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的论文(实用3篇)
人生哲学的论文 篇一
人生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意义和生活方式的学科。它涉及众多的哲学理论和观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人生哲学的核心概念和其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首先,人生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个体的自由意味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和生活方向。然而,个体的自由也伴随着责任,即个体必须承担自己选择行为的后果。这种自由和责任的观念对于个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给予了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同时也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决策负责。
其次,人生哲学提倡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幸福和满足感至关重要。人生哲学强调了爱、友谊和互助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与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个体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分享快乐和共同成长。因此,人生哲学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重视与他人的互动。
此外,人生哲学强调个体对自我意义的追求。它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渴望,即寻找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人生哲学提倡个体通过思考、反思和自我发现来了解自己,并找到对自己生活的意义。这种对自我意义的追求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并指导他们的行动和选择。通过追求自我意义,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满足感和内心的平静。
综上所述,人生哲学是一门涵盖众多哲学理论和观念的学科,它对个体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人生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自我意义的追求。通过理解和应用人生哲学的原则,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追求更有意义和满足的人生。
人生哲学的论文 篇二
人生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和生活意义的学科,它深入探讨了人类的存在状态以及个体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反思。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讨论人生哲学的实践应用,以及它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首先,人生哲学的实践应用在于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它鼓励个体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生活,关注并珍惜当下的时刻。人生哲学强调个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意志,通过积极思考和自我反省,个体可以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并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其次,人生哲学的实践应用在于帮助个体建立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它认为个体对于自己的认同和价值观的建立非常重要,这种认同和价值观可以指导个体的行动和选择。通过深入思考和自我反省,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
此外,人生哲学的实践应用在于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它认为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幸福和满足感至关重要。通过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情感支持,个体可以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情感支持和共同成长。人生哲学鼓励个体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并通过与他人建立真诚的关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综上所述,人生哲学的实践应用对个体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促进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建立,以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通过应用人生哲学的原则,个体可以追求更有意义和满足的人生,并实现自己的潜力和目标。
人生哲学的论文 篇三
关于人生哲学的论文范文
人生理想,在古代称为人道。在《左传》中有这样的话:“天道远,人道迩。”在《论语》中的“道”也专指“人道”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人生哲学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人生理想,在古代称为人道。在《左传》中有这样的话:“天道远,人道迩。”在《论语》中的“道”也专指“人道”。在人生论上,“道”有应当的意思。人生的最高准则,就是人生理想。中国哲学对于人生的理想和修养的部分,确实有很大也很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哲学;人生理想论;仁
