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分析论文(精彩3篇)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分析论文 篇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药用植物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传统的药用植物采集方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以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药用价值。
首先,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应该包括基础遗传学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因组组成和遗传变异的原因。通过了解植物遗传基础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用植物的遗传特性和遗传变异的规律,从而为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课程设计应该包括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方法和技术的教学。遗传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方法,改变植物的遗传性状,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遗传育种方法和技术,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等。
此外,课程设计还可以引入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前沿研究和应用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前沿知识,如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等。同时,还可以介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在农业、医药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应该包括基础遗传学的教学、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方法和技术的教学,以及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前沿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介绍。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药用价值做出贡献。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分析论文 篇二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加强实验室实践和田间实习的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置小组项目,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遗传育种的实践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课程设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遗传改良效果。在课程设计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和比赛,让他们将创新成果向外界展示,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发展做出贡献。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分析论文 篇三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分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设计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作为本校一门新兴的学科,课程适宜的教学内容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还在探索增加中。本文在结合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其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以及交流平台的建设构想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旨在为本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课程设计;教学法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研究选育药用植物新品种和繁育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技术的课程,是药用植物学、遗传学、育种学以及生物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1]。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为适应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出适宜的授课方式与内容尤为重要。我校于2014开设新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该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中药材应用、鉴定、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以及植物生理等基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具有专业的特色的知识背景:药用植物的农艺性状与药用植物的药材性状的综合知识。
1重视理论基础与时俱进突出实践
1.1理论教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学科,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对农业科学以及现代中医起着指导的作用,是动植物及微生物育种的'理论基础[2]。遗传学内容的部分要做为本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在该部分教学过程中,以我校教学特色为依托,结合中医中药院校的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当今遗传学发展和研究的重点确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辅助教学材料进行适当拓展,理论联系实践。我校本门课程选用书籍为任跃英主编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其中第一、二、三章以及第十三、十四、十六章主要讲述的为遗传学内容[1],其中前三章为育种学最基本理论,后三章主要讲述基因以及染色体变异,为诱变育种和倍性育种的基础。本门课程理论课为30学时,所以前三章为重点掌握内容,后三章为熟悉内容,共10学时。育种部分的内容在遗传学部分讲授的基础之上,重点讲述育种技术,其中选择育种以及杂育种做为最基础的育种知识,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其他在育种方面的先进技术做为熟练掌握内容,适当拓展当前的研究实例,结合目前药用植物育种的发展现状来进行讲述,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内容并且使课堂内容更为生动直观。此外,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避免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重复的内容可以简单讲述,节省课堂时间对其他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1.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本门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决定和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3]主要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这些技术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实践。本门课程设置4次实验,每次验6学时,实验内容包括2次基本遗传育种的操作技术和2次实践的田间操作技术,实验主要采取教师演示为辅,学生自己动手为主。首先通过理论讲述让学生掌握实验内容的基本步骤,在经过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环节来加深印象,并发现问题,进而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
2.1注重理论课课堂效率
良好的授课方法是提高学生兴趣与学习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采用递进引导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加深学习,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本课程相关的现象,先激发出学生们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进而引入课程内容,通过学习了理论知识,可以请学生们根据学习过的内解释或者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践,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同学们分组进行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等解决问题。对于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要点,在课堂上要重点解释,并当堂练习,督促学生课后复习,下次课上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复习。定期采取测试的方式对学生们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比较薄弱的方面及时进行加强,在课程最后进行总结,学生们在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框架,便于学习和记忆[4]。
2.2理论知识回到实践
实验课是学生经过理论学习之后,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解释实验中的现象的重要经历。通过实验课,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技术,也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验证理论知识,进而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是学生们今后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本门课程的实验课程为24学时,4个实验,目前均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在以后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验创新性,提高学生的发现实践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创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药草园药用植物种植栽培活动,学生可种植自己感兴趣的药用植物,进行相应的科研实践活动。
2.3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生动的图片、动画制作课件,以讲述与展示的方式讲授,力求通过不同的沟通媒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分析能力,[5]借助发达的网络,增加相应知识的视频播放,通过视频演绎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老师自己录制视频来演示实验步骤,使全体学生都可以观看到实践操作,进而完成实验内容。此外,对于一些目前研究比较前沿的相关领域,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在课堂上以报告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其他学生进行文献讲解,通过此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利用数据库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知识转化的能力,能够把自己的对文献的理解讲述出来,增加对文献内容的深入理解。
2.4考核方式多元化
本门课程属于我校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知识,我们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三部分其中笔试成绩7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其中笔试试卷除了包括基本的理论知识内容,还包括实践问题,通过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方案等,这类问题主要看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不设唯一的标准答案;此外,还包括开放类型的问题,此类没有统一的答案,主要看学生们对的问题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确保每年的考试内容与时俱进,及时增加前沿理论知识。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课后复习情况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来评价,通过积分制来督促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实验考试主要考察实践操作,在学过的实验中,学生随机抽取考试内容进行操作,由于考试内容的不固定性,所以学生可以全面进行复习,以免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3网络自主学习交流平台建设构想
通过学校校园网络,开设本门课程的讨论平台,教师上传教学课件,供学生浏览。学生可以通过原有的学号密码登陆,进入页面,可以就不同章节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者是需要老师解答的内容进行留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问的问题来了解学生们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此外可以过此平台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上交作业,增加学生对平台的浏览,充分利用学习学资源。总之,做为一门新专业新开课,有许多内容和方式需要进行探索,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来总结,不断的完善,才能找出具有我校特色的且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一套教学的方案。做为授课老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态度与想法,适时调整方式方法,同时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教育以及专业相关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任跃英.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刘庆昌.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周向睿,赵桂琴.对草类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草原与草坪,2015,35(5):109-112.
[4]李珍.遗传学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J].阴山学刊.2013,27(2):83-85.
[5]韩俊,万平,潘金豹,等.《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术,2014,12(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