织形式经历了由个别教学到集体教学,教学媒体由语言与文字发展到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的中介物。《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卫星电视教育网为基础,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开放的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采用影视作品辅助外国文学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于文书先生评价说:“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没有审美教育机构、队伍以及实施的计划,领导重视不够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对美育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偏差。在教育中,由于对工具理性的强调和审美教育的缺失,致使一些学生情商偏低,审美感受能力迟钝,创造性思维较差,呈现出综合素质欠缺的‘单面人’症状。”
由于多数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长大,中学教育也给予学生很少的外国文化教育,文化差异就成为主要障碍。文化差异阻碍了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仅仅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简单的传统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促进教育现代化,利用辅助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新媒体视域下美育的开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新媒体给大学生很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大学生的言论表达处于形成发展时期,同时也培养了其独立性和创造性,但也要区分新媒体的虚拟与现实,对大学生要加以引导。网络和影视资源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使教育资源和教育权力发生了转变。新媒体更加形象和生动,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人们通过听觉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视听结合起来可以记忆65%。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影视资源,影视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综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等的优势。外国文学的教学中,使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符合直观性和深刻性的原则,可以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直接有效。直观性和深刻性原则是指在学习中帮助理解内容,形成概念,它反映了学员的认识规律。采用影视教学通过声音和画面能丰富学员的直接经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避免抽象、空洞地说教,同时,也能使教材符合学员思维的发展。外国文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外国文学就要了解作品中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俗等诸多因素,许多抽象的心理描写,要充分发挥影视的优势,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选取原则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例如《神曲》《红与黑》《人间喜剧》《哈姆莱特》《简?爱》《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很多外国文学经典都有相应的影视改编,甚至有很多的版本。课堂教学中影视的运用要适度适量。大学课堂一般为50分钟,影片相对较长,就需要考虑删节播放的长度和控制进度,过程中教师辅之以讲解促进学生的理解,影片的运用也要适量以免影响教学。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影视资源来进行教学,但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影视作品的选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首先要遵循目的性和准确性的原则。目的性就是在教学中要达到的教学效果,针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并严格执行以达到教学效果。准确性是在目的性的基础之上选择能达到教学效果的影视。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计划都有相关的影视改编,很多影视更有改编的多个版本,筛选出最合适的版本,这就要求要进行筛选以达到准确性的要求。例如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哈姆莱特》有多个版本,其中1948年劳伦斯?奥利弗导演、1990年佛朗哥?泽菲雷里导演、1996年肯尼思?布莱纳导演、2000年麦克?阿尔默瑞德导演、2009年格雷戈里?道兰导演的影片为其中经典版本,1948年版因其经典、准确和生动更能体现哈姆莱特的犹豫与延宕而更适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要遵循基础性和创新性的要求。在外国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选取的影视作品。与此同时结合教材选取影视讲解并分析。在作品和文化背景下,尽量浅显易懂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要遵循联系性原则即文学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进行外国文学的学习,不仅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的精髓,更要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文明学生之精神,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在此基础上来选择影视。例如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讲述了青年的个人奋斗历程,对现阶段大学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的选取最后也是最重要达到教学相长原则。以学生为中心选择影视作品,教师要把握教学相长原则,师生一起观看探讨,选取的影视作品要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与教师和同学们交流,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利用影视作品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把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避免过分依赖影视作品。影视作品“视听兼备、声形并茂”使学生能更直观理解文学作品,但要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授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要始终明确影视作品是教学辅助手段,并不能取代常规教学手段,教师备课要围绕教学目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利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要结合常规教学手段,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除了影视作品还应该包括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作用。为了能够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平时多观看和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源,掌握相关的网络媒体技术以发挥网络的优势。搜集相关的影视资源后要结合教学进行筛选,这要求教师能够选出最能培养学生能力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的影视作品,也对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现代教学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影视资源可以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并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欠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影视资源教学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视资源给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新媒体的兴起使学生具备听和表达的权力,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升其文学和媒介素养。随着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的改变,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利用影视符合现阶段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应在遵循影视作品的选取原则后,充分发挥影视教学辅助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