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推荐6篇】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一
标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投资者的判断。本文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引言: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将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探讨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1. 会计制度与政策:会计制度和政策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政策,明确会计核算方法和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会计人员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财务舞弊和数据失真,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1. 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政府应加强会计法规和监管的制定和执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2. 外部审计: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专业能力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2.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财务舞弊和数据失真,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政府应加强会计法规和监管的制定和执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结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需要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改进会计制度和政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等措施,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二
标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方式,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探讨了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提升策略
引言: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方式,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完整、披露不及时等。本文将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提出提升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
一、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1. 信息披露不完整:目前一些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存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未能全面披露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的信息。
2. 披露不及时:一些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滞后的情况,不能及时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最新的财务信息。
二、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
1. 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的完善程度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起着重要影响。政府应加强会计法规和监管的制定和执行,提高企业对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2. 外部审计和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外部审计和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专业能力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三、提升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
1.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政府应加强会计法规和监管的制定和执行,提高企业对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2. 加强外部审计:企业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专业能力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3. 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结论: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完整、披露不及时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加强外部审计、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等策略,可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三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正在全面的改革与完善之中。通过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展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刺激,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有外部的风险如政治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还有属企业内部的风险,如战略性风险,经营风险等。我国很多企业由于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推进较慢,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风险管理工作发展也不够平衡,部分企业也没有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不强,因而面临较为严峻的风险防控形势。
笔者认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防范经营风险的一种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的风险规避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房地产这样具有较大市场风险的行业来说,能否建立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营,这对其是否盈利乃至企业能否存续与发展至关重要。
一、当前房地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有明显的产业特点:资金需求量大,前期投入大,开发时间长,成本回收慢等,因此,房企面临的经营风险也更加大。
房地产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所以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资金管理就非常的重要,充分的流动性资金是保证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个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资金筹措方式及资金平衡等管理水平在企业资金流动、偿还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其经营风险的大小。但是我国目前依然有很多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及时的转变资金管理模式,依然采用过去房产牛市的管理经验,并且始终坚持着乐观销售的价格策略,所有的成本、资金测算都没有按照当前的销售形势做及时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房地产销售预期受到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会面临销售回笼款滞后、而工程款等开支不得不按期支付的资金短缺困境。
目前房企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着工程结算的滞后性,这样就使得会计系统的统计以及成本核算存在着很严重的滞后性,对于资金的定期需求完全取决于市场工程部门,所以说如果工程部门前期的预算与实际施工之后的支出存在着较大的时间差距时,会计部门对资金的安排计划就会跟计划脱节。尤其是在采用单包方式的项目工程中,自身的采购环节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和情况。也就是说,房企项目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有着严格考核体系,而工程资金的配置问题则几乎没有跟踪体系。
为应对当前销售困境,很多房企通常采用的是降价减持存货的经营策略,这种似乎杀鸡取卵的经营策略,企业发展规划存在着极大的迷茫性。可以说目前房地产企业缺乏一套科学的决策管理体系,而财务部门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参与性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更谈不上会计内部控制对经营决策的影响力。
二、对房地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些建议
首先针对房地产会计内部控制策略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企业的风险预期管理,并且不断提高风险控制与管理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长期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评估制度,从而增强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预期,这样保证在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宏观调控, 也能够使得房地产市场转型到买方市场。
通过建立完善的以预算为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当前环境下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整体环境。进一步保证资金链的平稳运行,这样才能够保证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制度的关键,进一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损益类、资金类等预算管理控制系统,对于预算的控制并不是简单的数据比较和编制,也是要进一步强化经营行为的一种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动态调整的决策体系,也能够使得风险预警作为主要依据。从而不断加强预算的权威和指导性,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的纪律。
