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实用6篇)
优秀论文 篇一
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
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对于每个学术研究者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一篇优秀的论文不仅能够展示研究者的深度思考和专业知识,还能够为学术领域带来新的发现和贡献。本文将介绍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并提供一些有用的写作技巧。
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一个好的研究主题应该有足够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并且与当前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关。在选择主题时,研究者应该做足够的背景阅读,了解已有的研究进展和学术争议,以便能够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目标。
第二步是制定一个清晰的研究目标和方法。研究目标应该明确并具有可量化的指标,以便研究者能够衡量研究的成果和效果。研究方法应该科学可行,并能够回答研究问题。在撰写论文时,研究者应该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第三步是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评估已有研究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发现研究的空白和争议,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背景知识。在撰写论文时,研究者应该引用和讨论相关文献,并指出自己的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和差异。
第四步是展示研究结果和分析。研究者应该清晰地呈现研究结果,并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来支持自己的结论。研究结果应该与研究目标和问题紧密相关,并能够回答研究问题。在撰写论文时,研究者应该详细解释研究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讨论。
第五步是撰写结论和展望。结论应该简明扼要地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可能的研究扩展和改进方向。在撰写结论时,研究者应该回顾研究目标和问题,并分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和效果。在展望部分,研究者可以提出自己对未来研究的期望和建议。
总之,撰写一篇优秀的论文需要研究者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优秀的写作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展示研究结果和分析,并撰写清晰的结论和展望,研究者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并为学术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优秀论文 篇二
如何发表一篇优秀的论文
发表一篇优秀的论文是每个学术研究者的梦想。一篇优秀的论文不仅能够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力,还能够为研究者带来声誉和机会。本文将介绍如何发表一篇优秀的论文,并提供一些有用的发表技巧。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期刊。在选择期刊时,研究者应该考虑期刊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以及期刊的研究方向和主题。研究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导师和同行的意见来选择合适的期刊。在选择期刊后,研究者应该详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并确保自己的论文符合期刊的要求。
第二步是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一篇优秀的论文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严谨的论证过程。研究者应该遵循学术写作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正确引用和参考文献,避免抄袭和剽窃,以及使用准确和清晰的语言表达。在撰写论文时,研究者应该注重细节和精确性,并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
第三步是进行严格的同行评审。同行评审是保证论文质量和学术可靠性的重要机制。在投稿前,研究者应该仔细准备论文并确保论文的质量达到最佳水平。在投稿后,研究者应该耐心等待同行评审的结果,并积极回复和修改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回复审稿意见时,研究者应该清晰地解释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并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证据。
第四步是宣传和推广论文。一篇优秀的论文应该被广泛宣传和推广,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引用和关注。研究者可以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学术交流平台来宣传自己的论文,并与其他研究者进行讨论和合作。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学术网站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球的学术界进行交流和合作。
总之,发表一篇优秀的论文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优秀的写作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期刊,撰写高质量的论文,进行严格的同行评审,以及宣传和推广论文,研究者可以成功发表一篇优秀的论文,并为学术界做出贡献。
优秀论文 篇三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蓝图的重要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区上半年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完成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半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1115.11亿元,增长10.8%,完成年度计划的44.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0.55亿元,增长16.3%,完成年度计划的44.8%;
——固定资产投资242.81亿元,增长4.6%,完成年度计划的3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99亿元,增长1.5%,完成年度计划的51.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09亿元,增长14.2%,完成年度计划的62.7%;
