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承德普宁寺大佛之保护论文
浅谈承德普宁寺大佛之保护论文
【摘要】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承德普宁寺,正是基于它的历史、艺术价值及闻名于世的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为使大佛的文物价值进一步得到延伸,先后经过两次维修保护,充分运用现代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大佛进行加固、治虫、治菌、防虫、防腐等多项处理,取得了预期效果,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最大规模的大型木造像维修保护最为彻底、运用科技手段最为成功的一次。
【关键词】承德普宁寺 金漆木雕大佛 科技手段 传统工艺 文物保护效果
普宁寺始建公元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是清政府为纪念先后二次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清乾隆皇帝在承德敕建的第一座寺庙,是承德外八庙寺庙群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历代外八庙总理堪布喇嘛的住栖地。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是基于普宁寺的历史、艺术价值及闻名于世的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
当地人称大佛寺,是因为普宁寺大乘之阁内供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四十二手观音菩萨。佛像总高27.21m(含须弥座及地下柱根部分),真正木结构佛像像身高22.29m,指须弥座以上部分。传说中承德普宁寺大佛是由一根木材雕刻而成,但佛像的胸围就达15m,再加上手臂的伸展宽度26m多,不可能存在有如此巨大的木材。佛像内部结构如何?佛像是如何雕塑而成的?以前一直是迷。通过1960年和1997年先后两次对大佛进行勘察维修,第一次为大佛木框架结构立柱加固工程,第二次为大佛衣纹板、站板剔换及内部防虫
、防腐、防潮的处理工程,彻底探明了大佛内部结构和雕塑程序。大佛内部结构,就是中国古代木框架建筑结构在塑像中的具体运用,具有相当高的建筑和艺术价值,堪称国宝级文物。1 大佛的第一次维修,即大佛木框架结构立柱部分的加固
1960年由于供奉大佛的主建筑物——大乘之阁,年久失修,风化糟朽严重,需落架重修。在大木归安过程中发现,大佛的手指与大乘之阁的廊柱相抵触,无法安装大木立柱。通过勘察发现,大佛向东南有倾闪现象,且有发展的趋势。在国家、省、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主持下:“确定全面勘察大佛倾闪原因,并制定维修方案。”首先在大佛背面底部凿开站板(大佛背面没有衣纹板且没有做贴金处理),经探明发现佛像内部的15根立柱有14根立柱的根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糟朽。中心柏木柱也有部分糟朽,严重危胁大佛的稳定性,经过有关专家论证,确定了“大佛加固方案”。方案共分四部分:
(1)在佛像的胸下部拉一根粗25mmφ的钢丝绳,防止大佛继续倾闪。钢丝绳与佛像的结合部位,放置木板,杜绝钢丝绳与佛像直接接触,保证佛像不受新的损害。钢丝绳的两端分别探出大乘之阁,被固定在后山新筑的钢筋水泥砼梁上,用绞盘将钢丝绳拉紧并固定。