通过建立和管理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动态管理体系,确认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特殊功能,以消化会计收入的滞后确认以及税收提前等问题。房地产企业一般都存在着预售、工程决算、工程竣工、税务清算等步骤,所以从前期预算到后期的资金收付、收入成本核算,都需要专业的会计来进行确认。正确的会计确认保证了动态管理的前提,而动态管理的会计控制体系又将科学引导会计核算功能。
建立会计信息化系统化促进公司内部交流。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全球的资源都是流通的,信息成为极其重要的资源之一。一个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又怎么能互相没有交流呢?大量的信息蕴含无限的价值,如果忽视这些信息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想要物尽其用,首先就是把资源进行整合。正确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做出科学的决定。房地产企业要是想做出财务信息整合,首先要将这些资源信息化、系统化,作为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应该建立起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只要运行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公司内部员工提供较为完善正确的信息,就会有利于公司的财务运营,提供决策参考,尽量规避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这个系统不是摆设,而是应该被实际用到的,比如记录数据、做报表、互传资料、信息共享等等,每个员工都能用得到,有条件的话公司还可以组织培训,这个系统不应该被忽视。
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福音,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经历着许许多多的环节和部门,这些部门的沟通十分重要。这个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就能推动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早地发现和解决,降低存在的各种风险,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审计管理。有了规章制度、会计信息系统以后,还需要监督制度的实施和系统的运行。房地产企业会计内部的控制除了用之前提到的两者以外,还有一个监督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方式。监督体系通常包含法律和财务审计等。下面举几个具体的监管方法的例子。建立内审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来监督,比如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监督工程的财务状况,是否有超标情况发生,工程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工作人员是否有违纪现象等等。监管的过程中要落实好责任制,出了问题要能追责到个人。
建立和强化公司的风险体系。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司内部风险体系,不是只有管理层。决策层才需要参加,而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要了解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做到在工作中小心细致尽量规避风险,并具有解决财务风险的能力。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人才很容易流失,那么企业就更应该注意人才管理的问题,大的方向上要做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根据公司内部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进行动态管理,随时调整人事任命等,尽量做到让员工在适合自己的职位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对于管理公司财务的人员,领导层不但要重视他们,还要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推动财务管理团队的精英化,最终有效提高企业财务方面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如何有效地利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来健全建设企业管理制度,对现代房地产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房地产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应该从企业管理的本质出发,即从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问题着手。因此,笔者建议,房地产企业在运用时,首先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的、系统剖析析,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改善本公司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会计内控制度,使本公司内部行事有规定可依。更重要的是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事物,无论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决策者要顺应时势改变策略和计划,才有利于利益最大化。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四
引言
当今社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迅速,企业的财务管理尤为重要,会计的所有领域都在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会对传统会计的业务流程进行全新重整,逐渐实现会计信息的集成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企业发展不容分割,虽然会计信息化在我国所提出的实践并不长,对于本质以及内涵还有待于研究。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的建立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企业的会计无论是理论还是时间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化运用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信息,是当今企业可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的搜集与发布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信息会成倍增长,如果采用原始的手工方法进行核算会大大减弱工作效率,会计信息化的运用给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带来福音,会计信息化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体,把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日常会计的核算当中,计算机在当今社会已经接近普及,計算机具有快速准确的运算能力,以计算机来代替人工,完成财务报表的定制以及数据的分析,可以大大减轻会计部门的工作量,省去了中间许多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压力,传统的会计运算模式比较复杂,而计算机的正确运用使得日常的会计工作得到简化,只需要根据原始凭证录入记账凭证,其余的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来替代完成,会计信息化会对会计工作以及人员会提出规范的要求,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比较有利于企业决策的科学化,会计信息化可以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及管理程序更加合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给企业提供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的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提高会计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水平,关注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增强,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许多企业都已经应用了核算型的会计软件。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存在发展的空间,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计的核算可以达到适时核算的水平,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可以随时地了解企业运作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二、会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软件功能不够完善。当前财务方面的软件非常多,所适应的对象也不尽相同,中小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方面,由于对自身以及企业的认知不够清楚,所以购买的财务软件不能够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进展,企业在对会计软件的购买时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的功能,解决企业临时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忽视了软件的其他功能,在会计部门实际运作中就会发现软件的兼容性比较差,根本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使会计工作变得烦琐,加大了企业会计的工作量,还有一些企业购买的财务软件,许多功能都处于闲置状态,有的企业规模小,会计人员也很少,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使用软件方面的培训时间比较短,使得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不经常运用的板块,会计人员使用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在选用财务软件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选择正确的匹配的财务软件。
2.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不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运用基本普及,但是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并不高,在技术人员上比较缺乏,会计人员的技能掌握也高低不一,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对企业竞争力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管理者认为运用了会计信息化就会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对会计人员的实际运用水平却不够重视,会计人员培训也不全面,许多企业高层领导甚至对企业资源的认知还处于模糊状态,不能够运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在企业中,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许多会计模块不健全,甚至一些企业会计管理部门认为有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了,忽视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只了解会计信息化的表面,对其真正的内涵却模糊不清。