——出口总额171.84亿美元,增长4.1%,完成年度计划的55.3%。
我区主要指标总量和增速在全市各区名列前茅。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第四,增速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总量第二,增速第一;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第五、增速第六,出口总额总量第三、增速第四。
二、上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上半年,龙岗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0.55亿元,增长16.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首次超过南山跃居第一。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4.4亿元,同比增长18.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53.9亿元,同比增长25.6%,对我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二是着力培育未来产业和新兴业态。大力发展未来产业,重点推动阿波罗未来产业园建设,依托国际低碳城等发展机器人产业。大力打造前海后陆(平湖)拓展区,积极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三是加快集聚高端资源。加快建设深圳国际大学园,重点推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以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院士村等前期规划研究,打造龙岗创新“智核”。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合作共建深圳研究院、特色学院和创意学院,新增低功耗节能显示等5家区级工程中心、检测中心,创新平台累计达到97家。四是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率先设立区级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成功举办首届深港青年创新创业节、深圳国际创客周龙岗分会场活动,布局“微游汇”、“玩创工坊”等16个创客空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五是全方位加强产业发展服务。加快建设天安云谷、天安数码城、星河雅宝等产业载体,上半年推出创新产业用房45万平方米。建立龙岗区产业空间资源库、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存量企业信息库,创新信息化招商引资模式。出台《龙岗区构建企业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开通龙岗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对象从300家扩增到1842家。
(二)坚持“多规合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一是编制龙岗综合发展规划,探索“多规合一”。按照“产城融合、多规协调、共商共识、共建共享”的理念,着力编制《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20xx-20xx)》,积极探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规划的多规融合,促进“规划合一、审批合一、实施合一”。二是加快建设重点区域,打造新的增长极。坂雪岗科技城全面开展科技城控制单元规划研究,信义外国语学校等民生工程加快。大运新城完成龙飞大道未建360米段的拆迁工作,国际大学园规划建设有序推进,龙岗天安数码城四期、龙岗创投大厦、大运软件小镇项目二期等项目抓紧进行主体施工。国际低碳城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低碳城论坛,太空科技“三位一体”、东部环保电厂、低碳生活示范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13条市政道路加快建设。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招商银行金融创新等一期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积极开展“前海后陆”招商推介工作。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龙岗辖区市级重大建设项目35个,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55.6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0.15%。龙岗辖区区级重大建设项目27个,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15.9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0.71%。四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广PPP。在全国率先成立区县级PPP事务中心,率先出台PPP项目管理办法,率先建立PPP项目库、专家库、社会资本库及项目发布平台。推出首批18个PPP项目,涉及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城市建设资金问题。
(三)坚持民生优先,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布吉实验小学、坂田小学扩建、华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罗岗九年一贯制学校、横岗中学扩建工程等加快施工。作为政府资助学校首批试点,麓城小学、天誉学校将于9月开学。支持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发展,上半年增加1860个幼儿园学位,向民办学校购买义务教育学位的补贴达1.18亿元。二是大力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加快施工,区骨科医院新建工程进行用地拆迁,区人民医院门诊楼改造工程即将开展施工招标。上半年全区共新增医疗卫生机构66家,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806家;共新增床位292张,每万人病床位数达30.2张。我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加快文体设施建设。“三馆”项目完成土石方工程和桩基工程,确定项目运营方案。新建一批社区文体广场(公园),重点推动横岗街道横岗社区文体公园、平湖街道良安田社区文体广场等8个项目动工建设。着力推动布吉文体中心、横岗文化艺术体育中心等投融资项目建设。四是提高路网密度。加快推动轨道10号线、东部过境高速、外环高速、坂银通道建设,协调推进红棉路、沙荷西路建设,
推进盐龙大道等28个项目的前期工作。预计年内干线道路通车新增里程约15公里,干线道路密度由1.64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1.7公里/平方公里。五是推进保障房建设。上半年开工保障性住房1102套约7.42万平方米,竣工及基本建成940套,20xx套达到供应条件,超额完成上半年工作任务。六是办好社区民生实事。推出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第一、二批项目共1648个, 经费总额2.05亿元。每个社区安排200万元资金,由社区居民自主决定用途和用法,用于解决社区关注度高、群众需要迫切的小事、急事、难事。
