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活的民族文化史册的论文
关于景颇族活的民族文化史册的论文
景颇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起源于景颇族远古时期的“目瑙纵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迁后,从宗教祭奠发展为民族节日,已经成为景颇文化最明显的民族文化标识。它蕴含了景颇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见证了景颇族的发展,可说是记载景颇族文化历史的“文化史册”。
一、景颇族简介
景颇族在东南亚跨境而居,是云南的世居民族之一,要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景颇族认为他们的祖先发源于“木折省腊崩”,意为“天然平坦的山生那里终年积雪,非常寒冷。为了寻找更美好的家园,景颇族祖先开始了向南方的迁徙。最终定居在缅甸、中国、印度,也有少数散居在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二、目瑙纵歌的起源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重大的民间祭祀性节日活动,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举办,它是景颇文化的缩影,将景颇族的历史文化通过广场艺术表演的形式展现给人们,让人们短时间内了解景颇族的历史、文化。
“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的祭祀活动,是为了祭祀最大的鬼“木代”而进行的隆重的仪式,同时也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由来,在景颇族的创世史诗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大地上的人们并不会跳“目瑙”,只有天上的太阳神“木代”才会跳太阳神在太阳宫举行“目瑙”盛会的时候,邀请大地上的百鸟去参加、鸟儿们参加了天上的目瑙,返回大地时,在格昂崩有一棵黄果树上结满了香甜的黄果,百鸟在吃果子之前仿照太阳神举行了目瑙舞会宁贯娃是景颇族创世史诗中的创世英雄,他被百鸟那欢快的舞蹈场面所吸引,便情不自禁地模仿百鸟欢跳起来,至此人类也学会了跳目瑙舞。从那以后,祭祀天鬼木代是就要跳目瑙舞,还有在战争出征、凯旋归来,庆贺丰收等重要活动时也要跳目脑舞。目瑙纵歌活动便广泛在景颇族地区流传开来。
三、活的民族文化史册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文化史册”意义主要体现在目瑙柱和目瑙纵歌的仪式程序和场景展演的过程中。
在目瑙场中心矗立着四根高。十多米的目瑙柱(景颇族称“目瑙示栋”),柱分雌雄,上面有彩色雕绘。外侧两根较矮的目脑柱为雌性,顶端有月亮图案,表示季节的交替,同时也是女性的象征。中间的两根较高的目脑柱刻有太阳的图案,代表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也是男性的象征在目脑柱柱身上绘着长长的回旋的菱形纹和蔗形纹,这是景颇人回归祖地的“路标生在四根目脑柱的下面有两根横梁,上梁代表宇宙天空,上面刻有乳房,孔雀,犀鸟及其他鸟类的图案。下梁代表大地,上面刻有螃蟹,牛,猪,鱼,鸡等图案。在目脑柱另一端或上方横匾上画有一座大雪山,代表了景颇族的发源地。
目瑙示栋上的图案和符号,可以看做是民族历史记忆形象的展示,每个图案和符号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寓意。大雪山代表了景颇族的发祥地“木折省腊崩”;太阳是永恒的光和热的.源头,也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星星和月亮主宰夜晚,在黑夜里为景颇祖先指明方向;示栋柱上的菱形和蔗形花纹展现了景颇族的祖先们由于气候、战争等原因,为了民族发展,从发源地向南方迁徙的路线图;在示栋柱之间交叉着的刀和剑象征着景颇人民勇敢无畏、开拓奋进的精神;孔雀、犀鸟等鸟类的图案体现了目瑙纵歌的起源;菱形纹和蔗形纹代表了理想的野果和食物,“表示对景颇族先民在远古迁徙时以蔗菜、果子、水等为主要饮食的历史记忆,同时也说明目瑙纵歌产生于采摘时代”五谷六畜则表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瑙示栋可看作是景颇族文化的缩影,它不仅体现了景颇族的灿烂历史文化,还表达了景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目瑙纵歌的仪式过程中,由有声望的巫师斋瓦吟唱景颇族的创世史诗《目瑙斋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目瑙斋瓦》是古代景颇族人民关于宇宙的形成、天地的开辟、山川的治理、世界万物以及人类社会的诞生的知识与智慧的结晶。它通过一系列神话故事将景颇族自远古时期的历史娓娓道来,向后人展示着景颇族的过去。伴随着巫师的吟唱,以及有节奏的木鼓声、民族音乐哦啦调再加上不时发出的群众性呐喊声,上万景颇族人民在头插长羽,手持长刀的领舞“瑙双”的带领下,依照目瑙柱上记载的民族迁徙路线,时进时退,千回百转,变换舞蹈路线,重现民族迁徙的历程。
至此,通过目瑙示栋上的图案符号,创世史诗《目瑙斋瓦》吟唱,按迁徙路线进行的万人舞蹈,景颇族古老、灿烂的文化得以世代相传目瑙纵歌像一部活的‘·文化史册”将景颇族悠久的历史生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