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与媒体责任论文
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与媒体责任论文
摘要 在传播实践中,因缺乏媒介素养而造成了媒体责任的缺失,如媒介主体形象的失衡、以知情权的名义侵犯隐私权、“克里空”“见空就冒头”等等。媒体人应该从保持庄严的距离、质疑的精神、严格的自律等方面加强媒介素养。
关键词 媒体人 媒介素养 媒体责任
AbstractIn the dissemination of practice, lack of media quality will cause lack of media responsibility, such as imbalance of media image, invasion of privacy in the name of right to know,” "Kerry empty”, "see emerging on the air" and so on. Media practitioners should maintain media quality form solemn distance, suspect spirit, strict self-discipline,
Key wordsmedia practitioners media quality media responsib
ility如今,人们越来越依赖新闻媒体这个窗口来了解社会,评价他人和社会群体,协调彼此的行为、谋求生存与发展。新闻媒体也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影响着受众的行为态度和行为取向,同时还作用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制度、道德观念等。但市场化作用下,一些媒体人迫于竞争的压力忽视了媒介素养的培养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一味迎合受众,以致出现了“‘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的媒介世界和社会图景”。虽说媒体的影响扩大了,利益获取了,但受众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却受到影响和误导。久而久之,不仅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种种不和谐的因素。所以,媒体人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媒体能否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作用。
一、媒体人的媒介素养
按照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对象包括传者和受者两个方面,对于传者而言,媒介素养体现为正确认识传媒的社会职能,利用传媒的影响力履行好社会和公众赋予传媒的社会责任。表现在新闻报道业务上就是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价值的判断、传播动机的确定等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精神和能力。也就是说,作为传播者的媒体人“不只是简单地从事传播活动,它除了懂得传播的基本原理之外,还应该知道,什么可以传播,什么不可以传播,为谁传播、对谁传播,如何传播,能判断传播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①
新闻报道提供给受众的不仅是信息本身,也有某种世界观,它不仅决定了受众关心的焦点,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左右着受众的思想、思考方式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所以,传媒在向受众提供真实、有益、丰富的信息的同时,也在影响和培育着受众。
二、缺乏媒介素养的媒体责任缺失行为分析
1.媒介主体形象的失衡
媒介主题形象失衡是指由于一些媒体人媒介素养的缺乏,使一些媒体的主体形象及媒介所极力推出的人物形象发生转换,进而产生失衡现象,从而遮蔽、挤兑媒介应有的公共性、公益性的本质特点,给社会带来危害。
媒介主体形象失衡现象一方面表现在影视、歌舞明星等取代了那些生产英雄、科技精英,而且媒体带给受众的不是他们历经艰辛的创造过程本身,不是他们的能力和进取心,而是注重挖掘他们的生活习惯、恋爱婚姻等私生活内容。于是一个隆重的“影响世界的华人”颁奖会只被一些媒体当作娱乐消息加以报道,轻视甚至忽视了科学家的价值。这使得那些我们本来就不熟悉的体育、影视领域以外的影响世界的华人的研究、发明、成绩等得不到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一些媒体的主体形象过多地聚焦在一些所谓的“名人”身上,甚至为他们的出名“添砖加瓦”。于是,我们会不断看到芙蓉姐姐的行踪,我们知道了有一个能够预测股市走势的“带头大哥777”王秀杰。于是,有人认为,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名气就意味着受众的关注,就意味着财富,在媒体的曝光率就决定了名气的大小。于是,就有一些普通的受众做出一些越轨的、出格的、违反规定的行为,以期受到关注,名扬天下。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但也是思想的路标、行动的指示牌。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媒介环境是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文化环境。而青年这个受众范畴不仅代表了生命的一个阶段,而且也代表一种对媒介消费的不安、易变和着迷的态度。②如果更有意义的新闻角色大多默默无闻,更无意义或有负面意义的新闻角色则煊赫一时。如果一些益发草莽、益发肤浅、益发无知无畏、益发偏执、益发无所顾忌的人的“反常性”和“娱乐性”受到媒体最大的瞩目,新闻界就走向了“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危险境地。③而那些每天面对这些失衡的媒介主体形象的青少年就极易迷失在这样非正常的“虚拟环境”中,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以知情权的名义侵犯隐私权
隐私是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不愿为人知和私密性等一系列原因,相对其它信息多了几分神秘,能够激起人们探究的欲望。知情,是公众对公共领域信息的获得。在信息化的时代,知晓意味着占有资源,所以每个人尽可能多地知晓各种信息,这其中就包括他人的隐私。一些缺乏媒介素养的媒体人就往往以满足公众的知情需要为名义,让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隐私的暴露者和传播者。他们以各种方式刺探、公开曝光公民的隐私,甚至随意猜测,捕风捉影,把挖隐私、买隐私作为自己的必修课,把抖隐私作为吸引受众注意的“重量级武器”。