(四)坚持绿色低碳,打造宜居宜业城区环境
一是加强节能管理。上半年,为22个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扶持资金433.25万元,涉及企业节能减排改造、能源审计、电机能效提升等领域。做好我区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区级碳清单核查。二是超进度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开展危险废物污染整治、环境基础设施整治、大气污染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上半年我区预计实现COD削减量3.4万吨,完成全年削减任务的68.5%;预计实现氨氮削减量0.38万吨,完成全年削减任务的62%。三是稳步推进公园绿地建设。龙岗区儿童公园抓紧选址,推进坂田银湖山郊野公园(一期)、平湖罗山郊野公园(一期)、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二期)、平湖生态园、乐城公园、八仙岭公园(二期)等大型公园加快建设。启动14个社区公园建设工作,争取年底前完工。对9条道路进行绿化提升,加快新建10公里绿道的设计工作。四是突出抓好河流污染治理。健全水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把河道整治、截污治污、河道管养相结合,大力推进23个污水管网项目,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龙岗河干流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20.4%。五是加强市容环卫建设。深入开展20xx年美丽家园行动、“治脏、治乱、治堵”三治行动,继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加快推进红花岭低碳生态环境园综合整治,优化提升我区市容市貌。
(五)坚持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一是加强建设法治政府。加强行政权责清单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实体和网上办事大厅。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矛盾多方化解推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常态化、信息化公职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二是加强创新驱动制度设计。制定《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xx-20xx年)》,编制《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岗片区)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研究制定集聚中高层次人才实施“聚龙计划”的意见,规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健全市场化引才机制。探索建立前海天使母基金“股债结合”融资模式,推进前海后陆(平湖)拓展区建设。三是加强城市建管改革。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区属国企历史遗留用地利用,推进南湾中片区等5个土地整备利益共享改革试点。开展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集中区域综合整治,推广“疏堵结合、合力督导”的城市管理机制。四是加强基层治理。推进社区治理改革,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安排3.39亿元财政经费推进政企社企分开。打造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优化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化工作,遴选1275个党员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向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五是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抓紧筹建龙岗区职业培训学校,推进“大职训”体系建设。启动首批4个政府资助学校试点项目,推进南方医院深圳消化病诊疗中心、华大基因联合实验室等9个依托名院共建高水平学科项目,提升教育、医疗服务水平。
三、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低
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基数较大,20xx年突破600亿元,占全市的22%,保持高速增长难度空前。我区缺少特别重大项目支撑,尤其缺少投资超百亿元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一些新备案项目短期内难以形成投资。城市更新项目从20xx年起土地出让面积逐年递减,20xx年比20xx年下降约30%,导致新开工项目、年度投资额均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
(二)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龙岗第三产业中的金融、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金融投资、创业辅导、认证检测、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第二产业的支撑配套作用不足。从产业效益水平看,龙岗的地均GDP、地均税收以及地均工业增加值等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大
我区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公共服务需求旺盛,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公共交通、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原特区内都存在较大差距。比如龙岗区目前次干道及以上路网密度为2.43公里/平方公里,仅相当于宝安区的68%,与特区一体化20xx年目标3.2公里/平方公里差距较大。
四、发展环境和全年形势研判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呈现不平衡的缓慢复苏态势,不确定性增多,7月份IMF将20xx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从3.5%下调至3.3%。美国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一季度经济增长-0.7%,美联储预计二季度增长2.5%,但下半年可能面临加息考验。德国、法国增速放缓,希腊债务危机未能彻底解决,新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速放缓,除印度增长较快外,俄罗斯、巴西、南非、墨西哥经济增速普遍回落甚至萎缩。总体来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贸易需求依然疲弱。
