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论文【最新3篇】
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论文 篇一
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
在现代社会,美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唯美主义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对于现代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唯美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唯美主义的核心理念以及唯美主义对现代美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唯美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并在20世纪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核心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哲学家尼采、法国诗人巴蒂尔等。唯美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追求美的感受与体验,强调个体的情感与直觉的表达。相比于传统美学强调客观规律与理性思维,唯美主义更加注重主观感受与情感的表达。
其次,唯美主义对现代美学的影响不可忽视。首先,唯美主义提倡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种观念在现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次,唯美主义强调审美体验的主观性与个体差异,倡导个体的自由表达与独特性。这种观念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艺术多元化的发展。
最后,唯美主义对现代美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唯美主义过于强调个体的情感与直觉,可能导致审美标准的模糊与主观性的过度。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唯美主义正是因为强调了个体的感受与表达,才使得现代美学更加多元化与包容性。
综上所述,唯美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派别,在现代美学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通过强调个体的情感与直觉,推动了美学的主观化与多元化。然而,唯美主义也面临着一些争议,需要我们在学术讨论中加以解决。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论文 篇二
现代美学中的唯美主义思潮
唯美主义作为一种美学思潮,在现代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唯美主义的特点、唯美主义对现代美学的影响以及唯美主义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唯美主义强调感性与直觉的表达。相比于传统美学强调客观规律与理性思维,唯美主义更加注重个体的情感与直觉的体验。它鼓励人们通过感性的方式去感受与表达美的存在。唯美主义的这种特点使得现代美学更加关注个体的主观感受与情感的表达。
其次,唯美主义对现代美学的影响不可忽视。首先,唯美主义提倡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在现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唯美主义的这种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次,唯美主义强调审美体验的主观性与个体差异,倡导个体的自由表达与独特性。这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艺术多元化的发展。
然而,唯美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过于强调个体的情感与直觉,可能导致审美标准的模糊与主观性的过度。在现代美学的学术讨论中,唯美主义也面临着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唯美主义的这种特点可能导致美的定义变得相对模糊,难以形成一种共识。
综上所述,唯美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学思潮,对于现代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通过强调个体的情感与直觉,推动了美学的主观化与多元化。然而,唯美主义也需要我们在学术讨论中加以审视与批判。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论文 篇三
唯美主义与现代美学论文
在西方艺术史上,有一种“主义”影响很大,但具体
把握起来并不容易,这就是所谓的“唯美主义”( Aestheticism)。英国惭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十五版关于这个条目的解释如下:“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在欧洲兴起,运动主张艺术的目的仅在于艺术本身的美。它是为了反对当时功利主义的社会哲学以及工业时代的丑恶和市侩作风而开始的,它的哲学基础是康德在18世纪提出的不受道德、功利和快乐观念影响的审美标准。”①这个解释扼要地道出了唯美主义最基本的特点,但并未能反映出这个“主义”的整体风貌。唯美主义运动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895年,因奥斯卡·威尔德的被捕入狱为结束。事实上这个运动主要出现于英国的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艺术史上通常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但要进一步认识它的精神实质,仅仅这样三言两语的概括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对它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十九世纪末形成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生成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的,在英国本土主要是一个人物和一个艺术流派,除此之外是法国的两大艺术流派。这个人物就是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曾在牛津大学任职的沃尔特·佩特(1839 -1894)。在其所撰写的名著《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一书里,他公开宣布,生活中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以艺术为中心的活动。他在该书的结论部分借雨果的话说:我们都是被判死刑的人,只不过在一段不定期的缓刑罢了。我们有一短暂停留期,过后便会物是人非了。在这段时间里,有的人没精打采,有的人慷慨激昂,而那些最聪慧者,至少是“尘俗之子”中的最聪慧者,将其运用到了艺术和诗歌中。在他看来,无论如何“诗的激情、美的欲望、对艺术本身的爱,是此类智慧之极。”②所以佩特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探讨中得到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此外,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成为唯美主义两大主张之一的源头。
所谓“一个艺术流派”,就是通称“拉斐尔前派艺术”。它是英国维多利亚中期(1848-1875 )最卓越超群的艺术。这派艺术家又称“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形成于1848年9月的伦敦。兄弟会共七人,其中公认最杰出和最具影响力的是三位画家:但丁.加百利.罗塞蒂、约翰.艾佛雷特.米莱、霍尔曼.亨特。称之为“拉斐尔前派艺术”,并不是反对拉斐尔的艺术观,恰恰相反,而是以这位“文艺复兴三巨头”中最年轻的伟大艺术家的艺术特色为界,跟随其脚步,返补归真地对其以前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追求。用佩特的话说,巧世纪的运动是双重的,一是文艺复兴,一是有着现实主义和经验的渴求的所谓“现代精神”。它包括一种向古代的回归,一种向自然的回归。“拉斐尔代表着向古代的回归,列奥那多代表着向自然的回归。”③在这个意义七“拉斐尔前派艺术”对拉斐尔的`绘画有继承也有反叛。拉斐尔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被后人尊为“古典主义艺术”。这影响了以罗塞蒂为代表的“拉斐尔前派艺术”对古代艺术的持久关注,这种关注的原因中也有来自于浪漫主义运动的中世纪精神。拉斐尔前派认同的拉斐尔最好的作品,是《亚力山大里亚的圣凯瑟琳》,而并非广受称赞的《雅典学院》。由此也体现了拉斐尔前派艺术的一种内在矛盾:历史主义与现代性、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耐人寻味的是,恰恰正是这种矛盾,构成了这个艺术流派的魅力所在。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普遍推崇古代艺术精神,追求对细节的精致描绘与对事物的近乎还原性的现实主义呈现。但它同时也对描绘现代都市生活很感兴趣。用浓郁饱和的色彩表现维多利亚城市的现代生活,成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和他们的同盟者们最激进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