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优质6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一
标题:利用故事性教学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果
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故事性教学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果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从故事性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入手,介绍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故事性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并阐述了故事性教学法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故事性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效果、思维能力、综合素养
引言: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果,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故事性教学法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故事性教学法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故事性教学法是指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参与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来学习和理解知识。故事性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故事具有情节和人物,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增强记忆力: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记忆和理解,有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
3. 培养思维能力: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高综合素养: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故事性教学法的方法和技巧
1. 选择适合的历史故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
2. 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故事,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吸引力。
3. 提问和讨论: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及时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拓展延伸: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故事性教学法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氛围。
2. 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故事性教学法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果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故事性教学法,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明. 故事性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研究, 2018(12): 57-58.
[2] 王小云. 初中历史故事性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06): 179-180.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二
标题: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入手,介绍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并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学习兴趣、教学手段
引言: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技术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来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 生动形象: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 互动性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多样化呈现: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媒体形式,使教学更丰富多样。
4. 增强记忆力: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感官刺激,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和技巧
1. 制作精美的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音频等多种元素。
2. 运用多媒体资源: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资源库等渠道,寻找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制作互动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互动教学活动,如PPT互动游戏、视频观看和评论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4. 利用虚拟实验室:运用虚拟实验室等多媒体技术工具,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多媒体技术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氛围。
2. 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多媒体技术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丽.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世界, 2019(05): 98-99.
[2] 王婷婷.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06): 99-100.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三
一、巧用艺术作品,别样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幽默艺术作品也是强化幽默表达、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一般而言,常见的幽默艺术作品主要包括小品相声、漫画、歇后语、谜语趣联、幽默影视以及歌曲等,可以让历史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如运用漫画,幽默教学。漫画融合了幽默性与讽刺性,给人想象与思考。由初中历史教材看,本身就编排了不少漫画,给幽默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运用课本漫画,适当引入课后漫画,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例如:历史漫画《巴黎和会》,通过夸张幽默手法,借助图文并茂形式,出神入化地展现了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以及由此暗埋的复仇战争隐患,极具历史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这一漫画灵活创设教学情境,设悬置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激活学生历史思维。再如引入小品相声等,开展别样教学。
如教学《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可以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改编成小品穿插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以历史剧探究课形式组织本次教学活动,把知识巧妙融入到生动的情景表演中,整堂课生动活泼,打破了“填鸭式”灌输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升华情感,润物细无声。首先,由学生表演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发出感慨:“我终于到印度了。”让学生思考哥伦布是否真到了印度,从而得出哥伦布航海路线。另外,还利用相关图片资料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举措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出对哥伦布的客观评价。而后还引导学生回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将古今史有机的融合。这样,通过把小品等灵活的引入历史课堂,对历史情景进行了再现,教学形式新颖独特,将讲台与舞台融为一体,更具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得历史教学更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学生也更有学习的激情,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也更深刻、牢固,并且水到渠成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引用史料,幽默表达
正所谓:“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引进史料知识,这样,既突显了历史课程特色,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升华情感,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同样,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灵活运用一些幽默的历史典故史料,强化教学表达,给历史教学增添风趣、幽默,从而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体验历史学习的趣味,更持久地保持学习注意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维应用直观性音视频与图文资料,配上丰富幽默的史料,加之生动趣味的语言,可让历史内容增添几许亲近感,减少几分艰涩感,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使其有重回历史、如临其境之感,被历史真相深深吸引,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不由自主地想听,乐学。
当然,历史幽默教学方法是多样的,还有如联系现实法、有意曲解法、借题发挥法等。同时,在运用这些幽默教学法时,教师需要结合自身能力水平,考虑学生实际以及教学条件,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而灵活地运用,适时适度运用,避免东拉西扯,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四
一、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规律表明,学生要想学到知识,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古人云“亲其师,重其道”,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转变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历史学习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深厚爱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当然,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历史内容,可以涉及当前的时事新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和亲,为历史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此外,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处处模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超,从而从内心敬佩教师,尊重教师,也为学生历史水平的提高增强内在的动力。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初中历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历史知识和思想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开放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预习。这不但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精心设计自主探究的过程,搜集和处理信息,最终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为学生提供所需信息,做好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由此可见,自主探究活动中,在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和指导。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的知识也更深刻和直接,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努力发掘学生潜能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第一,小组搭配要合理。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相互协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第二,教师要适时点拨和调控。教师要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站在一个起跑线上,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导致有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够重视自己,逐渐产生消极思想,成绩呈现下滑趋势,甚至有的学生和教师产生矛盾,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转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创造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二)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和技巧
课堂是学生举疑解难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方法和习惯很重要,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方面各有特色,因此历史教师在接受新的班级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适应到默契的过程。 了解学生,关键在于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沟通,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了解到了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师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适应成绩优秀的学生,适应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个性,最为关键的要适应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也要放下身段,让学生适应自己。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彼此产生默契,教师能从学生的表情、神态中读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能从教师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营造默契的教学氛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它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调控课堂娴熟自如,思维灵活、敏捷。