从国内环境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特别是近期国家密集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包括央行年内先后三次降息、三次降准;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建设等,上半年全国GDP增长7.0%,与一季度持平,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四个月保持在50%荣枯线以上,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从深圳来看,上半年,全市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指标稳中趋升,一般增值税增长10.6%,营业税增长25.5%,均高于去年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全社会货运量、客运量分别增长5.2%、12.6%,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2%,均高于一季度;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8%,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但我市经济运行也存在外贸稳增长压力较大、工业生产面临调整压力、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超常规增长不可持续等问题。总体而言,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预计下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从龙岗来看,上半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8%,比全国、广东省、深圳市分别高出3.8、3.1、2.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入库税收32.25亿元,增长45.5%,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但我区也面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低、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大等问题。纵观全年,我区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为全年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下半年重点工作和主要举措
(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计划成立打造深圳东部创新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新驱动工作。一是加强创新驱动规划设计。抓紧出台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岗片区)的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空间布局规划以及建设实施方案,尽快形成健全完善、务实管用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产业。重点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制造、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加快推进与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项目,推动中物工程技术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项目落地。三是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建设。以载体转型推动产业转型,重点推动回龙埔工业区等14个已立项拆除重建项目的规划建设。出台《龙岗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成立创新型产业用房专项基金,大力推动创新型产业用房回购试点项目建设及运营,力争全区年内新增创新产业用房80万平方米。四是加强扶持创客创业。建设创客空间、创业苗圃等众创空间,打造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发掘优秀创客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建立创客联盟、技术创新联盟、众创空间联盟等新兴组织机构,发挥其在行业发展、指导协调、信息沟通、政策研究作用。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创投引导基金的推动作用,着力引进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总部、一级分支机构落户龙岗。实行“以房招商”、“产业链招商”、“行业协会招商”并举,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招商引资体系的联动作用,全年力争引进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投资额达到200亿元。
(二)着力加快产城融合,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计划成立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统筹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千百十”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重点区域、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一是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发展。创新规划组织方式,探索“多规协同”的新型规划管理体制,编制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重点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片区(大社区)综合发展规划,构建“1+4+N”的规划体系,推动各个层面经济、社会、空间和治理的精细化发展。申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二是高水平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做好与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大纲的承接与优化,统筹我区规划纲要与市规划纲要、我区各专项与市专项规划、我区规划纲要与各专项规划的协调。三是加快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坂雪岗科技城积极推动艾比森、铁汉生态、易迅天空、鹏润达4个总部项目土地招拍挂进程,加快佳兆业悦峰等房产项目的建设,推进天安云谷、坂田旧工业区北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大运新城推进启动清华启迪科技园、宝德公司、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招拍挂工作,做好龙岗天安数码城4期、创投大厦、大运软件小镇及非农用地开发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国际低碳城加快东部环保电厂环评、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快中物功能材料研究院产业化基地进驻投产,推动万维路、盛景路、盛业路等一批道路开工建设,力争外环高速(龙岗段)年底动工。