有一则报道丈夫出轨之后又想重返家庭,但一直被情人纠缠不休,影响了正常家庭生活的节目,记者在拍摄时正好撞上了第三者又到对方家里纠缠的场面,画面原封不动地记录下了双方的争吵、摔打杯子等情形,记者和摄像冷静地面对这一切,似乎给观众展示了一个精彩的生活场景。在谈到第三者曾为了生存出卖身体的内容时,由于第三者闪烁其词,记者就对这个问题穷追不舍,似乎是在寻求刺激受众神经兴奋点的佐料。虽说面对的是一个令人反感的有千般错误的第三者,但她有错误并不代表她没有尊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但并不是“有闻必录”的产物,它要关乎“世道人心”,作用于“世道人心”。媒体不是简单的传声筒,不是长舌妇,而是维护社会公理和多元健康发展的社会公器。
3.“克里空”“见空就冒头”
“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的一部前苏联的话剧《前线》中的一个战地特派记者的名字。战地记者不到战场,在家编写战争的场面。后来,这个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记者的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虽说在中外新闻历史上,“客里空”从来也没有消失过,但在今天人们越来越依赖媒体获取信息的时代,一些缺乏媒介素养的媒体人也往往用自己虚假的报道蒙蔽了渴求新鲜、刺激信息的受众的眼睛。具体表现就是缺乏敬业精神,只图省时、省力,求快而不求准;或为在报道中占得先机,冒险采用未加核实的新闻或未加确认的匿名消息来源;或盲目跟风,不甘落后,转载其它媒体发布的信息时不考虑始发媒体是否权威,是否有确切的消息来源,更不愿费力查证事实真相,只凭道听途说,主观想象。 2006年4月4日某报的一条《垃圾场惊险儿童残肢》的报道,就是记者主观猜测的结果。看到垃圾场有残肢(实际为甘肃中医学院的教学标本被清洁工误为生活垃圾清理),就联想到肢体被煮熟,并推断是一起杀人碎尸案,还煞有介事地认为其中还有“生姜片”、“朝天椒”等。④再看媒体对“带头大哥777”王秀杰的报道,最初采访王秀杰的三家媒体都没有调查王本人的真实身份,没有核实他自己所讲的一切是否属实,就大肆报道,接着,“更多的媒体如灯蛾扑火,投入到为‘带头大哥777’的非法事业推波助澜的洪流中”。⑤结果导致了许多股民的血本无归。
三、媒体人媒介素养内容与媒体责任
“传媒力量的源泉来自于选择性地告诉我们世界的情况。”⑥某一件事是否被报道、报道的频率以及如何报道将直接影响着受众对该事件的理解向度和最终态度,也直接体现了媒体的责任意识。
1.庄严的距离
“距离”意味着对普通生命的'关注、尊重和维护,而不是以关怀的名义居高临下的参杂矫情成分的一遍又一遍把报道对象的伤疤揭开。媒体作秀的同情心是一柄砍平人尊严的利刃,它不但会拧干弱者奋发的信念,还让他们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展示血迹斑斑的伤口,这种同情和帮助是残忍的,有损人尊严的。离开了尊重,再多的关注也无法形成关怀。
“距离”意味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意味着特殊情况下可贵的放弃。媒体人应该明白报道其不该报道的,过度关注其不该关注的,都在损害着社会的利益。要设身处地地为报道对象着想,避免处理简单化。不但要考虑事件本身是否适宜公开,公开的程度,被采访对象对报道有何特殊的要求,还要把采访过程考虑进去,避免让采访本身成为伤害。
“距离”意味着要考虑受众对新闻信息需求的适度性。比如一些灾难新闻、犯罪新闻等,既要全面地传输新闻信息,又要适度地控制灾难现场、犯罪过程等的描写和表现,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距离就意味着媒体对报道对象的责任。
2.质疑的精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不用再讨论的话题。向受众提供真实、有益、丰富的信息是媒体的责任。面对市场利益的诱惑,媒体人在选择新闻事实时不盲从,不误导,具有质疑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质疑意味着要有准确的新闻判断。新闻判断是神圣的知识,是新闻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秘密能力。意味着新闻报道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要有权威的消息来源。意味着不急功近利,要深入生活实际做调查研究,,既要考虑新闻可能带来的轰动效应,又要考虑新闻的真实性。
质疑意味着媒体对受众的责任。
3.严格的自律
自律意味着不唯官、不唯富、不唯星,首先要考虑的是公共意识的提高和良好舆论的形成,考虑的是把报道的视点放在造福人类和社会上,真正从民生的角度建构话题,再现世界。
自律意味着要时刻考虑对社会承担的道德责任。杜绝漫不经心的正面报道和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选择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符合公众利益的新闻事件加以报道,顺应公众伦理道德,使社会更加和谐。
自律意味着媒体对自己负责。
“理想的大众传播需要理想的传播接受者充分开发、利用它,来完善自身,造福社会”。⑦理想的大众传播更需要理想的传播者充分认识到传媒具有的对受众特殊的舆论引导能力,进而在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判断、报道的过程中正确地发挥这个能力,为受众正确认识和判断客观世界并端正自己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承担起媒体对社会应有的责任。
注释
1 陈汝东:《传播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2 [英国]詹姆斯·库兰、[美国]米切尔·古尔维奇:《大众媒介与社会》,杨击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第190页。
3 杜骏飞:《“中国第一博”案的媒介社会行为分析》,《新闻记者》2007年第9期,第24页。
4 贾亦凡、陈斌:(《2006年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2007年第1期。
5 杜骏飞:《“中国第一博”案的媒介社会行为分析》,《新闻记者》2007年第9期,第24页。
6 [美国]:塞伦·麦克莱《传媒社会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7 陈力丹:《我国需要“媒介扫盲”》,《陈力丹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页。