(三)创设辩论的学习环境
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辩论,不但能有效复习旧知识,还能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还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讨论历史问题,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比如,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就是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先让学生自主借助资料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比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效果好得多。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它以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历史教学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董卓、吕布、周瑜、诸葛亮,一一呈现给学生,这些人物神态各异各具魅力,学生通过重温这些鲜明的历史人物,联想到了三顾茅屋”“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片段,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观赏中体会到了历史的乐趣。当然,有效的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事物的表现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感性的现象进行理性思考,认真观察,从而发现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五
(一)通过时事来对历史知识进行解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一些时事热点来对历史知识进行强化总结,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授《三民主义》时,许多学生可能对“三民主义”的意义都不太理解。那么教师可通过当前我国严重的物价上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对党“提高民生”的思想进行解释。这样一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
(二)多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历史教学
不管是新课程标准理念还是新史学理论,都要求教师的历史教学要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因此教师一定要将历史知识生活化。比如在讲授《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问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状况,再与自己的生活状况对比。这样学生不仅能对我国人民的过去生活方式有充分了解,还可以让他们明白当前幸福生活的可贵,激发他们珍惜现在、好好学习,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不难发现,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由于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日益紧密,以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将之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与语文的联系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是与历史联系最紧密的。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语文知识来进行历史知识地讲解。比如在谈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可通过《范进中举》或《神童诗》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来说明古代人们对科举的重视程度,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认识。这样,不但会使得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还可以提高了教学效果。2.与英语的联系教师在讲授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兴趣不大,这时如果教师适当地运用一些英语知识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英国的崛起历史时,会提到英国的议会制度建立以及《权利法案》的提出,这些内容学生不但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用“Power”和“Right”两个单词来说明“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权利法案》的意义。3.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除上述内容之外,历史教学还与地理、数学、政治等各个学科都有联系。比如在讲授《新中国的成立》时势必会提到三大战役,那么可通过对这三大战役的地点进行分析,阐明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讲授1929年“经济危机”时,通过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同点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在讲授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时,可让学生知道“青铜”本来不是青色,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出土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出铜锈才变为青灰色的,因此称为“青铜”。总之,只要教师们用心去探索,史学新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就会更加广泛。史学研究的进行使得其产生了各种新理论,历史将不再只关注“名人大事”,而是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时历史研究将更加依赖于其他学科。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主要多利用时事、联系生活实际、将历史与其它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这些史学新理论运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六
1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现实价值
1.1讲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故事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传承记忆的手段。通过故事的口头传播,人们也在同时传递着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一作用与历史记录是一致的。但与历史相比,故事更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并且在生动性上和趣味性上更胜于历史,因此在教学效果上也更好,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故事性的教学方式符合了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于故事的记忆能力较强,因此通过故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一些抽象性的概念进行记忆。根据调查显示,初中生也更喜欢教师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授课,因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讲故事能使抽象变为具体、把复杂变为清晰
故事主要是叙述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于细节有着更为生动的描述。在历史课堂上通过讲历史故事的方式能够将许多难以记忆的时间、地点等内容转换为故事中的细节,并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的记忆。在教师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重现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1.3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人类对难以追溯的历史采用的就是神话故事的解读方式,从中可以看出,故事是人们长期以来惯用的记录方式。许多历史故事中不仅包括了事件发生的过程,还包括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及总结的经验教训等。事实上,讲故事也是人们传承经验、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因此故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历史教学中,包含的内容涵盖了从人类文明起源到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上都较强,而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可以看作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因此许多教师在进行历史内容的授课时,在不知不觉中就使用了讲故事的方式。
2引入历史故事的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了解,再选取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历史故事进行教学的辅助。在选取历史故事时,应当注重故事的真实性和趣味性。真实性的要求可以保证故事的合理性和实际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能够进行更好的应用。历史故事的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内容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此外,教师对历史故事的选择还应注重其针对性,对于历史故事必须经过慎重的筛选,最终保留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3历史故事的分类
3.1按历史学研究的阶段分期分
我国当前采用的初中教学内容整体上是根据历史研究学中的阶段分期来划分的。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我国的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等几个阶段。相应的,我国的初中历史故事也可以分为古代、近现代和近代等几个阶段。这种分类方式与世界其他国家采用的分类方式是一致的,因此是一种较为权威的分类方法。
3.2按故事的中心内容分
按照故事的中心内容来划分,历史故事主要可以分为人物为中心及事件为中心这两类。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称为“纪传体”,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则称为“纪事本末体”。这也是我国历史著作创作的两种主要形式。其中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主要是围绕事件人物的言谈举止来进行事件的展开。这类故事主要是使人们能够对特定的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展现了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及思想状态。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则是着重于揭示历史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并且强调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些事件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场景有更好的掌握,并且形成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理解。
3.3按故事与史实的关系分
将历史故事按照故事与史实关系分可以分为史实性故事、传说性故事和虚拟性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的通常都是实施性故事,但由于故事本身通常存在夸张和虚构的部分,因此对于一些细节的真实性无法得到确切的证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故事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但必须在保证整体合理性的前提下。史诗性故事通常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对于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都有相应的史实资料可查。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以对其叙述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学生能够对故事内容有更好的掌握。传说性故事大多是神话故事,对其真实性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因此只以口头传说的形式流传了下来。传说性故事通常来源于民间,并且其真实程度难以考证,但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许多传说正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事件作为基础,因此也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在历史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虚拟性故事的内容则以虚构为主,但会在事件背景或人物中借鉴一定的历史事实。这一类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在进行虚拟故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内容的删改,但必须保证内容的合理性,因此在删改过程中可以依据历史事实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说,虚拟性故事是在真实历史的框架下进行合理的再创造。
4选取历史故事的主要原则
内容生动,激趣动情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保证其生动性。因此,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应当选择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故事。由此可见,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中选取的历史故事必须主题明确,情节清晰,条理清楚。教师要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描绘景象更要眉目清楚。历史教师在选取历史故事时应当关注故事有没有鲜明的主题,故事内容是否围绕主题展开。
5结语
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是目前大多数初中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现状,也是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把历史故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插入简短的历史故事,增加课程的趣味性,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较强学生对所学历史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