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快国际先进研究院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特建发一期项目主体施工,加快招行和杰美特两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四是继续探索PPP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PPP工作的政策措施,做好“三库一平台”建设及第二批PPP项目发布会筹备工作,探索建立PPP融资支持基金,撬动更多更有效的社会资本参与我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PPP良性发展模式。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五是打造龙岗消费品牌。充分利用地铁龙岗线、深圳东站等交通枢纽,合理布局生活性服务业设施,重点打造龙岗中心城市级商业区及布吉、龙岗、横岗等区级商业中心。充分利用下半年的20xx国际冠军杯中国赛、20xxATP深圳公开赛、NBA季前赛等高端体育赛事,以及乐杜鹃音乐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促进文体消费。
(三)着力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计划成立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快工作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教育设施。加快学位建设,确保布吉实验小学、华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罗岗九年一贯制学校、坂田小学工程年内收尾,新横岗中学、龙岗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主体完工。重视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筹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力争今年新增普惠幼儿园30所。二是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推动平湖人民医院年内动工,推进社康中心业务用房购置工作,加快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区骨科医院新建、区人民医院门诊楼改造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招资办医、招医办院”工作,争取增加1-2个签约项目。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医院整体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上新台阶。三是加快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加快推进坂田南园文体中心、横岗文体中心和“三馆一城”等项目建设,力争布吉文体中心年底开工建设。推进平湖街道良安田片区文体中心户外配套文体广场等8个文体广场(公园)项目建设,确保完成“三小”文体项目约200处。四是不断优化交通设施。加大拆迁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关键性通道建设。加快外环高速公路深圳段、坂银通道、东部过境高速公路等干线道路项目建设,推进协平路、三联路、布坂联络道等加快开工。争取将轨道14、16号线纳入全市轨道交通建设四期规划。五是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推进保障房项目建设,确保完成保障房新开工1600套,竣工及基本建成3000套,供应3000套。建立保障房项目周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保障房市政配套工程建设。
(四)着力实践“三生一体”理念,优化城区生态环境
一是积极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机制。高标准编制龙岗区环境保护、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二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深入整治PM2.5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整治,推进工业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加强家具、餐饮等行业废气、油烟排放管理,加强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等污染控制,进一步提升大气质量。三是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快梧桐山河、龙西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施工进度,争取早日完工。重点推进四联河、丁山河、布吉河3条河流综合整治前期工作,深化15条主要河流“河长制”管理。推进23个污水支管网项目,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运营维护监管。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深入推进龙岗河生态修复国家水专项研究,大力开展裸露地块复绿整治,完成白石塘等5座水库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地面坍塌隐患排查,推进坂田荔园新村箱涵修复等地面坍塌防治项目管理。五是提升市容环境。加强公园建设,年底前完成至少10个社区公园建设及大型市政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绿道自行车骑行系统。提升道路绿化景观, 打造城市绿化亮点。继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加快推进红花岭低碳生态环境园综合整治工作。