(2)在佛像内部把须弥座内的条砖启掉(须弥座为砖石混合基座,外用青石雕刻,内用条砖叠砌),在中心柱和东南三根边柱下圈打钢筋水泥砼梁。中心柱和三根边柱分别做宽15cm的铁抱箍两道,然后用槽钢(150×150mm)呈三角支顶立柱,将槽钢与抱箍焊接死(顶部),用千斤顶支顶槽钢下部并与砼梁固定。这样立柱根部的承载力,通过槽钢传到砼梁上,立柱的根部就失去了承载能力,达到了固定立柱的目的。对其它糟朽程度较低的立柱,通过增加水平撑木及铁拉杆与中心柱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这样既达到保护文物的作用,又没有破坏大佛内部的主要结构。整个工程均属物理保护,为今后修缮的可逆性打下良好基础。
(3)持续观察大佛的倾闪现象,在大佛的顶部设置刻度尺,指针固定在廊柱上,尺板置大佛佛冠底部。通过40多年的观察,包括1976年唐山大地震余震的影响,佛像的倾闪程度没有丝毫的扩展。这充分说明1960年“大佛加固方案”是科学的、严谨的、行之有效的。
(4)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及严格现场施工程序。由于佛像内部的照明与焊接的需要,施工现场必须安装电缆。对电缆的等级、规格和型号都有严格的要求,工地现场配置灭火器,由专人负责。在焊接时对焊接点面的周围用白铁皮围好,防止焊接时火点溅到木材上。当日工作量完成以后所有用电器材一律撤出工作现场。经过6个多月的施工,顺利的完成了大佛加固工程。但当时没能对大佛加固所用的木材进行防虫、防腐处理,所用木材只是经过简单的烘干处理,没能进行药物杀虫,对后来大佛虫蛀现象严重造成一定的隐患。
2 大佛第二次维修,即剔换衣纹板、站板及防虫、防腐处理工程
1997年由于大佛衣纹板出现多处断裂和塌陷,且其中有粉沫状物质涌出,经初步判断这些物质是木板遭虫蛀时形成的蛀粉,已严重影响到大佛的结构安全。普宁寺报请市文物局立项抢修,逐级呈送至国家文物局。同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立项要求,并规定“进一步科学勘察,制定出完整维修方案”。在中国林科院,承德市文物局和普宁寺管理处三方共同努力下,先后两次对大佛进行全面勘察。勘察结论是:普宁寺大乘之阁大佛的衣纹板和站板的64%为虫蛀三级以上(属严重虫蛀),木材平均强度仅为1.6指数(健康材为10)。而且严重虫蛀多集中在大佛正面部位,多是大量雕刻的衣纹、缨落、珠花丝带等。现仅靠地仗部分的强度做承应力,随时都有衣纹板和站板发生脱落现象。为此三方又共同制定出“大佛防虫、防腐和加固维修方案”,其原则为:
1)保证大佛的整体完整性,突出维修工程的工艺性。无论是材料剔补或工艺维修,都要精心安排,精细施工,严格管理。
2)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突出科学性。充分利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科技成果。
3)在剔换材料时,做到与原材质的一致性,充分利用化学治虫、防腐的现代科技手段。
4)为使大佛今后修缮具有可逆性,维修时多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物理为主,化学方法为辅的维修理念。 具体施工方案共分三个施工工期:
(1)大佛维修第一期工程,即大佛熏蒸,聚氨酯发泡保护。1998年10月为防腐熏蒸搭建3156立方m的巨型钢管骨架塑料密封仓。将大佛密封起来,通过熏蒸达到杀死存活于大佛体内的有害生物,所用药物为“液化硫酰氟”,经过58个小时熏蒸,通过对虫标本的检验,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实施熏蒸前已经过多次实践,通过对药量控制和熏蒸时间的掌握,硫酰氟对木材内害虫有理想的杀灭效果,对金饰彩绘没有影响。为保证大佛内部剔除腐朽和虫蛀的站板、衣纹板时,防止断裂的衣纹板和配饰物的脱落,在大佛体外距佛身0.4-1m的距离,做木笼骨架,钉围板形成筒状,整体容积约65m3,填充硬质聚氨酯,发泡密度为40kg/m3左右。凝固后起到保护大佛外层衣纹板和地仗的作用。发泡材料为聚氨酯PAPI、聚醚BL303、催化剂DABCD、氟11F调拌而成的两种液体原料,逐层凝固逐层浇铸。为防止液体流入裂口或与金饰粘连,采用卫生纸填充和塑料薄模隔离的方法。