3.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当前我国专业会计人员严重缺乏,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运用,一部分会计人员无法正确地使用会计软件,这是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会计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对于从业人员也有很高的要求。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真正的尖端会计人才相当缺乏,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不能够满足新时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运用不够充分,许多功能都不了解,再加上企业对工作人
员培训不足,导致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所以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
4.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依靠企业来推进,而且需要社会的支撑和保障,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好,同时又没有更好的融资渠道,企业的运转资金比较紧张,所以用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高,导致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的融资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料几乎没有,基于企业管理观念的落后与人力资源的不健全等一系列限制条件,所运用的产品就会偏向简单易懂、价格低廉的办公软件,再加之许多供应商不能够及时地提供服务,不能对会计软件进行合理的维护与升级,只要系统出现问题就会非常的棘手,对公司的正常运作产生严重影响,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中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三、会计信息化有效地运用于中小企业的对策
1.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中的会计人员首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避免工作中由于操作不正确而造成数据的丢失,企业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真正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后才可以上岗,企业要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鼓励员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会计运作水平,通过比赛的形式鼓励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了解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只有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确保会计信息化顺利实施。会计部门员工不但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要严格地按照企业的制度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
2.加强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管理层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息息相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影响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内涵,高度重視企业会计制度的管理,开展关于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工作,要正确看待这项工作将给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将信息技术的推广合理地运用到会计工作中,设置专门的会计信息化主管部门,充分地了解本企业的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前景,制定合理的会计信息化体系。
3.选择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软件。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都各不相同,并不是每一个财务软件都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会计部门领导在选用财务软件时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除了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还要认清财务软件的具体实用性。大部分财务软件都是根据模块来销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购买部分模块,避免购买模块的限制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所购买的财务软件要确保在日常工作中,简单易操作,尽量缩短调试时间,与运营商协议好软件的升级和售后服务,使供应商提供技术培训的服务,确保会计人员可以熟练地使用。
4.严格执行会计信息化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严格的企业制度下顺利进行,会计部门同样需要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制度。在会计信息环境下,账目的等级与报表的输出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数据的存储都保留在计算机当中,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会计信息化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在工作上,所有会计人员合理分工,每位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
结语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中小企业要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会计信息化的实施高度重视。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软件,加强部门制度的管理,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重重阻碍,中小企业管理者要正确地面对这些问题,及时地给出有效措施,使企业可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郎东梅.基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5).
[2] 齐莲花.重构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2).
[3] 李洁.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4).
[4] 黄文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3,(8).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五
摘要:
负责联系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各利益想关者的一种方式是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发现的过程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重要的基础,各相关者的利益,证券市场和资源的配置都因为信息披露的质量受到直接的影响。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一方面能够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同样保障了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利。会计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就包括会计信息披露,在本文中探讨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
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会计披露的含义,其次,写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会计信息披露的成因,最后,再对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会计问题;信息披露;分析研究
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面对着更严重的压力。它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还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系统。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也要随着市场经济的社会化慢慢运用出来,为了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发展,企业的资本市场也要融资。在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的资本市场的共同影响下,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披漏问题就显示出来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是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同时还是证券市场发现的基础。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一种企业行为。它需要将自身财产经营等会计信息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定要求汇报给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同时还要向社会公众投资者进行汇报。投资者会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运转情况进行自己的投资决策,并且会计披露的信息必须准确,符合法律的标准公开披露。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股票的市场建立时间很短,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时间不够充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点进步,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借鉴着很多国外的经验,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国情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有着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我国的信息披露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会计信息有相应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计主体然后进行会计计算,之后经过一系列核实写出合适的会计报表;第二,会计信息有更严格的会计师,然后由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审核,还要做出详细的审计报告;第三,通过审核的审计报告要通过国务院的审核,审核通过后才会对外公布。