(五)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优化政府治理。加强权责清单的管理利用,加强审批和服务事项清理。深化区街社区事权划分,优化职能设置。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厘清基层条块权责关系,推进社区依法自治,推动民生服务和社会管理流程再造。二是加快创新发展。完善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建设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平台,以及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创客空间、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构建以“一中心两平台三载体”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格局。发挥前海政策优势和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空间优势,打造前海后陆(平湖)拓展区。三是提升民生建设。加快多元办学改革试点,探索优质学位供给新路径。深入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完善社康中心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建院办医,引进名院、名诊所联合办医。围绕企业人才培养、青年就业创业和全民素质提升,创新职业培训和评价体系。四是深化城建改革。深化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按照“片区统筹”思路,建立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和查违工作的统筹联动机制,以利益共享实现多方共赢。推广“疏堵结合、合力督导”城市管理机制,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优秀论文 篇四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建议,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新优势,积极探索合作创新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形成多渠道、多种办法培养、引进和利用人才的机制。
关键词:
交通运输设备论文
一、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及问题
1. 新产品开发不足
从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这一反映企业新产品开发情况的指标看,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一比重只有17.10%,特别是其中的汽车制造、自行车制造这一比重分别仅为15.04和14.13%(见表1),这表明浙江汽车和自行车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力度相对不足。
2.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从表2明显可以看出,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较弱,全行业单位销售产值利润率仅有5.89%,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和汽车制造的单位销售产值利润率稍高,分别为7.61%和6.84%,而摩托车制造和自行车制造等的单位销售利润率还不到5%,航空航天器制造则为亏损。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产业内竞争过度。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家通常“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竞争意识强而合作精神则较弱,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规模有限,强强合并非常困难,竞争异常激烈。产业内的过度竞争致使市场秩序混乱,多数企业利润很低甚至亏损。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首先,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特别是其中的高中级科技人员极度匮乏。表3的数据表明,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特别是其中的高中级科技人员极其匮乏。从规模以上企业总体看,20xx家企业总共拥有的科技活动人员数为9891人,平均每家企业只有4.77人,其中高中级科技人员仅有1.40人。从汽车制造业看,1323家规模以上企业总共拥有科技活动人员7214人,平均每家企业只有5.45人,其中高中级科技人员仅有1.63人。科技人员特别是其中的高中级科技人员的匮乏限制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当前制约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品换代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大瓶颈。
其次,技术改造和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R&D经费投入规模是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投入规模不仅对一国或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直接影响,而且也反映了一国或地区技术创新的实力。从国际经验看,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是难以维持生存的,占销售收入2%的企业可以勉强维持,占销售收入5-10%的企业才能有竞争力(常建坤,20xx)。20xx年末,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5.11亿元,占当年销售产值的比重仅为0.57%(见表4),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数值。R&D经费投入过低的状况严重制约了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多渠道大幅增加交通运输设备运输业的研发投入刻不容缓。
表5则从另一角度反映了浙江交通运输制造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不足问题。浙江规模以上交通运输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D项目支出、新产品开发项目支出分别为19.04亿元、11.75亿元、5.11亿元和7.54亿元,每个企业平均只有91.77万元、56.63万元、24.63万元和36.32万元。对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种需要高强度技术创新投入的行业来说,这样的投入水平是远远不够的。科技人员极其匮乏,再加上技术改造和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浙江交通运输制造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不足,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提升浙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
要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主要不是帮助它们如何“长大”,而是帮其如何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系,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其融入整个创新分工体系。为此,要完善包括科技成果评估认定机构、技术交易经纪机构、风险投资管理顾问机构、监督和信息披露机构等在内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中介服务体系,大力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要制定和执行有利于中小企业持续创新的税收政策,可考虑制定根据中小企业技术含量决定其税收优惠的政策;可考虑制定对到中小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实行补贴的政策。