(2)大佛维修第二期工程,即更换站板和衣纹板,这期工程是大佛第二次维修工程的关键。首先要做到“三治”、“三防”,即治虫、治菌、治水,防虫、防腐、防潮。对所有新更换和加工的木材,都必经0PN—1、0PN—2和 BBF药液煮沸达100℃,再在冷槽药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电烘干,使木材含水量在20%以下,方可使用。对大佛的衣纹板和站板剔换按“间”划定区域,(间:柱与柱之间水平撑木之间的区域),自下而上,挖一块修补一块,杜绝大面积一次性挖掉所剔换的木板,防止上层站板、衣纹板或外表地仗的脱落。对虫蛀严重的木构件必须剔除干净。施工中不能使用凿、斧等重刃器,以免损坏外层的地仗,只能用挠子一点一点的挠干净,最深处直至地仗层。所剔补的衣纹板和站板都按原规格、原材料复制,对一些难以雕刻的复杂部位,只能用环氧树脂胶加锯沫和石英砂调成腻子状涂在露出的地仗内面,然后表层打光。这样剔补的站板或衣纹板与地仗之间没有空隙容易随型胶结。这次工程所选用的'粘结材料为环氧树脂。具体规格:用中分子量型号601号软化点环球法,64—74环氧值当量数100克树脂,平均分子量为900—1000的乙胺为固化剂。这种规格的粘补剂是国内外目前比较先进的,是高效防腐蚀涂层。其附着力 和韧性及防潮耐水、耐化学腐蚀方面,都较其它树脂涂料优异。具体操作方法:先对原有的站板和衣纹板涂刷两次环氧树脂沥青胶泥稀释剂,对新更换的站板或衣纹板,用沥青胶油防腐剂(用二甲茶苯、甲苯做稀释)涂刷两次,再用601环氧树脂浸涂两次进行粘结。新更换的站板每层的竖向接缝处,按原设计安装榆木银定榫,横向接缝处安装榆木暗销,站板的横向接缝如处在水平撑木后面时,设阴阳榫。站板、衣纹板用12mm锣栓或铁拉杆与水平撑木连接。最后对大佛体内进行一次全面的药物喷淋,涂刷施药(0PN—1)170公斤,又用环氧树脂稀释剂对内壁涂刷两次,彻底起到对大佛防虫、防腐、防潮的保护作用。
(3)大佛维修第三期工程,即大佛表层清理和修补。承德普宁寺大佛历经240多年沧桑,金饰表层已堆积大量的尘土及污垢,借此大佛内部维修机会,首次进行大佛整体除尘去污。工程进行前先于大佛左下角金饰表层做局部实验,可行后推广至整体。先用吸尘器吸取大佛表层的浮尘,再用毛巾蘸中性清洗剂拧干后进行擦试,然后用干净的细棉纱擦净表面残留的清洗剂,效果比传统面团滚粘除尘更好,大佛金漆质感亮丽鲜明。修补部分:这次工程共修补残损的法器14件,复原法器13件(均按传统工艺材料复原),修补因大佛倾闪造成手指伸出与廊柱接触而拔断的6个残指,珠花饰件18种,共350多件。大佛双脚因倾闪,右脚已塌陷,地仗内部的木质均成粉沫状,左脚也有部分断裂。这次重新雕刻右脚(尺寸1.3×0.86×0.36m),重做地仗1.128m2,使用红松板材0.2m3。左脚补修地仗1.53m2,使用木材0.03m3。大佛整体维修地仗部分:新做地仗11.7m2,补修地仗53.35m2。大佛单皮地仗新做1.54m2,修补8.69m2。局部补金8.85m2(合112.88具),所用金箔为大赤金金箔。
最后大佛通体罩漆保护。承德普宁寺大佛贴金原始做法:佛像表面为大漆地仗(“两布六灰”地仗),地仗骨料是土籽粉、石英粉、粘结剂等,用大漆调和成灰浆状。先上捉缝灰、扫荡灰,凉干打磨后缠夏布(即麻布)一道,再上头道灰(即压布灰)、上漆灰(即细灰),凉干打磨后缠二道夏布,最后上头道灰、上漆灰而成。灰的种类主要是指灰粒直径和掺拌比例关系来区分。地仗做成后磨细打光,然后用装有滑石粉的布袋,向贴金部位炝擦油皮(即炝粉),打金胶油,隔夜贴金。由于大佛使用的金箔是赤金金箔而不是库金金箔,所以要罩两道桐油加以保护。这次大佛的局部补金,也要做罩漆保护,通过小样实验,腰果漆效果十分满意,而且工艺要求比传统的熟桐油简单得多,既省时、省工又节约资金,而且能够达到相同效果。
承德普宁寺大佛经过先后两次维修保护,都取得了预期效果,这次维修保护是建国以来国内最大规模的大型木造像维修保护,尤其是这次国内最为彻底的治虫、治菌、防虫、防腐处理工程,在维护历史文化遗产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普宁寺大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到有效的保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