中国哲学和其他哲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生的“道”,每一个中国哲学家的理论里都有教导人们怎么去提高自身的修养,怎么样去最求人生理想中的“道”。所以,中国哲学就像酒一样,在年份越来越古老的时候,味道也最甘醇。
一、中国哲学中的孔子人生理想论
人生理想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部分。关于人生的最高准则,中国哲学里是最为丰富渊博的。
1、孔子的“仁”的人生理想论。
在中国哲学中,第一个提出完整的人生理想的人是孔子,孔子的人生理想就是“仁”,孔子讲“仁”,他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已。”①在孔子的理论中,仁就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是最神圣的境界,甚至比“仁”的境界还要高。“立”就是可以独立生活而不是依靠别人。“达”就是在一方面能有所精通,可以展示给大家,帮助到别人。一个人自己追求独立,也要使身边的人去独立,自己去追求腾达,也要帮助别人慢慢好起来。“能近去譬”,就是说我们要从自己身边入手,从我做起,由己推人。已之所欲,亦为人谋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是爱人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只是孔子说的爱人,他心中所认为的爱,是要爱那些有值得我们去爱的人,也就是有实益于人的人。仁者本来就是爱人的,他们爱惜的是品德高尚的、自己能够自强不息,也能够帮助别人渡过难过的君子。“仁”是成己成人的,并不是姑息的爱,这样的爱只能是耽误了。
“克己复礼”,在孔子的思想中,要立己立人,必须遵循礼。孔子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也。”②,实行仁德,还要遵循礼的要求,也必须自己约束好自己。”“克己复礼”的首要要求就是自觉自愿,自觉自愿的用礼来约束自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③
孔子的仁,是立人达人的,所以,要做到或者说要追求“仁”必须的是要真心实意的、实实在在的去亲力亲为的,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为人。不是有勇无谋,也不是刚毅木讷,更不是巧言令色。而是一个“济众”,人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这个能力不论大小,只论是否真诚以待,更多的时候,不是我们对于帮助别人是力不从心,而是我们有力却舍不得去出力。
只要能利天下,就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为彼,犹为己也。”
二、人生理想不遥远,哲学不在冷落生活
思想的发展过程,有的时候就是将分散的集合在一起,由肯定的理论变为否定的理论。就是这样分分合合,变之无穷。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哲学是“爱智慧”,是帮助人们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的学问。但是,在生活中,哲学没有融入生活,或者说我们这些学习哲学的人,大部分并没有好好的去运用哲学到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学习哲学的人看待学习哲学的人,眼中带着神秘和羡慕,又觉得深不可测。单纯的从这一点来说,哲学在众多人的心中,还是位于金字塔的塔尖。可望而不可即。可是,我们是普通的凡人,我们置身于社会之中,我们的生活也是依赖着社会,我们要怎么去运用我们的知识,让哲学不在冷落生活?
在我看来,中国哲学最大的魅力,就是告诉世人,人生活在世都应该有一个最高准则,虽然这个准则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不同时间段里,但是都是要求每一个人首先自身要有很高修养,要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觉悟。修身、立志、为学、重行、改过、自省、慎独。单从自身修养来说,不过也是纸上谈兵,还不是仁,不是兼爱。也只是独善其身。生活的魅力在于未知,我们置身于生活之中,每一时刻都是直播,我们无法预料下一秒我们面临的是什么。而生活的乐趣就是当我们面对这一秒发生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去很好的解决。难题也就自然的出现了,我们要怎么去将哲学揉进生活之中呢?真正的哲学家不应该去埋怨时代忽视了哲学的存在,哲学的批判精神和特有的前瞻能力是可以成为引导力量的。
有人说中国哲学在现在是最没有用的,沿用着历史的做的舞台,一直一直上演着古老陈旧的研究戏码。不是孔子到朱熹,就是从老子到庄子,是最没有前途的。这个观点是我听到最犀利的指责,我也不能认同。中国哲学不是乘着“文、史、哲不分家”的东风成长起来的,中国哲学家们自古以来就已经看的透彻,人生一世,活着不是只为自己,我们自身的力量的有时候大到我们自己都惊讶,古人早已智慧的总结了人的一生怎样过的有意义,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说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发扬了善性之后,即从事治民。治民要亲爱人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在中国哲学里,所有的人所追求的都是忧国忧民、将家国天下装在心里,这样的心胸只有在慢慢的领悟中才能体会到。现在的生活中哲学看似好像身在天堂,孰不知,它一直都蔓延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每个人都通过学习知识来分辨是非。在进入哲学殿堂的这些日子里,我也有所反思,是我们自身将“得”与“失”牵绊的太紧,从而我们自身就被这些纷扰所紧紧束缚。谈论哲学的关怀,这个话题确实太大太空。那么,就从我们自己的自身修养开始,痛苦的时候变的坚强起来,把苦难当成是人生的财富,在心中装着“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愿望。认真做事、真诚待人,把自己生存的每一天都踏实负责任的对待。不要伤害别人,爱护自己,关心别人。在当下的生活中,我们求“仁”的方式可能和古人不同,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去约束好自己的行为,从而感染到我们周边的人。
我记得赵玲玲的书《一生至少一次哲学浴》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从诞生之日起,人类就无法摆脱困惑与烦恼,也必须直面生死,而周围世界仿佛是浓雾锁重关,常常让我们陷入人生的沼泽。哲学就是给你一双慧眼,就是给你一盏指路明灯,让你看清楚自己,看清楚世界。它让我们明白,幸福原来就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