2.积极探索合作创新机制
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要有重点地建立面向企业的公共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开发中心或科技创新中心等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道路,通过购买专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合作兴建技术开发机构或联合创办科技型实体等多种途径形成稳定有效的技术支撑;要通过有计划地制定一些有一定规模的行业合作创新计划,组织行业内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引导企业间的合作创新;要通过加强对集群式创新典型案例的宣传,增强行业内企业的合作意识,培育区域集群式创新文化,通过塑造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促使行业内企业建立员工学习机制;要建立开放性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要走出去、引进来,与国内外科研机构联手协作;要通畅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企业配置科技资源效率和科技转化动力强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通过对企业集体行为的规范和合作报酬机制的设定来平衡企业间的利益,以达到合作中的互惠互利。
3.建立科技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
要明确企业的科技创新主导地位,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缓解R&D活动资金压力,改善科研条件;要形成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以重点项目带动整体技术改造;要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合作,利用外方技术注入带动企业的技术升级。
4.建立多渠道、多种办法培养、引进和利用人才的机制
要采取多种办法培养和引进专门人才,同时鼓励专门人才到生产和科研第一线工作;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培养适用的高级技术工人;要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积极开展定向和岗位培训及适用技术培训,使企业工人从单一技能型向技能和智能复合型转变。
优秀论文 篇五
“事业发展靠科研”,档案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档案科研创新的辅佐与支持。因此,要正确教育引导档案科研人员树立牢固的科学理念,并创造条件,鼓励档案科研人员依托档案工作实践,从实际需要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形成既关注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档案管理的应用与实证研究的档案科研机制,使档案科研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充足的干劲,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档案科研工作活动。
完善选题机制 倡导协作攻关
选择研究题目是开展档案科研活动的首要前提。档案科研活动所选择的题目是否具有实践意义、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将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作用实效的发挥。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虽然也强调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档案科研题目、解决实际问题,但在档案科研活动中的实际做法却往往差强人意: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大多根据个人的兴趣、甚至根据个人好恶而确定档案科研题目的取舍,缺少统筹协调机制的规范制约,以至形成三五人甚至是“单枪匹马”的档案科研人员结构模式。造成档案科研成果层次偏低、研究周期漫长、涉及领域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档案科研长期处于重复研究、低水平徘徊境地的主要原因,严重地桎梏了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鉴于此,建议国家、各省及有条件的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担负起协调、规划档案科研工作的责任。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普遍开展群众性档案科研活动的同时,注意引导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从档案科研选题的现实性、战略性、预见性、计划性和新颖性等方面入手开展档案科研工作活动;并注意对关系到档案工作全局的一些热点、重点、难点等战略性问题,引进并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协作攻关。形成“人自为战”与“协同作战”两种模式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局面,使档案科研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档案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注意积蓄人才 提高队伍素质
档案学作为具有明显“边缘性”特点的应用学科,包含内容复杂、涉及领域广泛。尤其是在当今各学科间知识互相融合渗透、学科界限日趋淡化的现实下,档案学的边缘性特点愈加突出。这就要求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破除学科与知识分割的传统思维方式,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大胆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牢固树立“大科学”的科研观念:既要拥有丰富扎实的知识素养,又要具备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的创新能力。目前档案科研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却令人堪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经验丰富的档案科研专业人才已面临离岗年龄,后续力量尚显薄弱,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尤其是随着“大科学”档案科研观念的形成,对档案科研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既要掌握档案工作的管理规律、又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机能。而档案科研的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匮乏状况更是令人堪忧。要改变上述不利状况,必须在加速档案科研人才培养、注意档案科研人才积蓄方面加倍努力,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培养、提高人才;通过合理流动渠道发现、选拔人才;通过政策舆论导向吸收、存蓄人才。使大批充满活力、热心钻研、勇于创新、德才兼备的档案科研“精英”能够脱颖而出,形成档案科研人才数量不断增加、队伍逐步壮大、素质日渐优化的良性发展态势。
