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板技术的作用论文(优质3篇)
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板技术的作用论文 篇一
现浇梁板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其作用十分重要。本篇论文将详细探讨现浇梁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首先,现浇梁板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梁板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承受着楼板和屋面荷载的传递,对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现浇梁板技术,可以将梁板与柱子、楼板等其他构件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提高抗震性能,使建筑物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其次,现浇梁板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在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板技术可以确保梁板的质量和强度,避免因为施工不当或者材料质量不过关导致的梁板开裂、变形等问题。同时,现浇梁板技术还可以增加梁板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减少梁板的维修和更换频率,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第三,现浇梁板技术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相比于传统的预制梁板,现浇梁板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建筑物的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减少了梁板的加工和运输时间,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同时,现浇梁板技术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现浇梁板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现浇梁板技术可以实现大跨度的结构设计,减少了梁柱的数量,增加了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现浇梁板技术还可以实现梁板与楼板的一体化设计,减少了楼板的厚度,增加了楼层的净高,提高了建筑物的可使用面积。
综上所述,现浇梁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使用寿命、施工效率和空间利用率。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合理应用现浇梁板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板技术的作用论文 篇二
现浇梁板技术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其作用不可忽视。本篇论文将探讨现浇梁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并从经济、环保和美观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现浇梁板技术可以降低建筑施工成本。相比于传统的预制梁板,现浇梁板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场的材料和劳动力资源,减少了梁板的加工和运输成本。同时,现浇梁板技术还可以减少梁板的数量,降低了建筑材料的使用量,进一步降低了建筑施工的成本。
其次,从环保角度来看,现浇梁板技术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传统的预制梁板需要在工厂进行加工和制作,这样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现浇梁板技术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梁板的制作,减少了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处理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从美观角度来看,现浇梁板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外观质量。现浇梁板技术可以实现梁板与楼板的一体化设计,减少了梁板和楼板的接缝,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外观美观度。同时,现浇梁板技术还可以实现梁板的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变化,满足了不同建筑设计的需求,增加了建筑物的艺术性。
综上所述,现浇梁板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合理应用现浇梁板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还可以实现经济、环保和美观的目标。
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板技术的作用论文 篇三
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技术的作用论文
摘要:建现浇模板施工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非常之大。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就需要科学的选择现浇模板施工技术文章主要通过建筑工程中模板有关方面的技术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对模板工程的施工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现浇模板; 建筑施工; 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住房方面, 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要求遮风避雨了, 对于建筑的美观、艺术境界有了更高的追求。正因如此, 现浇模板施工被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 现浇模板施工不仅仅是能够满足建筑质量的要求, 对于建筑工程整体的外观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直接促进了现代房屋建筑的飞速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1 设计工程整体技术施工方案
在工程开工的前期阶段, 工程技术人员要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数据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模板支撑项目的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方案应当包括从模板支撑施工开始到模板施工结束的全过程, 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构架搭建以及施工应急等诸多问题, 其中具体的应包括支撑结构搭建的明细、完整的施工图纸、建筑地基处理、混凝土材料的类别等问题。有关的工程方法设计完成之后, 要经过多名专家的综合评审, 最终由技术部门结合评审建议进行施工方案的完善。
1.2 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设计施工方案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的有关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后, 需要针对当前建筑模板工程的有关施工技术要求来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案, 同时安全防护方案要切实实行保证工程安全稳定的进行, 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从而影响工程进度。不仅如此, 工程施工的有关技术人员需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以及现场的施工情况来确定施工技术, 针对设计方案对照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现浇梁模板项目的有关施工措施, 制定最终的现浇梁模板项目的施工方案。
2 现浇梁板模板项目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 实地进行测量、放线
房屋建筑工程中, 定位的准确性是决定工程质量的第一个难关, 在施工过程中, 针对当地的施工技术标准来确定有关施工控制线, 特别是在现浇梁模板项目施工之前, 要准确的对测量和防线进行确定, 进而保证水平控制线、位置线等有关工程的各个标准线进行测量放样, 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2.2 梁模板安装施工
梁模板在进行安装时, 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或者地方的有关技术规则来进行。进行梁模板的安装时,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梁支柱的标高进行调整, 之后进行梁底板模板的安装。进行梁底板的安装要将拉线找平后进行安装, 一旦发现拉线不平就要及时的进行找平处理, 之后再将梁的位置作为基准位置, 进行有关部分的结构安装包括梁侧模板、压脚板等的安装。如果梁的高度在七十厘米以上, 就需要对量进行加固处理。
2.3 房屋板支撑、结构梁施工
通常情况, 楼板的安装必须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进行, 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针对特殊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有关问题, 根据相应的板厚和标高来进行调整模板。安装时, 需要将跨边间隔控制在300mm之内, 同时要将楼板支柱与跨边的最小间隔控制在300m, 通常情况下, 都是根据模板的'设计要求来进行梁支柱的间隔的, 主要是以房屋的高度以及水平拉杆的长度来确定。
2.4 楼板施工缝处理
房屋建设工程中, 有许多的施工难点, 现浇梁板模板项目施工楼板的施工缝的处理也是施工难点之一。在进行楼板施工缝的处理时, 通常选用土方进行, 施工缝在预留过程中要留出木条, 木条的宽度通常要在1~3mm。网钢筋固定完成之后, 要给钢筋缝隙位置设置相同厚度的木条, 以此来对钢筋缝隙进行固定, 同时要不断的进行检查加固, 这类木条的厚度要控制在1.6~2.5mm。
3 现浇梁板模板项目提升工程质量的方法
3.1 定期对梁板模板进行查验
房屋建筑中通过了梁板模板进行现浇施工的工程, 由于包括了种类繁多的工作步骤
, 因此在该阶段施工结束之后应当对梁板模板进行验收, 避免由于施工失误造成工程质量的缺陷。与此同时, 在整个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现浇梁板模板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和安全的监察, 不放过任何一个工程问题。同时监察要根据发现的问题即使的上报有关部门, 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 才能够切实保证工程的质量。3.2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中, 除了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之外, 还要对工程的安全问题严格把控。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安全的问题没有小问题。所以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之中, 要本着安全的原则, 通过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来进行施工, 同时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要不断加强。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状来看, 大多数的施工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性的教育、安全意识匮乏, 这就为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针对现浇梁板模板项目工程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提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包括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等措施, 力争将安全问题控制在手中, 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4 结束语
在近几年当中, 现浇模板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甚至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其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因此,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必须以工程的特点入手, 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 进而达到现浇梁模板的施工质量的控制, 同时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极为有利。
参考文献
[1]黄玉明.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模板施工技术的运用[J].工程技术研究, 2016, (6) :61.
[2]王勇, 高玉华, 李乃元.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 2016, (08) :190+213.
[3]郝燕平.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6, (21) :151-152.
[4]周有昌.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 (1) :122-123+126.
[5]刘新文, 党利荣, 梁勇刚, 宋如.悬挂式楼板模板施工技术在钢结构住宅中的应用[A].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材·钢构助力“一带一路”——第六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 2016:7.
[6]李俊.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