(二)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初步有了规范,但是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还是存在问题。
首先,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包括不充分揭示企业的偿还能力,不充分体现资金投放的去向和获利的能力,不充分提示重大财务事项以及借保护商业机密的理由,隐瞒企业的财务信息。这件事情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失去了股东的信用。
其次,我国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欺骗的问题,缺乏真实性。主要可以从我国的招股说明书上的信息进行虚假欺骗,同时还要在公司的财务年度报表上做手脚,增加财务风险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控股股东的占用资金显示不够明确,存在欺骗的嫌疑。
最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够及时公布的问题,投资者不是公司的管理者,所以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要及时,这样才会让投资者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我国也建立了比较好的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今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存在着发展速度慢的特点,在管理方面也显现出不足的地方。如今的企业信息披露存在着很多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所以找到原因是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事情。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一)外在条件
首先,在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中,投资者对于信息量的需求是最大的,公司的效益与他们的利益是直接相关的,但是对于信息的供给者来说,要考虑公司会计披露给他们带来的效益,所以在会计信息上就会存在供需的矛盾问题。
其次,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这增加了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内幕交易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也不是很完善,对外公布内容很少。
最后,我国的审计服务部门受到削弱。同样,我国的会计事务所不够完善,会计人员很容易被内部人员收买,审计人员素质差,长此以来,我国的审计工作质量在不断的下降,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
(二)内在条件
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还有内在因素,公司治理就是一个原因,好的公司治理要鼓励公司人员积极提供公司的表现信息,不能因为公司的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就对外界进行隐瞒,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虽然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大师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存在缺陷;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存在造假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两个方面
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中,上市公司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历程中,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更是关注的事情。为了改善当今社会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我简单提出两个方面:
(一)从外部监督部门着手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证券监管机制,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上市公司没有很强的自觉性,缺乏自律,为了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监督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及时监督上市公司的信息。为了能够提高监管力度,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监管的详细规范,明确规定奖惩制度。
最后,要加强会计事务所的队伍建设,时刻对业务部门的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多上一些关于法律观念的教育课程,让他们明白会计信息部门人员的重要性以及他们能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二)从企业内部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方式及内容着手完善
第一,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该进行完善,要加入一些能够让客户明白的财务内容,但是虽然信息披露要完善,可是还要注意不要暴露企业的商业机密。
第二,上市公司还要做到加强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对外部的信息披露要保持连续性,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就结束披露,这样的企业会计制度才会越来越完善,企业才会更好的发展。
第三,为了使企业会计披露制度更加完善,企业还要完善披露的方式。虽然强迫性的披露能得到准确的消息,可是不免还是存在欺骗的信息,为了能够得到更准确的信息,建议上市公司能够提高企业素质,自觉提高信息披露,这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才会发挥充分的作用。
五、结束语
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它是证券市场的基石。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披露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市公司的欺骗问题,还能使信息保障者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保障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上市公司传递不准确的消息,这不仅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建立,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必须进一步的完善,客观分析现在的会计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出适合上市公司会计披露的道德法制,相信这样的证券市场才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2]陈启清,葛敏,张素华.信息披露案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3]张维迎.博弃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范2001[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罗汉,尹翔硕,谢识予译.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9.
[6]曹荣湘,袁增霆.虽制披露与证券立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
企业会计问题研究论文 篇六
自中国证监会于20xx年2月22日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以来,各ST、PT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纷纷加快了资产重组步伐,进行所谓重大资产置换。20xx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了重大资产置换的标准,即资产置换涉及的资产总额、净资产或主营业务收入三项指标中的任意一项达到50以上。但对重大资产置换的会计政策法规尚未有明确的规范。本文试对重大资产置换的相关会计问题作些探讨。
一、重大资产置换涉及的若干财务会计问题
(一)关于换人资产的计价。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重大资产置换时,为了保证资产置换的公允性,一般对换入、换出的标的进行资产评估,依据评估的结果确定置换标的价格及置换价差。但对换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实务中差异很大。如ST钢管20xx年与宝钢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进行整体资产置换时,以换人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入账;而ST川长江20xx年将占其总资产高达70.06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及负债,与汇源集团持有的汇源光通信、汇源进出口及汇源电力光缆的股权性资产进行置换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人账。以上所引两个事例同样是进行脱胎换骨式的重大资产置换,但对换入资产的计价方式却大相径庭:前者按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后者却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依据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9号《非货币性交易》,重大资产置换中换人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予以记录,如果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清楚,则以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计价基础。在既不能合理确定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又不能合理确定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才能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记录。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非货币性交易只能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这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反映资产置换业务的实质,不能反映换人资产的真实价值。
另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置换时仅对换出、换人资产的标的进行资产评估,而对部分置换中剩下的少部分资产不进行资产评估。这样势必造成该上市公司两部分资产的计价基础不一致。为了使计价基础一致,应将剩余部分的资产也进行评估,按评估值重新计价,将增值部分记人资本公积。
(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是否适用于重大资产置换。重大资产置换交易本身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那末,套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来规范是否合适呢?