优秀论文 篇六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和音乐艺考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高中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而且高中音乐是学生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的关键途径,音乐学习的效率决定着学生自身对美认知水平的高低,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头腔共鸣的培养,了解头腔共鸣的含义和意义与形成的方式,为他们未来的歌唱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声乐教学;头腔;共鸣
一、头腔共鸣的含义和意义
在唱歌训练中,头腔共鸣会被经常提及到,但是,站在某些科学角度来说的话,头腔实际上不会产生共鸣的,因为在人类的大脑中,大脑和小脑构成主要的部分,在这之中有脑浆和各种神经组成,所以根本不会产生共鸣这一说法。因此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把头腔共鸣作为一个常用语,在唱歌过程中,歌唱者发出声音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共振的感觉,而不是共鸣,但是头腔共鸣确实是歌唱的一种发音方式,因为在之前的十九世纪不太完善的研究导致的这种说法。关于共鸣,最简单的说辞就是通过振动去产生声音,有些弦乐都是通过这种原理来产生美妙的声音的,通过声带发出的声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单一薄弱的,即使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声线,差别也是不大的,因此,只有借助腔体的振动辅助才能让声音显得更加有气势。但是,当把头腔共鸣和其他腔体共鸣来比较的话,头腔共鸣产生的声音更大些,更有气势,能有效的自己掌握音量和音色。有着“中国四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的黄友葵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掌握了头腔共鸣,才是真正掌握唱歌的方式和技巧”。意大利的著名音乐家也曾经发表过类似这样的说辞,就是说,一般腔体的发展会随着自身年龄的变化也随着变化,但是头腔这个腔体不会这样,由此也可见头腔共鸣在唱歌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共鸣不仅在歌唱中表现出来,在一些演讲、播音方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事实证明,缺少头腔共鸣的人说话都是乏力的。
二、头腔共鸣形成的方式
在人体的口腔中,上面比较硬的部分叫做硬腭,在硬腭后面软的部位叫做软腭,平时被人们称为小舌的部位叫做悬雍垂,是与软腭相连的,在唱歌的时候,软腭和硬腭之间必须有些距离,保证向上撑起,与此同时,小舌放松,根部垂下,尖部稍稍向上微卷,但是不可以过于僵硬,在这个前提下,口腔后面的咽腭也要打开。以上这些步骤准备完善后,鼻腔也要打开,毕竟鼻腔和口腔是相互连接的,相互连接的这个部分叫做鼻咽腔,所以也会带动鼻咽腔打开,利于声音的发出。但是,鼻咽腔的打开也是需要其他一些部位的辅助,比如说眉头不可以紧锁,不能紧张到向中间靠拢,良好的面部微笑,自然的将额骨向上提起,这样才能够把眉头打开,这样鼻咽腔才能够没有阻拦的进入空气和排出空气,声音才能更好的发出,这样可以让发音有一个全面的共鸣音效,也就是声乐中经常会提到的头腔共鸣。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在高音演唱的时候,头腔共鸣或多或少的都用的地方比较多,在唱歌的时候,演唱者也可以根据所演唱歌曲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改变。在头腔共鸣的时候,比较难的是把鼻咽腔打开,虽然是很小的一块区域,但是要做到真正打开还是很难的,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应该多去着重练习,这样才能去深刻的体会那种感觉。同时,也可以找寻一些专门为了打开鼻咽腔而练习的音,也何尝不是个好的办法。沈湘老师曾经说过,“唱歌就是为了唱呼吸,唱共鸣”。由此可见,共鸣的唱法在唱歌中所占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头腔共鸣用不好的话,唱歌的音色很难会让人听着舒服,有些歌唱者往往靠着其他的乐器去把自己的声音提高,但是缺乏头腔共鸣的歌唱声音不会让人很喜欢的,毕竟是吊着声音唱歌,难免会有些乏味。
三、头腔共鸣的具体做法
头腔共鸣也称为面罩共鸣,是声音高位置上的唱法。其声音特点是明亮、具有穿透力的声响。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哼鸣”,一般分为开口和闭口“哼鸣”。它既可以巩固歌唱的基础状态,也能对于初学歌唱者的音色和歌唱的共鸣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就以闭口“哼鸣”为例子:首先要放松身体,调整正确的呼吸方式,双唇是轻轻地微闭,舌头要摊平,轻轻地抬笑肌;口腔里面含着半口水的感觉,或半打哈欠的感觉,下巴、喉部、声带等处于放松状态;运用气流慢慢发出“呣”音,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哼到高音区时整个面部眉心等处有共振感,声音具有穿透力。还有一种比较难的方法就是说气是从鼻腔往头部猛冲的,练习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眉头处才能有明显的效果去振动,在这个方法中,气要往口腔中去移动,往斜上方去移动,同时,用“轰”这个字发出的气去冲击各个声腔。往头腔共鸣能产生的根本还是要依据口腔共鸣,要不然还是无法正常的使用鼻咽腔发出正确而且好听的声音了。当所有的声腔发生比较强烈的共鸣的时候,这样鼻咽腔才能是被正确打开。在一些解剖图上一般是无法看出腔体的存在的,但是头腔共鸣是在头部各个缝隙中产生的,通过气的冲击去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的同学在唱歌的时候,有的喉咙不够放松,或者是根本就打不开鼻咽腔,这样就会让声音找不到支撑点,因此气不会平稳。但是,更多的同学就是没法正确的展现出头腔共鸣,就因为这种情况,使得有些同学的歌唱水平没法得到突破,无法去歌唱突破自我的曲目,所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头腔共鸣对歌曲演唱者受益匪浅。综上所述,高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坚持把头腔共鸣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在为其圆音乐大学梦想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歌唱的精彩,且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司伟.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2]黄秋山.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美育的意义及教学策略[J].职高教育,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