我国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为了防止企业通过资产置换操纵利润,放弃公允价值概念,对换人资产的计价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相关税费来确定。若重大资产置换按此规定来确认其换入资产的价值会严重扭曲其入账价值,也会为企业以后期间操纵利润留下伏笔。例如,ST中侨20xx年用两个账面价值为0的股权换取了一块价值37520万元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及3200万元的现金。为了绕开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sT中侨人为地将其分成三笔交易:将3200万元现金与价值63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组合在一起,与一个账面价值为0的股权进行置换,人为地变为货币性交易,换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95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将另一个账面价值为0的股权与价值高达16270万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置换,按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其入账价值为0,为以后操纵利润留下了数额巨大的伏笔;剩下价值1495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捐赠,在扣除相关税费后直接进入资本公积。这种做法明显不合理。
为此,建议重大资产置换中换入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即评估增值部分)可计入资本公积。
(三)重大资产置换会计确认日期如何确定。我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置换涉及的重要日期有:资产评估基准日、资产置换协议签署日、董事会批准日、中国证监会重组委审核通过日(资产置换标的占总资产70以上需经中国证监会重组委审核通过)、股东大会批准日、资产置换交割日。到底应以哪一日期作为会计确认日呢?
在这一系列重要日期中,资产置换协议签署日以前属于协议签置阶段,股东大会批准日属于协议开始执行阶段,资产置换交割日也即产权变更日属于协议执行完成阶段。财务会计对交易的确认通常以与交易标的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作为标志。很显然,重大资产置换应以资产置换交割日为会计确认日。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进行重大资产置换基本是以股东大会批准日作为会计确认日的。这种做法属人为将会计确认日提前,以便较早地将所换人优质资产的盈利并人上市公司,摆脱被摘牌的命运。因为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一般在股东大会批准实施重大资产置换协议后的30天、60天或90天才支付补价,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因此将股东大会批准日作为会计确认日,显然不够合理。
(四)重大资产置换评估基准日与交割日之间的损益及资产变化对交易价格的影响。重大资产置换由于要经历资产评估、董事会、证监会重组委审核、股东大会及产权变更登记,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资产置换的评估基准日到交割日一般需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这段时间里资产置换的标的继续在生产经营,各种资产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种变化使资产置换标的的价值到交割时已与评估基准日的评估值不同,也即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考虑这些变化对资产置换标的价值的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一般处理方法是: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期间,拟换出资产所发生的亏损或盈利,由换出资产方承担或享有;拟换入资产所发生的亏损或盈利,由换人资产方承担或享有。
上述对于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期间置换标的所产生的损益及资产变化处置总的原则没有问题,但具体到实务中,有些置换的标的不是独立核算单位,对于这些置换标的在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期间所产生的损益及资产变化又如何计算呢?
理论上讲,应该将这种非独立核算的置换标的从评估基准日开始就对其进行独立核算,但这种做法成本太高,实务操作存在困难。简单的方法可以将其作为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要素来看,用整个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该置换标的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乘积来衡量其损益,以此调整其评估值。也有些企业考虑到资产置换的规模较大,对非独立核算的换人资产不考虑其损益,仅扣减该期间的折旧,加上该期间增加的固定资产来计价。笔者认为这些方法都不够准确。在此,将问题提出,以便商榷。
(五)重大资产置换评估基准日与交割日之间费用如何计算。重大资产置换由于要考虑评估基准日至交割日之间置换标的产生的损益及资产变化情况,而在此期间,损益计算的结果又将影响置换双方的直接利益。这就涉及到费用如何计算。费用的多少按交易中流出企业的货物、劳务等非货币性资产价值量来计算比较合理,但计算是按照流出企业的货物、劳务等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还是按照其公允价值呢?
显然在以评估(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交易价的过程中,按照公允价值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使整个交易价的计算都按公允价值进行。但实务中若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重新调整各项成本、费用,工作量太大,是否可以仍按其账面价值计算成本、费用,到最后计算损益时,一次性调整在此期间因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而造成计提折旧对损益的影响。
二、规范重大资产置换的会计政策建议
(一)财政部尽快出台重大资产置换的相关会计规定,特别要明确换人资产的计价基础及人账时点,以结束目前我国重大资产置换中会计处理的混乱局面。
(二)在涉及重大资产置换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要求公司披露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及会计处理原则,以便让年报使用者一目了然地知道其置换后的会计报表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编制还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编制的,明确其当年业绩从何时开始将换人资产的盈利并入当年财务报表。
(三)在涉及重大资产置换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要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置换所导致各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变化情况,即各会计科目本年增加、减少数中应列示重大资产置换换人、换出的金额及评估增减值的金额。
(四)在涉及重大资产置换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要求公司披露其重大资产置换协议的主要内容,如置换标的、评估基准日及资产评估结果、股东大会批准情况、资产交割情况、定价方法、基准日至交割日间置换资产产生的损益及资产变化情况、资产置换对公司当年损益及资本公积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